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法则教学教案

形式美法则教学教案
形式美法则教学教案

欢迎共阅班次

日期

课题平面构成---形式美法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于艺术创作非常重要的八对形式

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度、变异与秩序、

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并能合理地进行初步的运用,以适应不同设计的需求,

为今后的造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讨论、归纳等程序,教给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讲练结合,借助多种教学媒体,培养学生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变

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八对形式美的法则,即重复与交错、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比例与适

度、变异与秩序、虚实与留白、变化与统一。

教学难点:理解形式美法则对于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并能运用这些法则分析设计作

品。

课型与课时:

理论讲授课2课时

主要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分组讨论、课题训练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时间分配

Ⅰ、复习提问:(5分钟)

提问引导

1.构成的概念?

2.构成的分类?

3.平面构成的概念?

Ⅱ、导入课题:(5分钟)

现代化的大厦,电视铁塔,工厂的烟囱,高高的白桦林,它的结构轮廓都地高耸的垂直线.而垂直线在艺术上给人带来的印象是向上,高大,威严等感受,当我们看到了草原,大海,地平线,又会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的等形式感,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已正三角形给人以稳定,安全,坚固的感受,而倒立的三角形就会有相反的感觉.这些源于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诸要素.

Ⅲ、讲授新课:(65分钟)

帆船的桅杆、电缆铁塔、工厂烟囱、高楼大厦……我们的视觉经验是什么感觉?

其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因而垂直线在艺术形式上给人以上升、高大、严格等感受。

大海、田野、草原……我们的视觉经验又是什么感觉?

平线、平原、大海等等的结构轮廓是水平线,使人联想到开阔、徐缓、平静等形式感。

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的理论,例如毕达格拉斯派从数学的量度中发现的”黄金比率”被应用于一切艺术作品的领域,就是一个证明.因此形式美的诸要素在构成设计

中则更加具有它重要的意义.

下面择要阐述如下:

一、重复与交错

重复,指同一形态连续、有规律地出现,即不断使用形状、大小、方向或相似的基本形或线构成画面。重复使设计产生安定、整齐、规律的统一感。多媒体教学引导教学法分组讨论多媒体演示多媒体演示,教师引导

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多媒体演示,教师引导

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多媒体演示,教师引

重复的形式能够产生整齐的美感效果。重复的构成形式,就是把视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在画面中可以呈现出统一的、富有节奏感的视觉效果。重复的形式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比比皆是,如建筑设计中窗子、柱子、地砖的排列,楼梯的步阶,服饰的纽扣,织物纹理,都是以重复的形式存在。(课本26页图2.1-2.4)

重复构成的视觉感受有时容易显得呆板、平淡、缺乏趣味的变化,故些我们在设计中往往安排一些交错与重叠,以求打破设计作品呆板、平淡的格局。(课本27页图2.5-2.6)

二、节奏与韵律

节奏在音乐中指的是影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用于设计上是指同一要素连续重复时产生的运动感。(课本28页图2.7-2.10)

平面构成中单纯的单元组合重复易于单调,由有规则变化的形象或色群间以数比、等比处理排列,使之产生音乐、诗歌的旋律感,称为韵律。有韵律的构成具有积极的生气,会加强魅力的能量。三、对称与均衡

对称指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或上下两侧的视觉元素完全均等一致,生活中常见的中国结、人体、桌子、四合院等都是完全对称的,对称是一种极具稳定感的视觉形式,形象特征简单重复,能够带来严肃、庄重、标准的形式美,但过度使用会产生呆板的视觉印象。

对称主要有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种形式。

(1)轴对称是指以对称轴为中心,上下、左右或倾斜一定角度分割后得到的图形完全相同。如生活中常见的京剧脸谱、叶子、蝴蝶、导

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多媒体演示,教师引导提问,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天平、跷跷板等。

(2)中心对称是指把一个图形绕着一点旋转180度,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中心对称,这一点称为对称中心。例如很多常见的汉字是中心对称图形,如“田”、“日”、“曰”、“中”、“申”、“王”等。生活中也有许多中心对称的例子,如飞机的螺旋桨,风车的风轮,纽结,雪花。

应用对称法则要避免由于过分的绝对对称而产生单调、呆板的感觉。

均衡是一种等量不等形的状态,是根据图像的形量,大小,轻重,色彩及材质的分布作用,使人在心里上感受到一种物理的和谐与稳定。例如通过高与矮,大与小,疏与密,深与浅,亮与暗的合理布局达到视觉的均衡。同时均衡是人的一种生理需求,人们观察一个物体时总会下意识的寻找潜在的稳定感。对称强调形式上的相等、想同,而均衡更侧重“稳”的视觉感受,相比之下均衡更具有变化性和灵活性,同样具有稳定性。

均衡是动态的特征,如人体的运动,鸟的飞翔,兽的奔驰,风吹草动,流水激浪等都是均衡的形式,在平面上常以中轴线、中心线、中心点保持形量关系的均衡。

四、对比与调和

调和:判断两种以上的要素,或部分与部分的相互关系时,各部分给我们所感觉和意识的是一种整体协调的关系。几种要素具有基本的共同性和溶合性。和谐的组合也保持部分的差异性,但当差异性表现为强烈和显着时,和谐的格局就向对比的格局转化。

对比:自然界中充满了对比,天空与陆地、红花与绿叶都是对比现象,除此之外,乐曲中强弱、快慢的对比完成了优美的旋律。对比又称对照,指互为相反的因素设置在一起时,元素的特点会更加鲜明突出的现象。若想使某个图形突出,就必须有与其相对的图形形成对比关系,例如:大小关系的图形放在一起时比它们单独放置时,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强弱关系放在一起时,也会产生类似的感觉。对比可以产生明朗、肯定、强烈的视觉效果,因此,在构成设计中往往运用对比寻求画面的变化和刺激,创造各具特色的的画面效果。

我们按照不同方面的对比关系,可以将对比构成主要分为空间对比、聚散对比、大小对比、方向对比、曲直对比、明暗对比六个方面。

五、比例与适度

比例

1.黄金比:1:0.618

2.等差数列比:1、3、5、7、9……

3.等比数列:1、2、4、8、16……

4.费勃纳齐数列比:1:617

适度:是整体、局部与人的生理或心理的某些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视觉角度而言,也就是形体或画面构成要适合受众的视觉心理。

六、变异与秩序

变异是规律的突破,是一种在整体效果中的局部突变。这一突变之处往往就是整个画面的重点,是本质上的视觉中心,是最动感、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也是含义延伸或转折的关键,可依据大小、方向、形状的不同来构成特异效果。

秩序是有条理、有组织地安排各构成部分,以求实现视觉和谐的状态。 七、虚实与留白

中国传统美学上有“计白守黑”这一说法,就是指设计的实体内容是“黑”,小心处理的却是“白”,此处的“白”可以是空白,也可为细弱文字、图形或色彩。

留白是“虚”的特殊表现手法,其形式、大小、比例,决定着画面的效果。留白能给人轻松感,是中国传统道家文化对空灵追求的一种体现。在设计构成中,巧妙地留白,讲究空白之美,是为了更好地衬托主题,集中视线和造成版面的空间层次。 八、变化与统一

变化寓于统一中,统一中求变化,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永恒的金三角 黄金螺

变化是指具有差异的形态要素并置在一起所形成的对比感觉。

如:黑白对比、方圆对比、曲直对比、大小对比等。

统一是指性质相同或类似的形态要素组合在一起所形成一致而协调的感觉。统一不是简单的一致,而是使各种多样变化的因素具有条理性与规律性。

自然界的物种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每个物种在各式各样的形态变化中均存在着一种统一的形式和内在的联系。如叶子的形状有成千上万种,但它们大多被统一在一种扁平的形态中。

IV.课后小结,布置作业(15分钟)

八对形式美的法则是艺术创作中通用的美的规律,是贯穿艺术创作始终的重要原则,因此,真正领会这些法则的实质性内涵并能灵活加以运用,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形式美法则训练(作业)

训练目的:使学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

内容与要求:形式美法则体现明确,画面具有形式美感。要求每张突出表现一种形式美法则,工具、图形语言不限。

数量与规格:四幅,15cm*20cm

教学参考:《构成平面·色彩·立体》

教学后记:

编写日期:2012年12月24日编写教师:陈静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