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的功与过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述——李鸿章摘要:李鸿章是晚清重臣,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是朝廷,洋务派眼中的英雄,他也是清流派,革命派眼中的“奸臣”。
纵观李鸿章一生,他是一位优秀的外交人才,是近代化脚步的推进者,但也是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者,是错误边防政策的制定者。
我们应该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和原则,来重新审视这一历史人物,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李鸿章;近代史;功过;一、李鸿章生平李鸿章,安徽合肥人。
世人多尊称他为李中堂,亦称李合肥。
谥文忠。
他是晚清重臣,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
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同时他也被称为“东方俾斯麦”。
他是“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光绪皇帝将李鸿章树立成“忠臣”的榜样,要求人臣模仿。
他代表清朝签订了《马关条约》等条约。
同时他本人也著有《李文忠公全集》。
二、李鸿章的功李鸿章一生都在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他主张洋务运动,采取了编练新军等措施。
企图通过器物制度的变革来振兴大清,但是这仍然无法改中国落后的面貌。
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他也曾据理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减轻国家的损失。
他作为一个外交家,也曾只身前去同列强谈判,最终实现不割地而平息事件。
奈何国力羸弱,清朝腐败不堪,他虽有报国之心,但却无报国之力。
(一)兴办国防,促进军事近代化1.主张海防,建立海军及舰队李鸿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海防放到战略地位的大臣,李鸿章见证了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让他深刻体会到建设海军的重要性。
十七、十八世纪,西方进入了海洋时代,新航路的开辟,造船技术的提升,让他们不再只满足于进行简单的货物交易。
晚清仍然处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
李鸿章是地方实力派大臣,他比中央的大臣更清楚国内当时的形式,而且更知道海防建设的重要之处。
因此他提出了重海防的思想。
在他的主持下,清朝建设了由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舰队组成的海军。
李鸿章的功绩与过失

3、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曾进行过怎样的探索与尝试?1,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在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剧,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发动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他们企图采取不留些的和平手段自上而下进行改革,通过君主立宪的道路,把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运动遭到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走不通的。
2,辛亥革命:这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进行的一场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他们有全国性的同一政党,有纲领,有民主共和的口号,他们武装反清,先后发动多次武装起义,如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
武昌起义的成功,中华民国的建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最终结束。
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3,以孙中华为首的资产阶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等,都失败了4,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为领导,以科学,民主为两大旗帜,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市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掀起了影响很大很深的思想解放潮流。
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共产党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4、有哪些人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主张是什么?林则徐:设立译馆,编译外国书报;积极仿制西方战舰,还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所以他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光辉思想。
火器、战舰、养兵练兵之法。
→军事技术.曾国藩、李鸿章等地主阶级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发起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
经济:创办近代企业;军事:筹划海防,创办新式海军;文教: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晚清政府:从1901年开始实施“新政”,从1905-1911年进行“预备立宪”,但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
李鸿章的功过是非

功绩—洋务重臣
兴办洋务
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人物 之一。在1872年,李鸿章创 办了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 运动由军用企业向民用企业、 由官办企业向官督商办的第 一个企业。说明他已经认识 到军事应以经济基础,这是 洋务运动思想的一个进步。
李鸿章在任直隶总督时接 管天津机器局,并扩大了天 津机器局的生产规模。右图 为天津机器局生产的赛电。
李鸿章在英国
李鸿章于1901年病逝于北京
从签定卖国条约上看,李鸿章的确是位 卖国贼,但从“兴建洋务”“筹备海 军”“创办民用工业”上讲,李鸿章作出了 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认为李鸿章的一生是 功大于过。
家财—大发洋务财
• 梁启超 :李鸿章有数百万金之产 业,意中事也 • 绝命时有私产四千万两以遗子孙 • 宰相合肥天下瘦 • 干儿子盛宣怀:达近亿之巨
他人的评价
• 梁启超《李鸿章传》对其评价是:“吾敬李鸿章之才,吾 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 英国及美国对李鸿章最为著名的评价:不仅是中国在当代 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 是全世界在上一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文人来说,他 是卓越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做出了 有价值的服务;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 球上最古老的人口最繁盛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公认的优良 设施;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成就使其成为外交史上名 列前茅的人。 • 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是: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 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 ......
总结
• 李鸿章一生背了个卖国贼的骂名。生前背黑锅, 死后被拖尸,大跃进时期李鸿章的坟被刨,李鸿 章穿着黄马褂的遗体本是保存完好,结果被群众 挂在拖拉机后面游街,直到尸骨散尽。
• 对李鸿章的评价要客观公正,要摆在当时的历史 背景之下,不要轻易下一个卖国的结论。试想当 时的国是谁的?不是人民的,而是爱新觉罗氏的。 李鸿章可以有这个胆这个权力去卖爱新觉罗氏的 国吗?他有几个头?国家积弱,不得已而为之,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弱国无外交 。
简评李鸿章历史功与过

简评李鸿章历史功过长安大学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县东乡磨店乡人,他是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创导者之一,晚清的重臣。
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李鸿章是晚清权倾一时的人物,他的一生几乎与晚清相始终,晚清中国的命运与李鸿章密切相关。
李鸿章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太平军和捻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他的顶子;他出洋访问、创办中国近代企业,是洋务运动的先驱,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留下了难以抹除的影响;《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是由他谈判而最后缔结,他的言行一定程度上关涉到晚清政府的命运。
诚如梁启超《李鸿章传》中所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
一、镇压农民起义李鸿章的起家,是曾国藩邀他成为他的手下,他成为湘军的一员。
后来他自己组建了一支地主武装——淮军,用来镇压太平天国,和湘军一起基本剿灭太平天国。
接着李鸿章又镇压了捻军,保住了即将崩溃的清王朝,随着湘军的日益强盛,李鸿章的政治权利越来越膨胀,淮军由地主军事武装组织逐渐演变为左右时局的政治集团。
李鸿章和他的淮军支撑了晚清40年的局面,活跃在晚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满汉矛盾乃至君臣之间的矛盾都十分尖锐的历史时期,从军事而至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维系着清政府的命运。
清政府正是依靠李鸿章的淮军来安内攘外,防患固本,李鸿章正是凭借自己掌握的兵权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被誉为“中兴名臣”。
二、洋务运动同治年间,洋务派代表人李鸿章扩建江南制造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并首创中国近代最大的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创办北洋舰队。
后又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山东峄县煤矿、天津电报总局、唐胥铁路、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漠河金矿、热河四道沟铜矿及三山铅银矿、上海华盛纺织总厂等一系列民用企业,涉及矿业、铁路、纺织、电信等各行各业。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李鸿章一手创办北洋水师,倡导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使闭关锁国的清王朝敞开大门面向世界,但同时他也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造成了中国长达几十年的内乱局面,那他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千古罪人?过失:1)他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如:1884年,李鸿章签订《天津条约》1895年,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1896年,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1901年,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2)指挥失误致使北洋水师全军覆没:9月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海面遭遇日本联合舰队,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
北洋海军参战的大大小小十三艘军舰当中,有两艘逃走,其中一艘还撞沉了自己的一艘舰,有三艘被日军击沉。
其余7艘,包括旗舰“定远”号在内,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创伤。
“致远”号管带(舰长)邓世昌、“经远”号管带林永升壮烈殉国,使李鸿章吓破胆,北洋舰队退回旅顺港修理。
一个月以后,李鸿章等舰队修理完毕,就命令它开到威海卫躲起来,不许出海。
旅顺遭日本军队进攻时,丁汝昌曾经请求李鸿章,让他带领舰队去援助,不料被李鸿章大骂一顿。
李鸿章说:“你只要在威海卫好好地守住你的几条船,别的事不用你管!”就这样,北洋舰队只好躲进威海卫军港内,轻易地丢了制海权。
局面坏到这种地步,丁汝昌悲愤万分,但又无可奈何。
他不愿意活着落入敌手而玷污了自己的名声,更不愿意向日军举手投降,在遥向京城跪拜之后,便服毒自尽。
17日,日本舰队由威海卫西口耀武扬威地进港,太阳旗随之飘扬在刘公岛上。
牛昶炳像条哈巴狗,在伊东佑亨面前乞怜摇尾,率残存的十艘北洋海军舰只和五千多名中国陆海军官兵投降。
至此,李鸿章耗费巨资、惨淡经营的威海卫基地陷落,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功:李鸿章创立了淮军:作为淮军的最高统帅,李鸿章对其严格治理,加大训练强度,整顿军中纪律。
他要求自己的军队不能依靠洋人,一定要“自强”,而最初的自强之道,就是所谓“讲求洋器”。
在任命统领时,看中能力,不论出身与文化。
他鄙弃那些空有一肚子才学而不知世事之人(可见他“务实”的治世思想在这里已经有所体现)。
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功与过

浅析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功与过摘要:李鸿章是中国近代社会颇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
他一方面推行洋务运动,图谋富强,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事业的起步,备受当时国内的关注,名噪一时。
另一方面,他效忠清王朝,代表清政府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一贯坚持妥协政策,对外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大肆出卖国家主权,民族利益,而成为中国近代的一大卖国贼。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近代化时代的悲剧一、李鸿章的发迹李鸿章(1823—1901)晚清重臣,洋务派地方代表。
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
1838年,年幼的李鸿章随父李文安入京,拜殿试进士曾国藩为师,九年以后,他殿试高中钦点翰林。
1851年,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爆发,他由文臣而至六部拜卿相的仕途被打乱了,历史却另外安排了他的发迹之路。
1853年4月同乡刑部侍郎吕贤基上书咸丰帝自请回乡编练团勇,以靖国难,邀李鸿章协办。
李鸿章从此走上了从军旅生涯中谋进身之阶的道路。
1856年怀才不遇的他改投恩师曾国藩湘军大营,迈出了人生辉煌的第一步。
在曾国藩的精心培育和教诲下,李鸿章稳健持重,老成世故。
1861年,为兼顾东南,保有上海这个重要的通商口岸,实现东西夹击江浙太平军的战略意图,曾国藩派李鸿章渡江北上入淮,编练淮军。
1862年4月,李鸿章率淮军由安庆乘英国轮船到上海,与外国侵略者华尔组建的洋枪队守上海,不久攻陷苏州、常州。
在平息东南太平军中战功显赫,升任江西巡抚。
1865年署任两江总督,镇压捻军。
1870年由曾国藩推荐,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军政、外交大权。
在汉族官僚势力三大核心人物中,曾国藩无意权柄、离位又早逝;左宗棠经营西北,苦于国难,到处消防救火,湘军被遣散,远戍边疆而势微。
唯李鸿章淮军一支独大,成为大清的擎天支柱、国之藩篱。
这样,他也走上了自己人生的最高峰。
二、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先觉者和旗手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腐败的清朝的统治者没有付诸实践,直到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困境下,慈禧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挽救清朝危机,图谋富强,支持洋务派。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的功与过— 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
少时有志匡华夏,老来失策亲虎狼。
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
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
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
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李鸿章也许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一个人,有人认为他由于时任内阁总理大臣跟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称他为卖国贼;然而他兴办洋务,创办海军又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然而近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史料出现,对这位清末重臣也逐渐评价多元化。
李鸿章一生87载,在他的一生中, 既有功也有过。
他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虽然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助纣为虐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的内战并不利于一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试问哪个国家的崛起是处于内忧外患时期的?无数的史实证明只有先保证国内局势的相对平稳才有机会实行改革使国家休养生息并逐渐走向富强。
而李鸿章正是这么一个结束战争的人之一。
是他使清朝那本已摇摇欲坠的政权又延续了近百年。
他兴办洋务,建立北洋水师。
18世纪60年代,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内忧外患的境地。
大清帝国早已没有昔日的辉煌,只留下一个外强中干的躯壳。
中国人名被赋予了一个耻辱的名字——东亚病夫,可是即使这样,清政府内部还有一批顽固分子仍不知变通,死守“祖宗之法”。
就在这一时刻,一个人站来出来,并与顽固派进行了斗争,用自己的方式来使国家富强。
这个人就是李鸿章。
且不论他兴办洋务的最初目的是什么,单就他创立了中国近代早期军工企业和中国近代的民用企业这点来看,他的功绩还是值得肯定的。
因为是他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维护国家利益。
以前有很多人说李鸿章因为代表中国和外国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而给他扣了个“卖国贼”的大帽子,殊不知李中堂当年在谈判桌上曾极力争取为国家减少赔款数额,甚至老泪纵横,哭求当时外国首脑。
李鸿章的功与过

•
1898年戊戌政变,慈禧太后重训朝政,光绪被囚,康、梁逃往海外, 朝廷大批清查维新人士。在这样的严峻时刻,李鸿章却暗中保护一些维新 人士,并和康、梁暗通款曲。有人告他是维新派,慈禧因此问他:有人说 你是康党。李鸿章回答: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 若旧法能富强,中国之强久矣,何待今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 可逃,实是康党。慈禧听后默然。在这里,慈禧太后最关心的是自己的权 力,是支持自己当家还是支持光绪当家,其他事,诸如是不是支持维新主 张变法,则在其次。作者对此有很精到的评点:这是“思想错误”与“组 织错误”的区别。李鸿章作为洋务健将,改革口号喊了很多年,主张变法 这一条是怎么也赖不掉的,但既然当权的是太后,那只要表明自己并没有 紧跟皇上就行了。这就是李作为老官僚的官场智慧。 这一幕“君臣” 之间的对话,端的是惊涛暗涌、凶险非常。而李对康、梁的“保护”态度, 和接下来抗旨不肯挖康、梁两家祖坟的事情,又充分显示了老官僚做事预 留后路的生存智慧。 对于做官,曾国藩曾有批评:“少荃拼命做官”。 但李鸿章虽然“拼命做官”,精于自保,他却也并没有在戊戌政变中落井 下石,大造冤假错案,以洗干净自己,反而有点挺身而出的味道,这就不 能不令人
李鸿章的功与过
•
戊戌变法失败,李鸿章暗中保护一些维新人士,有人告他是维新派, 慈禧因此问他:有人说你是康党。李鸿章回答:臣无可逃,实是康党。 关于李鸿章,流传下来的野史不少,随便在网络上发一个评说李鸿章的话 题,很快就能引来一堆或捧李或骂李的口水贴。 人们对于这个一直是百 年里“第一卖国贼”形象的人物,聚讼纷纭,却难有定论。雷颐先生的这 部新书《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以李氏一生的重要奏折和信函为突破口, 从“为官”、“外交”和“洋务”三个方面考察了李鸿章一生的为人和功 过。 和晚清很多汉族大员一样,李鸿章的发迹,走的也是从书生到带 兵官的路子,有些不同的是,李鸿章从曾国藩的幕僚身份退下来,开始当 上江苏巡抚时,已是不折不扣的中年(40岁),完全属于大器晚成型。李鸿 章在给曾国藩做幕僚时,就以其识见和刀笔吏的功夫而深得曾氏的赏识, 曾氏赞许其“所拟奏咨函批,皆有大过人处,将来建树非凡,或竟青出于 蓝,亦未可知”。该书对李氏奏折中这种刀笔功夫,作了一些有趣的发挥, 怎么反驳上级,如何敷衍皇上,揣摩圣意,打太极拳等等。李鸿章作为晚 清第一重臣,其真正的本事当然并不在于雕虫小技的奏折文字上,大臣所 以成为大臣,既有时运,更堪玩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鸿章简介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
合肥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
称李合肥。
“平远”后膛炮弹不够 古董前膛炮弹来充数
日本冈山县福田海神社里,默 默地立着一枚锈迹斑斑的炮弹,炮 弹上刻有“西京丸遗品”几个字。 经考证,它来自中国第一艘国产铁 甲舰“平远”号,它的最大特征是 260毫米的直径,而这种口径的炮弹 是北洋海军中的“平远”号独有的。 1894年9月,黄海海战中,这枚炮 弹打入日本“西京丸”舰的船腹, 却未爆炸。 这是因为“平远”号是由福建 船政制造的,而福州船政局在19世 纪70年代制造的很多军舰上装备过 260毫米口径的前膛炮,但是那些军 舰在1884年的中法马江之战中已经 沉了,可能在工厂还遗留了大量260 毫米口径的前膛炮炮弹。
瞒天造假,腐败昭然,为一已私欲而不顾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利益,此人
当杀!
北洋水师的弹药不足,是甲午海战落败的根本原因。诺大的几条战船,
光有炮膛而没有弹药,无异于飘在海面上的死鱼,任人捕获!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当邓世昌的致远号没有火力后,悲壮的开足马力去撞日本吉 野号时,我们可听见这个民族声嘶音咽泣血的呐。
小故事
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朝的有志之士,纷纷效法欧洋,开展了一
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以北洋水师筹建为代表 的李鸿章和以汉阳铁厂筹建为代表的张之洞。
30年的洋务运动,也改变了大清王朝,当时排名亚洲第一,世界
第四的北洋水师就是佐证
醇亲王是光绪的亲老子,朝廷要到北洋水师阅兵,派他去最合适 不过了。代天阅兵,这个活可不是一般人能干的,莫以为你是皇上的 亲爹就可以无所畏惧,这背后的大庄家,你可看的清呢?风险大于收 益,搞不好就被套啊,而结果恰恰证明,他不仅套牢了,而且被
美国人对李鸿章的评价
李鸿章在当时国际上颇负盛名,美国人
对李鸿章的评价是:“以文人来说,他是卓越 的;以军人来说,他在重要的战役中为国家作 了有价值的贡献; 以从政来说,他为这个地 球上最古老、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人民提供了
公认的优良设施; 以一个外交家来说,他的
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总结
历史上对李鸿章的反面定论
1.在太平军的战斗中曾经杀降 此举有过河拆桥之嫌,显得李鸿章有些不仁不 义
2. 指挥失误 李鸿章腐败的下属,使得各洋务运
动部门运作腐败,使得清朝国力下降,对北洋舰队 的指挥失误,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这样直接导 致的结果就是各国列强开始更为大胆, 争先恐后 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
外交是评论李鸿章最难说清楚的一个部分。李氏一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懂外交是他能够权倾一时的重要原 因,但也是使他事业、声名受累,百年都难翻身的一个大 坎。但无论怎么说,李虽有“国人皆欲杀”的时候,朝廷
要谈判时又离不了他,庚子事变后,李鸿章以夷制夷,分
化八国联盟,周旋于列强之间。 对于李鸿章,在中国近现代的民间或是学术圈一直都是颇
受争议的,说他功大于过也好,过大于功也罢,不过是后人站
在某一方面得出的结论,功过自古不相抵 纵观李的一生: “既要做官,又要做事,但首先是自保”’
(4) 第四大建树:创办近代军事学校。
4. 在外交现代化方面
中国的现代化外交是从李鸿章开始,历史上的中国外 交都是进贡关系,真正与世界列国平等外交应该是从李鸿 章开始,李鸿章应该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外交的先行者(虽然 他签订了《马关条约》)。他曾周游列国,如美国、日本。
5.对维新派及革命者宽容态度
李鸿章算是当时清政府中比较开明的官员之一这时的他已经意识到如不学 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中国必亡。于是他“兴洋务、筹海防”,积极学习西方 科学技术等。正是由于他同样抱着“救国”的决心,致使他甘愿冒着杀头的危 险暗中保护维新人士,甚至在孙中山游说他造反后也没有杀他。可见李鸿章内 心深处还是支持革命的。只是由于深受中国古代封建礼教的影响,不敢明目张 胆的和清政府对抗。从某种角度来看,要不是他对革命者的宽容态度,也许中 国还要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走向共和。
李鸿章的功
1.在经济现代化方面 办江南制造局、天津机器局、轮船招 商局、电报局、开平矿务局等等。这些实 业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 用。洋务运动也是 另一种 形 式 的改革 开放。
2.在文化教育方面
派遣幼童出国留学
开办近代教育
3.在国防近代化方面
(1) 李鸿章对近代军事的第一大建树是:把海防提到战略位置, 建立了国的一支海军! (2) 第二大建树: 以更新武器装备为起点,以训练改革为重点, 推行近代进程。 (3) 第三三大建树: 引进与自制结合,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超盘手”慈禧给活活玩死了。 醇亲王要来阅兵,李鸿章必要先行阅查,整顿军务。李鸿章最先来到旅顺 港的黄金炮台,这座他一手亲办的海军防务,曾是他无上的荣耀。检查炮 台,必要检查弹药库,可这一检查不要紧,却查处了个惊天大案。
由于旅顺岗值守黄瑞安的贪得无厌,朝廷拨款买弹药的钱,皆被此人贪 污,李鸿章视察时,打开的第一箱是黄亮亮的炮弹,第二箱就全是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