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植物油脂掺伪鉴别检验方法

合集下载

油脂的的掺假识别

油脂的的掺假识别

油脂的的掺假识别油脂的的掺假识别一、大豆油的掺假识别1、浓硫酸反应法取浓硫酸数滴开场白瓷反应板上,加入待检油样2滴,反应后看表面的颜色变化,显棕褐色的为大豆油。

2、显色反应取油样5ml于试管中,加入2ml三氯甲及3ml2%硝酸钾溶液,剧烈振摇,使完全呈乳浊液呈柠檬黄公,即表明是豆油。

3、冬季掺米汤的检验其检查方法如下:将油熔化估,油与米汤处自然分层,或用碘-碘化钾试剂检查,如加米汤则呈蓝色。

二、花生油的掺假识别⑴深硫酸反应法取浓硫酸数滴开场白瓷反应板上,加入待检油样2滴,反应后看表面的颜色变化,显棕褐色的花生油。

⑵冷冻试验法将待检油样倒入试管至其高度的2/3处,干冰箱10℃放臵4小时后,取出观察,如凝固并稍有流动花生油。

⑶沉淀反应取油样1ml,臵50ml具塞试管中,加入1.5mol/l氢氧化钾乙醇液5ml,在90-95℃水浴上加热5分钟,加入70%乙醉50ml及盐酸1.5ml,摇匀,溶解所有沉淀物(必要时加热),试管臵于11-12℃水中冷却20分钟,应发生大量浑浊或沉淀。

⑷花生油中掺入棕油、猪油的检查A、纯花生油具有正常花生油的色香味,280℃加热结果正常,3℃冷却8分钟成糊状,酸价5mgKOH/g。

B、纯棕榈油具有正常棕榈油色泽和气味,在白色容器中外观为黄橙色,无粘性,用手磨擦后有轻微香味。

280℃加热,色素明显退去,无香味,成液体,酸价为3mg/KOH/g.3℃冷冻8分钟成固体,常温下15-22℃成固体,23-30℃下层呈固体。

C、猪油加热轾150-180℃时产生刺激哈味,3℃冷冻8分钟成固体。

三、菜籽油的掺假识别1、浓硫酸反应法取浓硫酸数滴于白瓷反应板上,加入待检油样2滴,然后看颜色变化,菜籽油显棕。

2、冷冻试验法将待检试样倒入试客至其高度2/3处,于冰箱中10℃入臵4小时后,取出观察,油样澄清为菜籽油,如与豆油等区分不开,可嗅其气味以区别。

3、掺入棕榈油的检查(1)菜籽油本身固点低(-10-20℃),而棕榈本身凝固点高(27-30℃),特性明显,当菜籽油中掺入15%的棕榈油,在冰箱中3℃条件下,3小时后,混合油开始变混浊,30小时后将凝固成糊状物,并伴有白色颗粒析出,掺杂比例越大,凝固时间越短越明显。

食用植物油脂掺伪鉴别检验方法

食用植物油脂掺伪鉴别检验方法

食用植物油脂掺伪鉴别检验方法食用植物油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但是市面上也存在着一些掺假的食用植物油脂,这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因此,对食用植物油脂进行掺伪鉴别检验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食用植物油脂掺伪鉴别检验的方法,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识别真假食用植物油脂。

首先,食用植物油脂掺伪鉴别检验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外观和气味来判断。

正宗的食用植物油脂通常具有清澈透明的外观,而掺假的食用植物油脂则可能出现浑浊、混浊或者有悬浮物的情况。

此外,气味也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正宗的食用植物油脂通常具有清淡的自然气味,而掺假的食用植物油脂可能会有异味或者其他不正常的气味。

其次,化学分析是食用植物油脂掺伪鉴别检验的重要手段之一。

化学分析可以通过检测食用植物油脂中的脂肪酸成分、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来判断其真伪。

正宗的食用植物油脂通常具有特定的脂肪酸成分和稳定的酸价、过氧化值,而掺假的食用植物油脂可能会出现脂肪酸成分异常或者指标超标的情况。

另外,物理性质的检验也是食用植物油脂掺伪鉴别检验的重要手段之一。

物理性质包括密度、折光指数、凝固点等指标。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可以初步判断食用植物油脂的真伪。

正宗的食用植物油脂通常具有稳定的物理性质指标,而掺假的食用植物油脂可能会出现指标异常的情况。

最后,微生物学检验也是食用植物油脂掺伪鉴别检验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检测食用植物油脂中的微生物指标,可以判断其是否受到了污染或者掺假。

正宗的食用植物油脂通常不含有任何微生物污染,而掺假的食用植物油脂可能会含有大量的微生物。

总之,食用植物油脂掺伪鉴别检验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植物油脂时应该注意产品的外观、气味、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微生物指标,以免购买到掺假的食用植物油脂,从而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同时,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也应加强对市面上食用植物油脂的监管,确保市场上的食用植物油脂质量安全。

食用油脂的掺伪检验方法[高级课件]

食用油脂的掺伪检验方法[高级课件]
油样和无水乙醇各5毫升加入10毫升离心管中, 混合均匀后离心,取出静置30分钟,读取油层体 积,若小于5毫升则表示有掺入蓖麻油。
严选内容
14
二.回收油脂的掺伪检验
回收油脂主要包括潲水油、煎炸老油及非食 用原料炼制的动物油等。酸败主要包括水解酸败 和氧化酸败,因此,对回收油脂的检验主要针对 酸败氧化反应的中间产物进行。
严选内容
21
三 花生油中掺入棕榈油或猪油的检验 原理:
花生油在280℃下加热后无变化,3 ℃冷却8min成 糊状。
棕榈油在280 ℃加热后色素明显退去,无香味,呈 液体;3 ℃下冷却,8min后呈固体。
严选内容
10
(二) 食用油中掺入矿物油的检验
矿物油指除植物油以外的石油烃类产品,如 柴油、润滑油、石蜡等。矿物油因含有芳环类化 合物而在紫外灯下具有荧光。
1.荧光反应法:试样中的脂类物质用乙醚或石油 醚提取,挥去溶剂,取油样滴在滤纸上,紫外灯 下观察,有天蓝色荧光者为阳性。
严选内容
11
2.化学检验法:植物油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能 够发生皂化反应,皂化产物溶于水,呈透明溶液。 矿物油不能皂化,也不溶于水,溶液浑浊,析出 油珠。
方法:
严选内容
12
3.矿物油的GC检测法:
正常油脂中能被汽化分离形成色谱峰的物质 有:6号溶剂;油脂中所固有的挥发物质
样品中含有矿物油时:在6号溶剂之后出现数 目较多、形状复杂的色谱峰,以组分流出时间先 后,峰形由窄锐趋于宽坦。
严选内容
13
(三)食用植物油中掺入蓖麻油的检验
乙醇溶解法:蓖麻油能与无水乙醇以任何比例混 合。
一起来回顾
1.衡量油脂营养价值的两个指标是什么? 2.与其它植物油相比,葵花籽油在储存时不很稳定,为 什么? 3.哪种植物油耐储性比较好?为什么? 4.棕榈油有什么特点? 5.食用油脂的制作工艺有那两种?各有什么特点? 6.油脂为什么需要精制?

食用油脂掺伪

食用油脂掺伪

第三节食用油脂的掺伪检验一、食用植物油的感官检验(1)透明度在一定温度下,静置一定时间后,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的浑浊物质的程度。

影响透明度的主要有水分、磷脂、蛋白质等非甘油酯类物质。

质量好的油,温度在20℃静置24小时后应呈透明。

(2)油脂杂质油脂杂质多,不仅影响使用价值,而且对安全储藏也有影响。

杂质的测定(GB5529-85)植物油脂中的杂质为不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的残留物。

如磷脂、蛋白、黏液、固醇、水等非油脂性物质(3)色泽:各种食用油由于加工方法不同色泽有深有浅,如热压出的油常比冷压生产出的油色深。

检验方法:取少量油放在50毫升比色管中,在白色背景下观察试样的颜色。

(4)透明度:沉淀物:食用植物油在20℃静置24小时后所能下沉的物质,称为沉淀物。

油脂的质量越高,沉淀物越少。

沉淀物少,说明油脂加工精炼程度高,包装质量好。

食用植物油理化指标(1)熔点----是指油脂由固态溶化成液态的温度,也就是固态和液态的蒸汽压相等时的温度,可了解该种油脂的纯度。

测定方法:试样在熔化前常发生软化状态,继续加热直至玻管内的试样完全变成透明的液体为止,立即读取当时的温度,即为油脂的熔点。

(2)凝固点----油脂由液态变为固态时的温度,各种油脂的凝固点都是一定的,所以测定油脂的凝固点,可用以衡量其纯度的高低。

(3)皂化价——中和 1 g 油脂中的全部脂肪酸(游离+ 结合的)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mg)。

皂化价可对油脂的种类和纯度进行鉴定。

(4)碘价--- 100 g 油脂所吸收的氯化碘或溴化碘换算成碘的质量(g)。

碘价直接表示油脂的不饱和程度。

油脂的不饱和程度取决于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性质与含量。

各种油脂中脂肪酸的含量都有一定范围,通过碘价的测定,有利于了解油脂的组分是否正常。

(5)酸价——中和 1 g 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质量(mg)。

酸价是反映油脂酸败的主要指标。

(6)过氧化值——滴定 1 g 油脂所需用(0.002 mol/L ) Na2S2O3 标准溶液的体积(mL)。

模块三-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检验

模块三-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检验

第四节 食用植物油脂的理化检验
相对密度的测定 折射率的测定 皂化价的测定 水分和挥发物的测定 杂质的测定 色泽的测定 不皂化物的测定 酸价的测定 碘价的测定

一、相对密度的测定

油脂的相对密度与其脂肪酸组成有关,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越高,脂肪酸不饱和程度越高,脂肪的相对密度越高。
“地沟油” 的感官鉴别,根据经验,一般通过看、 闻、尝、听、问五个方面即可鉴别。
1、一看。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在生产过程中 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看色泽, 纯净的油为无色,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油料中的色素溶于油中, 油才会带色;看沉淀物,其主要成分是杂质。
2、二闻。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 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有异味的油,说 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若有矿物油的气味 更不能买。 3、三尝。用筷子取一滴油,仔细品尝其味道。口感带酸味的 油是不合格产品,有焦苦味的油已发生酸败,有异味的油可能 是“地沟油”。
苦、酸、辣
杂质及沉 淀
<0.2% , 磷 脂 不 超标
<0.2%,磷脂超标
气味
滋味
固有的气味
固有滋味
气味平淡,微有异 味
平淡,稍有异味
(二)、花生油 特点:
①毛花生油:深黄,含有较多水分和杂质, 浑浊不清, 可以食用。
②过滤花生油:较毛油澄清,酸价较高,不能长期保管。 ③精制花生油:透明度高,质地洁净,水分和杂质很少, 因经精炼除去游离酸,不易酸败, 是人们最欢迎的品 种。

原理: 仪器 检验方法
在适宜的照明下,通过镜筒,观察相邻的样品视场和比 较视场的白色反射面,用简单的滑动架将标准比色盘移入比 较视场,使用者可比较通过标准色标盘的光颜色和透过样品 的或从样品反射的光颜色。对于太浅以致难以测量的样品, 可通过移入中性色的标准色标盘,使样品颜色变暗,再进行 测量。移动滑动加,直到标准比色盘的颜色和来自样品的颜 色匹配,从而得到色度值。

食用植物油脂掺伪鉴别检验方法

食用植物油脂掺伪鉴别检验方法

.依据GB/T17756-1999色拉油通用技术条 件,0℃冷藏5.5h应为澄清、透明,只要 混浊即为不合格。玉米油、葵花籽油、花 生调和油虽经冷冻试验可鉴别是否掺入动 物油,但无判定依据。
猪油、鸡油和棕榈油分别与色拉油混配, 从沉淀及凝固形式无法分辨色拉油中掺入 何物,掺入鸡油低浓度混浊非常明显,棕 榈油加色拉油颜色发黄,掺入猪油、鸡油 颜色发白,纯花生油冷冻有混浊产生,在 室温下却很快澄清。
测定方法
样品
KOH-乙醇溶液
水浴加热回流1~2h
加入酚酞指示剂
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消失 计算耗酸量
四、水分和挥发物的测定
GB/T 5528—1995 103±2℃烘箱内烘至恒重,计算水分和
挥发物含量。
五、杂质测定
• 不溶解于有机溶剂(石油醚等)的残留物量, 如混入油脂样品中的沙石、泥土等。
5℃冰箱过夜 粘稠流动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乳白色凝块 乳白色凝固 乳白色凝块 澄清透明 浅黄色凝块
冰水1h 混浊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乳白色凝块
混浊 乳白色凝块 澄清透明
混浊
冰水5.5h 混浊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澄清透明 乳白色凝块 乳白色凝块 乳白色凝块 澄清透明 乳白色凝块
二、折射率的测定 阿贝折光仪法
三、皂化价的测定
定义
中和1g油脂中所含全部游离脂肪酸和甘油酯中脂 肪 酸所消耗的KOH质量(mg).
皂化价的物理意义 皂化价结合其它检验指标,可以对油脂的种类和
纯度等质量进行鉴定。组成甘油酯的脂肪酸分子量越 大,则皂化价越小;若油脂内含有不皂化物、一甘油 酯、二甘油酯,则皂化价会降低,而含有游离脂肪酸 则皂化价升高。

第三章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检验

第三章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检验

第三章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检验概述食用油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必需品之一,因其易于操作、具有良好的烹饪性、味道鲜美等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然而,市场上存在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掺杂了不健康的成分,对人体健康会产生重大危害。

因此,检验食用油脂的质量及真伪成为非常重要的任务。

食用油脂掺伪现象及其危害食用油脂掺假掺伪的现象食用油脂掺杂有许多非洲棕榈油、油酸钙、猪油、黄油、甜菜碱、石蜡油及比重小的机械油等,不但会降低食用油脂的营养价值、影响质量、消解品牌信誉,更加严重的是给消费者健康带来危害。

食用油脂掺假掺伪的危害1.容易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长期食用可能造成慢性中毒。

2.对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因为假冒伪劣产品通常价格低廉、质量不可靠。

3.持续购买假冒伪劣食用油脂可能会让消费者失去对市场公正公平的信任感,最终影响到整个市场经济的稳定。

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检验方法为了保护消费者健康和公正市场经济,需要对食用油脂进行真伪鉴别检验。

以下介绍常见的食用油脂鉴别检验方法。

物理化学鉴别方法1.外观判定法: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油质状态和色泽,如色泽均匀、清亮,质感细腻,无异味等来判别油品质量。

2.低温测试法:通常可用室温下存放,若再不到0℃以下出现沉淀或混浊现象,就表明油品质量存在问题。

3.密度检测法:通过检测油品的密度是否与标准相符判定其质量。

4.烟点检测法:可通过对油品加热,当产生烟雾时烟点即为其质量参数。

化学成分分析法1.脂肪酸成分鉴别法:通过检测主要组成成分脂肪酸以及其含量是否符合标准来判断其质量。

2.表面活性剂鉴别法: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的食用油脂,可以通过半微量测定方法进行鉴别。

3.其它物质成分鉴别法:可针对掺伪情况选择特定成分进行检测,如掺杂黄油可通过判定黄油酸值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判断其是否被掺杂。

食用油脂质量的掺伪问题不仅仅影响人们日常生活质量,更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该不断加强检测技术,完善标准规定,加强监管和打击掺假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

设计性实验:食用油脂的检验

设计性实验:食用油脂的检验

设计性实验:食用油脂的检验[实验目的]1、充分了解摄入存在掺假及安全性问题油脂对人体的伤害。

2、了解不同种类植物油特性,掌握其感官评定方法。

3、学习对食用植物油酸价、碘价、过氧化值等理化性质测定方法,从而判断其是否掺假及品质的好坏。

[实验原理]1、食用植物油感官评定:利用食品感官评定的基本技术和食用油的一些感官特性进行鉴别判断。

2、浓硫反应法植物油成分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浓硫酸与之反应时主要是脱水反应,也就是碳化,将里面的氢氧元素以水的形式反应,不同植物油会呈现不同颜色,以此判断是否掺假。

3、冷冻试验法待检油样倒入试管至其高度的2/3处,于冰箱冷藏放置4小时,取出观察,不同植物油会呈现不同状态,可以此区分,鉴别是否掺假。

4、油脂酸价:酸价(酸值)是指中和1.0 g油脂所含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酸价是反映油脂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测定酸价可以评定油脂品质的好坏和贮藏方法是否恰当。

常用酸碱中和法,其原理: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与氢氧化钾产生中和反应,从氢氧化钾标准溶液消耗量可计算出游离脂肪酸的量。

新鲜油脂的酸价很小,随着储存期的延长和油脂的酸败,其酸价随之增大,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可直接说明油脂新鲜度和质量的下降。

在GB1535-2003《大豆油》、GB156-2004《菜籽油》中规定,其原油质量指标中酸值(即酸价)不得超过4.0 mgKOH/ g,四级成品油质量指标中酸值(即酸价)不得超过3.0 mgKOH/ g 。

酸价高于3.5 mgKOH/ g时,油脂出现不愉快的哈喇味;酸价超过4 mgKOH/g 较多时,人们如果食用了这种油脂后会引起呕吐、腹泻等中毒现象,酸败严重的油脂不能食用。

5、碘价:测定碘价可以了解油脂脂肪酸的组成是否正常有无掺杂等。

最常用的是氯化碘﹣乙酸溶液法(韦氏法),其原理:在溶剂中溶解试样并加入韦氏碘液,氯化碘则与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加成反应,游离的碘可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从而计算出被测样品所吸收的氯化碘(以碘计)的克数,求出碘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劣质花生油——有大量悬浮物及沉淀物,加热至280℃时 ,油色变黑,并有大量沉淀物析出。
•11
(5)气味鉴别
良质花生油——具有花生油固有的香味(未经蒸炒直接 榨取的油香味较淡),无任何异味。
次质花生油——花生油固有的香味平淡,微有异味,如青 豆味、青草味等。
劣质花生油——有毒味、焦味、哈喇味等不良气味。
测定碘价,可以了解油脂脂肪酸的组成是否正常 ,有无掺假。
•23
原理:不饱和双键与碘发生加成反应。 CH3…CH2=CH2-COOH + ICl - …CHI-CHCl… Excessive KI was added to act with residual ICl, KI + ICl =KCl +I2
I2 was titrated by Na2S2O3 I2 + 2Na2S2O3—Na2S4O6 +2NaI
•油脂样品0.25g
•加入20ml环己烷和冰乙酸等体积混合液
•准确加入25ml韦氏碘液
•摇匀,置于黑暗处一定时间
•加入20mlKI、150mlH2O,用Na2S2O3滴定至浅黄色,加几滴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 •蓝色消失,同时做空白对照,计算消耗的Na2S2O3,并算出碘量。
食用植物油脂掺伪鉴别 检验方法
2020年4月30日星期四
第四章 食用植物油脂掺伪鉴别检

•2
第一节 食用植物油脂的种类
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子油、米糠 油、棉籽油、葵花籽油、棕榈油、玉米油 、茶籽油、等。
•3
第二节 食用植物油脂的质量标准
特征指标 质量指标 卫生指标 其它
•4
特征指标:脂肪酸组成、碘值、皂化价、 相对密度等。
•加入中性乙醇和乙醚混合液50ml
•油样 •3~5g
•当出现微红色, •且30s内不消失, •记录KOH的 •消耗量,计算。
•KOH滴定
•油样 •溶液 •3
•滴 •酚 •酞
•油样 •溶液

九、碘价测定
定义:
100g油脂所吸收的氯化碘或溴化碘换算成的碘的 质量。
物理意义:
碘价越高,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越高,油 脂越不稳定,易氧化和分解。
光照射下有蓝色莹光。
(2)透明度鉴别
良质花生油——清晰透明。 次质花生油——稍混浊,有少量悬浮物。 劣质大豆油——油液混浊。
•10
(3)水分含量鉴别
良质花生油——水分含量在0.2%以下。
次质花生油——水分含量在0.2%以上。
(4)杂质和沉淀物鉴别
良质花生油——有微量沉淀物,杂质含量不超过0.2%, 加热至280℃时,油色不变深,有沉淀析出。
•15
二、折射率的测定 阿贝折光仪法
•16
三、皂化价的测定
定义 中和1g油脂中所含全部游离脂肪酸和甘油酯中脂肪 酸
所消耗的KOH质量(mg).
皂化价的物理意义 皂化价结合其它检验指标,可以对油脂的种类和纯度
等质量进行鉴定。组成甘油酯的脂肪酸分子量越大,则皂 化价越小;若油脂内含有不皂化物、一甘油酯、二甘油酯 ,则皂化价会降低,而含有游离脂肪酸则皂化价升高。
•油脂样品
•石油醚溶解
•过滤,收集不溶物 •干燥不溶物 •称重

八、酸价测定
酸价产生:酶、氧化 酸价定义:
指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KOH的质 量(mg) 酸价物理意义: 反映油脂酸败的主要指标,此指标可以评定 油脂品质的好坏及贮藏方法是否恰当。
食用油脂都有规定的国家标准
•21
测定方法:
•8
二、各种油脂的感官检验标准
(1)色泽鉴别 (2)透明度鉴别 (3)水分含量鉴别 (4)杂质和沉淀物鉴别 (5)气味鉴别 (6)滋味鉴别
•9
以花生油为例:
(1)色泽:
良质花生油——一般呈淡黄至棕黄色。 次质花生油——呈棕黄色至棕色。 劣质花生油——呈棕红色至棕褐色,并且油色暗淡,在日
•6
第三节 食用植物油脂的感官检验
一、油脂的感官检验要点 1.色泽 2.透明度 3.气味和滋味
气味检验常用三法: 开口后立即闻气味 手掌揉搓法 加热法
4.水分和杂质
•7
水分检验常用方法:
(1)取样判定法: 清晰透明,水分和杂质含量在0.3%以下。 出现浑浊,水分和杂质含量在0.4%以上。 明显浑浊并有悬浮物,水分和杂质含量在0.5%以上。 (2)烧纸验水法:取底部样品涂在纸上,点燃观察。 (3)钢勺加热法。
•17测定方法来自•样品•KOH-乙醇溶液
•水浴加热回流1~2h
•加入酚酞指示剂
•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消失
•计算耗酸量
•18
四、水分和挥发物的测定 GB/T 5528—1995 103±2℃烘箱内烘至恒重,计算水分和挥
发物含量。
•19
五、杂质测定
• 不溶解于有机溶剂(石油醚等)的残留物量,如 混入油脂样品中的沙石、泥土等。
(6)滋味鉴别
良质花生油——具有花生油固有的滋味,无任何异味。 次质花生油——花生油固有的滋味平淡,微有异味。 劣质花生油——具有苦味、酸味、辛辣味及其他刺激性或
不良滋味。
•12
第四节 食用植物油脂的理化检验
一、相对密度的测定 二、折射率的测定 三、皂化价的测定 四、水分和挥发物的测定 五、杂质的测定 六、色泽的测定 七、不皂化物的测定 八、酸价 九、碘价 十、过氧化值 十一、羰基价的测定
•13
一、相对密度的测定
GB/T 5526—1985 密度瓶法 主要试剂:乙醚 乙醇 蒸馏水 主要仪器:密度瓶 检验方法:
密度瓶的洗涤→注满蒸馏水20℃称重→倒出蒸馏 水,油样润洗后注满油样20℃称重→ 计算油样的 相对密度
•14
一些植物油20℃时的相对密度:
茶籽油:0.9120~0.9175 花生油:0.9110~0.9175 菜子油:0.9090~0.9145 芝麻油:0.9170~0.9215 棉籽油:0.9179~0.9245 大豆油:0.9180~0.9295
质量指标:色泽,气味、滋味,透明度, 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 化值,加热试验,含皂量,烟点,冷冻试 验和溶剂残留量等。
•5
卫生指标: 执行GB2716《食用植物油卫生 标准》和GB 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 准》。
其它:注明不得混有其它食用油或非食用 油外,也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