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苏东坡传导读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九章

宝利⽼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九章第九章
本章的主要内容简要概括就是:王安⽯的垮台。
朝廷终于安静了,是死⼀般的沉寂。
因为宋仁宗治下的名⾂都已经罢官,散居各地。
欧阳修退隐安徽,张⽅平正在河南,苏辙被神宗任命到淮阳,司马光隐居洛阳,苏轼要去杭州,贤德的⽼宰相富弼被贬到亳州,曾经的御使耿直的吕诲被排挤到河南。
在他的传记中有病重时的⾔论:
以疾表求致仕⽈:“⾂本⽆宿疾,医者⽤术乖⽅,妄投汤剂,率任情意,差之指下,祸延四⽀。
⼀⾝之微,固⽆⾜恤,奈九族之托何!”盖以⾝疾谕朝政也。
诲三居⾔责,皆以弹奏⼤⾂⽽去,⼀时推其鲠直。
居病困,犹旦⼣愤叹,以天下事为忧。
既⾰,司马光往省之,⾄则⽬已瞑。
闻光哭,蹶然⽽起,张⽬强视⽈:“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
”光⽈:“更有以见属乎?”⽈:“⽆有。
”遂卒,年五⼗⼋,海内闻者痛惜之。
苏轼名⾔:
⼈⽣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忍疼易,忍痒难;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也。
内讧是推动新党垮台的重要因素。
总⽽⾔之,京城的⼀场暴动、华⼭的突然⼭崩、⼩官吏郑侠的⼀副灾民图、王安⽯团队的离⼼离德搞内讧,唯⼀的⼉⼦在⽃争中病故等诸多因素⼀起作⽤,王安⽯终于⼼⼒交瘁,请求辞官罢相。
王安⽯终于退出了政权中⼼!
请你享受属于⾃⼰的读书时光吧!。
林语堂《苏东坡传》导读

《苏东坡传》导读
作家介绍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国哈佛大学文学系学习。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作了《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他人一起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内容概括
《苏东坡传》所记载的是一个诗人、画家与老百姓之挚友的事迹。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赤心为民的精神。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艺、好奇深思,虽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为父兄、为丈夫,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一纯然道家,但愤世嫉俗,是非过于分明。以文才学术论,他远超过其他文人学士之上,他自然无须心怀忌妒,自己既然伟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对人温和友善,对自己亦无损害,他是纯然一副淳朴自然相,故无需乎尊贵的虚饰。在为官职所羁绊时,他自称局促如辕下之驹。处此乱世,他犹如政坛风暴中之海燕,是庸妄的官僚的仇敌,是保民抗暴的勇士。虽然历朝天子都对他怀有敬慕之心,而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人,苏东坡竟屡遭贬降,曾受逮捕,忍辱苟活。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二十七章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七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海南岛”。
三个层次:告别、流放、苏过。
彼时的海南岛和现代的不是一个概念。
那是没有开化的荒蛮之地,大多数是少数民族黎人。
苏轼远离中原文明,不知道以他花甲之年的身体能不能等到再回故乡。
两个儿子陪同父亲到了广州,苏过要直接陪他过海。
苏轼在过海之前和弟弟子由在藤州见面,吃路边摊,境况凄凉。
雷州太守仰慕他们,热情地送来酒肉,结果第二年就被弹劾免职了。
临别前,兄弟二人彻夜坐谈,因为也行这就是永别。
苏轼过海到了海南岛的儋州。
虽然这里依然有仰慕苏轼的县令,但是气候潮湿闷热,让苏轼感觉不适合人类居住。
这是真正的流放。
苏轼写到:这里食物没有肉,生病没有药,居住没有房屋,出行没有朋友,冬天没有火炭,夏天没有清泉。
还在一则日记中写到:我环顾无边的水面伤感地想,什么时候能离开这个小岛?但转念一想,天地就在水中,九州在海中,中国在小海中,人这一辈子谁不在一座小岛上呢?倒一盆水在地上,一棵小草浮在上面,一只蚂蚁趴在草上,不知怎么渡水。
一会儿水干了,蚂蚁爬出去见到其他蚂蚁哭着说:我差点没能见上你们啊!它怎么知道有很多出路呢?想到这里,我觉得可笑啊。
喝点小酒把这个感受写下来。
他也写到:我尚且有这一副身躯来交给自然,听任遇到各种情况都可以适应,故人了解了也不要担心我在这里受苦。
章惇听说之后无可奈何十分气愤。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苏轼这伟大不屈的灵魂。
他曾经和弟弟说过: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眼前见天下无一不是好人。
现在还是这样。
海南岛的穷文人,百姓平民都是他的朋友。
没想到即使到了这天涯海角,敌人还是不放过他。
书中多次出现的神秘道士吴复古又来陪伴苏轼并带来这个消息。
敌人派了元祐大臣的死敌到广东,将曾经款待苏轼的太守们都革职,把苏轼撵出官舍。
好在这个人的副手说:别忘了你也有儿女!这样苏轼没有遭受更离谱的对待。
他在人们的帮助下又盖房子,又开始无忧无虑的生活,除了一贫如洗其他都好。
苏东坡传导读单-高中语文通读(无答案)

《苏东坡传》通读导读单
卷一:童年与青年(1-25岁)
1.阅读第2、3章,回答下面的小题。
(1)苏轼的故里在何处?其生活环境在文化方面有什么特点?
(2)苏轼成年后的潇洒气质、开阔胸襟和政治理想等受哪几位家人的熏陶教育和影响最大?(提示:从苏轼的祖父、父亲、母亲等角度思考)
2.阅读第3章概括苏东坡少年的学习情况(年龄+学习情况)。
3.阅读第4章,回答下面问题。
(1)苏东坡于岁完婚,妻子是,其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正是为纪念她而作。
(2)苏东坡在岁中进士,其老师是文坛泰斗,这位老师对他的评价很高,曾对自己的儿子说:
(3)苏东坡的宦途正要开始,但因母亲病故,苏家父子三人急忙返家。
根据儒家之礼,父母去世是极其重大之事,甚至官为宰相,也须立即退隐,守丧之后才能返回复职。
4.阅读第5章,回答下面问题。
(1)请给第5章拟定一个小标题(概括主要事件):
(2)请写出苏家三人前往京都的过程。
(只写地名,用箭头表示)
卷二:壮年(25岁-43岁)
1.阅读第6章,苏东坡的政治生涯是从凤翔县开始的,他在凤翔县任的是什么官职?他为当地百姓做了些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员?
凤翔所任官职:
为当地百姓做的事情: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员?
2.第7章,辞去凤翔任职后,苏东坡再次回京都任职,遇到重大政治事件是
当时的皇帝是年轻的。
苏东坡的态度是 (支持/反对),请根据原文简述依据:。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十三章

宝利⽼师导读《苏东坡传》第⼗三章第⼗三章本章有三个层次。
⼀、京城团聚。
⼆、徐州治⽔。
三、⽂坛第⼀。
苏轼从密州调离,本来是去⼭西的河中为官。
古代官员任职都要回到京城述职。
于是苏轼经过济南进京,但是没有能见到住在济南的弟弟,因为⼦由带着重要奏章进京了。
他在弟弟家住了⼀个⽉,带着两家的眷属进京,⼦由在黄河边迎接他们。
告诉他⼀个消息,任职取消,换成去徐州做太守。
这⼀时期,长⼦苏迈娶亲,此后苏轼为两个侄⼥选择了好⼥婿。
弟弟陪伴哥哥⼀起到徐州住了三个⽉,才去往商丘担任通判。
这个过程已经有隐约的不详显露出来,京城有官员不想让皇帝见到苏轼,处处阻挠。
他到徐州三个⽉就遇到发⼤⽔。
我出题的时候曾经从这⼀篇选出⼀千多字编辑成⼀篇⼈物传记。
⼤家读的时候好好总结苏轼在其中表现出的精神品格。
治⽔成功后他修建了⼀座象征五⾏之“⼟”的黄楼,成为他这⼀时期的代名词。
有⼀件趣的事,苏轼写⽂章纪念黄楼落成的盛况,并且刻在⽯碑上。
后来他被贬,⼀切关于他的⽯碑等都被下令捣毁。
徐州太守悄悄地把这块碑埋到沟⾥得以保存,⽇后被另⼀位太守挖出来好好地发了⼀笔财。
苏轼爱护百姓,关注囚犯,管理军队,⼀切的⾏为都赢得⼈们的好感和爱戴。
整个学术界也敬爱他,推崇他。
欧阳修死后,他已经被公认为全国的⽂坛领袖,威望之⾼⽆⼈能及。
很多诗⼈学者慕名来拜在他的门下。
这期间苏门四学⼠的说法开始有了。
黄庭坚是最著名的⼀位。
还有另⼀位⼤诗⼈⾛近苏轼的⽣命中,他就是僧⼈参廖,成为苏轼的终⽣好友。
请你享受属于⾃⼰的读书时光吧!。
《苏东坡传》整本书阅读之通读指导(1)

阅读任务:1.儿时的苏轼行为和其他他儿童没有什么不同,但生活环境却是大为不同。
阅读第2,3章,列出儿童时期对苏轼有重大影响的人并作简要介绍。
2. 阅读第3章概括苏东坡少年的事情。
(年龄+事件)3.阅读第4章,回答下面问题。
(1)苏东坡于____ 岁完婚,妻子是__________。
(2)苏东坡在____岁中进士,其老师是文坛泰斗___________。
4.阅读第5章,回答下面问题。
(1)请给第5章拟定一个小标题(包括主要事件)(2)请写出苏家三人前往京都的过程。
(只写地名,用箭头表示)卷二:壮年(25岁至43岁)阅读任务:2.第7章苏东坡再次回京都任职,遇到的重大政治事件是________,当年的皇帝是年轻的_____。
苏东坡的态度是_______(支持/反对)。
3.第8章讲到宋神宗期间的一次连绵不断的党争,此次党争起自__________(政治事件),双方的代表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苏东坡属于__________为首的一派,最后因为他出的乡试考题而终遭罢黜,被贬__________(地名)。
4.第9章中王安石最终被自己的朋友__________背叛。
5.第10章通过苏轼和苏辙的对比,总结了苏轼的性格特点,这个性格特点将对他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请概括苏轼的性格特点。
6.第11章记录了苏轼在杭州任职时逍遥自在的生活,请选取他在杭州的一个趣事或者乐事概括,并总结其性格特点。
7.阅读第12章,回答问题。
(1)苏轼的抗暴诗反映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苏轼在杭州任职结束后,又到了_______任太守,其后又调到___________,其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_______(地名)。
8.阅读第13章,苏轼在徐州的政绩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卷三:老练(43岁至57岁)阅读任务:1.阅读第15章,苏东坡被贬黄州,不久正式务农,务农期间做了哪些事,又交了哪些朋友?通过这些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阅读第16章,黄州解脱自由的生活,给苏东坡的写作带来怎样的变化?这期间他的代表作有哪些?(列举四个)3.第17章写苏轼在黄州的两种身心调养方式——练瑜伽和炼丹,实际上是_____家和____家思想对其的影响。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六章

宝利老师导读《苏东坡传》第六章第六章前面几章的内容相对少一些,本章内容开始丰富起来。
主要内容两个:一、离别。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全诗于“怀旧”中展望未来,意境阔远。
读来可以明白诗人先前的积极人生态度,以及后来处在颠沛之中的乐观精神的底蕴。
全篇圆转流走,一气呵成,涌动着散文的气脉,是苏轼的名作之一。
二、初入政坛。
和陈老爷子的过招最精彩,和鬼神辩论最有趣。
三、痛失亲人。
苏轼在史馆任职那年的五月,妻子王弗去世,年仅二十六岁,给他留下一个六岁的儿子。
第二年,他的父亲苏洵去世,兄弟二人带着灵柩回故乡安葬守孝,前一次出川是父子三人,却没有一起回来。
不过这次守孝期满,弟兄二人是实实在在地再也没有回故乡。
离开之前,苏轼续弦,娶了妻子的表妹王朝云。
朝云是苏轼的粉丝,对丈夫的崇拜使得婚姻稳固而温和,所以她陪伴苏轼度过一生中最主要的起伏荣辱。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悼亡妻子王弗的词是苏轼的另一名作,哀伤凄美,荡气回肠。
请你享受自己的读书时光吧!。
《苏东坡传》阅读指导

《苏东坡传》内容梗概:《苏东坡传》以苏东坡人生经历为线索,梳理其生平足迹、政绩、爱好、艺术成就及伟大人格。
全书按照苏东坡一生经历分为:童年与青年、壮年、老练、流放岁月四卷。
书中引用了大量史实和诗文作品,内容详实,充满文学魅力。
苏轼故里四川眉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浓郁的文化气息熏陶苏轼门第书香。
苏轼成年后洒脱的气质和开阔的胸襟受到祖父旷达自在、嫉恶如仇的影响。
苏轼政治理想的形成则受到幼年时期母亲程氏对其教育的潜移默化。
少年苏轼意气风发,父子三人沿江东下,浩浩荡荡进京应考,名利双收。
苏轼的政治生涯从仁凤翔县通判开始,在凤翔县他为农人虔诚求雨,为民众利益和王安石争争论变法。
后遭遇父亲归天,回乡守制三年。
回京后任开封府判官,却卷入了当王安石时的政治漩涡一“王要石变法”中,因为上书反对变法,被贬为杭州通判,初到杭州的他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度过了几年轻松快乐的生活。
后知徐州,他治理黄河洪水修建黄楼......这个时期是苏东坡人生的发展期,充满无限的活力。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
遭遇人生重大起伏的苏轼,在黄州自号“东坡居士”,生活平淡,艺术创作却达到巅峰。
《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均为黄州时期的作品。
后因得到英宗皇后赏识,苏东坡重返庙堂,终无法适应政治中心的惊涛骇浪,重回地方。
在杭州疏浚西湖,修建苏堤,这成为他“一心为民”的典型标识。
后期的苏东坡,从岭南惠州到天涯海角儋州,基本在流放中度过。
每到一地,他都受到当地官员和百姓的拥戴,过着清净素淡的宗教式精神生活。
在静谧的生活中,一代文豪离开了这个世界。
作者简介林语堂(1895- -1976),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
1895 年出生于福建漳州平和县坂仔镇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
1923年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谈谈在生活中遇到挫折, 自己是怎么面对的?
王安石变法(1069变法—1076不再问政—党争)
意见不同,反对变法。未被采纳,请求外调。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 徐州、湖州等地。
看到新法推行中的流弊,更“不敢默视”,时时“缘诗人之义,托事以 讽”。
乌台诗案1079
小生新适“ 民事进时陛 。,;,下 ”或察难知
能其以其 牧老追愚 养不陪不
《 湖 州 谢 上 表 》
游 蕲 水 清 泉 寺
》
西日霜
亲骑黄
《
北遣,
射卷,
江
·
望冯又酒 ,唐何酣 射?妨胸 天会?胆 狼挽持尚 。雕节开
弓云张 如中, 满,鬓 月何微 ,
虎 , 看 孙 郎 。
平 冈 。 为 报 倾 城 随 太 守 ,
右 擎 苍 。 锦 帽 貂 裘 , 千
老 夫 聊 发 少 年 狂 , 左 牵
城 子 密 州 出 猎 》
绝酒醒开照花夜
对当。怀红睡赏
是歌他畅妆去海
性 情 中 人 ;
吟 诗 作 赋 ,
与 文 友 们 对
饮 , 常 醉 常
” 逢 花 对 酒
, 故 烧 高 烛
棠 , “ 只 恐
,
唱流谁子沙山《生
黄水道规路下浣命
鸡尚人啼净兰溪之
。能生。无芽沙趣
·
西无 !再 休少 将? 白门 发前
泥 , 潇 潇 暮 雨
短 浸 溪 , 松 间
不招官虑如汗天卧眼杷风“
如羌今浅糠流晴青枯头来今
却儿要不粃肩获泥泪出几年
作。钱及。赪稻!尽菌时粳
河龚不明卖载随茆雨鎌。稻
伯黄要年牛入车苫不生霜熟
妇满米饥纳市归一尽衣风苦
!朝,。税,。月,。来迟
人西
拆价
上见
雨庶
苦万
炊乞
宿黄
如见
,里
,与
,穗
泻霜
,
食岂春三人生其还春其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 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 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 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 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 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著名作家贾平凹说:“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活得有 趣,靠一种心态,是一种修行;靠一种乐观,是一种幽默。我 等凡夫俗子,若把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视为小确幸,随时发现 生活中的美好,恬淡随心,悠闲自得其乐,看晨间云卷云舒, 享庭前花开花落,把每天过成诗样生活,活得有趣,活出精彩!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东坡的乐观有趣
人的一生不容易,对活得有趣的人来说, 生活是一道风景,是一个不断破茧而出的 过程;对无趣的人来说,生活是一道道的 壁垒,是满面愁绪的面容和背负着的沉重铧犁。
(一)生活之趣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 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他学 酿酒“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的那份 专注与情趣;
苏东坡曾说:“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 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那颗有趣的灵魂,不仅自身发光,而且心中有阳光,始终散发 着善良的光辉,温暖着他人,温暖着世界。这就是独一无二的 苏东坡。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志趣如东坡,何惧生命艰难生活 坎坷,只要调整心态,放弃愚顽,放下名利,放飞梦想,就会 让我们在砥砺前行中更加有趣,在上下求索中更加绽放光彩。
土耳其的外交总长伊斯梅的耳朵有些聋,但并不是完全听不清楚。在 第一次大战的和会上,伊斯梅利用耳聋,为国家争得许多利益。原来, 如果大家所讲的对土耳其有利,他都听见了,如果所讲的于土耳其无 利,那么他过时都不承认,说他并未听见有过这样的讨论。这种外交 的方法是怎样的幽默!
约翰·昆西·亚当斯是美国第六任总统。一天,他的儿子从总统的 写字台上拿了一张白纸,预备写信,艾顿看见了,对儿子说: “不要拿那张纸,把它放到原处,这是属于政府的。在写字台的 左边抽屉里,我有自备的信笺。关于一切私事的信件,我总是用 自备的信笺来写的。”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林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
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
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
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
学任教。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
后两度获得
提名。创作
宋的国策“强干弱枝”。体现在:一是 中央集权;二是文人政治,严禁武人 干政;
措施:整顿禁军、削夺藩镇 太宗以禁军罚辽,两度失败,
全国无可用之兵,国势骤减,外患益 深。
太宗以禁军罚辽,两度失败,全 国无可用之兵,国势骤减,外患益深。
杨家将
宋真宗:澶渊之盟 岁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
主战:寇准
主和:王钦若
《京华烟云》《啼笑皆非》 等。
(1895年-1976年)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林语堂《吾国吾民》
诺贝尔奖
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 和平、经济学。 奖金:900万克朗(约合人民币740万元) 流程:资格确认、初选、复选、决选
屠呦呦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 医学奖得主
无是山,佩何二有入一
盐闻笋老,处,象山,
。韵蕨翁布不烟,村“
解甜七谷安雨孤处竹
忘。十何生濛烟处篱
味
自劳。濛起花茅
,
腰也但鸡处。屋
《 山 村 五 绝 》
迩
镰劝教犬是无趁
来
,耕黄声人象溪
三
惭。犊,家太斜
月
愧其无有。平,
马不汝窃在赢转杖其
少须忧禄城得手藜四
游更愁忘中儿空裹
。待。归。童。饭
飞
我其语
去
鸢
自五音
匆
坠
羞
好
匆
,
,
,
,
《 山 村 五 绝 》
方
丰
一
过
念
年
年
眼
平
底
强
青
生
事
半
钱
乌台诗案让“苏轼变成了苏东坡” 济世苏轼从此远去,文章东坡向我们走来。
黄州是苏轼生命的终点。黄州是苏东坡生命的起点。
太守徐君猷解他燃眉,将一座废弃的军营拨给他,约有五十亩的坡地。 苏轼在此垦荒种地,营建“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诗人弥尔顿是瞎子,科学家爱迪生是聋子,文人爱莫生、狄更 斯都是抱病工作……这些人的身体缺憾,并没有拦阻他们的工作。 约翰·本仁(JohnBunyan)在狱中写了著名的《天路历程》。列
宁的第一部著作也是在狱中写出的。司马迁的《史记》,是受 了腐刑之后开始动笔的。
北宋王朝
“陈桥兵变”宋代周 “杯酒释兵权”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四)活得有趣,是一种修行
有一位诗人说:“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抱着从容恬淡 的心态过日子,一年都显得漫长无尽;抱着贪婪执着的心态过 日子,纵有千年也短暂如一夜之梦。” 在人的一生里,诱惑实 在太多,一个人如果贪念过胜,欲壑难填;奢望太多,无乐无 趣。面对枯荣,有过欢笑,有过泪水,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但终究得失两忘,安之若素,顺其自然。背起行囊,就是过客; 放下包袱,就有归宿。
1957年李政道与杨振宁 诺贝尔物理 学奖 获奖时为中华台北籍贯
莫言成为第一个 获得诺贝尔文学 奖的中国籍作家。
为什么要读名人传记?
你想要成和谁一样的人,最好先读一读他的传记。
王安石一心想由字意找出有趣的理论,竟然运用想象力不用科 学方法来解释字的来源和构成。“波”字是由“水”和象声的“皮” 字所构成。王安石想象力丰富,说“波为水之皮”,所以这样写。 有一天苏东坡遇到他,就诙谐地说:“那么'滑'字一定是'水之骨 '了。”
苏东坡被贬海南,弟弟苏辙被贬雷州。一日,二人相 遇与腾州,惊喜之余到路边小店吃面条。苏东坡高旷 豁达,随缘自适,转眼之间,已将“粗恶不可食”的 面条吃光,苏辙却只吃了几口就放下筷子叹气。苏轼 开玩笑逗他:“莫非你还想细细品味吗?”
经历了“乌台诗案”,东坡的天空风雨如晦,经受了万般屈 辱,人生风云变幻,而他被贬黄州时,依然热爱生活热爱生 命。
宋室外困于敌国,内困于兵财, 逼得它不得不寻求解决之道。
宋神宗 王安石变法
新法与旧法之争逐步演变为新旧 党之争
新党人物:王安石、吕惠卿、曾 布、张惇、韩降等 旧党人物:司马光、吕诲、韩琦、 欧阳修、程颢、范纯仁、苏轼等
苏轼(生于1037年—1057年中进士—1061年任命大理评事凤翔府判 官—1101 卒)
沙拣省惊孤时静缺居《
洲尽。起鸿见。月作卜
冷寒
却影幽
挂》算
。枝
回。人
疏
子
·
不 肯 栖 , 寂 寞
头 , 有 恨 无 人
独 往 来 , 缥 缈
桐 , 漏 断 人 初
黄 州 定 慧 院 寓
(三)无趣之趣
事实上,即使是无趣之事,如果是有趣的人来做,也别有一番 风韵。做官是无趣的,但东坡做官倒也趣味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