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测试题湘教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必修第二册总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必修第二册总复习与测试》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必修第二册总复习与测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地球自转的过程中,以下哪个地理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差异造成的?A. 昼夜更替B. 海洋潮汐C. 四季变化D. 地球五带2、在地图上,表示山脉走向的一种符号是:A. 矩形网格B. 红色箭头C. 带有折线的蓝色线条D. 绿色圆点3、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大约是: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B、二分之一陆地,一半海洋C、三分之二海洋,三分之一陆地D、七分之一陆地,四分之三海洋4、下列哪种地形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由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5、下列关于气候类型的描述,错误的是:A.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B. 地中海气候类型的特点是夏季干旱,冬季多雨C. 热带草原气候类型的特点是终年高温,年降水量较少D.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6、关于我国地理分布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我国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B. 我国东部地区以草地、荒漠为主C. 我国南方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温泉资源D. 我国北方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7、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全年多雨,雨热同期B、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C、全年干燥少雨,光照充足D、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8、下列关于我国地形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B、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C、云贵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位于我国东南部D、内蒙古高原是我国最大的盆地,位于我国北部9、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B、自然灾害属于自然资源C、可再生资源具有再生周期,须合理利用D、水资源的分布不受地域限制 10、关于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酸雨是由于大量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B、水体富营养化主要由含磷化合物通过污水排放到自然水体引起C、工业废水必须进行处理才能排放到河流中D、植树造林对减轻土壤污染没有帮助11、下列关于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正确的是:A、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多B、集中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水资源匮乏C、季节分配均匀,年际变化小D、降水资源与地表水资源相互补充12、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为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问题而建设的宏伟工程,其中东线、中线和西线分别:A、将长江、珠江和黄河的水源调配到北方地区B、将长江、珠江和珠江的水源调配到北方地区C、将长江、黄河和珠江的水源调配到北方地区D、将长江、黄河和长江的水源调配到北方地区13、我国四大高原中,海拔最高的是()A.青藏高原B.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D.内蒙古高原14、下列关于我国地势的描述,正确的是()A.西部地势高,东部地势低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C.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D.地势南北高低差异大15、下列关于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河流的径流量通常在夏季达到最大值B. 河流的含沙量受到流域植被覆盖率的影响C. 河流的流速与河床的坡度有关D. 冰川融水对河流补给没有季节性变化16、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全球变暖使得所有地区的农作物产量都增加B. 温度升高会导致某些地区蒸发加大,加剧干旱C. 全球变暖不会影响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D. 所有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都会因气温升高而缩短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分析下列地理现象的产生原因,并简述其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书综合试卷(附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书综合试卷(附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全书综合试卷(附答案)一、单选题下图表示某企业生产地与原料运费、产品运费的关系,等值线数值表示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用(单位:元)。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仅考虑原料和产品的运费成本因素,该企业地址最适宜选在图示中的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该企业最有可能是A.饮料厂B.制糖厂C.机械厂D.化工厂3.2020年我国提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实现人口自由流动。

这将直接促进这些城市的()A.城市化水平提高B.城市空间结构优化C.城市环境改善D.城市人口素质提升4.深圳位于广州和香港之间,在改革开放以前还是一个十分偏僻的渔村,设立特区以后,短短20多年时间,已发展成一个大城市,据此回答深圳兴起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优越的地理位置B.国家政策因素C.便利的交通D.丰富的劳动力和发达的科技读图,厦深高铁、穗莞深城际铁路正在建设,而京广深港高铁即将通车,这是深圳继广深铁路后新增加的三条外连铁路通道。

回答下面小题。

5.关于深圳铁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建铁路与市区内部交通联系紧密,方便乘客集散B.新老铁路都穿过市区,将推动市区城市建设C.新建高铁主体分布于市郊,是由于市郊工业发达,工业运输需求大D.深圳铁路过密,将严重影响城市建成区的景观6.影响深圳地铁分布的最重要因素是( )。

A.建筑物密度B.拆迁成本C.地质条件D.人口的分布下图为世界四条河流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7.乙河流运量大于丙河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降水量B.径流量C.地形D.经济8.关于四个河口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近些年来,甲河下游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严重,河口三角洲增长很快B.乙河三角洲雨热同期,土壤肥沃,适合发展乳畜业。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习题: 第二章测评含答案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习题: 第二章测评含答案

第二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所示的大型商场,以汇集国际品牌产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

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据此完成第1~2题。

某商城的位置示意图1.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B.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C.接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较低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2.同学们针对如何建设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1题,该商城位于北京和天津两个大城市之间,交通发达,可以同时吸引北京和天津两地的顾客,故B项正确。

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有助于降低商城的成本,但该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产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即消费人群是其选址的主要条件,故A项错误。

土地成本低、环境质量优良虽有利于商城的发展,但不是其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故C、D两项错误。

第2题,该商城处于北京和天津之间,受城市化的影响较大,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有限,且成本较高。

立体建设商城,有助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保护土地资源,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故C项正确。

大型商场投入的资金多,且消费人群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该地区经济虽较发达,但是消费人群有限。

增加商城数量或是扩大商城规模,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但会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故A、B两项错误。

商城靠近景点,会吸引游客休闲购物,但可能会影响景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故D项错误。

2.C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该城市市区人口约5万。

读图,完成第3~4题。

3.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河流B.气候C.文化D.公路4.甲、乙、丙为该城市主要功能区。

丙功能区布局特点是( )A.上风上水,环境优美B.位于城市边缘,地价较低C.靠近河流,水源优质D.公路过河点,交通便利3题,通过读图分析:该城市各功能区主要沿河流两岸分布,因此该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为河流,A项正确。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期末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模块终结性评价(第一至第五章)(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高技能人才迁移是影响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

下表示意2000-2015年我国高技能人才跨省迁移情况,其中跨省迁移占比为跨省迁移的高技能人才数与跨省总迁移人口数的比值;分散程度越高,表示高技能人才迁移的空间越分散。

据此完成1、2题。

项目2000-2005年2005-2010年2010-2015年跨省迁移占比/% 4.31 6.93 6.42分散程度/% 29.89 42.53 54.021.高技能人才跨省迁移占比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同省区间( )A.高等院校数量变化不同B.自然环境变化不同C.经济发展水平变化不同D.城市等级变化不同2.高技能人才迁移分散程度变化会( )A.扩大城市的服务范围B.缩小不同城市发展水平差距C.减小特大城市的用地规模D.减慢大城市的发展速度【解析】1选C,2选B。

第1题,由表可知,2000—2015年我国高技能人才跨省迁移占比先上升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不同省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变化不同;高技能人才迁移中小部分在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大部分主要是在公司和企业中工作,故高等院校数量变化对高技能人才迁移影响较小;自然环境和城市等级一般较为稳定,变化较小。

第2题,由表可知,高技能人才迁移分散程度逐步提高,说明高技能人才空间分布更加分散,有利于缩小不同城市间发展水平的差距;高技能人才迁移分散程度提高对各城市的用地规模和服务范围影响不大,也不会减慢大城市的发展速度。

地下城市——马特马他位于突尼斯东南的撒哈拉沙漠中,是古代柏柏尔人穴居的城市。

这里既无苍郁的树木,也不见青翠的草地,特有的壮观的山丘、峡谷和谷底,呈现出一种外太空般荒芜凄凉的美,现在这座古城基本荒废。

据此完成3、4题。

3.柏柏尔人穴居城市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战争防御B.资源丰富C.避暑遮风D.宗教信仰4.现在这座古城荒废的原因是( )A.战争频繁B.水源短缺C.交通不便D.耕地不足【解析】3选C,4选B。

[新教材]湘教版(2019)高一下学期地理 必修第二册 第1-5章+期末 共6套测试卷(含答案)

[新教材]湘教版(2019)高一下学期地理 必修第二册 第1-5章+期末 共6套测试卷(含答案)

湘教版(2019)高一下学期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单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浙江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分析,影响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2.该区域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A.①B.②C.③D.④截至2019年5月3日,全球230个国家人口总数为75亿人,其中70亿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

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

据此回答3~4题。

3.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A.10°S~20°S B.20°N~30°NC.30°N~40°N D.40°N~50°N4.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A.气候酷寒B.山地多,平原少C.陆地面积小D.干旱区面积大下图是我国甲、乙两省级行政区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甲乙5.甲、乙两省级行政区可能是()A.辽宁、山东B.湖南、宁夏C.新疆、四川D.西藏、内蒙古6.影响甲、乙两省级行政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可能是()A.甲省级行政区气候、乙省级行政区地形B.甲省级行政区地形、乙省级行政区水源C.甲省级行政区水源、乙省级行政区地形D.甲省级行政区气候、乙省级行政区植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回乡投入创业,推动“归雁经济”兴起。

四川省2015年累计扶持37.4万农民工实现回乡创业。

据此完成7~8题。

7.四川省“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①东部地区经济衰退②农民工具备一定的创业技术③家乡就业机会增加④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归雁经济”带来的影响可能有()A.导致地价大幅下跌B.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C.减轻环境和资源压力D.提高城市化水平下图是2001~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及预测趋势图。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综合测试01含答案解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综合测试01含答案解析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一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重心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人口集中指数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

读表,完成1~2题。

表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年份1990年2000年2010年2013年经度125.01°E124.98°E124.97°E124.95°E纬度42.93°N42.86°N42.84°N42.83°N表2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年份1990年2000年2010年2013年指数0.3 236 0.3 250 0.3 294 0.3 3141.东北地区()A.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B.人口分布的趋势是越来越分散C.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D.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超过15 km2.导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最可能是()A.北部地区人口死亡率高B.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C.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下图是我国基于密度分级的人口——面积比重图。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试题及答案
湘教版高一必修二期末综合测试评价
一、基础测评(单项选择题)
1.关于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处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②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接近“现代型”③非洲国家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的典型代表④大洋洲的人口增长模式是“过渡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 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

完成2~4 题。

年龄0~14 岁15~59 岁60 岁以上总计
甲人口数20006500150010000
死亡率(%)0.60.62.5
乙人口数3500600050010000
死亡率(%)0.80.72.20.81
2.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75%
B.0.675%
C.0.885%
D.0.95%
3.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考一本参考答案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考一本参考答案

1.2 人口合理容量
• 1-11 CCBAB DBCDAC • 12. 科技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和受教育水平;
人口容量。 • 13.人口与资源矛盾不断深化,有限资源只
能养活有限人口。 • 资源。 • 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勘探力
度,开发新能源;节约资源。 • 14-16 C B D
1.3 人口迁移
• 4.增加收入;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保护环 境意识增强;收入增加保护环境能力提高,利于 生态发展。
• 。
• 12.循环经济
• 循环经济就是减少单位产出的资源消耗,减少污 染物排放,废弃物回收利用,垃圾无害化处理, 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意义:既可 以实现经济增长,又可以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
• 1-10 CBDBD BACBC • 11. 发达; 发展中 ; 从农村到城市; 寻
求更高的经济收入,改善家庭生活; 经济 因素。
• 缓解劳动力不足,加速城市经济发展,促进 第三产业发展。
• 负面影响: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 表现: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犯
罪率上升。 • 人地 土地 生态环境
流,且城市上空凝结核多。 •A • 10. C 11. B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 3.1
• 1-8 CABCD AAB • 9 、 小麦 花卉 乳牛 养鱼 果树 • 小麦 城市发展会占用部分耕地;也会促
进其他部门生产规模的扩大。
• 发展优势产业;建设商品性生产基地;减 少生产条件差的农产品种植面积;依靠交 通优势从外地调入。
致中心移至泉河颍河交汇处,运输更为便捷。 • 东南 • 3.铁路枢纽 工业 仓库 • 4.城镇和商业网点空间布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1.下列4组城市,都是在铁矿产地发展起来的一组是( A )A.鞍山、包头、攀枝花B.武汉、北京、唐山C.马鞍山、天津、上海 D.本溪、重庆、南京2.限制我国华北平原城市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D )A.地形B.气候C.能源 D.水资源3.下列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石油关系不大的是 ( C )A.阿伯丁B.休斯敦C.匹兹堡 D.大庆4.我国华中重镇武汉选址的区位类型是 ( C )A.水运的起点B.处于水道天然障碍外,货物集散地C.河流的汇合点D.在陆路交通线穿过河流需要造桥或建码头的地点5.关于城市区位与自然地理各因素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D )A.世界上的城市都位于平原地区,且临海优越B.气候条件恶劣的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和热带雨林地区则无城市分布C.沿河设城是我国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D.世界的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6.以下城市中,专门以政治作为城市区位因素的是( B )A.巴西利亚、华盛顿、麦加B.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C.罗马、华盛顿、雅典D.华盛顿、堪培拉、纽约7.我国南方大城市大都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会合处,说明对城市区位影响显着的是( D )A.水源B.气候C.经济 D.交通8.下图四个典型的被“火车拉来的城市”依次是:石家庄、株洲、郑州、宝鸡,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A )A.①石家庄②株洲③郑州④宝鸡B.①石家庄②郑州③株洲④宝鸡C.①郑州②石家庄③宝鸡④株洲D.①石家庄②株洲③宝鸡④郑州9.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 ( C )A.商业区用地B.工业区用地C.住宅区用地D.绿化用地10.城市中所共有的功能区是 ( D )A.商业区、行政区和文化区B.工业区、行政区和休养健身区C.行政区、住宅区和旅游度假区D.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11.现代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特点是 ( B )A.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地价高的市中心地区B.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C.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昼夜人流车流不息,热闹非凡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之间界限分明,体现了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12.彼此独立和排斥的中心地是指 ( A )A.相同级别的中心地B.高级中心地与低级中心地C.门槛人口小的中心地D.服务范围大的中心地13.划分同级别中心地服务范围的最基本的原则是( D )A.市场最优原则B.交通最优原则C.行政最优原则D.距离最近原则14.有关中心地理论的正确叙述是 ( C )A.高级中心地数目少,彼此相距较近B.正六边形服务范围在实际中到处存在C.北京城内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正六边形D.不同级别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15.下列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说地价最高的是(B)A.成片住宅区B.中心商务区C.大型绿地区D.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16.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市边缘,主要原因是(B)A.那里地价比较便宜B.那里环境条件比较好C.城市中心不可以建住宅区D.那里距工业区近,上班方便17.有关商业区的叙述,错误的是(D)A.商业区用地面积虽小,但它是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B.商业区通常呈点状或带状分布C.中心商务区的租金在市区里往往是最高的D.便利的交通能吸引大量的消费者,因此在道路沿线都会形成商业区18.某城市是环行—放射状道路,下图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D )A.aB.bC.cD.d19.关于城市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B )A.只有重工业才能集聚在一起,形成工业区B.工业区向市区外线移动是为了降低成本,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C.城市内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工业区D.工业区内只能从事工业生产 20.关于通达度对地租高低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A.通达度越好,土地租金越高B.城市中心通达度最好,租金也最高C.离交通线越远,通达度越低,租金也越低D.离城市中心远的地方一定比离城市中心近的地方租金低 21.直接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有(A ) ①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②交通便捷程度 ③知名度 ④种族和宗教影响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22.北京天安门附近没有形成商业区的原因是(B )A .经济因素B .历史因素C .社会因素D .环境因素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之间界限分明,体现了同类活动在空间上的高度集聚23.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A.城市化是20世纪开始出现的社会现象B.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水平的高低,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无关C.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劳动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D.在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差别不断扩大24.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是 ( B )A .城市人口数量B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比C .城市面积的大小D .城市职能的重要性右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25—27题。

25.④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 D )A.37.6∶17.4∶45.0B.31.6∶30.5∶37.9C.15.5∶24.5∶60.0D.37.6∶24.5∶37.9 26.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 )A.①B.②C.③D.④27.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 C )A.①B.②C.③D.④ 28.下列国家中城市人口比重最大的是 ( C )A.美国B.日本C.英国D.法国 29.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是 ( D )A.产业革命以前B.产业革命----20世纪初C.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30.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C )A.农村和小城镇就业机会多B.在大城市工作经济收入水平低C.农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高,基础设施完善D.小城镇人口密集,文化交流条件好31.某建筑工地不分昼夜的打夯,散装水泥露天堆放,乱扔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这会对周围居民造成( C ) A.有毒气体、有害废水、噪声污染 B.有害废水、噪声,大气粉尘污染C.噪声,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污染D.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辐射污染32. 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资巨大移植大树进城,移植成活率不超过60%,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C )A.病虫害防治不力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 C 、生存环境改变 D 、人为破坏严重33.下列关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正确的是( D ) A.多建房,增加建筑群密度,解决住房问题 B.将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市的上风向C.兴建工厂、解决就业问题D.加强绿化建设,增加园林和绿地面积 34.现在许多城市都实行“公交优先”的规定,其目的是( D )A.扶持国有企业,突出以公有制为主B.提高公共汽车公司的经济效益C.抑制私人出租车D.改善城市交通拥挤状况35.上海市提出限制新建楼房高度的规定,其目的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中的 ( B )A.城市住房紧张??B.城市热岛效应C.城市水体污染???D.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二、综合题(共30分)1.读“世界大城市的分布和城市密集地区简略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表示的城市密集地区是:①_60°N以南的欧洲地区__;②_美国的东北部地区_;③__东亚的日本、朝鲜半岛以及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__。

(6分)(2)从自然条件看,世界城市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__沿海___和平原地带,而高纬度地区、干旱地区和__湿热的热带雨林___地区城市很少;从社会经济发展看,城市的分布与___人口和生产力___的分布是一致的。

(4分)2.该图为某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1)若图中工业区布局合理,则该市主导风向是偏南风(1分)(2)除考虑风向外,该市工业布局的主要特点还有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铁路、公路交通运输便利。

(2分)(3)该市规划在A处建一大型钢铁厂,其考虑的主要区位条件有该处有丰富的铁矿资源、交通运输便利、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丰富的水源和城区河流下游、城市边缘地价低适合大型工业布局。

(3分)(4)ABCD四地,最可能发展为商业中心的是 C 地。

(1分)(5)ABCD四地中,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D地,原因是城市盛行风上风向污染少、、靠近风景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3分)3.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多。

(2分)(2)该城市建立了卫星城和新区,有利于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

(2分)(3)从图中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自来水厂位置出现什么变化:向河流上游城外迁移;并分析其原因上游水质好。

(4分)(4)请你比较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中心区气温较高中心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产生热量大,从而形成热岛效应。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