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蝴蝶泉》教案沪教版

合集下载

《蝴蝶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蝴蝶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蝴蝶泉》教学设计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讲述蝴蝶泉的传说,引出课题。

出示课题:蝴蝶泉2.简单介绍“蝴蝶泉”【设计思路】:故事导入,引人入胜。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由读短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短文。

)2.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

3.指名朗读。

4.齐读。

【设计思路】:读准字音,读通短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三、读懂句子,理解句意。

1.自读短文,借助下面注释和译文,自己解决重点字的意思,不理解的字用笔圈出来。

【设计思路】:“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圈圈画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帮助学生积累。

2.小组学习,共同解决难题。

【设计思路】: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合作学习、同学间的互补加以消化,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学生掌握根据注释学习古文的方法。

3.通过学习,你们知道这篇古文的大体意思吗?4.集体交流,然后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最后让学生明白短文一共有四句话。

(1合欢树下的清泉。

2花奇。

3蝶美。

4游人多。

)5.读短文,进一步理解句意。

四、拓展练习。

1.简单介绍本文的作者——徐霞客。

2.让学生展开联想,根据古文的内容,把它改编成白话文。

【设计思路】:让学生对作者的深入了解以及用语言表述古文的内容后,对短文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描写了蝴蝶泉泉水的清冽、树的奇特、蝶的优美。

由于这是一篇古文,学习本文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记得自己小时候学文言文时,最害怕的是熟读并背诵古文,因为古文中有许多难读的偏冷生字,句子也拗口,让人读起来生涩。

于是,怎样上好文言文这种课就成了我思考的对象。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文言文一个是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二是能借助注释或译文,读懂课文。

针对这两点,我把整个课堂教学设计成三个环节:其一是朗读:熟读《蝴蝶泉》,从难读字到拗口句。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有三个重要词:积累、诵读、欣赏。

《蝴蝶泉》教学教案设计

《蝴蝶泉》教学教案设计

《蝴蝶泉》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蝴蝶泉》的故事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

掌握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环境描绘。

分析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价值。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文学作品,发展创新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中的自然美和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分析《蝴蝶泉》是一部描绘人与自然、爱情与友情的小说。

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的山村,以蝴蝶泉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年轻女子与一位年轻书生之间的爱情故事。

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优美的文字,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欣赏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3.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影像资料,生动展示作品中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

纸质教材:提供《蝴蝶泉》的纸质教材,方便学生阅读和做笔记。

在线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在线资源进行拓展阅读和了解相关背景知识。

第四章:教学安排4.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介绍《蝴蝶泉》的故事背景和作者。

阅读故事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讨论故事的开头部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期待。

4.2 第二课时阅读故事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和故事发展。

分析作品中的自然描写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欣赏文学美感。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故事。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年级语文下册《蝴蝶泉》教案沪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蝴蝶泉》教案沪教版

蝴蝶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能结合文后的注释及译文,读明白短文的意思。

知道课文描写了蝴蝶泉泉水清冽、古树奇特、蝶儿优美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对“蛱蝶、生蝶、真蝶”三个相近词语进行区分,对文言的“然”字结构进行学习积累,对关键词语进行想象理解,体会文中运用的拟人等修辞手法,为以后的文言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价值观:感悟课文中所描绘的蝴蝶泉景物之间亲密和谐之美、淡妆浓抹之美、动静相衬之美,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体会文言文文字精辟、洗练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结合文后的注释及译文,读懂短文的意思。

2、体会祖国山水之美,感悟文言所蕴含的语言之美。

教学准备:老师:搜集歌曲《蝴蝶泉边》,故事《蝴蝶泉的传说》。

学生:读通全文,参考课后译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作者介绍1、故事引入、揭题。

◆播放歌曲《蝴蝶泉边》,听故事《蝴蝶泉的传说》。

(见教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蝴蝶泉》。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接触古文的经历不多,往往会将古文学习理解为枯燥的释词析句。

在上课伊始,通过播放歌曲《蝴蝶泉边》和听故事《蝴蝶泉的传说》引入课文,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丰富学生对于这篇古文的认识。

2、介绍作者及作品。

明代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名叫徐霞客。

他踏千山、涉万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名山大川,历经30年考察,撰写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3、导入课文。

三百多年前的一天,徐霞客来到云南苍山的云弄峰下,记录下那里天下罕见的蝴蝶泉蝴蝶盛会的奇景,仅用了101个字,可谓字字珠玑。

二、读通课文,了解大意1、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1)师范读(他写道——)。

(2)学生自由读(要求字字读正确、句句读通顺)。

(3)大组按句轮读。

2、设计填空,整体进入。

(1)师:在4句话里,作者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呢?请大家参考译文思考一下。

指名读译文并出示填空:出示:一()古树一()清泉一()蝶花千()真蝶(2)交流。

《蝴蝶泉》教学教案设计

《蝴蝶泉》教学教案设计

《蝴蝶泉》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蝴蝶泉》。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蝴蝶泉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对蝴蝶和蝴蝶泉的兴趣。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创意写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和表达美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和背诵。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内容的分析和讨论。

4. 蝴蝶泉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背景的介绍。

5. 创意写作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蝴蝶泉》。

(2)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3)学生能够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蝴蝶泉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背景。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创意写作的练习。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教案。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写作纸张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蝴蝶和蝴蝶泉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蝴蝶泉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背景。

2. 课文朗读和背诵:(1)学生跟随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自主或分组背诵课文,加强记忆和理解。

3. 生字词学习:(1)老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并解释含义。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生字词编写小故事或句子。

4. 课文内容分析和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答。

(2)老师引导students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mn idea, supporting detls, and the author's writing techniques in the text.5. 创意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篇关于蝴蝶泉的短文。

《蝴蝶泉》教学教案设计

《蝴蝶泉》教学教案设计

《蝴蝶泉》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蝴蝶泉》的故事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

使学生掌握故事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1.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受故事中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激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蝴蝶泉》是一部描绘我国西南边疆美丽风光和彝族人民生活的短篇小说。

作品通过讲述彝族青年男女爱情故事,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自然景观。

2.2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作品中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难点: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故事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理解作品主题。

3.2 提问法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3.3 情景教学法教师创设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中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学生通过体验情景,增强对作品的情感共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蝴蝶泉》的故事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故事,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关系。

教师辅导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3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4 情感体验教师创设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中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学生通过体验情景,增强对作品的情感共鸣。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绘制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图,巩固对人物关系的理解。

5.2 作业要求内容:包括对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作品特色的分析,以及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蝴蝶泉(沪教版)PPT课件

蝴蝶泉(沪教版)PPT课件
7 蝴蝶泉


(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
shù qiào
jiàn
东向漱根窍而出,清冽可鉴。泉上大树,当四月
jiá

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
diān
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
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
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
泉上这棵大树每年农历四月初 开花,花形如蝴蝶,触须和翅膀都 栩栩如生,与真的蝴蝶没有什么不 一样的。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 翅栩然,与生蝶无异。
大树开花就像 ,真是

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 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 焕然。 光彩夺目的样子
那成千上万的真蝴蝶又 须尾相衔,从树顶悬挂而 下,直垂至水面,五彩缤 纷。
谢谢大家
泰然 处之 轰然倒塌
怡已。

成群结队
停歇
游人从那时开始,都成群结队前来观 看,一直过了农历五月才停歇。
蝴蝶泉真美啊!
拓展练习 阅读《小石潭记》片断,体会用文言文写
景的妙处。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 披拂。
靠着
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冽可鉴。
用水清洗
当镜子照
(在云南苍山神摩山麓)有一棵苍劲的合 欢古树,靠着山崖高高地耸立,树下有一泓泉 水自树的根部向东流出,就好像在替树根梳洗 一样。泉水清澈如镜。
(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 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冽可鉴。

沪教版第十册《蝴蝶泉》教学设计

沪教版第十册《蝴蝶泉》教学设计

沪教版第十册《蝴蝶泉》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入,激发爱好。

1.讲述蝴蝶泉的传奇,引出课题。

出示课题:蝴蝶泉
2.简单介绍“蝴蝶泉”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引人入胜。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自由读短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短文。

)
2.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形。

3.指名朗读。

4.齐读。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短文,是明白得课文的基础。

三、读明白句子,明白得句意。

1.自读短文,借助下面注释和译文,自己解决重点字的意思,不明白得的字用笔圈出来。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圈圈画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适应,关心学生积存。

2.小组学习,共同解决难题。

【设计意图】: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是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合作学习、同学间的互补加以消化,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学生把握依照注释学习古文的方法。

3.通过学习,你们明白这篇古文的大体意思吗?
4.集体交流,然后教师关心学生明白得每句话的意思,最后让学生明白短文一共有四句话。

(1合欢树下的清泉。

2花奇。

3蝶美。

4游人多。

)
5.读短文,进一步明白得句意。

四、拓展练习。

1.简单介绍本文的作者——徐霞客。

2.让学生展开联想,依照古文的内容,把它改编成白话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作者的深入了解以及用语言表述古文的内容后,对短文留下深刻的印象。

沪教版语文五下《蝴蝶泉》ppt课件2

沪教版语文五下《蝴蝶泉》ppt课件2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 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
1、须翅栩然: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 2、发花:开出的花 3、生蝶:真的蝴蝶。
泉上这棵大树每年农历四月初开花,花形如 蝴蝶,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与真的蝴蝶没什 么不一样的。
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巅 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 焕然。
(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 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冽可鉴。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 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 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 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 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译文
在云南苍山神摩山麓有一棵苍劲的合欢树, 靠着山崖高高地耸立,树下有一泓泉水自树的根 部流出,就好像在替树根梳洗一样。泉水清澈如 镜。 泉上这棵大树每年农历四月初开花,花形如蝴 蝶,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与真的蝴蝶没什么 不一样的。 那成千上万的真蝴蝶又须尾相衔,从树 顶悬挂而下,直垂至水面,五彩缤纷。 游人从那 时开始,都成群结队前来观看,一直过了农历五 月才停歇。
课堂小练笔:
要求: 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一下当时群蝶聚会的情 景,以“每年四五月间,四 面八方的彩蝶,纷纷飞到蝴蝶 泉边……”为开头,来描述一 番群蝶争艳那热闹的情景吧!
学习古文的方法:
①自由轻声读古文,读准字音,读通古文。 ②借助译文、注释、字典读懂带点字的意思。 ③根据带点字的意思,逐句理解古文的意思。
④读读古文,连起来说说现代文的意思。
⑤理解主要内容、中心主旨、写作手法等。 ⑥读读背背喜欢的语句。
(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 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冽可鉴。

徐霞客
(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 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冽可鉴。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 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 连须钩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 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 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下册《蝴蝶泉》教案沪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能结合文后的注释及译文,读明白短文的意思。

知道课文描写了蝴蝶泉泉水清冽、古树奇特、蝶儿优美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对“蛱蝶、生蝶、真蝶”三个相近词语进行区分,对文言的“然”
字结构进行学习积累,对关键词语进行想象理解,体会文中运用的拟人等修辞手法,为以后的文言学习打下基础。

情感价值观:
感悟课文中所描绘的蝴蝶泉景物之间亲密和谐之美、淡妆浓抹之美、动静相衬之美,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情感,体会文言文文字精辟、洗练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结合文后的注释及译文,读懂短文的意思。

2、体会祖国山水之美,感悟文言所蕴含的语言之美。

教学准备:
老师:搜集歌曲《蝴蝶泉边》,故事《蝴蝶泉的传说》。

学生:读通全文,参考课后译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作者介绍
1、故事引入、揭题。

◆播放歌曲《蝴蝶泉边》,听故事《蝴蝶泉的传说》。

(见教参)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蝴蝶泉》。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学生接触古文的经历不多,往往会将古文学习理解为枯燥的释词析句。

在上课伊始,通过播放歌曲《蝴蝶泉边》和听故事《蝴蝶泉的传说》引入课文,既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丰富学生对于这篇古文的认识。

2、介绍作者及作品。

明代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名叫徐霞客。

他踏千山、涉万水,足迹遍布祖国的名山大川,历经30年考察,撰写完
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3、导入课文。

三百多年前的一天,徐霞客来到云南苍山的云弄峰下,记录
下那里天下罕见的蝴蝶泉蝴蝶盛会的奇景,仅用了101个字,可
谓字字珠玑。

二、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1、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1)师范读(他写道——)。

(2)学生自由读(要求字字读正确、句句读通顺)。

(3)大组按句轮读。

2、设计填空,整体进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