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高山流水课文简析 沪教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26《高山流水》 精品优选PPY课件2沪教版

勾一勾描写傍晚美景的句子
傍晚时,风平浪静,清辉落地,景象迷人。
品读感悟:
这时,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 地站了起来拉着子期的手说:“高山流水,知音 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一位真正了 解我的人啊!”
体会பைடு நூலகம்此时作者的怎样?
品读遗言
他临终前说:去年曾和先生约, 八月十五在这里相会,去世 以后,要把坟墓修在江边, 好听先生的琴声……
当伯牙又抚琴而奏,弹到志在流水时,子期意味 深长地 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淼、宽广无边的江河 流水!”
当伯牙再一次抚琴而奏,弹到志在
期 地说:“
。”
时,子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
(唐.白居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下着梅雨的季节,令人心浮动,生活烦躁起来。尤其是上下课时,捧抱着大叠教材讲义,站立在潮湿的街头,看着呼啸如流水奔涌的大小车辆,却拦不住一辆出租车;那份狼狈,无由地令人沮丧。 也是在这样绵绵密密、雨势不绝的午后,匆忙地赶赴学校。搭车之前,先寻觅一家书店,影印若干讲义给学生,因为时间的紧迫,我几乎是跑进去的,迅速将原稿递交从未谋面的年轻女店员。 那女孩有一双细白的手掌,铺好原稿,开动机器,她先影印了两张尺寸较小的,而后将两张影印稿并排成一大张。抬起头,她微笑地说: “这样不必印八十张,只要四十张就够了。好不好?” 我诧异地看着她继续工作,复印机一阵又一阵的光亮闪动里,也诧异地看着她的美丽。 原本,她的五官平凡无奇,然而,此刻当我的心灵完全沉浸在这样宁谧的气氛中,她不再是个平凡女孩。 我看着她仔细地把每一张整齐裁开、叠好,装进袋子,连同原稿还给我。付出双倍劳力,却只换来一半的酬劳,她主动做了,还显得格外光采。 离开的时候,我的脚步缓慢了些。焦躁的感觉,全消散在一位陌生人善意的温柔中。并且发现,即使行走在雨里,也可以是一种自在心情。 第二次去澎湖,不再有亢奋的热烈情绪,反而能在阳光海洋以外,见到更多更好的东西。
五年级语文下册 高山流水 1教案 沪教版

高山流水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
文章说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琴,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回味。
由于古今中外词义和句式的差异,课文通过注释和译文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教学目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10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注释、对照译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4.明白“高山流水”的含义,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准备:《高山流水》乐曲。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1977年,美国发射了一艘“旅行者号”无人宇宙飞船,它的任务就是去茫茫宇宙寻找外星人。
飞船上有一张金唱片,一直在太空中循环播放,它记录了地球上的各种信息,为的就是吸引外星友人,其中就有一首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
那么“高山流水”究竟是一首怎样的曲子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为什么能名扬海外,流芳百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高山流水》。
(揭示课题)2.课前大家预习了《高山流水》这一课,会读吗?再次放声自由读古文。
二、反复朗读、读通课文1.师:高山流水不仅是一个成语,也是一曲古筝曲曲名,这段音乐中还隐藏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想一想课文讲了谁和谁的什么故事?(俞伯牙、钟子期)2.古文讲究节奏美。
请你再读一读,试着读出节奏来。
3.教师指导朗读:难句指导: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五年级语文下册 高山流水课文简析 沪教版

让知识带有温度。
五年级语文下册高山流水课文简析沪教版26 高山流水一、课文简析:这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
文章叙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伯牙喜爱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才智,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才智正巧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精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愿。
子期死后,伯牙哀思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实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回味。
伯牙“破琴绝弦”,喻示了“真知己”的境界,文章让我们懂得知音难求,人生要珍惜友情,而纯真友情的基础是理解。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本课语言极为凝炼,因为古今词义和句式的差异,同学理解文言文会有一定的困难。
但课文有“解释”和“译文”,可以降低同学学习的难度。
二、学习建议:·导入新课办法1:可以先让同学听《高山流水》音乐,听后让同学容易沟通音乐带给自己的感触以及所产生的联想,再揭示课题。
办法2:可以出示与知己好友相关的诗句,请同学猜下句,如:“海内存知己”、“桃花潭水深千尺”、“春草明年绿”、“劝君更进一杯酒”等,然后引导同学发觉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导入本课学习。
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字词教学由于是古文,理解文中字词意思就很重要。
惟独理解了字词才干理解句子,从而理解课文。
同学可以借助解释和译文来理解字词的意思,老师要引导同学知道:古今词义有些是相同的,现代继承了古代的意义;也有些是不同的,有进展变化。
如“终身不复鼓琴”中的“复”,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而“志在高山”的“志”是心里想着的意思,跟现在常用的“志气、志向”不同。
“洋洋乎若江河”中的“洋洋”是形容水大的样子,今日已用来形容文章或谈话丰盛明快,延续不断,意思有了进展。
2021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高山流水》教案 沪教版

2021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高山流水》教案沪教版2021年(春)五年级语文下册《高山流水》教案沪教版2022(春)第五级中文第二卷《高山流水》教学计划上海教育版[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笔记阅读文本,并与译文进行比较,正确理解“鼓”、“钢琴”、“方”、“支”、“山仔”、“未为”、“胡罗”、“少选”、“乐”、“阳阳”、“钢琴碎”、“复杂”、“不足”。
2.能正确区分古今词义的不同用法。
3.能够带着情感阅读和背诵课文。
4、了解“高山流水”这个成语故事的来历,明白知音难得,要珍惜友情。
【教学过程】一、课文介绍:1、听一段乐曲。
(媒体出示录像)师引语:我们听到的乐曲,就是著名的古曲――高山流水。
它是由著名的古代音乐大师俞伯牙创作的。
(媒体出示)当年,俞伯牙来到了汉阳江口,琴兴大发弹曲,突然琴弦断了一根。
此时有人大声说:“先生,我是个打柴的,您的琴声绝妙!”俞伯牙问:“你既懂琴,请说说刚才我弹的是何首曲子?”那打柴人笑答:“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
可惜,弹到第四句时,琴弦断了。
”俞伯牙忙请他上船来细谈。
打柴人看到俞伯牙的琴,便说:“这是瑶琴!”他还说了瑶琴的来历,(媒体出示)更让伯牙佩服。
于是,俞伯牙又弹曲,钟子期在一旁听之,他们因此而相知相交的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补充板书:26)(媒体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这个故事后人常称之为“板书”。
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代汉语。
你还记得我们学的古代汉语吗?谁能谈谈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二、初读课文,了解古文大意。
1、“读文”:(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并将困难的地方读几遍。
(2)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
看着屏幕,再次朗读课文。
2、“解意”:(1)谈谈“博雅绝贤”的含义。
(2)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3)质疑。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6.26 高山流水|沪教版2015秋 (共21张PPT)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 复为鼓琴者。
①志
② 善 ③若 ④复
心里想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 复为鼓琴者。
伯 牙 鼓 琴 , 钟 子 期好听 之 , 方 鼓 琴 而 志 在像 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 复为鼓琴者。
钟子期曰:“
!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
!
钟子期死,
伯牙破琴 ,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 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 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 复为鼓琴者。
提示:联系上下文,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说说句子的含义。
①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 高山,钟子期曰:“②善哉乎鼓琴!巍巍乎③若 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
伯牙:春秋时期晋国人, 精通音律,琴艺高超, 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可 惜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
钟子期:春秋时期楚国 人,相传他是一个戴斗 笠、拿板斧的樵夫。
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高山流水教学反思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高山流水教学反思篇1: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高山流水》教学反思沪教版五年级下册《高山流水》教学反思一、读准字音读准字音是诵读的基本要求,也是进一步诵读的前提条件。
二、读准节奏即使文中加了标点,还存在着句内停顿的问题,如果句内停顿不当,句意会错,节奏也会走样。
因此,断准句,是读准节奏的`一步。
例如:《高山流水》中的最后一句“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中“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当用斜线划分出适当的停顿后,就不仅句意明白晓畅,读来也节奏分明了。
这一环节的诵读,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做到停顿得当,语气连贯。
三、读懂文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还不能将文章的意思读懂,要读懂文章的意思还要在字词上下功夫。
在这一个环节,我要求学生根据经验小结出古文学习的方法,即“借助注释,联系译文,请教字典、同学”等,再以此为学习要求,要求小组自主学习本文中的带点词句。
同学们很快投入到紧张的自主学习中,不一会儿,通过多种方法的学习,他们已能初步顺利地了解带点词句的意思,最终将文章意思读懂。
在此过程中,绝不能弄得似是而非,也不可“大概加估计”,更不能留下死角。
在此基础上,再回过头来放声朗读全文,便能更好地从整体上来把握全文的意思了。
篇2:沪教版五年级下册unit1教学反思沪教版五年级下册unit1教学反思1. 创设情景,引导自信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奋发的动力。
因此, 上课一开始给学生创设自信的情境,是学生智慧得以发展的关键。
本节课,我用孩子们百看不厌的动画片《狮子王》的片头曲创设氛围,使学生从一开始的紧张,慢慢地沉浸于动物的世界中,在这样的意境下,复习一些旧知识,不管哪类学生,都自信地积极举手发言,为整节课的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2. 从合作中扶助自信自信心的获得还需要他人的支持,一个班的同学有好有差,性格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因平时比较弱而自信心不足,而有的学生因怕同学笑话而缺乏自信。
《高山流水》赏析(精选五篇)

《高山流水》赏析(精选五篇)第一篇:《高山流水》赏析《高山流水》赏析《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古琴曲。
它本只有一曲。
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落,至宋,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它充分运用了“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进一步表现了流水中的澎湃,使全曲形象生动,气势磅礴。
刚开始听音域不断跳跃,感觉虚无缥缈,有时又重重低音时隐时现,我仿佛看到了一位长须白发的长者抚琴于天地山水之间挽一个高高的发髻,髻后的长发与琴声随风飘扬。
天地间布满大雾,面对雄伟的泰山和延绵的河流,雄伟而庄重,滚滚的流水,宽广浩荡,好似无边的大海一般。
仿佛天地之间就只有抚琴者一人。
而后,感觉从前面一段的音乐中跳了出来,反而声音变得清澈,开始活泼明朗起来,给人一种愉悦的心情,仿佛整个人都飞了起来。
而后还有一小串清脆的琴声。
仿佛泉水流过小溪一样。
而后琴声变得舒缓,与之前的景象不同。
仿佛自己侧立与溪旁,静静的欣赏这缓缓地溪流,感觉十分静谧安心。
仿佛自己也与这大自然合为一体。
忽然,曲调变得激昂澎湃,音调快速上升下降,感觉十分惊心动魄。
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那潺潺的流水一下子倾斜于瀑布、江河突然沸腾起来。
不停刮奏的水没有留下一点的空隙,本清澈见底的溪水顷刻间奔腾跳跃起来,从万丈高的山崖上直流而下,仿佛自己已处于飞瀑之间,那份壮观近在眼前。
一连串的高音过后,江水已不是那样的汹涌澎湃了,仿佛自己又到了林间小溪之中。
重回了舒缓和轻松。
所有的一切又归于平静。
但还是回味无穷。
不久,音调又继续转高,仿佛更大的瀑布又来临了。
激昂之情又油然而生,滔天的飞泻之声又起,跌宕起伏,久久不息,那最初的震撼又来到了我的眼前,久久不息。
尾声,情越动人,心又恢复了平静却仍置身于高山流水之间。
,不能自拔......这首曲子柔内有刚,静中有急,给人一种舒心,安定的感觉像是与世隔绝的仙境,不掺杂任何烦恼忧愁。
”本曲音调舒缓,犹如水花飞溅,高山流水,韵律和谐,好像身临其境。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26 高山流水丨沪教版(2015秋)(共15张PPT)

千古知音最难觅
钟子期死,听之。方鼓琴而 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 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 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爸爸写的一篇论文,洋洋洒洒竟有5万多字。 (3)终身不复鼓琴。
奶奶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 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 名的琴师,擅弹古琴, 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 手,又是作曲家,被人 尊为“琴仙”。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春秋楚国人。相传钟子期 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 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列子·汤问》节选
原名《伯牙绝弦》
小组合作学习: 1、读:用喜欢的方式把课
文读正确。 2、解:分句读课文,借助注释
和译文说说句意并完成 课中作业2。 鼓—— 善哉—— 绝弦——
2、查查字典,辨析下面句子中带点字的不同含义。 (1)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李林和王勇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2)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 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 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善哉乎鼓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依杨柳 淙淙流水 ……
萋萋芳草 皑皑白雪 皎皎明月 悠悠白云
当伯牙的手指娴熟地拨弄着琴弦时,
作业: 1、背诵全文。 2、选做作业:
A、积累表示朋友间交情深厚的词语。 B、积累赞美友谊的诗句或名言。
善哉
少选 绝弦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 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 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 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高山流水
一、课文简析:
这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
文章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
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
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回味。
伯牙“破琴绝弦”,喻示了“真知己”的境界,文章让我们懂得知音难求,人生要珍惜友谊,而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本课语言极为凝炼,由于古今词义和句式的差异,学生理解文言文会有一定的困难。
但课文有“注释”和“译文”,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学习建议:
·导入新课
方法1:可以先让学生听《高山流水》音乐,听后让学生简单交流音乐带给自己的感受以及所产生的联想,再揭示课题。
方法2:可以出示与知己好友相关的诗句,请学生猜下句,如:“海内存知己”、“桃花潭水深千尺”、“春草明年绿”、“劝君更进一杯酒”等,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诗句的共同特点,导入本课学习。
·字词教学
因为是古文,理解文中字词意思就很重要。
只有理解了字词才能理解句子,从而理解课文。
学生可以借助注释和译文来理解字词的意思,教师要引导学生知道:古今词义有些是相同的,现代继承了古代的意义;也有些是不同的,有发展变化。
如“终身不复鼓琴”中的“复”,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而“志在高山”的“志”是心里想着的意思,跟现在常用的“志气、志向”不同。
“洋洋乎若江河”中的“洋洋”是形容水大的样子,今天已用来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意思有了发展。
·阅读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要注意停顿恰当,读出一定的节奏感来。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学生尝试读文,根据读文情况教师可示范读文,指导学生恰当停顿,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课文读通顺后,请学生根据注释、译文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教师加以点拨,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了解课文内容后,引导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们是知音。
伯牙“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就听出“巍巍乎若泰山。
”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感受到“洋洋乎若江河”。
琴虽无言,而心相通,这才是“知音”。
推而广之,凡能以心相通,相互默契的好朋友都可以称为知音。
至于钟子期为什么能成为伯牙的“知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钟子期很懂音乐,所谓“操千曲后晓声”,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的朋友非常了解,能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在朗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交流对“知音”的感受和体会。
可安排学生聆听《高山流水》,欣赏浑厚、流畅的旋律,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还可以以此音乐为背景,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