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策略[论文]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逐渐确立了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而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一个非常突出的表现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对教学有关的一些方面,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产生的一系列的想法和持有的态度,而由此对内在品质产生的影响,这即是所谓的情感教育。

在现阶段,人们对教学当中的情感教育开始逐步地重视起来,正如当代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情感教育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

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所谓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的一种教育方式。

而语文作为一门主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强调情感。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题材广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需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一、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使之深入理解自己的言行对他人的影响。

深切体会言行所带来的内心感受,是各种情感的来源。

教师在课文讲解的过程中,多让学生换位思考,面对类似的事情,你是怎么解决的,你心里是什么感受等问题。

还有在考虑学生个人经历与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引导性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坡度。

只有循序渐进,让学生理解并体会每一个环节,才能让学生的答案不再是干巴巴的是与否,而是饱含感情的内心感受。

如在一年级上册《陈毅探母》的教学过程中,若直接问学生:“陈毅为什么为母亲洗衣服?”一年级的孩子大多只能根据课文的情节来猜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不能深刻体会陈毅对母亲的爱。

如果教师从学生自身引导,如果学生的母亲病得很严重,学生会不会着急,会不会为母亲做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么陈毅的母亲病了,他又是怎样的感受?前面问题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把态度、情感、价值观列为课程教学目标之一。

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乎于情”,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以“情”打动学生、感染学生、震撼学生,没有情感的课堂就不是吸引人的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的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自己的精神与人格也在感染着学生,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使情感教育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在担任小学语文教师以来,一直思索怎样把孩子自然灵活的带入课本中并使他们感悟文中的情感,下面是我两点粗浅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一、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根据心理学家分析,小学生的情感是很肤浅的,他们的表情就像是“晴雨表”,课本中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往往感染者他们、支配着他们。

因此营造适宜的情感气氛,可以使他们的情感世界调动和活跃起来,因此说开展情感教育应从创设情境入手。

教学情景的创设,有利于在语文教学中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用优美、形象、生动的激情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是用形象具体的画面、电脑图像、实物观摩等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氛围之中,以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思。

当然情景的创设还有很多方法:课本剧表演、现场指导、小品表演、角色扮演等等,这些都是营造情景体验的好方式。

例如:我在讲述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时,我是这样创设情景的:在2003年春节快要来临的时候,一场具有极大传染的疾病,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起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这场战斗中,哪一些人的贡献最大呢?我在朗读课文时,首先自己酝酿好情绪,选用了低沉缓慢的语调读文章,让同学们体验主人公叶欣为了病人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伟大胸襟。

再如在讲述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长征》一课时,我在讲解诗歌知识、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的基础上,选用歌曲为背景音乐给学生营造诗词的壮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论文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与人格特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小学语文教学,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教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进行情感教育统一起来,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培养他们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的感情。

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

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

由此可见,情感教育是一种立足于“人”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情智双全”的人。

要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活动尤其是语文教学活动必须实施情感教育,因为语文教学内容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因素。

情感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

不论是教学过程的实施还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情感因素。

从根本上说,语文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的情感心理发展特征,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融会并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过程中各种构成要素的情感功能,激发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从而达到学生情知共进、形成健康个性、全面发展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1、创设教学情境,诱发情感共鸣。

据心理学分析,儿童的情感往往是比较肤浅的,他们的脸部表情便是他们的晴雨表。

如低年级学生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老师情感的影响,也容易被课文中具体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所感染、所支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高学生的情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策略。

一、注重情感体验语文教学应该是一个情感共鸣的过程,教师要善于通过文字、语言和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诵、演讲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情感体验,感受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力量。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学情感,还能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注重情感交流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营造和谐的情感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放音乐等形式,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感环境,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去体验。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情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注重情感导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导向,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情感,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情感,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人物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问题,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和情感调控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情感充沛的过程,教师应该注重在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提高学生的情感素养。

只有注重情感教育,才能真正做到情感与智慧的统一,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

希望通过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出一代代情感丰富、情感饱满的人才。

【不足2000字】。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实施策略1. 引言1.1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实施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传统的知识传授逐渐向素养培养和情感教育转变,而语文教学正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来引导学生情感的发展。

情感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情绪管理,更是指导学生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情感态度和认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赏析,学生可以感受到人类情感的丰富多彩,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而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教师可以采取多种策略。

比如通过情感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通过情感反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认知。

通过实施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业提升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情感教育的有效性不言而喻,建设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2. 正文2.1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情感情绪调控能力的过程。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既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的关键环节。

因为语文是一门涉及人类情感、思想、价值观的学科,情感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情感对语文学习、语文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丰富和表达的多样化,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情感教育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体验、情感需求,增强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和社会情感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多方位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1)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1)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探【摘要】近年来,情感教育愈发被小学语文教师所重视,情感教育成为一种有效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本文结合教学经验,探讨了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以期对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有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实施策略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

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所谓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的一种教育方式。

而语文作为一门主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更强调情感。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题材广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需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实践证明,情感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呢?一、增强教师的情感修养,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导师,尤其是对于在校学生来说。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最佳时间,小学生除了平时在家接触父母,大多数时间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一位教育学者曾经说过,教师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教师自己就应当是什么样的人。

所以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不断的完善自身的知识和文学素质,这样才会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

1.培养情感文学素养语文教学的关键,不是在与让学生认识字、词、句、的结构和读法,也不是在让学生背诵唐诗宋词,而是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文学的无穷魅力,当然,掌握好基础的语文知识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基于全面的考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同时还要要求教师对其它方面知识也要有一定的了解,避免把错误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2.培养巧妙教学技巧教学技巧,是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体现,教学技巧也是教育好小学生的关键,如果方法运用得当,那么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质量。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语文教学往往被局限在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表达的训练上,而忽略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需要注重情感体验的引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产生对于文本内容的情感共鸣,使之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所展现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的情节和人物性格,引导学生产生对文本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的情感共鸣,从而深入理解文本的含义。

通过情感体验的引导,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需要注重情感认知的培养。

情感认知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对情感的认知和理解,能够准确地识别和表达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从而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情感管理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文本情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帮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内涵,从而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对于情感的积极认知。

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对于文本情感进行认知和理解,从而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情感管理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需要注重情感体验的引导、情感表达的培养、情感认知的培养以及情感体验与道德情感的培养。

通过这些实施策略的落实,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情感体验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够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情感品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和探讨,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引言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孩子们语言文字的规则和应用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情绪管理能力。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情绪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施策略。

重要性情绪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情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情绪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并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通过写作练习和课堂讨论,学生可以进一步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学会用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的发展情感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的发展。

通过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反思自己的情感和经历,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倾听和鼓励学生的情感表达,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自尊心。

促进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发展情感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和分享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友善意识。

实施策略创建良好的情感氛围学校和课堂环境是情感教育的基础,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创建良好的情感氛围:•提供温暖和支持:教师可以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和被理解的温暖。

•班级活动的设置: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利于学生情感交流和团队合作的班级活动,如小组合作项目、班级协作游戏等。

•课堂秩序管理: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让学生感受到公平和秩序,并提供一个安静而有序的学习环境。

教学内容与情感课程的融合教师可以将情感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包括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
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

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

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师生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

卢勤告诉我用快乐人生的三句箴言把孩子们培养成财富:面对生活,微笑着说“太好了”——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面对困难,勇敢的说“我能行”——改变态度就改变了命运;与人相处,主动说“你有困难吗,我来帮助你”——改变情感就改变了生活。


不偏爱任何一个孩子,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这是师爱的起点,是教育的基石。

否则,教师狭隘的“爱”会像洪水一样在班级中蔓延泛滥,只能造就出一个自私散漫的集体,那就与我们的教育理想背道而驰了。

学会真爱,不要给它贴上标签,也不要给它划分类别,让每个孩子享受平等而真诚的爱心,享受教育的幸福。

一、“我们是朋友”——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动力桥梁
亲密友善,以诚取信。

师生是朋友,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牵着他的手可以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

后进生之所以“后进”,往往是由于对我们设置的目标缺乏兴趣所至,教师应该给他们一个诱惑力让他们心往神驰:尽量挖掘课文里的思想感情内涵,苦心酿造出使之易于吸收的好营养,并打上能够吸引其兴趣的外包装,“我课乃磁
石,汝心为铁针。

”牢牢实实地吸住他,想逃也逃不掉了。

用一句幽默的话来说:“全成我的‘俘虏’了”。

近年来,我尽力把“投影仪”、“录音机”、“教学挂图”等各种教学手段搬进了课堂,也起到兴趣疏导作用。

如:有一个同学从来不爱写作文,在一次作文比赛中,我偶然发现了他写的一篇文章,很有特点,但我不相信是他写的。

仔细调查了解,才知道他看到作文本上老师的评语“我们是朋友”。

听了我的“投影作文评改课”以后,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好好写一篇文章,好在下次讲课时,老师能把自己的作文投给同学们看。

我想:倘若不启用这种教学手法又怎能得到这枚甜甜的果子呢?
教师要想感化学生,必须经常亲之近之,决不能因为你气我,不服从我,我就离你远远的,我的办法是,你越看不上我,烦恶我,我越接近你,越亲近你,我不相信这块冰就融化不了。

在接触学生的时候,逐渐深入到他的心灵深处,了解到他的想法,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除此而外,对他成为后进生的原因、家庭各成员对他的影响以及他未来的打算等都了如指掌。

由于总纠缠、交织在一起,心灵与心灵相碰撞,时常蹦出一些闪亮的火星,渐渐师生之间也“铁”起来了,“朋友之间”几乎无话不谈。

用爱来做每一件事,都给它一个快乐的思想,就像把一盏盏灯点亮。

多年来的教学生涯使我清楚地感受到:教育决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对一个人心灵的唤醒,这才是核心所在。

做为班主任则更是要时刻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灵成长,因为只有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才是滋养着思想大河的生机蓬勃的溪流。

二、“你在我心里”——掀起孩子情感的涟漪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恨铁不成钢”是家长和老师的普遍心理。

可有些孩子在学习的领域就是不开窍,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但父母和老师仍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

因为这些孩子,是世界上最娇弱、最需要给予关爱的花朵。

我们怎能用一杆分数的铁尺,将他们打入绝望痛苦的深渊呢?
“目以传情,情以感人”。

目光是教师激发学生兴趣、传递成功希望的情感信息,教师要恰当把握无声的语言——目光的运用,捕捉时机,适时向学生传递信息,进而给予激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班上有一位女生,多年来各科成绩很少能及格,我几次与家长沟通,和他们一起想各种办法,都收效甚微,而父母对她也无所谓。

细节无语,教育有爱,面对家长的忽视、同学的蔑视,老师只有用爱才能拨动渴望爱的孩子的心弦。

有一次复习生字,我叫她在黑板上写,意料之中她还是出错了。

对于低头无语、面红耳赤的她,我耐心地教她又正确地写了两遍,可她还是感觉无地自容,羞愧万分。

于是我及时启发大家抬起头来再看一看她这次写得好不好?“好……”听到同学都说好,一直垂头无语的她也敢抬起头来审视自己刚写对的字了。

我进一步又搂着她的肩膀微笑着对她说:“记着,你永远在老师心里,而且非常重要!”——受宠若惊的她高兴
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挺起腰杆比平时多了一份难得的自信。

课堂上只要看到她举手,我一定叫她,她也乐此不疲,慢慢地因为我的特别关注,使她在学习上也不敢掉以轻心。

本次期末考试她奇迹般的得了69.5分。

后来我还听说班长为了鼓励她,还特意给她送了一张贺卡希望她能战胜自己,班上学生更是天天帮助她,都很乐意给她当小老师。

三、“我们一起努力”——引领孩子的情感升华
一大早我床头的手机就响了:“老师,今天是圣诞节,我祝你节日快乐……”其实他早就给我送过贺卡了,可是今天他还是不能忘记对老师的祝福。

三年级时我就指导学生仿写诗歌,并做了认真的修改,教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装在信封里写好地址投稿,一年了杳无音讯,我又把复印件送到另一个地方,仍是石沉大海,今年暑假我仍不死心又第三次把几份稿纸专门送到《××教育》编辑室。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刚开学《××教育》就给我们班送来了一份大礼!两个孩子的诗歌《我是街灯》和《少年的歌》同时发表。

其中一篇《我是街灯》就是今早打电话祝福我的那位同学的作品。

在开家长会时他还和他妈妈一起帮助老师给全班学生打印了成绩单。

孩子的进步使家长倍受鼓舞,一切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情感,让语文教学如此美丽。

四、“告诉自己,我能行”——燃起孩子的希望之火
沟通从“心灵”开始,要与学生有良好和密切的沟通,班主任要
主动放下架子,融入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和平共处,亲密友善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

班上有位学生不吃菜,身体差,我就和他谈心,布置特殊的作业——吃菜,且过一段时间我都会问他吃菜了吗?还有一位学生总是愁眉苦脸,我送给他微笑,让他挂在脸上。

有位学生的母亲得了重病,孩子各方面都大受影响,他妈妈经常与我在电话里沟通,经过我们的努力,家长会后孩子改掉了坏毛病进步很大。

师爱是赏识、是尊重、是以诚相待、是以心换心。

学会真爱,不要给它贴上标签,也不要给它划分类别,让每个孩子享受平等而真诚的爱心,享受教育的幸福。

只要有爱,就有希望,就会创造奇迹,就能让教育演绎出醉人的精彩。

参考文献:
[1]刘桂珍.情感教育之我见[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2).
[2]黄先法.情感教育的原则及运用[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20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