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格式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性评估报告范本

地质灾害性评估报告范本

目录1 前言 (1)1.1评估任务由来 (1)1.2评估工作依据 (1)1.3评估工作目的任务 (2)1.3.1 主要任务 (2)1.3.2 要求 (2)2 评估工作概述 (3)2.1工程概况及征地范围 (3)2.1.1工程概况 (3)2.1.2征地范围 (3)2.2以往工作程度 (3)2.3评估级别与评估范围的确定 (4)2.3.2 评估范围 (6)2.4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 (6)3 地质环境条件 (8)3.1气象、水文 (8)3.1.1 气象 (8)3.2地形地貌 (10)3.3地层岩性 (16)3.4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 (20)3.4.1地质构造 (20)3.4.2区域地壳稳定性及地震 (21)3.5工程地质条件 (23)3.6水文地质条件 (24)3.7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25)3.8小结 (25)4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25)4.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标准 (25)4.2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26)4.3地质灾害危险性及现状评估 (27)4.4小结 (27)5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7)5.1本工程建设的施工特点 (28)5.2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的地质灾害 (28)5.2.1 工程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8)5.2.2 工程建设加剧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29)5.3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 (29)5.3.1工程建成后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预测 (30)5.4预测评估小结 (31)6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及预防措施 (31)6.1综合评估原则 (31)6.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32)6.3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33)6.4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4)7 结论与建议 (35)7.1结论 (35)7.2建议 (37)附图:1、xxxx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分区平面图2、xxxx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剖面图1 前言1.1 评估任务由来20__年3月6日,受xxXX公司的委托,四川xx岩土工程XX公司承担了xxxx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地质灾害监理评估报告范文最新

地质灾害监理评估报告范文最新

地质灾害监理评估报告范文最新1. 引言本报告是根据委托方要求,对XXX工程的地质灾害监理工作进行评估的结果汇报。

XXX工程位于XXX地区,项目主要包括XXX等内容。

为了保障工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委托方特向我公司进行地质灾害监理评估。

2. 工程概况XXX工程总占地面积为XXX平方米,主要用地为XXX。

地质情况主要包括XXX,主要存在的地质问题为XXX。

工程目前已经完成了XXX%的施工进度,但地质灾害的影响以及未来风险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

3. 地质灾害监测评估方法本次地质灾害监测评估采用了以下方法:3.1 实地调查为了全面了解工程周边的地质情况,我公司派遣专业人员进行了实地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灾害历史、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工程所面临的地质风险。

3.2 施工现场监测在施工过程中,我公司配备了专业的监测设备,对地质灾害进行实时监测。

监测内容包括地震、滑坡、地下水位等。

通过监测数据的持续分析和评价,我们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4. 结果分析根据实地调查和监测数据,我们得出以下结论:4.1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实地调查和监测数据分析,工程所处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较高。

主要存在的风险包括地震、滑坡等。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XXX。

4.2 监测数据分析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XXX指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波动较大,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管控。

此外,还发现了XXX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5. 建议根据前述分析结果,我公司提出以下建议:5.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工作,特别是对重点区域加强监控,及时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5.2 强化防护措施根据工程现场的地质灾害风险特点,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抗地震加固、滑坡预防等。

5.3 加强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情况,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灾害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应对。

6. 结论通过本次地质灾害监理评估,我们全面了解了工程所面临的地质灾害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监测和防护建议。

地灾评估报告

地灾评估报告

地灾评估报告地质灾害是指地质因素引起的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评估是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科学评估,为地质灾害防治和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对某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估,以期为相关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1. 地质灾害概况。

该地区处于地震多发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地貌多变。

同时,该地区降水充沛,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地面塌陷也是该地区的一大隐患。

因此,地质灾害评估对该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至关重要。

2. 地质灾害潜在危害。

根据历史数据和地质调查,该地区已发生过多起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事件,给当地居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

未来,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仍然较高,一旦发生将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的危害。

3.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通过对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概率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可以得出该地区地质灾害的风险程度较高。

尤其是在降雨量较大时,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明显增加,对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严重威胁。

4. 防灾减灾建议。

针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的潜在危害和风险程度,建议加强地质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居民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制定应急预案,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同时,加强对易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和整治工作,减少地质灾害对当地居民生命和财产的危害。

5. 结论。

综合评估该地区地质灾害的潜在危害和风险程度,建议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加强地质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制定应急预案,加强易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和整治工作,以减少地质灾害对当地居民生命和财产的危害。

在整个评估过程中,我们对地质灾害的潜在危害和风险程度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评估,为相关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希望相关部门和当地居民能够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预防意识,共同努力减少地质灾害对生命和财产的危害。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三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三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三篇篇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前言第一节评估任务来源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位于XXXXX南东麓坡脚地带,原为东湾采石场废弃后的山体缺口,采石场的采掘面延伸长度约960m,最大高度达137m,坡度40~70°,因山体缺口下部平整后作为政府备用地,现正在建设大百汇高科技工业研发基地,山体缺口西南角为东部沿海高速施工隧道口。

由于采石场的边坡高陡,坡面上有危石分布,边坡顶部为松散的土层,每年暴雨季节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崩塌,为保证坡脚建筑工程的安全,以利今后进行政府备用地的开发,开展边坡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势在必行,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XX]69号)以及《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要求,XXX 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决定对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20XX年7月21日,XXX国土资源和房产管理局直属分局委托XXXXXXXXXXX对XXXXX北侧政府备用地边坡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见委托书)。

第二节评估工作依据一、法规和政策依据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XX]35号),20XX年5月12日;2、广东省十届人大常委会《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20XX年7月25日;3、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394号),20XX年11月19日;4、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XX]69号),20XX年3月25日;5、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粤国土资发[20XX]63号),20XX年4月16日;6、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粤国土资发[20XX]237号),20XX年10月10日。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5篇范文]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5篇范文]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5篇范文]第一篇: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目录前言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第一节工程概况与征地范围第二节以往工作程度第三节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第四节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第一节气象、水文第二节地形地貌第三节地层岩性第四节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第五节工程地质条件第六节水文地质条件第七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第一节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方法及内容第二节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第三节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第一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评估方法第二节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第三节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第四节防治措施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二、建议附图:大夏河阿一山水电站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综合成果图1:10000第二篇: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编号:2011-DZ-90)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二0一一年六月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编号:2011-DZ-90)拟编:技术负责:总工程师:总经理:林策甘亨俏吴军珍陈金炼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2011年6月目录第一章概况........................................................................................................................... (1)一、工程概况........................................................................................................................... (1)二、委托要求........................................................................................................................... (1)三、评估依据........................................................................................................................... ............1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2)一、地形地貌........................................................................................................................... (2)二、地质概况........................................................................................................................... (2)三、岩土体特征........................................................................................................................... .. (2)四、水文地质条件........................................................................................................................... . (2)五、人类工程活动........................................................................................................................... . (3)六、地震烈度........................................................................................................................... ............3 第三章评估等级 (3)一、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 (3)二、建设项目重要性 (3)三、评估等级的确定...........................................................................................................................3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4)一、现状评估........................................................................................................................... (4)二、预测评估........................................................................................................................... (4)三、综合评估........................................................................................................................... ............4 第五章结论........................................................................................................................... (5)附图图1、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建设用地地形地质图图2、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工程地质剖面示意图福建省闽中地质工程勘察公司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永宁高速公路(永安段)大湖镇李坊村安置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说明书第一章概况一、工程概况永安市大湖镇李坊村拟在本村汉口自然村进行新村点建设,征地面积为9.8791亩,见图一,建筑物概况大致为:楼高3层,无地下室,砖混结构,拟用基础形式为浅基或墩基。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3篇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3篇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第一篇: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地震一、背景概述地震是地球自然界中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全球范围内每年先后经历数十次地震事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我国沿海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的影响也同样巨大。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灾害的发生及预防,本文对某沿海城市地震风险进行评估分析。

二、地震灾害评估分析1.历史地震活动情况该城市地震活动频繁,历史地震记录较为完整。

据悉,在过去的200年中,该城市共历经了5次地震,最大烈度为7.2级。

其中,2008年的一次地震已经对其经济建设及当地民众生活产生了波及。

2.地震危险性评估根据现有数据,该城市所处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属于地震高风险地区。

考虑到该城市地勘落后和抗震设施技术相对薄弱,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3.区域受灾分析该城市所处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表破裂及地面塌陷的风险都较高,而该城市内高层建筑较多,建筑抗震能力较低,如果发生地震灾害,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等问题相对突出。

三、建议措施1.强化地震监测体系。

加强地震台网布局,增加地震监测设备密度,及早发现地震动态,为预防灾害提前作好准备。

2.加强地质勘探工作。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地质勘探,加强地质调查,对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地区,加强防范建设工作。

3.提高抗震设施建设水平。

制定各类抗震规范,加强抗震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四、结论该城市所处地区地震高风险,若不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建议强化地震监测、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和提高抗震设施建设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地震灾害给当地带来的危害。

第二篇: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滑坡一、背景概述滑坡是指因土壤松弛、重力作用或外部力的影响,导致土体在山腰、山脊或山坡上向下运动的一种地质灾害。

该城市位于高山地区,地势陡峭,滑坡灾害潜在压力较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城市的滑坡风险情况,本文对该城市进行了滑坡灾害评估。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一、引言近年来,建设工程地质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做好建设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本文对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评估目标和范围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标是建设工程项目,评估范围包括该项目用地及周边区域。

三、地质背景该建设工程项目位于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貌起伏较大,存在河流、坡地和地下水等自然条件。

在降雨较多的季节,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四、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以及地质灾害历史和频率分析,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定性评估。

然后,使用定量评估方法结合相关参数,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定量评估。

五、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通过定性评估,本次评估发现,该工程项目的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高,特别是在降雨季节。

从历史地质灾害频率来看,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通过定量评估,采用SRA方法综合评估,结果显示该工程项目的地质灾害风险等级为高风险。

地质灾害可能对建设工程造成严重破坏,给工程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六、防治对策基于地质灾害评估结果,针对该工程项目的地质灾害风险,提出以下防治对策:1.工程规划阶段进行综合地质调查和工程地质勘察,确保对地质灾害风险有充分了解。

2.采用合适的工程措施,如防滑桩、加固岩土体、排水系统设计等,提高工程的抗灾能力。

3.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建立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地质灾害动态,加强监测和预警能力。

4.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工程人员和周边居民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减少人员伤亡。

5.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演练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七、结论通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我们认为该建设工程项目存在较高的地质灾害风险。

为了确保工程的安全进行,需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

只有科学防治,才能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一、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对某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估,为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科学依据,以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和应对策略。

二、评估区域本次评估的地理范围为某市的XX区域,包括XX山脉和周边地区。

三、评估方法评估主要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地质概况调查和数据分析,对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综合评估。

四、地质概况1.地质构造特征:该区域位于活跃断裂带,多次地震活动留下了丰富的地质构造特征。

2.地形地貌特点:地势起伏较大,山地和丘陵区域较多,地形复杂。

3.地质岩性:该地区岩性主要为伪青山石、页岩和砂岩,岩土层的层理较明显。

4.地下水条件:该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水文条件相对复杂。

五、地震灾害危险性评估1.历史地震活动情况:根据历史地震记录和地震烈度图分析,该区域存在频繁地震活动的趋势,存在中等以上地震的危险性。

2.场地条件:根据地质概况和场地分析,该区域地震动力学特点复杂,地震波传递较快,场地破坏性较大。

3.液化危险性:鉴于该区域地下水位较高,并且多为细粒土壤,存在液化的危险性。

特别是在地震作用下,该区域的砾石层存在液化破坏的风险。

六、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估1.山体稳定性:根据地质概况和地质调查,该区域山体的岩性较差,容易发生滑坡灾害,尤其是在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滑坡的危险性更高。

2.地形条件:地形起伏较大,山地和丘陵地形多,地势较陡峭,这些地形条件都有助于滑坡的形成。

3.人类活动因素:区域内的采矿、基建和植被破坏等人类活动都会增加滑坡发生的概率和危险性。

七、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1.地质条件:根据地质概况和地貌特点,该区域砂岩和伪青山石等可溶性岩石较多,易于产生泥石流。

2.降雨和排水条件:降雨量大且集中,加上地下水位较高,会导致水土流失,进而引发泥石流。

3.人类活动因素:大量的采矿和基建活动引起的地表裸露和土地开垦,会使地表覆盖层减少,增加泥石流发生的概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院长:打印
总工程师:打印或签字
审定:签字
审核:签字
项目负责人:签字
技术负责人:签字
报告编写人:签字
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提交日期
报告附件
①评估单位资质
②评估个人资质
③报告评审意见
④评审专家名单
⑤报告初审意见
⑥评估大纲
⑦报告摘要
前言
应写明评估任务由来、评估工作的依据、主要任务和要求。

评估工作的依据包括:
1、国务院第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山西省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3、国办发[2001]35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
4、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晋政办发[2002]20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厅建设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
5、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6、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晋国土资发[2005]61号文《关于进一步规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
7、国土资源部第3号令《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
8、国家煤炭工业局煤行管[2000]第81号《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2000年5月26日颁发)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6年6月5日发布,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8-2006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6年6月5日发布,2006年9月1日实施的《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
矿产行业标准DZ/T0219-200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06年6月5日发布,2006年9月1日实施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21-2006
12、合同书
第一章评估工作概述
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
应写明工程名称、位置、交通及用地范围,附彩图,用地范围应列表说明拐点坐标。

二、以往工作程度
应写明地形地貌、区域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工程、环境、地质灾害、新构造、地震地质。

标明出处及其工作时间、图件明确比例尺。

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应写明资料收集、调查、工作程序,钻孔资料、气象、水文、地质环境等要求列表详细说明。

四、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评估范围不能局限于建设用地和规划用地面积内,应视建设和规划项目的特点、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预以确定,调查区以能说明问题而定,崩塌、滑坡的评估范围应以第一斜坡带为限;泥石流必须以完整的沟道流域面积为评估范围,应包括物源区;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的评估范围应与初步推测的可能范围一致;地裂缝应与初步推测可能延展、影响范
围一致。

线路工程一般以两侧外扩500~1000m为限。

评估级别应按项目重要性及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综合确定。

第二章地质环境条件
一、气象、水文
气象应写明气温范围、降水量、蒸发量、冻土深度、封冻起止时间等;水文应写明河流类型、流域面积、径流时间、峰洪流量、最高水位等。

二、地形地貌
应写明地貌、地形、海拨标高、沟谷形态、高差、坡度等。

三、地层岩性
应由老到新分别说明评估区出露地层岩性、厚度、产状等。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应写明新构造与地震、砂土液化、滑坡稳定性等。

五、工程地质条件
应详细写明岩土工程地质特征,岩体包括名称、产状、类别、强度、风化特性、软化系数等;土体包括名称、状态、湿陷、溶陷、膨胀、盐胀等特性,列表统计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六、水文地质条件
本小节对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尤其重要。

应写明地下水类型、含水层、涌水量、水位标高、补、迳、排条件。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应写明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应阐述已发生的灾种的位置、数量、形成机制、危害对象、稳定性等。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应按灾种分别进行评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

第四章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在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应结合建筑物特点按灾种分别进行预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

二、建设工程可能遭受地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应按灾种分别进行预测,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

在山地丘陵地区进行工程建设,一般工程设计挖方切坡工程在不稳定边坡,必须进行危险性预测评估,可列专节论述。

第五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标的确定
应以地质分析为主,定量评价为辅,明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原则、分级标准。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析评估
以区内相似、区际相异,取大的原则进行,线状工程要以实际里程为准,分区说明地质灾害危险性。

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分区评估
以地质灾害可能性、危险性、防治工程的复杂性分级,列表说明建设
用地适宜性。

四、防治措施
应按灾种分别叙述防治措施。

结论与建议
一、评估等级
二、评估区范围、面积
三、现状条件下灾种、危险性
四、工程建设过程或使用后地质灾害可能性、危险性
五、建设工程可能遭爱的地质灾害可能性、危险性
六、危险性分区、建设用地适宜性
七、防治措施
成果图件:
一、评估区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分布图
该图是以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为背景反映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比例尺:按委托单位的要求并考虑便于阅读可自行规定,要突出岩土特征。

1、平面图内容
①、按规定的素色表示简化的地理、行政区要素
②、按《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J12328-90)规定的色标,以面状普染色表示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
③、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线符号表示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和水
文气象要素。

④、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状或面状符号表示各类地质灾害点的位置、类型、成因、规模、稳定性、危险性等。

2、镶图与剖面图
对于有特殊意义的影响因素,可在平面图上附全区或局部地区的专门性镶图。

如降水等值线图、全新活动断裂与地震震中分布图等。

同时应附区域控制性地质地貌剖面图。

3、大型、典型地质灾害说明表
用表的形式辅助说明平面图的有关内容。

表的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点编号、地理位置、类型、规模、形成条件与成因、危险性与危害程度、发展趋势等。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比例尺:按委托单位要求并考虑便于阅读可自行规定。

该图主要反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结果和防治措施。

1、平面图内容
①按规定的素色表示简化地理要素和行政区划要素;
②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状、线状符号分门别类的表示建设项目工程部署和已建的重要工程。

③采用面状普染颜色表示地质灾害危险性三级综合分区;
④以代号表示地质灾害点(段)防治分级,一般可划分为:重点防治点(段)、次重点防治点(段)、一般防治点(段);
⑤采用点状符号表示地质灾害点(段)防治措施,一般分为:避让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监测预警措施;
2、综合分区(段)说明表
表的内容主要包括:危险性级别、区(段)编号、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发育强度与危害程度、防治措施建议等。

三、应附大型、典型地质灾害的照片和潜在不稳定斜坡、边坡的工程地质剖面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