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教案六年级下册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人和动物目标:了解人和动物的特征和区别,认识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课时一:人和动物的异同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以及不同之处。
:学生能够认识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以及不同之处。
教学内容::1. 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具有生命和呼吸等基本特征。
2. 人和动物的不同之处:人类具有智慧、语言和文化等独特特征。
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动物,并引导他们发现人和动物之间的共同和不同之处。
2. 导入知识: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展示,介绍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3. 操作实践: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并用自己的话总结人和动物的异同。
4. 完成作业:布置一份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描述人和动物的特征和区别。
课时二:人类作为哺乳动物教学目标:学生了解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学生了解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2. 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特征和共同点。
教学步骤::1. 复课前知识:让学生回顾人和动物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
2. 导入新知识: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介绍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以及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特征。
3. 讨论研究:学生分小组讨论并回答一些问题,加深对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理解。
4. 练巩固:设计一些练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检验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5. 总结归纳:学生小组内合作总结人类作为哺乳动物的特征,通过展示形式呈现给全班。
课时三:生活中的哺乳动物教学目标: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哺乳动物及其特征。
: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哺乳动物及其特征。
教学内容::1. 生活中的哺乳动物:猫、狗、牛、猪等。
2. 哺乳动物的特征:体温恒定、哺乳、毛发等。
教学步骤::1. 导入课题: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哺乳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研究对话:教师与学生展开对话,让学生描述所展示动物的特征和性。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一、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
难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三、教学准备:关于各地民居的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初识民居1、出示CAI课件,说说你认识哪些民居。
2、教师介绍: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小小的礼物,那就是一段介绍各地民居的图片。
民居是人们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使用。
我国的民居建筑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在与改造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创造出来的。
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不同,56个民族风格与传统各异,使我国的民居建筑多姿多彩,富有创造性。
今天我们就认识其中两个。
3、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走进文中介绍的傣家竹楼和客家民居中去,看一看两个地方的民居能让我们感受到些什么?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
思考:客家民居或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三、自主研读,合作梳理师:刚才我们交流了这两个地方的民居给我们留下的初步印象。
可以说是零零碎碎的,现在王老师要把大家分成六个小组,如果在相应的时间里面,你们完成了一个民居的介绍,可以接着学习另一个民居。
每个组长手里有两张卡,组长负责把你自己读到的关于民居的特点读给成员听,组员交流讨论,然后发挥你们集体的智慧,运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民居的特点,组长负责记录下来。
明白了吗?3、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四、反馈交流,了解民居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建筑成因:客家人是古代从中原繁盛的地区迁到南方偏僻、边远的山区,为防盗版匪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
建筑材料: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黏合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成土楼。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一、单元一:数字与运算1.1 教学目标:1.1.1 了解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如数的分类、数的读法、数的整体与部分关系等;1.1.2 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则;1.1.3 培养学生的运算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1.2 教学重点:1.2.1 对数的分类、读法等进行深入探究;1.2.2 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
1.3 教学难点:1.3.1 解决数的整体与部分关系问题;1.3.2 掌握复杂的运算规则。
二、单元二:几何图形2.1 教学目标:2.1.1 熟悉各种几何图形的定义;2.1.2 掌握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点;2.1.3 学会利用几何图形进行简单的计算。
2.2 教学重点:2.2.1 熟悉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2.2.2 掌握利用几何图形进行简单的计算。
2.3 教学难点:2.3.1 了解几何图形的各种性质;2.3.2 掌握几何图形计算的方法。
三、单元三:简单方程式3.1 教学目标:3.1.1 掌握方程式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3.1.2 解决简单方程式及其运算规则;3.1.3 发展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重点:3.2.1 熟悉方程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3.2.2 掌握解决简单方程式和运算规则。
3.3 教学难点:3.3.1 解决复杂的方程式;3.3.2 利用方程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单元四:分数的基本概念4.1 教学目标:4.1.1 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4.1.2 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4.1.3 培养学生的分数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2 教学重点:4.2.1 熟悉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4.2.2 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4.3 教学难点:4.3.1 解决复杂的分数计算问题;4.3.2 利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五、单元五:图形的比例关系5.1 教学目标:5.1.1 了解图形的比例关系;5.1.2 掌握图形的放大、缩小、平移等变换;5.1.3 培养学生的比例思维和群众协作能力。
六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第一章:人与自然的关系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人类依赖自然,要保护自然。
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2 教学内容人与自然的关系概述环保意识的培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环保的重要性。
实践法: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环保的实例,加以实践。
1.4 教学步骤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人类依赖自然。
讲解环保的重要性,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环保行为,加以实践。
第二章:家庭与社会的关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家庭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引导学生尊重家庭,热爱家庭,积极参与家庭事务。
2.2 教学内容家庭与社会的关系概述家庭的重要性和尊重家庭的态度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家庭与社会的关系,家庭的重要性。
谈话法: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对自己的影响,自己的家庭态度。
2.4 教学步骤讲解家庭与社会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对自己的影响,自己的家庭态度。
讲解家庭的重要性,让学生尊重家庭,热爱家庭。
让学生举例自己的家庭参与行为,加以实践。
第三章: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个人是社会的一员。
3.2 教学内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概述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性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性。
实践法: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实例,加以实践。
3.4 教学步骤讲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个人是社会的一员。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对社会的影响,个人的社会责任。
讲解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行为,加以实践。
第四章:规则与自由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知道自由是有限度的。
引导学生遵守规则,维护社会秩序。
4.2 教学内容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概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小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学⼈教版六年级语⽂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学语⽂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标:1、要求会写80个字,指导学⽣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得端正。
2、能⽤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默读有⼀定的速度,并能抓住⽂章⼤意。
3、能联系上下⽂和⾃⼰的积累,体会课⽂中含义深刻的句⼦,体会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能把握课⽂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法,能抓住关键词句深⼊理解课⽂,积极主动积累语⾔。
5、在习作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的学习,引导学⽣观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同时,培养学⽣的修改习作的能⼒。
6、在综合性学习中,把握材料的学习要求,开展好活动,会写临别赔⾔,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教学重点:1、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加快默读速度和边读边思考训练。
2、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综合运⽤已有的知识和⽅法,⾃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主读书的能⼒。
3、提⾼学⽣的交际⽔平和习作能⼒,培养学⽣良好语⾔习惯和习作的能⼒教学难点:1、把握课⽂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法2、培养学⽣习作兴趣,乐于习作。
教学时数:103课时课时安排:1、第⼀组………………………………………….13课时2、第⼆组………………………………………….10课时3、第三组………………………………………….11课时4、第四组………………………………………….11课时5、第五且………………………………………….11课时6、第六组…………………………………………..7课时7、总复习………………………………………….40课时第⼀单元教学计划教学⽬标:1、会写本单元8个⽣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等词语。
2、引导学⽣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内容,从中感悟到⼈⽣的哲理,获得⼈⽣的启⽰。
3、引导学⽣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活实际,领会⽂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增强语感。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6篇)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最新6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各种目标物影子长度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探索掌握影子长度与目标物实际高度之间的比例关系,并能学以致用,解决大树、旗杆、高楼等物体有多高的问题。
2、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3、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同一地点,同时测量长度不同的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等的”教学难点: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大树有多高”之类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前测量数据,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预习导学1、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段小视频。
2、师:同学们,物体的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呢?3、师:所形成的影子的长短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班班通出示图片,学生观察、交流、汇报。
)4、师:那么物体的影子长度和物体的高度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二、新课探究1、探究两根长度相同的竿的影长。
(出示视频)学生记录数据。
师:通过同学的测量,同时同一地点测量两根长度相同的竿,影长有什么关系?(生分析数据,汇报)结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相同长度的竿,影长是相同的。
2、探究两根长度不同的竿的影长。
(出示视频)学生记录数据师:通过测量,同时同一地点测量两根长度不同的竿,影长有什么关系?(生分析数据,汇报)结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不同长度的竿,影长是不相同的。
3、探究竿长度与影长之间的关系。
(出示表格)1号2号3号4号竿长/cm影长/cm竿长与影长的比值要求:竹竿长与影长的比值保留两位小数。
(小组合作完成)观察比较:比较每次求得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思考,交流,汇报)结论:在同一地点,同时测量不同长度的竿,高度与影长的比值是相同的。
4、验证结论师:刚才发现的结论正确么?如果是正确的,老师课前还准备了5号竿,同学们运用所发现的结论,计算一下5号竿的竿长。
2024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最新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一、学科核心思想语文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基本功课之一,是各学科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品德和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和情感体验能力。
二、学科目标1.认识和运用汉字、词语、句子和篇章的基本要素,掌握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
2.理解和运用语言习惯和语境语言,了解语言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背景,增强对语言魅力的感受。
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4.通过学习语文,培养良好的品德和情感,培养学生感恩、尊重、关爱、责任、友善和诚实的品质。
5.通过学习语文,引领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鉴赏和欣赏文学的水平。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文化修养:通过阅读和讨论优秀的文学作品,使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提高其文学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2.语言运用:请勇于表达的学生发表感想、作文,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写作:运用写作的基本技巧,使学生能够写出规范、有意义的文章。
4.语文常识:通过灵活运用各种学科知识来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方法1.思维导图法:通过有效整理信息,梳理出学科知识的脉络,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2.小组讨论法:通过集思广益的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多媒体教学法: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运用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使教学内容更具表现力和趣味性。
六、教学评估与反馈1.考试评估:通过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来检验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为学生进行个别化、因材施教提供必要参考。
2.综合性评估:通过观察、讨论、反思、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准确及时的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综合提高语文能力。
七、教学建议1.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2.教学中要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自我意识和道德修养。
六年级下语文全册教案

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读懂并朗读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句子的基本意义。
2.能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并会运用于语言表达中。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和意图,并进行适当的创作。
教学难点:1.阅读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2.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创作。
教学准备:课本、教学PPT、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提问学生对于阅读的认识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新知(20分钟)1.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每段的主旨和细节。
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并通过示例进行操练。
三、合作探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篇课文,进行小组朗读和讨论。
2.提醒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并进行总结。
四、拓展延伸(20分钟)1.阅读其他相关课文,了解相关知识和语言表达方式。
2.进行课文改编或自由写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
2.回答学生的问题,解答疑惑。
六、作业布置(10分钟)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进行批改和讲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等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课文的内容和重点语言知识。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和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进行了写作创作,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了解和评估,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林面积进行比较, 但由于比较时单位 1 的数量不同, 所以得到的百 分数也就不同。 四、补充练习 (一) 、生活中的百分数。 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百分数呢?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片断: 出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片断:2001 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达到 5098 亿美元,比 2000 年的 4670 亿美元增长 9.16%。 %。 “青岛双星”当日收盘价比 昨日下跌 2.61%。 。 9.16% 和 2.61%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上海市劳动保障局市统计局公布:2005年上海职工平均月平均 工资为2235元,比去年的2033元增长9.9%。 2004年度全市月平均工资为2033元,比上年的1847元增长 10.1%; ; (二)分析下面每个题的含义,然后列出数量关系式.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百分之几? 4.1999 年的电视机价格比 1998 年降低了百分之几? 5.现在生产一个零件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百分之几? 6.十一月份比十二月份超额完成了百分之几? (三)只列式不计算. 1. 某校有男生 500 人, 女生 450 人, 男生比女生多百分之几? 2. 某校有男生 500 人, 女生 450 人, 女生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3.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 2.4 元降低到 0.8 元,成本降低了 百分之几? 4.一种机器零件,成本从 2.4 元降低了 0.8 元,成本降低了 百分之几? 5.某工厂计划制造拖拉机 550 台,比原计划超额完成了 50 台,超额了百分之几? (四)思考:男生比女生多 20%,女生就比男生少( ). (五)填空 (1)8 是 10 的( )% 10 是 8 的( )% (2)10 比 8 多( )% 8 比 10 少( )% 指导完成“练一练” 五、指导完成“练一练” 1、要求学生自由读题。 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2005 年在读研究生的人数比 2004 年 增加了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 学生讨论后,要求他们各自列式解答。 3、相机提问:计算中有没有遇到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后, 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本页教材的底注, 并组织适 当的交流。 --3 六、指导完成练习一第 1--3 题 1、 练习一第 1 题:可以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如果有学生感到 困难,可启发他们先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根据线段图进行思考。 2、 练习一第 2 题:先让学生说说对问题的理解, 再让学生列式解 答。 3、做练习一第 3 题。先鼓励学生独立解答,再通过交流让学生 说清楚思考的过程。可提醒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全课小结: 七、全课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求一个数比另一 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时,通常可以怎样思考?计算过程中还要注意 些什么?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是 怎样解决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二、练习: (一)分析下面的数量关系。 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 2.实际超产百分之几 (二)口答 1.100 千克比 80 千克多百分之几? 2.35 人比 40 人少百分之几? (三)完成练习一的第 4 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决。 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解答第(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四)完成练习一的第 5 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 重点把第(2)(3)题与第(1)题比较。 、 (五)只列式,不计算。 1、学校开展节电活动,十月份用电由计划的 200 度降低到 120 度,降 低了百分之几? 2、同学们参加达标活动,达到优的原有 50 人,现在增加了 15 人,增 加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计划生产 1000 台机器,实际超额 200 台,超产了百分之几? 可以适当加以分析。 (六)对比练习。 A组 1、超市十月份营业额是 25 万元,比九月份增加 5 万元,增加了百分之 几? 2、菜地因干旱,今年产量是 1200 千克,比去年减产 200 千克,减产了 百分之几? B组
教学难点 渗透生活即数学的教学思想。 教学准备 让学生提前弄清什么是纳税?怎样纳税?纳税的意义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认识、了解纳税(幻灯投影出示) 认识、了解纳税(幻灯投影出示) 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 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经济、国防、科学、文化、卫生、教 育和社会福利事业,以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保卫国 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 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我国的税收逐年增长,到 2005 年, 全年税收收入已达到 30866 亿元。(进行纳税意识教育) 提问:你知道生活中到税务部门纳税的事吗?那么究竟什么是纳 税,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 板书:纳税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 2. 出示例 2:星光书店去年十二月份的营业额约为 50 万元。 如果按营 业额的 6%缴纳营业税,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 元? 学生读题。 提问:题里的营业额的 6%缴纳营业税,实际上就是求什么?怎 样列式计算?你们会做吗?试试看! 学生尝试练习,集体订正,教师板书算式。 2、我们怎样计算呢? 方法 1: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分数来计算。 方法 2:引导学生将百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 3、 说说这题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 4、做“试一试” 提问:这道题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板演与齐练同时进行,集体订正。 5、学生在课本上完成练一练。 同步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三、同步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二次备课
5
1、一家运输公司 10 月份的营业额是 260000 元,如果按营业额的 缴纳营业税,10 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 李华买了一辆 12 万元的汽车, 按规定买汽车要缴 10%的购置税。 他买的这辆汽车一共要付多少元? 3、一个城市中的饭店除了要按营业额的 缴纳营业税以外,还 要按营业税的 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如果一个饭店平均每个月的 营业额是 14 万元,那么每年应交这两种税共多少元? 补充练习: 四、补充练习:思考讨论 1、张强编写的书在出版后得到稿费 1400 元,稿费收入扣除 800 元后按 14%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张强应该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歌舞演员王华参加演出,取得收入 3000 元,按个人所得税法 规定,演出收入扣除 800 元后的余额部分,按 20% 的比例缴纳个人所 得税。此次演出后,王华的税后收入是多少元? 拓展提高: 五、拓展提高:练习二的第 4 题。 我国 2005 年 10 月公布的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 个人收入 1600 元以下不征税。 月收入超过 1600 元, 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 超过部分不到 500 元的 5% 超过部分是 500 元---2000 元的 10% 超过部分是 2001 元---5000 元的 15% ******** 李明的妈妈月收入 1800 元,爸爸月收入 2500 元,他们各应缴纳 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在这道题中,李明的妈妈应纳税的收入是 1800 元吗?为什么? 全班展开讨论李明妈妈的纳税的收入应为多少元?税率是多少? 那么爸爸的收入是 2500 元,应纳税额为多少?他的税率又是多少呢? 介绍分段纳税,最后让学生分别求出李明的爸爸妈妈各应缴纳的 个人所得税。 六、课堂回顾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内容?认识到 什么?如果没有纳税,国家就筹集不到必要的资金为大家办事。因此, 我国宪法规定每个集体和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希望同学们长大 了争当纳税先锋,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 布置作业: 七、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 1-3 题。
2
总课题 课题
百分数的应用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 (少)百分之几的练习课
总课时 课型 练 习
10
第
2
课时
月 日
授课日期
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 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目标 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
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 方法的思考。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 够分析不同的情况,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 够分析不同的情况,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多媒体课件
总课题 课题
百分数的应用
总课时
10
第
1
课时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 月 日 课型 新授 授课日期 之几的实际问题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 之几”的基本思考方法,并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2、使学生在探索“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方法的过程中, 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的理解,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自主 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并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3
二次备课
1、八月份用水 5 吨,九月份用水 6 吨,比八月份多百分之几? 2、八月份用水 5 吨,九月份用水 6 吨,九月份是八月份的百分之几? (七)完成练习一第 6 题。 指名学生读题,理解什么是“孵化期” 。然后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检查 正确率,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 (八)完成第 7 题。 学生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 (九)完成第 8 题。 学生独立解答。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完成后交流。 (十)根据所给信息,选取条件和问题,编写题目并解答。 今年造林 40 公顷 去年造林 32 公顷 今年比去年多造林 8 公顷 去年比今年少造林 8 公顷 今年比去年多造林百分之几? 去年比今年少造林百分之几? 三、读读“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阅读。 交流:读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思考: 为什么不可以说 2006 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 2005 年 提高了 0.3%? 突出单位 1 不同的两个百分数不能直接相减。 你还能举些有关百分点和负增长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