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水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危害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多种类型。
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则是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科学评估,为地质灾害防治和灾害风险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意义。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科学评估,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单位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为灾害防治和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
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2. 定性评估是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环境、地质构造、地表覆盖等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进行综合评估,采用专家经验和判断进行评估。
3. 定量评估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科学的评估结果。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
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评估和危害程度评估两个方面。
2. 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评估是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包括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规模和范围等方面。
3. 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评估是指对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方面。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应用。
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工程建设等方面,为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危害。
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还可以应用于灾害预警、应急救援等方面,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
五、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发展趋势。
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地质灾害防治和灾害风险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桂花树水电站评估报告

桂花树水电站评估报告1 前言1.1任务的由来受彭州市宝山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院承担了恢复重建后的桂花树电站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1.2评估工作依据本次评估工作的主要依据为:1)《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2003年11月24日)。
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2004年3月2日)及其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3)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04]240号,2004年10月2日)。
4)该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委托书。
1.3评估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本次评估工作是根据部颁和省颁的相关文件,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建设用地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目的是为业主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本次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是:1)对工程选址适宜性进行评价;2)充分收集评估区地质环境资料,研究评估区内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分析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发生、发育的内在联系;3)调查评估区内的地质灾害类型、分布、规模、活动性及危害性,通过对危害对象、危害程度的调查,对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并对潜在的地质灾害作出分析和评价;分析评价可能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4)结合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工程类型,分析地质环境与现有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已建工程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危险性;分析评价已建建筑物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采取的防范措施;5)针对工程建设特点及其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对建设场地及其影响范围做出地质环境评价。
2 评估工作概述2.1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恢复重建的桂花树电站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龙门山镇宝山村一社回龙沟风景区内。
地质灾害性评估报告范本

目录1 前言 (1)1.1评估任务由来 (1)1.2评估工作依据 (1)1.3评估工作目的任务 (2)1.3.1 主要任务 (2)1.3.2 要求 (2)2 评估工作概述 (3)2.1工程概况及征地范围 (3)2.1.1工程概况 (3)2.1.2征地范围 (3)2.2以往工作程度 (3)2.3评估级别与评估范围的确定 (4)2.3.2 评估范围 (6)2.4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6)3 地质环境条件 (8)3.1气象、水文 (8)3.1.1 气象 (8)3.2地形地貌 (10)3.3地层岩性 (16)3.4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 (20)3.4.1地质构造 (20)3.4.2区域地壳稳定性及地震 (21)3.5工程地质条件 (23)3.6水文地质条件 (24)3.7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5)3.8小结 (25)4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5)4.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标准 (25)4.2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26)4.3地质灾害危险性及现状评估 (27)4.4小结 (27)5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7)5.1本工程建设的施工特点 (28)5.2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 (28)5.2.1 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8)5.2.2 工程建设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9)5.3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 (29)5.3.1工程建成后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 (30)5.4预测评估小结 (31)6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预防措施 (31)6.1综合评估原则 (31)6.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32)6.3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33)6.4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4)7 结论与建议 (35)7.1结论 (35)7.2建议 (37)附图:1、xxxx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分区平面图2、xxxx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剖面图1 前言1.1 评估任务由来20__年3月6日,受xxXX公司的委托,四川xx岩土工程XX公司承担了xxxx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水电站项目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测和化解报告

水电站项目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预测和化解报告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前言C水电站位于四川省D州A县境内的抚边河干流上,为抚边河干流自上而下的第3级电站。
上游与美卧电站相连,下游与杨家湾电站相接,C水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电站枢纽建筑物包括首部拦河取水枢纽、引水系统和厂区枢纽等组成。
电站正常蓄水位2709m,利用落差135m,设计引用流量43.32m3/s,装机45MW。
电站的开发目的单一,主要任务是发电,供电四川主网。
2006年11月,四川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了《四川省D州小金川干流(小金段)及支流抚边河、沃日河水电规划报告》。
2007年1月,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水利厅以川发改能源[2007]26号文批准了该规划报告,批准的抚边河干流采用“一库五级”开发方案,即自上而下共规划焦家、美卧、C、杨家湾、猛固桥5个梯级。
我院受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四川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承担了D州A县C水电站勘察设计工作,2007年6月,我院编制完成《四川省D州A县C水电站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7年8月,四川省工程咨询研究院组织专家对我院编制的《四川省D州A县C水电站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评估,2007年9月,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川发改能源函[2007]775号文对C 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随后各有关单位先后编制完成了《C水电站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C水电站环境影响报告书》、《C水电站水资源论证报告》、《C 水电站行洪论证及河势稳定评价报告》、《C水电站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报告》、《C水电站压覆矿产报告》、《C水电站消防设计报告》、《小金川河流梯级电站电力送出方案规划报告》等,部分报告已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查和批准。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委政法委关于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川委办[2006]30号、《四川省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川环保发[2007]78号)要求,在移民安置规划大纲和移民安置规划审查批准、审核之前,应完成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

(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查地质灾害种类及分布 查地质灾害种类及分布 准确查明各分区地质灾害种类、空间分布、规模大小、 准确查明各分区地质灾害种类、空间分布、规模大小、现状 危险性等,分门别类编号并列表表示。 危险性等,分门别类编号并列表表示。 •突出对边(岸)坡灾害的阐述 突出对边( 突出对边 枢纽建筑区等工程部位地灾现状评估主要针对崩、 枢纽建筑区等工程部位地灾现状评估主要针对崩、滑、流, 而对坝基(河床)可不做重点评估。 而对坝基(河床)可不做重点评估。 •加强对第四系堆积物的描述 加强对第四系堆积物的描述 除对现有地质灾害进行详细描述外, 除对现有地质灾害进行详细描述外,对各分区不同成因的第 四系堆积物的成分、结构, 四系堆积物的成分、结构,尤其是其密实及胶结状况应作细致阐 以便为下一步预测评估打下基础。 述,以便为下一步预测评估打下基础。 •作地质灾害现状分布图 作地质灾害现状分布图 当各分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多、且分布密度较大时, 当各分区内地质灾害类型多、且分布密度较大时,必须做地 质灾害现状分布图。 质灾害现状分布图。
(5)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必须与工程施工部位紧密结合 必须与工程施工部位紧密结合 枢纽建筑区(坝址区)、建材开挖区、场内公路区、 枢纽建筑区(坝址区)、建材开挖区、场内公路区、移民迁建 )、建材开挖区 新址区和生活营地区等部位,常常是大挖区, 新址区和生活营地区等部位,常常是大挖区,开挖边坡稳定预测或 定性判断至关重要(可分岩质、土质开挖边坡分析)。 定性判断至关重要(可分岩质、土质开挖边坡分析)。 •水库区岸坡稳定预测必须强调与水库正常蓄水位及水位变动带的 水库区岸坡稳定预测必须强调与水库正常蓄水位及水位变动带的 关系 1)各种图件中必须标明水库正常蓄水位及动态水位变化。 )各种图件中必须标明水库正常蓄水位及动态水位变化。 2)除原有滑坡、崩塌需重点评价外,尤其是对部分第四系堆积 )除原有滑坡、崩塌需重点评价外, 物岸坡应作较为合理的库岸再造分析。 物岸坡应作较为合理的库岸再造分析。 3)对库区内出现的阶地堆积,尚应进行浸没分析(涉及沼泽化 )对库区内出现的阶地堆积,尚应进行浸没分析( 和盐渍化)。 和盐渍化)。 •堆碴场区应注意由堆碴不合理导致的泥石流问题 堆碴场区应注意由堆碴不合理导致的泥石流问题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水电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巫溪县高楼二级水电站引水线路建设工程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重庆一三六地质队二OO八年三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项目负责:编制人员:审核:总工程师:队长:编制单位:重庆一三六地质队编制时间:二OO八年三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自审意见《巫溪县高楼二级水电站引水渠建设工程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经队自审小组审查和讨论,形成意见如下:1、提交的基础资料齐全,能反映评估区实际情况。
2、拟建工程为较重要建设项目,评估区地质环境中等复杂,确定评估级别为二级。
3、现状评估符合实际预测评估分析合理,防治措施建议可行。
4、拟建巫溪县高楼水电站引水线路工程基本适宜建设的结论正确。
5、同意报道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专家组审查。
重庆一三六地质队二OO八年三月三十日目录1、概况 (1)l.1目的任务 (1)1.2征地地点及评估范围 (1)1.3拟建工程概况 (2)1.4评估级别的确定 (3)1.5评估工作依据及技术标准 (3)1.6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3)2、评估区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 (3)2.1交通位置 (3)2.2气象水文 (4)9.3地形地貌 (4)2.4地质构造 (4)2.5地层岩性 (5)2.6水文地质条件 (6)2.7地震 (7)2.8不良地质现象 (7)2.9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 (7)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9)3.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9)3.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9)3.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建议 (17)4、防治费用估算及适宜性评估 (19)5、结论及建议 (19)5.1结论 (19)5.2建议 (19)附图:序号图名比例尺1、评估平面图1:50002、巫溪县高楼二级水电站引水线路纵剖面图1:50003、1-1' -17-17'横剖面图1:20004、18-18'纵剖面图1:20005、压力管道纵剖面图1:500附件:1、资质证书2、委托书、合同书3、评估工作纲要4、编制人员资格证书及职称证书5、自审意见6、泥石流调查表1、概况1.1日的任务二OO八年一月八日,巫溪县源发水电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队对巫溪县高楼二级水电站引水线路(拦水坝、引水明渠、引水隧道、压力前池、压力管道)建设工程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其目的是为避免工程建设中可能产生地质灾害的危害,评价工程建设用地适宜性和政府部门审批项目提拱地质依据。
某水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某水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摘要该水电站工程区位于四川省康定县,属较重要建设项目。
本文以该水电站建设用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地质灾害调查及质量监控措施,并提出了相关结论。
关键词水电站;建设用地;危险性评估1 评估区概况该水电站工程区位于四川省康定县力丘河干流上。
库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和潜在不稳定斜坡,其发育范围向两岸单边平均延伸宽度约500m,累计平均总宽度约1 000m,库区评估向库尾延伸1km。
因此根据水库的回水长度及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确定本次库区地质灾害评估区范围约6.2km2。
2 评估级别2.1 建设项目重要性枢纽建筑物由挡水建筑物、泄洪建筑物、引水建筑物、发电厂房及开关站等组成。
坝型为粘土心墙闸坝,坝高36m,坝顶长209.0m,坝顶宽12m,首部枢纽总库容929万m3,装机容量2×55mW。
按《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DL5180-2003)的规定,该项目坝高>30m,装机容量>50mW,为中型水电工程。
按国土资源部《技术要求》的分级标准,建设工程属较重要建设项目。
2.2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力丘河干流上。
省道S215线纵贯工程区,交通较为便利。
电站坝址区距康定县城123km,厂址区距康定县城138km,工程区距四川省成都市公路里程约490km,电站对外交通条件较好。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裂隙及其密集带中,由大气降水补给,向力丘河排泄;第四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河床覆盖层及两岸岸坡坡脚崩坡积层中,由大气降水及两岸地下水补给,向力丘河排泄,两岸地下水位以力丘河水位为排泄基准面,地下水位向两侧山体呈反水力坡降抬升,推测最大埋深约60m。
坝址不良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风化、卸荷裂隙,局部存在少量的崩塌现象。
电站引水隧洞长约15.2km,沿洞线地势起伏变化大,山体坡度一般在30°~45°。
电站厂房位于力丘河白马桥下游的河漫滩上,厂房后侧山体自然坡度为55°~65°,基岩裸露。
四川省某水电站工程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精品

四川省大渡河水电站工程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03年6月目录1 前言 (1)1.1 评估依据 (2)1.2 征地情况及评估范围 (2)1.3 建设项目类型与评估级别确定 (2)1.4 评估工作概况 (3)2 地质环境条件 (6)2.1 气象、水文 (6)2.2 区域地质 (6)2.3 地震 (9)2.4 水库基本地质条件 (10)2.5 枢纽区基本地质条件 (11)2.5.1 地形地貌 (11)2.5.2 地层岩性 (12)2.5.3 地质构造 (14)2.5.4 物理地质现象 (15)2.5.5 水文地质 (16)2.6 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17)3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17)3.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标准 (17)3.2枢纽建筑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18)3.2.1古拉裂变形体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18)3.2.2上游桥变形体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1)3.2.3崩塌变形体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3)3.2.4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4)3.3建材开挖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4)3.3.1 黑马料场 (24)3.3.2 深启低料场 (26)3.3.3 卡尔沟块石料场 (27)3.3.4 加里俄呷块石料场 (27)3.3.5 管家山粘土料场 (27)3.4场内公路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8)3.4.1 左岸公路施工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8)3.4.2 右岸公路施工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29)3.5 堆碴场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30)3.5.1三谷桩碴场 (30)3.5.2 脚落沟碴场 (30)3.5.3 落哈碴场 (30)3.6 水库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31)3.6.1 库区滑坡、崩塌及泥石流发育分布状况 (31)3.6.2 库区滑坡(含变形体)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4)3.6.3 库区崩塌(危岩)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8)3.6.4 库区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43)3.6.5 库岸稳定性分段及评价 (47)3.7 移民搬迁新址及黑马生活营地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50)3.7.1 汉源新址—萝卜岗场地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50)3.7.2 库区内各集镇新址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52)3.7.3 黑马营地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估 (55)4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56)4.1 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 (56)4.1.1 枢纽建筑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56)4.1.2建材开挖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62)4.1.3场内公路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63)4.1.4堆碴场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66)4.1.5水库区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67)4.1.6移民搬迁新址区即黑马营地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72)4.2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77)4.2.1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滑坡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77)4.2.2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崩塌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77)4.2.3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78)4.2.4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水库坍岸的危险性评价 (78)4.2.5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其他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 (79)5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80)5.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原则 (80)5.2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81)5.2.1 枢纽建筑区 (81)5.2.2 建材开挖区 (82)5.2.3 场内公路区 (83)5.2.4 堆碴区 (83)5.2.5 水库区 (83)5.2.6 移民搬迁新址区 (85)5.3 场地工程适宜性评估 (88)6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88)6.1 边坡失稳、滑坡的防治措施 (89)6.2 泥石流灾害防护措施 (90)6.3 崩塌、危岩、落石等灾害防治措施 (90)6.4 水库坍岸的防护措施 (90)6.5 坝基渗流的防治措施 (91)6.6 水库诱发地震的防治措施 (91)7 结论与建议 (91)7.1主要结论 (91)7.2 建议 (92)1 前言水电站位于四川省西部大渡河中游汉源县和甘洛县接壤处,距成都直线距离200km,距上游汉源、石棉两县城分别约28km、80km,其下游9km处有成昆铁路汉源车站,坝址附近可通铁路和公路,交通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80m3/66坑
滑坡体边界等
图1-1工作思路框图
2
2.1
xx水电站坝区地处四川盆地与西藏高原的过渡带,属北温带与季风带之间的亚热带气候区。降雨集中盛雨季节,由于雨水集中,故常出现春伏旱和七、八月屡有暴雨、冰雹、山洪、泥石流等灾情发生。据坝址附近的汉源富林镇气象站资料,多年平均气温为17.8℃,极端最高气温40.3℃,极端最低气温-3.3℃。多年平均降水量730.8mm,最多年降雨量935.1mm,最少年降雨量465.1mm,最大日降雨量为85.9mm,最大日平均相对湿度为83%,最小值52%。年平均风速1.0m/s。最大风速为24m/s。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
(4)评价工程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5)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1.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依据:
(1)《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7号令)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方法》(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
(2)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392号《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
图1-1 xx水电站交通位置及评估区范围示意图
1.河流2.铁路3.公路4.都市5.县城6.坝址7.省界8.评估区
截至2002年12月,xx水电工程完成的主要勘探、试验工作总量为:
1)钻探:25028.15m/284孔;
2)硐探:8239.20m/44硐;
3)平硐地震波和声波测试分别为:5753m/29硐和4464m/17硐;
(1)1985年7月提交了《xx水电站可行性研究坝址比较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1987年底完成了《大渡河xx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地质篇);
(3)1993年初完成了《四川省大渡河xx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工程地质篇)。
(4)2003年4月完成了《四川省大渡河xx水电站可行性研究补充报告》(工程地质篇)。
表1现场调查面积(1:5万地质填图)
112km2
坝址区为面状;场内公路及水库区为带状
调查场内公路线长
约22km
左、右岸永久及临时公路
调查水库内两岸长
约200km
左、右岸一级分水岭以内边坡及沟谷
现场调查点
滑坡(含变形体)
50
既有滑坡
崩塌(含危岩体)
7
崩塌堆积体发育点
泥石流
29
泥石流冲沟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表1-1
复杂
中等
简单
1、地质灾害发育强烈
1、地质灾害发育中等
1、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
2、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
2、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较单一
2、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
3、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不良
3、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岩相不稳定,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1.3
拟建xx水电站为大型水电工程,其枢纽建筑物由砾石土心墙堆石坝、左岸地下厂房、 泄洪洞、岸边溢洪道布置型式等组成。电站装机容量330万kW,保证出力92.6万kW,年发电量145.8亿kW·h;电站建成后,由于水库的调节,能增加下游已建龚嘴、铜街子两水电站的保证出力21.5万kW,经济效益显著。按国土资源部《技术要求》的分级标准,建设工程属重要建设项目。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中等,地形地貌类型复杂,出露的岩土类型多、岩土性质差异大,库岸坡体结构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故综合上述各因素及结合表1-1的划分标准,其地质环境条件属于复杂类型。
本建设项目为重要建设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属于复杂程度,根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级表的规定,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级为一级。
宜坪—美姑断裂:出露于坝址东侧约38km。北起峨边三角寺一带(北延与峨眉山断裂相接),向南延伸至美姑附近,长约106km。总体走向近南北,断裂面倾向西,倾角60°~80°,断切于前震旦系与上震旦统、古生界地层或古生界与中生界地层间,破碎带宽50~60m,由角砾岩、糜棱岩夹断层泥等组成,具左旋逆冲特征。该断裂重、磁力异常显示清晰,在地貌上断层崖面、沟谷、垭口或滑坡、倒石堆沿断裂带呈线性分布,但未发现错断第四纪地层的构造形迹,仅在断裂或旁侧历史上有Ms≤4.9级弱震活动,并有温泉出露等。该断裂属中、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全新世以来活动性较弱。
1.2
如上所述,xx水电站工程区位于四川省西部大渡河中游汉源县(左岸)和甘洛县(右岸)接壤的峡谷内(图1-1),水库回水至石棉县城,整个水库区主库长为72km,同时流沙河支库约30km。因此评估区范围包括以下两方面:
(1)xx水电站工程坝区:具体又包括枢纽建筑区、场内公路区及堆碴区。整个坝区评估面积约10km2。
四川省大渡河xx水电站工程区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国家xx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西南xx大学
xx
xx水电站位于四川省西部大渡河中游汉源县和甘洛县接壤处,距成都直线距离200km,距上游汉源、石棉两县城分别约28km、80km,其下游9km处有成昆铁路汉源车站,坝址附近可通铁路和公路,交通方便。
xx水库地跨汉源、石棉、甘洛三县境区,控制流域面积6.85万km2,当正常蓄水位850.00m时,干流水库回水至石棉县城,库长为72km,总库容53.90亿m3。
xx水电站的勘察迄今已有二十余年历史,其中在1994年6月通过原xx工业部审查及批复;2001年12月通过国家计委的项目建议书评估;2002年国务院批准立项,将于2003年正式开工建设。由于工程规模巨大,再加之整个xx水电站坝、库区涉及范围大、且地质条件较复杂,工程建设可能受已有地质灾害的影响,以及工程建设本身也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根据国土资源部[1999]392号《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新建工程场地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其目的任务是:对建设用地范围内(包括影响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作出现状调查和评价;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对工程建设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性作出预测评估,为工程建设用地审批和工程建设防治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具体为:
金坪断裂:分布于水库中段的汉源大树一带,距坝址约30km。该断裂北西起自泸定冷碛,向南经汉源火厂坝、大树至甘洛沙岱附近与汉源—昭觉断裂相接,长约100km。总体走向北40°西,倾向南西,倾角50°~70°,破碎带宽20~40m,局部可达100m余,由构造片理、糜棱岩、碎裂岩夹断层泥组成。汉源大树以北澄江期花岗岩仰冲于中生界含煤地层或红层之上,垂直断距达500m以上;以南主要断切于震旦系、古生界地层之间。其构造新活动性表现在:沿断裂带崩滑体、泥石流、断层崖面呈线状分布;汉源大树一带,第四系下更新统昔格达(Q1x)砂泥质层中褶皱及小断裂较发育;但Ⅱ级阶地以上的古文化遗址(相当于晚更新世晚期,距今约2万年)保存完好。沿断裂带历史上无中强震活动记载,弱微震也较少见;断裂两侧的现代地壳形变的趋势性异变,年速率未超出允许限差范围。上述表明该断裂在早、中更新世有一定活动性,但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活动性较弱。
(1)评估工作级别、范围的确定;
(2)地质环境条件评价,具体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岩组、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状况等。划分库岸类型,初步评价库岸稳定性。
(3)建设场地内地质灾害分布、类型及基本特征。查明工程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形成的环境条件、规模、作危险性现状评估。
(3)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1999]392号文之附件《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以下简称《技术要求》)。
(4)《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工作的通知》(川府发(2000)29号);
(5)《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川府办发电(2001)27号)。
坝区大渡河总体流向自北西向南东,江面宽100~200m,其中石棉至xx段平均坡降为2.5‰。据坝址附近的铜街子、沙坪、毛头码水文站1937~1999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流量1230m3/s,折合年径流量388亿m3。实测最丰年平均流量1640m3/s,最枯年平均流量909m3/s。坝址处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53万t。
峨眉山断裂:出露于坝址东北侧约40km。由峨边三角寺附近大致沿北40°东方向延伸,经龙池镇、峨眉山至夹江,长达68km,断裂面倾向北西,倾角50°~70°,断切于前震旦系峨边群与古生界地层或震旦系与上三迭统以及澄江期花岗岩与三迭、侏罗系地 层之间。峨眉山一带,可见澄江期花岗岩仰冲于中三迭统地层之上。破碎带宽20~60m,由构造角砾岩、糜棱岩夹断层泥组成,岩石强烈挤压破碎,下盘地层普遍倒转,显现右旋冲断特征。地貌上断层崖或断陷槽地沿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断裂带与次级断层交汇地段偶有Ms≤3.9级弱微地震活动。但沿断裂带尚未发现第四纪中、晚更新世地层被错断的迹象,说明晚更世以来该断裂现今活动性相对较弱。
4)现场岩体、结构面强度试验25组,变形试验60组;
5)覆盖层颗粒分析试验216组、现场载荷试验6组。
本次评估以前期工作成果为基础,结合近期专门开展的现场地质灾害评估调查和室内综合分析完成。评估工作方法、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均按照国土资源部《技术要求》进行。
为本次评估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1-2。
本次评估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
3、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
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不良
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差
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1.4
在进行本次评估之前,国家xx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在预可研(原可研)及可行性研究(原初步设计)阶段对xx水电站坝(库)区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地质测绘和地质勘探工作,开展了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地震危险性评估;库岸稳定性;水库诱发地震;坝前右岸古拉裂体;河床覆盖层建坝条件等专题研究,先后完成了阶段性勘查成果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