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下册课时同步练习卷:8.1.2 原始的农业聚落
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课堂同步训练(含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课堂同步训练(下学期、1——8课)附:答案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A.王莽B.杨坚C.李渊D.李世民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3.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A.均田制、行省制B.分封制、井田制C.郡县制、租调制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南水北调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5.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攻打陈朝B.巩固隋朝的统治C.巡游享乐D.攻打高丽6.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大运河的中心B.隋朝定为东都C.商业盛极一时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7.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A.永济渠B.广通渠C.江南河D.灵渠8.曾三次派人去台湾的隋朝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隋炀帝D.唐太宗 9.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严重B.奢侈腐化,滥用民力C.法律严酷D.宦官专权二多项选择题10.隋朝封建经济繁荣的表现有:A.隋朝官仓储粮多B.造船技术水平高C.洛阳商业盛极一时D.开凿大运河11.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是:A.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B.社会秩序安定,南北经济文化得到交流C.南方经济发展,南北差距缩小D.北方民族大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三材料解析题12.阅读下列材料:(炀帝大业二年)隋之极盛也。
承其全实,遂恣荒淫。
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士卒死者十二三。
又三驾东征辽泽,皆举百余万众,吊运者倍之。
……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
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请回答:①上述材料认为隋朝由盛而速灭的原因是什么?②这段材料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参考答案一1.B2.C3.D4.C5.B6.D7.C8.C9.B二10.ABCD11.ACD三12、①隋亡原因在于:隋炀帝统治残暴,把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加在农民身上。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下册课时同步练习卷:8.1.1原始先民的足迹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使用的是打制石器,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故选A。
7.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是我国最早使用天然火的原始人类,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
8.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三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着一群远古人类,他们已经学会人工取火,他们的骨骼化石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发现的,叫做山顶洞人。故C正确。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故排除A项。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故排除B项。蓝田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前到115万年前。故排除D项。故选C。
二、非选择题
9.判断改错:在历史课上,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对北京人的劳动、生活展开了想象,小晴作了如下描述,但其中有四处错误,请你指出并说明理由。
飞飞是个10岁的孩子,说是孩子,其实在北京人当中算是中青年了,因为当时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的寿命都不长。这天一大早,飞飞走出小木屋,他手里拿着一把铁制的镰刀,要和大家一起去割水稻。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到正午,飞飞急忙往回赶,因为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钻木取火。
材料三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要想生存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这种现象是从哪一远古人类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的?
10.(1)群居生活。
(体质的发展和脑的进化,大大提高了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3)已经会人工取火。山顶洞人。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下册课时同步练习卷:8.2.2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

第二框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一、选择题1.你的朋友欲游览欧洲最古老的文明遗迹,你建议他去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 C.希腊 D.意大利2.世界文明发源地大都起源于大河流域,也有起源于海洋的。
下列文明中起源于海洋的是( )A.古代希腊文明B.古代埃及文明C.古代印度文明D.古代巴比伦文明3.如图是七年级某班同学制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错误,该处是( )文明的名称:克里特文明出现地点:克里特岛出现时间:距今4 000年前后文明代表:米诺斯王宫文明类型:大河文明A.出现时间B.出现地点C.文明代表D.文明类型4.新石器时代,中美洲丛林里生活着古老的印第安人,他们学会了种植( )A.水稻B.粟C.玉米D.小麦5.下列遗址和文物能反映中美洲文明成就的是( )A.纸草文书B.乌鲁克遗址C.奥尔梅克仪式面具D.米诺斯人手迹6.远古时期,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地中海周边地区贸易中转站的是( )A.格陵兰岛B.克里特岛C.冰岛D.迈锡尼二、非选择题7.读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1)图1所示的海域曾孕育出____文明,成为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
A____、B____是该文明的两个中心。
(2)从文明的起源来看,图1的文明属于____,图2区域出现的文明属于____,中华文明属于____。
(3)上述文明成就中,属于图1所示文明区域的是____,属于图2所示文明区域的是____。
(填序号)上面①②③④四幅图代表文明诞生过程中有哪些共同的现象?它们与人类迈进文明时代有何联系?参考答案1-6:CADCCB7.爱琴迈锡尼克里特岛海洋文明热带丛林文明大河文明②①【答案】共同的现象:阶级的分化、国家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
联系:这些都是人类迈进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8.2.2《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同步练习

《诞生于爱琴海与中美洲地区的文明》总分 100 分,共 2 大题 12 题选择题(总分 50 分,共 10 题)1. (5分) 新石器时代,中美洲的丛林里生活着古老的()A. 印第安人B. 因纽特人C. 苏美尔人D. 犹太人2. (5分) 某人欲游览欧洲最古老的文明遗迹,应建议他去的国家是()A. 英国B. 法国C. 希腊D. 意大利3. (5分)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历时约800年。
它是古代______的开端()A. 希腊文明B. 印度文明C. 中华文明D. 两河流域文明4. (5分) 中美洲地区最早的文明是()A. 玛雅文明B. 印加文明C. 奥尔梅克文明D. 欧洲文明5. (5分) 下列关于爱琴文明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 爱琴文明历时约800年B. 爱琴文明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C. 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D. 爱琴文明历时长久,经久不息6. (5分) 除了大河流域孕育了人类文明外,爱琴海地区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下列选项中属于爱琴海地区的文明有()①奥尔梅克文明②克里特文明③玛雅文明④迈锡尼文明A. ①②B. ③④D. ①③7. (5分) 下列关于克里特岛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东部平原适于农耕②盛产鱼和橄榄油③克里特岛成为地中海周边地区的贸易中转站④距今5000年前后,文明的曙光就已投射到克里特岛上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②③④8. (5分) 下列文明区域按文明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印度河流域②尼罗河流域③奥尔梅克文明④克里特文明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②④①③D. ④②①③9. (5分) 下列属于克里特文明的是()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10. (5分) 人类早期文明发祥地各自独立产生,交相辉映。
但我们也从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发现一些共同的现象,它们包括()①阶级的分化②国家的出现③农业的出现④文字的发明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非选择题(总分 50 分,共 2 题)11. (15分) 传说中的“米诺斯王宫”是否存在过?依据是什么?你能说出这个王宫消失的原因吗?12. (35分) 将下面所给的知识内容按要求进行整合,并将序号填在后面的横线上。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下册课时同步练习卷:8.1.2原始的农业聚落

10.下列工具中,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读图,回答问题。
(1)图1是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根据这一文物,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图2是刻画了一头猪的形象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你能说出它的用途吗?这种陶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4.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故D正确。北京人和山顶洞人还没掌握种植技术,故排除AB项。河姆渡居民是世界上最早重视水稻的人,故排除C项。故选D。
5.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棉花是在南北朝是传入我国的,因此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不可能种植棉花,故D符合题意。半坡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人;河姆渡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故排除A项。他们都发明了弓箭狩猎,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而且他们还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故排除BC项。故选D。
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故D正确。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故排除A项。山顶洞人和北京人还不懂得种植技术,故排除BC项。故选D。
3.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故A正确。山顶洞人和北京人还不懂得制陶技术,故排除BD项。河姆渡原始居民能制造黑白陶器,不会制造彩陶,故排除C项。故选A。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纺轮是用来纺织的,纺轮的出现说明半坡居民生活的时代已出现了原始纺织业。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人是(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3课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3课课时作业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隋朝统一南北的条件有 ( )①经济繁荣,全国户数增加1倍以上②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④南北朝后期,江南经济的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4. 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 )A.均田制、行省制 B.分封制、井田制 C.郡县制、租调制 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5. 隋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8.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运河的中心 B.隋朝定为东都 C.商业盛极一时 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9.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朝代 (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10.通过秦末农民战争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 ) A.实现了改朝换代 B.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C.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 D.消灭了大批地主官僚11.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的大臣是()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12.下面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吸收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C.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D.人口大幅度增长13.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A.唐太宗B.唐玄宗C.唐高祖D.唐高宗14.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C.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D.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15.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是()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汉⑤隋朝⑥唐朝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⑤⑥16.下列关于武则天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②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③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④任用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7.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称赞 ( )A.唐高祖 B.武则天C.唐太宗D.唐玄宗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18年,李世民建立唐朝,隋朝灭亡B.由于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故将这一时期称为“贞观之治”C.“房谋杜断”从侧面反映了唐太宗虚心纳谏D.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21.唐代瓷器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A. 唐三彩B. 白瓷C. 青瓷D. 景德镇瓷器22.如果你生活在唐代,下了选项中最能体现你所穿的丝织品技术高超这一特点的是()A. 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多样B. 唐朝的丝织品颜色丰富多彩C.唐朝丝织品数量多D. 身穿五件丝绸衣服,仍能清楚看见胸口的黑痣23.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A.洛阳B.长安C.扬州D. 成都24.唐玄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 )A.制定《唐律疏议》B.重用贤能,改革吏治C.改革军事制度D.改革财政和漕运制度25.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集聚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考试卷及答案(含两套题)

密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部编人教版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 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 A .永济渠 B .江南河 C .邗沟 D .通济渠2.下列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的是( ) A .经济繁荣 B .短暂而繁荣 C .二世而亡 D .节俭盛行3.唐太宗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这是他在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大臣后说的。
这位大臣是( ) A .房玄龄 B .杜如晦 C .魏征 D .姚崇4.能突出反映唐朝时期最高文学成就的是( ) A .小说 B .词 C .诗 D .戏剧5.开元通宝是唐中后期通用的货币,它有利于唐朝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年号是“开元”的皇帝是( )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6.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地工具( ) A .曲辕犁 B .石犁 C .直辕犁D.筒车7.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
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C.遣唐使来华D.文成公主入藏8.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开明,物质丰富,人民安居乐业,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国家强盛时期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A.开元盛世B.贞观之治C.文景之治D.光武中兴9.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0是()A.翻车B.筒车C.水车D.水排11.一尊珍藏在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高僧坐像,1980年,曾回中国“探亲”。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8.1不断变化的人口8.1.2我国的人口与发展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第二框我国的人口与发展我国的人口与发展主要特征影响对策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大幅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__老龄化__加剧(“银色”浪导致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带来严峻的就业压力,使教育、住房、交通等问题更加突出就业压力较大①家庭负担加重实行__计划生育__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__科教兴国__战略,大力发展教育等①发展经济潮)②社会保障支出增加,国家养老负担加重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适龄人口总数开始减人口红利消失,制约经济的发少“__全面二孩__”政策一、选择题1.下图漫画主要反映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影响是(B)A.老年人心理问题B.社会负担加重C.给资源、环境带来沉重压力D.住房、就业困难【解析】从图中可知,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2.习近平在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先进表彰会上指出,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依据是我国未来相当长时期内(B)①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②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③公民的人口忧患意识不会根本改变④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A.①②③C.①③④B.①②④D.②③④【解析】我国之所以毫不动摇地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源于我国的人口现状:人口基数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大,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面临严峻的形势。
①②④正确;③与题意不符。
3.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听取省政府关于《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政策明确规定再婚夫妇单方面没有二胎的可再生,明确规定5种再生育条件。
广东省的二胎政策还延长了生育奖励假,从30天延长到80天。
全面开放二胎说明(B)A.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已经过时B.是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完善C.有利于迅速解决人口问题D.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解析】为顺应人口与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国家实行“全面二孩”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框原始的农业聚落
一、选择题
1.假设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代,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使用的工具最有可能是( )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
C.青铜剑D.铁斧
2.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代,原始人用“稻”做饭招待你,那么你可能来到了( ) A.半坡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
C.北京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
3.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曾播放过有关人面鱼纹彩陶盆的节目。
人面鱼纹彩陶盆出自________之手。
( )
A.半坡原始居民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北京人
4.“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人是(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5.对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来说,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种植粟或水稻
B.发明了弓箭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
C.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广泛种植棉花,穿棉布衣服
6.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 )
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D.浙江河姆渡
7.考古学家在考古时发现一处遗址,在该遗址发掘的实物有:灰烬堆、磨制的石刀、石斧、骨针、彩陶片。
据此可以判断这处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B.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8.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应该是( ) A.种植粟B.种植水稻
C.人工取火D.住干栏式房子
9.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
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且分布于山东、浙江等省区。
据此推断( )
①我国还处于采集的时代②我国出现了原始的农业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下列工具中,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读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1)图1是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根据这一文物,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图2是刻画了一头猪的形象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你能说出它的用途吗?这种陶器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3)读图3和图4,分析比较下述遗址的人们在生产、生活方式上有何不同。
图3 河姆渡居民房屋图4 半坡居民房屋
参考答案
1-10:BDADD DDACB
11.【答案】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是用来纺织的,说明半坡居民生活的时代,已出现了原始纺织业。
【答案】这是河姆渡居民用来装东西的陶器。
刻画了一头猪的形象的陶器出现,说明河姆渡居民有了原始的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