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复习整理
档案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档案的定义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纪录。
”二、档案工作的内容 八个环节之说档案业务工作内容可分为: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检索、编研、利用、统计。
三、档案演变(选择题)(一)甲骨档案(二)金石档案(三)简牍档案(四)缣帛档案(五)纸质档案(六)音像档案(七)电子文件档案实体管理工作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四、档案现象(一)(二)文件转化为档案的三条件:(重要)(1)办理完毕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A、文件内容要求马上办理完毕,并且已经办理完毕。
B、文件内容要求长期执行(办理),但只要完成了文书处理程序也算办理完毕。
C、不需要具体办理,只需完成文书处理程序就算办理完毕。
(2)具有一定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才能成为档案。
(3)按照一定的规律保存起来的文件,才能最后成为档案。
(三)档案的本质属性(1)十分丰富,无所不包(2)原始性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或说是原始的历史记录,这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五、档案的种类(一)档案分类涉及三个层面:第一,对档案的认识性分类;第二,档案实体的管理性分类;第三,档案内容信息的管理性分类。
(二)档案的具体分类1.公务档案与私人档案公务档案是指人们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是公务机关或其他社会组织。
(名词解释)这类档案归“公家”所有,主要被各级各类档案机构收藏,具体实存形态主要是过去的公务文书。
私人档案是指人们在私人生活中形成的档案,其形成主体主要为个人。
(名词解释)私人档案归“私人”所有,散存于私人手中,具体实存形态主要是日记、文稿等私人文书。
2.历史档案与现行档案历史档案是指形成时间较早,离现在较久远且主要起历史文化作用的档案。
(名词解释)现行档案是指形成时间较晚,离现在的时间距离较近且主要起现时性查考作用的档案。
(名词解释)3.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与专门档案(名词解释)文书档案实际上是指行政管理档案;科技档案是指人们在科技、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由纯业务性的科技文件材料转化而成的档案;专门档案是指除文书和科技档案之外的所有在专门活动中形成的档案。
档案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档案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档案管理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关键词解读1、档案管理:指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是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档案分类:指将杂乱无章的档案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如年代、主题、地区等,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查找和利用。
3、档案整理:指将零散、杂乱的档案进行分类、排列、编号、装盒等操作,以便有序地存储和利用。
4、档案编目:指对档案进行著录、标引和组织等工作,以便快速地查找和获取所需的档案信息。
5、档案保管:指对档案进行妥善保管,防止其损坏、丢失等,以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6、档案利用:指根据利用者的需求,提供档案的阅览、复制、摘录等服务,发挥档案的价值和作用。
7、档案信息化: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数字化、数据库、网络等技术,对档案进行信息化处理和管理,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二、文章结构1、档案管理概述:介绍档案管理的定义、目的、意义等基本概念,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
2、档案分类和整理:详细介绍档案分类和整理的方法、标准、操作流程等,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将杂乱的档案进行分类整理,提高查找和利用效率。
3、档案编目:介绍档案编目的概念、方法、标准等,阐述编目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为快速查找和获取档案信息提供支持。
4、档案保管:介绍档案保管的方法、措施、注意事项等,阐述如何保证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防止档案损坏或丢失。
5、档案利用:介绍档案利用的方式、方法、途径等,阐述如何根据利用者的需求提供档案服务,发挥档案的价值和作用。
6、档案信息化:介绍档案信息化的概念、技术、应用等,阐述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7、总结:对全文进行总结,强调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呼吁读者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三、具体内容1、档案管理概述档案管理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的是将零散、杂乱的档案进行分类、整理、保管和利用等操作,以便快速地查找和获取所需的档案信息。
档案学 复习要点

绪论一、档案学的产生1 最早出现于欧洲(1) 1571年,德国,亚克伯.冯.拉明根《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登记室及其机构的管理》(2)1804,德国,约瑟夫.奥格第一次提出“档案学”名称(3)1885年,法国,朗格鲁《关于档案馆的科学》首次提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2 档案学在中国的产生与发展(1)第一阶段,20世纪20、30至40年代,产生、初步发展出现标志:1935腾固,《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1940,龙兆佛《胆敢管理法》出现背景:“行政效率运动”的促进明清历史档案和学术研究的需要档案教育的创立●特点:●档案学的研究范围限于机关档案●档案学的理论受图书馆学的影响较大●档案学的研究重点在于文书档案管理、历史档案整理等。
(2)第二阶段:20世纪50至80年代,重构与渐进发展时期●表现:●学科体系的形成●专业机构的出现●专著、专刊特点:●国家规模的档案事业为研究对象●明确的指导思想●借鉴前苏联档案工作理论(3)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完善与繁荣时期●表现与特点:●分支科目不断建立与完善时期●交叉性综合性研究活跃●注重对新生事物的研究二、什么是档案学1 概念:档案学是以研究档案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三、档案学的学科特点1 综合性与社会性2 实践性与理论性3 技术性和实用性第一章档案概念一、档案的起源(一)中国档案的起源中国文字的产生:传说:仓颉造字三坟五典考古发现:仰韶文化,6000年前龙山文化,4500—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3000年前殷墟甲骨文国外档案的起源:●古代埃及:第一王朝前(3000年前)文字出现,巴勒摩石碑,泥板档案,纸草档案●两河流域:4000年前,供奉祭祀费用的农场文件,3200年前,图形文字,楔形文字:泥板档案,石刻档案:汉漠拉比法典●资料: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说明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档案学概论笔记整理

第四章档案事业及其构成【本章要点】●介绍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行政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宣传工作、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及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的主要内容。
●说明我国档案工作基本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内容构成。
●介绍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类型及我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发展沿革情况。
第一节档案工作的内容档案工作,从广义上说,包括档案管理工作、档案行政管理工作、档案教育工作、档案科学研究工作、档案宣传工作、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等。
一、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是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档案的接收与征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与检索、编辑与研究、统计和利用服务。
二、档案行政工作档案行政工作是以国家各项事业的需要为目标,对全国以及地方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指导的活动。
三、档案教育工作(一)我国档案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档案教育是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档案事业建设需要发展档案教育,培养档案专业人才。
(二)档案教育结构档案教育结构是指档案教育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档案教育的目的是造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各类档案专门人才。
档案教育结构是一个多层次、多系列的复合结构。
四、档案宣传工作(一)档案宣传的涵义档案宣传是向人们传播档案、档案工作有关信息、思想,从而影响人们行为的过程。
(二)档案宣传的内容1、宣传档案2、宣传档案工作3、宣传档案人员(三)档案宣传的形式1、口头宣传2、运用大众传播媒介3、档案陈列与展览4、档案专业报刊5、档案网站五、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工作(以下简称档案科研),是通过调查、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等手段,把档案工作实践的感性材料加以研究、提炼,上升为理性成果的一项创造性工作。
六、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参与档案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档案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我国档案事业的外部条件。
同时,它又属于国家外事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对外文化与科技交流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
档案管理学复习重点

档案管理学复习重点第四章档案的收集:★指档案馆(室)接受与征集档案及有关文献的活动。
P62档案收集工作的基本要求:加强调查研究,丰富馆藏,积极推行入馆(室)档案的标准化,保证归档和进馆档案的齐全完整,维护全宗和全宗群的相对完整性。
P62归档制度:★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人不得据为己有。
P65归档制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归档范围。
2,归档时间。
3,归档文件的质量要求。
4,归档手续。
P65会计档案归档时间:一般是在会计年度结束之后,暂由企业会计部门保管一年,期满后移交给档案部门。
P66人事档案归档时间:一般在办理完后的10天或者15天内向档案部门归档。
P66第五章档案整理的目的:将处于零乱或零星状态,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档案的管理和查找利用。
1,管理上的需要。
2,对外服务的需要。
P75档案整理工作的步骤:★区分全宗全宗内档案的分类文件的归类、组卷案卷(件)的排列、装订编制案卷(件)目录编写全宗历史考证装盒P76档案整理工作原则:1,必须保持文件之间有机的历史联系。
2,档案的整理要便于管理和利用。
3,档案的整理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
P79全宗分类规则:1,排它规则2,同一规则3,效用规则P88分类方案的编制要求:1,保证档案分类方案类目体系的严整性。
2,档案分类方案类目体系应具有可包容性。
3,档案分类方案类目体系应具有相对稳定性。
P90案卷内科技文件的排列:1,图样的排列2,文字材料的排列3,图文混合文件的排列P109科技档案号:1,分类式科技档案号2,累计式科技档案号P110档号: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件号的合称。
P111第六章档案鉴定工作内容:★1,制定鉴定档案的有关标准2,具体鉴别档案材料3,挑出无保存价值和保管期限满的档案,按规定进行销毁或做相应的处理。
P117档案鉴定工作意义:1,档案鉴定是决定档案存亡的基本手段2,档案鉴定是优化馆藏、提高档案管理效益的重要手段P118鉴定档案价值的原则:1,从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鉴别档案的价值2,从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效益的观点鉴别档案的价值鉴定档案价值的标准:★●1,来源标准:(1)档案形成者的地位,级别,作用等直接影响其所形成档案的价值(2)文件可以是本单位生产的,也可以是由上下级或平级的来文,其来源是不同的(3)立档单位产生的文件价值受其形成者在本单位的作用,职能等的影响P1202,内容标准:(1)档案内容的重要性(2)档案内容的典型性、代表性与独特性(3)档案内容的时效性P1213,形式特征标准(1)文种(2)形成时间(3)文本(4)文件的外形特点P1224,社会需要标准:P1225,其他标准(1)档案内容的重复程度(2)所存档案的完整程度(3)各全宗档案的重复性P123档案鉴定工作程序:1,文书或业务部门鉴定2,档案室鉴定3,档案馆鉴定价值鉴定的方法:1,直接鉴定法2,间接鉴定法3,抽样鉴定法档案的销毁:★●1,编制档案销毁清册2,撰写“销毁档案内容分析报告”3,审查批准手册4,销毁档案的方法P132第七章档案保管工作含义:对已整理好并存入库房及其柜架中的档案进行的日常维护、保护性管理工作以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档案学复习提纲

《档案管理学》复习提纲:[1]重点概念:(必弄清楚)1、档案:(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2、档案工作:档案工作就是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管理档案,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服务的工作。
工作内容在狭义上:档案具体业务工作(8个环节)收集—整理—签定—保管——检索—利用—编研—统计3、全宗:全宗一个独立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著名人物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有机整体。
简单地说:一个立档单位的全部档案就是一个全宗。
4、全宗群:由若干个具有时间、地区、性质等共同特征的全宗组成的群体,即具有某些历史联系的若干全宗群体。
在意义:全宗群是在全宗理论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全宗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科学原则(“全宗群”的全宗要集中保管,不能分散。
)5、立档单位:立档单位是与全宗相对而言的,其档案能够构成档案全宗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即称为一个立档单位。
6、归档制度:国家对各单位向档案部门移交归档文件材料的规定。
具体包括三项内容:(1)归档范围。
(2)归档时间。
(3)归档要求。
7、立卷:对办理完毕而又有查考保存价值的文件,按照它们的形成过程中的联系和一定的规律组成案卷,叫立卷。
8、档号:亦称档案号。
是以字符形式赋予档案实体的用以固定和反映档案排列顺序的一组代码。
档号通常包括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件号、页号。
9、分类方案:全宗类档案整理标列各个类目名称,表示全宗内档案分类体系的纲要,有称“分类大纲”。
10、案卷:案卷是文书立卷的结果,是关于某项工作活动或某一问题的有密切联系的、系统的文件组合体,是文书档案的基本保管单位。
11、件:件是档案保管的最小个体,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
12、档案鉴定:档案价值的鉴定工作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和档案室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来判定档案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并据此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的一项档案业务工作。
档案工作实务复习资料汇总

档案工作实务复习资料汇总一、档案管理概述档案是组织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文件、资料的集合,档案管理是对这些档案进行组织、保存、利用的过程。
档案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有序性、连续性、完整性、可信性和便利性等。
在档案管理中,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档案分类与鉴定根据档案的不同特点和用途,可以将档案分为机密档案、保密档案、一般档案等不同等级。
档案的鉴定是指对档案进行辨识、确认和定级的过程,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档案分类和鉴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档案的保密性要求和信息安全问题。
三、档案保存和借阅档案保存是指对档案进行妥善的保管和管理,包括选择合适的保存材料、环境和设施等。
档案借阅是指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利用档案进行需要的查阅。
在档案保存和借阅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档案的完整性和保密性,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可靠性。
四、档案数字化处理档案数字化是指将传统纸质档案转换为电子形式进行保存和管理。
档案数字化可以提高档案的检索效率、节约存储空间,同时也面临着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的挑战。
在进行档案数字化处理时,需要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数字化档案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五、档案销毁和处置档案销毁是指对档案进行定期清理和销毁的过程,保持档案库的清理和整洁。
档案处置是指对已经完成任务或失去价值的档案进行合理处理的过程,包括留用、销毁、移交或转交等方式。
在档案销毁和处置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规定,确保档案的安全和合规处理。
六、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也出现了许多现代化的应用方式,如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云端档案管理等。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和便利性,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的要求。
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应用是档案工作不断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改进管理方式。
以上是关于档案工作实务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内容,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如需了解更多详情,请参考相关的档案管理规范和法律法规。
《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材料

档案初、中级职称考试复习范围《档案学理论基础》复习材料第一章档案源流第一节:文字的出现与档案的产生:1、早期人类的记忆方式:结绳记忆、贝珠记忆、刻契记忆等。
2、古代两河流人发明的文字:1899年在河南省安阳小屯村发现的大量的甲骨文,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它是一种非常古老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人、古印度人发明了象形文字,处于西亚的古代两河流域的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这是一种用木棒在未干的泥板上书写出来的文字,因其形似箭头,亦称箭头文字》第二节:古代的档案与档案工作:1、秦朝档案工作的地位及文书制度:秦朝采用法家的治国思想,十分强调“以法治国”,以法治国的政治需要使之格外注意律法与户籍管理,建立了比较严格的文书档案管理制度。
制、诏、奏、议等文种,臣僚上呈文书的抬头制度、文书避让制度、文书的用印制度等均产生于秦朝。
2、两汉时期的档案机构:汉代的这些“石室金匮”是我国古代档案库房的模式,本世纪初出土的居延汉简,是我国近代考古四大发现之一;3、近年在江苏东海出土的尹湾汉简,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简牍档案;1973年在长沙马堆汉墓还出土了大批帛书和地图。
汉代产生了不少文工团种,如策书、章、表状、疏、令等。
4、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档案盛行的时期。
5、公元404年,东晋丞相桓玄下令以纸代简,“古无纸,故用简,非主于敬也。
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
自此,纸张成为国家文书的正式载体。
6、架阁库出现的时期:宋代出现了专门放置档案的架子—“架阁”。
这些架阁所置放的场所就是架阁库。
7、唐朝专门用来保管甲历档案的地方:甲库,它是专门保管甲历档案而专门设立的档案机构。
8、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建造了皇史宬,用以保存皇帝的实录、圣训和玉牍。
皇史宬达到了我国古代档案库房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我国古代石室金匮之典范建筑。
(15--25℃)9、明朝后湖黄册库的地点:洪武初年,在南京兴建了黄册库,以集中保存黄册和鱼鳞图册。
因其建在玄武湖后湖的小岛上,故名后湖黄册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档案学复习整理一、档案的定义●“档案是社会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清晰、确定的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
”二、档案的价值档案的价值形态一、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根据档案价值实现领域和效果的不同,可分为凭证价值和情报价值。
二、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根据档案价值实现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现实价值和长远价值。
三、对于形成者的价值和对于社会的价值根据档案价值主体的不同,可分成对于形成者的价值和对于社会的价值。
三、档案学一、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总结:1、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应界定得更抽象、更简洁。
2、档案学是以档案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3、简单点就是指档案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
二、档案学的任务档案学的任务是由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尤其是社会需要决定的。
三、档案学的研究范围1、基础理论研究2、档案史学研究3、应用理论研究4、应用技术研究5、边缘性、交叉性档案现象研究档案实体管理一、档案实体管理的概念P21●指针对处于实体状态的档案进行一系列的管理工作。
二、、档案工作实体管理的内容P22(一)档案收集工作 (二)档案整理工作 (三)档案鉴定工作(四)档案保管工作 (五)档案统计工作 (六)档案利用工作三、档案实体管理的基本特点根据事物现实存在状态及情况对其进行管理。
而档案的虚拟管理主要是根据事物抽象的属性、特征(是一些只存在于人们头脑之中的观念性的东西,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实施的管理。
四、档案实体管理的原则(P23)●来源原则全宗原则有机联系原则保管与利用方便原则一、来源原则●“把同一机构、组织或个人形成的档案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管理的原则”。
来源原则的理解●1、对同一机构、组织的认识●2、机构或组织职能的变化,对来源有影响●3、产生于一个特定机构或者组织的全部档案应该集中保存,不能把它与其他来源的档案相混淆二、全宗原则●“一个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形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档案整体。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一)全宗原则的理论意义●1、对客观存在的真实反映●2、深刻揭示并维护历史活动的有机联系●3、对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4、在方法上简便求实(二)全宗原则的实践价值P27●1、维护了历史的本来面貌 2、可以使分类方法简便易行 3、不是万能的三、有机联系原则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完整:● 1、从数量上:要保证档案的齐全,保证应该集中和实际保存的档案不致残缺短少。
● 2、从质量上:从系统性方面要维护档案的有机联系,不能人为地割裂分散,或者零散的堆砌。
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安全:● 1、力求档案本身不受损坏,尽量延长档案寿命,即保证档案管理的物质安全。
●2、要保护档案免遭有意破坏,档案机密不被盗窃,不失密,即保证档案管理的政治安全。
四、保管与利用方便原则●体现在四个方面:1、便于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利用,体现着档案工作的服务性质。
●档案工作必须不断地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档案利用者尽可能地创造方便条件。
2、便于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利用,是档案工作系统的总目标。
全部档案管理活动的最终目的,都表现在提供档案信息为各项社会实践服务这个集中点上。
作为一个系统,它的目的性必须明确。
3、便于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利用,是档案工作各业务环节的出发点,支配着档案工作的全过程。
●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等各项工作,都应以便于利用着眼,不能脱离系统总目标。
4、便于社会各方面对档案的利用,是检验档案工作效果的主要标准。
●档案工作做得是否有成效,最主要的要看它是否能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能否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四讲档案价值的鉴定第一节档案鉴定的内容和意义一、什么是档案价值鉴定工作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和方法,甄别判定档案真伪和档案价值,确定档案保管期限,剔除失去保存价值的档案予以销毁的一项业务工作。
简单地说,就是判断档案价值,、决定档案存毁的工作。
他是档案工作的业务内容之一,是档案馆(室)的一项专门业务。
什么是档案价值鉴定(P32)区别:“档案鉴定”与“档案价值鉴定”概念二者层次不同。
档案的鉴定一般是指区别于判定档案真伪和档案价值的鉴定,而经常的业务工作则是后者。
所以,档案界通常所说的档案鉴定,是对档案价值的鉴定。
档案价值鉴定:是判定一份文件材料价值大小,确定归档与否并科学划分保存价值的重要环节,是文件材料归档的首要环节,它决定着文件材料的“命运”(或归缩)。
简单地说,就是判定档案价值,决定档案存毁工作。
它是档案工作的业余内容之一,是档案馆的一项专门业务。
二、鉴定档案价值的标准(一)、档案属性标准:从档案方面分析,文件来源,内容,时间与时效及形式特征可作为鉴定档案价值的标准。
1、档案的来源标准(1)分析文件的价值,应站在本机关的角度。
凡是记述和反映本机关主要职能,中心任务,基本情况方面的档案材料,对本机关、国家建设和历史研究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档案,应作为永久保存;反之,可作为定期保存。
(2)分析文件的价值,应看立档单位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一般来说,担负的职能和地位重要的立档单位所形成的档案全宗及其所属档案文件,从总体上具有较高的价值。
(3)在本机关制发的文件当中,具体的撰写者,制发机构也对档案价值产生影响。
2、档案的内容标准:文件的内容所记录的信息和反映的情况,是分析判断档案价值的最重要、最本质、最关键的因素,因为文件的用途是和内容联系在一起的。
分析文件的内容,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1)看文件内容的重要性。
看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映了什么事实。
一般来说,反映党的方针政策、重大事件、主要业务活动比反映行政事务、一般的业务活动重要。
(2)看文件内容的独特性。
实践证明,内容独特,新颖的档案材料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3)看文件内容的真实性。
文件内容真实可靠才具有利用价值,内容不实则丧失利用价值而应当剔除,若将内容不实的文件保存起来并提供利用,会因以讹传讹而产生负面影响。
(4)看文件信息内容的综合性和集中性。
分析文件信息内容的综合性和集中性,主要看文件在记载某一事件、某一活动,某一主题时,是详略还是简略,是深入具体还是肤浅概括。
3、档案形成的时间与时效标准。
(1)文件形成时间对档案价值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文件形成时间的远近,文件形成于特别的时期还是一般时期。
文件时间形成时间久远的历史档案,应尽量多保存。
(2)档案价值的时效性,表现为档案可以再不同时期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阶段性,即现实的使用价值、历史参考价值,鉴赏的文物价值。
4、档案的形式特征标准:档案的形式特征是指文件的名称、作者、文本、载体形态、记录方式等等,这些形式特征在某种情况下,也可能对档案的价值产生影响。
(1)、文件的名称。
文件的名称具有特定的特质,表示着文件不同的作用,也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文件的不同价值。
(2)文件的文本。
同一文件在撰稿、研制过程中可以形成各种稿本,如正本、副本、草稿、定稿、底图、蓝图等。
不同稿本的文件,在行政效能、凭证方面的作用是有区别的,因此价值不同。
(3)文件的外形特点。
有些文件从内容上看并不重要,但是它的外形特点影响其价值。
如制成材料、书法、图案等方面有科研或艺术价值,或者在文件上有著名人物的批示、题词、签字等,也影响其保存价值。
(二)、社会需求标准。
从社会的利用需求和利益去评价档案价值,是鉴定工作的核心,社会需求和利用对档案的价值有影响,调节和使用作用。
包括:1、社会需求方向。
是指广大利用者需要利用哪些内容和哪些类型的档案,把握住总的方向。
2、社会需求面。
是多方面的和多层次的。
3、社会需求时间。
可分为近期利用需求和长远利用需求。
(三)、相对价值标准。
1、相关档案的保存情况。
注意一下几点(1)看档案的完整程度。
(2)看档案是否重复(3)看文件的可靠程度。
(4)看档案内容的可替代程度。
2、保管条件和费用(1)现有的保管条件。
(2)保管费用。
指保管过程中的花费,包括储存费用、处理费用、保护费用、参考咨询费用。
档案收集工作的基本要求与特殊要求 P71(一)及时、全面地把档案收集进馆(室)(二)加强馆(室)档案来源的调查研究与指导工作(三)推行入馆(室)档案的标准化。
(四)保持全宗不可分散性和全宗群的相对完整性档案收集工作的特点 P74一、预见性与计划性二、针对性与及时性三、系统性与完整性整理工作的内容有哪些、原则 P119整理工作的内容区分全宗、全宗内档案分类、立卷、案卷排列和编排案卷目录。
档案的整理按整理工作内容的范围包括:(一)系统排列和编目(二)局部调整(三)全过程整理整理工作的原则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是:充分利用原有的基础,保持文件之间历史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
(一)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档案不仅记录了当时的社会活动,而且反应了整理和保存档案的状况,整理档案时,要尊重历史和前人的劳动成果,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这样有利于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能够加快整理工作步伐,提高整理工作的质量。
充分保持原来整理基础,应做到:1、提高对原来整理工作的认识2、不要轻易打乱档案。
一般而言,只要不是零散文件,有了一定的整理基础,就力求保存原来的整理体系,通过必要的必要的加工整理或者其他的补救措施,提高整理体系水平。
(二)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主要体现在文件的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几个方面。
1.文件在来源方面的联系。
文件是以一定的机关及其内部组织机构或一定的个人为单位,有机地形成的。
产生文件的这些单位,构成了文件来源方面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2.文件在时间方面的联系。
形成文件的机关、组织或个人所进行的工作活动时,都有一定的过程和阶段性,因而使文件之间具有一定的时间联系。
3.文件在内容方面的联系。
文件是机关、社会组织或个人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形成的,是在解决一定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
4.文件在形式方面的联系。
文件的形式标志着文件的特定作用,在一定的程度上反应了文件的来源、时间和内容的性质,因此,文件的形式也构成了文件之间一定联系。
所谓文件形式,包括它的内部形式(种类、名称)和外部形式两方面:(载体、记录方式)等。
这也构成了文件之间一定联系。
对于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应该辩证地看待和处理。
(三)、便于保管和利用整理档案时,注意充分利用原有的基础,保持文件之间历史联系,以便于保管和利用。
全宗一全宗的概念及其含义(P124)1 概念:全宗是一个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形成的具有有机联系的档案整体,是档案馆档室是第一层分类、管理单位。
2 我国档案全宗的类型:(1)按形成全宗的单位和全宗的内容性质来分,可划分为:机关组织全宗和个人全宗(人物全宗);(2)按全宗的范围和构成方式划分,可分为:独立全宗、联合全宗、全宗汇集和档案汇集。
全宗的基本含义包括三方面含义:(1)全宗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档案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