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病句》导学案

《修改病句》导学案
《修改病句》导学案

修改病句专项复习导学案

【学习目标】1、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

2、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3、学会正确修改病句。

【学习重点】复习巩固修改病句的方法,提高一般病句的辨别与修改的能力。

【学习难点】学习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流程:一、导入:1、导入语。

2、何为“病句”?(提问)顾名思义,“病句”就是有病的句子。句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基本语言单位。想叫句子充分发挥交际作用,起码的要求是“字从文顺”,合乎语法规范。如果一个句子文不从,字不顺,不合乎语法规范,那它就有语病。通俗地说就是,凡是读起来不通顺,感觉别扭、含混不清的句子都是病句。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明确中考考点。

四、自主学习(一)、修改以下病句,并思考病句类型。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2、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目的。想一想,这些病句应该是什么类型的病句?____________

3、我国粮食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

4、记者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想一想,这些病句应该是什么类型的病句?_____________

5、通过医生的精心治疗,使他很快恢复了健康。

6、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想一想,这些病句应该是什么类型的病句?______________

7、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需要采集50万朵左右的花粉。

8、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当务之急。想一想,这些病句应该是什么类型的病句?_____________

9、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要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10、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想一想,这些病句应该是什么类型的病句?______ ____

五、合作探究

1、小组内部解决“自主学习”中不会修改的病句,并明确五种常见的病句类型。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把题号写在黑板上。

2、尝试总结:

①归纳病句类型。

②你认为修改病句的方法有:

六、自信展示:修改下列病句,判断病句类型。

1、我们的校长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2、他的无畏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3、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

4、我们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5、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6、这里的情况,对于我们已经很熟悉。

7、你交来的稿件,正在进行排版。

8、王总和李经理多次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

9、文艺百花园姹紫嫣红,万紫千红,气象万千。

10、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奇迹。

11、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12、他那锐利的眼睛投向了人群。

七、大显身手

1、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B.一只狗在一只麻雀看来该是多么大的怪物啊!

C.通过这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D.他的无畏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2、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扬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鲜艳的地方色彩。

B、英法帝国主义联军烧毁并洗劫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

C、人非圣贤,就是圣贤,也难免犯错误。

D、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

3、没有语病的是( )

A、生物学专家给大家讲了有关许多人类起源的知识。

B、讲台一边站着一位同学。

C、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D、我把成功的经验,向他做了详细地介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B、新建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C、我们一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D、小张明天要去北京参加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知识竞赛。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B、能否战胜自己思想上的弱点,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成功的关键.

C、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D 、我们只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A、学校热情表扬了刘明见义勇为行径。

B、有没有健全的体魄,是能够成为接班人的前提。

C、他虽然已经超越了别人,那么,今后的任务就是超越自我。

D、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南联盟制造的血腥暴行,是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

八、课堂小结:

1、归纳修改病句的方法:

2、谈谈本课你的收获:

修改病句教学设计

《有话“好好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发现现代汉语中的病句。 2、学会分析病句产生的原因,掌握十种常见的病句类型。 3、学会修改病句,在语言的运用中避免出现病句。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病句产生的原因,掌握十种常见的病句类型。 教学难点: 掌握表意不明、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十种病句类型。 教学设想: 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搜集病句并根据病因进行归类,以此确定授课的重点和难点。上课时,先以一个笑话导入,激起学生的兴趣,让下面的环节更加顺畅。通过分析归纳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最后精讲容易被学生忽略病句类型,讲授过程中注重规律的摸索,方法的指导,并借助多媒体把练落到实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听笑话吗?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则笑话, (教师课件出示两则病句出现的笑话故事) 这两则笑话,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有人因为表达不当,老说病句而闹出这样的笑话,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修改病句,规范语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修改病句。

二、出示课题《有话“好好说”》 (一)、课件出示几中常见的病句类型。 1、说说以前学过的病句类型(抽个别学生回答)。 2、教师归纳小结: 成分残缺重复啰嗦搭配不当词序混乱 前后矛盾分类不当指代不明用词不当 写错别字误用标点 二、说说几种修改病句的方法 1、抽个别学生说说以前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哪些? 2、记住病句的修改符号,明白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方法。 教师相机板书(修改病句的方法:补、删、调、换) 三、修改病句的步骤 1、教师出示修改病句的步骤,学生齐读。 2、教师相机引导并板书(修改病句的步骤:读、找、改、查) 四、课件出示病句练习,加强练习。(用小组内争夺小红旗的方式进行比赛。) 1、学生先用(2分钟时间观察题目练习题)并思考如何修改。 2、找出病句原因,并说出病句类型。 3课件边出示教师边讲解。 4、让学生知道修改病句的原则是“不能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 五、游戏砸金蛋 要求:金蛋砸开后,每个金蛋里有两个题目,两题回答正确,获得一

九年级下册18孟子两章导学案

九年级下册18《孟子》两章导学案 《孟子》两章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 3、背诵两文。 助读材料 孟子(前372 年- 前289 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主张以“仁政”来统一天下。孟子还主张“性善”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 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四、理清文脉,把握文意 1、本文的论点? 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 3、谈谈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五、自我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3 分) ⑴池非不深也( ) ⑵委而去之( ) ⑶故君子有不战(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 分)( ) A、得道者多助策之不以其道惨无人道 B、委而去之去国怀乡去留两便 C、寡助之至比至陈无微不至 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始龀,跳往助之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 分) ⑴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译: ⑵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译: 4、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第二课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川省宜宾县双龙镇初级中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孟子》两章姓学生序号学科班级课型教学时间年级名新授课第一课时九 语文 《孟子》两章18.课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积累文言知识。 2.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1.【链接材料】——孟子与《孟子》,邹人,是孔子之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孟子”是人们对他的敬称)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辩论家。孙孔仅的再传弟子。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孔孟”,有“亚圣”之称。游说于齐梁之间,没有被重用,退而与其门徒公孙丑、万章等著书立说。继承孔子的学说,“民为贵”和世卿制度,同时又主张“仁政”兼言仁和义,提出的口号,主张恢复“井田制”,认为人性本善,强调养心、存心等内心修养的工夫,成为宋代君为轻”,称暴君为“一夫”“亚元至顺元年封为邹国亚圣公,宋元以后,地位日尊,明嘉靖九年定为理学家心性学之本。圣孟子”,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一书。哲学主张、政治主张、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伦理道德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个人修养,共七篇,与《论语》、《中庸》合称四书。、《大学》《孟子》文章向来以雄辩著称。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他又善于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加责任感? 上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一大串的排偶句式,所以笔锋咄咄逼人。【自学检测】 1.读准字音夫环而攻之:“夫”读,发语词,放在句首,以引起议论。“畔”读,背叛。谷子。“粟”读米粟非不多也:,攻亲戚之所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 )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亲戚畔之( )( ) 委而幸之 ( ) 池非不深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环而攻之而不胜 2.句子翻译: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③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④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 【整体感悟】 1.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效果?2. 文章第3

修改病句教学设计

修改病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 2 让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 3、让学生会使用常用的修改符号。 4、让学生懂得修改病句的原则。 复习重点: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方法修改病句。 复习难点:分析病句的病因。 复习方法:引导法演示法练习法竞赛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当我们生病了会怎么办?(看医生)是的,医生会给我们 开药治病。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说话和写作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句子,我们把它们称为病句,句子病了也要医,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师的病句医生培训班,学习如何给病句看病——修改病句(板书) 2、师: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发现了这样一个句子,出示句子“今天 早上出门,看见门口有一大堆狗屎,我大吃一斤……”,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大家笑什么呢?(“斤”字错了)一个字错了,整个意思都改变了,闹了不小的笑话,所以学会修改病句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3、师:以前我们也接触过不少修改病句的题目,一起来回顾下有哪 些病症类型呢?(生回顾)

二、掌握病症类型 1、师:同学们说的还不错,但不够全面,下面我们再次系统地学习一下吧!我带来了我们班同学作文中的句子,请大家来看看它们都得了什么病?(依次出示例句,讲解病句类型) 2、在讲解类型的过程中,总结修改原则及修改符号,并板书。 3、总结修改步骤:读、找、改、查。 4、总结病症类型,并将卡片贴于黑板。 三、初次试诊 1、师:作为一个个小医生,你们已经掌握了病症类型,握好了手术刀,知晓了修改原则。下面就来做几个题目测测你们的行医水平吧!(ppt 出示四个句子,要求学生按步骤修改。) 四、行医大比拼 1、将学生按组分成几家医院,并分别取名:妙手回春、华佗再世、誉满杏林、德艺双馨。 2、将题目由难到易分成三组,每组三题,请生抢答。答对一题加一颗星。 3、难度加大,修改段落。 五、总结 今天的四所医院表现真不错,这些病句经过你们的治疗都顺利恢复了健康。这节课我们从病句类型,修改病句的原则、符号、步骤对修改

《快乐导练》《孟子二章》答案

《〈孟子〉两章》导学案《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参考答案 【课前导学】 一、略。二、略。三、略。 四、 1.(1)wéi,动词,做,干(2)wù动词,憎恨,讨厌 (3)wèi,介词,为了(4)dān ,古代盛食物的竹器(5)cù践踏(6)xiè本义是碎末,引申为细微、琐碎 2.(1)所欲/有甚于生者(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5)是/亦不可以已乎 3.(1)“辟”通“避”,躲避。(2)“辩”通“辨”,辨别。(3)“乡”通“向”,过去,从前。(4)“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助词。 4.C (A介词,为了/动词,做、干。B获得/通“德”感激。 C.代词,这。D通“欤”,语气助词/给予。) 【课中导学】 第一课时 一、略。二、略。三、略。 四、1.(1)亦:也。(2)^得兼:同时得到。(3)苟得:苟且获得。指只为生存而不择手段。(4)恶:憎恨,讨厌。(5)患:祸患;辟:通“避”,躲避。(6)如使:如果,假使;莫甚于:没有比……更严重的。(7)由是:通过某种手段。(8)是故:因此。(9)非独:不只是、不仅仅是。(10)丧:丧失。(11)呼尔:有轻蔑或粗暴地呼喝的意思。(12)蹴:践踏。不屑:不值得,表示轻视,即不愿意接受。(13)万钟:优厚的俸禄。“辩”通“辨”,辨别。(14)何加:有什么益处。(15).为:为了。(16)“得”通“德”.,感激。“与”通“欤”,语气助词。(17)乡:通“向”,过去,从前。(18)为:做,这里指“接受”。(19)是:这;已:止,罢休。 (20)本心:天性、天良。 2.(1)(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2)死亡也(是)我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为严重的,所以祸患 (我)也有不躲避的。(3)如果人们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保全生命的方法(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4)(然而如果)呼喝着给人(吃)(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践踏过再给人 (吃)(即使)乞丐(也)不愿意接受。(5)优厚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6)从前(我)宁愿死去也不肯接受,现在(却)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我而接受了它。 五、略。 第二课时 一、略 二、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1)比喻论证。“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俄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2)对比论证。“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让人认识到贪求富贵行为的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3)举例论证。举“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命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举“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 三、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文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即“义重于生”。这是用因果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从道理上进行论证。 2.举“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命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举“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这是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义重于利”,从事实上进行论证。3.“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孟子两章》导学案和答案

孟子二章》导学案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中心论点)。 2、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难点) 掌握课文的论辩语言。 第一课时 预习目标 1、掌握文章的重点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预习重难点:理解性背诵 预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及文章出处。 1、这两篇文章都出自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孟子,名______________ ,是战国时期著名的 家, 家。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以后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合称,有之称。 2、《孟子》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叙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 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给加点字注音。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3、曾益其所不能 4、入则无法家拂士

三、熟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排比句,读出节奏。 2、这两篇文章的论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提出、阐述论点的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四、找出文中的四个通假字,并解释。 附:习题答案 预习题答案:一、1、《孟子》,轲,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儒,孔孟,亚圣2、儒,兼爱、 非攻二、1、田间、田地2、被选拔,被任用3、通“增” 4、通“弼”,辅佐三、1、略2、第一则的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并经议论,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结论;第二则短文的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们主要都是针对最高统治者来说的。这两则短文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第一则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第二则,从个人的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 两则短文提出论点的方式不尽相同:第一则短文的论点在文章中间部分点明,然后对论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和阐述;第二则短文在文章结尾处揭示出论点,不再对论点进行解说。 。《孟子二章》导学案 [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背诵两篇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2.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3、理解“天时”地利” “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课时安排:两课时

(完整版)伟大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及答案 主备教师:习志国焦立伟杨明杰时间:2014.2 共计2 课时 课题:《伟大的悲剧》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能够借助字典或工具书掌握本课涉及的重点生字词。 1、学会自主学习,能够依据具体情节理解文章,并体会悲剧和伟大的内涵。 【教学重点】 1、通读课文,使学生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2、能够品味文章中强烈的抒情色彩和意味深长的语句。 【教学难点】 1、能够依据具体情节理解文章,并体会悲剧和伟大的内涵。 2、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成败观。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一)走进作者 《伟大的悲剧》一文的作者是(国籍)著名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和方面。 (二)解决字词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拽.( ) 无垠.( ) 癫.狂( ) 凛冽 ..( ) ( ) 吞噬. ( ) 销蚀.( ) 羸.弱( ) 步履.( ) 告罄.( ) 遗孀.( ) 毛骨悚.然( ) 怏怏 ..( ) 疲惫.不堪( ) 鲁莽.大胆..不乐( ) 姗姗 ..来迟( ) 忧心忡忡 ( ) 2、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无垠:凛冽:步履: 风餐露宿:闷闷不乐: 耀武扬威: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三)细节回放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主人公是,在这一个英雄的集体里还有 、、,等共四名探险队员。除了他们这一组探险队之外, 还有一组探险队,他们先于(时间)到达。因此,这个站也叫。

【合作探究】 1、文章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本文共写了5个人物,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分别是。 3、你认为斯科特一行人的探险有意义吗? 【展示提高】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挪威国旗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2)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 ....的躯体。 (3)从他语无伦次 ....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旅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一任务?他不接受可以吗?) (3)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海市蜃楼”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3、纵观全文,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4、找出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意思?结合这两句话,谈谈你对“伟大”和“悲剧”的理解

高中语文阅读修改病句教案设计.doc

高中语文阅读修改病句教案设计 一、笑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喜欢听笑话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笑话。请大家可别把肚子笑疼了:某大学生物系设有动物系、昆虫系、植物系三个专业,在全系学生大会上,主持人大声招呼:“动物坐左边,昆虫坐右边,植物坐中间。”看,大家笑得前俯后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有人会闹出这样的笑话,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修改病句,规范语言。(板书课题) 二、复习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 1、改病句的重点和难点是寻找病因,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首先要查出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下面请大家回忆一下,病句常见的病因有哪些类型? (1)成分残缺:即句子中缺少了某些必要成分,句子意思表达不清楚。 例:他受坏思想的影响,走上了犯罪。 (2)用词不当:即句子中的某个词语用得不恰当或某两个词语错误搭配。 例:教室里人声混乱,老师讲的什么,谁也没有听清。 (3)词序颠倒:即句子里的词没有按照规律和表达意思的需要来排列。 例:历史博物馆里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4)重复啰嗦:即句子里出现多余成分,显得语句罗嗦、累赘。 例:我觉得这是想得不对的错误想法。 (5)不合事理:即句中的意思不符合事实,不合逻辑。 例:中秋之夜,繁星满天,一轮明月高挂空中。 中秋之夜,一弯新月挂在天空。 除夕之夜,一轮明月悬挂在天空。 (6)前后矛盾:即句子前后意思不一致。

例: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7)分类不当:即句子中把不是一类的事物归为了一类。 例:篮子里有青菜、萝卜、葡萄、西红柿等蔬菜。 (8)关联词错误:即句中的关联词搭配不当或使用错误。例: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2、小结改病句的三个步骤: 修改病句的原则是不改变原意,同时以最简洁的方法修改,因此,修改前必须读懂句子,明确句子表达的意思,找到病因后修改,修改后还要细致检查,因为有的病句不止一处语病,还要看有没有将意思表达清楚,有的病句不止一种修改方法,只要表达清楚即可。板书:①读句子、理句意②查排审、找病因③改句子、保原意(改得少、改得巧) 三、改病句练习。 1、每个小组改6句,看谁改得又快又好,开展小组竞赛活动。 (1)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2)我的家乡是丹阳人。 (3)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率。 (4)因为老舍爱养花,而且养了很多花。 (5)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 (6)既然你有天大的本领,也不能骄傲。 (7)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 (8)《繁星》的作者是巴金写的。 (9)我们要积极响应“人人动手,绿化祖国”。 (10)博物馆里陈列着三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11)我们开会通过并讨论了他的建议。 (12)如果天气这么冷,他就坚持锻炼身体。 (13)春天的宜城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

孟子二章--学案.doc

《孟子》两章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类活用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学习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4.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意,并从中得到教益,增强忧患意识,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富贵不能淫》 一、新课导入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 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二、自学指导(一)一一预习与交流 1.阅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词。 公孙衍()丈夫之冠()淫() ? ? ? 2.作者链接 孟子(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并借此游说齐、梁等国,曾一度为齐国客卿。当时天下以互相攻伐,富国强兵为能,因此视其主张为迂阔,远离实际,不予采纳, 因此在政治上没有什么成就。他退而讲学、著述,他的学生们记他的言行,成为《孟子》七篇。 3.作品链接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读孟子文,令人感到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当。出于对当时执政者贪婪残暴行径的愤慨,对挣扎在苦难中人民的同情,对别家学说的敌视, 对贯彻自己主张的强烈愿望,以及那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救世责任感,使孟子的文章激切、刚厉、理直气壮。 三、自学指导(二)一一合作与探究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 ? ? ? ? -怒而诸侯惧,安居而犬下熄/ . . ?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 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

【优质文档】《伟大的悲剧》预习案导学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品味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鉴赏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壮美,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 神. 学习重难点: 1、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2、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二课时 资料助读: (一)作家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主要成就在传记 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他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 物性格。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等,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 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二)南极简介 地理位置:南极点位于南纬90度,南极洲的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区域常年被冰 雪覆盖,被人称为南极冰原或白色沙漠。即使在夏天,也仅有5%的无冰源覆盖的裸露基岩,称为无 冰区或白色沙漠的绿洲,白色沙漠的绿洲是南极陆地、淡水生物的主要栖息地。正是这些生物给南极这块凄凉冷漠的大陆带来了生机。 自然环境:南极的自然环境有五大世界之最:1、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大陆年均气温为零下 2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89、2度。3、南极是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冰盖面积达2700万立方公里,相当于世界总淡水量的72%。4、南极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5、南极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这是地球上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大陆。有着世界上最干净的水,土和空气。但也无处不隐藏这致命的危险,如:奇寒,杀人风,冰缝,白色沙漠,冰于火的世界,移动的岛屿、乳白天空、雪 盲。 (三)本文内容简介 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 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 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第二年的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是就在这时候,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 南极进发,要"和他们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于1912年1月18日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 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 的冰雪之中。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姗姗来迟()拽.出( ) 战栗.( ) 毛骨悚.( )然吞噬.( ) 告罄. ( ) 羸.弱( )冰gǎo( ) biān( )骨 bèng( ) 散 zhì( )息毛骨悚.然( ) 怏.怏不乐( ) 忧心忡忡.( ) 踉.踉跄.跄( ) 海市蜃.楼(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毛骨悚然:怏怏不乐: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吞噬:语无伦次: 羸弱:告罄: 3、文学常识填空 课文选自《》。作者是,(国籍)人,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方面。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主人公是,在这一个英雄的集体里还有等共名探险队员。 4、整体感知:填表并复述故事情节。 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 12.1.16.白色雪原 12.1.18.南极点 12.2.17.埃文斯死去 12.3.2. 12.3.21.无法离开帐篷 12.3.29.帐篷里 12.10.29. 12.11.12.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全文内容。 6、摘录课文中最使你感动的句子(2——3句),并简单赏析。

复习课(修改病句) 教案教学设计

复习课(修改病句)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句子复习(修改病句) 教学目的:会修改病句,掌握一些常见的病句的类型;能指出句子中的毛病,并加以改正。能正确地使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教学重、难点:寻找病因,不改变原意,同时以最简要的方法修改。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日期:2019年5月12日上午第1节 执教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在平时说话和写文章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有毛病的句子。这些句子主要是在词语之间的联系上有毛病,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病句”。为了把意思表达准确,表达清楚,我们必须学会修改病句。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修改病句。 二、复习修改病句 (一)、温故知新 1、回忆类型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常遇到的病句都有哪些类型?谁来说说。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词序颠倒、重复啰嗦、指代不明、前后矛盾、不合事理。 2、修改病句的步骤 修改病句,如同医生给病人看病,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修改病句,一般可分四步: 读:默读原句,了解句子本来的意思。 找:找准病因。 改:针对病句的不同“病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修改:加、换、删、调、改。但在改时要对症下药,改动要少,切勿添枝加叶,要保持原意。 查:查句子语法、逻辑是否正确,查句子是否保持原意。 3、小结。 修改病句的重点和难点是寻找病因。它的原则是不改变原意,同时以最简洁的方法修改。 4、类型练习: ⑴看到老师们日夜辛苦地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⑵永春的春天是异常美丽的地方。 ⑶我们为他的爱国热情深深地感动了。 ⑷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 ⑸他说错了一句错话。 ⑹参观了化工厂和造纸厂后,大家都说:“这个厂变化真大。” ⑺参加春游的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

21、《孟子二章》导学案及答案(最新整理)

1 2

3 4

学习研讨答案: 5.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6.“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精读精炼答案: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3.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5.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预习导学: 1.(发)于畎亩:起,被任用。 2.(举)于版筑之间:被选拔。 3. 举于(士):狱官。 4.举于(市):集市。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所以;任:使命。于:给。是:这。 6.(苦)其心志:使……痛苦。 7.(劳)其筋骨:使……劳累。 8.(饿)其体肤:使……饥饿。 9.(空乏)其身:使……贫困。 10.行(拂)(乱)其所为:违背;乱:扰乱。 11.所以(动)心(忍)性:使……惊动。忍:通“韧”,使……坚韧。 12(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 13.人(恒)过:常常。 14.(然后)能改:这样以后。 15.(衡)于虑:通“横”,梗塞,不顺。 16.而后(所):有所作为。 17.(征)于(色)(发)于声:表现。色:脸色。发:抒发。 18.而后(喻):明白,了解。 19.(入)则无(法家)(拂士):在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通“弼”,辅佐。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20.(出)则无敌国外患:在国外。 21.生(于)忧患:在。 学习研讨: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列举一系列历史人物是为了说明逆境(困境)对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选好人才尚且如此,推而广之治理国家更应如此。“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一句是从反面论证了这一点。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6.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所以生活在“顺境”中的我们要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的磨炼自己,让自己的性情变得坚韧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只有这样,当危难来临时,我们才不会“死于安乐”。校本作业答案: 1、(1)任用,选拔(2)了解(3)通“弼”,辅佐(4)确实,实在。 2、A 3、(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及给分) 二、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三、这之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四、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还应当护理调养。 4、(意思相近即可)造就人才治理国家居安思危 5 6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1 设计说明】 本文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传记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的一篇传记,名为《夺取南极的斗争》,选入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时文题改为《伟大的悲剧》,有删节。这部集子分别记述拿破仑、列宁、托尔斯泰、歌德等人的传记12篇。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强、文学味浓的传记,语言丰富、情感丰厚、思想丰蕴,可读性强,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复述课文、梳理情节、概括感悟内容、把握主旨等能力的好材料。本文文题是编者所拟,颇具深意,是文眼,是感悟文章内容、把握主旨、精神品德渗透的关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重点】 1.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2.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类型】 讲读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速读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南极地图,美丽的南极风光,可爱的动物企鹅蓝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播放世界各国在南极的科学考察站地图,介绍中国的长城站、中山站,特别介绍设在南极南纬90°的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学实验站,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而命名的。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由此导入

21.《猴王出世》练习册

2015.4.29上午第一节五一语文 上节反思: 根据课堂授课情况来看,学生预习的很不错。根据练习册批改情况,掌握情况不错。 本节任务: 第21课练习册。 教学重难点: 1.第二题 2.第三题 3.第五题 课型:习题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是抄写词语,没有同学写错。不讲,但是学生要齐读一遍; 二、第二题写出加点字的意思。这几个字都是古义,和现在的意思有所不同,需重点讲 1.名曰傲来国。 “曰”在前面《杨氏之子》讲过,是“说”的意思。但是在这里并不是“说”,而是“叫做”,要和以前的区分开。 2.直至源流之处 “至”的意思比较好理解:到。也就是直到源流之处。 3.复瞑目蹲身

“复”是再一次、又一次,这个在讲课的时候讲过,所以大多数同学都写对了。 4.人而无信 信:信用。这个课本上面有。但是有些同学还是写错了。 这四个写完以后需要背诵记忆。 三、查字典题 这种题一般包括音序、音节、部首、剩余笔画、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意思几方面。其中音序是最简单的,但是错误率却很高,很多同学记不住音序要用大写。经过一个学期的纠正,多数同学都能记住了。本次答题只有两位同学音序还是用的小写。在不同词语中的不同意思需要把意思带入词语中理解。 1.喜不自胜、引人入胜的“胜”,音序S,部首“月”,除部首还有5画。在“喜不自胜”中,“胜”的意思应该是“能够承担”,意思是这种喜悦非常的强烈,让人难以承担自己的表情;在“引人入胜”中,“胜”的意思是“优美的”。引人入胜一般用于描写景物的句子中,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吸引人进入到这个优美的地方。 2.变化多端、端坐的“端”,音序D,部首“立”,除部首还有9画。在“变化多端”中,“端”的意思是“项目”,即变化的项目(内容)有很多。在“端坐”中,“端”的意思是端正。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这两个问题是课堂学习的重点,根据批改情况来看学生都能答出来。

修改病句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 高考专题复习:《修改病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在练习中自行发现快速辨析病句的方法。 2.复习方法——练习——巩固运用 3.教会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自己发现才能记得牢。 二.教材分析:以现有材料和历年的高考题的练习为资料。 三.学情分析: 学生事先已认识了常见的六种病句类型,对病句的病症有了较熟悉的了解。通过预习明确了病句辨析的四种常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较灵活地掌握和运用辨析的方法,以及从中发现快速辨析病句的方法规律。 五.教学方法:分析法、归纳法、练习法 六.课时说明: 这是病句专题复习的第三个课时,第一、二课时是跟学生分析了常见的六种病句类型及特征,本课时是教会学生分析病句的方法,及归纳出快速辨析病句的方法规律,第四课时将通过练习巩固方法的运用。 七.教学过程: (一)请同学们朗读一段话(某个村干部在村民表彰大会上对村里的先进楷模丁大爷的介绍) 丁大爷今年大约70多岁了,他身穿一件蓝棉袄和一顶旧棉帽。他依然保持着艰苦朴素。在解放战争中,他经常推着小车为前方送小米、玉米、面粉和粮食,不知走过了多少地方!他曾四次被评为“支前模范”的光荣称号。他常常教导那些学校的学生:我经历过两个新旧社会,深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你们可要珍惜现在的幸福呀! 读完请同学谈感受。 “汉语是华夏民族最主要的语言,也是全世界最美丽的语言。”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做到使用规范的汉语表情达意,但现实生活中像上面这样语言使用不规范的现象还是很常见的,而病句又是高考必考的考点之一 (二)屏显《考试说明》要求。

辨析病句主语以选择题的题型考查,修改病句主要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你们说医生给病人看病容易还是治病容易?同理可证,病句的辨析容易还是病句的修改容易?目前高考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辨析病句,同学们只要能找出病句就可以了。这道题难度不大,你们一定要有信心。 (三)医生给病人看病前,要掌握各种病情的症状特点,那我们要正确辨析病句,首先要掌握什么呢?(常见的六种病句类型)我们上两节课已经学习了常见的六种病句类型,你们记得吗?下面先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屏显先前对丁大爷介绍的语段,让学生逐句辨析,说出相应的病句类型。 同学们刚才在读这段话的过程中,就能发现存在的病句,你们用的是辨析病句的什么方法啊?(语感审读法)这是辨析病句最主要的方法。通过审读,发现那些别扭,不按习惯表达的地方,加以比较、分析。 那如果一个句子比较长,比如:为纪念抗曰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同学们觉得用什么方法辨析比较合适? (主干枝叶分析法) 除此之外,你们还知道哪些辨析病句的方法? (造句类比法、逻辑意义分析法) (四)除了这四种辨析病句的常见方法,今天老师将给大家介绍第五种方法,我想掌握了这种方法,同学们就具备了辨析病句的慧眼,能更快速的辨出病句。这种方法就是:定点审读法,即抓句子中容易出现语病的敏感点、重点予以审视。容易出现语病的敏感点、重点都有哪些呢? (1)、请先看这几道例题: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每一个有志气的青年都应该努力加强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业务水平。 2.小书店进了不少新书,有世界名著、中国古典小说和有益于思想修养的各类书籍。 3.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师生一起辨析、修改,然后归纳:句中有并列结构时,一般要考虑搭配问题、概念的从属问题以及语序问题。 (2)、屏显例题并辨析修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1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新人教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应战-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 2.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和方法; 3.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领会文章论点蕴涵的深刻哲理。 第一课时 二、【备战—招兵买马】 【作家作品】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字。战国时期邹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战国时期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一书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孟子》在儒家典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四书”之一。四书包括:《》、《》、《》、《》 2、朗读课文 ⑴把不会读的字词注音,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⑵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畎.亩()傅说.()胶鬲.()百里奚.() 曾.益其所不能()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3、在语文书上用红笔圈画出下列加点的重点词语并在文中相应位置解释词义,并在试卷的横线上翻译下列句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③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④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⑤人恒过 ..,然后能改; ⑥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⑦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⑧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第二课时 三、【智战-三军亮剑】 1.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段:列举历史上由卑微到显贵的人物为例,说明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第一层(舜发于畎亩之中……百里奚举于市):(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写 写 【小结】全文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论述了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的问题。本文使用大量的排比句,气势非凡,雄辩滔滔。 2.重点探究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论述逆境对造就人才的作用?(结合课文原句分析)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第三课时 四、检测反馈 (一)字词解释(划横线的整个词解释,横线中有加点词的还要单独解释加点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3.管夷吾 举于士.() 4.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5.饿.其体肤() 6.空乏 ..其身()7.行拂.乱其所为()8.动.心忍.性()() 9曾.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1 伟大的悲剧导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

伟大的悲剧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目标达成: 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各小组的语文课代表板答文学常识、字词注音等。各小组其他同学展示布置的内容。【创境激趣】 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海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探索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悲壮。成功者拥有了一切,但这些伟大的失败者也应有他们的位置。你所知道的伟大悲剧又有哪些呢﹖ 【自学导航】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句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合作探究】 1.“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如何理解“骄傲”一词?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3.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4.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强化训练】 A,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的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友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⑴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 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的话 B。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书信。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