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著名职业外交家

合集下载

政治外交人物素材

政治外交人物素材

顾维钧,1888年出生于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近现代著名外交家。

顾维钧年少时期,正值清末政治动荡,经济衰退。

他知道“中国每次和列强打交道,都以失败告终”, 感到“这是令人最厌恶、最灰心、最沮丧的”,立志要报效祖国。

1904年,顾维钧赴美留学,以适应中国“处理好外交关系方面”的需要;1905年,他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学习国际法、外交学;1912年回国后,顾维钧开始在外交领域崭露头角。

后来他在列强面前展示出高超的外交技巧,数次力挽狂澜,维护国家利益,成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上一抹难得的亮色。

保卫领土完整,是他高于一切的外交准则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各国无暇东顾的时候,企图迫使袁世凯政府签订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

袁世凯等人经过激烈讨论决定先按兵不动,一来避免引起国内民愤,二来害怕惹恼日本。

时任外交部英文秘书的顾维钧认为,中国保护自己的唯一手段是争取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支持,于是他把有关“二十一条”的消息透露给美国驻华大使芮恩施。

此后英、法、美等国全都知晓了此事,美国报纸的相关报道被国内报纸翻译成中文全文刊发。

一时间,不仅美英诸国找到北京政府了解相关情况,国内舆论也难以平息。

最后,尽管日本逼迫中国签订了《民四条约》,但《民四条约》的内容已经和“二十一条”大相径庭。

这一切,顾维钧功不可没。

他不唯上,不畏强,凭一己之力,扭转了当时的外交局面,手段之高,功力之深,令人敬佩。

素材点拨:有人看来,顾维钧未经允许将“二十一条”泄密给英美等国,违反了外交家的职业操守。

但顾维钧清楚地知道,保卫国家领土完整是一切行事的底线,如果自己连一个公民应有义务都无法尽到,那么大谈职业操守则既可笑又可悲。

此则素材适用于“公民义务”“不畏强权”“只可智取,不可力敌”等写作话题。

坚守民族气节,是他不可动摇的做人信念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日本在五个大国的“十人会”上提出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应直接由日本继承。

我最敬佩的一位外交家

我最敬佩的一位外交家

我最敬佩的一位外交家我最敬佩的一位外交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政治家周恩来。

周恩来先生是20世纪中国的杰出政治家和外交家,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周恩来同志生于1898年,年轻时就投身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

在中国革命中,他发挥了重要领导作用,先后参与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奉献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

作为外交家,周恩来同志极富远见和策略思维。

他主张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周恩来同志在处理国际关系中以气度和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和信任。

周恩来同志在中国外交史上留下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典时刻。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刻是他在1972年与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会晤。

这次会晤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整个亚太地区带来了和平与稳定。

周恩来同志是一位真正的人民外交家,他始终将推动全球和平与发展的责任放在首位。

他积极倡导亚非合作、南南合作,致力于推动世界各国间的团结和合作。

他在联合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解决国际争端、促进世界和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位外交家,周恩来同志具备了许多值得学习的品质和特点。

首先,他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使得他能够在外交中游刃有余。

其次,他极具人格魅力和外交敏锐度,能够准确洞察国际形势并作出正确的判断。

此外,周恩来同志本着以人为本、和平共处的原则,明辨是非,以倡导互利共赢的方式推动国际关系。

周恩来同志的外交智慧和才干是我们每个人值得学习的典范。

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如何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如何保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不损害其他国家的尊严和权益。

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如何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带动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总之,周恩来同志作为一位杰出的外交家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他的品质和智慧对于我们今天的外交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继续努力,为推动国际关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李鸿章中国近代家与民族英雄

李鸿章中国近代家与民族英雄

李鸿章中国近代家与民族英雄李鸿章:中国近代家与民族英雄李鸿章(1823年-1901年),中国晚清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家与民族英雄。

他对中国的现代化和国家利益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因其为中国抵御外侮和推动改革的努力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以李鸿章为中心,探讨他在近代中国的作用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一、政治家的杰出才能李鸿章早年以其卓越的才能为人所知。

他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中立下了军功,以辅佐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军队而崭露头角。

此后,李鸿章积极参与政务,先后在各级政府担任重要职位。

他以清智明断、处事机智而著称,他的卓越才能使他成为清政府的重要谋士和执行者。

李鸿章在政治上具备出色的策划和实施能力。

他主持起草了《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虽然这些条约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也为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康复力度。

此外,他在推动内政改革、推进现代化进程以及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也是毋庸置疑的。

李鸿章的政治天赋使他成为晚清政坛配角的焦点。

二、外交家的卓越表现作为中国晚清时期最重要的外交家之一,李鸿章致力于推动西方列强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为维护中国的独立和国家利益做出了巨大努力。

他的外交手段极其灵活,有效地应对了国际形势的变化。

李鸿章与日、英、法等国家的外交交往使得中国在被列强欺凌时能够顶住压力,并保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他的外交智慧和交涉能力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的不懈努力为中国崛起铺平了道路。

三、军事家的胆识与勇气李鸿章在军事领域的表现同样令人称赞。

他曾先后指挥过多次战役,展现出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威武不屈的精神。

他在抵御外侮和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表现出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指挥能力。

尤其是在庚子之乱中,李鸿章带领北洋舰队有效参与了抵御敌人的战斗。

他的军事胆识和勇气被广泛称赞,并且为许多后来的军事家所借鉴和推崇。

四、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李鸿章作为近代中国的重要人物,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团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近现代著名外交家顾维钧

中国近现代著名外交家顾维钧

二、人物逸事:
1、立志报国,求学海外:顾维钧的父亲顾晴川是晚清第一任交通
银行总裁。早年于光绪末年,由家乡江苏嘉定来到上海,当了上海道 尹袁观澜的师爷。顾晴川本是青衣一衿,家境清寒,为生活计,只得 到上海来作小吏。顾维钧从小聪颖过人,4岁时入私塾读书。12岁跟了 父亲来上海读书。不久,便考入南京市育才中学。顾维钧生在鸦片战 争后,此时的中国正一步步陷入列强的侵略包围之中,而上海又是一 个中外交往非常集中的地方,顾维钧从小就看到了很多中外不平等的 状况,也因此从小就有着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中国积弱状况的理想。 一次,少年顾维钧经过外白渡桥,看见一个英国人坐着黄包车,急着 要去看跑马。拉车上桥本来就累得很,他还用鞭子抽打车夫。顾维钧 很愤怒,于是斥责这个英国人说:“Are you a gentleman?”(你还算 是个绅士吗?)后来,顾维钧在回忆录中提到这段往事,并说“我从 小就受到这些影响,感到一定要收回租界,取消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现代著名外交家
----顾维钧
中国近现代的几位著名外交家:
一、李鸿章:1874年与秘鲁签订了《中秘通商条约》;1876年与 英国签订了《中英烟台
条约》等。 二、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挥朝 鲜停战谈判;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打 破中美关系坚冰,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等等。 三、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 理力争;废除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冒着生命危险随国联调查团赴东北,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 真相。
2、接到邀请,回国效力:顾维钧在美留学期间,有一次,后来成为他岳
父的唐绍仪作为清朝政府的特使访问美国,在大使馆里接见了40位中国留学生, 顾维钧作为学生代表致辞。唐绍仪马上就非常欣赏这个年轻的留学生,认为他 是一个可造之材。于是,当袁世凯执政,他出任袁世凯的内阁总理时,他立刻 向袁世凯举荐了顾维钧。那时,顾维钧正在准备博士学位的答辩,他的论文还 只写了一个序章,邀请他回国担任总统府英文秘书的信件就寄到了纽约。

中国外交官最厉害是哪一位

中国外交官最厉害是哪一位

中国外交官最厉害是哪一位
在世界外交史中,西方认为,中国近现代严格意义上只有“两个半外交官”。

他们就是最厉害的外交官了。

他们是:半个顾维钧;一个李鸿章;一个周恩来。

顾维钧之所以是半个,是由于他只有出色外交行动,而没有完整的外交思想理论。

(也是由于时代背景造成的无奈的结果)李鸿章是最早的西方眼中的“中国外交官”。

他有着自己“权衡列强”的外交思想,并且也能付诸实践;在外交行动方面也尤为出色。

周恩来自不多言,这里抛开他的人格魅力,只谈他的外交思想。

他的杰出外交思想贡献有两个“求同存异”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当然在外交行动方面自然是十分出色的。

所以说这三位外交官应该就是“最厉害的外交官”了,排第一位的自然是周恩来总理。

美国新闻报纸视野下的伍廷芳

美国新闻报纸视野下的伍廷芳

美国新闻报纸视野下的伍廷芳伍廷芳(Wu Tingfang)是一位著名的中国外交家、政治家和律师,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成为外国政权的大使的人物。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他在美国的报纸上出现了许多次,成为了美国新闻报纸视野下的一位重要人物。

伍廷芳出生于1842年,他的家族是广东潮州人。

年轻的时候,他去了英国留学,后来成为了一名律师,并在香港和上海从事法律工作。

他在英国留学期间,受到了西方文明和法律体系的影响,对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法治理念产生了兴趣。

伍廷芳的政治观点和立场在他的报导中广为人知。

他的观点受到了美国新闻报纸的关注和报道,并反映在了他们的文章中。

他在美国报纸上发表的一篇标题为《中国人根本不想移民美国》的文章中,表达了中国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情感,以及对移民美国的质疑。

伍廷芳还在美国报纸上发表过一些关于中美关系的文章。

他强调了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和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提出了解决两国之间问题的建议。

他还在美国报纸上呼吁美国政府放宽对华人的歧视政策,争取平等对待。

不仅仅在政治问题上,伍廷芳也在美国报纸上发表过一些与文化、教育和社会问题相关的文章。

他对西方的文明、科技和教育体系表示赞赏,认为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推动自身的现代化进程。

美国的报纸对伍廷芳的报道和观点持有不同的态度。

有些报纸称赞他的见解和对中美关系的贡献,赞扬他的智慧和才华,认为他是一位重要的外交家和政治家。

也有一些报纸对他的观点持有批评态度,认为他时常倾向于西方的立场,忽视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随着时间的推移,伍廷芳的观点和立场也发生了变化。

在他晚年的演讲和文章中,他逐渐转向了中国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立场,提出了保护国家利益和捍卫国家尊严的重要性。

范文澜侯[新]

范文澜侯[新]

范文澜侯范文澜侯,又称范文澜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生平范文澜侯于1887年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市。

他的父亲是清朝的一位官员,家境优越。

范文澜侯自幼聪明好学,十分有才华。

他曾就读于苏州的一所私塾,后来又考入了南京的金陵大学。

在大学期间,范文澜侯开始对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为中国的民主和自由事业奋斗。

毕业后,他曾在南京的一所中学任教,并在此期间积极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

1920年代初,范文澜侯开始从事外交工作。

他曾担任过中国驻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大使,为中国争取了许多国际支持和援助。

他还曾担任过国民政府的外交部长和教育部长,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范文澜侯曾被任命为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代表。

他在联合国工作期间,积极为中国争取国际地位和声誉,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范文澜侯在政治、外交、教育和文化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思想和贡献范文澜侯是一位具有深厚思想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一生致力于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贡献,为中国的民主和自由事业奋斗。

他的思想和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范文澜侯一生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他认为,中国必须要进行现代化建设,才能够摆脱贫困和落后,走向繁荣和发展。

他积极推动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倡导民主和自由范文澜侯是一位热爱民主和自由的政治家。

他认为,民主和自由是人类的基本权利,是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他积极倡导民主和自由,为中国的民主和自由事业奋斗。

推动中西文化交流范文澜侯是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名人。

他积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长孙博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长孙博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长孙博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
长孙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清末民初时期的
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将领。

长孙博曾担任过北洋政府的要职,对
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孙博在清朝末期参与了辛亥革命,支持了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并在辛亥革命成功后加入了北洋政府。

他曾先后担任过北洋政府军
事总长、陆军部部长等重要职务,对中国近代军事改革和政治稳定
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孙博还曾参与过中国的外交活动,代表北洋政府与外国进行
谈判和交涉,为中国争取国际地位和利益。

他在外交领域也有着丰
硕的成就。

总的来说,长孙博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家和军
事人物,他在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以及外交事务中都发挥
了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职业外交家-----顾维钧
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的顾维钧。

顾维钧1888年生于上海。

立志报国,求学海外。

1904年,16岁的顾维钧剪辫易服,远
渡重洋,留学美国。

在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国际法和外交。

他的
老师约翰穆尔曾担任美国助理国务卿,有丰富的外交实践经验
他以一个外交官的标准来要求、培养顾维钧。

顾维钧在学校成
绩非常优秀,曾担任了哥伦比亚大学校刊《嘹望者》的主编。

1912年应邀回国担任袁世凯总统秘书,后在北洋政府和国民
党政府中历任外交总长、内阁总理、外交部长、大使,成为我国著名的职业外交家。

1918年深冬,31岁的顾维钧以巴黎和会代表团成员的身份抵达巴黎。

刚到巴黎,代表团就遭遇到了第一个打击就是和会席位问题。

各个国家被划分为三等,一等的五个大国英美法意日可以有5席,其它一些国家3席,一些新成立、新独立的国家2席,中国被划为最末一等。

中国准备向和会提出收回山东权利问题,但还没来得及,日本先发制人,率先在五个大国的"十人会"上提出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应直接由日本继承。

大会通知中国代表到下午的会上作陈述。

代表团接到通知时已是中午。

这对于中国代表团又是一个晴天霹雳。

1919年1月28日,顾维钧受命于危难,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缜密细致、畅快淋漓的精彩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地批驳了日本的无理要求。

在他的雄辩面前,日本代表完全处于劣势。

各国首脑纷纷向他表示祝贺,顾维钧在国内外一举成名。

这次雄辩在中国外交史上地位非凡,这是中国代表第一次在国际讲坛上为自己国家的主权作了一次成功的演说。

雄辩巴黎,是顾维钧声名远扬。

形势对中国本来十分有利,因分赃不均。

意大利在争吵中退出了和会。

日本借机要挟:如果山东问题得不到满足,就将效法意大利。

为了自己的利益,几个大国最终决定牺牲中国的合法权益,先后向日本妥协,并强迫中国无条件接受。

这一事件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火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