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交通调研报告
关于交通的调研报告

关于交通的调研报告
《交通状况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城市交通状况,分析交通拥堵原因和解决措施,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二、调研范围
本次调研以城市主要道路、公共交通和交通枢纽为重点,同时考虑了交通用户的需求和体验。
三、调研方法
1. 实地调研:调查员分别前往城市主要道路和交通枢纽进行实地观察,并采访交通管理部门和公共交通公司相关人员,了解交通管理和运营情况。
2. 问卷调查:针对交通用户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他们对城市交通状况的看法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
1. 交通拥堵原因:调研发现,城市交通拥堵主要原因包括道路狭窄、车辆过多、交通信号不畅、交通事故频发等。
2. 公共交通问题:部分调查对象反映公共交通线路不足,班次不固定,导致乘坐体验不佳。
3. 交通管理建议:调查中提出了一些改善交通状况的建议,包括优化道路布局、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强交通管理等。
五、解决措施
1. 道路改善:加大对道路的拓宽和改造力度,提升道路通畅度。
2. 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增加公共交通线路,优化线路布局,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度。
3. 强化交通管理:加强交通信号灯的调整,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
六、结论
本次调研发现,城市交通存在一些问题,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根据调研结果,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关于西安市网约定制巴士探索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西安市网约定制巴士探索实践调研报告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国家对网约车市场放宽,网约定制巴士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出行方式,已在全国成都、北京、济南、重庆、贵阳、南京等30多个城市开通。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网络撮合有共同出行需求的“小众”群体,提供“一人一座、快速直达”的巴士合乘服务。
相比常规公交,这种服务更少让乘客因兼顾其他人的出行而承受不必要的停站、绕行和拥挤,提供近似“按需定制”的服务体验,因此被称为“网约定制巴士”。
关键词:定制巴士、现状、分析、建议一、网约定制巴士及其特点(一)何为网约定制巴士网约定制巴士,目前国家及行业没有明确定义。
我们认为,定制公交是一种新型公交服务,与传统公交相比有所不同,采用“网络预约、一人一座”的预定服务模式,由乘客在网络上发起需求,由企业在后台进行聚类和规划,提供线路供乘客网络预定。
市民通过手机APP或小程序提交出行需求,经营者根据需求和客流情况设计出公交线路。
为了保证乘客舒适度,统一采用空调巴士并通过“一人一座”的服务机制,为通勤人群在繁忙工作以外的上下班时间提供休憩空间。
“点对点”营运,大大地提升了运行速度,更符合乘客快速直达的需求。
(二)服务对象主要解决早晚高峰期间,对公共出行有一定的舒适型、有座位、一站式到达、花费不高的通勤人群。
(三)票价如何制定网约定制巴士,既是公交又与常规公交不同,深圳、上海的票价的制定由平台公司根据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交通出行消费水平、线路长度等因素,通过居民出行调研和大数据分析综合决定。
票价制定完全取决于市场,不经物价局审批。
定制巴士票价往往高于常规公交或地铁,但低于同等距离的出租或网约车。
如,上海的航瑞路鹤沙路公交站至陆家嘴地铁站,路程约28公里,打车需要112元;乘坐地铁需要换乘3次,票价约为6元;而乘坐定制巴士约为11.25元。
(四)线路如何确定小马联城主要基于OD客流分析,确定营运线路,具体为:一是分析交通现状。
通过城市出行现状,获取并分析城市交通出行数据(高德地图、网约车、共享单车、城市人流热力、传统公交地铁客流数据、通信运营商信令等数据源),模拟测算得到城市人群出行特征(出行OD、时间、方向、流量等)。
西安停车场调研报告

西安停车场调研报告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的省会,交通发展迅速,汽车数量也日渐增多。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停车需求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针对这一现象,本次调研主要针对西安市的停车场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通过对不同停车场的设施情况、管理方式、收费标准和用户满意度等因素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调研概况本次调研共选择了西安市五个重点区域的停车场进行调查,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办公区和旅游景区等不同类型的停车场。
通过对这些停车场的实地考察和用户问卷调查,了解了停车场的基本情况,如停车场数量、规模、车位数量、运营时间等。
二、停车场设施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发现,西安市的停车场设施相对较为简单,大部分停车场没有进行全面升级,导致硬件设施滞后于实际需求。
例如,停车位狭小、停车设施老旧、停车场通道狭窄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给车辆进出带来了不便,同时也给车辆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三、停车场管理方式西安市的停车场管理方式以传统人工管理为主,仅有部分停车场安装了自动识别系统。
通过对停车场的实地观察和与管理人员的交流,发现目前仍然存在管理混乱、停车秩序不规范等问题。
对用户而言,停车过程较为繁琐,停车费用不透明,存在着一定的不公平性。
四、停车场收费标准调研结果显示,西安市的停车场收费标准存在较大的差异。
不同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参差不齐,且缺乏统一规范。
导致不少消费者在选择停车场时,无法正确认识各停车场的收费方式和标准,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五、用户满意度调查通过对停车场用户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用户对西安市停车场的整体满意度普遍较低。
主要问题包括停车位不足、停车费用过高、停车场设施老旧以及停车场管理混乱等。
用户普遍希望停车场能够提供更多的停车位、改善收费标准和提升停车场的管理水平。
六、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大对停车场硬件设施的投入,提升停车位的数量和质量,改善停车环境;2.推动停车场管理的现代化,引入先进的停车场管理系统,提升停车场的管理水平;3.制定统一的停车场收费标准,确保公平公正的收费方式,并加强监管;4.加强与市民的沟通和联动,充分了解市民的需求和意见,更好地进行停车场规划和建设。
西安调研报告

西安调研报告西安调研报告背景西安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一直是国内外游客来华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同时,西安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与此同时,有着不少的挑战与机遇,这次我们前往西安,进行深入的调研,寻找在新时代下,企业与西安之间的合作契机。
本次调研力求凭借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全面地了解西安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人文环境,深入探究企业在这里的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为企业做出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一、政治环境1、西安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在西安投资发展。
2、西安市委、市政府积极在全国范围内推出“西安品牌”。
3、加强政府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沟通与协作,着力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环境1、西安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森林资源、水资源等;此外还拥有发达的交通和通信网络。
2、市场潜力巨大。
西安市在西北地区拥有广袤的市场,经济基础雄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在软件、信息技术、制造业等方面,具有较多的机会和优势。
3、政府出台了稳定物价、推动就业等相关政策,营造了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的经营环境。
三、文化环境1、西安的文化底蕴深厚,市区内保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包括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
2、西安作为中国西部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以及文化艺术和体育等方面的资源。
3、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产生了非常好的文化互动。
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品牌优势。
四、人文环境1、西安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同时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较高,空气质量较好。
2、西安市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具备比较完整的体系,保障了良好的公共服务。
结论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西安市政府始终秉承“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中心”的信念,不断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此外,西安市在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创新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为市民生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与便利,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作用。
西安市交通拥堵调研报告

西安市交通拥堵调研报告西安市交通拥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城市居民的出行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本次调研旨在对西安市的交通拥堵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提高市民的出行便利度。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1.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居民的出行情况和感受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实地观察交通流量情况。
2. 调研过程:先制定问卷,在不同的区域和时间段,选择不同的目标群体进行问卷调查。
同时,通过对主要交通路段的实地观察,分析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
三、调研结果1. 调查数据:本次调研共收集了500份问卷数据,发现有70%的受访者表示每天出行时遇到交通拥堵问题。
2. 主要原因:调研结果显示,导致西安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a. 车辆数量增加:随着城市发展,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道路容量无法满足需求。
b. 道路狭窄:部分老旧区域的道路狭窄,无法容纳大量的车辆同时通行。
c. 交通管理不善:部分路口交通信号配时不合理,导致交通流量无法顺畅通行。
d. 公共交通设施滞后:西安市公共交通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市民出行选择有限,大多数人选择私家车出行,加剧交通拥堵。
e. 驾驶习惯问题:部分司机驾驶过程中存在不文明行为,如闯红灯、乱变道等,导致交通秩序混乱。
四、解决方案1. 完善道路建设:加大投资力度,扩建城市主要道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2. 改善交通信号配时:合理设置路口交通信号配时,优化交通流量分布,减少交通拥堵。
3. 增加公共交通设施:加大对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市民出行选择的多样性。
4. 加强交通管理执法: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驾驶人的文明意识,维护交通秩序。
五、预期效果和建议1. 预期效果:通过上述解决方案的实施,预计可以减少西安市交通拥堵的程度,提高市民的出行便利度。
西安市城市公共交通调查报告

西安市城市公共交通调查报告摘要:近年来,西安市以创建全国“公交都市”示范工程为契机,以政策、规划为保障,积极推进一体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先后在城市骨干路网规划并开通了地铁线路,建成了一批综合交通枢纽,逐年增加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开通了微型公交线路,建设了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实现了地面交通与轨道交通的“零换乘”,并逐步形成了“地铁+公交+慢行交通”的立体化公共交通体系,有力推动了西安市公共交通发展。
但与成都、杭州、济南等城市相比,公共交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
本文通过同类城市对比,明确西安市城市公交发展问题,并围绕城市公交发展实际,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期望能进一步提高城市公交服务质量,切实方便市民出行。
关键词:西安城市公交;问题;解决措施一、西安市公交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城市公交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市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随着西安城市骨架的不断拉大、城乡融合的加快,西安市的公交线网也在不断优化调整和完善。
近年来,我们本着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民生公共出行的宗旨,根据市民出行需求、公交场站建设、道路实际及地铁线路建成投运情况,按照减少复线、抽密补疏、提高运效、保障出行的原则,加大公交线网调整力度,近三年累计调整公交线路200余条,加强了地面交通与轨道交通的“零换乘”和“无缝接驳”,填补了热点区域公交线网空白,有效缓解了城市主干道交通压力,全面提升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能力。
截止目前,西安市共有公交企业16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家,民营公交企业11家;全市共有公交车辆9937辆,其中新能源及天然气清洁能源车辆已占全市公交车辆的100%;全市共有常规公交线路315条,线路长度5888.85公里,日均客运量388万人次,万人拥有公交车22.8标台,公交出行分担率41.41%(不含地铁),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
近年来,西安公共交通发展成效显著。
公共交通的低票价政策和公交线路一次性通达率均处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高德地图和交通部科研院以大数据为基础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公共交通分析报告》中,西安市在全国82个主要城市综合排名第7)[1]。
西安考察调研报告

西安考察调研报告【西安考察调研报告】一、引言西安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
为了进一步了解西安的经济、文化和发展现状,我们进行了考察和调研。
本报告将对我们此次考察调研的主要成果进行展示和总结。
二、经济状况西安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中心位置,具有重要的地理战略优势。
近年来,西安市经济不断发展壮大,GDP稳步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
尤其是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对西安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安也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研发中心之一,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科技项目。
三、文化特色作为历史名城,西安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古代的兵马俑、大雁塔、回民街等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在西安市中心,我们还发现了许多民间艺术表演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
这些文化特色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西安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和发展机会。
四、发展现状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西安市正致力于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城市的停车场和公共交通设施得到了大力发展,减少了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西安市政府通过鼓励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五、面临的挑战尽管西安市的经济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环境污染问题,随着经济的增长,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和汽车排放物带来了严重的污染。
其次是交通拥堵问题,由于城市道路建设滞后,交通压力较大。
此外,高科技产业人才的短缺和创新投资的不足也对西安市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六、建议和展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向西安市政府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采取更加严格的限制和控制措施,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
其次,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现象。
同时,加大对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和投资。
总结起来,西安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潜力的城市。
西安北站位置环境调研报告

西安北站位置环境调研报告西安北站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北部,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
本报告将对西安北站的位置环境进行调研和分析。
一、地理位置西安北站地理坐标为北纬34度24分,东经109度04分,位于关中平原上。
周边地理环境优越,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遗产,如兵马俑、华清池等,吸引着大量游客。
同时,西安北站距离西安市中心约12公里,交通便利,方便乘客前往市区。
二、交通条件1.道路交通:西安北站周边有多条主要道路,包括环城高速公路和西安璧山高速公路,方便乘客驾车进出。
此外,周边还有公交车站点,为乘客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2.铁路交通:作为铁路交通枢纽,西安北站连接了多条重要铁路干线,包括西成铁路、陇海铁路、西咸新区铁路等,方便乘客到达不同的目的地。
此外,西安北站还是高铁的始发站和终点站,为高铁乘客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条件。
三、环境特点1.周边社区:西安北站周边有多个社区和居民区,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生活配套设施,如购物中心、餐饮场所、医疗机构等。
乘客在出行过程中可以享受到便利的生活服务。
2.景观环境:西安北站周边的景观环境较为良好,街道整洁、绿化覆盖率较高,大量的花草树木点缀其间,为乘客提供了一个宜人的出行环境。
此外,周边还有一些公园和休闲场所可供游客和乘客休闲娱乐。
3.商业配套:西安北站附近有大型商业综合体和购物中心,提供各类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
乘客在候车或出行之余可以享受到丰富多样的商业配套服务。
4.安全保障:西安北站周边有较好的治安环境和安全保障体系,警务设施齐全,保安力量充足,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维护。
综上所述,西安北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环境特点突出。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西安北站在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的同时,也为乘客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和生活配套设施,为乘客的旅途增添了更多的便利和舒适性。
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周边环境的建设和管理,提升西安北站区域的整体品质和服务水平,为乘客创造更好的出行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西安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的调研报告张杨杨(学校:长安大学;)摘要:通过调查问卷及实地考查的形式对西安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进行相关调研,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西安市选择步行与自行车出行方式的出行者的特征,发现了西安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所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最后根据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发展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字:西安市;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交通调研;改善措施Research Report of Xi 'an Pedestrian and BicycleTransportationZhang Yangyang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research of xi 'an pedestrian and bicycle traffic through the form of questionnaire and the field test, and analyze the survey data, then conclud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cers and cyclists,found several problems of xi ‘an by walking and bicycle traffic, and for these problems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walking and bicycle traffic development goals,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Keywords: Xi 'an;pedestrian transportation; bicycle transportation; traffic survey;improvement mea-sures引言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城市交通的发展,同时也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得交通拥堵日益严重,道路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西安市作为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人口密集、活动频繁、设施集中、用地紧张等特点。
而步行与自行车交通是交通出行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节能、环保等特点,建立良好的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增加这一交通方式的吸引力,对出行者更多的选择步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的出行,对于减少机动车出行,缓解城市道路压力以及改善城市环境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针对步行及自行车交通进行调研分析。
1 步行与自行车交通方式特征分析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和到路上分发问卷的调查形式(问卷调查表见附录),共印发问卷150份,收回114份;以下对该次的调查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
1.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本次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下:其中女性所占比例约为47%,男性53%。
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和职业比分别减图1-1与图1-2.图1-1图1-2图1-3由图1-3可见西安市的自行车保有量还是较多的,其中大多数使用者为学生群体。
但不可否认,这也与本次调查的对象中,学生占有较大份额有关。
1.2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相关特性图1-4有图1-4可知,每天步行次数基本上集中在1~6次。
图1-5由图1-5只,多数人每天骑自行车出行的次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图1-6从图1-6可以看出,在工作日和周末均有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人占大多数。
图1-7由步行或自行车出行时段分布图可以看出,17:00~20:00这个时段的步行和自行车的出行量最大,因为这个时段属于下班高峰期,人们出行时间较为充裕,所以很多人都选择了步行和自行车这一慢行交通方式。
图1-8出行者每天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总时间绝大部分都在两个小时以内,可见全天两个小时的步行和骑自行车出行是他们一个可容忍极限。
图1-9由图1-9可知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目的主要是散步和购物这类的休闲活动,因为人们出行时间充分,同时步行和骑自行车也能起到锻炼的目的。
图1-10由图1-10可以看出自行车换乘公交车或地铁的比例非常少,这主要是因为自行车停靠不方便,没有正规的非机动车停车管理系统,而且在西安自行车遭偷窃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所以如需换乘机动车的情况下,很多出行者就放弃了自行车这一出行方式,转而直接采取机动车出行。
所以加大自行车的停车管理,给自行车出行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停车系统,是提高自行车这一交通方式比例的重要环节。
图1-11选择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主要原因主要是方便和经济。
所以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机动车出行,可以适当的提高机动车的出行成本和为出行者提供一个便捷、舒适的步行系统和自行车道路设施是非常重要的。
小区内部设施对您采用步行或自行车出行的影响度为:题目\选项非常低低一般高非常高道路规划10.53% 8.77% 31.58% 42.11% 7.02% 绿化8.77% 12.28% 29.82% 40.35% 8.77% 公共活动场所8.77% 14.04% 38.6% 38.6% 0%表1-1您对小区以下设施的满意度为:题目\选项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自行车停放点分布 3.51% 19.3% 31.58% 38.6% 7.02% 道路规划 3.51% 10.53% 38.6% 40.35% 7.02%表1-22实地调研主要走访了长安大学本部及小寨、钟楼等周边地区,并拍摄了部分照片,并且对路人、协警进行了采访和询问。
图2-1图2-2图2-1与图2-2为东大街实地拍摄的图像,在东大街上,个别路口人流量过大,而且行人素质一般,在协警的指挥下勉强能够较有秩序地经过路口。
图2-3对于步行出行者而已,在交叉路口,尤其是在没有红绿灯和交通管制的路口,行人过街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即便在有红绿灯的交叉口,很多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的行为也较为普遍。
图2-4机动车停在人行道上的现象在西安尤为常见,图2-4为西安某人行道上所拍摄到的照片。
这给行人带来了不便,很多行人表示,在人行道通畅的情况下,他们所能容忍的最大步行时间要大于人行道有停车等障碍物时的可容忍的最大步行时间。
图2-5很多非机动车道不仅被机动车所占用,而且非机动车道作为人行道来使用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这给骑自行车出行的人带来了很大阻碍,使得自行车出行的出行速度大大降低,从而也减少了自行车这一方式的吸引力。
3 步行、自行车交通问题总结及分析3.1存在问题1)步行交通根据问卷及对路人的询问调查,约有60%的步行者认为步行环境不安全(老年人中为80%),77%的步行者对步行环境不满意,概括起来步行系统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步道宽度不足;(2)步道被机动车及自行车停车、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占用造成行走障碍;(3)盲道不连续,残疾人通行不便;(4)过街设施间距不合理、过街安全设施不足,造成行人过街不便;(5)绿化、照明、休息座椅等服务设施缺乏;(6)噪音污染、空气污染、路面铺装破损等导致步行环境舒适性较差。
2)自行车交通对于自行车系统,无论是行车环境还是存车环境都存在严重不足,概括起来主要如下:(1)自行车道宽度不足;(2)机非隔离设施不足,导致机动车对自行车带来严重威胁;(3)自行车停车设施严重缺乏;(4)自行车失窃问题普遍(据调查:80%的骑车人担心自行车被盗)。
以上步行、自行车交通存在的问题,部分影响到行人和骑车人的正常通行,有的甚至已经到了行人、骑车人无路可走,交通安全没有任何保障的严重地步。
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症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症结一:长期以来“车本位”的思想漠视了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合理地位,使得社会各界对步行、自行车交通方式缺乏足够重视;症结二:对步行、自行车交通方式的功能定位、作用认识不够,忽视了步行、自行车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作为特定交通方式存在的合理性;3.2步行、自行车交通功能定位根据步行、自行车交通的交通特性、出行特征,结合西安的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分析认为步行、自行车交通在西安交通体系中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定位如下:1)步行交通(1)步行是最基本的、绿色的出行方式,一般出行距离为1~3km,是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2)步行是其它交通方式的基础,任何出行方式在出行链的两端及中途转换过程中往往都需要靠步行来衔接;(3)步行是休闲、健身的方式。
2)自行车交通(1)自行车交通是适合中短距离出行的、绿色的出行方式,一般出行距离在3~5km;(2)自行车交通是公共交通的端末交通工具,骑自行车转乘公共交通,对于扩大公共交通覆盖范围,支撑“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3)自行车交通也是一种健身方式。
4 步行、自行车交通发展目标及改善对策4.1发展目标基于对西安步行、自行车交通定位及发展趋势的认识,未来对于步行、自行车交通应该采取“积极提倡步行、自行车交通方式,实行步行、自行车优先,为包括交通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步行者、骑车人创造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
”的发展政策,达到步行系统“安全、畅通、方便、舒适”,自行车系统“安全、有序、快捷、方便”的发展目标。
4.2改善对策为实现步行、自行车交通的发展目标,保障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结合当前西安步行、自行车交通存在的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对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进行改善:(1)保障步行、自行车交通在路段、交叉口及过街设施等方面有效的通行空间;(2)保障步行、自行车交通良好、舒适的出行环境。
1)步行系统(1)确保行人通行带宽度步行通行带宽度应以行人流量和流向为基本依据,并应满足行人步行要求,保障行人的交通安全、交通连续性和相应的交通服务水平。
道路交叉口处的行人通行带宽度一般应大于相应路段的行人通行带宽度,条件困难情况下也不得小于相应路段的行人通行带宽度。
行人通行带宽度至少应满足:快速路辅路、主干路不得小于3m,次干路不得小于2.5m,支路不得小于1.5m。
[1](2)改善行人过街设施条件人行过街设施设置间距应根据行人过街需求设置,一般情况下快速路宜为300~500m,主干路宜为250~300m、次干路宜为150~300m。
商业、文化娱乐等设施密集的路段应根据需要加密[2]。
过街设施应与公交场站、公交车站、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等行人流量较大地点顺畅衔接。
机动车车道数大于或等于6条或人行横道长度大于30m时,须在中央分隔带上设置设安全岛,安全岛的最小宽度为1m[3]。
(3)选择合理的公交车站设施地面公交车站设施不得占用行人通行带空间(候车亭顶棚除外)。
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地铁等设施的出入口,应避免占用行人通行带空间。
不得不占用行人通行带的,行人通行带须相应拓宽。
对于占用行人通行带空间的公交车站设施应进行改造,改用新型候车亭,将候车亭立柱布置在护栏附近而不占用行人通行带,候车亭顶棚反向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