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35年)(2020年九月整理).doc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内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内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

为推动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服务首都外事工作科学发展,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外事工作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特制定本纲要。 序言 首都外事人才是指在北京市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领域,从事涉外工作,具有国际视野的中方复合型人才。外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积极推动力量。 长期以来,首都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在推动首都外事工作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首都日益增长的国际交往等方面做出了应有贡献。随着北京市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活动日益增多,国际资源加速聚集,对首都外事人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和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以下简称“五个之都”)的战略任务需要,首都外事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外事人才整体布局不够合理,数量、质量有待提高,优秀拔尖人才相对匮乏,专业结构有待改善;外事人才培养、选拔渠道不够畅通,人才发展和保障机制需要健全;外事人才工作政策措施不够系统完善;外事人才的成长环境有待优化。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开拓创新,着力打造一支相当规模的立场坚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复合型外事人才队伍,不断开创首都外事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深入实施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外事人才工作为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为首都经济社会协调发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全集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总则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 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 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

四川省攀枝花市旅游总体提升策划2008年,在四川省打造攀西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战略下,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提出“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城市发展战略。 本策划在“倾力打造中国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战略指导下,着重盘点攀枝花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攀枝花的阳光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根据攀枝花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攀枝花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攀枝花;高标准地设计攀枝花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品味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一、战略统筹 (一)战略思路 “阳光与生态”是资源特点,并不是旅游产品。 目前全国主打阳光特质目的地有海口、日照、西昌、攀枝花,国际上较为著名的有加拿大的埃德蒙顿、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布里斯班,其中除埃德蒙顿、攀枝花、西昌外,其他均是滨海城市,阳光与沙滩、海水结合形成滨海度假类产品,埃德蒙顿的阳光旅游依托其区域中心城市的其他条件,并非核心吸引物,西昌目前在和攀枝花同在阳光的照耀下,攀枝花该何去何从? 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我们回首攀枝花旅游发展历程,可以隐约看到一根主线越来越清晰的呈现出来,这就是基于阳光生态下的健康生

活。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农作物茁壮成长,结出健康的果实; 因为有了阳光,这里成为国家级体育运动基地,锻炼健康的体魄; 因为有了阳光,成都的老人们来这里健康过冬; …… 健康,这个比阳光更稀缺的资源才是攀枝花旅游最宝贵的财富。 至此,攀枝花的阳光终于有了落脚点,从产品化的视角去审视健康主题,有着丰富而巨大的想象空间。 (二)战略定位 综合以上分析,对应潜在市场需求与战略导向,将攀枝花现有“中国阳光生态度假旅游区”的概念性定位解读为: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三)战略路径 通过综合的比选分析,确定攀枝花旅游在未来的3-5年时间内,明确围绕打造“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观光旅游为辅;以冬季旅游为突破,兼顾其他季节;面向全国塑造品牌,立足周边重点营销”的战略发展路径。 (四)战略目标 终极目标: 中国阳光健康度假旅游目的地 近期目标: 中国冬季旅游著名品牌

开封城市现行规划分析

开封城市现行规划分析 开封城市的历史发展,即得益于黄河充足的水源,又受害于其频繁的决溢、泛滥、改道。也是因此,我们看到了一座古城是怎样由于河流的影响从贫凡走向繁荣,最终有落寞的的过程。可见,在古代水利交通完全可以成就一座城市亦可以毁灭她。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为黄河的趋利避害提供了先决条件。经不断治理, 如培修加固堤防险工,修建虹吸涵闸工程等,从而扭转了黄河频繁决口的险恶局面。开封城和整个开封市基本上脱离水患,城市的地理生态环境和建设条件也大大得到改善。现在的开封市格局是由一个中心集团(大堤以内)和两个边缘组团(杏花营组团和边村组团)构成。中心组团又分为四个区,旧城区,西区,东区,铁南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继承了古代城郭制中的方城学说,但又有起自己独特的特征。 相比于古代受河流交通的限制,现代的开封城可谓是交通方式多样,便捷快速。相距全国交通中心省会郑州仅70公里,境内公路、铁路、民航交通十分便利,城市可进入性较强。陇海铁路、国道310高等级公路经开封贯通东西,连接黄河沿线诸省市,开封也是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106国道经开封黄河大桥纵越南北,新近规划并将投入建设的北京至深圳高速公路经过开封全境;开封至郑州、洛阳、三门峡、商丘有高速公路相连,构成郑、汴、洛黄河三点一线黄金旅游线路。开封距新郑国际机场现有道路里程为69公里,仅有55分钟车程;我国东西部的主干铁路──陇海铁路途经开封站。经开封火车站可直达上海、北京、连云港、青岛、西安、西宁、乌鲁木齐等地。这样的交通条件决定了她在现代的交通运输中一成不变的枢纽作用。 建国以来开封市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方案,其规划要点有: 1、根据开封的地理环境、城市基础状况,适合发展轻重工业中等城市,城市人口近期目标40万,远期50万。 2、确定工业区和生活区的大致分布位置,城市规划用地每人按70平方公尺计算。 3、城墙是封建时代的遗物,是封建统治阶级镇压人民的堡垒,除有碍交通外已毫无用途。因此,应把东、南、西南三面城墙拆除,填平附近坑塘洼地,扩大生活居住区,仅留北面、西北面城墙,防御风沙。 4、对于名城保护规划中的旧城改造方面,应贯彻“加强维护,合理利用,适当调整,逐步改造”的原则,对有害工业严格控制,逐步安排搬迁。 5、确定滨河路、解放路、东西大街、北环路、东环路等七十多条主次干道进行扩修和改造,并开辟自行车专用道路系统。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开封市的环境卫生工作十分重视,把它摆到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首先建立清道队,逐步建成统一的庞大的环卫队伍,据1984年底统计,整个环卫部门包括处机关共有职工1034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61人。在建立队伍的同时,不断建设、添置和改进环卫设施,逐步改建旧厕所、建造新厕所、更新垃圾箱和果皮箱,截止1985年底,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调整商业结构,优化市场布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生产需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城市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特编制此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市商业网点规划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 2、《商务部关于印发〈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的通知》(商建发〔2004〕180号); 3、《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和实施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78号) 4、《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四川省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川办函[2005]176号); 5、《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五”及201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川办发[2003]15号) ; 6、《攀枝花市十一五发展规划》; 7、《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8、国家有关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 第三条规划的区域、范围。 规划的区域为攀枝花市中心城区,包括格里坪、河门口(清香坪)、陶家渡、弄弄坪、瓜子坪、炳草岗、金江及渡仁片区。 规划的范围是大型零售商店、批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基地。在空间上,重点规划城市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和专业特色商业街。 第四条规划期限。近期为2007年-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 第五条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打造中国钒钛之都,建设特色经济强市”的战略目标和“四个倾力打造”的战略重点,不断改善城市商业服务功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加强对商业领域投资的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品味,扩大我市商业在川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三章城市规模 第四章城市空间布局与城乡协调发展 第五章新城发展 第六章中心城调整优化 第七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第八章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 第九章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十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十一章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十二章市政基础设施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体系 第十四章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第十五章近期发展与建设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概要解读 ■城市性质 北京就是中华人民共与国得首都,就是全国得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就是世界著名古都与现代国际城市。 ■城市定位

国家首都:按照中央对北京做好“四个服务”得工作要求,强化首都职能。 国际城市: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得地位与作用。 历史名城:弘扬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形成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具有高度包容性、多元化得世界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创造充分得就业与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得宜居城市。 ■城市职能 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邦交国家使馆所在地,国际组织驻华机构主要所在地,国家最高层次对外交往活动得主要发生地。 国家主要文化、新闻、出版、影视等机构所在地,国家大型文化与体育活动举办地,国家级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地。 国家经济决策、管理,国家市场准入与监管机构,国家级国有企业总部,国家主要金融、保险机构与相关社会团体等机构所在地,高新技术创新、研发与生产基地。 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 重要得洲际航空门户与国际航空枢纽,国家铁路、公路枢纽。 人口规模 ■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 2020年,北京市总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其中户籍人口1350万人左右,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450万人左右。 ■农业人口再减118万 2003年农业人口为318万人,到2020年将下降到200万人左右,占全市人口得10%左右。 ■中心城人口850万人 积极引导人口得合理分布,通过疏散中心城得产业与人口,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新城与小城镇集聚。2020年,中心城人口规划控制在850万人以内,新城人口约570万人,小城镇及城镇组团人口约180万人。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昭通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进行城市建设,促进城乡统筹,编制《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方针,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充分利用昭通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和风景旅游优势,预见到将来的发展可能,从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统筹城乡发展。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城市特色,贯彻城市设计的理念,从昭通城市历史特色、山水特色出发,弘扬民族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整体设计,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立足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树立超前规划意识,同时又要强调近期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认真研究城市建设的时序,着重近期、远期结合,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并为城市的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第三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2006);

《云南省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昭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昭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5)》 《昭通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国家、云南省、昭通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文件。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第五条规划的空间层次 1. 市域规划范围 昭通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 3. 昭鲁一体化发展规划范围 以昭鲁坝子作为基本单元,包括昭阳区的龙泉、凤凰和太平3个街道,旧圃、北闸、小龙洞、守望、永丰、洒渔、苏家院、布嘎和乐居9个乡镇,鲁甸县的文屏、茨院、桃园和小寨4个乡镇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 2. 规划区范围 昭阳区太平、龙泉、凤凰三个办事处,北闸、旧圃、永丰、小龙洞、守望五个乡镇以及洒渔和苏甲乡的部分地区,规划区总面积约784平方公里。 3. 中心城区范围 北至褐煤工业园区,东至昭通火车站、南至凤凰山、西至旧圃锦屏。规划建设用

开封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开封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开封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的实施,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在规划区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镇体系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本办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市、县、乡(镇)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第三条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坚持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优化城乡资源配置,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第四条城乡规划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规划部门主管、相关单位配合、社会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开封市城乡规划局负责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监督、指导县、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的城乡规划工作。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区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本辖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城中村改造、迁村并居实施方案。区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指导所属乡、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负责本辖区的规划监察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有关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第五条城市规划区内的镇、乡、村庄以及镇规划区内的村庄,分别纳入城市规划、镇规划管理。 各类城镇新区、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园区等应当纳入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财联社29日讯,9月29日,《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发布,要点如下: 一、建设什么样的首都 1、战略定位: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2、发展目标: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3、城市规模:常住人口到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左右,到2035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左右。 4、空间结构: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 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 一副——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 两轴——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

多点——5个位于平原地区新城,包括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 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以及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二、怎样建设首都 核心区“两减一增一控” 5、核心区逐步降低人口密度,逐步降低建设密度,增加绿地和水域,加强建筑高度控制。 中心城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6、疏解腾退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严禁在三环路新建和扩建物流仓储设施,严禁新建和扩建各类区域性批发市场。 7、疏解大型医疗机构,鼓励五环路现有综合性医疗机构向外迁建或疏解。 8、严禁高等院校扩大占地规模,严控新增建筑规模、办学规模。 高水平规划建设城市副中心 9、构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 10、建设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蓝绿交织的森林城市、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 11、坚持建管并举,努力使未来城市副中心成为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 一、规划期限 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范围 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 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 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 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规模 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 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

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 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 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 “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 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 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 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 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 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一)城市性质 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 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 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主要以仁和沟、金沙江为轴向南延伸。

攀枝花市配建标准及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

攀枝花市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 www.panzhihua.gov.cn 发布时间:2009-10-30 10:51:31 来源:规划编制处选择阅读字体:【大中小】阅读次数: 363

公告 〔2009〕15 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现将《攀枝花市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审批前公示事宜公告如下。 一、公示地点: 攀枝花市公众信息网(www.panzhihua.gov.cn) 攀枝花市规划和建设局网(www.pzhghjs.gov.cn) 攀枝花市规划和建设局办公楼十二楼 二、公示期限:2009年10月29日—2009年11月27日(30天) 三、意见反馈渠道: 在公示期限内通过网上留言或邮寄、送达攀枝花市规划和建设局规划编制处。反馈意见请属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否则不予受理。 联系地址:泰隆商厦东楼十楼1005室邮编:617000 四、联系人:攀枝花市规划和建设局规划编制处 任燕3359379 特此公告 攀枝花市规划和建设局 二○○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攀枝花市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简介 一、规划编制目的: n 促进城市动态交通的安全和畅通,提升城市品质,适应城市发展。 n 加强城市机动车辆的停车管理,促进城市停车场系统的建设和完善,适应机动车辆快速增长的趋势。 n 指导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 二、规划范围、规划年限及规划依据 规划范围: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攀枝花市主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包括如下6个片区:炳草岗、大

渡口片区;仁和、干坝塘片区;金江、瓜子坪片区;高新、钒钛片区;弄弄坪片区和西区,面积共1 01平方公里。 图1-1规划范围示意 规划年限:2009年—2025年。近期:2009—2011年;中远期:2012—2025年。 规划依据: n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 n 《攀枝花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5-2020)》 n 攀枝花市中心城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 n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三、公共停车场分类 城市公共停车场分为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本次停车场规划主要针对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拟分为如下三类: n 配建公共停车场——面向社会停车的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其停车场用地属于建筑物开发用地的一部分。 n 路外社会公共停车场——设置在路外的、面向社会停车的公共停车设施,其用地性质属于社会公共停车场用地。 n 路内公共停车场——设置在道路红线以内、面向社会停车的公共停车设施,其用地性质属于道路用地。 四、交通小区划分

开封市(1997-20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开封市(1997-20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7-04-20 | 作者: | 来源: 开封市国土局 | 【大中小】【打印】【关闭】 遵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提高土地利用率、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挂钩的原则,以保护耕地为重点,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统筹安排各业用地的要求,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修订和实施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土地管理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对原编制的《开封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1—2000年)》进行了调整和修订,规划以1996年为基期年,2000年为近期目标年,20 10年为规划目标年,展望到2030年。 规划修订以《开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河南省下达给开封市的1997一2010年土地利用主要指标为依据,土地利用采用1996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数据,并与《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相协调。 一、市域概况 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中东部,土地总面积626094.51公顷,1996年总人口451.62万人,农业人口369.22万人,非农业人口82.4万人。 开封市地势平坦,北部是背河洼地,中部多为风积沙丘沙平地,西南部多为沙丘岗地和高平地,东南部为黄河泛淤平地。土壤类型分4个土类,有潮土、盐土、风砂土和新积土。土壤养分含量普遍偏低。本市属典型的暖温带气候,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年平均降水量670毫米,旱涝灾害频繁。 开封市拥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空分、仪表、化肥、日用化工等在省内外有很大影响。陇海铁路、霍--连高速公路和国道310公路东西穿越,国道106线在境内南北贯通,开封黄河大桥的通车,使黄河两岸更加通畅。开封老城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北宋风貌,棋盘式的城市格局,纵横相间的背街小巷,古朴的建筑,众多的文物古迹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开封市是全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之一,小麦、棉花、花生、西瓜、禽蛋、羊奶、羊肉等产量在全省各地市中名列前茅。 二、土地利用状况 (一)土地利用状况及其特点 1.土地利用状况 (1)农用地 农用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面等。1996年全市农用地 484482.17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77.38%。具体状况为: ①耕地面积430843.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8.81%,其中,灌溉水田6853.42公顷,水浇地272952.86公顷,旱地147996.10公顷,菜地3000.78公顷,望天田40.29公顷。 ②园地11774.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8%,其中,果园11674.04公顷。 ③林地23481.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5%,其中,有林地19537.26公顷,灌木林2679.58公顷,疏林地317.05公顷,未成林造林地379.68公顷,苗圃166.13公顷,迹地401.44公顷。 ④水面18382.62公顷(275739.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94%,其中,河流水面14587.86公顷(218817.9亩),湖泊水面552.29公顷(8284.35亩),水库水面22.15公顷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资料.docx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 ~2030 年)》(2017 年修编版本 )公示说明 一、规划期限 近中期2011 年— 2020 年(扣除已实施年份 ) 远期2021年—2030 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范围 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 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 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 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 林公园,总面积 1939.46 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规模 预测 2020 年市域人口 143 万人,城镇人口 105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 73.43%;2030 年市域人口 155 万人,城镇人口 127 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 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 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 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

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 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 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 “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 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 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 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 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 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一)城市性质 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 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20 年城市人口91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 平方米 /人; 2030 年城市人口109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 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 平方米 /人。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主要以仁和沟、金沙江为轴向南延伸。

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

开封市城市总体规 划

开封市城市总体规划 ----2020

目录 一、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中心城区绿地水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中心城区总体空间结构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全市城镇形成“一轴一心、多点引领、区域联通”的布局结构。 (1)“一轴”即沿陇海-兰新铁路城镇发展轴。由中心城区、开封县城、兰考县城组成,是实施东接西联的主体区域,对市域城乡发展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2)“一心”即由中心城区和开封县城关镇构成的都市区,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和对外交往门户。要积极接轨中原城市群,率先实现与郑州一体化发展,提升发展能力和对区域的服务能力、对全市和豫东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提高居住和就业水平,在市域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起到龙头作用。

攀枝花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攀枝花《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一、主要指标对比分析 攀枝花与国家、省森林城市指标的对比分析 根据目前攀枝花森林城市建设实际情况,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分为已达指标、易达指标和不可达指标三类,进行攀枝花市森

林城市建设指标的可达性。 (一)已达指标分析 在25项指标中已达指标9项,具体有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郊区森林公园、科普知识教育基地、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生态科普活动次数、创森的支持率和古树名木保护率等指标。 (二)易达指标分析 易达标指标虽然与目标有一定距离,但通过努力容易达到。根据攀枝花的实际情况,易达指标共11项,分别是郊区森林覆盖率、立体绿化、贯通性的城市森林生态廊道、道路绿化率、水岸绿化率、自然保护区及重要的森林湿地保护、保护区面积比例、休闲绿地、创森的市民知晓率、乡村绿化、特色生态产业等,通过努力可以在近期或2015年前达到国家级森林城市建设指标要求。 (三)难以达到的指标分析 目前攀枝花难以达到的指标有城市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乡土树种使用率和城市森林的自然度等4项。 攀枝花城市处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壤薄,砂石含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差,生态容量低,造林难度大,形成典型的稀树灌草丛,这是城市森林覆盖率增加的主要制约因素。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近年来攀枝花市公共绿地面积的增加速度与全市人口增长速度基本持平,限制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量,2010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2 m2,与2007年相当,离国家森林城市

创建指标存在距离。 攀枝花城市属中亚热带地理位置下南亚热带气候环境。根据攀枝花乡土树种调查和多年荒山造林及城市绿化的实践经验,对乡土和引种成功的木本植物进行了初步筛选,云南松、攀枝花、番石榴等94种本土木本植物和台湾相思、木麻黄、三角梅等72种引种木本植物可作为攀枝花城市森林建设的主要树种使用。攀枝花城市森林建设应考虑所处的气候带和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群落,以南亚热带森林植被类型为主,以当地乡土植物种类为基础,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适应当地环境,保证城市森林群落的成功建设。 (四)不可达指标分析 不可能达到的指标有城市郊区农田林网1项。攀枝花市地形破碎,沟谷纵横,境内土地92%为山地,河谷坝区面积小,以山地农业为主要特征,主要发展特色水果、早春蔬菜、优质烤烟、畜禽四大农业优势产业,粮食常年播种面积小,仅保持在60万亩,不可能按国家标准的农田林网要求建设。建议该指标不作为攀枝花森林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 二、规划定位及理念 (一)规划定位 特色定位:山青、水秀、林茂、花香 功能定位:生态、宜居、康养 主题定位:打造花城特色,建设森林城市,塑造“山川壮丽、林茂花繁,生态、宜居、康养”的现代城市新品质。

开封市规划

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 1、交通发展目标:实现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良好衔接,构筑沿城市主要发展轴的复合交通走廊,优化城市道路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创造良好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环境,构建各种交通方式转换便捷的“快捷、高效、安全、绿色”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2、规划路网结构为方格网状。道路系统主要由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成,形成“外围快速交通环+内部方格网络”的路网结构。在中心区外围规划城市快速路环线,加强东西向各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加强各片区纵向与对外通道之间的高效衔接。古城内部保持现有路网格局和空间尺度,重点通过交通组织、功能分流缓解老城交通压力。 3、南北向道路以解决各片区内部生活、就业及服务功能为主,东西向主干路重点承担片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功能。 城市快速路:复兴大道、汴西大道、310国道。 城市东西方向道路:规划6条城市主干路,10条城市次干路。主干路包括:东京大道、豫兴大道、郑开大道—大梁路—东西大街—新曹路、宋城路、魏都路、南干路。 城市南北方向交通:规划11条城市主干路,25条城市次干路。主干路包括:青年路、东一路、解放大道、西环路、黄河大街、金明大道、汴西新区四号路、九号路、十二号路、十五号路、十八号路。 中心城区绿地水系规划 1、绿地规划目标:规划2020年绿地面积2100公顷,人均达到14.4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1796公顷,人均达到12.3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5%。建立由小型游憩绿化场地、组团公园、片区公园、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构成的5级绿地体系。小型游憩绿化场地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米,组团公园服务半径不宜大于800米,片区公园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0米,城市公园服务半径不宜大于2000米。 2、公共绿地:规划城市公园4处,分别为汴西新区中心公园、金明池公园、龙亭湖风景区、禹王台公园;规划片区公园4处,每处面积50公顷左右,其中汴西新区1处、西区1处、古城内1处、城东各1处。集中式组团公园7处,每处面积2-4公顷;带状组团公园2处,一处是环宋外城遗址公园,控制宋外城墙遗址及其周边一定范围的地面建设,通过用地调整逐步腾退占压遗址的地上建设用地,一处是环明清城墙公园,继续实施环城墙绿地建设工程,治理护城河,增加滨河绿地。 3、水系规划目标:与城市绿地系统、防洪排涝安全系统相结合,形成古城、新区相互沟通的纵横河道网络和城市湖泊体系,起到排涝、提升城市景观的作用,突出体现北方水城的城市特色。 4、水系规划:规划中心城区形成三纵、三环、多湖、网状相连的水系格局。 (1)规划由马家河北支、运粮河、惠济河3条纵向干线河流构成基本骨架,作为城市组团间生态隔离带和蓄滞洪区。要加强3条河沿线防洪和景观功能。 (2)新区围绕中心地带规划环状水系;整治护城河(黄汴河),改善两岸景观;恢复古城内历史上的环城河道。 (3)保护现有的包公湖、龙亭湖、阳光湖、铁塔湖、西北湖等公共开敞水面,任何建设不得侵占河湖水域。在新区核心区设置中心湖,结合居住区公园绿地规划小的湖面。 (4)汴西新区开发结合原有地表水渠走向,规划横向四条、纵向四条河道,与运粮河、马家河、南干渠沟通,形成汴西新区地表排水排涝体系和景观河道网络。 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 规划公共设施用地2249公顷,人均15.4平方米。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形成“一横两纵、双心多点”的整体结构。 “一横”指由郑开大道、大梁路、东西大街、曹门大街组成的,串联中心城市各片区的公共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文本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1条 1993年以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在指导首都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10年的大部分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北京进入了新的重要发展阶段。为紧紧抓住本世纪前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实现首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迫切需要为城市未来的长远发展确定新的目标,开拓新的空间,提供新的支撑条件。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002年5月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任务,根据2003年国务院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的批示精神,以及2004年1月建设部《请尽快开展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函》,特编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第2条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贯彻更好地为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事业的发展服务和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原则。 (2)贯彻“五个统筹”的原则。结合首都发展的实际,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郊区城市化进程,实现城区与郊区的统一规划;统筹区域发展,协调好京津冀地区以及北京城区与郊区、南城与北城、平原地区与山区的发展规划,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好产业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空间布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规划配置;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提高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水平。 (3)贯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强调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突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高度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社会事业的发展。 (4)贯彻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的原则。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保护古都的历史文化价值,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展示北京的文化内涵,形成融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一体的城市风格和城市魅力。 (5)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的原则。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城市化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全面推进土地、水、能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的发展战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发展模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第3条发展重要条件 (1)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与北京承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是北京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 (2)巩固首都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在全国的领先地位,是北京在国家重要战略机遇期内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和重要保障。 (3)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是保障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城市发展规模应严格控制在土地和水资源的合理承载能力之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