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简析易错的标点符号

2018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简析易错的标点符号

一、顿号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概数中间用了顿号。

误例: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分析:三四表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分开。

2.集合名词中用了顿号。

误例: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的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分析:公安干警是集合名词,不能用顿号将其分割开来。

3.并列成分不同层次之间用了顿号。

误例: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汇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分析: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是并列关系,合起来又是一个层次,因此第二个层次

应改为逗号。

4.连词前面用了顿号。

误例:我国的科学、文化、文艺、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事业都有了很大发展。

分析: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这些词语之前不必用顿号。

5.并列词语之间有啊哇啦呀等语气助词时用了顿号。

误例:我喜欢吃的水果有葡萄啊、苹果啊、梨啊、西瓜啊。

6.并列谓语和并列补语中间不能用顿号,而应该用逗号。

误例: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二、冒号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冒号后面的提示语范围不清。

误例: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分析: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其提示的只有那两句诗。因此,或者要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要将后引号后的逗号改为引号内的句号。

2.三种典型的对话叙述方式的标点问题。

(1)我们总是坐在那边的窗前,同一张餐桌,同样的饭菜,他停了一会儿说:但是今年,我们第一次没在一起过。

(2)行啊!他停了一会儿,不过我还要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3)他停了一会儿说:行啊!不过我还要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三、问号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1.无疑问用了问号。

含疑问词的成分作关注(不)知道了解等动词的宾语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误例: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2.选择问句用了多个问号。

误例:网络技术对传统艺术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是高科技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分析: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各选项之间只能用逗号。

3.倒装成分之间用了句末点号。

误例: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分析:倒装句虽然有句子成分的倒置,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全句只能用一个句末点号,倒装成分之间只能用逗号。

四、引号使用中常见的错误

引号的使用应根据引用的内容是作句子的成分还是独立成句确定句末点号的位置:独立成句,句末点号在引号的里面,表示所引的话终结;作句子的成分,句末点号在引号的外面,表示整个句子终结。

误例: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分析:前一个引用独立成句,所以句号在引号里面,使用正确;后一个引用作在的宾语,句号表示整个句子的终结,应该放在后引号的后面。

五、其他标点符号使用中常见的错误

1.括号与句末点号的错位。

句中的括号要紧跟在被解释的词语后面;句末的括号则是

对整个句子的注解,应该放在句号之后。

2.标点符号与和它功能相同的字词并用。

省略号和等等等都可以表示列举的省略,两者不能同时使用。

3.滥用书名号。

书名号标示书名、篇名、报刊名、图画名、歌曲名等,并且都是已经存在的。报刊、电视中的栏目、文章的题目、专栏名、专题名、丛书名、单位名称等不能用书名号。

误例:以《健康秩序,健康生活》为主题的中央电视台2004年315电视宣传活动将由央视经济频道的11个栏目共同组成。

分析: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误例: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分析:第二个书名号应改为引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