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课程设计
合工大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设计报告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学号:班级:通信工程14-2班指导老师:正琼目录键入章标题(第1 级)1键入章标题(第2 级) 2键入章标题(第3 级) 3 键入章标题(第1 级)4键入章标题(第2 级) 5键入章标题(第3 级) 6设计课题一 LC 正弦波振荡器的设计1. 设计容和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设计容:设计一个LC 正弦波振荡器 ● 已知条件:三极管 负载●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① 谐振频率ƒ0 = 5MHz ② 频率稳定度ocf f ≤510–4/小时 ③ 输出峰峰值2. 设计方案选择 ● 方案选择 ① 电感三点式振荡器优点:由于1L和2L之间有互感存在,所以容易起振。
其次是频率易调(调C)。
缺点:与电三点式振荡器相比,其输出波形差。
这是因为反馈支路为感性支路,对高次谐波呈现高阻抗,波形失真较大。
其次是当工作频率较高时,由于1L和2L上的分布电容和晶体管的极间电容均并联于1L与2L两端,这样,反馈系数F随频率变化而变化。
工作频率愈高,分布参数的影响也愈严重,甚至可能使F减小到满足不了起振条件。
因此,优先选择的还是电容反馈振荡器。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优点:高次谐波成分小,输出波形好,其次振荡频率可以做得很高,因而本电路适用于较高的工作频率。
缺点:频率不易调(调L,调节围小),调1C 或2C 来改变震荡频率时,反馈系数也将改变。
但只要在L 两端并上一个可变电容器,并令1C 与2C 为固定电容,则在调整频率时,基本上不会影响反馈系数。
克拉波振荡器优点:频率可调,,其次改变F 不受影响,与无关,故比较稳定。
缺点:频率不能太高,波段围不宽,波段覆盖系数一般约为1.2~1.3,波段输出幅度不平稳,实际中常用于固定频率振荡器。
○4 西勒振荡器优点:振荡频率可以很高,且在波段振幅比较稳定,调谐围比较4C宽,克拉波电路中是改变来调节频率,而的改变会影响接入系数P,从而可能停振。
但西勒电路中,改变来调节频率,而的改变不会影响接入系数P。
电子技术专业电子线路与电路分析优秀教案范本

电子技术专业电子线路与电路分析优秀教案范本尊敬的教师们:本教案针对电子技术专业的电子线路与电路分析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分析的方法与技巧。
通过优秀的教案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下是我为你们准备的一份电子线路与电路分析的优秀教案范本:第一节:电子线路基础知识概述1. 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并能够简单分析电子线路的组成和特点。
2. 内容:- 电子线路的定义和分类- 电子线路的基本组成元件及其特点- 电子线路的符号表示法3. 授课方法:结合多媒体展示和实例分析进行互动式授课,提醒学生注意各种电子线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第二节: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1. 目标:让学生掌握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电子线路的特性进行准确的电路分析。
2. 内容:- 电流和电压的基本概念- 基尔霍夫定律及其应用- 节点电压法和支路电流法的原理和步骤- 网孔分析法的基本思想和操作步骤3. 实践环节: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电路实例,使用上述分析方法进行电路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节:复杂电路的分析与设计1. 目标:提高学生对复杂电路分析与设计的能力,掌握混合信号电路的分析方法。
2. 内容:- 电子线路的组合与简化- 多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集成电路的应用与原理3. 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构建多级放大电路和使用集成电路进行信号处理,加深学生对复杂电路的理解和应用。
第四节:电子线路故障诊断与维修1. 目标:培养学生的电子线路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提高实际应用水平。
2. 内容:- 常见电子线路故障的诊断方法- 故障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电子线路测试仪器的使用与操作3. 实践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故障模拟实验,引导学生通过仪器检测和分析,并解决电子线路故障。
第五节:电子线路的创新设计1. 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电子线路设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电路multisim课程设计

电路multisim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Multisim软件的使用,让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分析方法,掌握Multisim软件的操作和应用。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分析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电路分析和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电路元件、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概念,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定律。
2.电路分析方法:节点分析、回路分析、支路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
3.Multisim软件操作:软件界面、基本操作、元件库的使用、仿真分析等。
4.电路设计实例:简单电路设计、复杂电路设计、电路优化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路基本概念、定律和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电路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3.实验法:利用Multisim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电路设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课程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电路分析基础》、《Multisim软件教程》等。
2.参考书:提供电路分析、Multisim软件使用等相关书籍,供学生课后自学。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课堂教学。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Multisim软件安装和实验所需的计算机、电路仿真实验设备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公正地评估学生在电路Multisim课程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lat之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顶层 Top 过孔 Via 底层 Bottom
绝缘层 中间层 Mid
2、印刷电路板的结构
焊盘(Pad):焊盘是印刷电路板用来焊接电子元件 的连接媒介,它将电子元件与电路按照设计要求接合 在一起,从而使电路功能得以实现。焊盘的形式按要 求有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如圆形、方形、八角形、泪 滴形等焊盘。
焊盘
根据需要选用敷铜板 裁剪敷铜板 对敷铜板表面进行清洁处理(去掉污迹和氧
化层)
3、复印电路
用新复写纸将电路接线图复写到敷铜板上, 注意方向,如果所绘制的原理图是在元件 面绘制的,复写时,一定要将图纸反过来 复写!
4、描线
可用如下几种方法:
用油漆描线 用指甲油描线
后者需准备一个注射器,将指甲油吸入 其中,再用注射器针尖描线。
全部元件焊好后,仔细检查无虚、漏、错焊,以及短、断路后,方可 通电调试。 电阻是否有阻值接错的,电容、发光二极管是否有正负极反了的, 三极管的e、b、c脚接对了没有,中周的型号是否有误等
检查无误后,打开收音机电源开关,二极管正常发光,然后测试断点 A、B、C、D的电流大小
若测得的电流与给出的参数电流相差不多,则表示安装成功了一半。 断电,接通断点。
5、腐蚀
有两种腐蚀液:
三氯化铁腐蚀液 双氧水+盐酸腐蚀液
前者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比较好控制, 后者花费的时间短,但易腐蚀过头。
6、钻孔
腐蚀结束后,对电路板钻孔,注意钻孔前, 一定要先用定位钉定位,既在钻孔处先钉一 个小凹坑,以免钻孔时钻头打滑,将孔钻偏 或将钻头折断。
制作实例1
制作实例2
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的任务 印刷电路板知识介绍 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安装过程
课程设计的任务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技术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教育课程模块,是一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课程。
其主要功能是使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知识以及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元器件的识别和基本工具、仪器仪表的使用,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今后从事有关的电子技术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后续课程主要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网络及应用》等。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物联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基础课,是三门课并成一门课,内容多、概念多、电路种类多、电路与参数符号多,时间又少,因此教学中更需突出重点。
电路部分,重点是直流电路和正弦交流电路;模拟电路部分,重点是半导体三极管和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数字电路部分,重点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
对于实际的集成电路芯片,应着重芯片的逻辑功能和使用。
本课程立足于职业能力培养,根据电子技术的学习规律,采用项目为教学情境来组织和实施教学,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将完成工作任务必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于项目情境之中,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必备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
依据上述课程目标定位,本课程从工作任务、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三个维度对课程内容进行规划与设计,本课程共划分为电路定理分析验证、助听器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线性直流稳压电源的制作与调试、表决器的制作与调试、数字电压表的制作与调试等五个工作任务,知识与技能内容则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进行确定。
分析过程中尤其注意了整个内容的完整性,以及知识与技能的相关性。
在对知识与技能的描述上也力求详细与准确。
技能及其学习要求采取了“能做…………”的形式进行描述,知识及其学习要求则采取了“能描述…………”和“能理解…………”的形式进行描述,即区分了两个学习层次,“描述”指学生能熟练识记知识点,“理解”指学生把握知识点的内涵及及其关系。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小功率调幅AM发射机设计(理论设计仿真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设计与仿真1.设计内容及要求1.1设计内容1.经过方案比较,确定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设计方案,根据设计指标对既定方案进行理论设计及分析,并给出各单元电路的理论设计方法2.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设计电路进行仿真和分析,依据设计指标对电路参数进行调整直至满足设计要求1.2设计要求载波频率MHz 10=cf输出功率mW 2000 ≥P负载电阻Ω =50AR输出信号带宽kHz 9=BW残波辐射dB 40≤单音调幅系数8 .0=am ;平均调幅系数 3 .0≥am发射效率% 50≥η2.设计方案及论证2.设计方案及论证2.1系统框图说明:调幅发射机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载波振荡器、音频放大器、振幅调制器和功率放大器四部分。
总体思路为:10MHz的载波信号与1KHz的音频信号经过缓冲器以及电压放大后输入到振幅调制器进行调幅得到调幅波,然后经过高频功率放大后输出。
2.2各单元电路设计方案论证2.2.1 主振器电路载波振荡电路是调幅发射机的核心部分,作用是产生高频载波信号用以调制信号。
载波的频率稳定度和波形的稳定度直接影响到已调信号的质量。
因此,载波振荡电路产生的载波信号必须有较高的频率稳定度和较小的波形失真度。
载波振荡电路可以有多种设计方案,方案一:LC三点式正弦波振荡电路方案二:克拉泼振荡器电路方案三:石英晶体振荡器克拉泼振荡器(Clapp oscillator)又称为电容反馈改进型振荡器,它是一种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线路。
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当需要改变频率而调节振荡回路的电容参数时,也会影响电路的起振,为此,把一个电容C3串入振荡回路的电感支路中,这样改变电容C就可以调节振荡频率,而不影响电路的起振。
这种振荡器频率相比LC振荡器来说更加稳定2.2.2 音频放大器音频放大器是在产生声音的输出元件上重建输入的音频信号的设备,其重建的信号音量和功率级都要理想——如实、有效且失真低。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设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对学生构建电气工程知识体系,掌握电气技术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课程背景分析1. 课程名称:电工技术基础2. 课程性质:必修课3. 适应对象:电气工程专业本科生4. 学时安排:64学时5.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电气基本理论,了解电路基本知识,掌握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内容安排1. 电气基本理论(1) 电流电压功率的基本概念(2) 电阻、电容、电感的基本性质(3) 电路的基本元件与组成(4) 电路的基本定律2. 电路基本知识(1) 简单电路的分析与计算(2) 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3) 交流电路与直流电路的区别3. 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1) 电气设备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2) 电气设备的安装与调试(3) 电气设备的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三、教学方法设计1. 理论课程(1) 采用讲授与互动结合的方式,通过老师的讲解与学生的提问互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 结合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 实验课程(1) 设计一系列电路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电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2) 强调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
3. 实践课程(1) 带领学生到实际施工现场,让学生亲身体验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工作。
(2) 着重教导学生安全操作规范,保障学生在实践中的安全。
1.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电气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针对实验课程的设计的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能力。
3. 课程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与电工技术基础相关的课程论文,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4. 课堂讨论:定期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工学Multisim课程设计

电工学Multisim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Multisim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利用Multisim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分析的基本步骤。
3.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电子元器件在Multisim中的表示和运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Multisim软件绘制电路图,并进行电路仿真分析。
2. 学生能够通过Multisim软件对电路进行调试与优化,提高电路性能。
3. 学生能够运用Multisim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工学课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增强学生对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以Multisim软件为工具,结合电工学基础知识,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工学基础知识,但对Multisim软件操作相对陌生,需要从基本功能学起。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Multisim 软件在电路设计与仿真中的应用。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Multisim软件概述- 软件安装与界面认识- 常用工具栏与菜单功能介绍2. 电路设计与绘制- 元器件库的调用与使用- 电路图的绘制与编辑- 常见电路图符号的认识与运用3. 电路仿真分析- 设置仿真参数与运行仿真- 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直流工作点分析、交流分析、瞬态分析等- 仿真结果的分析与解读4. 电路调试与优化- 电路故障排查与问题解决- 电路性能优化方法与实践- 调试技巧与案例分析5. 实践项目- 设计简单的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 对设计电路进行仿真分析,验证电路性能- 团队合作完成综合性的电路设计与仿真项目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Multisim软件概述与安装第二周:电路设计与绘制第三周:电路仿真分析第四周:电路调试与优化第五周:实践项目与成果展示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Multisim软件应用”、“电路设计与仿真”等章节密切相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一:《电子基本电路安装与测试》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参考)
( - 学年第学期)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
1.课程目标(这是课程的第一层目标,即总体目标,须与课程标准中相关表述一致,对于尚未制定课程标准的课程,由课程组教师集体研讨商定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
2.课程教学活动设计(已制定“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课程,可将“教学活动设计方案”作为本文件的附件,在此只要填写详见附件即可。
尚未制定“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的课程,须完成下列设计内容。
格式仅供参考。
)3.(课程内容设计(一般指一级项目编号及名称、内容;如果同一门课程不同教师有各自不同的内容设计方案,请把各自的设计附上,注明姓名和授课对象)4.能力训练项目设计(一般指二级项目内容,能力目标;如果同一门课程不同教师有各自不同的能力训练项目,请把各自的设计附上,注明姓名和授课对象)5.教学进度表(本表不含节假日;如果同一门课程不同教师有各自不同的进度表,请把各自的进度表附上,注明姓名和授课对象)
6.教学材料(指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
7.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分组教学、派对教学以及组织具体安排方式等,如果是多位教师同时指导,还须说明教师分工安排)
8.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必须由课程组成员集体研讨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