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机器部分
转换器、粗细准焦螺 旋
显微镜
载物台
目镜、物镜
光学部分 遮光器
反射镜
显微镜
转换器 物镜 压片夹 通光孔 载物台 反光镜
目镜 镜筒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镜座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透镜
放大倍数 10x 12.5x
镜头长度 长 短
透镜大小 大 小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镜筒长度
电子显微镜
使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
血细胞
草履虫
HIV病毒
白蚁的头部
打结的头发
大头针和针眼
房间里的灰尘
海盐晶体
蝴蝶的翅膀
流行感冒病毒
硫磺晶体
螺旋类芽孢杆菌
丝绸纤维
香烟过滤嘴纤维表面的烟雾粒子
蝴蝶的头部
血液凝块构造(红色为红血球,蓝色为血小 板,黄色为纤维蛋白)
一、显微镜的结构
让镜筒向前,镜臂向自己,然后安放好目镜和物 镜。
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载物台下的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
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 (右眼也要睁开),转动反光镜,使
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看 到白亮的视野 当光线强时,让平面镜对着光源,光线弱的时候, 用凹面镜对着光源。
记录观察结果
用文字或玻片 用擦镜纸揩净目镜和物镜,用清洁纱布揩净镜
体 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
筒下降,然后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入镜箱内保存
放镜透
镜 大头镜
口 率
倍长大 数度小
10x
盖
玻
短大
首师大小学科学六下《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word教案

(首师大版)六年级科学下册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教学内容 1.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课时安排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2.初步了解科学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3.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4.发展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2.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教学难点:学习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
突破难点重点方法:教学准备:1.显微镜、玻片标本 2.显微镜的发明资料教学环节时间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复备导入新授(一)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物体,为了解显微镜作铺垫。
1.学生分组,观察一些物体。
(注意放大镜的正确使用)2.学生实事求是的描述看到的现象(体会放大镜的不足)(二)学习使用放大镜1.认识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目镜:含有一个透镜。
物镜:放大倍数不同的低倍透镜和高倍透镜。
镜筒:上面装有目镜,下面装转换器和物镜。
转换器:装有物镜,可以转动,每转动一次可以将一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置于镜筒下。
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平台。
标本夹:把标本固定在载物台上。
通光孔:可以让光线通过。
反光镜:反射光线,照亮载物台上的标本。
准焦螺旋:转动螺旋可以使镜筒靠近或远离载物台,以便看清标本的像。
镜臂和镜座:显微镜的躯干。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配合教材第6页)(1)取镜和安放(2)对光: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3)安装玻片标本(4)观察(5)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6)观察完毕,整理显微镜。
3.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4.对于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如:对于透光不好的标本,怎样观察?5.讨论、汇报: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发现?知识延伸课堂小结(描述、比较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的差异。
放大镜与显微镜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三)学习显微镜的范明和发展过程,初步了解科学技术是相互促进的。
1.第一架显微镜是荷兰眼镜匠詹森父子在1590年前后制成的。
(社会背景:荷兰的眼镜制造业比较发达,透镜的研磨技术居世界首位,对各种透镜有较多的了解。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ppt课件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1.观察记录员 • (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 • 2.计时协调员 • (分配管理时间,物品的管理) • 3.纪律管理员 • (控制音量,解决冲突)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 托住镜座。
• 显微镜一般安放在试验台偏左位置,便于 左眼观察,右边记录。
• 让镜筒向前,镜臂向自己,然后安放好目镜和 物镜 。
• 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 转动载物台下的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
准光孔 • 左眼注视目镜, (右眼也要睁开),转动反光镜,
• 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 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象为止, 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 加清晰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用文字或画图记录观察结果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高镜筒,取出玻片
• 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 将镜筒下降,然后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入镜 箱内保存
转换器、粗细准焦螺 旋
显微镜
载物台 目镜、物镜
光学部分 遮光器
反光镜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放大倍数
透镜
放大倍数 10x 12.5x
镜头长度
长 短
透镜大小 大 小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放大倍数 镜筒长度
放镜透
镜 大头镜
口 率
倍长大 数度小
10x
盖玻短大ຫໍສະໝຸດ 片 厚40x度
首师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镜臂、镜筒
机器部分
显微镜
转换器、粗细准焦螺 旋
载物台 目镜、物镜
光学部分
遮光器 反射镜
显微镜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压片夹 通光孔 载物台 反光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镜座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透镜
放大倍数 10x 12.5x
镜头长度 长
透镜大小 大
短
小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真菌的培养
真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培养真菌的 温度为22~28℃,但某些深部感染的真 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7℃。 最适酸碱度为:pH4.0~6.0。
常见真菌图片
酵母菌
人造菌
蘑 菇
青 霉
病毒——大小和形态
病毒是一类体积十分微小,结构简单,含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 RNA),必须在生活的细胞内才能生长繁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介于生命和 非生命之间的一种物质,由一个或多个核酸分子组成的基因组,有一层蛋 白或脂蛋白的保护性外壳,因此病毒看被看做是“一包基因”。对抗生素 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最大的病毒如牛痘苗病毒为330nm×230nm×100nm,能在光学显微镜下 见到,而小型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其大小仅为27nm,绝大多数病毒的 大小在1050nm左右,只有在电镜下放大几十万倍才能看到。可以通过除菌 滤器。
问题
怎样利用两个放大镜制作一个简易 显微镜? 设计 用两个放大镜、纸筒等材料,设计一 个简易显微镜。
制作 按照自己的设计,动手制作一个简易 显微镜。 讨论 怎样改进自制的简易显微镜?
评价 谁制作的筒易显微镜好?
沙发原图
沙发效果图
冰棍原图
冰棍效果图
显微镜发展史ppt课件

.
21
十八世纪解剖镜的代表----植物标本解剖镜
.
22
十九世纪的显微科学
➢ 十九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显微 科学也同其它学科一起飞速发展起来。其 主要的原因是机械的使用使透镜的质量大 大提高和光学的发展使显微镜的结构更加 符合光学原理。
➢ 在十九世纪中叶还出现了显微摄影,这使 得对微生物的记录更加准确。
公元前,我国人民就发展出了透镜制造技术。
.
2
发展
十六世纪的显微科学 十七世纪显微镜科学 十八世纪的显微科学 十九世纪的显微科学 二十世纪的显微科学 新型的现代光学显微镜
.
3
十六世纪的显微科学
单式显微镜:就是一个透镜的显微镜
➢ 单式显微镜的致命缺点:分辨力和放大 倍数都小。
➢ 当时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最多不过25倍。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简史
The development of optical microscope
.
1
在3000多年以前,欧洲腓尼基人在地中海 沿岸的贝鲁斯河边第一次制成了人造玻璃。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 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 成像。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体放 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
.
11
伽利略的显微镜
.
12
胡克的显微镜
.
13
十八世纪的显微科学
➢ 十八世纪是欧洲科学复苏的时期,各种新的 科学理论层出不穷。但显微镜发展较慢, 主 要着重于外观和机械装置的改善,制作出了 一些漂亮的复式显微镜。
➢ 它们的共同特点:几乎所有的显微镜的基座 都连在一个木盒子上。
.
14
➢十八世纪中使用最广泛的显微镜:卡夫(Cuff ) 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机器部分 转换器、粗细准焦螺旋
载物台
光学部分
目镜、物镜 遮光器 反射镜
显微镜
转换器 物镜 压片夹 通光孔 载物台 反光镜
目镜 镜筒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镜座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透镜
放大倍数 10x 12.5x
镜头长度 长 短
透镜大小 大 小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镜筒长度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第一架显微镜是荷兰眼镜工匠詹森父子在 1590年前后制成的。
• 伽利略改良了詹森父子的显微镜。
• 英国科学家胡克 自制显微镜 观察细小物体 1665年出版《显微图谱》 引入“细胞”
• 1878年 德国物理学家 阿贝 现代光学显微 镜,放大2000倍左右。
• 20世纪30年代 第一架电子显微镜 放大200 万倍左右。
安装玻片标本
•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 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观察
• 眼睛从侧边看着物镜头和标本之间,转动粗 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 玻片标本为止,但不要触及玻片
• 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 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象为止,再稍 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 让镜筒向前,镜臂向自己,然后安放好目镜和物 镜。
• 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对光
•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 转动载物台下的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
光孔 • 左眼注视目镜, (右眼也要睁开),转动反光镜,使
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看 到白亮的视野 • 当光线强时,让平面镜对着光源,光线弱的时候, 用凹面镜对着光源。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ppt课件

2021精选ppt
20
荷兰人安东尼·冯·列文虎克(Anthony Von Leeuwenhoek ,1632-1723)制造的 显微镜让人们大开眼界。
他制造的显微镜其实就是一片凸透镜 ,而不是复合式显微镜。不过,由于 他的技艺精湛,磨制的单片显微镜的 放大倍数将近270倍,超过了以往任何 一种显微镜。
2021精选ppt
26
电子显微镜:
依据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途径之一就 是设法减小光的波长,或者用具有更短波长的电子束来代 替光。根据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运动的电子具有波动 性,而且速度越快,它的“波长”就越短。如果能把电子 的速度加到足够高,并且汇聚它,就有可能用来放大物体 。
2021精选ppt
10
萝卜种子正在发芽
2021精选ppt
11
螺旋类芽孢杆菌
2021精选ppt
12
丝绸纤维
2021精选ppt
13
香烟过滤嘴纤维表面的烟雾粒 子
2021精选ppt
14
蝴蝶的头部
2021精选ppt
15
血液凝块构造(红色为红血球, 蓝色为血小板,黄色为纤维蛋 白)
2021精选ppt
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某些光学装置能够“放大”物体。比如在《墨经》里 面就记载了能放大物体的凹面镜。公元前一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 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 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至于凸透镜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可能已经 无法考证。
凸透镜——有的时候人们把它称为“放大镜”——能够聚焦太阳光,也能让 你看到放大后的物体,这是因为凸透镜能够把光线偏折,形成放大的虚像。 单个凸透镜能够把物体放大几十倍,这远远不足以让我们看清某些物体的细 节。
第一课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谷风教育)

课资教育
27
取镜和安放
• 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 托住镜座。
• 显微镜一般安放在试验台偏左位置,便于 左眼观察,右边记录。
• 让镜筒向前,镜臂向自己,然后安放好目镜和 物镜 。
• 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课资教育
28
对光
•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 转动载物台下的遮光器,选一较大的光圈对
镜座、镜臂、镜筒
机器部分
转换器、粗细准焦螺 旋
载物台
目镜、物镜
光学部分 遮光器
反光镜
课资教育
23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透镜
放大倍数 10x 12.5x
24
镜头长度
长 短
透镜大小 大 小 课资教育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镜筒长度
放镜透
镜 大头镜
口 率
倍长大 数度小
10x
盖
玻
短大
片 厚
40x
度
长小
课资教育
33
课资教育
34
准光孔 • 左眼注视目镜, (右眼也要睁开),转动反光镜,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 可看到白亮的视野
课资教育
29
安装玻片标本
•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 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课资教育
30
观察
• 眼睛从侧边看着物镜头和标本之间,转动 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 接近玻片标本为止,但不要触及玻片
25
课资教育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 1、取镜和安放 • 2、对光 • 3、安装玻片标本 • 4、观察 • 5、记录观察结果 • 6、收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装玻片标本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 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 对通光孔的中心。
使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
血细胞
草履虫
HIV病毒
噬菌体
谢谢
电子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镜臂、镜筒
机器部分
转换器、粗细准焦螺 旋
显微镜
载物台 目镜、物镜
光学部分 遮光器
反射镜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镜柱
目镜
镜筒 镜头转换器 物镜 载物台 通光孔 遮光器 压片夹 反光镜 镜座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取镜和安放
从镜箱取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显微镜一般安放在试验台偏左位置,便于左眼观察, 右边记录。 让镜筒向前,镜臂向自己,然后安放好目镜和物镜。 不要用手触摸镜头。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对光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透镜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放大倍数 10x 12.5x
镜头长度
长 短
透镜大小
大 小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目镜与物镜的比较
放大倍数 镜筒长度
放镜透
镜 大头镜
口 率
倍长大 数度小
10x
盖
玻
短大
片 厚
40x
度
长小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安装玻片标本; 4、观察; 5、记录观察结果; 6、收镜。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 首师大版
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
显微镜的发展史
世界上的第一架显微镜是荷兰眼睛匠詹森 父子在1590年前后制成的,效果不理想。
前后经过伽利略和胡克改良,效果较好。 1878年,制成现代的光学显微镜。 20世纪30年代,制造了第一架电子显微镜。 1981年,扫描隧道显微镜应运而生。
列文虎克制作的显微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
观察
眼睛从侧边看着物镜头和标本之间,转动粗准 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 为止,但不要触及玻片。
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象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 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记录观察结果
用文字或画图记录观察结果。
收镜
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高镜筒,取出玻片; 用擦镜纸揩净目镜和物镜,用清洁纱布揩净镜体; 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 下降,然后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入镜箱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