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参与意识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论文摘要: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新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方式,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研究者,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怡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所,共同发展之所。

关键词:课堂教学参与意识

正文:

我校地处乡镇,生源参差不齐,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被动,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主动参与意识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很多成功的教学法都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的培养。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获得新知识,培养能力。

下面谈谈本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创造参与机会,培养学生参与能力的一些粗浅认识和做法。

一、学透“新课标”,教师要转变好教学观念

新课标明确提出:“教学要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要着眼于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融合的初中数学课程体系。”这就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教学现状是师生都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教师主要是顾虑太多怕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完不成教学任务,习惯于传统教学搞满堂灌。而学生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是实施新课改的需要,是现代教学的趋势。要在数学教学中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目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根本的传统教学状况,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理念,既重视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又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打破“师道尊严”,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

教学活动是人类特有的“师生交互”的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是相辅相成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变换“角色”,既是组织者,又是导演者,同时也是参与者之一,数学教师在不同的情况下,应该扮演不同的角色:既要充当“模特儿”演示知识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又要充当“评论员”对学生的数学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指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又是“欣赏者”支持学生的大胆参与,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大加赞赏。

三、提高“参与程度”,使学生能主动、快乐、有效地学习。

数学概念的建立,规律、定理的发现和总结,数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都是主动探索,敢于创新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教学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目标。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

目前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较严重,教师严肃有余,亲切不足,许多学生畏于师道尊严不敢质疑问难。为此,教师要创设“融洽”情境,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热情。所谓的“融洽”,就是要求营造宽松、积极、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教师在行动上、态度上要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畅通的沟通渠道。教师富有情感的投入,一定会激起学生积极的响应,消除畏惧的心理,身心得到解放,形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二)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

在课前,教师应先设计哪些问题应作必要的启发指导,哪些问题应由学生自由充分地讨论。在教学中的重难点处,易混易错的知识,一题多解,思维发散时可以设计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在讲《游戏公平吗》一节时,先让同学们对两个转盘结果进行猜测,然后通过试验判断猜测的正确性,最后分组讨论产生结果的原因。又如在上"平面图形的密铺"时,先组织学生进行剪纸拼图实验,然后分组讨论“能密铺的图形在一个拼接点处有什么特点?”同学之间各抒己见,集思广益,互相探究,取长补短形成交互式思维,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轻易下结论;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不直接评判,而是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自我发现;鼓励学生及时展现思维过程及讨论的结果,不要怕出错,通过交流和讨论后认识自己的思维的不足以及在理解、问题上的缺陷。同时让每个学生亲历探索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种良好的课堂习惯意味着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得到凸显、创造性得到解放。

(三)创设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

数学家张景中认为:“数学实验就是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一个题目光想不动手,往往不得其门而入,动手做做常会有启发。代数问题把字母化成数试一试,几何问题多画几个图看一看,这比你冥思苦想效果显著的多。”数学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它形成的过程中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数学实验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如在上"截一个几何体"时,组织学生用萝卜进行实验,学生常常能截出各种各样的几何体;在上"平面图形的密铺"时,组织学生进行剪纸拼图实验,学生能拼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学生通过数学实验获得了感性认识,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因此产生大胆的猜想和创新,使得所学的知识能真正地形成自身的知识结构。

四、转变“评价观念”,建立起新的评价机制

新课标强调培养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人,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评价方式上,不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功能,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做好教师评价和同学评价的同时,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注重全方位地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尊重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宽容学生的错误缺点。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赞赏学生所付出的努力,肯定学生所获得的成绩,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得以持久。本人在教学中新的评价方式为:学习过程评价+考试,学生学业成绩的计算方法为: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况(30%)+平时(作业)(30%)+考试(40%)。实践证明,建立新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学生参与意识的重要举措,使学生更注重学习过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多角度多途径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