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红楼梦》简答题汇编

合集下载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简答题20题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简答题20题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简答题20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薛姨妈母子寄居荣国府后,宝钗好奇赏鉴宝玉的通灵玉,口中念:“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她的丫头莺儿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请问宝钗金锁上是哪两句话?请复述这个情节。

你觉得作者安排这个情节的用意何在?【答案】“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薛宝钗“比通灵”:宝钗生病,宝玉前去看望。

宝钗要看宝玉之玉,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下面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反面写着“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

上面写着“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

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

作用:可以从世俗的金玉良姻之说入手,为下文黛玉猜疑多心和最终宝玉宝钗联姻作铺垫。

也可以从薛家处心积虑促成宝玉和宝钗的姻缘入手,因为通灵玉是天成,金锁却多人为痕迹,令人生疑。

2、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俞平伯品评《红楼梦》时说“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如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

……”你认同这个说法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

【答案】认同。

薛宝钗八面玲珑、事事力求周全,是知世故而又最世故的人了。

宝钗的妥帖和世故,让她得到了王夫人的喜爱、丫鬟们都称赞她,她的风头压过了黛玉。

宝钗的圆滑世故,获得了王夫人的好感,让孤苦无依的湘云把她当亲姐姐看待,收买了袭人。

但是宝钗却始终得不到贾母的喜爱,除了贾母偏心自己的外孙女黛玉之外,重要的是贾母对宝钗这个人的否定。

如果说宝钗是知世故而世故,那么黛玉便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宝钗宝钗无论做什么都是为己之利而为之,而黛玉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黛玉知道自己在贾府中尴尬的地位,所以事事小心谨慎、不肯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

怕下人多嘴多舌,她宁愿自己委屈些,也不肯麻烦别人。

《红楼梦》简答题及答案

《红楼梦》简答题及答案

《红楼梦》简答题及答案1.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

答:木石前盟: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的前身是三生石畔绛珠草。

神瑛侍者曾浇灌绛珠草,使之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

后神瑛侍者偕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宝玉。

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随之而去,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相报答,故有木石前盟之说。

(第1回)2.简述凤姐或“贪”或“狠”或“辣”的一个故事情节。

答:①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

凤姐说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她说要行就行。

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情。

(第15回)②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未见黛玉,就高呼来迟,接着就赞其标致,像是贾母的嫡亲孙女儿,又为黛玉幼年丧母伤心拭泪,等到贾母责备时,她又转悲为喜,一面安顿黛玉,一面向丫环仆妇下命令……当王夫人说到应该趁找缎子的机会拿两匹给黛玉裁衣裳时,她又说她早已想到,早已预备好,只等王夫人过目就送来。

(第3回)③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协理宁国府,她先摆出存在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总结五条: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时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管束。

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则,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见成效。

(第13回)④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凤姐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待其外出办事,拜访尤二姐,提出让尤二姐回到家中,并暂时安放贾珍处。

自己暗地派人唆使二姐原定女婿到督察院状告贾琏国孝家孝期背旨瞒亲,又托人前往都察院,请其虚张声势,警唬贾府,然后又百般羞辱二姐,后又利用贾琏新妾秋桐,羞辱折磨,逼二姐最后吞金自杀。

(第68回)3.“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共读西厢花纷纷”,都是有关宝黛的精彩片段,请选择其中一则简述之。

红楼梦简答题及答案

红楼梦简答题及答案

红楼梦简答题1.宝黛初会时双方都有似曾相识之感,它照应了书中的哪一传说。

答:木石前盟宝玉前身是神瑛侍者,林黛玉的前身是三生石畔绛珠草。

神瑛侍者曾浇灌绛珠草,使之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

后神瑛侍者偕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投胎人间,即为贾宝玉。

绛珠仙草为报灌溉之恩随之而去,投胎为林黛玉,用一生的眼泪相报答,故有木石前盟之说。

(第一回)2.简述凤姐或“贪”或“狠”或“辣”的一个故事情节。

答:①王熙凤弄权铁槛寺铁槛寺老尼净虚为了帮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抢亲,答应给熙凤三千两银子;凤姐便通过关节暗地使长安节度云光逼婚,结果迫使一对青年男女自尽。

凤姐说她是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她说要行就行。

她假借贾琏名义,做成这一笔肮脏交易,贾琏并不知情。

(第十五回)③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协理宁国府,她先摆出存在问题,分析弊端造成的原因,总结五条: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职,临时推诿;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不服管束。

然后不辞辛苦,以身作则,严格制度,奖勤罚懒,不讲情面,威重令行,立见成效。

(第十三回)④苦尤娘赚入大观园凤姐发现贾琏偷娶尤二姐,待其外出办事,拜访尤二姐,提出让尤二姐回到家中,并暂时安放贾珍处。

自己暗地派人唆使二姐原定女婿到督察院状告贾琏国孝家孝期背旨瞒亲,又托人前往都察院,请其虚张声势,警唬贾府,然后又百般羞辱二姐,后又利用贾琏新妾秋桐,羞辱折磨,逼二姐最后吞金自杀。

(第六十八回)3.“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共读西厢花纷纷”,都是有关宝黛的精彩片段,请选择其中一则简述之。

答:①泣残红黛玉葬花宝钗、黛玉一先一后夜访怡红院,黛玉叩门,晴雯正生气,借故说宝玉吩咐的,不给开门。

黛玉气得哭了半夜。

次日她见了宝玉也不理睬,宝玉还蒙在鼓里。

她独自一人在幽僻处葬花吟诗时,又被宝玉遇着.宝玉赶上去作了“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沉痛倾诉,才化解了这一场误会。

(第二十七回、第二十八回)②诉肺腑心迷活宝玉湘云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宝玉说要是黛玉“也说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

《红楼梦》简答题汇编【精品】

《红楼梦》简答题汇编【精品】

《红楼梦》简答题汇编【精品】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1、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有一个癞头和尚看见甄士隐抱着女儿英莲,曾含了四句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凌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此诗后两句在文中所指何事?答:指的是在元宵佳节时霍启抱着英莲出去赏灯,将英莲丢失,在甄士隐夫妇为女儿走失悲痛欲绝之时,祸不单行,葫芦庙的和尚炸烘不小心引起大火,祸及甄家,将甄家烧成一片瓦砾,所以说在元宵之后,甄家便家破人亡,烟消火灭了。

2、在《红楼梦》第一回中,贾雨村住在甄士隐家,甄家的丫环娇杏曾无意回头看了两次,在此曹雪芹为后文埋下了什么伏笔?答:贾雨村看见娇杏回头看了他两次,贾雨村以为她对自己有意,在贾雨村升为知府后,便去娇杏为妾,不久贾雨村正室死去,娇杏便被扶正,并为贾雨村生下了一个儿子,从此便成为人上人,所以后文有“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的说法。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1、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王夫人生下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美玉,说说此玉的来历?答:此玉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最后一块石头,历经日月有了灵性,想下界历练一番,因此幻化为美玉伴随宝玉降于人间。

2、贾雨村被革职,后来凭借什么关系又官复原职了?答:贾雨村在林府做黛玉的老师,黛玉的母亲去世,外婆家来接她,林如海给贾雨村写了一封推荐信,借着贾府的关系官复原职。

3、黛玉进贾府,看到贾府处处与其他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反映了黛玉什么心理?答:反映了她寄人篱下,心地孤傲,小心谨慎的心理。

4、宝黛初次见面,黛玉一见便大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见过”,这和前文的哪个神话有关联?答:神瑛侍者曾灌溉过一棵绛珠仙草,此仙草幻化成形,承诺要用一生的眼泪还他的灌溉之恩,这两个人都下界历练,因此两个人感到熟悉。

名著阅读:《红楼梦》简答题汇编

名著阅读:《红楼梦》简答题汇编

名著阅读:《红楼梦》简答题汇编011.《红楼梦》中"木石前盟"是一个很凄美的故事,请说说它的内容。

答: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

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2.请简述"通灵宝玉"的来历。

答:在《红楼梦》第一回,作者就以神话为象征,写女娲补天时,炼就三万六千五百块巨石,单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此石"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后有一僧一道将此石化为一块小小的美玉,带到人间,它就是贾宝玉出生时所衔的"通灵宝玉",也是"宝玉"本人。

3.说说"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梗概。

答:一是大致介绍了宁荣二府的主要家庭成员的情况,二是点明了贾府现时萧条的光景和面临的危机,透露出这样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这些为我们理解小说是写一个处于"末世"的封建家族的衰亡提供了启示。

4.说说《葫芦僧乱判葫芦案》的主要情节。

答:贾雨村一到任上,就有一件人命官司详呈案下,金陵一霸薛蟠为争夺被拐骗的香菱(是贾雨村困难时,帮助他的甄士隐的女儿),纵容家奴打死了冯渊。

贾雨村从门子处得悉其中的利害,便徇情枉法。

胡乱断了此案。

5.《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就其一作出说明。

答: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总体介绍了贾府的环境;通过林黛玉进贾府所见的人物,总体介绍了贾府的人物,所以起总纲作用。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的情节,总体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明确了贾府的外部环境,所以也起总纲作用。

《红楼梦》简答题精选

《红楼梦》简答题精选

《红楼梦》简答题精选《红楼梦》简答题精选(1)整部《红楼梦》的描写离不开大观园,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请简述大观园的来历及抄检大观园的缘由。

答案(1)大观园原是为元春晋封贵妃后省亲而修建的别墅花园。

(1分)元春省亲后,为了不使“佳人落魄,花柳无颜”,特下谕令年轻弟妹们进园人住。

(1分)抄检的原因是园子里发现了绣春囊,这东西是男欢女爱的象征。

为杜绝“后患”,邢王二夫人依凤姐之计,下令抄检了大观园。

(3分)(2)下面文字是《红楼梦》里的一段人物判词: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段判词写的是哪一个人物?请简述这个人物的一个故事。

答案示例一: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晴雯换衣服时失手跌折了扇子,被宝玉呵责,晴雯不服,反唇相讥,起的暴雨威胁要打发她回去,闹出不快。

(2分)晚上宝玉喝酒回来,婉言向晴雯赔不是,为博一笑,宝玉拿扇子与她,晴雯一撕两半,主仆冰释前嫌。

(2分)示例二:俏丫鬟抱屈夭风流:因王宝善家的挑唆,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卧病不起。

(1分)暴雨前往探望,晴雯惊喜悲痛交杂,强起铰下指甲,并贴身旧绫袄一起交与宝玉,以慰相思之苦。

(2分)当夜晴雯抱屈而死。

宝玉作《芙蓉女儿诔》凭吊,字字泣血。

(1分)(3)《红楼梦》是女性的悲剧,也是女性的颂歌,在贾府这个污浊的环境中,从诗社相关情节的描写便可窥见红楼女性高雅的审美追求和美好的心灵世界,简述“海棠社”或“菊花社”的主要情节。

答:①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第一次,海棠社,探春发起诗社,李纨自荐掌坛,李纨自号稻香老农,探春叫蕉下客,黛玉叫潇湘妃子,薛宝钗叫蘅芜君,宝玉叫富贵闲人、绛洞花主……李纨出题,题目是各作《咏白海棠》七律一首,限韵。

宝钗以“含蓄浑厚”夺冠,黛玉以“风流别致”居次。

②林潇湘魁夺菊花诗第二次,菊花社:湘云主邀,宝钗出题(湘云补充),题目是《忆菊》《访菊》《种菊》《访菊》《供菊》《咏菊》等十二个,七律,不限韵,黛玉以“诗也新,立意更新”“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夺魁,探春、湘云居次。

高考名著阅读:《红楼梦》按回目简答题汇编

高考名著阅读:《红楼梦》按回目简答题汇编

精编:高考名著阅读:《红楼梦》按回目简答题汇编第一回1.贾母的长孙叫什么名字?–贾宝玉2.谁是迎春的母亲?–贾母的三女,名叫王夫人3.为什么林黛玉的父亲林徽因在襁褓时就死去了?–林徽因是贪玩而害死自己第二回1.宝玉在荣府中第一次遇见了黛玉,请问他是如何遇见黛玉的?–宝玉和他的兄弟们在荣府里走动,偶然遇见黛玉在厢房内,他递给了黛玉一个蜜蜂,黛玉被蜜蜂刺伤,宝玉便被带去看热闹。

第三回1.“云雨初收时,话别情难忍,风月共婵娟,缘情莫忘却。

” 描述的是谁与谁的情景?–描述的是花袭人和宝玉的情景第四回1.“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 这是谁说的话?–是贾母对宝玉说的话第五回1.巧姐是哪一个角色的使女?–是贾母使的第六回1.贾宝玉自题诗《金陵十二钗》中的“绛珠仙子”指的是谁?–指的是林黛玉第七回1.宝钗和探春为了帮助黛玉,安排给她去了哪里?–安排她去蓉香院第八回1.宝玉说自己喜欢看的故事有哪几个?–华胥国、罗成史、小霸王、庐陵记、雷雨楼、辽辞、陈涉世家、木兰辞第九回1.宝玉在那个节日和黛玉扮演了“贾琏、周瑞妻子”的角色?–十二花会第十回1.“荣宁二府”是指什么?–荣府和宁府第十一回1.“幽梦影”是什么意思?–梦中所见幽玄,跟现实环境有极微薄的联系第十二回1.见了宝玉,冷凝云说自己的心情像什么?–冷凝云说她心情像花木兰一样难受第十三回1.大观园里每十年一次的“荣庆”是什么?–庆祝荣府入主贾家十周年的庆典第十四回1.为了让黛玉开心,宝玉让探春做了什么?–让探春假扮成他的妹妹贾瑞珠去欺骗黛玉第十五回1.黛玉在荣府之前住在哪里?–住在荣府隔壁的狄府第十六回1.宝玉是在什么情况下突然转念间对黛玉发生了思慕之情?–宝玉在听到薛宝钗和黛玉对答案时的笑声和口吻时第十七回1.宝玉患了什么病?–宝玉患了春梦病第十八回1.晴雯成了怎样的宝玉的胭脂?–晴雯成为了宝玉早晨穿衣服时的一个“胭脂”第十九回1.女儿国指贾府中哪个地方?–女儿国指的是贾母的大观园第二十回1.宝玉和黛玉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宝黛之间的感情经历了一次大的变化,从以前的尊敬和友谊变成了一个深爱对方的心境。

《红楼梦》简答题汇编(一)答案

《红楼梦》简答题汇编(一)答案

《红楼梦》简答题汇编(一)(第1—40回)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1.女娲补天时,炼就三万六千五百块巨石,单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此石“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后有一僧一道将此石化为一块小小的美玉,带到人间,它就是贾宝玉出生时所衔的“通灵宝玉”,也是“宝玉”本人。

2.指的是在元宵佳节时霍启抱着英莲出去赏灯,将英莲丢失,在甄士隐夫妇为女儿走失悲痛欲绝之时,祸不单行,葫芦庙的和尚炸烘不小心引起大火,祸及甄家,将甄家烧成一片瓦砾,所以说在元宵之后,甄家便家破人亡,烟消火灭了。

3.贾雨村看见娇杏回头看了他两次,贾雨村以为她对自己有意,在贾雨村升为知府后,便去娇杏为妾,不久贾雨村正室死去,娇杏便被扶正,并为贾雨村生下了一个儿子,从此便成为人上人,所以后文有“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的说法。

4.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棵绛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绛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

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5. 《红楼梦》中有些人物形象的姓名借助谐音特点表示了作者的某些暗示,试举例两例说明。

答:小说一开始就出现的“甄士隐”、“贾雨村”两个人,含有“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意思;宁荣二府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表示贾府四春“原应叹息”。

6.两个神话故事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宝黛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为情节的发展打下了铺垫。

(1分)“女蜗补天”中,“无材补天,幻形人世”的顽石,便是伴随宝玉一生的“通灵宝玉”,对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2分)“木石前盟”暗含了宝黛的前世姻缘,同时也为下文张本。

顽石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仙草为报恩,也要同人世,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阅读】《红楼梦》简答题汇编【名著阅读】《红楼梦》简答题汇编人物形象和主要情节贾宝玉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

作品塑造了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三个悲剧人物,请简要概括他们的悲剧情节。

宝玉得名和抓周的故事王夫人生了一位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便取名叫宝玉:周岁时,贾政要试宝玉将来的志向,便将世上之物摆了无数,让宝玉抓取。

谁知宝玉却抓了些脂粉钗环。

贾政为此大怒,认为宝玉长大必为酒色之徒。

(第二回)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提到了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为《红楼梦》的这个主要人物情节的推进定下了基调。

请简要叙述这两件事。

答:贾宝玉一出世,嘴里就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起名叫宝玉。

一年后抓周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

贾政大怒,说将来定是个酒色之徒。

在世人眼中,贾宝玉是个废物,请说说这一说法在文中有何根据。

答:贾政希望儿子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宝玉却无意于此,因而常被骂作逆子;他读《西厢记》之类的禁书读得津津有味,一沾到科举程文就头痛不已;他整天和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如胶似漆,却不乐见正经宾客;他是个无事忙的富贵闲人,听到别人劝他讲究仕途经济,便直斥为混账话……《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历来为读者所津津乐道,试分析宝玉挨打的主要原因。

答:宝玉与金钏儿说悄悄话被王夫人听见,金钏儿被王夫人打后羞愤投井自杀,贾环向贾政诬告此系宝玉逼奸不遂引起。

同时,宝玉又因留恋戏子蒋玉菡被告了状。

二罪并罚,宝玉因此挨打。

这还是表层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父子间价值观念的差异造成了严重的冲突。

(意思对即可)简述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

答: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第三十三回、第三十四回)《红楼梦》第33回手足耽耽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写宝玉挨打,这是小说上半部的一大高潮,写出了宝玉和整个封建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宝玉挨打有那些直接的原因?宝玉挨打的真正的根源是什么?宝玉与贾政的冲突仅仅是父子之间的冲突吗?(6分)答:直接原因:宝玉会见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不满意。

宝玉与戏子琪官(即蒋玉菡)的交往中得罪了忠顺府,给贾政招来政治纠纷。

贾环诬告宝玉强奸金钏未遂,逼死了金钏。

根本原因:宝玉不走仕途,不好四书五经,与封建学而优则仕的正统思想不符,这与贾政望子成龙、重振家业的期望背道而驰。

同时宝玉不计身份地位,与大观园里的女孩厮混,结交优伶,更是违背了封建社会里男女授受不亲长幼尊卑有序的礼法。

宝玉与贾政的冲突,表面上是父子之间的冲突,说到底是封建社会里,进步思想和腐朽思想的尖锐冲突,展现了宝玉的叛逆性格。

请简述通灵宝玉的来历。

答:在《红楼梦》第一回,就以神话为象征,写女娲补天时,炼就三万六千五百块巨石,单剩一块未用,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

此石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后有一僧一道将此石化为一块小小的美玉,带到人间,它就是贾宝玉出生时所衔的通灵宝玉,也是宝玉本人。

贾宝玉被刻画成了一个天生的情种,请说说文中有哪些表现。

答:一岁时抓周,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七八岁时,他就会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更有一句因林黛玉而起,对紫娟说的话: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作烟,如何?情已经成了贾宝玉生命的唯一意义。

《红楼梦》中贾宝玉一生的命运都与他随身的一块玉密切相联,请简述贾宝玉与玉有关的一件事,并作简要评析。

答:宝玉摔玉。

表妹林黛玉来投亲,宝黛初见,宝玉觉得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十分好感。

可当他闻知黛玉无玉,便摔玉于地说:这玉连人的高下都不识,不要了。

此举惊坏了黛玉。

也吓得众人一拥去抢,多方哄他才作罢。

这一举动体现了他对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迷信的反叛精神。

结合作品说明宝黛初会时宝玉有一个摔玉的举动,他为什么摔玉?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答:原因: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来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见这不是一个好东西.性格特征:平等思想,率真任性。

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说《红楼梦》第三回摔玉事件中反映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因为贾宝玉家中的姐妹都没有玉,他一向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本为家中姐妹们感到不平,而如今又得知林黛玉也没有玉,他更觉唯独自己有玉,有什么意思呢?于是就解下脖子上的玉,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显示出他的叛逆的性格。

《红楼梦》中向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挑战的人物是谁?请简述能表现该人物这一特点的一个故事。

贾宝玉。

贾宝玉热爱女性、尊重女性、体贴关爱女性到忘我的程度。

贾宝玉在园子里看见龄官蹲在地上不断地写着一个蔷字,想象她一定有什么心事;又见她模样儿这样单薄,心里还那里搁得住熬煎,恨自已不能替她分担。

这时忽然落雨了,他自已淋得浑身冰凉,却没有感觉,只看着龄官头上滴下水来,反而提醒龄官身上湿了,不要写了。

简述贾宝玉婚礼上调包计的故事情节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

贾府悬赏万两寻玉,悬来假玉。

贾政将外调,贾府决定给宝玉结婚冲喜。

袭人得知是宝钗要做宝二奶奶,把怕黛玉承受不了此事的担忧说与贾母。

凤姐决定用调包计。

宝玉听说娶的是黛玉,身子也健旺起来,待洞房之中得知不是黛玉,糊涂得更加厉害了。

(第九十六回、第九十七)简叙钗黛掉包的情节。

《红楼梦》第九十六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有人戏称奇谋为掉包计,试写出奇谋的具体内容。

(4分)答:宝玉丢失通灵宝玉,举止疯癫,贾府拟为宝玉迎娶宝钗,冲喜消灾。

(1分)主事者王熙凤深知宝玉心在黛玉(1分),于是哄骗宝玉并让黛玉的丫鬟雪雁在婚礼时搀扶宝钗,(1)名娶黛玉,实为宝钗。

(1分)贾宝玉在园子里看见龄官蹲在地上不断写着一个蔷字,想像她一定有什么心事;又见她模样儿这样单薄,心里哪里搁得住煎熬,恨自己不能替她分担。

这时忽然落雨了,他自己淋得浑身冰凉,却没有感觉,看着龄官头上滴下水来,反而提醒龄官身上湿了,不要写了。

这个情节反映出贾宝玉的什么性格?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用爱博而心劳来概括贾宝玉这个典型的独特性,你同意鲁迅的观点吗?请结合《红楼梦》的内容举例加以阐述。

林黛玉简述黛玉第一次葬花的原因。

答:黛玉认为宝玉想把落花送入池中的做法不妥,因为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会糟蹋花,于是两人一起将花葬在黛玉原来的花冢里。

简述黛玉葬花的情节。

答: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

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于是在沁芳桥畔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愁思,感花伤己,含泪葬花,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不想宝玉听了竟恸倒在山坡之上。

简述《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有关情节。

答:黛玉夜访宝玉,却被误拒门外,气得哭了半夜。

此时正值暮春,黛玉有感于春光易逝恰如自己红颜易老,又想到自己寄人篱下,唯一的知己宝玉似乎也无法真正了解自己,心中不禁伤感,次日便躲了众人来到昔日葬桃花的地方,将花瓣埋于花冢,并写下《葬花吟》。

黛玉因头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正枉自嗟叹着身世生宝玉的气哩。

今天恰逢饯花之期,便躲了众人来到昔日葬桃花的地方,更不由感花伤己,感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凄伤身世,不觉已悲痛地倒在了葬花坡之上。

简述黛玉葬花的情景。

答:黛玉夜访宝玉,丫环恶言相对,拒不开门,黛玉疑是宝玉故意不见,含泪而归。

次日乃祭饯花神之日,黛玉见园中落花无主,又勾起伤春愁思,乃荷锄葬花,不由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一面哽咽,一面低吟葬花词,以遣愁思。

宝玉适至,表明心迹,二人又言归于好。

黛玉因头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正枉自嗟叹着身世生宝玉的气哩。

今天恰逢饯花之期,便躲了众人来到昔日葬桃花的地方,更不由感花伤己,感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凄伤身世,不觉已悲痛地倒在了葬花坡之上。

简述《红楼梦》中一个令你难忘的情景。

答:例1:黛玉因将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而独自悲泣。

至次日,又恰遇饯花之期,众姐妹在花园内玩耍,唯独黛玉却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情思。

黛玉于是把那些残花瓣拿去掩埋,不由自主地感花伤己,随口念了几句诗,宝玉听到后痛苦不堪。

例2:黛玉无意中听说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的消息,急火攻心,吐出血来,病日重一日。

此时贾府上下人都忙宝玉的婚事,黛玉病榻前冷冷清清,她把以前的诗稿和题诗的旧帕全烧了,只求速死。

就在宝玉和宝钗成亲时,黛玉只叫了声:宝玉,宝玉,你好…便香消玉殒。

黛玉葬花表现了黛玉当时怎样的处境和心情?答:处境——寄人篱下。

心情——自怜伤感,独标高格。

简述体现黛玉多愁善感的一件事。

答:黛玉葬花。

黛玉去怡红院访宝玉,因吃了闭门羹而闷闷不乐,又眼看宝玉送宝钗出来,更生误会,不由触动了寄人篱下的凄凉心境,次日,又遇祭饯花神之日,于是在沁芳桥畔,含泪葬花,借落花悲叹自己的命运。

《红楼梦》中的《葬花吟》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侧,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郁不平之气,所表现出来的是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请结合诗句作简析。

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环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

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吟诗是谁?这几句涛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答:《红楼梦》的《葬花吟》,吟诗是林黛玉。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体现了那种不屈不挠、冰清玉洁,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性格;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以落花为喻,体现了她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与绝望。

《红楼梦》曾在第23回合27回先后两次描写到林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有什么寓意?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简述黛玉一次哭泣的情景。

答:宝玉挨打后,躺在床上,半梦半醒间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