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生态区划研究
河北省生态修复分区和对策研究

河北省生态修复分区和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3-03-20T07:33:50.49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3年第1期作者:刘凤婵1,,王淮亮2 [导读] 环境承载力弱和多年的环境破坏性发展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刘凤婵1,,王淮亮2(1.保定市水土保持试验站,河北保定,071000;2.河北省水资源研究与水利技术试验推广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61)摘要:环境承载力弱和多年的环境破坏性发展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本文以河北为例,在划分生态修复分区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分区的生态特点和问题,分别探讨相应对策,以便为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分区,水土保持,修复对策由于自然状况、社会经济和地方财力的差距,河北省各地采取的生态修复技术措施和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所能承担的经费压力也不同。
必须实事求是地根据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情况,对生态修复进行科学分区,并对不同的分区采取不同的对策。
1生态修复分区的原则和依据(1)与水土保持区划相衔接的原则。
即把影响生态修复和植物生长的控制性因素水,作为划分类型区的主导因子,以多年的降水为重要指标,把地形地貌、土壤可蚀性等因子也作为重要指标。
(2)自然与社会经济综合的原则。
综合考虑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植被因子(植被盖度)等因素。
(3)依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采用景观优势度指数等作为分区的依据。
(4)与行政区划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考虑行政区域,特别是人口、经济发展的情况及行政区划的完整性。
2生态修复分区的结果及各分区的特点根据上述原则和依据,将全国划分为3个一级类型区和8个二级类型区。
2.1坝上高原生态修复区本区行政上包括张北、沽源、康保三县的全部,尚义、丰宁、围场三县的部分乡镇,分为坝西和坝东两个生态修复亚区,面积17557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9.4%。
区内地势波状起伏,海拔1350-1600米;气候干寒多风,年均气温-0.3-3.5℃,年降水量341-450毫米,年扬沙和沙尘暴日数3-50天;全省内流河湖均集中在本区,内流区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5%;植被属寒温带半干旱草原区系,草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63%。
中国生态功能区划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生态功能区划研究的开题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一、选题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和经济发展压力的增大,我国生态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生态功能区划作为近年来国家推行的重要政策,旨在通过对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区分不同的生态功能区,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管理手段。
目前,我国尚处于生态功能区划的初级阶段,研究生态功能区划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生态功能区划的研究现状、问题和关键技术,针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分析,构建区域生态功能区划体系,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并探讨应用生态功能区划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实践经验,具有以下意义:1. 促进我国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施。
2. 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科学决策水平。
3. 探索中国生态功能区划的适应性、实用性、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等关键问题。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结合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构建生态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划分,并应用GIS等空间分析技术,实现空间数据可视化、探索优化方案和区域协调发展。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1. 回顾生态功能区划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历程。
2. 构建生态功能区划指标体系,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生态环境质量等多维指标。
3. 应用系统性分析和评价方法,确定生态功能区划边界和划分标准。
4. 应用GIS等技术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结果可视化和优化设计。
5. 基于实地调查和社会反馈,不断优化和完善研究成果,提出具有实践推广价值的成果和实践经验。
四、研究进度和计划本研究预计用时两年,具体进度和计划如下:第一年:1. 建立生态功能区划的指标体系,进行区域划分,并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整理。
2. 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划分,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确立划分标准。
3. 应用GIS技术进行分析并生成初步的功能区图。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研究综述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研究综述摘要:在中国地理学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成就之一是我国地理学家对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环境采用区划的方法进行的研究。
我国首次发布完整的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方案至今已有50年历史。
在这期间,产生了7个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主要方案,建立了经典的区划方法论。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目的将由主要为农业生产服务转向资源、环境、生态综合考虑.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全球对地观测系统.特别是中尺度对地观测系统数据资源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必将对以信息化、数字化为时代特点的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新方法论的产生和体系的建立起到划时代意义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方法论;对地观测系统1. 引言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成就之一是我国地理学家对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环境采用区划的方法进行的研究。
本文采用“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这一术语原由赵松乔1983年提出[1]。
该术语的采用与林超于1954年提出的“中国自然地理区划”[2]、黄秉维于1958年提出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3]两个术语相关。
据此,可以认为,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方案诞生于1954年,该方案当时命名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大纲(草案)”[2]。
从发表至今已经有50年历史。
在回顾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发展史。
综观不同历史时期区划方案,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经典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2. 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经典方法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1954年两个区划方案建立了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方法论的基本框架,林超、冯绳武等为综合大学地理系教学需要,提出了一个以干、湿、温度、地貌等指标划分的东西2部分、4地方、10地区、31区、105亚区的五级区划方案[2]。
1957年,教育部在此分区方案基础上,修订为8区、36副区的综合区划方案。
1954年,罗开富发表了为编撰中华地理志分区自然地理方案,提出了2部分、7个基本区、23个副区的三级区划方案[4]。
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年第35号--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

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年第35号--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中国科学院•【公布日期】2008.07.18•【文号】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年第35号•【施行日期】2008.07.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监测正文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年第35号)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根据国务院《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编制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现予以发布。
附件: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二○○八年七月十八日附件: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二〇〇八年七月)目录前言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1. 指导思想2. 基本原则3. 目标二、区划方法与依据1. 生态系统空间特征2. 生态敏感性评价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评价三、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1. 分区方法2. 区划方案四、生态功能区类型及概述1. 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2. 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3. 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4.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5. 洪水调蓄生态功能区6. 农产品提供生态功能区7. 林产品提供生态功能区8. 大都市群9. 重点城镇群五、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六、生态功能区划实施的保障措施附一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附二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前言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在全国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生态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制定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生态保护工作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转变、由定性型管理向定量型管理转变、由传统型管理向现代型管理转变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作,是科学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指导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
河北生态省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研究

Absr c : On t ebai ft e sa e g a e o o i o fe oo ia rvn e c n tu to n He e , te c re p n ig ta t h ss o h tg o ld c mp st n o c lg c lp o i c o sr cin i b i h o r s o dn i
( . 北省 环境 科 学 研 究 院 ,河 北 石 家 庄 1河 0 05 ;2 方 设 计 研 究 院 ,河 北 石 家 庄 5 0 1 .北 00 1 ) 5 0 1
摘要 :在 河北省生 态省建设阶段 目 分解的基础上 ,重点针对生 态农业建设 、耕地 资源保护和文 明生 态村创 建 标
等 内容提 出了相应 的对策 。 关键 词 :河北省 ;生态省建设 ;生态农 业 中图分 类号 :F 2 .2 3 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6 1 (09 40 3 -2 0 813 20 )0 -140
河北农业科学 ,20 ,1 ( ) 3 0 9 3 4 :14~15 4 3 ,1 1 Junl f b i cl rl c n e ora o e A ut a i cs He u Se
编辑
蔡海燕
河 北 生 态 省 建 设 与 生 态 农 业 建 设 研 究
韩 关清 ,王路光 ,闫栋 华
S u n t e Ec l g c lPr vnc n t u to n o- g iu t r n tuci n i e e t dy o h o o ia o i e Co s r ci n a d Ec a rc lu e Co sr to n H b i
中国生态区划分标准(一)

中国生态区划分标准(一)中国生态区划分标准引言中国生态环境质量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中国的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中国生态区划分标准。
本文将介绍中国生态区划分标准的相关内容。
生态区划分类型根据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保护需求,中国生态区划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自然生态区划–自然生态区划依据自然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特征和生物群落组成等方面的考虑,将国土划分为若干自然生态区。
目的在于制定和实施生态保护和管理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2.人工生态区划–人工生态区划是一种对自然资源进行人工干预的生态带划分方式,主要目的在于给予特定植被和生物种群以保护、调控、重建、营造及改土造地等维护和发展的生态优化和维生功能。
生态分区划分标准根据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保护需求,国家将中国划分为五大生态分区,分别为:1.东北地区生态分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
2.黄淮海地区生态分区–包括山东、河北、河南、安徽四个省份。
3.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分区–包括湖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五个省份。
4.西南地区生态分区–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四个省份。
5.西北地区生态分区–包括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个省份。
生态分区保护措施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中国的生态环境,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各省市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机构,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2.采取节能减排、治理污染等措施,改善大气、水质等环境状况;3.加大生态修复和恢复力度,使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恢复和发展;4.加强应急预案及应急响应,应对突发环境事件;5.增加环境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公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结论中国生态区划分标准和相应的保护措施是保护和管理中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结语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生态区划分标准的实施,有助于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让人们生活在更加健康、美好的环境中。
河北环境调研报告

河北环境调研报告河北省是我国华北地区的一个省级行政单位,位于中国北方。
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河北省的经济和人口密集,这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下面是对河北省环境调研的报告:一、环境污染问题:河北省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在工业化进程中,许多工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周围的空气和水资源。
特别是河北省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许多工业废气无法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导致大气污染指数持续居高不下。
此外,河北省的水质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许多水源已经面临严重的污染,供水问题也成为了当地居民的大问题。
二、生态破坏问题:河北省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破坏。
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伴随着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导致大量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加上过度的农业和人类活动,导致河北省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生态系统的平衡也被打破。
三、水资源短缺问题:河北省地处华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较为匮乏的地区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河北省的水资源供应非常紧张。
再加上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和不合理的用水方式,导致河北省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
尽管政府在推行水资源保护措施,但水资源短缺问题仍然存在。
四、环境治理措施:河北省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治理措施,以应对环境问题。
如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推行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加强工业废气治理等。
同时,政府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森林保护力度,推广节水技术,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环境问题,但依然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五、发展可持续的解决之道:要解决河北省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首先,要加大环保投入,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其次,要加强科技研发,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环境监管,确保环境治理工作的实施。
最后,需要提高广大民众的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共同参与环境保护事业。
张家口市桑干河岸线保护与利用区划研究

□赵伟收稿日期:2020-12-14作者简介:赵伟,男,汉族,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张家口市桑干河岸线保护与利用区划研究河湖岸线是指河流两侧、湖泊周边一定范围内水陆相交的带状区域,该区域是河流、湖泊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
桑干河是永定河的主要支流,流经张家口市阳原县、宣化区、涿鹿县、怀来县4个县(区),目前存在岸线开发无序、岸线布局有待优化、岸线保护有待加强等问题,统筹岸线开发利用与保护,统筹沿岸经济发展与河湖保护,开展桑干河岸线保护与利用研究,科学合理划定河流岸线功能分区,保障防洪安全和水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张家口市桑干河基本情况桑干河是永定河的主要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宁武县管岭山,过册田水库后入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穿过阳原盆地,纳最大支流壶流河,于石匣里入桑干河山峡,到朝阳寺山口出峡谷,穿过涿鹿盆地,在夹河村畔与洋河汇合流入永定河。
张家口市桑干河自施家会村至夹河滩村,河道全长171.4km ,沿程受地形、地貌影响,桑干河张家口段分为较明显的3段。
上段。
阳原县施家会村至石匣里村为上段,河长94.4km ,河道呈宽浅型河道特点,两岸基本无防洪堤线,河道宽浅,其中芦子屯—辛堡桥段疏通河道形成40m ~60m 宽主槽,并修筑砂砾石埝,河漫滩宽1km ~2km ,两岸没有明显的高坎,距河道较远处为两岸的高地山岭。
中段。
阳原县石匣里村至涿鹿县朝阳寺为中段,河长52.8km ,该段为桑干河峡谷段,河道变窄,河道宽度在50m ~80m ,河道主槽外分布有公路和农田,河道两侧为陡峭山体。
下段。
涿鹿县朝阳寺至桑干河、洋河汇合口为下段,河长24km ,其中涿鹿县城公路桥至保庄河道大部分有防洪堤或埝,主槽较为明显,宽度一般在20~30m 。
涿鹿县城段5km 进行了治理,防洪标准20年一遇,河道两侧设置亲水平台,沿河道中心部位布置4道橡胶坝,形成连续的景观水面。
2.张家口市桑干河岸线现状桑干河左岸长约165km ,右岸长约154k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标来度量, 使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征询专家打分, 通
过分析处理, 得出因子权重值。权重值 !0 20 为一
级分区依据, !0 15 为二级分区依据, !0 05 为三级
分区依据( 表 1) 。
表 1 生态区划指标权重系数 Table 1 Weight values for indices of ecological regi onalization
% 冀 西 北 山 地 生 太行山、恒山、燕 山的交 接地 带有 一串盆 地分
态区
布, 外围中低山海拔高度在 500~ 1 000 m 以上
& 太 行 山 山 地 生 北部海拔 1 000 m 以上, 相对高 度 500 m 以上,
态区
向南渐次降低至 500 m 以下的低山丘陵
∋
燕山山麓 平原 生态区
1 生态区划的内涵与分区原则
生态区划是在一定的自然 区域范围内, 以生态 系统类型为基础, 以生态特征、空间结构、生产力、稳 定性和人为活动对系统的生态关系及其整体功能的 影响度为指标, 进行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划分和空 间定位。自然界地域分异规律是进行生态区划的理 论基础[ 1] 。地域分异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形成 了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 引起不同生态区域 间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差异, 根据拟定划分 生态单元的依据和环境因子分析, 揭示生态区的形 成和结构, 充分认识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进而揭 示产生这种分异的真相, 是生态区划的主要目的、任 务和意义, 也是进行生态规划和生态经济管理的基 础。基于生态区划目的, 区域环境主要问题及区域 分异规律, 生态区域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发生相 对一致性原则。根据生态区内部地形地貌特征相对 一致性标准, 结合区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景观格 局的 关系, 进行 生态区划, 它是生态区划 的基本依
第 5期
河北省生态与灾害研究 课题组: 河北省生态 区划研究
第 83 页
地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河北省乡级行政区界等矢 量数据和属性数据, 以及河北省遥感影像栅格数据 的叠加分析, 进行河北省生态环境分区( 图 1) 。
图 1 生态区划方案及技术路线 Fig. 1 Scheme of ecologi cal regionalization in Hebei
年均温、!10 + 积温、!0 + 积温、年降 雨量、 年干燥度等
生态系统结构和物种组 成、生 态系统服 务功能 和生态环境敏感性等; 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等
人类活动指标
人口密度、经 济活 动强度、经济 结构 及土 地利 用状况等
2. 2. 3 河北省生态区划图编制 根据上述生态分 区的原则、方法, 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确定
型、亚地貌类型等指标体系( 表 3) 。以地带性植被为 区域单元划分的主要标志, 充分考虑年均温、积温和
降雨分布的区域差异, 同时套合行政界线, 进行二级
生态建设分区, 共分为 15 个生态亚区。3) 生态区划三
级分区: 在对于生态系统客观认识和充分研究的基础
上, 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 揭示自然生态区域的相
据; 2) 生态环境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原则。相似性主 要体现在一定范围内的区域间环境要素的相似以及 区域环境分区间的差异, 这是自然环境的客观反映; 3) 区域共轭性原则。区域所划分的对象必须是具有 独特性, 空间上完整的自然区域。即任何一个生态 功能区 必须 是 完整 的个 体, 不存 在彼 此 分离 的部 分[ 1, 2] ; 4) 综合性原则和主导因素原则。主导因素是 影响区域发展的主体资源和 主要环境功能因子, 它 决定着区域环境的最大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同时 环境中主要素与其它要素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并 表现出 集体效应 , 因此要从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发 展和未来发展趋势与利益出发, 兼顾其它环境要素功 能; 5) 可调整性原则。生态功能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生态区划具有时效性, 但必须结合历史的演变过程, 这有利于指导区划内容随着时间变化而作调整, 以适 应生态环境的变化, 促进区域环境的良性发展。
的理论基础和基本依据。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间
相互联系的空间组合, 其本身就包含了生物与环境
两方面的内容, 因此, 环境因素常常作为 1 生态区划因子权重分析 根据区划单元的
各种指标的状况, 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利
用权重系数来体现各因子的相对优势或重要程度, 把不同性质、不同量纲的指标因子用统一无量纲的
第 84 页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生态分区的界线, 再根据行政界线进行局部调整, 将 24 个生态环境小区( 图 2) [ 5] 。 河北省划分为 6 个生态环境区、15 个生态环境亚区、
第 19 卷
图 2 河北省生态区划示意 Fig. 2 Sketch of eco- environment regions in Hebei Province
区: 主要依据区域地形、地貌特征分为 8 个区( 表 2) 。 2) 生态区划二级分区: 在一级分区的基础上, 地形地貌
格局进一步影响着大尺度下水热因子分布, 其作用导
致了区域内的生态类型进一步分异, 而地带性植被纬 向和经向的分异规律就反映了这种作用 的结果[ 4] 。
因此, 二级区划分选取气候气象指标、地带性植被类
指标类型
土壤侵蚀 地形地貌 气候气象 植被系数 土壤系数 生态系统功能 人类活动指标
其它
指标权重系数
0. 06 0. 21 0. 15 0. 18 0. 13 0. 14 0. 10 0. 03
层次分析及模糊聚类分析结果 一级分区 二级分区 三级分区
3
1
2
3
2
3
2
3
3 3
3
2. 2. 2 河北省生态区划 分区 1) 生态区划一级分
基于河北省生态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其地理区位 的特殊性, 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环境保护特殊性原 则。河北省内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较多, 在生 态区划过程中要保证保护区区界的完整性; 2) 便于 管理的原则( 行政区域完整性原则) 。在区划过程中 生态区域界线尽量与行政辖区接轨, 这不仅有利于 高层决策, 同时有利于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统 计分析, 便于行政地区综合管理措施的实施。
度 1 5~ 2 2, 多大风; 西部土壤多为栗钙土, 东部多 湿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年降雨量 600~ 700
为黑沙土和灰色森林土; 区内除鸳鸯河、闪电河及其 mm, 河流多, 水资源丰 富, 植被 种类繁多。低 山、丘
以东诸小河外, 皆为内陆河, 水资源缺乏。该区主要 陵区坡耕地较多, 水土流失也较为严重, 退耕还林还
有红松洼草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该区海拔多在 上游或发源地, 海拔多在 1 300~ 1 500 m, 地貌分为
1 350~ 1 600 m, 总地势由南向北倾斜; 属冷温地带, 中山、低山、丘陵和盆地四种类型, 低山、丘陵面积较
年均温- 0 3~ 3 5 + , 年降水量 340~ 450 mm, 干燥 大。燕山山地属中温带向暖温带过渡、半干旱向半
为干寒草原区, 坝缘零星分布林地, 人口增长的压力 草任务艰巨。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 发展生态
海拔 5~ 50 m, 坡降 1/ 1 000 至 1/ 10 000
(
太行山山 麓平 原生态区
海拔 50~
100 m, 坡降 1/ 1 000 至 1/ 6
000
) 低平原生态区
海拔高度 5~ 50 m, 主要分布在 冀中南地区, 大 部分坡降 1/ 6 000 至 1/ 10 000
∗ 滨海平原生态区 海拔高度 5 m 以下, 坡降 1/ 5 000 至 1/ 10 000
3 河北省生态分区简介
# 冀北和燕山山地生态区 该区包括承德地 区坝下和唐山、秦皇 岛、承德三市所属 19 个县市的
∀ 坝上高原生态区 该区包括张北、沽源、康 全部或部分, 建有 1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 2 个省
保三县的全部和尚义、丰宁、围场县的部分, 区内建 级自然保护区。该区为滦河、潮白河、蓟运河等水系
表 4 生态区划三级分区指标 Table 4 Ecologi cal regionalization indices of small
eco- environment region
生态指标类型 微地貌类型 植被类型 土壤类型
气象气候
生态系统类型
指标特征 盆地、平原、河谷、高原及丘陵等
森林、灌丛、草原、农业植被等 棕壤、褐土、栗钙土、潮土等
表 3 生态区划二级分区指标 Table 3 Ecological regionalizati on indices of sub
eco- environment region
生态指标 地形地貌
植被类型 气象气候
指标特征 亚地貌类型, 如山系、盆地等 森林、灌丛、草原、农业植被等 年均温、!10 + 积温、!0 + 积温、年降雨量等
似性和差异性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干扰的规律, 从而进行整合和分区, 划分生态环境的区域单元[ 4] 。
因此在三级区的划分中应主要考虑微地貌类型、生态
系统类型、人类活动指标、地带性植被类型、土壤类型
等指标( 表 4) , 共分为 24 个生态环境小区。
表 2 生态区划一级分区指标 Tabl e 2 Ecological regionalization i ndi ces of pri mary
科学合理的生态区划为正确认识生态系统的地 域组合特征及其分异规律, 合理开发和保护区域资 源, 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区域环境整治策略提供 科学的依据。本文以河北省的生态系统为对象, 在 研究生态地域、生态服务功能、生态资产、生态敏感 性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胁迫等特点和规律的基 础上, 建立河北 省生态区划的 原则、方法 和指标体 系, 利用生态环境要素叠加的方法进行生态功能区 划分。该区划是以自然综合区划为基础, 吸收专题 划分的成果, 应用现代生态学原理、系统和综合观点 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理, 为生态规划服 务, 从而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