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沉淀池计算书
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书

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书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书高效沉淀池(高密度)的特点和优势高密池可用于原水净化也可用于污水混凝沉淀去除SS,或者用于中水回用,膜浓水等工艺的软化澄清。
高效沉淀池(高密度)工作原理原水投加混凝剂,在混合池内,通过搅拌器的搅拌作用,保证一定的速度梯度,使混凝剂与原水快速混合。
高效沉淀池分为絮凝与沉淀两个部分,在絮凝池,投加絮凝剂,池内的涡轮搅拌机可实现多倍循环率的搅拌,对水中悬浮固体进行剪切,重新形成大的易于沉降的絮凝体。
沉淀池由隔板分为预沉区及斜管沉淀区,在预沉区中,易于沉淀的絮体快速沉降,未来得及沉淀以及不易沉淀的微小絮体被斜管捕获,最终高质量的出水通过池顶集水槽收集排出。
高效沉淀池(高密度)与传统高效沉淀池的比较与传统高效沉淀池比较,高效沉淀池技术优势如下:1、表面负荷高:利用污泥循环及斜管沉淀,大大高于传统高效沉淀池。
2、污泥浓度高:高效沉淀池产生的污泥含固率高,不需再设置污泥浓缩池。
3、出水水质好:高效沉淀池因其独特的工艺设计,由于形成的絮体较大,所以更能拦截胶体物质,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水中的污染物,出水更有保障。
高效沉淀池工艺的关键之处一污泥循环和排泥污泥循环:部分污泥从沉淀池回流至絮凝池中心反应筒内,通过精确控制污泥循环率来维持反应筒内均匀絮凝所需的较高污泥浓度,污泥循环率通常为5-10%。
排泥:刮泥机的两个刮臂,带有钢犁和垂直支柱,在刮泥机持续刮除污泥的同时,也能起到浓缩污泥,提高含固率的作用。
高效沉淀池(高密度)的四大特点:1、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经济效益显著;2、处理水质优、社会效益好;3、抗冲击能力强、适用水质广泛;4、设备少、运行维护方便。
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书一、设计水量二、构筑物设计1、澄清区水的有效水深:本项目的有效水深按6.7米设计。
斜管上升流速:12〜25m∕h,<20m∕h o——斜管面积Al=500∕20=25m2;沉淀段入口流速取60m∕h o——沉淀入口段面积A2=500∕60=8.3m2;中间总集水槽宽度:B=O.9(1.5Q)0.4=0.9X(1.5X0.14)0.4=0.48m取B=0.6m o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列出方程:所以取X=7∙0°即澄清池的尺寸:7.Om×7.Om×6.7m=328m3原水在澄清池中的停留时间:t=328∕0.14=2342s=39min;Xl=8.3∕X=1.2,¾Xl=I.2m,墙厚0.2m斜管区面积:7.0m×5.6m=39.2m2水在斜管区的上升流速:0.14/39.2=0.0035m∕s=12.6m∕h从而计算出沉淀入口段的尺寸:7m×1.2m o沉淀入口段的过堰流速取0.05πι∕s,则水层高度:0.14÷0.05÷7=0.4m o另外考虑到此处设置堰的目的是使推流段经混凝的原水均匀的进入到沉淀段,流速应该比较低,应该以不破坏絮体为目的。
沉淀池计算书.wps

沉淀池结构计算书一、池壁计算1、一类板内力计算2/31.591067.427.1mkN q =⨯⨯=12.167.425.5==y x l l m m kN ql x /7.163425.531.5922∙=⨯= 故查《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表2.2.3-24得:支座处:m m kN ql M x x /.71.4302674.020-=⨯-= m m kN ql M x y /.5.5303273.020-=⨯-= 跨中:m m kN ql M x x /.25.1901178.02max ,=⨯=m m kN ql M x y /.65.1500977.02max ,=⨯=自由端跨中:m m kN ql M x ox /.22.1600992.02=⨯= 2、二类板内力计算二类板计算近似简化如右图所示2/99.46107.327.1m kN q =⨯⨯=m m kN ql /.7.672.199.4622=⨯=查阅《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表3-2得:跨内最大弯矩:m m kN ql M M /.21.5077.0241=⨯== m m kN ql M M /.44.2036.0232=⨯== 支座处弯矩:m m kN ql M M DB /.24.7107.02=⨯-== m m kN ql M C/.81.4071.02=⨯-= 3、三类板:2/99.46107.327.1m kN q =⨯⨯=m m kN ql /.16.129525.599.4622=⨯=42.17.325.5==y x l l 故查《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手册》表2.2.3-24得:支座处:m m kN ql M x x /.43.2902272.020-=⨯-= m m kN ql M x y /.24.3602798.020-=⨯-= 跨中:m m kN ql M x x /.5.1200965.02max ,=⨯=m m kN ql M xy /.6.900741.02max,=⨯=自由端跨中:m m kN ql M x ox /.5.1200965.02=⨯=4、角隅弯矩计算:底端固定顶端自由(h1=h2)角1处角隅弯矩:m m kN qH m M ccx /.51.3767.431.59029.022=⨯⨯-=∙= 角2处角隅弯矩:m m kN qHm M c cx /.66.187.399.46029.022=⨯⨯-=∙=5、配筋计算:一二三类板均按板厚为250mm,C25混凝土,钢筋采用HRB400,池壁钢筋保护层厚度为30mm ,按裂缝宽度要求为0.25mm ,查《给排水工程结构计算手册》表2.3.2-17选用:一类板:水平向内侧:选用C 12@200mm 通长钢筋,A S =565mm 2,M=31.01kN.m , 水平两侧增加C 12@200mm 支座钢筋,M=60.27kN.m>0x M =43.71kN.m 且>M cx =37.51kN.m/m%15.0][%23.01000250565=>=⨯==ρρbh A S 满足配筋率要求。
T高密度澄清池设计计算

高效沉淀池池设计计算书一、设计水量Q=47250t/d=1968.75t/h=0.547m3/s二、构筑物设计1、澄清区水的有效水深:本项目的有效水深按7.8米设计。
斜管上升流速:12~25m/h,取22.5 m/h。
——斜管面积A1=1968.75/22.5=87.5m2;沉淀段入口流速取60 m/h。
——沉淀入口段面积A2=1968.75/60=32.81m2;中间总集水槽宽度:B=0.9(1.5Q)0.4=0.9×(1.5×0.547)0.4=0.832m 取B=1.4m。
从已知条件中可以列出方程:X·X1=32.81 ——①(X-2)·(X-X1-0.4)=87.5 ——②可以推出:A=X3-2.4X2-119.51X+65.62=0当X=11.9时A=-11.25<0当X=12时A=13.9>0当X=14时A=666>0所以取X=14。
即澄清池的尺寸:14m×14m×7.41m=1452.36m3原水在澄清池中的停留时间:t=1452.36/0.547=2655s=44.25min;X1=32.81/x=2.34 , 取X1=1.9m,墙厚0.4m斜管区面积:12m×11.7m=140.4m2水在斜管区的上升流速:0.547/140.4=0.0039m/s=3.9mm/s=14.04m/h从而计算出沉淀入口段的尺寸:14m×1.9m。
沉淀入口段的过堰流速取0.05m/s,则水层高度:0.547÷0.05÷14=0.78m。
另外考虑到此处设置堰的目的是使推流段经混凝的原水均匀的进入到沉淀段,流速应该比较低,应该以不破坏絮体为目的。
如果按照堰上水深的公式去计算:h=(Q/1.86b)2/3=(0.547/1.86×14)2/3=0.076m。
则流速为0.385m/s。
这么大的流速经混凝的原水从推流段进入到沉淀段,则絮体可能被破坏。
吨每小时高密度沉淀池方案无锡泽邦环保

吨每小时高密度沉淀池方案无锡泽邦环保计算公式要精确
摘要
本文旨在提供无锡泽邦环保公司关于每小时1500吨高密度沉淀池方案的相关设计,该方案重点介绍了沉淀池配置及工艺参数、水力计算计算公式,以及塔消毒器、湿式气成分分离器的参数设计等内容,以满足该项目实际运行的要求。
一、沉淀池设计
1.1沉淀池配置
无锡泽邦环保公司设计的每小时1500吨高密度沉淀池,具体配置如下:A型沉淀池×2块,B型沉淀池×2块,C型沉淀池×2块,E型沉淀池×1块。
1.2工艺参数
2.水力计算
2.1各沉淀池水力计算
根据设计参数,计算各沉淀池的水力参数:
(1)A型沉淀池
沉淀池高度hA=5.5m,沉淀池内径Da=15m,源水流速V=2.6m/s,出水流速Ve=2.5m/s,底流流速Vb=0.115m/s,沉淀池内凝聚溶解时间
τa=4.5h,底流沉淀池内凝聚溶解时间τb=18h,沉淀池净化系数
Ka=0.77
(2)B型沉淀池。
大型高密度沉淀池设计计算

大型高密度沉淀池设计计算
首先,确定沉淀池的尺寸。
沉淀池的尺寸包括长、宽、深度等方面,这主要根据处理的流量和具体废水的水质来确定。
根据沉淀速度的计算公式,可以推算出沉淀池的尺寸。
沉淀速度计算公式为:V=Q/A,其中V表示沉淀速度,Q表示流量,A表示沉淀池的有效面积。
通过测量废水流量和实际的沉淀速度,可以得出所需沉淀池的尺寸。
其次,确定沉淀池的深度。
根据废水的具体水质和所需的沉淀效果,可以确定沉淀池的深度。
一般来说,沉淀池的深度应该足够大,使得废水能够充分停留在沉淀池内,使得可沉淀物质有足够的时间沉淀下来。
一般来说,沉淀池的深度一般为1米左右。
然后,计算沉淀池的沉淀效果。
沉淀效果是指废水中的悬浮物在沉淀池中的去除率。
计算沉淀效果需要根据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水力半径来计算。
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水从沉淀池进入到排水口需要的时间,水力半径是指沉淀池的面积与周长之比。
通过计算水力停留时间和水力半径,可以得到废水中悬浮物的去除率。
最后,确定沉淀池的出水口和排泥口的设计。
沉淀池的出水口和排泥口的位置和尺寸的设计很重要,这直接影响着沉淀池的工作效果。
出水口应该设在沉淀池的上部,以便于清水从上部流出,排泥口应该设在沉淀池的底部,以便于排除沉淀的泥浆。
出水口和排泥口的尺寸要根据实际的流量和沉淀效果来计算,以确保顺畅的水流和有效的泥浆的排除。
总之,大型高密度沉淀池的设计计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沉淀池的尺寸、深度、沉淀效果等。
只有在正确的计算和设计的基础上,才能够确保沉淀池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处理废水的效果。
沉淀池计算书

二沉池土压应力:δ=γhK α=γhtg 2(45-)=18×0.5×h 1.设计资料:t=-80C ,t R =-200C赤壁厚度=0.3m,赤壁高度H=4.3m ,池内水深4.0m,底板厚度0.3m , 池内水压力Pw=10×4.0=40KN/㎡ 地基反力=47.5Kn/㎡﹤250KN/㎡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温度内力折减系邮:Kt=0.70,Kt R =0.20 2.①柱壳:圆形水池几何尺寸:H=4.0m,R=8.5m,h=0.3,d=2R+h=2×8.5+0.3=17.3m,0.308.33.03.17422≈=⨯=dh H ,R=8.65m 3.荷载计算 水压按满池计算γwH=1×4=4t/㎡; 1.0×4+2.5×0.3=4.75t/㎡; P=2.5×0.3×4=3t/m4.①圆柱壳(上端自由,下端固定) 表1.2.4—40:M=Eh Eh 231034.05431.03.43.0-⨯=• MEh Eh F 2231025.0734.13.43.0-⨯=•=柱δHEh Eh F 23310378.014.113.43.0-⨯=•=柱δ②底板 MEh Eh F 2310798.0559.265.83.0-⨯=•=板β5.结点刚度预算:Eh Eh Eh M 22210138.110798.01034.0---⨯-=⨯-⨯-=β6.各单元构件嵌固边缘力的计算 ①柱壳M=m m t /118.20331.0442--=⨯⨯- H m t Fp /176.444261.0-=⨯⨯-=柱②底板M 137.065.80.30172.065.875.42⨯⨯+⨯⨯=板Fp =-6.11+3.555=-2.55t-m/mH=07.结点变位计算①第一种荷载组合(水压+自重)a.∑FP M =-(-2.118)+(-2.55)=-0.432t-m/m ∑=-(-4.176)=4.176t/mb.β=-Eh Eh /103796.010138.1432.022⨯=⨯--- δ=08.各单位构件边缘力的计算 ①第一种荷载组合mm t Hmm t M /08.425.0)3796.0(176.4/98.134.0)3796.0(118.200--=⨯+-=--=⨯+-=柱柱9.柱壳各点的内力计算 ①第一种载荷组合a. =4×8.5×H xH x 34=b.mm t Hmm t M /08.4/98.100--=--=柱柱θN 1=116.63.098.1θN K Kno -=- =-1.98K=-1.98K=224.54)08.4(3.04θN K Kno -=-⨯ =4×(-4.08)K=-16.32K)(61210Mx Mx M +=柱壳各点的最终内力为No=+θN 1+Mx= +)(61210Mx Mx M +=经计算:最不利内力如下θN =123kn,外Mx=6KN ·m,Mo=1KN ·m 内Mx=19.8KN ·m ②第三种荷载组合因水压自由状态下的引起的内力、边缘力引起的二次内力,他们的组合下柱壳各点的内力中No 及Mx 变化不显著,此时省略。
高密度沉淀池计算书

m3/s
絮凝室出口过水洞流速为ν6=
0.0600
m/s
过水洞口宽度B=
2.10
m
H11=QDG/n6B3
过水洞口高度H11=
0.28
m
h=xn62/2g
出水洞水头损失h= 0.000195 m
2.2.5 出口区
出口区上升流速为ν7=
0.0600
m/s
b3=QDG/n7l2
出水区宽度B4=
0.28
m
t3=l2b3h2/60QDG
中间出水渠宽度b=
0.80
m m m
L/s·m
m m3/s
m
m
m
m
m
×
300
m
m
0.7~1.0
º
m
1.0~1.2
m
m
1.00
h
m m
m m
m
2.2 2.2.2
出水渠末端流量QD= 出水渠长l=
0.070 5.7
出水渠停留时间HRT=
1.00
h2=QD×HRT×60/bl
hk=(QD2/gb2)(1/3)
m
混合池超高h'=
m
混合池高度H=
m
混合池尺寸L*B*H=
絮凝区GT值= 98844.118
Pa·s <
混合室设计
混合池
混合池尺寸
混合室进水流量q=
0.070
m3/s
混合池停留时间HRT=
1.50
min
混合池有效水深h1=
2.00
m
V=Q×HRT×60
混合池总体积V=
6.26
m3
F=V/h
高效澄清池计算书最终

出水洞水头损失h= 0.000005 m
每格出口区长度l2= 5.600 m 出口区上升流速为ν7= 0.0158 m/s
b3=QDG/n7l2
t3=l2b3h2/60QDG
出口区宽度b3= 1.00 m
出口区停留时间t3= 5.00 min
出水堰高 度
为配水均匀,每格出口区到沉淀区设淹没堰
混合室设 计 混合池 混合池尺 寸
混合室进水流量q= 0.174 m3/s 混合池停留时间HRT= 3.00 min
混合池有效水深h1= 2.00 m V=Q×HRT×60
混合池总体积V= 31.25 m3 F=V/h
混合池面积F= 15.70 m2 混合池宽B= 3.40 m 混合池长L= 4.90 m
rad/s m/s
m m/s
2.4
污泥回流 泵间
D4=(4Q/pn10)(1/2) 出水支管直径D4= 0.43 m
污泥回流泵间高度h=
2
m
污泥回流泵间长度l= 3.4 m
污泥回流泵间宽度B= 4.9 m
水回用-高密度沉淀池
416.67 m3/h 625.00 m3/h
0.116 m3/s 0.174 m3/s
出水渠壁厚度= 0.25 m
进水口长度l= 8.3 m
B1=q/nνjl 进水区宽度B1= 0.90 m 中间出水渠宽度b= 0.80 m
出水渠壁厚度= 0.25 m
沉淀池单个池子宽度B= 8.3 m
斜管悬空侧挡板厚度= 0.3 m
挡板上缘与池顶平
挡板下缘超出斜板高度H= 0.5 m
斜管区长度L2= 7.1 m
表面负荷q=
8.5
m3/(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