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木兰从军

二年级木兰从军
二年级木兰从军

苏教版第四册《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第12 课《木兰从军》

教材分析:

《木兰从军》是由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课文刚开始就介绍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原因;接着写她在多年的征战中奋勇杀敌,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写她胜利回乡后,将士们才惊讶地发现花将军原来是个文静俊美的姑娘,树立一个“巾帼不让须眉”女英雄的形象,赞扬了花木兰爱国爱家,勇敢顽强的优秀品质。

设计理念:

花木兰是位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身上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是人们学习的爱国典范,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努力围绕“女英雄”这个文眼出发,从分析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前因、过程以及后果出发,设计了以下环节:一、课题导入,复习字词;二、赏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木兰爱国爱家之情。①理解国之忧②理解家之忧;三、品析课文留白处,丰富人物形象;四、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瞻仰女英雄的风采;五、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对比中显本色;六、总结课文,深化文旨;七、延伸课外赞英雄。从而是女英雄的形象更丰满,让学生真正深入理解木兰的壮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紧急、焦急万分、理应、赫赫战功”等词语的理解,明白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前因后果。

3. 学习花木兰爱国爱家、勇敢顽强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

1. 播放战争影片片段,创设战火连天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抓住“紧急、焦急万分”等词语朗读课文,体会国将破家将亡的危急。

2. 利用课文的留白处,通过抓住“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开展小组讨论,说一说花木兰是个怎样的说服家人的?

3、通过对“披、跨、渡、过”动词比较理解,感受女英雄花木兰的英勇顽强的伟大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家情怀。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花木兰身上爱国爱家、英勇顽强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复习字词。

1、读课题,谈人物。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二课《木兰从军》。(齐读课题)在上节课的学习中,你觉得木兰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2、温习词语,清除“拦路虎”。出示词语:

理应父亲弟弟征兵朝廷胜利将士燕山将军渡河女扮男

装赫赫战功焦急万分年老多病

二、赏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木兰爱国爱家之情。

过渡语:古代常有“从来便是女子不如男”的说法,人们都认为女子比较柔弱,应当整天呆在家里做刺绣类的轻巧的事,更不能经常抛头露面,此外,国家也规定女子不可以参军打仗了。但是,木兰却要违背常理、违反国法去参军,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 自读课文的第二段,思考:花木兰为什么要从军?

2. 出示句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指名读)

①理解“理应”和“分忧”词义。(“理应”的近义词是“应当、应该”,“分忧”可以从拆分字义再整合的方法,即分担忧愁)

②思考:何为国忧?何为家忧?

(一)理解国之忧

1、国之忧是什么?(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齐读本句

2、播放现在利比亚的战争片段,联系新闻报道,引导学生体会战争的残酷和国家的伤痛。

3、理解“紧急”的意思,国家会在什么情况下下达这么“紧急”征兵文书啊?(快要打败仗了,敌人就要侵略国家,国土将要不保,人民将要过上痛苦的生活,伟大的祖国将要不复存在)

4、想一想:假如战争彻底失败了,将会有是什么后果?多请两个(国土被侵吞,老百姓流离失所)

5、小结:如果此时此刻,战场上没有我们的士兵在打仗,行不行?(学生回答)真是国难当头呀!俗话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木兰身为一个女子,却有着一颗保卫国家的忠心,所以,她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真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板书:爱国 )

(二)理解家之忧

过渡语:不仅如此,木兰还有更担忧的事,这就是她的“家之忧”。

1、指名读句子: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子,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思考:此时,木兰担忧什么?(板书:爱家)

2、此刻她的心情怎么样?(出示:焦急万分)

3、理解“焦急万分”的意思(急得要死,心急如焚,急得像着了火),指名读。(评价:你急了,你很急了,你真是焦急万分了!)

4、齐读“家之忧”段落。

5、小结:父亲年老,弟弟年幼,懂事孝顺的木兰作为家里唯一一个适合参军的成年人,她更觉得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于是,木兰毅然决定:出示读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三、品析课文留白处,丰富人物形象。过渡:可是,古时候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家人又怎会同意一个女孩去出征呢?于是木兰一一(引读)“说服了家人”她会怎样说服父亲、弟弟、母亲呢?请大家扮演一下木兰,去说服家人。

1、出示说话训练:父亲说:木兰啊,还是让爹去吧,你还这么年轻,可不能去送死啊!木兰说:。母亲说:木兰啊,你可不能去啊,战场上都是男子,你怎么抵抗得了他们呢?

木兰说:。弟弟说:姐姐,不要去,你去了,谁教我读书,谁陪我玩啊?木兰说:。

2、小组讨论、交流。

3、分别请孩子和父亲、母亲、弟弟对话

4、花木兰就这样女扮男装去了战场,此时此刻,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呢?(指名说,勇敢,孝顺,坚强)

四、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瞻仰女英雄的风采。过渡:就这样木兰告别了亲人,踏上了征途。

1、指名读第三节“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2、请学生圈画表示动作的词,再比较句子:“

木兰告别了亲人,踏上了征途:“穿战袍,骑骏马,过黄河,爬燕山,来到了前线。” 思考:你觉得哪句话好?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3、要指名说说:为什么披战袍比穿战袍好?(披讲出了英姿飒爽)跨骏马(一气呵成,动作干练的形象)渡黄河(强调了速度快)“渡黄河”指过黄河的过程很艰难。如此之难,花木兰有没有退缩?为什么是过燕山不是爬?指名读(过燕山)

4、小结:别看这四个字,却活生生地给我们展现了木兰勇敢顽强的女英雄形象,这就是我们语言的魅力。

6、思考: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结果怎么样啦?理解词语“赫赫战功” (取得很大的成功)

7、“谁说女子不如男”,花木兰就是一个令男子都称赞的了不起的女英雄!

五、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对比中显本色。

1、呈现木兰“文静俊美”的图片,读句子: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

2、想一想:将士们来看望英勇善战的花将军时,他们会有什么表情,又会有什么动作,还会说些什么呢?

3、男女生上台表演六、总结课文,深化文旨。

总结全文:是啊,同学们,谁也没有想到木兰是名弱女子,然而就是这位弱女子肩负起了保家卫国的重大使命,并且立下了赫赫战功,人们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优秀的品质,所以人们说花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

七、延伸课外赞英雄。

1、写一写: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木兰说些什么呢?

2、搜一搜:古往今来,女英雄可不止花木兰一个,还有穆桂英,梁红玉,江姐等,请同学们课后收集女英雄的故事,将给大家听一听。

3、这些女英雄正如一段豫剧中所唱到的那样:《谁说女子不如男》,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还可以加上你的动作。播放戏曲《谁说女子不如男》

4、指导背诵:平时我们大家背书会采会看图来背、多读多背、想意思来背、抓重点来背……今天老师为大家再提供一种背书的方法,动词串连----------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这些动词连成一条线,就很容易把内容记住。比如,第四段中(木兰)回乡,脱、穿上、(将士们)探望、发现。下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练习背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三)12《木兰从军》苏教版

12《木兰从军》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复习 部首查字法,能比较熟悉地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字典、投影仪、课件。 2、课前组织学生搜集花木兰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 一、创设教学情景 1、听动画片歌曲。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女英雄花木兰。板书课题,齐读。 (出示文中第一幅插图) 二、学生自主学习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名字征兵父亲年老多病女扮男装胜利将军将士朝廷年龄战袍渡燕山赫赫。 (1)自由读。 (2)思考: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 第二环节 三、学习成果展示 1、开火车读,及时正音,评价。 2、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3、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四、教师精讲点拨 1、教学两个个多音字。 将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读第四声很 多,谁来说说? 2、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读,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把你认为文中最难读懂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读顺为止。 第三环节 五、巩固训练提升 1、学习生字。 2、用同样的部首查字法查“廷”“康”“起”三个字,看谁查得又快又准。告诉老师, 说说你是怎么查的。 第二课时

古今巾帼英雄的事迹

古今巾帼英雄的事迹 1、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独立的小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2、花木兰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真正的花木兰历史上确有其人,生卒年不详,魏氏女,西汉谯城(今亳州市谯城区)东魏村人。又名花弧,后称花木兰。其父名应,乃汉初材官骑士。木兰秉承父志,自幼习武,尤工剑术。汉文帝前元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匈奴老上单于(冒顿单于之子,名稽粥)大举入塞,杀掠甚众。文帝大征天下民以御,木兰父当往,而年已老迈,弟尚年幼。木兰悯其父老,便替父从征。木兰初为戎卒,以功为小校,后晋升为将军,守燕山南麓之曲逆。驰奔沙场,塞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辄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单于旋退。木兰从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人终不知其为女子。后凯还,天子嘉其功,封尚书郎,不受,恳奏省亲。及拥军还谯,释戎衣,服巾帼,同行者皆骇之。木兰墓位于亳州城东魏村北,冢丘高大,苍松环护,翠竹成林,乡人又为立祠,每年四月初八为木兰生日致祭。木兰戍边之地曲逆,即今河北省顺平县,该地人民为感激木兰的恩德,从汉代起就为其立庙建祠,历经各代,香烟不绝。唐朝乾封元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这一年唐高宗偕武则天泰山封禅还朝,路经亳州,朝亳州老君庙和木兰祠,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封木兰为“孝烈将军”。 3、吕母 吕母(?~公元18),是西汉末年最早反抗王莽统治的农民起义领袖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的女领袖。她是琅琊海曲(现属日照东港区)人。子吕育,任县游徼,掌管一方巡察缉捕。王莽新朝天凤元年( 公元14年),吕育因没有按县宰吩咐去惩罚那些交纳不起捐税的百姓,以至于被县宰所杀。吕母满怀悲愤,发誓为儿子报仇。她把家产全部拿出来,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很快拉起一支数百人的队伍,演练兵马,等待时机。天凤四年(公元l7年),吕母登上奎山西麓的土台祭天,自称“将军”,率领起义大军浩浩荡荡杀向海曲城。经过一番激战,活捉县宰,将其处死。从此,吕母声名大振,远近贫苦农民纷纷投奔于她。不久,起义军发展到上万人。吕母起义,点燃了反抗王莽统治的火炬,并很快形成席卷全国的燎原之势。天凤五年

二年级语文下木兰从军教案

12木兰从军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心驰神往了。那么,作者是怎样塑造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呢?打开课文便可发现,作者落笔交代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这就为下面的具体描写定下基调,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感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英雄形象: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英雄形象我国古代的北方,烽火连天,战事不断,处身于如此年代的木兰,面临着尖锐的矛盾冲突——一是朝廷紧急征兵与父老弟幼的矛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体会花木兰爱国爱家的英雄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学法 1故事导入,运用多媒体与音乐陪衬、自读与品读等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运用并掌握“读一读、划一划、问一问、说一说、写一写”的学习方法。 3为学生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很想知道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能告诉我吗?指名说。有没有想过成为一名英雄?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呢?指名说。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中国古代的英雄。她的名字叫——板书:木兰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木兰从军》。 二、检查预习 1、课前,大家更具老师的预习提示进行了预习,不知道同学们预习的如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预习要求: (1)自学生字词。 (2)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会用课文中的词语写话。 (4)读了课文你想知道什么?把问题写到本子上。 三、检查生字词 (1)课件出示:征兵父病弟男胜利将

二年级语文下册12木兰从军教案苏教版

《木兰从军》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一起读课题。 2、出示词语:(1)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英勇善战赫赫战功胜利回乡文静俊美 (2)将士将军(选拼音) 3、你能用上面的词语来介绍花木兰吗? 4、(说得既完整又准确。)据老师了解,当兵打仗是男人的事。木兰是女的,为什么要去从军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木兰所处的那个时代去看一看。 二、品读感悟,体会英雄品质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打开书P63,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木兰从军的原因。 2、交流:你找到木兰从军的原因了吗? (1)(出示:她想:父亲”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这句话只说出了其中一个原因,为了谁啊?应该说是为了她的家人。(板书:为家) (2)你还从哪些句子找到了原因?(出示句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板书:为国)你找得很准。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出示句子,生齐读】 (3)什么叫分忧?【点红:分忧】指名说:分担忧愁。你为别人分担过忧愁吗? 【生1:同学生病的时候我帮他值日。师:帮别人解决困难,这就是分忧。 生2:妈妈上班忙,我帮着做家务。师:你在帮妈妈分担任务,就是分忧。】 3、此时,国有何忧,家有何忧呢?能到课文第二小节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读一读吗? (1)国忧:此时,国有何忧? A、交流。【出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齐读。 B、你知道经常是什么意思吗?“经常发生战争”就是“战事不断”。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那段历史吧。 (出示:北魏末年,柔然、契丹等少数民族日渐强大,他们经常派兵侵犯中原地区,)所以朝廷下达了紧 急征兵的文书。 C、师:此时人民正处于危难中,军情十分紧急,谁能通过朗读表达出当时的国忧。(出示:那时候,北方 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指名读。【评价:你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当时的军情万分紧急。】 国难当头,谁的朗读能给我们更强烈的感受?再指名读。【评价:你很自信,读得很好。让我们深切地感 受到了当时祖国危难的处境。】 (2)家忧:那家中又有什么困难呢? A、交流。【出示:“一天朝廷下达了”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B、请小朋友自由读一读,找一找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木兰此时的心情?【点红:焦急万分。】 C、什么叫焦急万分呢?很着急。急得怎么样?那你能读出来吗? D、木兰为了什么事焦急万分?指名说。 1

木兰从军故事

木兰从军故事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被选入初中教材,至今课堂上的朗朗读书声还萦绕在耳旁。 相传在北魏年间,有一个名叫花弧的将军,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回老家养病。花弧有三个孩子,大女儿花木莲,二女儿花木兰,最小的孩子是个儿子,名叫花雄。 花木兰从小活泼好动,经常跟谁父亲学习武艺。在木兰十七岁,长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武艺也更加精进了,手中一杆枪使得出神入化。 一天,父亲带着木兰姐弟外出狩猎。木兰拉弓射箭,箭无虚发,不一会儿,就射下了好几只大雁,父亲乐得笑眯了

眼。 木兰看看天,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于是对弟弟说:“你这个馋嘴猫。不过,好吧。现在天色也不早了,是该回家了,母亲和姐姐还在家等我们呢。”于是花弧收拾好物品,带着两个孩子,提着猎获的大雁回家去了。 当他们进入家门不久,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木兰的父亲猛地一惊,心想:“最近听说朝廷要打仗,难道是战书来了?” 果然,战马在花家门前停下,送书信的人高喊:“花弧!花弧快接战书!” 花弧赶紧迎上去,颤抖着双手接过战书。送书信的人嘱咐花弧早做准备,然后又跃上战马,急促地奔向了远方。 木兰接过父亲手中的战书问:“爹爹又要重返沙场?”“可是父亲的伤还没全好啊。又上了年纪,能不能不去啊?”有时候连走路都有点跛脚。这样的身体上战场别说杀敌立功了,明摆着是去送死。 几天过后,战书就不断地传来,花弧一家愁得连饭都吃不下了。木兰看到这种情形,心里难受极了。怎么才能让爹爹不去打仗呢?木兰思前想后,最后毅然决定:自己要替父从军! 第二天一大早,木兰悄悄出了门。她买回一匹白马,配上新马鞍,又买了一身盔甲,女扮男装穿戴整齐后,回到了

木兰从军记

木兰从军记 木兰对着门织布,可她却没织布,而是看着桌子上的军贴发呆.她心里想:“昨里一个官兵把军贴送来,要我们家出男丁去当兵打仗,而且明天就出发了,家里就爹一个男人,爹也年事已高了,怎么办呢?”经过多少考虑,她决定自己扮成男装代潜父亲去当兵.木兰马上去市集买东西,并且晚上说服了父亲母. 第二天一早,花木兰辞别家人,飞快赶往边关.几天以后,花木兰赶到军营报到.将军并没看出花木兰是女子,让她去领取军需用品. 十几天后,木兰和她的伙伴正操练.忽然元帥擂鼓聚集将士.人到齐后,元帥说:“兄弟们,刚刚探子来报,敌人又来进犯了,现在是我们为国家效力的时候了,让我们为国家而战!”“好!好……”众军齐喊.队伍出发了,花木兰也骑着马和队伍出发.队伍摆开阵脚等侯敌军.敌军一到马上就冲过来.元帥下令进攻,花木兰一马当先,冲过去把几个迎面冲过来的敌军用刺了下来.这时,一个敌军将领冲过来与花木兰交战,花木兰几个回合就把他刺下马,然后一结果了他.元帥见了暗暗喝采,众将士见花木兰这么勇猛,都奋力向前.花木兰在敌军之中入无人之境.敌军被东得落花流水,狼狈逃走.敌军逃走时,花木兰从马上取下弓和箭,连射三箭,都中了敌方将军.打胜仗后,众军围着花木兰庆贺.元帥见花木兰这么勇猛,让她做了将军.晚上,花木兰躺在床上想:“我一定要做得比现在在好,让世人知道,男子做的事女子也可以做.” 凭着这股信念,花木兰在以后的战争中屡建骑功.经过十多年的征战,战争胜利了,花木兰他们班师回朝等封赏. 封赏之时,花木兰辞官回乡,皇上在三挽留.可花木兰去意已决,皇上只好赏赐她一些东西,让她衣锦还乡.第二天,花木兰和她的一些伙伴丢下所有东西,一起还乡. 几天之后,花木兰回到家后卸下男装,换回女装,去看伙伴时,大家都吃了一惊.在弄清真相后,大家都称花木兰是孝顺的女英雄.从此之后,花木兰和她的家人过着和和美美的日子—罗伟明

二年级语文下木兰从军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木兰从军教 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12木兰从军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心驰神往了。那么,作者是怎样塑造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呢打开课文便可发现,作者落笔交代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这就为下面的具体描写定下基调,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感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英雄形象: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英雄形象我国古代的北方,烽火连天,战事不断,处身于如此年代的木兰,面临着尖锐的矛盾冲突——一是朝廷紧急征兵与父老弟幼的矛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体会花木兰爱国爱家的英雄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学法 1故事导入,运用多媒体与音乐陪衬、自读与品读等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运用并掌握“读一读、划一划、问一问、说一说、写一写”的学习方法。 3为学生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很想知道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能告诉我吗指名说。有没有想过成为一名英雄 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呢?指名说。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中国古代的英雄。她的名字叫——板书:木兰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木兰从军》。 二、检查预习 1、课前,大家更具老师的预习提示进行了预习,不知道同学们预习的如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预习要求: (1)自学生字词。 (2)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会用课文中的词语写话。 (4)读了课文你想知道什么?把问题写到本子上。 三、检查生字词 (1)课件出示:征兵父病弟男胜利将 先请学生读一读,然后请学生带读。 (2)怎样更好的记住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说出记生字的方法 (3)你能找出多少个形近字。 学生上黑板写,师生共同交流。 (4)课件出示:征兵将士文书从军胜利父亲 学生齐读,在抽读。 四、检查读课文。 1、首先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一节。指名读。 你读懂什么了?指名说。(木兰是一位女英雄) 2、开小火车读。 3全班齐读。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会背诵。 2、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木兰从军》课文原文阅读

[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课文] 12 木兰从军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换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冀教版第三册课文] 29 木兰从军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她从小跟着父亲骑马射箭,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父亲接到一份公文,要他出征打仗。木兰想:父亲年老多病,无法出征;弟弟年幼,还不到当兵的年龄。为了国家应该去打仗,还是我来代替爸爸上战场吧!” 木兰说服了全家,穿上战袍,装扮成小伙子,告别了家乡和亲人,随着大军到边疆打仗去了。 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 战争结束了,木兰回到了家乡。她脱下战袍,又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前来探望木兰的将士们都惊呆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那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年青的姑娘! ---------------------- 兰武艺战份征龄为 代袍扮随持功束探 ---------------------- ●朗读课文。 ●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童1:我会讲花木兰的故事。 童2:我来唱段豫剧《花木兰》。 ●写一写。 兰艺战份征代扮束 [鄂教版第七册课文] 23 木兰从军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朝廷不断下达紧急征兵的文书。 一天,木兰姑娘走在大街上,见许多人围在高墙前,指指点点地议论着一张布告。木兰

二年级语文下:木兰从军

二年级语文下:木兰从军师述:这节课老师给小朋友们提个要求,我们要做到8个字尽情地读,大胆地说能做到吗?上节课我们一起完成了这两个任务:1、自由读课文。 要求:不添字、不丢字、字字入目、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练习朗读课文。 要求:注意标点的停顿、边读边思、体会词语。 这节课我们还要在原来朗读的基础上,完成另一个任务: 3、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读得最好。 规则:(1)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小节读。 (2)当第一位同学读好后,你可以向他提出挑战。 (3)每小节选出一位冠军,为我们示范读。 二、精读课文 (完成规则中的1、2两条后,选出四位冠军上台) 1、请读第二小结的冠军选手示范读:

提问:你着急这个词读得特好。你能告诉同学们为什么这么读吗?花木兰为什么着急?(你可以请好朋友帮忙) 师述:是啊!朝廷下达了紧急文书,父亲年纪大了,又有病,不能打仗。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的年龄。真是火烧眉毛,着急万分,于是花木兰毅然决定(出示卡片)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但其中又经过不少曲折,她一一说服全家人。(课堂表演:老师演木兰的父亲、弟弟、母亲。学生演花木兰。看看你们怎样说服我。) 这位同学不但读得好,而且说得更好。老师把这张卡送给你,你愿意把上面的字读给同学听吗?(尊老爱幼)就因为你把握了木兰尊老爱幼这一点,你才会读得这么好。我们女同学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份情感。(女同学读) 2、过渡:木兰收拾好行装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我们请这位同学为我们读。 仔细听他读得好在哪里? 出示句子: 花木兰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学生找出读得好的地方:披跨渡过赫赫战功

花木兰替父从军故事稿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花木兰代父从军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讲的故事是《花木兰代父从军》。南北朝时,有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叫花木兰,她不但武艺超群,而且箭术无双。一天,官府送来征兵文书,朝廷要向邻国——柔然开战,要征召大量的男子去从军,花木兰的父亲也榜上有名。年迈的父亲得知此事后,一病不起。为了解除父亲的忧愁,木兰背着父母女扮男装,代替父亲从军去了。从此,木兰便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在十二年的军旅生涯中,发生了许多惊险的故事。 一次,木兰和她的伙伴一起去燕山打猎。燕山的路很难走,野兽又多,打猎的人,都不敢深入山里去,木兰他们等人轻骑快马,直向深山里闯。很长时间都没有猎物,木兰的伙伴不耐烦了,准备走进茂密的草笼里去寻找猎物。木兰怎么劝他们都不听,她只好跟在后面保护着他们。忽然,木兰看见不远的草堆里,有四五只东西在动。"不好!是花豹!"木兰说着,忙抽出弓箭瞄准。"嗖!嗖!"木兰连发两箭,那边两只花豹,大叫一声,负伤跑掉了。剩下的三只花豹,竟一个个挥刀站了起来,原来他们不是真的花豹,而是柔然兵呢!"嗖!"木兰对准一个柔然兵,又是一箭。被射中的柔然兵,掩着伤口,掉头窜走,其他两个,知道情势不妙,也慌忙逃跑。就这样,木兰救了她的伙伴。 A:说到这儿得停一停。 B:你这是要做什么呢? A:我想考考你。你知道辽东城和辽河吗?

B:不知道 A:辽东城辽东城在今辽阳市区辽阳老城东北隅,东晋义熙六年(公元410年)高句丽尽据辽东后,改称襄平城为辽东城。辽河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七老图山脉的光头山,流经河北、内蒙古、吉林、辽宁四省(自治区),全长1345公里,注入渤海,流域面积21.9万平方公里。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 B:厉害呀! A:介绍过后,听听接下来的故事吧! 北魏军队要攻下辽东城,必须得渡过天险辽河。正当军队对如何渡过浩荡的辽河一筹莫展时,木兰想出了搭浮桥过河的妙招,还制定了周详的作战计划:浮桥划到辽水中间,辽兵一定会用弓箭射我们,所以我们得先发制人。三座浮桥紧连着前进,同时发射,千万不要让敌人切断浮桥的联系,以免阻塞后援。一切按着木兰的计划进行。 “3!2!1!射!”木兰一声令下,浮桥上的士兵,纷纷搭箭张弓,齐向岸上的辽兵发射。一时,箭在水面上穿梭。浮桥上的魏兵,都是久经训练的箭手,他们百发百中,辽兵被射倒很多,再加上魏军援兵源源不绝,紧跟在浮桥后面,渐渐地,岸上辽兵已抵挡不住,开始往后退。 第二天清早,辽东城郊,摆满了八轮大战车,弓箭手们都背了满满的箭囊,登上战车,听候木兰攻城的号令。 "冲啊!"木兰一声高喊,立刻拍马飞腾,向护城河边的土丘猛冲。兵士们见主将这么英勇,士气更旺。木兰飞驰到土丘,只见土丘上乱草丛生,大石累累,正好当作掩护。她伏在草堆里,向城墙上发箭,把几个箭术最好的辽兵射倒。接着,木兰举手一扬,魏军阵上的大战车,就轰隆轰隆地向城边开去,等到战车快近城墙时,车上的箭手,纷纷拔箭发射,只听得“飕!飕!……”的箭声中,云梯队也蜂涌而上,爬上城头,和辽兵厮杀。一时间,剑击声、刀枪声、呐喊声,混作一团。正是因为木兰的骁勇善战、运筹帷幄,魏军才得以把辽东城攻了下来。 由于花木兰英勇善战,屡建战功,便做了大将军。战争结束后,花木兰辞掉皇帝加封的官职和重赏,只要了一头善走路的骆驼,回家侍奉父亲去了。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反思(教案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学 反思(教案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学反思(教案 文本)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花木兰这个名字早已耳熟能详,而木兰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传诵不衰。本文通过描写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顾全大局、为国分忧的优秀品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尤为如此。因此,在上课之初我要求“尽情地读,大胆地说”。“看谁得到的花最多?”话音刚落,许多学生就已经跃跃欲试了。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她(木兰)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的呢?为了切身体会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和她对家人的热爱,此时运用“模仿表演”请大家展开想象,演一演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这样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了学生思维,

锻炼了思维能力。 其次,我把学生带入第二个片段“木兰说服了全家,穿上战袍,装扮成小伙子,告别了家乡和亲人,随着大军到边疆打仗去了。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和比较读来感受这位毫不逊色于男儿的巾帼英雄,学生不同的语速和语调体现了他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作者略写了花木兰军营生活和作战情况,只以“战争持续了十二年,木兰为国家立了大功,成了赫赫有名的将军。”这一句轻轻一点,但内涵十分丰富,启迪读者的联想——多年征战,时间长,战况烈,对于一个女孩子又谈何容易! 学生们敢于“尽情地读,大胆地说”,我感到非常的高兴,这不仅说明他认真地参与了,而且积极地思考了。从这节课里,我看到了有收获的不仅是学生,我同时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木兰从军》教学反思 教学片段: 老师: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文】 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子,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教案】 教学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在课下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请一位同学把《木兰从军》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不好? 2、学生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读课文。

2、师:花木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学生思考发言。 三、再读课文,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能说一说理由吗? 2、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学生朗读,说理由。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并板书。 第二段联系《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注意体会木兰的“思想矛盾,心情复杂”,读出木兰最初的矛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引导学生构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 如果你是和木兰出生入死十二年的将士,看到一身女儿装的花将军,你会是什么表情?为什么惊呆?后来又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佩服? 引导学生带着既惊讶又佩服的感情读。 1、按照板书梳理木兰的成长过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指名读课文,同学评价。 四、引导评价,鼓励多角度思考: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 1、你还知道我国历还有哪些女英雄?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播放豫剧《花木兰》) 3、这篇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出示《木兰诗》课件) 六、选择性作业: 1、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2、搜集女英雄的资料,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案优秀范文模板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案优秀范文模板 a(“title”); 学习木兰从军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案范文一 Ⅰ、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只识不写。 2. 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Ⅱ、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Ⅲ、教具安排: 投影、生字卡、录音 Ⅳ、教学时间: 三课时。 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题目是”木兰从军”。板书课题。

2.听课文录音。 听后提问:木兰是谁? “从军”是什么意思?花木兰是女儿家,她女扮男装,替谁去从军? 二、初读指导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 3.检查自读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说说每段的意思。 三、精读训练 理解第一段。 1.指名读。 2.口头填空。 花木兰()。 3.小结。 4.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 认读生字词。 2. 指名背第一段。 二、精读训练 1.理解第二段。 (1)自读。画出写局势紧张的词语及花木兰十分着急的原因的句子。

(2)读后交流。 理解”文书”“征兵”“年老多病”。 (3)花木兰是不是干着急呢?从花木兰说服全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可以看出她怎么样? (4)指导朗读。 2.理解第三段。 (1)观察图一。 看,这是花木兰从军后驰骋沙场的英姿,瞧她跃马提枪的威武形象,一看就知道她英勇善战。 (2)课文是怎样写她从军后的情景的?读一读,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读后交流。 (4)指导读第一句。 (5)指名读第二句。 理解”赫赫战功”。 从这句可以看出木兰自强自信,所以开头称她”女英雄”,结尾又说她是”花将军”。 (6)指导读第二句。 (7)指导背诵。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征病幼男胜利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二年级下语文教案木兰从军1苏教版

教学要求: 1. 进一步认识花木兰是一个女英雄。 1. 想象木兰说服家人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 学习花木兰尊老爱幼,自信自强,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木兰为国家分忧的品质。 教学难点: 想象木兰说服家人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课件出示词语。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木兰从军》,老师下面就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还记不记得这些生字? (2)出示词语: 征兵年老多病女扮男装从军过燕山渡黄河赫赫战功胜利将士将军 ①老师先来找一组同学把词语读一读,我们来开火车读,哪组小朋友愿意试一试? ②同学们真棒!老师决定要增加一点难度!谁能在这些词里面选一到二个词语说一句话,说得内容要和课文有关。谁来挑战一下?(视具体情况,若学生不能理解,则给出示范:老师先来选两个吧,我选“将军”、“将士”。木兰回乡后,将士们来看望她,却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是一个文静俊美的姑娘!) 大家都说的很好。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上面有父亲的名字。可他年老多病,不能出征,弟弟年龄不够,于是木兰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多年的征战中,她立下赫赫战功。战争结束,木兰回乡后,将士们来看望她,却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是一个文静俊美的姑娘! 二、走进英雄,揣摩人物。 大家看来都掌握的非常棒!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通过上一节课,我们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女英雄。英雄是非常了不起的,更何况是一位女英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走进花木兰,用心去感受这位了不起的女英雄。 1. 精读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①木兰为什么要从军?②为什么要女扮男

二年级木兰从军

苏教版第四册《木兰从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语文第四册第12 课《木兰从军》 教材分析: 《木兰从军》是由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课文刚开始就介绍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原因;接着写她在多年的征战中奋勇杀敌,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最后写她胜利回乡后,将士们才惊讶地发现花将军原来是个文静俊美的姑娘,树立一个“巾帼不让须眉”女英雄的形象,赞扬了花木兰爱国爱家,勇敢顽强的优秀品质。 设计理念: 花木兰是位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身上有许多优秀的品质,是人们学习的爱国典范,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努力围绕“女英雄”这个文眼出发,从分析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前因、过程以及后果出发,设计了以下环节:一、课题导入,复习字词;二、赏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木兰爱国爱家之情。①理解国之忧②理解家之忧;三、品析课文留白处,丰富人物形象;四、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瞻仰女英雄的风采;五、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对比中显本色;六、总结课文,深化文旨;七、延伸课外赞英雄。从而是女英雄的形象更丰满,让学生真正深入理解木兰的壮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紧急、焦急万分、理应、赫赫战功”等词语的理解,明白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前因后果。 3. 学习花木兰爱国爱家、勇敢顽强的优秀品质。 过程与方法: 1. 播放战争影片片段,创设战火连天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抓住“紧急、焦急万分”等词语朗读课文,体会国将破家将亡的危急。 2. 利用课文的留白处,通过抓住“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开展小组讨论,说一说花木兰是个怎样的说服家人的?

3、通过对“披、跨、渡、过”动词比较理解,感受女英雄花木兰的英勇顽强的伟大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花木兰爱亲人、爱祖国、勇敢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家情怀。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课文,体会花木兰身上爱国爱家、英勇顽强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复习字词。 1、读课题,谈人物。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二课《木兰从军》。(齐读课题)在上节课的学习中,你觉得木兰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2、温习词语,清除“拦路虎”。出示词语: 理应父亲弟弟征兵朝廷胜利将士燕山将军渡河女扮男 装赫赫战功焦急万分年老多病 二、赏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木兰爱国爱家之情。 过渡语:古代常有“从来便是女子不如男”的说法,人们都认为女子比较柔弱,应当整天呆在家里做刺绣类的轻巧的事,更不能经常抛头露面,此外,国家也规定女子不可以参军打仗了。但是,木兰却要违背常理、违反国法去参军,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 自读课文的第二段,思考:花木兰为什么要从军? 2. 出示句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指名读) ①理解“理应”和“分忧”词义。(“理应”的近义词是“应当、应该”,“分忧”可以从拆分字义再整合的方法,即分担忧愁) ②思考:何为国忧?何为家忧? (一)理解国之忧

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_1

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 导读:木兰从军的历史典故 北魏年间,有一个名叫花弧的将军,他在战争中受了重伤回老家养病。花弧有三个孩子,大女儿花木莲,二女儿花木兰,最小的孩子是个儿子,名叫花雄。 花木兰从小活泼好动,缠着父亲学了不少武艺。她天天苦练功夫,渐渐地,连父亲花弧也不是她的对手了。 这年,木兰十七岁,长成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武艺也更加精进了,手中一杆枪使得出神入化。 一天,父亲带着木兰姐弟外出狩猎。木兰拉弓射箭,箭无虚发,不一会儿,就射下了好几只大雁。花弧乐得笑眯了眼,小儿子花雄也乐呵呵地跟在姐姐后面捡大雁。 有了大雁,弟弟花雄又嚷着要吃鱼,于是花弧又带着他和木兰来到河边钓鱼。他们坐在河岸上,一边钓着鱼,一边欣赏着河岸的景色,不一会儿,鱼儿就上钩了。“呵!这可真是一条大的鱼啊!”花弧看着钓上来鱼,乐呵呵地说。 花雄见了,也开心地说道:“我们快拿回家去,让木兰姐姐给我们做好吃的鱼肉吧!” 木兰看看天,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于是笑眯眯地对弟弟说:“你这个馋嘴猫。不过,好吧。现在天色也不早了,是该回家了,母亲和姐姐还在家等我们呢。”于是花弧收拾好渔具,带着两个孩子,

提着猎获的大雁和鱼回家去了。他们刚走到村口,妻子袁氏和大女儿花木莲就出来迎接了,一家人说说笑笑地往家走。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花弧心中猛地一惊,心想:“最近听说朝廷要和柔然人打仗,难道是战书来了?” 果然,战马在花家门前停下,送书信的人高喊:“花弧!花弧快接战书!” 花弧赶紧迎上去,颤抖着双手接过战书。送书信的人嘱咐花弧早做准备,然后又跃上战马,急促地奔向了远方。 “爹爹,柔然人真的要攻打我们北魏了吗?”木兰接过父亲手中的战书问。 “是啊。”花弧喃喃地说,“爹爹我又要重返沙场了。” “可你的伤还没全好啊。”妻子袁氏担心地说,“再说你这么多年都没打过仗了,又上了年纪,能不能不去啊?” “那怎么能行!我是军人,不能临阵脱逃!”花弧严肃地说完,就急匆匆地拿起枪,激动地演练起枪法来。没想到刚挥舞了一会儿,他就累得气喘吁吁,腿也疼了起来。那条在战场上受过伤的腿,这几年一直忽好忽坏,有时候连走路都有点跛脚。 这下花弧自己也犹豫了,这样的身体上战场别说杀敌立功了,明摆着是去送死,有损北魏的军威啊! 事情就这么拖了下来,可是军情紧急,没几天工夫,战书就不断地传来,花弧一家愁得连饭都吃不下了。木兰看到这种情形,心里难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2课《木兰从军》课文及 教案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子,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教案】 教学要求: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木兰爱亲人、爱国家和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在课下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喜欢听故事,今天我就请一位同学把《木兰从军》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好不好? 2、学生讲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读课文。 2、师:花木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学生思考发言。 三、再读课文,阅读理解,指导朗读。 1、师:你最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能说一说理由吗? 2、学生自读喜欢的段落。 3、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学生朗读,说理由。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并板书。 第二段联系《弟子规》中的“首孝悌”,注意体会木兰的“思想矛盾,心情复杂”,读出

木兰最初的矛盾和做出决定后的坚定、果敢。 第四段联系唐诗《从军行》、《出塞》、《凉州词》引导学生构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善战。 第五段中,教师点拨: 如果你是和木兰出生入死十二年的将士,看到一身女儿装的花将军,你会是什么表情?为什么惊呆?后来又是什么心情?为什么佩服? 引导学生带着既惊讶又佩服的感情读。 1、按照板书梳理木兰的成长过程。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指名读课文,同学评价。 四、引导评价,鼓励多角度思考: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拓展: 1、你还知道我国历还有哪些女英雄? 2、花木兰这个女英雄的形象,深得大家的喜爱。大家通过各种形式来传唱、歌颂她。下面我们来听一听由豫剧演员常香玉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播放豫剧《花木兰》) 3、这篇课文是由我国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诗》改编的,在课下有的同学找了资料,许多同学已经会读了,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木兰诗》。(出示《木兰诗》课件) 六、选择性作业: 1、喜欢《木兰诗》吗?那就背一背吧! 2、搜集女英雄的资料,开一个小小故事会。 3、把花木兰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4、喜欢唱歌的同学学一学豫剧《花木兰》吧!

语文木兰诗教案

语文木兰诗教案 人教版语文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力量, 教学要点: 1故事情节和木兰形象。 2记叙的详略处理 3对偶和排比 教学设想: 1.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这首诗叙述评略得当。对此单独进行分析,以免影响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这首诗的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引导学生注意朗读和背诵。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字词、字义、朗读、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正字音 机抒Zhù(织布梭子)可汗kèhán鞍鞯ānjiān(马鞍下的垫子)辔头Pèi(缰绳)燕山:yān 胡骑jì(战马)戎机róng(军事)朔气Shuò(北方)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着我旧时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

花木兰替父从军

花木兰替父从军 第一幕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出场花木兰花父太监 傍晚,花家 一太监拿着圣旨,前往花家,端起了架子,看看老花家破败的房子,嫌晦气,就站在门口,清了清嗓子,“哼哼,花老父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匈奴来犯,我大汉朝为保家卫国,弘扬天威,念花氏世代为将,能兵善战,特召花氏男丁一名,辅佐我大将军,斩将杀敌,勇退匈奴,即日启程,不得有误,违者斩立决,钦此~“ 方才才跪着的老花父和花木兰,听着斩立决,不由得战栗了一下,老父亲更是起身不稳,花木兰前去扶住,低声道,“父亲“眼睛凶狠狠的瞪着这个太监。花老父接过圣旨,弯着腰问道,”大人,您是不是搞错了,我们老花家,已为皇上从军三代,我那唯一的儿子也战死沙场,现今家道中落,以无力再为朝廷出力了。“说完还咳嗽了几声。 “大胆“太监拉长了声音,显得特别的尖锐,”难道你是说皇上错了么,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打的什么算盘,我给你讲倚老卖老我不吃你这一套,不去?等着满门抄斩吧!“说完还捋了捋袖子。 “我看是某些人狐假虎威,我大汉朝兵强马壮,且会拉丁充数,明明是有些人私下勾结,欺上瞒下,不忍送子上战场,随便拉上下人和老人充数,真不知羞耻,我看这种人才应该满门抄斩!”花木兰恶狠狠的盯着太监,并步步逼近,说的头头是道

“你,你,活的不耐烦了吧,你这小妮子竟敢含血喷人,难道不怕我治你的罪么?”太监气急了,翘起兰花指,指着花木兰,却也不敢太靠上前去~ 花老父连忙拉着花木兰,谁知花木兰,更是火冒三丈说道:“王子犯法庶民同罪,城东林氏富商,不就是强逼下人铁牛,傻虎代替他那两个不学无术的儿子充军的么,这早已是不争的事实,说到底也是公公徇私枉法,不顾皇命,不知林氏给了多少银子才换的两个儿子的宝贝命呢?”花木兰丝毫没有退让。 “你,竟敢诬陷朝廷命官,我今天非要治你罪不可”,“来人~”太监气急了,大喊一声。 花父连忙拉住花木兰,只听啪的一声,一记响亮的耳光时时的落在了花木兰的脸上,花木兰蒙住了,眼里泛起了泪光,“爹`” 花老父,哽咽了一下,连忙跪下,“公公,我家小女不懂家教,是我管教不严,您大人大量,不要计较,这点是孝敬您的路费”遂递上了几粒碎银子。 太监掂量掂量,说道,“我要是不是看着你家三代从军的份上,决然不会这么轻易的饶过你,在胡说我就不客气了,哼,我们走”,遂踢开了院子的大门,扬长而去。 花木兰气不过,扭头就跑了,独留下了花老父。 花父看着家中早已褪去光泽的军装,深深的叹了口气:“这年年打仗,年年征兵,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眼神里充满了惆怅,望了一眼祖宗排位,说:“我虽无法再立战功,但我也不会给我老花家丢脸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