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有答案
《雪地寻踪》选择题及答案

《雪地寻踪》单项选择题测试姓名学号得分1、守林人的儿子是什么时候被父亲找到的?()A.晚上B.深夜C.第二天早上2、守林人的儿子被什么围困了?()A.沙鸡B.狼群C.狗熊3、守林人的儿子在哪里被找到的?()A.雪地里B.大树上C.山坡上4、《雪地上的脚印》是谁留下的?()A.沙鸡、羊群、山猫B.狼、兔子、狐狸C.兔子、狐狸、大雕5、怎么样才能让兔子不怕人呢?()A.剪短兔子的尾巴B.把盐巴洒在兔子的尾巴上C.蒙上兔子的眼睛6、我在不知名的小道上遇到了不怕人的兔子,还有什么?()A.山羊、狼B.狐狸、狼C.狼、麝牛7、廖扎叔叔为了拿走小狗,放了一只什么早母狗窝里?()A.小猫B.兔子C.小鸡8、柳莺窝里有四枚鸟蛋,我又放了一枚什么蛋进去?()A.黄莺蛋B.麻雀蛋C.山雀蛋9、大虾饥肠辘辘的时候,被什么动物弄断了大螯?()A.鲤鱼B.松鼠C.河鼠10、逃亡了一个月的大虾,为什么挖了一个坑,全身抽搐起来了呢?()A.它饿极了B.它在挖陷阱C.它要脱壳11、父亲救了一个曼西猎人,做为回报他送了一条狼狗给父亲,这条狼狗的名字叫()A.莱依B.莱卡C.依安12、父亲被大树砸死以后,没有人狩猎,我们是熬过冬天的()A.乞讨B.邻居施舍C.吃仓库里的存货13、没了父亲母亲以后,谁成了“我”的保姆?()A.奶奶B.莱依C.老师14、守林人的儿子叫什么名字?()A.叶沙B.叶郭尔卡C.廖扎15、守林人同意自己的儿子带着什么枪去狩猎?()A.双管手枪B.手枪C.贝丹枪16、虾旅行家最后旅行到了哪里过冬了?()A.小溪B.小河C.宽阔的大河17、父亲精心养育了莱依()年。
A8 B2 C318、我的父亲是()死的。
A压 B打 C淹19、大虾是怎么过冬的?()A.钻进河底B.钻进沙子C.钻进洞穴20、小山猫的母亲是被谁打死的?()A.安德雷奇B.雅各布斯C.木尔索克21、大山猫正在捕猎什么,被老守林人开枪打死了?()A.小狍子B.母狍子C.公狍子22、老守林人把大山猫猎杀了以后,又干了什么?()A.摔死了两只小山猫B.打死了公狍子C.打死了另一只大山猫23、在俄罗斯禁猎期,什么是不能猎杀的?()A.母狍子B.大山猫C.老鼠24、被老守林人驯养的小山猫是什么颜色地的?()A.灰色B.黄色C.棕褐色25、老守林人养大的小山猫最后被谁买走了?()A.廖扎B.萨沙C.雅各布斯26、跟着野鸭群一起飞翔的大雁被哪个追捕者盯上了?()A.大雕B.鹫鹰C.大苍鹰27、雁阵落在庄稼地吃食的时候,猎人用什么伪装自己捕猎大雁的?()A.猎狗B.马C.山羊28、大雁受伤遇到危险时候,通常会用什么办法进行伪装?()A钻进水里 B.飞上天空 C.装死29、在无垠的大海上,海鸟一般会被哪些鸟类骚挠捕食?()A.白尾鹰、大灰鸟B.大雕、大雁C.海鸥、大雁30《雪地寻踪》的作者是比安基,他是()A、德国人B、美国人C、芬兰人D、俄罗斯人31被关在动物园时,饲养员扔给小山猫一块马肉,谁想吃马肉,被小山猫伤了?()A.狼B.大花猫C.狮子32、小山猫被关在笼子共抓了几只老鼠充饥?()A.6只B.8只C.9只33、安德雷奇去城里看小山猫,小山猫见到主人后的反应是?()A.狂叫B.拥抱老人C.伸出舌头舔舔老人34、小山猫最后的结局是?()A.被猎杀了B.逃回了森林C.被抓回了动物园35、《戴脚环的大雁》是一只什么大雁?()A.白额母雁B.白额公雁C.灰色大雁36、《写在雪地上的书》中,兔子消失的地方留下了乱糟糟的雪窝,四面有一条条光滑的痕迹,仿佛是人用用指头抹过油似的。
流行病选择题(有答案)

流行病学单项选择题1、某县进行结核病抽查。
在10万人口中查出结核病患者200人,因此得出该县结核病的:A.发病率为200/10万B.患病率为200/10万C.罹患率为200/10万D.续发率为200/10万E.存活率为200/10万2、以下除外,都不是回顾性调查的优点A.能确定因果关系B.经济、方便、容易实施C.能得到发病率D.偏差小E.以上都不是3、下列哪一种数据可用来计算某病发病率的分子:A.观察人年数B.观察到的新、老病例数C.观察到的新病例数D.失访人数E.隐性感染例数4、某项筛检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已知,施用于两个人群,其中甲人群患病率为10%,乙人群患病率为1%,则下述哪项是正确的:A.甲人群的阴性结果中真阴性的百分率高于乙人群B.该试验的特异度,甲人群比乙人群高C.该试验的灵敏度,甲人群比乙人群高D.甲人群中阳性结果中真阳性的百分率高于乙人群E.该试验的可靠性甲人群比乙人群高5、为研究HBV感染与肝癌发病的关系。
某医师对某地3000名成年男子进行HBV感染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组。
以后每隔三年复查,并登记肝癌发生数,计算各组发病率以资比较。
此项工作属于哪类研究?A.无对照的观察B.现患调查C.病例对照研究D.队列研究E.实验流行病学研究6、某医师在一次流感流行期间,用某新药治疗流感病人1000例,治愈率达90%,并下结论该药疗效最佳。
此结论是否正确?A.是B.否,未按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别计算治愈率C.否,试验样本太大,浪费人力、物力D.否,未设对照组E.否,不应在流行期间进行研究7、队列研究的最主要偏倚是:A.混杂偏倚B.失访偏倚C.回忆偏倚D.入院偏倚E.测量偏倚8、当某个因素与某疾病没有关系时A.RR=0B.RR=1C.RR<1D.RR>1E.与RR的大小无关9、与病例对照研究相比,下列哪一项是队列研究的优点:A.观察期短,花费人力物力少B.特别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研究C.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一种疾病的关系D.能直接测定疾病可疑因素的相对危险度E.不会出现信息偏性10、消毒的种类有:A.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B.预防性消毒和终末消毒C.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D.随时消毒和疫源地消毒E.预防性消毒和随时消毒11、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包括下列哪个方面:A.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B.对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C.对疾病防制措施的研究D.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12、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条是不正确的A.它是医学的基础学科B.它以个体为研究对象C.它可以评价药物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D.它可以研究疾病的自然史E.它能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13、下列哪项因素与发病率的变化无关A.致病因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和减弱B.患病率的升高和下降C.疾病诊断水平的提高或下降D.诊断标准的变化E.防疫措施的有效与否14、发病率指标来自A.对住院病人的调查B.对门诊病人的调查C.对社区人群的调查D.对所有病人的调查E.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15、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哪种指标最合适A.发病率B.罹患率C.时点患病率D.期间患病率E.感染率16、某医院心血管内科1985年和1986年死于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例数分别为101人和121人,那么和1985年相比A.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死亡的危险性更大B.1986年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抢救失败的情况更为严重C.心肌梗塞死亡危险的增加不会有统计学意义D.所有资料不能判断该科收治的心肌梗塞病人的死亡频率的升降E.以上均不对某县有人口10万人,1997年因各种疾病死亡1000人。
单项选择401-600题及答案

[401-基础]以下不属于系统软件的是( )。
[B]A) WINDOWS98B) 工资管理程序C) C语言编译程序D) BASIC语言[402-基础]以下不属于系统软件的是( )。
[B]A) WINDOWS98B) 工资管理程序C) C语言编译程序D) 汇编程序[403-基础]英文OS指的是( )。
[C]A) 显示英文的屏幕B) 窗口软件C) 操作系统D) 磁盘操作系统[404-基础]在解释程序方式下,源程序需由( )程序边翻译边执行。
[B]A) 编译B) 解释C) 操作D) 汇编[405-基础]机器语言程序在机器内部是以( )编码形式表示的。
[D]A) 条形码B) 拼音码C) 汉字码D) 二进制码[406-基础]机器语言是( )。
[A]A) 计算机不需要任何翻译的就可以执行的语言B) 一种通用性很强的语言C) 需要翻译后计算机才能执行的语言D) 面向程序员的语言[407-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种( )软件。
[D]A) 应用B) 编辑C) 会话D) 系统[408-基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A) 没有软件的计算机可以正常工作B) 没有软件的计算机无法工作C) 没有硬件的计算机基本上可以正常工作D) 计算机能否工作与软件无关[409-基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A) 没有软件的计算机可以正常工作B) 没有软件的计算机无法工作C) 没有硬件的计算机基本上可以正常工作D) 计算机能否工作与软件无关[410-基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一条是( )。
[D]A) 激光打印机是击打式打印机B) 所有微机上都可以使用的软件称为应用软件C) 软磁盘驱动器是内存储器D) 操作系统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411-基础]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关系是( )。
[D]A) 系统软件以应用软件为基础。
B) 互为基础。
C) 互不为基础D) 应用软件以系统软件为基础。
[412-基础]用高级语言写的源程序,一般先形成源程序文件,再通过( )程序生成目标程序文件。
辽宁生物试题及答案高三

辽宁生物试题及答案高三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C. 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场所D. 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但没有DNA2. 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A. 蛋白质和脂质B. 蛋白质和糖类C. 脂质和糖类D. 蛋白质和核酸3. 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B. 细胞周期只包括分裂期C. 细胞周期只包括间期D. 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减数分裂期4.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B. 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核酸C. 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脂质D. 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糖类5.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光合作用只发生在叶绿体中B. 光合作用只发生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C. 光合作用只发生在叶绿体和细胞质中D.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中6. 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B.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乳酸C.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水D.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酒精7.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遗传物质是DNA和RNAB. 遗传物质是DNA和蛋白质C. 遗传物质是RNA和蛋白质D. 遗传物质是DNA8.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只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B. 基因突变只发生在减数分裂间期C.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D. 基因突变只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9. 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染色体变异只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B. 染色体变异只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C.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D.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10.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 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B. DNA复制需要RNA聚合酶C. DNA复制需要逆转录酶D. DNA复制需要解旋酶11. 下列关于转录的叙述,正确的是()A. 转录需要DNA聚合酶B. 转录需要RNA聚合酶C. 转录需要逆转录酶D. 转录需要解旋酶12. 下列关于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A. 翻译需要DNA聚合酶B. 翻译需要RNA聚合酶C. 翻译需要逆转录酶D. 翻译需要核糖体13.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 细胞分化是基因突变的结果C. 细胞分化是基因重组的结果D. 细胞分化是基因转录的结果14. 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凋亡是一种被动的细胞死亡过程B. 细胞凋亡是一种主动的细胞死亡过程C. 细胞凋亡是一种基因突变的结果D. 细胞凋亡是一种基因重组的结果15. 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衰老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 细胞衰老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 细胞衰老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细胞衰老是基因转录的结果16.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 细胞癌变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 细胞癌变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细胞癌变是基因转录的结果17.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只包括生物部分B. 生态系统只包括非生物部分C.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D.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环境部分18. 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B.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不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C.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基因D.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不同种生物的所有基因19.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B. 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植物的总和C. 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动物的总和D. 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微生物的总和20.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B. 能量流动是双向的、逐级递减的C. 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增的D. 能量流动是双向的、逐级递增的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21.(10分)简述细胞呼吸的三个阶段及其场所。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下列关于素质教育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素质教育更要重视德育B.素质教育主要适用于基础教育C.素质教育应遵循教育规律D.素质教育不要求学生平均发展【答案】B【解析】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素质教育同时贯穿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类型的教育。
2.吴老师在指导青年教师时说道:“我们是生物老师,自己就知道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这种多样性的重要,所以对各有所长的学生,我们可不能做一个把学生修剪得整整齐齐的园丁。
”这种说法标明教师劳动具有()A.差异性B.协作性C.复杂性D.示范性【答案】C【解析】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育任务的多样性以及劳动对象的差异性三方面,教师不仅要经常在同一个时空条件下,面对全体学生,实施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题干中吴老师说“我们可不能做一个吧学生修剪得整整齐齐的园丁”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3.每周五,崔老师都会带领老师们研讨并反思学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经常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和登门拜访等形式向大学教授请教,或是与校外名师共同探讨,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该做法体现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是()A.校本研修B.自主学习C.行动研究D.专业支援【答案】C【解析】行动研究强调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有计划、有步骤、有反思的研究。
题干中崔老师都会带领老师们研讨并反思学校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经常通过电子邮件、电话和登门拜访等形式向大学教授请教问题,都是通过具体的行动来进行问题研究。
4.某校将成绩好的学生单独编班,并组织优质师资对这个班进行重点辅导,提高了中考优秀率,得到了该班学生家长的好评。
该校的做法()A.违反了义务教育的公平原则B.践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C.弱化了学校办学的鲜明特色D.遵循了长善救失的教学原则【答案】A【解析】将成绩好的学生单独编班、重点辅导,此举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公平原则。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1]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5d40b4ea4afe04a1b071de16.png)
科学发展观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1. 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A. 发展战略B. 发展道路C. 发展模式D. 发展观【D】2.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科教兴国B. 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C. 发展D. 发展战略【C】3.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A. 速度至关重要B. 以人为本C. 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D. 全面、协调、可持续【C】4. 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A. 农民B. 税费改革制度C. 土地家庭承包经营D. 农产品市场体系【C】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A. 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C.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 实现可持续发展【B】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A. 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C.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 坚持五个统筹【A】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A.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 坚持以人为本C. 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D.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C】8. 2004年宪法新增内容中最重要的是A. 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B.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C.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宪法D. 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C】9. 2004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规范政府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行政法》C. 《公务员道德规范和依法行政法》D.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A.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B. 宏观调控中存在的问题C. 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D. 市场经济秩序中的诚信问题【AC】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A. 树立全面的发展观B.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C. 树立协调的发展观D. 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ABCD】3.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高效液相色谱单项选择及思考题试卷及答案

高效液相色谱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在液相色谱法中,按分离原理分类,液固色谱法属于()。
A、分配色谱法B、排阻色谱法C、离子交换色谱法D、吸附色谱法2. 在高效液相色谱流程中,试样混合物在()中被分离。
A、检测器B、记录器C、色谱柱D、进样器3. 液相色谱流动相过滤必须使用何种粒径的过滤膜?A、0.5μmB、0.45μmC、0.6μmD、0.55μm4.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可以进行如下哪些操作?A、改变流动相的种类或柱子B、改变固定相的种类或柱长C、改变固定相的种类和流动相的种类D、改变填料的粒度和柱长5. 一般评价烷基键合相色谱柱时所用的流动相为()A、甲醇/水(83/17)B、甲醇/水(57/43)C、正庚烷/异丙醇(93/7)D、乙腈/水(1.5/98.5)6. 下列用于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器,()检测器不能使用梯度洗脱。
A、紫外检测器B、荧光检测器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D、示差折光检测器7.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色谱柱的长度一般在()范围内。
A 、10~30cm B、20~50m C 、1~2m D、2~5m8. 在液相色谱中, 某组分的保留值大小实际反映了哪些部分的分子间作用力()A、组分与流动相B、组分与固定相C、组分与流动相和固定相D、组分与组分9. 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变柱子的选择性,可以进行()的操作A、改变柱长B、改变填料粒度C、改变流动相或固定相种类D、改变流动相的流速10. 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A、紫外吸收检测器B、示差折光检测器C、热导池检测器D、氢焰检测器11. 在环保分析中,常常要监测水中多环芳烃,如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应选用下述哪种检波器A、荧光检测器B、示差折光检测器C、电导检测器D、紫外吸收检测器12. 在液相色谱法中,提高柱效最有效的途径是()A、提高柱温B、降低板高C、降低流动相流速D、减小填料粒度13. 在液相色谱中,不会显著影响分离效果的是()A、改变固定相种类B、改变流动相流速C、改变流动相配比D、改变流动相种类14. 不是高液相色谱仪中的检测器是()A、紫外吸收检测器B、红外检测器C、差示折光检测D、电导检测器15. 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气相色谱仪比较增加了()A、恒温箱B、进样装置C、程序升温D、梯度淋洗装置16. 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中保证流动相以稳定的速度流过色谱柱的部件是()A、贮液器B、输液泵C、检测器D、温控装置17. 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分析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一般使用()水A.国标规定的一级、二级去离子水B.国标规定的三级水C.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D.无铅(无重金属)水18. 高效液相色谱仪与普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完全不同的部件是()A、流通池B、光源C、分光系统D、检测系统19. 下列哪种是高效液相色谱仪的通用检测器A、紫外检测器B、荧光检测器C、安培检测器D、蒸发光散射检测器20. 高效液相色谱仪中高压输液系统不包括A、贮液器B、高压输液泵C、过滤器D、梯度洗脱装置E、进样器二、判断题:1. 液相色谱分析时,增大流动相流速有利于提高柱效能。
课后习题答案 (2)

第1章一、单项选择题1.对项目而言,“一次性”是指( A )。
A.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起止时间 B.项目周期短 C.项目将在未来不能确定的时候完成 D.项目随时可能取消 2.项目是一系列( D )的活动和任务。
A.具有特定目标 B.具有明确开始和终止日期 C.消耗资源 D.以上皆是 3.下列属于项目的是(C )。
A、生产线上生产汽车B、管理一个公司C、修建一座水库D、信息系统的维护二、多项选择题1.项目管理的基本特性有( ABCDE )。
A、目的性B、独特性C、普遍性D、创新性E、集成性 2.以下关于项目和日常运营说法正确的是( ABCD )。
A、项目中存在较多创新性、一次性的工作和活动B、日常运营中存在较多确定性、程序性、常规性和不断重复的工作或活动C、项目的环境是相对不确定的D、项目的组织形式多数是团队性的E、运营工作的组织管理模式主要是基于过程和活动的管理系统为主三、简答题1. 什么是项目?项目有哪些特点?答: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在既定的资源和要求的约束下,为实现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的一次性工作任务。
项目具有目的性、独特性、一次性、制约性、过程性、不确定性、组织的临时性与开放性、成果的不可挽回性等特点。
2. 什么是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有哪些特点?答:项目管理是运用各种知识、技能、方法与工具,为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所开展的各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
项目管理具有普遍性、目的性、独特性、创新性和集成性等特点。
四、论述题1. 项目与日常运营有哪些不同点?答:(1)根本目的和作用不同:项目的根本目的是为创造具有某种独特性的新成果。
但是运营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使用特定项目的成果开展周而复始的日常工作从而获得相应的回报。
(2)结果和回收模式不同:项目工作的结果是人们获得的创新性成果,运营工作的结果是通过开展周而复始的运营活动不断获得收益并最终收回项目和运营投入。
(3)工作性质与内容不同:一般在日常运营中存在着大量的确定性、程序性、常规性和不断重复的工作或活动,而在项目中则存在较多创新性、一次性和具有不确定性的工作或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项选择题1、对吴均《山中杂诗》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D )A.诗中的景象都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B.全诗一句一景,没有人的痕迹。
C.作者写这首诗的目的只是为了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D.本诗表达生动形象,主题明确,作者借幽居的景象,暗示归隐山居之乐,充分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情。
2、关于诗歌《山中杂诗》赏析,不正确的是( B )此题有疑问A.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B.这首诗写作者仕途不畅,尚未年高就要过上归隐生活,但他很喜爱宁静的山居生活。
C.这首诗是作者在被贬后有感而发的,侧面体现了作者仕途不畅,鸿图大志不得抱的遗憾。
D.这首诗表达生动形象,主题明确,作者借幽居的景象,暗示归隐山居之乐,充分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情。
3、赏析诗歌《山中杂诗》,关于诗的写作手法,不正确的是( D )A.本诗单纯使用白描细描手法。
B.本诗动静相衬,相得益彰。
C.本诗景物交融,景中含情,景中有人。
D.本诗托物寓意,情感表现相当明显。
4.赏析诗歌《山中杂诗》,关于“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不能用“望”来代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窥”和“望”都有“用眼睛去看”的意思,用哪一个字在本诗没有多大影响,只是作者用词习惯。
B.“窥”和“望”虽然都有“看”的意思,“窥”是从缝隙中看的意思,“望”则是向远处看的意思,两者不在一个层面上。
C.作者当时是竹林里,是通过竹子与竹子之间的间隙看到的路日,所以应该用“窥”。
D.“窥”表现出竹林幽深茂密,意境清幽;而“望”则更体现出意境的阔疏朗,与诗歌整体意境不合。
5、以下关于诗歌《山中杂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是( C )A.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B.诗中说明了一个道理:拥有独到的观察角度,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C.全诗动静结合,由近及远。
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D.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
6、以下对诗歌《竹里馆》的分析,错误的是( B )A.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B.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
C.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D.独坐、弹琴、长啸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7、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8、赏析诗歌《竹里馆》,本诗没有运用到写作手法是( D )A.拟人此题准确性有待检验B.动静结合C.情景交融D.虚实结合9、赏析诗歌《竹里馆》,下面运用拟人手法的诗句是( D )A.独坐幽篁里B.弹琴复长啸C.深林人不知D.明月来相照10、《竹里馆》中,诗人描述的景色甚是优美,赏析诗句,正确的是( C )A.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吹着口哨。
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
B.后两句写诗人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显示了诗人新颖独到的想象力。
C.“幽”、“深”、“明”三字,在诗歌中都作为形容词运用。
D.这首诗体现诗人热爱隐居生活,“幽篁”、“弹琴”、“明月”等景物陪伴着诗人,诗人日子过得舒适,并无烦忧。
11、《逢入京使》中,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C )A.“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B.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C.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很矛盾,写出作者矛盾的心情。
D.“凭君传语报平安”,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12、《逢入京使》中,关于“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一句,不正确的理解是( C )A.诗中“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
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
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B.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C.诗写作者归家途中邂逅京使,虽然不久后将会见到家人,但是思乡心切,于是托京使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D.这句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真挚而又不需要添加任何修饰的表现出来,使得诗歌更具表现意义。
13、《逢入京使》中,诗句处处流露思乡之情,以下赏析,不正确的是( B )A.“故园东望路漫漫”一句是写眼前的实景。
“故园”指的是在长安自己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
B.“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带有夸张的意味,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这里就暗暗透出捎家书的微意了。
“龙钟”在这里寓意作者离家太久,归来时已年华逝去。
“龙钟”和“泪不干”都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
C.“马上相逢无纸笔”一句完全是行者匆匆的口气。
走马相逢,没有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就请你给我捎个平安的口信到家里吧!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此时,心情是复杂的。
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D.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
14、对诗歌《逢入京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B.“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C.展开联想与想象,诗歌描绘了离开长安日久,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的情景。
D.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仅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就将生活中充满的浓郁边塞生活气息,用朴素的语言真挚的表现出来。
15、《逢入京使》,正确的是 ( D )A.“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
写的是诗人从故园回望来时的路,不仅感叹路途遥远艰辛。
诗人即将再次离开“故园”,去往西域,回望走过的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
B.“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诗人年老色衰似龙钟,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
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C.“马上相逢无纸笔”,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仕途落魄,处境艰难,难以纸笔书写家书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D.“凭君传语报平安”,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16、下列对《春夜洛城闻笛》的赏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
B.“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C.“闻笛”是全诗的关键。
此选项有疑问,不知如何解释D.全诗紧扣“闻笛”这条线索,抒写了自己闻笛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无限的乡思之情。
17、《春夜洛城闻笛》,诗句赏析,不正确的是( A )A.诗中“折柳”是指一种代表风俗的行为,是作者借柳枝表达思乡以及依依不舍之情。
B.“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
C.“满”字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D.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18、赏析诗歌《春夜洛城闻笛》,诗中关于“笛”一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B )A.此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人因闻笛声而感发。
题中“洛城”表明诗人的故乡是洛阳,“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
B.诗歌起句即从笛声落笔。
诗人深夜难于成寐,忽而传来的几缕断续的笛声触动离了诗人的羁旅情怀。
C.诗中,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主体为客体。
“暗”字为一句关键。
D.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
可能是真实存在的笛声,可能是诗人睡梦中的情景。
19、诗歌《春夜洛城闻笛》用词精准,结合全诗,下列赏析不正确的是( D )A.诗人用词准确形象,“谁”与“暗”照应,既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没有亲友相伴的孤独,又表明了诗人深夜思乡难寐的情状。
B.“散(入春风)”与“满(洛城)”,两者密合无间,写出其城之静的同时,又仿佛笛声无处不在,无处不闻。
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但却反衬出了诗人思乡之情至深。
C.诗中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
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D.诗中,“折柳”一词为全诗点睛,折柳谐音“留”,是诗人为缓解思乡之情,借折柳作为陪伴。
20、诗歌《春夜洛城闻笛》表现手法生动,结合诗歌分析,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 B )A.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
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
B.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
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同时也侧面说明了洛阳城很小。
C.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却又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
D.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借景生情,由物及人,情景交融,可谓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