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

合集下载

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定位物联网工程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工程技术的有机结合,它融合了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联接和信息的共享。

该领域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已成为各个行业的热点领域。

因此,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物联网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既注重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物联网工程专业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积极推动科研与实践结合,促进与产业发展的深度合作,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目标1. 知识和技能方面: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工程技能,系统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知识,能够进行物联网工程系统的设计、实现与管理。

2. 创新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能够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3. 综合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熟练掌握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工程工具,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国际合作方面: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适应国际背景下的工程技术创新和发展。

三、专业设置1. 本科专业设置:物联网工程2. 专业方向: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物联网信息系统、物联网应用与服务等3. 专业课程设置:(1)数理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2)工程基础: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控制系统等(3)计算机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等(4)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物联网原理与技术、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物联网信息安全等(5)实验实训课程:物联网工程实验、工程设计与实践、毕业设计等四、师资队伍建设为适应物联网工程专业发展的需求,学校将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骨干和优秀的青年教师。

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最全版

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最全版

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最全版一、专业建设背景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应用领域广泛,涵盖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工业物联网等多个方面。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普及,相关企业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目前我国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还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因此,加强物联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电子、传感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和运维能力,能够在物联网相关领域从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系统集成、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体系设置(一)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 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

(二)专业核心课程1、物联网概论:介绍物联网的概念、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

2、传感器技术:学习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和应用场景。

3、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架构、通信协议和组网技术。

4、嵌入式系统原理: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方法和应用。

5、物联网通信技术:包括 ZigBee、蓝牙、WiFi 等短距离通信技术和 4G、5G 等移动通信技术。

6、物联网数据处理:涉及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和挖掘等方面的知识。

7、物联网安全技术:了解物联网中的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

(三)实践教学环节1、课程实验:配合专业课程设置相关实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课程设计:针对核心课程,安排综合性的课程设计项目,培养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

3、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流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二〇一一年十月目录一、专业建设现状··························· - 1 -(一)专业建设背景 (1)(二)专业建设基础和优势 (4)(三)改进和提高 (7)二、专业建设目标··························· - 8 -(一)总体目标 (8)(二)具体目标 (8)四、教学质量目标及其检测指标·····················- 11 -(一)教学质量目标 (11)(二)教学质量监测指标 (11)五、专业建设内容···························- 12 -(一)创新“3D”人才培养模式 (12)(二)构建以项目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14)(三)强化实践育人,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16)(四)转变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多样化教学模式改革 (24)(五)建设一支“精教学、强实践、善开发”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26-(六)建设多方参与的理事会管理运行机制,保障人才培养实施 (27)(七)开展形式多样社会服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9)(八)探索中高职衔接,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 (31)六、改革举措·····························- 31 -(一)改革运行管理机制,创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31-(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方参与人才培养 (32)(三)实施“多学期分段式”教学模式改革 (33)(四)探索系统培养,构建贯通式人才培养通道 (33)七、资金预算·····························- 34 -八、建设进度及预期绩效························- 37 -(一)建设进度 (37)(二)预期绩效 (47)九、保障措施·····························- 48 -(一)政策保障 (48)(二)组织和人员保障 (49)(三)资金保障 (49)(四)质量控制 (49)十、专家论证意见···························- 50 -物联网应用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现状(一)专业建设背景1.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在未来的五年中,国家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物联网网络规划及网络建设方案

物联网网络规划及网络建设方案

物联网网络规划及网络建设方案李㊀飞新疆分院第一综合设计所,新疆乌苏830011摘要: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必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体验,为生活提供更大便利,提高公共服务资源调配效率㊂文章针对物联网的建设,通过物联网规划对网络进行规划分析,将其运用到实际中㊂关键词:物联网;网络规划;FDD;NB⁃loT中图分类号:U4950引言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未来5到10年将是物联网用户迅速增长的时期㊂自2009年以来,物联网就被正式列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㊂工业和信息化部在‘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 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进物联网感知设施规划布局,加快升级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低功耗广域网技术的商用部署㊂对于物联网的建设,如何能够在保证网络覆盖质量的同时快速部署,合理搭建物联网网络,网络规划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1]㊂1物联网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㊁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㊂900MFDD网络是5G锚点网络的最佳选择,而物联网的发展与FDD网络的建设密不可分,本质上是基于FDD网络的同一张网,NB⁃IoT是基于FDDLTE的一项功能㊂合理规划FDD网络决定了未来物联网的网络覆盖质量㊂2物联网规划对于中国移动,如何利用好现有基站站址资源,后期在建设FDD网络和NB⁃loT网络时,能够降低网络建设成本㊁降低网络复杂程度和增强网络整体覆盖质量㊂NB⁃loT规划建设思路:面向FDD900M目标网,兼顾成本和风险,一步规划,分步建设㊂蜂窝物联网与LTEFDD本质上是同一张网络,要进行联合规划,所建基站未来只需开启软件功能[2]㊂如图1㊂2.1现网站址库分析首先,基于目标规划区域,按照场景基本分为城区(主城区和一般城区)㊁县城㊁乡镇㊁农村等㊂充分了解现网区域基站资源,包括区域面积㊁区域内物理站址规模㊁基站的网络情况㊁基站的站房和天面使用情况等㊂接着将收集好的基站资源信息整理作为规划区域的站址库,对于其进行初步的分析,主要是排除超近㊁站址结构不合理的基站㊂最后输出站址作为下一步FDD目标网规划的站址库㊂图1㊀物联网规划流程图(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表5㊀阿图什市网络现状(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地区主城区一般城区覆盖面积(km2)GSM解决覆盖物理宏基站合计GSM解决覆盖物理宏基站平均站间距(m)TDL物理宏基站合计TDL物理宏基站平均站间距(m)覆盖面积(km2)GSM解决覆盖物理宏基站合计GSM解决覆盖物理宏基站平均站间距(m)TDL物理宏基站合计TDL物理宏基站平均站间距(m)克州4.56353885132110.8131634514952.2FDD目标网规划(1)FDD目标网的规划指标,如下表1和表2㊂表1㊀FDD目标网规划指标(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场景穿透损耗业务目标(上行1Mbps,下行4Mbps)RSRP(dBm)SINR(dB)主城区(低穿损14dB)ȡ-88ȡ-3一般城区(14dB)ȡ-88ȡ-3表2㊀FDD目标网规划站间距要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区域类型FDD900M频段(上行25%)1M理论计算站间距建议站间距站址密度(每平方公里)主城区(低穿损14dB)540450 5504-6个基站一般城区(14dB)660550 7003-5个基站㊀㊀(2)FDD目标网站址通过得到的现网站址库,结合规划指标和要求,输出FDD目标网的站址,接着对其进行仿真分析看是否达标㊂如果不达标,对个别区域的基站分析,通过调整站址或者新建站址的方式,最终重新仿真使得指标和要求达标㊂如果达标,此时输出的FDD目标网的站址将作为NB⁃loT目标网规划的站址库㊂2.3NB⁃loT目标网规划(1)NB⁃loT目标网的规划指标,如下表3和表4㊂表3㊀NB⁃loT目标网规划指标(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场景穿透损耗业务目标(上行1Mbps,下行4Mbps)RSRP(dBm)SINR(dB)主城区(低穿损14dB)ȡ-86.7ȡ-3一般城区(14dB)ȡ-86.7ȡ-3表4㊀NB⁃loT目标网规划站间距要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场景95%覆盖率时的站间距要求(SINR>-3)理论计算(天线4R)(单位:m)建议范围(m)主城区(低穿损)1021850-1050一般城区12381050-1300㊀㊀(2)NB⁃loT目标网站址通过得到的FDD目标网的站址,同时结合规划指标和要求,输出NB⁃loT目标网的站址,接着对其进行仿真分析看否达标㊂如果不达标,需要重新针对FDD站址调整分析,然后重新仿真最终达到要求㊂如果达标,此时输出的NB⁃loT目标网的站址就是最终规划站址㊂3物联网规划的应用物联网的规划是在网络建设初期的前期预测,通过对目标区域的各个方面的分析,从整体的高度做好网络结果的规划,使得后期建设更加快捷高效㊂同时通过规划消除后期网络优化的困难,提高网络质量㊂3.1阿图什市规划网络现状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区面积15.47km2,共计基站规模102个㊂如下图2和表5㊂图2㊀阿图什市规划区划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图3㊀阿图什市主城区LTEFDDRSRP的仿真指标(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图4㊀阿图什市主城区LTEFDDSINR的仿真指标(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图5㊀阿图什市一般城区LTEFDDRSRP的仿真指标(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图6㊀阿图什市一般城区LTEFDDSINR的仿真指标(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3.2阿图什市FDD规划经过对阿图什市规划区现网基站站址的分析,对输出的FDD规划的站址进行仿真,得出的结果满足FDD规划建设的要求㊂仿真结果如下表6,仿真效果图如下图3-图6㊂表6㊀阿图什市FDD规划仿真结果(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区域覆盖面积(km2)LTEFDDRSRPSINR规划指标(dBm)满足规划指标占比规划指标(dB)满足规划指标占比主城区低穿损区域4.56-8896.0%-399.3%一般城区10.81-8899.9%-399.8%3.3阿图什市NB⁃loT规划经过对阿图什市规划区FDD规划站址的分析,对输出的NB⁃loT规划的站址进行仿真,得出的结果满足NB⁃loT规划建设的要求㊂仿真结果如下表7,仿真效果如下图7至图10㊂表7㊀阿图什市NB⁃loT规划仿真结果(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区域覆盖面积(km2)NB⁃IoTRSRPSINR规划指标(dBm)满足规划指标占比规划指标(dB)满足规划指标占比主城区低穿损区域4.56-86.798.3%-399.8%一般城区10.81-86.796.4%-3100.0%3.4阿图什市物联网规划方案经过运用物联网规划对阿图什市规划得出,在现网102个基站的基础上市区FDD目标网规划基站58个,在此基础上NB⁃loT目标网规划基站28个㊂如下图8㊂图7㊀阿图什市主城区NB⁃loTRSRP的仿真指标(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表8㊀蜂窝物联网目标网规划方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阿图什市覆盖面积(km2)GSM理宏基站数量GSM解决覆盖的物理宏基站站间距(m)TDL物理宏基站数量TDL物理宏基站平均站间距FDD宏基站数量FDD宏基站平均站间距(m)蜂窝物联网宏基站数量蜂窝物联网宏基站平均站间距(m)主城区4.5635387.7251321.2023478.2910725.36一般城区10.8131634.3251494.5435596.9718832.44合计15.3766518.37102416.9858552.9628795.85图8㊀阿图什市主城区NB⁃loTSINR的仿真指标(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图9㊀阿图什市一般城区NB⁃loTRSRP的仿真指标(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图10㊀阿图什市一般城区NB⁃loTSINR的仿真指标(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4总结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必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体验,给人们生活提供更大便利,提高公共服务资源调配效率,甚至改变日常生活方式㊂今后如何抓这个机遇,大力发展物联网,提高网络质量就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㊂通过物联网规划,做到规划先行,切实将方案落地,努力构筑一个安全高效的信息平台,才能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创造有益的社会价值㊂参考文献[1]张旭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24):168⁃170.[2]张伟,马金格,高坊林.物联网发展背景下的核心网改造探究[J].中国新通信,2018(5):76.。

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

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

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标与要求 (4)二、专业现状分析 (5)2.1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概况 (6)2.2 本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 (8)2.3 专业现状与问题 (9)三、专业建设思路与目标 (10)3.1 建设思路 (12)3.2 建设目标 (13)四、专业建设内容与任务 (14)4.1 课程体系改革 (14)4.1.1 课程设置 (15)4.1.2 教学方法 (17)4.2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8)4.2.1 实验室建设 (19)4.2.2 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 (20)4.3 师资队伍建设 (21)4.3.1 教师培训 (22)4.3.2 企业导师制度 (23)4.4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4)五、专业建设措施与保障 (25)5.1 组织领导与管理 (26)5.2 政策与经费保障 (27)5.3 制度与机制保障 (28)六、专业建设效果评估与改进 (29)6.1 评估指标体系 (31)6.2 评估方法与步骤 (32)6.3 改进措施与建议 (33)一、内容概要专业定位与发展方向:明确物联网专业的定位,确立专业发展方向和目标,旨在培养掌握物联网核心技术、具备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课程设置与优化: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和实践环节,强化物联网原理、网络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核心知识点,同时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具备物联网技术专长的优秀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实验室与实训基地建设:建设先进的物联网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场所,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校企合作与产学研结合:加强校企合作,与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人才培养和实习实训,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

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

博星卓越物联网教学实训系统—支持高校物联网实验、实训教学!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一、培养目标和要求1.1培养目标物联网专业面向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培养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科技开发及研究方面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本学科专业培养的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知识结构合理、具备扎实的电子技术、现代传感器和无线网络技术、物联网相关高频和微波技术,有线和无线网络通信理论、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系统工程等基础理论,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与应用层关键设计等专门知识和技能,并且具备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

1.2基本要求物联网方向毕业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和能力:(1)素质要求1) 热爱物联网专业,对物联网学科的性质和发展具有正确的认知和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科研工程献身精神。

2) 具有高尚的道德和职业精神,具有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3) 具有创新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态度。

4) 具有良好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2)能力要求1) 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能准确传递物联网知识等信息的能力。

2) 具有熟练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和评估技能,制定系统计划并对不同应用对象实施整体规划维护的基本能力3) 掌握基础物联网关键技术、了物联网主要技术标准,高频微波技术,嵌入式无线和有线系统设计技术、无线通信组网技术等,为用户对象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服务。

4) 具有物联网应用方案设计能力。

博星卓越物联网教学实训系统—支持高校物联网实验、实训教学!5) 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物联网发展的需求。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的基本方法,有效获取、评价和利用物物相连信息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物联网科研的基本能力。

(3)知识结构要求1) 掌握与物联网科相关的理工知识和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物联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联网科技发展动态。

(物联网)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最全版

(物联网)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最全版
1个物联网产业集群是指以示范应用带动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以市场资源开展招商引资,推动闽台深度对接,努力培育并争取形成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传输网络等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逐步形成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一批目前在全国领先的骨干企业,支持设立物联网技术研发专区,形成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集聚区。2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包括鼓楼示范区和武夷山示范区。9类重点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包括工业控制类、农业精细生产类、交通物流类、商贸流通类、城市管理类、民生保障类、环保节能类、安全监控类、公共服务类。
林源高级工程师,福建省电子信息教育中心主任
赵雨镜教授级高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主任
项目组主要成员:胡锦丽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陈继欣高级项目经理,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教育中心经理
赵民工程师,福建中教电公司总经理
刘芳讲师,信息系统监理师
陈晖实验师,信息系统监理师
张超峰讲师,实训基地主任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行业背景
(物联网)物联网专业建设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XX职业技术学院
一、专业建设基础1
(一)行业背景1
(二)人才需求3
(三)建设基础4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6
(一)总体建设目标6
(二)具体建设目标6
三、建设主要内容8
(一)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8
(二)依托“新大陆物联网学院”,完善“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10
目前,中国已将“物联网”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国家发展战略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契机和推动力。
物联网的发展是应用驱动的,渗透性很强,会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催生应用需求,给物联网带来新的产业机遇。物联网业务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产业链长,涉及通信网络、信息系统集成、自动控制多个领域,需要系统配合。正是因为如此其带动性强,会带动微电子、软件、信息技术的诸多领域发展。从发展看会带动成千上万亿产业的发展。物联网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相关行业的大量人才。

物联网平台建设方案

物联网平台建设方案

物联网平台建设方案采购人名称:__________________项目名称:___________系统项目中号:________________供应商名和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章项目现状分析 (1)1.1.安全生产监管方式不够丰富 (1)1.2.使用的物联网技术较为单一,准确度和智能化程度较低 (1)1.3.物联网数据信息应用机制尚未建立 (2)1.4.基于物联网的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2)1.5.物联网在安全生产领域中应用的标准规范和法规体系存在缺失 (2)第二章安全生产监管业务分析 (3)第三章平台建设目标 (4)第四章平台建设原则 (6)4.1.统筹规划、统一标准 (6)4.2.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6)4.3.需求主导,讲求实用 (6)4.4.充分利旧,自主可控 (6)第五章平台总体设计 (7)5.1.平台总体框架 (7)5.1.1.重点行业领域企业监测 (7)5.1.2.传输网 (7)5.1.3.综合应用平台 (8)5.1.4.支撑保障体系 (8)5.2.应用架构设计 (8)5.3.企业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9)5.3.1.企业预警调度平台 (10)5.3.2.应用支撑层 (10)5.3.3.数据中心 (10)5.3.4.基础设施 (10)5.3.6.传输网络 (11)5.3.7.企业物联数据采集中心 (11)5.3.8.支撑体系 (11)5.4.数据中心框架设计 (12)5.5.传输网络设计 (13)第六章安全生产监管物联网应用平台组成 (14)6.1.重点监管行业企业监测系统 (14)6.1.1.煤矿企业监测系统 (14)6.1.2.金属非金属矿企业监测系统 (15)6.1.3.危化品企业监测系统 (15)6.1.4.工业企业监测 (16)6.1.5.烟花爆竹企业监测 (16)6.2.传输网络 (16)6.2.1.市安监局与区县安监局传输网络 (16)6.2.2.区县安监局与区内重点行业企业传输网络 (17)6.2.3.市安监局与跨区大型集团企业传输网络 (17)6.2.4.物联监测信息接入 (17)第一章项目现状分析1.1.安全生产监管方式不够丰富目前,安全生产管理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行政许可和执法检查的方式对企业进行监管,受时间和人力条件约束,安全生产监管的工作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XX职业技术学院目录一、专业建设基础 (1)(一)行业背景 (1)(二)人才需求 (3)(三)建设基础 (4)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6)(一)总体建设目标 (6)(二)具体建设目标 (6)三、建设主要内容 (8)(一)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8)(二)依托“新大陆物联网学院”,完善“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项目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10)(三)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 (11)(四)师资队伍建设 (25)(五)实训基地建设 (28)(六)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34)(七)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37)四、建设进度与预期成果 (37)(一)预期成果 (37)(二)进度安排 (39)五、资金预算 (44)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方案项目组组长:李宏达教授,教务处处长项目副组长:周几高级工程师,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副总经理林源高级工程师,福建省电子信息教育中心主任赵雨镜教授级高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主任项目组主要成员:胡锦丽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陈继欣高级项目经理,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教育中心经理赵民工程师,福建中教电公司总经理刘芳讲师,信息系统监理师陈晖实验师,信息系统监理师张超峰讲师,实训基地主任一、专业建设基础(一)行业背景物联网即Machine to Machine,旨在实现人、设备与系统间的智能互连,在业界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必须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1、国内外发展现状:(1)在政府层面,美国总统对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给予了积极回应,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使“物联网”概念开始走入大众视线。

此后,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各国相继出台了自己的物联网战略,例如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日本的i-Japan计划,以及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提出的“感知中国”计划;(2)中国在以互联网技术为先导的上一次科技发展浪潮中未占先机,在目前的物联网研发中要力争抢占先机,把握主动权,分享新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恩惠。

而抢占先机最关键的是人才培养,中国要想成为物联网强国,必须加快本土物联网人才的大规模培养,改变互联网时代人才总是从国外引进的局面。

(3)推动物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也是在经济社会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

1正如胡锦涛主席所指出的那样:“实现科学发展,必然要求我们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当前我国发展物联网,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创新发展与中国创造的水平,加快社会进步的步伐。

实践证明,创新发展与中国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源泉,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是科学发展的光辉结晶。

另一方面,发展物联网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2、我省物联网发展现状:福建的物联网产品在全国城市网络、网格管理、智能监控、食品追溯、水质监测等系统应用较为广泛。

与此同时,技术研发部分也在全国领先。

在电子回执、2.4G射频识别、自助终端、物联网操作系统级中间件平台、智能家居系统等领域的研发位居国内领先水平。

依托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成立了3个RFID应用研究中心。

福建的物联网阵营已将技术研发与市场运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00多亿的销售额使这一产业成为福建新兴产业中的老大,而备受福建各方的重视。

福建省信息化局资料显示,福建目前在物联网产业链上,已聚集了50多家从事研发、生产、应用、培训等机构和企业。

近年来,生产物联网相关设备的厂商年增长率达35%~50%,做应用系统的厂商年增长率高达100%~200%。

福建省信息化局报送的《关于促进我省物联网加快发展的意见》以及福建省物联网发展工作座谈会均表示,政府领导支持福建发挥后发优势,迎头赶上,高站位、高起点地加快物联网发展。

福建省期待通过加快物联网的推广应用,带动硬件制造业、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业和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

《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修编)》指出:海西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宽带接入网和业务支撑网,统筹3G移动网络建设,积极发展物联网。

”在由福建省信息化局制定、省政府颁发的《福建省加快物联网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指出了福建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目标:到2012 年,争取福建全省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物联网示范应用和技术研发及产业发展部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重点行业示范应用效益明显,重点示范区域智能管理和民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福建将重点建设129工程,即1个物联网产业集群、2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和9类物联网行业应用示范工程。

1个物联网产业集群是指以示范应用带动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以市场资源开展招商引资,推动闽台深度对接,努力培育并争取形成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传输网络等2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逐步形成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

重点扶持一批目前在全国领先的骨干企业,支持设立物联网技术研发专区,形成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集聚区。

2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包括鼓楼示范区和武夷山示范区。

9类重点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包括工业控制类、农业精细生产类、交通物流类、商贸流通类、城市管理类、民生保障类、环保节能类、安全监控类、公共服务类。

(二)人才需求到2015年底,我国拟实现以下目标:建立国家代码解析服务系统(Code Solution Service, CRS);建立国家物联网管理中心;积极引导生产、流通、物流行业或者长三角、珠三角等基础条件好的行业或者区域开展试点应用,建立行业或区域物联网管理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溯源、防伪、跟踪等物联网公共服务。

目前,中国已将“物联网”明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和2050年国家产业路线图。

国家发展战略为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契机和推动力。

物联网的发展是应用驱动的,渗透性很强,会渗透到经济的各个领域,生活的方方面面。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催生应用需求,给物联网带来新的产业机遇。

物联网业务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产业链长,涉及通信网络、信息系统集成、自动控制多个领域,需要系统配合。

正是因为如此其带动性强,会带动微电子、软件、信息技术的诸多领域发展。

从发展看会带动成千上万亿产业的发展。

物联网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相关行业的大量人才。

《中国物联网白皮书》相关数据显示,无线传感器网络产业规模在未来两年内将增长15倍,在2015年达到200亿元市场规模。

同样,一份来自于工业与信息化部的资料显示,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正在快速增长,国内市场对物联网相关产品的需求增长明显。

物联网将成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又一高科技市场,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有研究机构预测,两年之内,物联网所指对象——车辆、设备、摄像头、车道、管道的数量将会突破一万亿大关;10年后,物联网可能会大规模普及,届时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比例将高达30∶1,成为下一个一万亿美元级的通信业务。

根据福建之窗对中国物联网的需求数据调查表明:十二五物联网产业重点领域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工业、智能农业、环境监控与灾害预警、智能家居、公共安全、社会公共事业、金融与服务业、智慧城市、国防与军事等。

其中智能交通未来5年约有20万的人才需求,智能物流至2013年人才缺口在20万人以上,未来5-10年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电力产业人才将达到百万人,智能医疗专业技术人才市场需求将超出百万,智能工业人才需求目前缺口3约需50万人,智能农业的各类专业人才在现代农业“十二五”当中的缺口1000万人以上。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关键。

由于物联网起步伊始,目前,我国从事该行业的人才极其匮乏。

为了在这个新兴行业中争得先机,许多企业和地方政府都在纷纷抢占物联网人才资源。

《福建省加快物联网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指出福建省将重点实施“129工程”,必将带动“工业控制类、农业精细生产类、交通物流类、商贸流通类、城市管理类、民生保障类、环保节能类、安全监控类、公共服务类”等9类物联网行业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实施。

迫切需要从事物联网应用系统集成、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维护一线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每年3万人以上。

福建省物联网人才建设要依托省内高校和相关企业,共同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建设实训基地,开展职业技能资格培训,共同培养物联网应用人才。

总之,发展物联网不仅是我国当前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可以断定,国家对物联网行业的推动及其本身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滋生对该行业人才的巨大需求,我国必须积极加强物联网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三)建设基础1、现有基础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与物联网应用技术相关的系部有软件工程系、电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3个系。

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相关的专业主要有:网络技术、网络技术与信息处理、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自动化技术等;其中网络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为省级精品专业,也是国家骨干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经过多年的建设,学院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办学优势,在国内教育同行中具有良好声誉和较大影响力,为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具备了良好的条件。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于软件工程系。

软件工程系于2003年被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确定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2005年被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007年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中职骨干教师(网络技术)师资培训基地”。

网络技术专业在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认为国家示范性重点培育建设专业。

网络技术专业在2010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认为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专业。

2008年软件工程系成立了产学研合作指导委员会,加强校企合作。

2010年被福建省信息化局批准为“福建省软件人才重点实训基地”, 2010年省发改委支持我院建立了“福4建省先进制造业信息化软件系统应用平台”,为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打下良好基础。

2011年与新大陆科技集团公司等企业合作,成立“物联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专业建设以突出物联网应用技术职业能力培养这一主线,着重培养学生具备物联网应用实施、物联网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维护三大行动领域的核心职业能力,开展了以校企合作、双证制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结合、学做一体的课程体系。

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的机制,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调整课程体系,开发了产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