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

合集下载

有关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有关物理物态变化的知识点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经历的变化过程。

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常见的物态。

本文将从固体到液体再到气体的物态变化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1.固体固体是物质最常见的一种状态。

在固体中,原子或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或离子键相互结合,形成了有序排列的晶格结构。

固体的分子间距相对较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

因此,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并且不易被压缩和流动。

2.固体到液体当固体受到足够的热量加热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能量足够克服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固体就会发生物态变化,转变为液体。

这个过程称为熔化。

在熔化过程中,固体的结构逐渐松散,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相互作用力减弱。

液体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可以流动但不易被压缩。

3.液体到气体当液体受热或者受到较大的压力时,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相互作用力进一步减弱,液体就会发生物态变化,转变为气体。

这个过程称为汽化。

在汽化过程中,液体的分子间距进一步增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气体具有无定形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距较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可以自由运动并充满容器。

4.固体到气体此外,有一种物态变化是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而不经过液体状态。

这个过程称为升华。

升华是物理学中的一个特殊现象,当固体受热时,分子的热运动增强,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固体直接转变为气体,而不经过液体状态。

常见的例子是冰在低温下蒸发而不融化。

5.气体到液体和液体到固体和固体到液体、液体到气体的物态变化相对应,气体也可以通过降温或增压的方式转变为液体,这个过程称为液化;液体也可以通过降温或减小压力的方式转变为固体,这个过程称为凝固。

总结起来,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经历的变化过程,包括固体到液体、液体到气体、固体到气体、气体到液体和液体到固体。

这些物态变化过程受到温度和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和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为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固体的分类自然界中的固态物质可以分为两种: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像石英、云母、明矶等具有确定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还有:食盐、硫酸铜、蔗糖、味精、石膏晶体、方解石等。

晶体又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

单晶体:整个物体是一个晶体的叫做单晶体,如雪花、食盐小颗粒、单晶硅等。

多晶体: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地排列着的小晶体组成的,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多晶体,如大块的食盐、粘在一起的蔗糖、各种金属材料等。

(2)非晶体:像玻璃、蜂蜡、松香等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还有:沥青、橡胶等。

2.3.单晶体和多晶体的比较4. 晶体的微观结构晶体的形状和物理性质与非晶体不同是因为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各自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5. 对比液态、气态、固态研究液体的性质(1)液体和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是流动的。

(2)液体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而气体的体积可以变化千万倍;(3)液体和固体都很难被压缩;而气体可以很容易的被压缩;6. 液体的微观结构跟固体一样,液体分子间的排列也很紧密,分子间的作用力也比较强,在这种分子力的作用下,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做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是不稳定的:边界、大小随时改变,液体就是由这种不稳定的小区域构成,而这些小区域又杂乱无章的排布着,使得液体表现出各向同性。

非晶体的微观结构跟液体非常类似,可以看作是粘滞性极大的液体,所以严格说来,只有晶体才能叫做真正的固体。

7. 液体的表面张力(1)液体跟气体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叫做表面层。

(2)表面层里的分子要比液体内部稀疏些,分子间距要比液体内部大(3)液体表面各部分之间有相互吸引的力,这种力叫表面张力(4)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表面张力的作用使得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的物体中,球形物体的表面积最小,所以露珠、水银、失重状态下的水滴等等呈现球形。

物态变化知识点简短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简短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简短总结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物质的三种基本物态及其相互转化的过程:1.固态:固态是物质最常见的状态之一,其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间相互之间距离较小,并且分子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在固态下,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力,所以固态的物质通常比液态和气态的物质更加稳定。

2.液态:液态是介于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状态,其特点是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分子之间的相互距离比较大,并且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容器壁之间的作用力都比较弱。

所以在液态下,物质可以比较容易地流动和变形。

3.气态:气态是物质最具流动性的状态,其特点是既没有确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分子之间的相互距离比较大,并且分子之间以及分子与容器壁之间的作用力都比较弱。

在气态下,物质可以自由地扩散和充满整个容器。

在不同的条件下,物质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的过程,我们称之为物态变化。

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1.凝固:凝固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温度降低到物质的凝固点以下时,液态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减速并互相靠近,最终形成有序排列的结晶固态物质。

2.融化:融化是指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当温度升高到物质的熔点以上时,固态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加速并渐渐脱离原本的位置,最终形成无序排列的液态物质。

3.汽化: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当温度升高到物质的沸点以上时,液态物质的分子会不断增加速度并逐渐脱离表面,最终形成气态物质。

4.凝华:凝华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当温度降低到物质的凝华点以下时,气态物质的分子会逐渐减速并互相靠近,最终形成有序排列的固态物质。

物态变化的过程受着影响温度、压强和物质本身的性质。

在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温度和压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强,我们能够实现不同物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总结:物态变化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凝固、融化、汽化和凝华等过程。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以下是一些关于物态变化的基础知识点归纳:
1. 物态: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

2. 物态变化的定义: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3.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4.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5.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6.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7.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8.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需要放出热量。

9.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交换:物质在物态变化过程中会伴随着能量的交换,吸收或释放热量,从而影响温度的变化。

10. 物态变化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物态变化有广泛的应用,如制冷、制热、空调、冰箱、火炉等设备的工作原理都涉及到物态变化。

以上知识点仅供参考,如需更准确全面的信息,可查阅物理课本或相关教辅。

高三物态变化知识点

高三物态变化知识点

高三物态变化知识点物态变化是物质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变的过程。

常见的物态变化包括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汽化、气态到液态的凝华以及液态到固态的冷凝等。

对于高三学生而言,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三物态变化的几个核心知识点。

1. 熔化和凝固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则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间距增大,熔点是物质由固态转为液态时的温度。

凝固与熔化过程相反,物质的分子或原子之间的间距减小,凝固点是物质由液态转为固态时的温度。

2. 汽化和凝华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则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在汽化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间距增大,产生气体分子的自由运动,汽化点是物质由液态转为气态时的温度。

凝华与汽化相反,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间距减小,凝华点是物质由气态转为液态时的温度。

3. 升华和冷凝升华是指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而冷凝则是指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在升华过程中,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间距增大,产生气体分子的自由运动,升华点是物质由固态转为气态时的温度。

冷凝与升华相反,物质的分子或原子间距减小,冷凝点是物质由气态转为固态时的温度。

4. 相变图相变图是描述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物态变化的图表。

一般的相变图以温度为横坐标,压强为纵坐标,给出了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区域,并标明了相变点。

相变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发生的物态变化。

5. 热量与物态变化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或释放热量。

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需要吸热,而凝固、凝华和冷凝过程则会释放热量。

熔化热、汽化热和升华热是物质在不同物态之间转变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了解热量与物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总结:高三物态变化知识点主要包括熔化和凝固、汽化和凝华、升华和冷凝等几个核心概念。

2023年物理选修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

2023年物理选修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

物理选修3--3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填空训练版)知识点一、固体1、固体固体是物质旳一种汇集状态。

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旳体积和形状、质地比较坚硬。

2、固体旳分类自然界中旳固态物质可以分为两种: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像石英、云母、明矾、食盐、金属等具有确定旳几何形状旳固体叫晶体。

常见旳晶体尚有:硫酸铜、蔗糖、味精、石膏晶体、方解石等。

晶体又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

单晶体:单晶体是指样品中所含分子(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中呈规则、周期排列旳一种固体状态。

整个物体是一种晶体旳叫做单晶体,单晶体有一定规则旳几何外形,如雪花、食盐小颗粒、单晶硅等。

多晶体:假如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排列旳小晶体构成旳,这样旳物体就叫做多晶体,如大块旳食盐、粘在一起旳蔗糖、多种金属材料等。

(2)非晶体:像玻璃、蜂蜡、松香等没有确定旳几何形状旳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旳非晶体尚有:沥青、橡胶等。

3. 晶体和非晶体旳比较阐明:各向异性是指这种材料在不一样方向上物理性质不一样,即力学、热学、电学和光学性质不一定相似。

5. 晶体旳微观构造晶体旳形状和物理性质与非晶体不一样是由于在多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各自旳规则排列旳,具有空间上旳周期性。

6. 对比液态、气态、固态研究液体旳性质(1)液体和气体没有一定旳形状,是流动旳。

(2)液体和固体具有一定旳体积,而气体旳体积可以变化千万倍。

(3)液体和固体都很难被压缩,而气体可以很轻易旳被压缩。

知识点二、液体1、液体液体没有确定形状,往往受容器影响;液体与空气旳交界面叫自由面;液体具有明显旳流动性。

2. 液体旳微观构造跟固体同样,液体分子间旳排列也很紧密,分子间旳作用力也比较强,在这种分子力旳作用下,液体分子只在很小旳区域内做有规则旳排列,这种区域是不稳定旳:边界、大小随时变化,液体就是由这种不稳定旳小区域构成,而这些小区域又杂乱无章旳排布着,使得液体体现出各向同性。

最新高中物理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

最新高中物理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

12高中物理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一、晶体和非晶体31、晶体的微观结构特点45①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整齐地排列。

6②晶体中物质的微粒相互作用很强,微粒的热运动不足以它们的相互作用而7远离。

8③微粒的热运动表现为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做微小的振动。

910晶体和非晶体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固定熔点。

二、液体11121、液体的微观结构13液体中的分子跟固体一样是密集在一起的,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也是表现为14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

但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有规则的排列,15这种区域是暂时形成的,边界和大小随时改变,有时瓦解有时重新形成。

2、液体的宏观特性:具有一定的体积、流动性、各向同性和扩散的特点。

163、液体表面张力1718①分子分布特点:由于蒸发现象,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内部分子稀疏。

19②分子力特点: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斥力基本上相等,而液体表面层分子20之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合力指向液体内部。

③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好2122像一层绷紧的膜。

如果在液体表面任意画一条线MN,线两侧的液体之间的作用23力是引力,它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绷紧,所以叫做液体表面张力。

24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使液体面积趋于最小,而在25相同的体积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

所以我们看到的液滴都是球面形的。

液滴26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往往程扁球形,在失重条件下才呈球形。

三、浸润和不浸润27281、附着层:液体与固体接触是,接触的位置形成一个液体薄层。

现象由于液体对固体浸润造成液面在器壁附近上升,液面弯曲,形成凹形的弯月面。

由于液体对固体不浸润造成液面在器壁附近下降,液面弯曲,形成凸形的弯月面。

微观解释如果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的分子密集,附着层内液体分子间距离小于分子间的平衡距离r,附着层内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附着层有扩张的趋势,这样表现为液体浸润固体。

高考物理热学-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高考物理热学-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集结知识元固体知识讲解一、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非晶体单晶体多晶体熔点有无外形有规则无规则无规则物理性质各向异性各向同性各向同性分子排列有规则无规则代表物质石英、云母、明矾、食盐、硫酸铜、蔗糖、味精等玻璃、蜂蜡、松香沥青、橡胶等形成与转化有的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能够形成不同的形态,同一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也就是一种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

许多非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晶体二、晶体的微观结构的特点1.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原子或分子、离子)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整齐地排列。

2.晶体中物质微粒的相互作用很强,微粒的热运动不足以克服它们间的相互作用而远离;3.微粒的热运动表现为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做微小的振动。

例题精讲固体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一定量的气体,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为零B.大颗粒的盐磨成细盐,就变成了非晶体C.在各种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离子)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的,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D.在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宇宙飞船中,自由悬浮的水滴呈球形,这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例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非晶体有规则几何形状B.晶体内部分子的排列具有规律性C.非晶体在物理性质上一定是各向同性的D.晶体在物理性质上一定是各向异性的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一块晶体敲碎后,得到的小颗粒是非晶体B.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C.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D.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变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变为晶体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晶与多晶体一样具有各向同性B.气体压强的产生是由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持续频繁的碰撞引起的C.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大,同一时刻与它碰撞的液体分子越多,布朗运动越显著D.当两分子间间距大于平衡距离r0时,分子间距离越大,分子势能越大E.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膨胀的同时放出热量,则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例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就是布朗运动B.晶体不一定有确定的几何形状C.晶体有确定的熔点D.一个热力学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外界向它传递的热量与外界对它所做的功的和E.热量可以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例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相对湿度越大,人感觉越潮湿B.单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多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减小而增大D.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当分子热运动加剧时,压强必增大液体知识讲解一、液体的表面张力分子分布特点:由于蒸发现象,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内部分子稀疏分子力特点: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斥力基本上相等,而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好像一层绷紧的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固体、液体与物态变化知识点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的微观结构特点
①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整齐地排列。

②晶体中物质的微粒相互作用很强,微粒的热运动不足以它们的相
互作用而远离。

③微粒的热运动表现为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做微小的振动。

晶体与非晶体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固定熔点。

二、液体
1、液体的微观结构
液体中的分子跟固体一样就是密集在一起的,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也就是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

但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就是暂时形成的,边界与大小随时改变,有时瓦解有时重新形成。

2、液体的宏观特性:具有一定的体积、流动性、各向同性与扩散的特点。

3、液体表面张力
①分子分布特点:由于蒸发现象,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内部分子稀疏。

②分子力特点: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斥力基本上相等,而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合力指向液体内部。

③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好像一层绷紧的膜。

如果在液体表面任意画一条线MN,线两侧的液体之间的作用力就是引力,它的作用就是使液体表面绷紧,所以叫做液体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使液体面积趋于最小,而在相同的体积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

所以我们瞧到的液滴都就是球面形的。

液滴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往往程扁球形,在失重条件下才呈球形。

三、浸润与不浸润
1、附着层:液体与固体接触就是,接触的位置形成一个液体薄层。

现象由于液体对固体浸润造成液
面在器壁附近上升,液面弯曲,
形成凹形的弯月面。

由于液体对固体不浸润造成液
面在器壁附近下降,液面弯曲,
形成凸形的弯月面。

微观
解释
如果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
体内的分子密集,附着层内液
体分子间距离小于分子间的
平衡距离r,附着层内分子间
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附着层
有扩张的趋势,这样表现为液
体浸润固体。

如果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
内的分子稀疏,附着层内液体分
子间距离大于分子间的平衡距
离r,附着层内分子间的作用力
表现为引力,附着层有收缩的趋
势,这样表现为液体不浸润固
体。

说明一种液体就是否浸润某种固体,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

例如:水可以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蜂蜡;水银可以浸润铅与锌,但
不能浸润玻璃。

四、毛细现象
1、毛细现象指: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

2、毛细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与毛细管的内径有关,毛细管内径越小,高度差越大。

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而其光学性质与某些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

五、汽化
1、汽化指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
蒸发沸腾


特点只在液体表面进行,在任
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就是
一种缓慢的汽化过程。

在液体表面与内部同时发生;
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沸腾时
液体温度不变;就是一种剧烈
的汽化过程。

影响
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
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处
液体种类;液体表面处气压的
大小。

七、饱与汽与饱与汽压
1、饱与汽指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

2、动态平衡的实质
①密闭容器中的液体,单位时间逸出液面的分子数与返回液面的分子数相等,即处于动态平衡,并非分子停止运动。

②处于动态平衡时的蒸汽密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达到动态平衡时的蒸汽密度越大;在密闭容器中的液体,最后必定与上方的蒸汽达到动态平衡。

3、饱与汽压
在一定温度下,饱与汽的分子数密度就是一定的,因而饱与汽的压强也都就是一定的,这个压强叫做这种液体的饱与汽压。

注:饱与汽压跟液体的种类、温度有关。

与体积无关。

八、相对湿度与温度计
1、绝对湿度
空气的湿度可以用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压强来表示,这样表示的湿度叫做空气的绝对湿度。

2、相对湿度
常用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时水的饱与汽压之比来描述空气的潮湿程度,并把这个比值叫做空气相对湿度,即
同温度水的饱和汽压水蒸气的实际压强相对湿度=
影响蒸发快慢以及影响人们对于干爽与潮湿感受的因素,不就是空气中水蒸气的绝对数量,而就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水的饱与汽压的差距。

水蒸气的压强离饱与汽压越远,越有利于水的蒸发,人们感觉越干爽。

九、物态变化与能量转化
1、熔化热
①某种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的能量与其质量之比。

m
Q =
λ ②晶体熔化时吸收的热量与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③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热。

④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增大分子势能,破坏晶体结构,变为液态。

熔化热与晶体的质量无关,只取决于晶体的种类。

2、汽化热
①某种液体汽化成同温度的气体就是所需要的能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物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汽化热。

m Q L = ②一定质量某一温度、压强下的某种物质,汽化时吸收的热量与液化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③汽化热与液体温度有关,还与外界的压强有关,以及物质的种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