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案例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案例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案例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并正确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学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数学,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有许多老师来了解我们班的教学情况,希望大家能像平时一样,踊跃的发言,积极的思考,把你最闪亮的一面展现给在座的老师们,有没有信心?

师:同学们,今天来听课的教师有20人,我们班的男同学有25人,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分数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①.听课教师人数是我们班男同学的几分之几?

②.我们班男同学的人数是听课教师的几分之几?

③.我们班的男同学比听课教师多几分之几?

④.听课教师比我们班的男同学少几分之几?

1、请学生口头列式解答①.②题并说一说怎样想的。

提问: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什么?结果是什么数?

2、质疑:“我们班的男同学比听课教师多几分之几?同学们还会解答吗?

揭示并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设计意图】:这里教师从实际出发,根据老师听课的情形,创设了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根据“听课教师有20人”和“班级男同学有25人”两个条件,提出一系列问题。既有旧知识,又有新知识。在解决就知识的过程中,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出了新知。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自然而然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急切想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出示例1

花园里有菊花40盆,兰花50盆, 兰花比菊花多几分之几?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

(2)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兰花比菊花多几分之几”就是指谁占谁的几分之几?(兰花比菊花多的盆数是菊花盆数的几分之几)把谁看做单位“1”?“兰花比菊花多多少盆”题目有没有直接告诉?怎么办?

(4)学生尝试列式计算,个别板演,教师点评:

方法1: (50–40)÷40=1/4

方法2: 50 ÷40–1 =1/4

点评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特别是方法2要提问质疑:为什么要减去1?

(5)迁移类推:如果要求“菊花比兰花少几分之几?”你会解答吗?

学生尝试解答,个别板演:

方法1:(50-40)÷50=1/5

方法2:1-40÷50=1/5

订正时,指名说想法,使学生明确:求菊花比兰花少几分之几就是求菊花比兰花少的盆数占兰花盆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例题出示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线段图来理解题目的数量关系,从直观入手,帮助学生分析题目,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启发引导下,想出了不同的方法。重点解决“多几分之几”的问题,并把这种方法迁移类推到解决“少几分之几”的问题。水到渠成的完成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这正符合了新课标的要求。

(6)对比总结:比较一下刚才解答的这两个问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总结,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

提问:像这样的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

明确: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问题时,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多的或少的量没有直接告诉,必须先求出。

(7)教师小结:解答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问题,要从问题入手,弄清楚谁和谁比,比的标准不同,单位“1”也不同。解题时要找准单位“1”,正确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重视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在对比中总结知识,需求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使知识得到了升华。

三、联系生活,深化新知

1.分析下面每个问题的含义,然后列出等量关系式:

(1).今年的产量比去年的产量增加了几分之几?

(2).实际用电比计划节约了几分之几?

(3).十月份的利润比九月份的利润超过了几分之几?

(4).今年收入比去年收入多几分之几

2.连一连:

一个纸盒内,有红笔芯16支,蓝笔芯20支。

红笔芯的支数是蓝笔芯的几分之几?() A、20÷16

蓝笔芯的支数是红笔芯的几分之几?() B、16÷20

红笔芯比蓝笔芯少几分之几?() C、(20-16)÷16

蓝笔芯比红笔芯多几分之几?() D、(20-16)÷20

3.选择:

①、西藏境内藏羚羊的数量1999年是7万只左右,到2003年9月增加到10万只左右。藏羚羊的数量比1999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A、(10-7)÷7

B、10÷7 C.(10-7)÷10

②、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16小时,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要20小时,火车的速度比汽车快百分之几?

A、(1/16-1/20)÷ 1/16

B、1/16÷ 1/20

C、(1/16-1/20)÷1/20

4.只列式不计算:

(1).某校有男生300人,女生350人,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

(2).故事书本的是120本,科技书有160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多几分之几?

(3).梨的重量是50千克,苹果重量是80千克,梨比苹果少几分之几?

5.解决课始导入时的两个问题:

③.我们班的男同学比听课教师多几分之几?

④.听课教师比我们班的男同学少几分之几?

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6.思考:

男生比女生多1/5,女生就比男生少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更是形式多样,有列等量关系式、连线、选择、只列式不计算等多种形式。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从简单入手,层层深入。既有最基本的同式练习,又有变式练习,还有最后的拓展思考。都给学生展示了不一样的感受和思维训练。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我总结,不仅概括今天所学的知识,而且对自己学习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从而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增强了孩子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的教学安排在六年级的上册,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的此类实际问题的方法,并能正确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从而为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认为本节课最突出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从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从学生熟悉的听课现场搜集了一些条件,让学生根据条件自己提出问题。并让学生独立的解答以前学习过的问题。复习了原有的知识,为学生下面的学习,做好了知识铺垫。从而又引出了本节课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揭示课题,提出新的学习任务。学生在新任务的引领下,迅速进入新课的学习,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2、主动引导学生分析新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我主要分成这样几步:1、理解分率句“兰花比菊花多几分之几”就是求谁占谁的几分之几;2、画线段图;3、写数量关系式;4、根据线段图或数量关系式列式解答。经过这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顺利掌握了解答问题的方法。接着改变问题“菊花比兰花少几分之几?”,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学生很快把前面学习到方法迁移类推到这个问题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接着,对两个问题以及解答方法做进一步的分析于比较,在对比中中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更好地总结出解答此类问题的有效的方法。这样的教学,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教师教起来快速高效。何乐而不为!

3、练习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练习的形式灵活多样。从同式练习,到变式练习,从简单的基本练习,到拓展思考练习。都给孩子呈现了一份思维的大餐,学生从中不仅掌握了知识,又得到了锻炼提高。

总之,本节课学生学的高兴,教师教的轻松。当然还有一些的不足,比如教师还可以再大胆放手开放一些,学生还可以再独立自主一些。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班学生基本能掌握该类应用题的解法。但我也时时在教学中有点困惑,在新课改的今天,这种教法是否是有效的?到底是否行得通?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1: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 (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得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案例2: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到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及师生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答:这个现象说明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缺点以及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作学生的知心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应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应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做为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要扮演高高在上、遥不及的“老师”。 案例3: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据北京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谢海涛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期以来,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向家长揭孩子的短儿,甚至有些家长会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以至于家长都不愿意开家长会,怕丢面子,而学生也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教师找爸爸”的想法。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在家长会上以表扬学生为主,但多数家长回家后只表扬孩子几句,剩下的又是一顿“臭批”。在学校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教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全班学生,第二天教师问学生,谁在家长会后得到了家长的表扬,举手的只有两名学生。 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家长会?如何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新契机?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会后如何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答:(1)举行家长会一般在学期开始、期中或期末举行。主要内容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计划、征求家长意见、表扬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等。家长会

一氧化碳中毒安全心得体会工作范文

一氧化碳中毒安全心得体会 篇一:一氧化碳中毒安全防护措施 冬季天冷,不少家庭取暖喜欢用煤炭,洗澡时间也喜欢拖长,如果房间通风不好,是十分危险的。专家表示,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季节,因此建议大家取暖或者洗澡都要万分小心。 冬季长时间洗澡警惕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也叫一氧化碳中毒。发生煤气中毒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由于燃烧时所产生的废气直接排放在室内,所消耗的氧气取自于室内,使用者如有不慎,很容易产生一氧化碳中毒和缺氧窒息现象。第二种是在使用蜂窝煤炉时,由于煤炭没有充分燃烧,产生一种看不见闻不到的有毒气体。煤火不旺或快灭时,最容易产生煤气。冬天用蜂窝煤炉取暖和烧水做饭,因烟囱堵塞、倒烟或门窗紧闭等,致煤燃烧不完全,从而产生大量一氧化碳无法排出聚集在室内,也可致使人煤气中毒。专家表示,目前家庭里面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一般是在洗澡时发生的,建议洗澡时间一般不要超过20分钟。如果在洗澡时发现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要马上打开门窗通风,尽快把病人迁移到通风的环境,最好解开中毒者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畅通,并注意保暖。医生

120应该紧急呼叫如果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较深,还提醒,救护车,立即送医院救治。对于重型中毒昏迷不醒的患者,要将其头部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道通畅,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 冬季一氧化碳中毒安全防护措施 需知一洗澡不超过20分钟 专家表示,目前家庭里面出现一氧化碳中毒一般是在洗澡时发生的,建议洗澡时间一般不要超过20分钟。如果在洗澡时发现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要马上打开通风,尽快把病人迁移到通风的环境,最好解开中毒者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畅通,并注意保暖。医生还提醒,如果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较深,应该紧急呼叫120救护车,立即送医院救治。对于重型中毒昏迷不醒的患者,要将其头部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道通畅,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 需知二天冷洗澡要注意通风门窗不宜关死 冬季造成煤气中毒的直接原因是人们在洗澡取暖时,只顾及了暖和,却忽视了安全。有的人把浴室的门窗紧闭、不透气,液化气罐和热水器又放置在浴室内,燃气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使得室内的氧气逐渐减少,洗澡的人常会产生头晕、窒息、中毒现象。有的家庭不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仅考虑暖和,把煤火炉长时间放在房间内,也会引发个体或集体煤气中毒事故。在使用煤气时,一定要打开窗户,保持通

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课例)

分数的再认识 学习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认识整体“1”,会寻找整体“1”。 2.从度量的角度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3.结合具体的情景,经历概况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从度量的角度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课前游戏:猜谜语 课前谈话: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诗词内容出自《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 学习数学也是一样,我们应该多个角度,多个方向的来学习。比如我们今天学习的分数,我们在三年级中也学习过,今天我们就一起换个角度来体会分数的意义。 一、引入。 1.单位“1”再认识 课件出示:(1个圆、1米、1把香蕉、一堆糖) 师:仔细看大屏幕,我们再来看看,1个圆、1米、1把香蕉、一堆糖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个1在数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单位1”或整体“1”。一段路程、一项工程、一筐苹果、一本书、一段时间等都可以看做整体1) 二、解决问题,感受分数的产生过程 1、师:今天我们就来再研究分数的意义,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分数是什么?(也就是分数的意义)分数是怎么样产生的? 课件展示: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数是自然数,以后在度量和平均分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样就产生了分数。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分数来补充整数。 2、师生共同用树枝量黑板长度。(体验不够一个时折断) 现在有个时光穿梭机,回到古代。这时候我们已经是古人了。那古人们想来量一量这个黑板的长度,你用什么方法。 师:你遇到什么什么情况了?不够的时候怎么办呢?是不是有这样的可能。

48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例谈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上海市一位青年教师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

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案例分析并不注重“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更注重学习者的思考与分析过程。) 二、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师教育理论学习 案例是学校问题解决的源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针对当前教育理论界风行的"浅入浅出"、急功利近,"深入深出"、食洋不犯"浅入深出"、故弄玄虚,以及刻意包装、虚假宣传、浮躁肤浅的不良风气,课题组鲜明地提出,要"深入浅出",返朴归真,坚持深入学校实际,研究现实问题,脚踏实地做学问。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

致家长的一封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致家长的一封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宣传 各位家长: 您好! 进入冬季,今年我市已发生多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请家长们高度重视!目前有些家庭燃气热水器安装不正确,使用燃气热水器及燃气灶通风不足,为保证您和孩子的身体健康,根据上级工作的部署,向您介绍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易于燃烧,燃烧时为蓝色火焰。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如果达到0.04%-0.06%时,就可使人中毒。 常见的煤气中毒原因: 1.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炭火、煤炉、燃气灶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致使一氧化碳中毒。 2.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未使用排风设备,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造成中毒。 3.使用管道煤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均可使煤气大量溢出,造成中毒。 4.冬季在车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都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煤气中毒的现场急救原则: 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给予中毒者充分的氧气。 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3.对中毒较轻的病人,可以让他喝些浓茶,鲜萝卜汁和绿豆汤等。 4.神智不清的中毒患者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让病人平躺下,解开衣扣和裤带。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5.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6.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品宣传教育回执单 我已认真阅读了学校下发的《致家长的一封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宣传》,一定做好孩子的看管和教育工作,严防家庭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 学校:班级: 学生签字:家长签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优秀说课稿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 说课内容 本课的内容“分数的再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分数的再认识(一)》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在三年级下册教材中,已将“认识分数”设置了独立的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本节课对分数进行再认识(一),教材安排了“3、4 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已知一个图形的1、 4 ,画出原图形”、“圈一圈,与同伴交流”三个数学活动,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的部分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完成分数意义的构建,即通过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到分数的相对性。为后续真分数、假分数、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数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具体操作活动,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教学难点:对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的理解,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1)情境教学法,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2)动手操作实践法,在合作交流中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三、说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复习分数旧知。 师:你们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三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吗?(预设)生:这三个图形用分数表示分别是1/2,1/2,2/6。师:前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预设)生:前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因为这两个图形大小相同。(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使学生理解整体“1”相同,同一个分数对应的部分也相同,为整体“1”不同的情况作铺垫。) 2.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63活动1 (1)独立想一想,并自己说一说可以表示什么。(2)小组交流并填写表格。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 取几份用分数表示 4份3份▲▲▲△ 4份3份

分数的再认识(一)优秀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太和县桑营镇淝南小学 郭亚磊 2014.11.28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63—64页。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分数。(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成语。) 十拿九稳()一分为二()七上八下()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对分数进行了初步的认识,老师有几个题目想考考大家。 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

( ) ( ) ( )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1、平均分;2、一个圆是一个整体, 一个长方形是一个整体。 3、如图:图中阴影部分能用 3 1 表示吗?为什么? 通过检查同学们学的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分数的世 界,让我们共同享受分数带给我们的快乐!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 的再认识(一)”。【板书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 二、探究新课。 (一)、说一说。 4 3可以表示什么?举例说一说。 1.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2.教师课件出示,教材63页上的三幅图。教师强调:同一个分 数的意义,可以有三种方式来表示,一是把一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 二是把多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三是把多组图形看作一个整体。 3.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 用分数表示。 (二)画一画。 1.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老师奖励给大家一副精美的图案, 课件呈现一张图片:

教育案例分析题

教育案例分析题 案例1 :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开始互相辱骂对方。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任老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出口说道:“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王老师走出了教室。 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王老师的主要错误有:(ABCD) A.他推卸了教师管理学生的应尽之责; B.他缺乏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而将赶学生出教室; C.他违反了师生民主平等的关系的原则而对学生呵斥; D.他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仅仅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 E.他重智育轻德育,只教书不育人。 案例2:某中学的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要管理的事情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够帮助自己。有一天,于老师突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的取权呢?于是决定试一试。经过认真考虑,于老师决定选择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班干部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一天课后,于老师找到郑莉莉同学作了一次长谈,说明了自己的设想,也谈了老师对她的期望,第二天,在班会会议上,于老师向全班同学宣布了自己的计划:下一周,由郑莉莉同学当班上的“兼职班主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任课老师,班上的一切工作由“郑老师主持”。 让学生“兼职班主任”说明了于老师:(ABCD) A.信任学生 B.为了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 C.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 D.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班级工作的积极性 E.工作具有开拓精神 案例3:某初中学生马超,学习成绩不好,也不好好遵守学校纪律,是学校出名的“双差生”。一天,他在玩足球时,故意将学校一盏价值800多元的吊灯打坏。学校在查明情况后,根据学校的纪律管理条例,对马超进行了处理。下列处理正确的是: A.给与纪律警告处分; B.照价赔偿损坏的吊灯; C.罚款300元; D.通知家长到校写保证书,保证马超今后不犯类似的错误; 案例4:某校初中班主任吴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XXX 收的信件,吴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吴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吴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吴老师解释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下面对吴老师的做法评析正确的是:(BC)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和应急预案

编号:AQ-CS-00408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和应急 预案 First aid measures and emergency plan for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措施和应急预案 备注: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气化炉项目现场人员煤气中毒急救措施安全用品:氧气瓶、担 架、呼吸面罩、大功率风机、葡萄糖、棉被。指挥人员:。 施救人员:项目负责人指定。 值班人员:项目负责人指定。 辅助人员:除以上人员外的其余所有人员。 1.首先将中毒者搬到安全通道,面向新鲜空气流过来的方向。 2.项目负责人组织整个抢救过程并给每个救援人员进行详细分 工。 2.1紧急施救人员: 2.1.1检查中毒者的呼吸道是否畅通,发现鼻、口中有呕吐物、 分泌物应立即清除,使中毒者自主呼吸。对呼吸微弱者或呼吸停止 者,要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是: 让中毒者仰卧,解开衣领和紧身衣服,施救者一手紧捏中毒人

员的鼻孔,另一手托起中毒者下颌使其头部充分后仰,并用这只手翻开中毒者嘴唇,施救者吸足一口气,对准中毒者嘴部大口吹气,吹气停止后,立即放松捏鼻的手,让气体从中毒者的肺部排出。如此反复进行。频率成人每分钟14至16次,儿童18至24次,幼儿30。直到中毒者出现自主呼吸。 2.1.2中毒者能够自主呼吸后,用氧气瓶让其吸氧。 2.1.3对昏迷不醒者,可以手指尖用力掐人中穴位;对意识清楚的中毒者,可给饮服浓茶水或热咖啡。 2.1.4在中毒者吸氧过程中,让其服用1-2支葡萄糖注射液。 2.2辅助人员: 2.2.1将氧气瓶搬运到中毒者抢救地点,连接好压力表和呼吸面罩,调节氧气压力在合适范围。 2.2.2将风扇连接好电源,固定在正对中毒者对面,在施救人员对中毒者进行人工呼吸过程中,打开风扇电源,向中毒者供送空气。 2.2.3如果中毒者状况严重,将担架搬出铺好,以便将中毒者送到急救车辆上。

《分数的再认识》导学案

《分数的再认识》课堂导学案设计 授课班级五年级学科数学内容分数的再认识 任课老 师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 难点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方 法 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三段模式程序 (要 素) 学案导案 预习 激活(3-5分钟) 知识 链接 一、预习案 1、用分数表示左面各图中的阴影部 分。 对话生成(25-32分钟) 自主 学习 合作 交流 研讨 展示 评价 生成 二、学始于疑 活动一: 1、发现、解决问题 这三个同学从粉笔盒中拿出来的粉笔一样多么?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小组内交流。 1.拿出三个粉笔盒,分别装有8、 6、8支粉笔。请三位同学分别 从粉笔盒中拿出整体的。 2、说一说:小明和淘气谁看的多? 3、画一画 淘气小明

【展示提升】 将前面的知识向大家展示一下。 【讨论合作】 (1)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 的 ,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 。他们谁捐的钱多?请说明理 由。 (2)拿走6支铅笔的 ,应拿几支? 巩固拓展(5-10分钟) 课程训练 巩固 提高 1、四年级男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 的吗? 2、有6个桃子,怎么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两个?(画一画,分一分) 3、一个长方形面积的4/5和一个正方形面积的4/5相等,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是( ) ①长方形的面积大 ②正方形的面积大 ③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 ④不能比较 4、下面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 小组检查指导 有什么收获或困惑? 一个图形的 4 1 是 ,那这个图形是什么呢? 433 2 413 14 3547 37 55 25 2

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一氧化碳中毒后会出现剧烈的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嗜睡、意识模糊,甚至短暂的昏厥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采用燃煤炉取暖时,如果没有安装烟囱,烟囱堵塞、漏气、倒风,室内门窗紧闭等都极易引发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在通风不良的浴室内使用燃气加热器淋浴;使用煤气做饭的学校因管理不善造成管道煤气泄露;南方地区使用沼气的学校,因设施设备操作不当,引发沼气泄露;学生误入极易聚集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菜窖、深坑、深井和下水道等。 一、如何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为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在家中要加强取暖及其他设备的管理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使用方法正确。 (1)在家中使用煤炉取暖时,要安装烟囱、通气窗、风斗等设施,确保排气顺畅。不得使用没有上述安全设施的煤炉取暖。有条件的要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 (2)定期对烟筒和烟道口进行检查,及时清理烟垢,保证通气顺畅。 (3)不得在室内或靠近卧室的地方使用极易产生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燃气、燃煤、燃油设备。 (4)不使用直排式热水器和烟道式热水器等淘汰产品;不使用超过使用期限的热水器;不得自行安装、拆除、改装热水器等燃具;不得把燃气热水器安装于浴室内。 (5)经常检查燃气与热水器连接管和排气管的完好。 (6)要掌握正确使用煤气的方法。当自动点火的灶具连续打火未点燃时,应稍等片刻,让已流出的煤气散发后再点火,以防引起火灾。

(7)在厨房内安装排气扇或排油烟机。 (8)要用专用橡胶管连接灶具,并经常检查,防止橡皮管松脱、老化、破裂、虫咬。 (9)要正确使用沼气设备,遵守安全规范,检查沼气池时要防止中毒。 二、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后如何应对 (1)迅速将受害人移出一氧化碳中毒环境,转移到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同时,室内开窗通风,并拨打120电话呼救,将中毒者送医院救治。 (2)救助者在进入和撤离现场时,匍匐行动更安全。不在煤气浓度过高的现场使用手机、开关电器,防止明火引发煤气爆炸。 (3)救助中毒人员时,首先要松解中毒人员的衣扣,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有条件的可以吸氧。对昏迷不醒者,立即手掐人中穴,同时呼救。对心跳、呼吸微弱或已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并迅速送往医院抢救。

【强烈推荐】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

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 “分数”检 测 题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成绩:_______ 一、我会填。(每空1 分,共19分) 1、填一填。 (1)5个 15 是( ),( )个 16 是1。 (2)78 里面有( )个81,322里面有( )个3 1。 (3)18个9 1 是( )。 2、考考你。 (1)6枝铅笔的13 是( )支,10铅笔的) () (是4支铅笔。 (2)一盘苹果的2 1是4个,2个同样的盘子里共有( )个苹果。 3、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 ( )=( ) ( )=( ) 4、( )÷( )=5 3=10) (=) (21=100) ( 5、25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二、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52 ,妈妈吃了这块蛋糕的10 4,那么妈妈吃的比小贝多。( ) 2、任何两个相邻的自然数(0除外)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数就是121。( ) 3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是1分数的再认识练习题( ) 4、1812的最简分数是9 6。( ) 5、分母是10的真分数共有10个。( ) 三、按要求解答。(共36分) 1、在( )里填上“>”、“<”或“=”。(6分) 53( )64 831( )118 2016( )5 4 2、圈出最简分数,把其余的分数约分。(12分) 54 1612 408 2412 60100 131 130 3、把95和12 7都写成分母是36而大小不变的分数。(6分) 4、写出与5 3相等的三个分数。(6分) ( ) ( ) ( ) 5、两个工程队修公路,甲队3天修了25米,乙队4天修了33米,谁修得快些?(用带分数比较)(6分) 四、我会解决问题。(共35分) 1、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共有30道题。小红做对了18题,做错了12题。请你用最简分数表示小红做对的题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做错的题

教学案例分析题

教学案例分析题 [案例] 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分析] 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案例]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1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问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分析] 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经验。 [案例]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序发的时候,

防煤气中毒安全教育备课讲稿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专题班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通过分析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使学生懂得面临一氧化碳中毒事 件时如何自救; 3、初步掌握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及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一氧化碳中毒的处理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演示相结合。 【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切入正题,明白道理 亲爱的同学们,寒冷的冬天,往往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期。 稍微不注意,就有可能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为了增强同学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我们的自护自救能力,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专题班会。 一氧化碳中毒案例一 [摘要]8月9日早9许,xx高新区长岭南路中段非机动车道上,一男子被发现在一辆黑色SUV车内死亡,被发现时已过三四天。高新分局花园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后,立即在车辆周围拉起警戒带,经法医在现场勘察后,初步确认该男子已经死亡,死者身上无明显外伤。经法医鉴定,确定该男子死亡原因系车内密闭状态下,开启空调后导致吸入过量一氧化碳不幸死亡。 一氧化碳中毒案例二:陕西xx :回家奔丧出意外一屋五人中毒被撂倒一氧化碳中毒案例三:陕西11名小学女生一氧化碳中毒身亡 (二)讲述新课: 1、课题: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专题班会【板书】 2、设问:一氧化碳中毒多发生在什么季节? 3、提问学生:举手回答。 4、老师点评:一氧化碳中毒一般发生在秋冬季节,因为秋冬季节气温

低、气压低、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最容易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事故的发生。当然,夏天也会有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故发生,更多的是发生在我们使用空调的时候。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学习: 一、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板书】 1、分组进行讨论,各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从新闻、报纸等渠道知道 的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进行讨论; 2、老师提问各小组。 老师点评: 1?一氧化碳中毒俗称煤气中毒。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如果达到 0.04%-0.06%时,就可使人中毒。 2.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特别是在睡眠中不知不觉侵入人的呼吸道,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液,并散布全身,造成中毒。 3.血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多倍,而且,血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度却很慢。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从而使人体缺氧,致使呼吸困难。 4.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状出现时间、中毒的严重程度等均与一氧化碳在室内浓度密切有关,亦与中毒者年龄有关。青年人较老年人敏 感,孕妇、肥胖者和有慢性心肺疾病者亦易发生中毒。 医生提醒:一氧化碳中毒对大脑神经系统和心悸损害最大,导致供血阻塞、人体缺氧,致残率很高,易造成迟发性脑病,治疗恢复非常难。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学习: 二、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板书】 1、分组进行讨论,各小组的同学就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进行讨论; 2、老师提问各小组。 老师点评: 常见的一氧化碳中毒原因 (1)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煤炉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再认识》案例点评

《分数的再认识》案例点评 五年级数学教案 《分数的再认识》一课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分数,发展数感。 3、进一步认识单位“1”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数量不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数量也不相同;单位“1”数量相同,同一个分数表示的数量也相同。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几个被平均分的图形,学生根据图意填分数。理解部分与整体之 间的关系。 (点评:在本环节当中,需要注意的是学生语言表达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出现学生心里知道,却不会表达的现象是需要教师警惕的。那只是学生“知道”了,而不是“理解”了。只有达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概念中相同的意思,才能说明学生真正掌握了。同时,训练语言表达也是学生的思维走向成熟和提升的必要手段。语言是思维的体现。) ●二、问题:有一截线段,平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2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本环节的设计有些突兀,也可能是教师临时想到的一点。课堂固然有生成的东西,但仍需要教师对每一个环节的认真推敲和选择。哪些要点可以利用其他的形式体现?或者问题的设置怎样才能更好地有利于学生的思考?) ●三、出示水果图,让学生理解整体“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 些物体。 (本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逐渐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并解答,是比较好的设计。使学生经历了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深刻体会整体“1”所涵盖的内容。不过,苏教版教材是把整体“1”叫做单位“1”,在这里不这么说,不知教材这样安排的用意所在。我的理解是可能是学生对于理解“整体”这个词语比较轻松,而理解“单位”这个概念比较难。但是,在今后把“整体”改不改叫做“单位”,这个我没有看教材。不过,我想,这也是一个阶梯性的问题。给学生搭建适当的梯子,可能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出示故事《猪八戒摘苹果》。请同学们当评委,看看到底是猪八戒偷懒还 是师傅冤枉了他。 (本环节的设置有些不妥。如果能在开课之初设置,既能使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兴趣,也能设置悬念,使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积极思考。在本环节中还设置了小组讨论,真的需要讨论吗?不用为了“合作”而合作。) ●五、问题:整体“1”与分数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让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什么关系?应该换种说法:整体“1”引起相同的分数发生怎样的变化?)

《分数的再认识》

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P63—6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对分数作出合理的解释,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任意大小的圆一个。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拿铅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要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加之多媒体课件的恰当介入,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联系旧知,理解意义(5分钟) 师:(课件出示1/4)在三年级时我们就学习过分数,谁来读一读?1/4表示什么意思? 1/4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 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分数,有把一个图形、一个物体看成整体“1”进行平均分,也有把多个图形、多个物体看成整体“1”。是的,像同学们所说的(板书: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就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看来,同学们对分数的知识掌握的不错。可是,老师还是想检验大家一下,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接受我的检验呢? 课件出示:笑笑说,她一次能吃一块蛋糕的3/4,你觉得她能做到时吗? 生1:有可能,是一个蛋糕。 生2:不可能,如果是一个大蛋糕呢。 师:同学们,他们两人说的都有道理,可为什么同样是蛋糕的3/4,结果却不一样呢?(整个蛋糕的大小不一样,一个是小蛋糕的3/4,一个大蛋糕的3/4,看来分数和它所对应的整体还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探究分数的奥秘。《分数的再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活动,深化理解 活动一:分一分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三盒水彩笔,谁能帮我拿出每盒水彩笔中1/2吗? (请三名学生到讲台前) 师:你们准备怎么拿呢? 生: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动手拿,并将拿到的水笔展示给大家看) 师:现在请你大声的告诉大家你拿出这盒彩笔1/2是几枝? 师:你们听了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 师: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吗?(问拿的同学,你们是不是数错啦?确认?) 师:奇怪啦,为什么都是拿出一盒彩笔的1/2,拿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师:有想法,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汇报) 师:同学都安静下来了,是都有自己的想法了吗?向大家你的想法。 生1:(这是这个小组的想法,你们小组的呢?)

教师招聘考试48篇教学案例分析题(含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48篇教学案例分析题(含答案) 【案例一】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

致家长的一封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致家长的一封信预防一 氧化碳中毒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致家长的一封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宣传 各位家长: 您好! 进入冬季,今年我市已发生多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请家长们高度重视!目前有些家庭燃气热水器安装不正确,使用燃气热水器及燃气灶通风不足,为保证您和孩子的身体健康,根据上级工作的部署,向您介绍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易于燃烧,燃烧时为蓝色火焰。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如果达到0.04%-0.06%时,就可使人中毒。 常见的煤气中毒原因: 1.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炭火、煤炉、燃气灶取暖、做饭,由于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致使一氧化碳中毒。 2.使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未使用排风设备,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造成中毒。 3.使用管道煤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均可使煤气大量溢出,造成中毒。 4.冬季在车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都可能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煤气中毒的现场急救原则: 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给予中毒者充分的氧气。 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3.对中毒较轻的病人,可以让他喝些浓茶,鲜萝卜汁和绿豆汤等。 4.神智不清的中毒患者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让病人平躺下,解开衣扣和裤带。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5.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6.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品宣传教育回执单 我已认真阅读了学校下发的《致家长的一封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宣传》,一定做好孩子的看管和教育工作,严防家庭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 学校:班级: 学生签字:家长签字: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反思

《分数的再认识(一)》教学反思 槐树关中小翟金碧 本节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的。在三年级,学生已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认识了整体“1”,初步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一些简单的分数。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分数,为后面进一步学习、运用分数知识做好铺垫。 上完这节课,我有以下的收获: 1、注重学生图形与分数展开教学。 从这节课中可以看出,教师利用学生已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三个图形的涂色部分,让学生复习分数。接着通过3/4可以表示什么,从而引出分数的意义,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分,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最后通过一个图形的1/4是□□,来画出原图形。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在学会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下,学生通过圈一圈、画一画、拿铅笔等活动,体会到题型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 从本节课的教学情况来看,我还存在着很多需要学习跟改进的地方: 1、由于这次赛教,有10分钟说课和答辩,上课时间仅仅有30分钟,原本设计了五道练习题,下课时才讲了一道题,在时间的掌控中,还需要多多注意。 2、在讲解一个图形的1/4是□□,来画出原图形时,应给学生讲透彻,这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的逆过程。 3、在讲解拿出铅笔的1/2这道题时,应给学生拿出长短不同的纸条折纸、看不同厚度的书进行拓展,并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感受分数意义的相对性。 4、课堂上,学生活跃、胆大,在课堂活跃度上、应把握好。 每一次的备课、磨课、开课都是一场艰辛而又漫长的体验,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将成为教学道路上的一次收获与成长。此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