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坡避险车道行车视距

合集下载

长大纵坡下避险车道设计

长大纵坡下避险车道设计

长大纵坡下避险车道设计摘要: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取得成就举世瞩目,随着山区高速建设步伐加快,受山区地形客观影响,长大纵坡设计不可避免,且越来越多。

出于行车安全考虑,本文将对长大纵坡下避险车道设置进行浅议。

关键词:长大纵坡避险车道一、长大纵坡到底有多大、多长才算是长大纵坡?一直以来,并不存在一个明确的说法。

在公路技术标准层面,世界范围内均没有关于长大纵坡的相关定义,我国2017年新出版的线规中给出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连续长、陡下坡路段的平均纵坡与连续坡长不宜超过下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当连续下坡中出现长度较短的反坡或缓坡时,仍应作为一个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处理。

二、避险车道一些货车在长大纵坡下制动失效,为了行车安全,高速公路在长大纵坡时,应设置避险车道。

避险车道能够把失控车辆分离出主线,利用重力、摩阻力使其安全制动停车。

避险车道一般由驶离匝道、制动坡床、清障车道、减速消能设施、配套安全措施等组成。

3避险车道设置示意图2.1 避险车道设置位置原则:1.避险车道宜设置在连续长、大陡坡下坡路段的后半段。

2.当连续长、大陡坡存在小半径平曲线时,避险车道宜设置在平曲线小半径上游位置。

3.避险车道不宜设置在行车方向左侧。

4.避险车道设置在挖方段好于填方段,挖方段对车辆具有天然安全防护作用。

避险车道设置在填方,应在制动坡床末端设置钢筋混凝土挡墙,同时避险车道两侧还应设计护栏,而高于2m的挖方路段就不需要上述这些,挖方路段处于天然的封闭区间内,对失控车辆具有一定的安全防护作用。

2.2避险车道平面设计避险车道由驶离匝道和制动坡床组成。

车辆失控后,驾驶员具有恐慌心理,因此避险车道平面宜采用驾驶员容易操控的直线形式。

避险车道与主线夹角α的应考虑地形、避险车道通视、车辆驶离的稳定性等因素。

夹角α应尽量取小,若夹角过大,车辆需偏离主线较大角度,会增加驾驶员在进入避险车道方向上的困难,特别是失控车辆,车速较快,驾驶员心里紧张情况下,夹角较大,车辆偏移的距离较大,驾驶员需在短时间内猛打方向盘,很容易造成车辆的横向滑移和颠覆,给驾驶员生命和财产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一般情况下不宜大于5°。

《道路勘测设计》重要知识点汇总八

《道路勘测设计》重要知识点汇总八

《道路勘测设计》重要知识点汇总八211.竖曲线设置的主要作用1)确保道路纵向行车视距。

2)缓和纵向变坡处行车动量变化而产生的冲击作用。

3)将竖曲线与平曲线恰当组合,有利于路面排水和改善行车的视线诱导和舒适感。

212.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在纵断面设计中,竖曲线的设计要受众多因素的限制,其中有三个限制因素决定着竖曲线的最小半径或最小长度。

213.缓和冲击汽车行驶在竖曲线上时,产生径向离心力。

这个力在凹型竖曲线上是增重,在凸型竖曲线上是减重。

这种增重与减重达到某种程度时,乘客就有不舒适的感觉,同时对汽车的悬挂系统也有不利影响,所以在确定竖曲线半径时,对离心加速度应加以控制。

由下式可得汽车在竖曲线上行驶时其离心加速度(以m/s2计)。

214.时间行程不过短汽车从直坡道到竖曲线上,尽管竖曲线半径较大,当坡差较小时,竖曲线长度很短,使汽车倏忽而过,驾驶员产生变坡很急的错觉,乘客也会感到不舒适。

因此,应限制汽车在竖曲线上的行程时间不过短,最短应满足3s行程。

215.满足视距要求汽车行驶在竖曲线上,若为凸型竖曲线,如果半径太小,会阻挡驾驶员的视线。

若在凹型竖曲线上时,也同样存在视距问题。

对地形起伏较大地区的道路,在夜间行车时,若竖曲线半径过小,前灯照射距离近,影响行车速度和安全;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跨线桥、门式交通标志及广告宣传牌等,如果它们正好处在凹型竖曲线上方,也会影响驾驶员的视线。

因此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对竖曲线的最小半径和最小长度应加以限制。

216.凸型竖曲线凸型竖曲线半径的选定应能提供汽车所需要的视距,以保证汽车能安全迅速地行驶。

而凸型变坡点处的视距与变坡角大小和驾驶员视线高度有密切关系。

当变坡角较小时,不设置竖曲线也能保证视距,但当变坡角较大时,如果不设竖曲线,就可能影响视距。

217.凹型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凹型竖曲线主要为缓和行车时汽车的颠簸与振动而设置。

汽车沿凹型竖曲线路段行驶时,在重力方向受到离心力作用而发生颠簸和引起弹簧负荷增加,因此,必须从控制离心力不致过大来限制竖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

避险车道设计规定

避险车道设计规定

中文词条名:公路避险车道设计规定
英文词条名:
公路连续长、陡下坡路段,当平均纵坡≥4%,纵坡连续长度≥3KM;车辆组成内大、中型重车占50%以上,且载重车缺乏辅助制动装置。

为避免车辆在行驶中速度失控而造成事故,应在长、陡下坡地段的右侧山坡上的适当位置设置避险车道。

避险车道为大上坡断头路,其位置如图6.2.6所示,避险车道的长度根据主线下坡运行速度及避险车道纵坡而定,其规定如表6.2.6。

1 避险车道应布置在直线上,入口必须保证车辆能高速安全驶入,入口前应保证足够视距。

2 避险车道(制动坡床)起点采用0.1M厚,以30M长度渐变至坡床集料总厚度。

3 坡床集料采用碎砾石、砾石、砂、豆砾石等松散材料。

4 制动坡床宽度应不小于4.5M,服务道路宽度不宜小于3.5M。

5 救险锚栓间隔不宜大于90M。

6 纵断面上变坡处应设置竖曲线。

各级道路对视距的要求

各级道路对视距的要求

各级道路对视距的要求道路交通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我们社会关注的焦点,而视距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驾驶员的视野和反应时间有着重要的影响。

各级道路对视距有着不同的要求,本文将分别介绍不同道路级别对视距的要求。

首先,高速公路作为车辆通行速度较快的道路,对视距的要求也相应较高。

根据相关规定,在高速公路直线段的视距要求中,视线高度不低于1.2米,水平距离不短于150米。

这是为了确保驾驶员在高速行驶中能够早一步发现前方车辆和障碍物,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

此外,高速公路的超车道视距要求更高,视距应达到200-300米以上,这是为了保证超车安全和过程的流畅。

其次,一般公路,也就是我们日常驾车经常行驶的城市道路、乡村道路等,对视距的要求相对较低。

一般来说,一般公路直线段的视距要求视线高度不低于1.0米,水平距离不低于100米。

这主要考虑到一般公路车速相对较低,车辆密度较大,路面交通流量也较大,因此对驾驶员的预见性和反应时间要求相对较低。

另外,山区道路对视距的要求相对较高。

山区地形复杂,道路曲线较多,因此对驾驶员的视距要求比较严格。

根据规定,山区道路的水平视距要求水平距离不低于60米,并根据实际路况和视线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同时,在山区道路的上下坡道路段,视距要求更高,一般要求水平距离不低于100米。

这是因为在山区道路的上下坡区域,车辆行驶速度会发生较大变化,如果视距不足,驾驶员难以及时发现擦肩而过的车辆,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最后,建筑工地周围的道路对视距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建筑工地周围常常有临时围挡和机械设备等,这些都会对驾驶员的视线产生影响。

因此,在建筑工地附近的道路上,对视距有严格的要求,一般要求视距不低于80米。

这是为了确保驾驶员能够提前发现工地附近的障碍物,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总的来说,各级道路对视距都有相应的要求,这是为了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

不同道路级别的要求主要考虑到了车速、交通流量、路面条件等因素,以保证驾驶员能够早一步发现前方的障碍物和车辆,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

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建设技术要求

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建设技术要求

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建设技术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的总体设计、设置位置、设计参数、救援车道、排水设施、配套交通安全设施。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公路紧急避险车道新建、改建工程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 5768.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GB/T 28650 公路防撞桶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F10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T D33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81 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F2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紧急避险车道在公路主线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专供制动失效货车驶离主线、减速停车自救的专用设施。

简称避险车道。

3.2引道从公路主线外侧行车道引出的、供制动失效车辆驶离主线进入避险车道制动床的专用车道。

3.3制动床沿引道方向铺设的、按一定宽度、一定厚度和一定坡度铺设的集料,可使制动失效货车减速停车。

3.4入口速度制动失效货车驶入制动床的瞬时速度。

3.5消能设施设置于制动床端部、使驶入制动床的制动失效货车进一步消能减速的设施。

3.6救援车道紧邻制动床设置、供救援车辆和制动床维护车辆使用的专用车道。

4 总体设计4.1 避险车道宜按照“保障安全、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设置,并应强化与超载超限车辆治理、提供警示信息、加强货车制动检查、强化速度管控等措施的配合使用。

4.2 避险车道宜采用上坡制动床型,见图1。

当采用其他类型的避险车道时应进行充分论证,在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进行设计。

避险车道设计规定

避险车道设计规定

避险车道设计规定
一、避险车道的定义
所谓的避险车道,就是在交通行动过程中,用于提供驾驶员快速逃离交通事故场地的一条车道,同时也可以用作抢救受伤乘客的安全措施。

二、避险车道的设置
1.根据交通规划设计,通常情况下,驾驶员在行驶时应注意注意和寻找避险车道,例如通过行驶在具有安全隔离栏的车道,或者通过行驶在双面安全隔离栏的车道。

2.其他情况下,驾驶员在行驶时也应该留意有避险车道,例如在驶近路口、村庄、拐角处、车流拥挤的高速公路等地,都可能出现避险车道。

3.遇到危险汇集点时,尤其应该留意避险车道,如可能出现碰撞的交叉路口、高速公路拆迁地段、森林、火灾地带、湖泊与河流等。

4.高速公路上,驾驶员应留意避险车道的设置,在每20至30公里,应设置一个避险车道,在高速公路路口处,应设置至少一个避险车道,也可以在路口处用三面隔离条,设置两个避险车道。

5.行驶在一般道路上,应设置一个宽2.5米的避险车道,以及当行驶在坡道、弯道、隧道、桥梁处,应设置两至四个宽2.5米的避险车道,以减少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

6.对于特殊道路。

行车视距的概念、标准和措施

行车视距的概念、标准和措施
超车视距
指在道路上进行超车时,为了确保 安全,被超车驾驶员能够看到超车 车辆的距离。
行车视距的影响因素
01
02
03
车辆类型
不同车型的驾驶员视线高 度和范围不同,对行车视 距产生影响。
道路状况
道路的宽度、坡度、路面 质量、能见度等因素都会 影响行车视距。
交通环境
交通流量、车速、其他车 辆的行驶状态等都会对行 车视距产生影响。
道路线形设计
采用平缓的线形设计,减 少急弯和陡坡,以增加行 车视距。
交叉口设计
优化交叉口设计,合理设 置交叉口的位置和形状, 以确保良好的行车视距。
交通标志和标线
合理设置交通标志和标线 ,提高道路的可见度和清 晰度,有助于驾驶员判断 行车视距。
交通设施完善
照明设施
01
完善道路照明设施,提高夜间和低能见度条件下的行车视距。
05
行车视距与交通安全
行车视距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降低事故风险
良好的行车视距能够使驾驶员更好地观察道路情况,提前发现障 碍物或危险,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降低事故风险。
提高行车效率
行车视距良好可以减少驾驶员的紧张感和不确定性,使他们更加自 信地驾驶,从而提高行车效率。
保障行车安全
行车视距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行车视距能够为驾驶 员提供足够的信息和反应时间,保障行,实时监测道路状况和车辆行驶情况,以便
及时调整交通流和采取措施保障行车视距。
紧急救援设施
03
合理布局紧急救援设施,如救援站、救援车辆等,以便在发生
事故或紧急情况时迅速响应,保障行车视距。
安全驾驶培训
安全意识教育
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驾驶员对行车视距重要性的认 识。

高速公路避险车道的设置

高速公路避险车道的设置

TRANSPOWORLD 2012 No.24(Dec)88理的温度调节。

道路交通标志的具体施工与管理在道路交通标志的施工前期先要进行精确的测量定位,一般来说测量定位都是以路缘石和里程桩为准的,但遇到特殊情况时也可适当地进行调整。

测量定位之后就是基础开挖了,基坑的开挖要严格依照图纸尺寸及比例进行,基础开挖完成以后要由负责监督管理的工程师进行验收,确认合格后才能实施下一道工序。

这个过程要注意,基坑不要挖的过深过多,要与下一步工具同时进行,以免造成雨水冲塌现象。

这个过程的工作完成之后应尽快进入到支模浇筑阶段,首先把钢筋笼捆扎好,然后放到基坑内进行固定,如果钢筋笼不能提前进行绑扎,也可以在放入基坑后进行绑扎,这些工作完成后也要有负责监督管理的工程师进行验收,确认合格后开始用混凝土进行浇筑。

这一步一定要把握好法兰盘连接的标高及位置,然后把螺栓包封好,以免受到侵蚀而损坏。

最后就要安装立柱,挂上标志板了。

上述基础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支柱安装并悬挂标志板了,如果说标志板体积不是很大,可以先将标志板固定在立柱上,之后直接把立柱安装在基础设施上面就可以了。

但是还有一些相对来说体积比较大的标志板,这样的情况就可以进行立柱在基础设施上的安装,安装完成后再单独把标志板挂在立柱上就可以了。

在进行立柱安装时要把握好立柱的板面和路面之间在竖直方向的夹角,还要确保立柱的垂直度。

路肩和标志侧边缘之间的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地面和标志下边缘在竖直方向上的距离也都是影响立柱标志板安装的重要因素。

波形梁护栏的具体施工与管理波形梁护栏是护栏的一种,护栏施工的位置主要是公路的中央分隔地带以及路侧边缘部分,设置护栏立柱可以采用埋设法或者打入法两种,总的来说,这两种设置方法具有不同的有点,也适用于不同的道路场合,对于一般的土质路段来说,土质比较疏松,更适合运用打入法来设置立柱;而对于一些桥头位置或者山地石质路段来说,更适合运用埋设法来设置立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级道路对视距的要求 行车视距的保证
(1)各级公路的每条车道均应满足停车视距的要求。 双车道公路还应满足超车视距。
(2)视距曲线:指驾驶员视点轨迹每隔一定间隔绘出一系列与视线 相切的外边缘线。 横净距:弯道各点横断面上,驾驶员视点轨迹线与视距曲线 的距离 视距台:因挖方边坡阻碍视线,按所需净距开挖视距台
爬坡车道、避险车道
爬坡车道是指设置在陡坡路段正线行车道上坡方向右侧供载重车行 驶的附加车道。 一般布置在四车道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及双车道二级公路连续上坡 路段。 宽度一般为3.5m。 平面布置,总长度由分流渐变段、全宽爬坡车道、河流爬坡车道组 成。 避险车道是指在长陡下坡路段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速度失控车辆驶 离正线安全减速的专用车道。 由引道、制动车道、服务车道及辅助设施。 轮胎、沙袋——避震、缓冲。
路基横断面设计与计算
步骤: 绘制横断面地面线 坡度。填方1:1.5 挖方1:0.5、1:0.75
土石方量பைடு நூலகம்计算
假定断面之间为一棱柱体 计算方法:积距法(积分) 坐标法(电算) 调配原则: 先考虑横向平衡,再作纵向调配,以减少总运输量 大沟不作跨越调运,尽量避免和减少上坡运土 确定合理经济运距 土方调配考虑经济运距 不同的土方和石方应根据工程需要分别调配。 山坡的回头曲线路段,优先考虑上下线的土方竖向调运 土方调配对借土和弃土应事先同地方协商,妥善处理 防止乱弃乱推
行车视距
行车视距:为行车安全,驾驶员应能随时看到汽车前方相当远的一 段路程,一旦发现前方路面上有障碍物或迎面来车,能及时采取措施,避免 相撞,这一必需的最短距离。 类型: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前三种属对向 行驶,第四种属同向行驶。 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驾驶员自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起,至到达 障碍物前安全停止,所需的最短距离。 停车视距:反应视距和制动视距/安全距离5~10m 会车视距:两辆车相向行驶,驾驶员自看到前方车辆时起,至安全 会车时止,两辆汽车行驶所需的最短距离。 错车视距:在没有明确划分车道线的双车道道路上,两对向行驶汽 车相遇,自发现后采取减速避让措施至安全错车所需的最短距离。 超车视距:在双车道道路上,后车超越前车时,自开始驶离原车道 处起,至可见对向来车并能超车后安全驶回原车道所需的最短距离。
2015-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