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

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

单纯性和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

如有下列情况,考虑绞窄性肠梗阻可能:

1.发病急骤,进展快,腹痛剧烈,持续性或阵发性转为持续性,有时出现腰背痛,呕吐出现早、重、频。

2.早期出现休克或抗休克治疗后改善不明显。

3.有明显腹膜刺激征和全身炎性反应(体温上升、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

4.腹部不对称隆起或触及孤立胀大肠袢。

5.血性呕吐物、血性胃肠减压液、血性黏液便、血性腹腔渗出物。

6.积极非手术治疗无效。

7.腹部X线片示孤立胀大肠袢不随时间而改变位置、有假肿瘤状影或肠间隙增宽。

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建议收藏)

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 肠梗阻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呕吐、腹胀,无大便和无肛门排气。这些症状的出现和梗阻发生的急缓、部位的高低、肠腔堵塞的程度有 密切关系。 (一)腹痛: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一般为阵发性剧烈绞痛,由于梗阻以上部位的肠管强烈蠕动所致.这类疼痛可有以下特点:①波浪式的由轻而重,然后又减轻,经过一平静期而再次发作。②腹痛发作时可感有气体下降,到某一部位时突然停止,此时腹痛最为剧烈,然后有暂时缓解.③腹痛发作时可出现肠型或肠蠕动,病人自觉似有包块移动。 ④腹痛时可听到肠鸣音亢进,有时病人自己可以听到。.。....文档交流 绞窄性肠梗阻由于有肠管缺血和肠系膜的嵌闭,腹痛往往为持续性腹痛伴有阵发性加重,疼痛也较剧烈。有时肠系膜发生严重绞窄,可引起持续性剧烈腹痛,除腹痛外其他体征都不明显,可以造成诊断 上的困难。。.。..。文档交流 麻痹性肠梗阻腹痛往往不明显,阵发性绞痛尤为少见。结肠梗阻除非有绞窄,腹痛不如小肠梗阻时明显,一般为胀痛。......文档交流 (二)呕吐:呕吐在梗阻后很快即可发生,在早期为反射性的,呕吐物为食物或胃液。然后即进入一段静止期,再发呕吐时间视梗阻部位而定,如为高位小肠梗阻,静止期短,呕吐较频繁,呕吐物为胃液、十二指肠液和胆汁。如为低位小肠梗阻,静止期可维持1~2天始再呕吐,呕

吐物为带臭味的粪样物。如为绞窄性梗阻,呕吐物可呈棕褐色或血性。 结肠梗阻时呕吐少见。。。..。.文档交流 (三)腹胀:腹胀一般在梗阻发生一段时间以后开始出现.腹胀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高位小肠梗阻时腹胀不明显,低位梗阻则表现为全腹膨胀,常伴有肠型.麻痹性肠梗阻时全腹膨胀显著,但不伴有肠型.闭袢型肠梗阻可以出现局部膨胀,叩诊鼓音。结肠梗阻因回盲瓣关闭可以显示腹部高度膨胀而且往往不对称。.。。.。.文档交流(四)排便排气停止:在完全性梗阻发生后排便排气即停止.在早期由于肠蠕动增加,梗阻以下部位残留的气体和粪便仍可排出,所以早期少量的排气排便不能排除肠梗阻的诊断。在某些绞窄性肠梗阻如肠套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可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或果酱样 便。....。。文档交流 (五)体征:早期单纯性肠梗阻病员,全身情况无明显变化,后因呕吐,水、电解质紊乱,可出现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眼球凹陷、皮肤弹性减退,四肢发凉等中毒和休克征象,尤其绞窄性肠梗 阻更为严重。。。。..。文档交流 腹部体征:机械性肠梗阻常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肠扭转时腹胀多不对称。麻痹性肠梗阻腹胀均匀;单纯性肠梗阻肠管膨胀,有轻度压痛.绞窄性肠梗阻,可有固定压痛和肌紧张,少数病员可触及包块。蛔虫性肠梗阻常在腹部中部触及条索状团块;当腹腔有渗液时,可出现移动性浊音;绞痛发作时,肠鸣音亢进。有气过水声、金属音。肠梗阻

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CT 诊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Vol.2"No.#$Oct.2$$" Academic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 【作者简介】杨文洁(#%&’(),女,上海人,住院医师,硕士. 【文章编号】)$2"’("’%’(2$$")#$(#$$"($* ?专题报道? 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CT 诊断 杨文洁, 江 浩, 陈克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025) 【摘 要】目的确定CT 对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 (n =17)和单纯性梗阻(n =19)患者术前腹盆部CT 检查资料,对肠梗阻的CT 征象进行逐一分析,以判断梗阻性质。结果CT 对单纯性小肠梗阻组诊断正确率达95%, 而绞窄组诊断正确率为82%。梗阻肠段肠壁增厚对于诊断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74%;靶征为12%、100%;肠壁强化异常为12%、100%;肠壁积气为29%、100%;肠系膜积液为94%、58%;肠系膜血管水肿47%、100%;漩涡征为12%、100%;鸟嘴征为18%、100%;腹水为59%、84%。结论CT 是一种诊断急性绞窄性肠梗阻有效、快速的方法。梗阻肠段肠壁强化缺如、肠壁积气、缆绳征、靶征、漩涡征和鸟嘴征,为诊断绞窄性肠梗阻的较为特异性的征象;而梗阻肠壁增厚、肠系膜积液、腹水等征象,对于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关键词】急性小肠梗阻; 绞窄性; 计算机体层成像【中图分类号】+574,2; +814,42 【文献标识码】- CT Diagnosis in Acut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with Stangulation YANG Wen-jie ,JIANG Hao ,CHEN Ke-min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Ruijin Hospital ,Shanghai Second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25,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helical CT and of various signs of stangulation in the context of acut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Methods )From January 2$$2to the present ,./patients with acut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with stangulation ,#%without stangulation )were confirmed surgically and pathologically.A series of CT signs were analysed.)Results )CT diagnosis was correct in #’patiens without strangulation and #*patients with strangulation.Mural thickening had a sensitivity rate of ’’%and a specificity rate of &*%,target sign had a sensiti-vity rate of #2%and a specificity rate of #$$%,reduced enhancement of the small bowel wall had a sensitivity of #2%and a specificity of #$$%,pneumatosis intestinalis had a sensitivity rate of 2%%and a specificity rate of #$$%,mesenteric fluid had a sensitivity rate of %*%and a specificity rate of "’%,mesenteric strangulation had a sensitivity rate of *&%and a specificity rate of #$$%,the whirl sign had a sensitivity rate of #2%and a specificity rate of #$$%,the beak sign had a sensitivity rate of #’%and a specificity rate of #$$%,ascites had a sensitivity rate of "’%and a specificity rate of ’*%.)Conclu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is a fast ,valuable non-invasive ex-amination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small bowel obstuction with stangulation. Key words :)acut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 ;)strangulation ;)computed tomography ))急性小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梗阻肠段是否出现血供障碍,即绞窄与否,对于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以往急性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依据为病史、体检、生化检查及腹部平片,诊断正确率较低。近年来,随着CT 技术的发展及临 床医师对急性绞窄性小肠梗阻认识的不断加深,国外其CT 诊断正确率已达’.%0#$$%[#0.]。而国内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收集两组急性单纯性及绞窄性小肠梗阻共./例,对其CT 征象作回顾性分析比较如下。 ? 5001?

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最常见地疾病。约占44%。粘连性肠梗阻多表现为单纯性肠梗阻,少数也转化成绞窄性肠梗阻,甚至以后者为首要表现。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粘连性肠梗阻除少数为腹腔内先天性因素,如先天发育异常或胎粪性腹膜炎所致外,大多为获得性。常见原因为腹腔炎症、损伤、出血、腹腔异物,如腹部手术、腹膜炎、腹腔内滑石粉或遗留纱布等。腹腔放疗和腹腔化疗也可导致粘性肠梗阻。 腹腔内粘连的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但已公认粘连是腹膜自身生理功能的正常反应。腹膜除有润滑、吸收和渗出作用外,其防御和修复功能是形成粘连的内在因素。腹膜在受到上述原因刺激时,发生急性炎症反应而渗出大量含有纤维蛋白原的液体,在几小时内即可凝固成纤维素性疏松的粘连,这种纤维素性粘连如未被吸收,24小时侯就有血管和成纤维细胞长入,最后形成牢固的纤维性粘连。 肠粘连大部分不出现临床症状,因粘连不一定形成梗阻,少部分可有轻度阵发性腹痛。只有当肠曲粘连成团影响蠕动波通过,或当粘连牵拉肠曲折叠成锐角、扭转,或粘连带压迫肠曲,或形成内疝,才产生肠梗阻。 (二)诊断 ⑴机械性肠梗阻

⑵有既往腹部手术、创伤、腹膜炎病史 ㈢治疗 年连性肠梗阻多数为单纯性梗阻,并且术后必然会形成新粘连。故首先应用非手术治疗。 对于粘连较重、反复梗阻、多次行粘连松解术,分离粘连后为防再次粘连梗阻,有必要附加一种小肠排列固定术。 (四)预防 预防粘连是解决粘连性肠梗阻的关键。但至今仍无公认的有效可靠方法。 肠扭转 是指一段肠曲以其系膜的纵向为轴旋转1800以上造成的肠梗阻。腹腔内各游离的肠段均有扭转的可能;但以小肠和乙状结肠为多。肠段扭转时造成系膜血管受压,是为绞窄性肠梗阻,同时导致肠段两端受压,形成闭袢性肠梗阻;因而肠扭转容易造成肠坏死穿孔。 肠扭转的发生首先具有解剖因素,如系膜过长、过窄,肠内容物积聚 诊断 小肠扭转发病急聚,表现为中上腹或脐周持续性腹痛伴阵发性加剧。恶心呕吐。腹透可见扩张的小肠肠袢成小跨度并有位置和排列的紊乱。 乙状结肠扭转的腹痛多见于左下腹,恶心呕吐轻而腹胀明显,

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

粘连性肠梗阻的术前术后护理心得 【摘要】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的护理。方法分析粘连性肠梗阻 26例的术前术后护理对策。结果 26例患者中15例术后 1周内治愈, 8例 2周内治愈,3例 20 d内治愈出院。结论通过术前术后严密的护理,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肠梗阻复发,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治愈。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术前;术后;护理;腹部外科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病 ,占各类肠梗阻 40%左右[ 1 ]。资料显示,我实习的医院自 2003~2005年收治粘连性肠梗阻 40例 ,其中手术治疗 26例 ,占粘连性肠梗阻的 65% ,均收到良好的疗效。现将术前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26例 ,男性 16例 ,女性 10例 ,年龄在 20~98岁 , 60岁以上 10例 ,平均 43岁 ,有手术史 20例 , 2例伴有高血压病。手术方式均采用腹腔镜下行肠粘连松解术。 2 护理对策 2.1 术前护理 2.1.1 禁饮食补液及时准确执行医嘱 ,静脉输液以纠正脱水及电解质酸碱平衡 ,详细记录出入量、体温及腹痛的变化及呕吐物、大便情况。 2.1.2 留置胃管遵医嘱给予留置胃管 ,维持有效的胃肠减压 ,保持胃管通畅 ,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质 ,如果引流液的颜色由褐色转为黄色 ,表明梗阻解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病人的一般情况 , 2~4 h测生命体征 1次。 2 .1. 3 心理护理病人多有紧张、焦虑及恐惧感 ,有的病人猜测病情 ,因为病情难治而产生自卑感 ,有的不配合治疗。针对病人的这些心理特点 ,予以心理护理。 2.1.4 作好术前准备做血、尿、大便常规、出凝血时间检查 ,进行心电图、 B超、胸腹透视及肝功能、肾功能和血糖检测等。 2.1.5 防止并发症本组病人多伴有高血压病 ,应及时观察病情 ,叮嘱病人按时服药 ,以防伴随病症复发。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术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给予低流量吸氧 ,氧流量 2 L /min,及时纠正低

绞窄性肠梗阻护理常规

绞窄性肠梗阻护理常规 (一)定义 伴有肠管血运障碍的肠梗阻称为绞窄性肠梗阻。 (二)临床表现 腹痛、腹胀、呕吐、排出血性粘液样便。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焦虑与恐惧担心治疗和预后效果。 2、疼痛与肠管痉挛、手术创伤有关。 3、体液不足发热、呕吐、禁饮食。 4、潜在并发症肠坏死、感染性休克、肠瘘、出血。 (四)观察要点 术前 1、观察腹痛的时间、部位、性质和程度,及腹部体征。 2、观察、记录呕吐次数,呕吐物的性状和量。 3、监测神志和生命体征、尿量。 术后 1、观察病情变化。 2、监测生命体征。 3、做好引流管道的护理。 4、观察病人有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五)护理措施 术前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绞窄性肠梗阻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表现复杂多样。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认真细致地工作,对患者勤巡视,多询问,密切观察,认真检查,善于分析,及时发现、鉴别病情变化和对诊断、治疗有重要帮助的症状和体征,配合医生,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处理。补充液体和电解质:开通静脉通道迅速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全血、血浆或血浆代用品等,以补充丧失至肠腔内外之液体、血浆和血液,同时补钾。 2、准确记录出入液量:消化液的丢失要正确记录,包括呕吐.胃肠减压以及肠

腔积液的估计。正确记录每日的排尿量,以估计机体所需的液体量。危重患者应留置导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 3、生活护理:患者卧床休息,环境安静舒适,出现休克者头低脚高位。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以利于机体气体交换,并使腹肌放松,减轻腹痛腹胀,同时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痛、腹胀。 4、防治感染和中毒: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以减少毒素吸收,减轻中毒症状。 作好急症手术前的准备。 术后 1、体位:病人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鼓励病人早期活动,有利于肠功能的恢复,防止肠粘连。 2、饮食:禁食、胃肠减压,待肛门排气,拔出胃管后当日每1~2小时饮20~30ml水,第2日喝米汤,第3日流食,l周后改半流食,2周后软饭。忌生冷、油炸及刺激性食物。 3、活动:鼓励病人早期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防止肠粘连。 4、防治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5、病情观察: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敷料及引流情况,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多关心、安慰病人,减轻其心理压力。 2、健康指导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防止发生肠粘连。 3、出院指导出院后有腹痛、腹胀、呕吐等不适时应及时复诊。 4、健康促进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多吃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忌暴饮暴食,忌食生硬及刺激性食物,避免腹部受凉和餐后剧烈活动。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护理常规 (一)定义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是由于肝内、外胆管结石、蛔虫、肿瘤或狭窄等原因造成的急性胆道完全梗阻和急性感染的严重病变。 (二)临床表现 1、腹痛为突发右上腹顶胀样痛和剑突下阵法性绞痛,剧烈似刀割样。 2、寒战与高热。

急性肠梗阻

急性肠梗阻 一、病因与分类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或通过发生障碍,称为肠梗阻。 1.按基本原因分为三类 (1)机械性肠梗阻 最常见 因器质性原因引起肠腔狭小而使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如: 1)肠腔堵塞:如粪块、大胆石、异物等。 2)肠管受压:如粘连带压迫、肠扭转、嵌顿疝、肠套叠或受肠外肿瘤压迫等。 3)肠壁病变:如肿瘤、先天性肠道闭锁、炎性狭窄等。 (2)动力性肠梗阻 因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引起肠壁肌肉运动功能失调,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孪,以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但无器质性肠腔狭窄。 分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 动力性肠梗阻的分类 (3)血运性肠梗阻 较少见。

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壁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导致肠绞窄坏死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 2.按肠壁血循环情况分为两类 (1)单纯性肠梗阻:有肠梗阻存在而无肠管血运障碍。 (2)绞窄性肠梗阻:肠梗阻伴有肠壁血运障碍,甚至肠管缺血坏死。 3.按梗阻部位分两种 (1)高位梗阻:梗阻发生在空肠上段。 (2)低位梗阻:梗阻发生在回肠末端和结肠。 4.按梗阻程度分二类 (1)完全性肠梗阻:肠腔完全不通。 (2)不完全性肠梗阻:仅肠腔部分不通。 5.按发展过程快慢分为 (1)急性肠梗阻(多见)。 (2)慢性肠梗阻(多为低位结肠梗阻)。 6.闭袢性肠梗阻 指一段肠袢两端完全阻塞者,最易发生肠壁坏死和穿孔。 如肠扭转、结肠肿瘤等 注意! ·各类肠梗阻是在不断变化,可相互转变的。 ·如:单纯性可转化为绞窄性,不完全性可转为完全性梗阻。 二、病理和病理生理变化 1.各类肠梗阻病理变化不完全一致,轻重各异

2017WSES粘连性小肠梗阻诊断与治疗指南(更1)

2017WSES粘连性小肠梗阻诊断与治疗指南(更新版) 背景: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症,可引起高发病率甚至部分死亡.导致这种肠梗阻的粘连通常由以前的腹部外科手术引起。本文提出了《博洛尼亚指南》修订本,以证据为基础诊断和治疗ASBO,此外,专家组还增加了部分关于防止ASBO和特殊患者群体的内容。 背景 粘连性小肠梗阻(ASBO)是导致外科急症,尤其是需要急诊手术的外科急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英国,51%的急诊剖腹手术起因于小肠梗阻。Scott等人报告了七项急诊外科手术,这些手术占美国所有普通外科急诊住院、发病率、死亡和医疗保健支出的80%。粘连性小肠梗阻是前2(小肠切除)和前5(粘连松解)手术最常见的诊断。术后粘连是导致小肠梗阻的主要原因,占60%。 ASBO造成相当大的伤害,平均住院时间为8天,每次住院死亡率为3%。20 -30%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住院时间和发病率取决于手术干预的需要。ASBO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6天,而非手术治疗后住院时间为5天。2016年荷兰的一项研究估计手术治疗患者的相关费用大约为€1630,非手术治疗还的费用为€2227. 虽然粘连性小肠梗阻是常见病,但预防和治疗通常以外科医生的个人经验为特征,而不是标准化的循证策略。在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文献中存在着大量相互矛盾且低质量的证据。 因此,世界急诊外科学会(WSES)的专家小组在ASBO制定了循证指南,以支持ASBO诊断和管理的临床决策。在指南的当前版本中,所有建议都根据医学文献中的最新证据进行了更新。此外,我们引入了两个新的部分:ASBO的预防和特殊患者群体。 证据评价 使用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心发布的证据水平对所选择的用于支持推荐的文章进行评估(表1).文章根据文章类型进行分类,并使用GRADE工作组提出的GRADE方法对方法学质量进行单独评估。该工作组制定了一种共同的、明智的和透明的方法来评估证据的质量和推荐的强度。每个相关主题的结论所依据的主要文献都附有结论,并附有证据水平(表2)。 表1每篇文章的证据等级

(完整版)肠梗阻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肠梗阻 2.绞窄性肠梗阻 (二)选择题 1.肠梗阻非手术治疗中,下列观察项目哪项最主要 A.腹膜刺激征 B. 脉搏增快 C.腹胀较前明显 D.肠鸣音较前减弱 E. 腹痛加重 2.最常见的肠梗阻是 A.血运性肠梗阻 B. 机械性肠梗阻 C.中毒性肠梗阻 D.动力性肠梗阻 E.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3.粘连导致肠梗阻的机理,不正确的是 A.肠管因粘连牵扯成锐角 B. 粘连带压迫肠管 C.肠袢套入粘连带构成环空 D. 肠袢以粘连处为支点发生扭转E.粘连是肠管的位置不易移动 4.关于急性小肠扭转临床表现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多见于老年人 B. 多发生于饱餐剧烈活动后 C. 起病急骤, 腹痛剧烈 D. 频繁呕吐 E. 可出现休克 5.结肠癌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6.A. 腹部包块 B. 腹胀 C. 贫血 D. 拍便习惯和分辨的性状的改变 E. 消瘦 6.高位肠梗阻病人,除腹痛以外,另一主要症状为

A . 肛门停止排便排气 B. 腹胀 C. 便血 D. 阵发性绞痛 E. 呕吐频繁 7.发生肠扭转的解剖因素是 A.肠袢两固定点间距离等于肠系膜长度 B. 肠袢固定点间距离长于肠系膜长度 C. 肠袢与肠系膜关系不重要 D. 肠袢两固定点间距离短于肠系膜长度 E. 肠袢系膜与肠扭转无关 8.绞窄性肠梗阻易产生酸碱失衡的类型是 A.呼吸性酸中毒 B. 呼吸性碱中毒 C. 代谢性酸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E. 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9.女,60 岁, 腹痛,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 3d, 查体: 腹胀可见肠型,全腹有压痛,腹部X 片: 肠管扩大,可见多个液平面,应选何种治疗 A.胃肠减压 B. 抗生素治疗 C. 积极进行中药治疗 D. 择期手术 E. 急诊剖腹探察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及诊 断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肠梗阻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发病之初,梗阻肠段现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导致毒血症、休克、死亡。 病因: (一)机械性肠梗阻 1.肠外原因 (1)粘连或粘连带压迫:粘连可引起肠折叠、扭转而造成肠梗阻。先天性粘连带多见于小儿。腹部手术或腹内炎症产生的粘连带是成人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但少数病例可无腹部手术及炎症史。 (2)肠扭转,常由于粘连所致。 (3)嵌顿性外疝或内疝 (4)肠外肿瘤或腹块压迫 2.肠管本身的原因 (二)动力性肠梗阻 1.麻痹性:腹部大手术后、腹膜炎、腹部外伤、腹膜后出血、肺炎、脓胸、脓毒血症、低钾血症或其他代谢紊乱可并发麻痹性肠梗阻。 2.痉挛性:肠道炎症及神经系统功能紊均可引起肠管暂时性痉挛,引起痉挛性肠梗阻。 (三)血管性肠梗阻 肠系膜动脉栓赛及血栓形成和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为主要病因。 临床表现: 腹痛、呕吐、腹胀、便秘和停止排气是梗阻的典型症状,但在各类肠梗阻中轻重不一。 (一)腹痛: 在急性完全性机械性小肠梗阻的病人中,腹痛表现为阵发性绞痛,是由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强烈蠕动所引起,多位于腹中部,常突然发作,逐步加剧至高峰,持续数分钟后缓解。间歇期可完全无痛,但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再发。绞痛的程度和间歇期的长短则视梗阻部位的高低和病情的缓急而异。 十二指肠、上段空肠——梗阻时呕吐可气减压作用,患者绞痛较轻。 急性空肠梗阻——绞痛较剧烈,一般每2-5分钟即发作一次。 低位回肠——梗阻可因肠积气抑制肠蠕动,绞痛亦轻。 不完全性肠梗阻——腹痛较轻,在一阵肠鸣或排气后可见缓解。慢性肠梗阻亦然,且间歇性较长。 急性机械性结肠——梗阻时腹痛多在下腹部,一般较小肠梗阻为轻。结肠梗阻时若回盲瓣功能正常,结肠内容物不能逆流到小肠,结肠腔因而逐渐扩发,压力增高,因之除阵发性绞痛外可有持续性钝痛,此种情况的出现应注意有闭袢性肠梗阻即肠段两端梗阻的可能性。 较窄性肠梗阻——发作间歇期的持续性钝痛是其早期表现,若肠壁已发生缺血坏死则呈持续性剧烈性腹痛。

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9-08-06T14:03:19.627Z 来源:《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5期作者:黄冬海 [导读] 及时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十分重要,在粘连性肠梗阻中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方案具有更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玉林 537000 [摘要]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12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手术治疗,研究组则采取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研究组患者术后腹腔囊肿、切口感染、再梗阻以及肠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可比性(P<0.01)。结论:及时诊断粘连性肠梗阻十分重要,在粘连性肠梗阻中采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方案具有更显著的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诊断,治疗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eac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surgical treatment, while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intrapulmonary intestinal alignment.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anal exhaust time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bdominal cyst, incision infection, reobstruction and intestinal fistula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ata differences were comparable (P<0.01). Conclusion: timely diagnosis of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the use of small intestinal inset intestinal alignment treatment scheme has a more significant effect,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fewer complications,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adhesive intestinal obstruc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alysis 粘连性肠梗阻通常是因腹腔内小肠发生粘连,进而影响肠道内容物正常通过[1]。一般多发生在腹部手术,炎症创伤和放疗后,在腹部手术中为常见并发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各种梗阻的20%-50%。反复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中较为常见[2]。因此对粘连性肠梗阻和术后再发粘连性肠梗阻的及时诊断与治疗一直都是胃肠外科的难题,为了预防和治疗该病,选取我院在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具体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120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3.6±2.8)岁。对照组患者6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4.7±3.5)岁,其中6例腹腔结核患者,6例腹茧症患者,22例患者均做过1-3次腹部大手术,其中肠扭转术后患者7例,消化道穿孔术后患者8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4例,妇科术后患者5例,直、结肠患者2例;研究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6-64岁,平均年龄(42.4±2.2)岁,其中5例腹腔结核患者,7例腹茧症患者,21例患者均做过1-3次腹部大手术,其中肠扭转术后患者6例,消化道穿孔术后患者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5例,妇科术后患者6例,直、结肠患者3例。经入院诊疗之后,全部患者均确诊为粘连性肠梗阻[3],在年龄、性别、病症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标准:X线检查:腹部立位片发现大小不均的液气平面。腹部存在压痛、膨隆,听诊肠鸣音亢进。 1.2方法 常规术前处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禁食与胃肠减压:被怀疑为粘连性肠梗阻时,应立即禁食;一旦被确诊是粘连性肠梗阻,应实施胃肠减压。②纠正酸碱平衡、电解质和水紊乱。③防治毒血症与细菌感染:肠梗阻时间如果过长会引发细菌感染、产生细菌毒素,应给予适量的抗生素防治。④营养护理:若病患禁食超过48小时应立即进行营养治疗。⑤对症处理:适时采用麻醉性止痛剂、解痉剂及镇静剂。手术方法,对照组采取探查切口或者原切口进行常规性的肠粘连松解术[5];研究组患者在手术入腹后开始全面探查,先将全部肠管游离,进行锐性或钝性分离粘连,肠管扩张严重的患者先采取减压处理;取一根乳胶管直径在0.5cm左右,由术中肠管长度决定乳胶管的具体长度,大约3-4米长,常规消毒,实施小肠内置管固定空肠造口术操作。在乳胶管中间部位剪几个侧孔,侧孔间距在5-10cm之间,其范围通常在乳胶管道的三分之一左右比较合适。在距离空肠上部Treitz韧带13-16cm处选择入口,按空肠回肠到回盲部再到阑尾的顺序放置提前准备好的肠内置管,最终从阑尾根部穿出,在阑尾根部进行双层荷包的缝合固定,若已切除回盲部,便在结肠任意处的肠壁造口。在空肠肠排列管处引出8cm隧道式包埋,再从壁层腹膜引出。于腹壁引出处固定肠管与腹壁,缓慢把肠道送回腹腔中,最好与生理性排列相似,但无需强求以免过度操作,在放置引流之后关腹。通常内置管保留10-15天,待病患开始肛门排气且恢复肠蠕动时便可拔管。术后处理,具体措施如下:①术后患者不可以过早进行活动,防止发生由缝线撕脱、肠管窜动及系膜损伤引发的越位性粘连;②其余处理措施与术前相同。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病患住院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详细观察并记录术后腹腔囊肿、切口感染、再梗阻以及肠瘘等并发症的情况。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通过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病患住院天数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住院天数及肛门排气时间显著减少,两组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