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作者:王林国来源:《江西教育B》2020年第09期年前,我有幸来到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小学跟岗学习一个月,这段时光让我受益匪浅且记忆犹新。
这期间,我遇见了高建香老师,教数学的,特别喜欢讲故事。
高老师是我们同期学员杨世康老师的指导教师,因为她喜欢交流,不拒绝我们听课,所以,只要有空,我们就往高老师的课堂里凑。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她几乎每一节课都会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
这些小故事,或在课的开头,或在课中,或在課尾,时间上不拘一格,随时有机穿插,课堂常常因此灵动,令人叫绝。
高老师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练习课时,课中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小数点的故事:20世纪60年代,有一个著名的宇航员驾驶宇宙飞船在太空作业。
当他圆满完成任务返回时,在地面负责指挥的人员由于疏忽,点错了一个重要数据的小数点,结果宇宙飞船和宇航员双双毁灭。
高老师讲完故事后总结说,做数学题和做事是一样的,需要细心,不然会酿成大错。
高老师在黑板上讲解练习题时,发现有一个学生在答题时少写了单位。
于是高老师先让学生仔细找找有没有问题。
结果一个叫韩玉轩的同学发现了这一错误。
高老师相机给学生讲了一则《多看一眼》的故事。
高老师说:“有一个人坐在轮椅上给地里的庄稼拔草,很多人远远地看过去,都说这人是一条懒虫,种地还要坐椅子。
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看时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没有双腿的残疾人,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不要轻易下结论,做题时要多看一眼,心细一点,我们就不会出错了。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高老师巧用教材之外的资源开展教学,用得出神入化,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我们发现,高老师的小故事总也讲不完,但也不随便讲,育人是她真正的目的。
当下,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师不在少数,重分数轻品行成为一些学校的“质量”追求。
这些,都是教育走偏的表现。
高老师不落俗套,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充分运用课堂主阵地,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解决问题。
做会讲故事的教师【原创】

做会讲故事的教师【原创】做会讲故事的教师文/似水流年我爱读书,也爱文学,颇喜欢故事,与故事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母亲是一位会讲故事的农村女人。
我清晰记得,儿时,我们兄妹三人常常依偎在母亲的身边听她给我们讲故事、说民谣。
曾记得,每每闲暇之际,我们便死皮赖脸地缠着母亲给我们讲故事。
秋季到来,丰收的玉米棒在院子里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
或秋雨绵绵,或夜幕降临,油灯点亮时,或在院子,或在屋内,母亲便让我们这几个淘气鬼帮她包玉米棒。
于是乎我们便有理由和借口让母亲讲故事了。
为了哄我们开心干活,母亲也就爽快地答应了我们的请求。
我们便坐在小方凳上,在母亲身旁围成一个圆圈,期待母亲的故事开始。
津津有味听着,有时候只顾及听了,手里的玉米却丝毫没有动。
哪怕是依据那几本残破的小人书照本宣科读读,或是虚构、胡编乱造一通说说,总之我们兄妹都听得乐呵呵的。
一边聆听着,一边劳动着,陶醉在母亲有声有色的故事里。
后来,我们上小学了。
学校并不大,是一个三年制村学,不过二十个孩子,都聚在三间破旧的土房子里。
可老师却是个有故事的民办教师。
他姓张,和蔼可亲。
在张老师眼中,我们都很可爱。
我是个听话的乖孩子,最喜欢听张老师讲故事了。
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便是故事课。
一下课,我们就端出长木凳在教室门前一字儿摆开,抢着坐最前面。
张老师的故事很多,什么是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一讲起来滔滔不绝,应有尽有。
我们一个个静静地听着,时而还会哈哈大笑一番。
可张老师讲故事有个原则,谁要听他的故事,就必须认真完成他布置的作业,否则只能待在教室里了。
于是有时那些因贪玩而完不成作业的孩子,在张老师讲故事时只能被“囚禁”起来。
但有些机灵鬼会时不时趁张老师不注意,偷偷留在门后提心吊胆窃听一会。
现在回想起来,我痴爱文学,乐于写作与张老师或多或少有着关系。
如今,我是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语文老师。
面对着我的学生,感想很多。
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在与每一位孩子的真挚交流中晃过。
每每看到孩子们繁重的课业负担,为了应付而机械造作的各种游戏,就有说不出的滋味。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听懂简单的故事并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2.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或表演故事,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3.学生能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学生能够通过故事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地点和事件。
二、教学内容1.故事选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寓言故事或传统故事。
2.教学方法:通过朗读、表演、绘画等形式进行讲述。
3.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和表达能力。
4.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故事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地点和事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与学生分享一个简短的故事,并提问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2.教师讲述故事: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语言能力,选择一个适合的故事进行讲述。
教师要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进入故事情境。
3.情景再现: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或模仿角色的声音和动作,再现故事中的场景和人物。
也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参与到故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协作精神。
4.绘画展示:教师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绘画,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
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其他同学讲述他们的故事。
5.文化探索: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故事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物、地点和事件。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让学生对故事背景进行进一步了解。
6.分享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享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故事中的感受和思考,并互相交流意见。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7.效果展示: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进行一场故事讲演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故事讲述方面的成果。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评选出最佳故事讲述者。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故事讲述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学生的绘画作品是否能够展示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想象力。
3.学生在分享讨论过程中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和互相交流。
4.学生在故事讲演会中的表现和成果。
做一名会讲故事的教师

做一名会讲故事的教师作者:汪春蓉来源:《江西教育A》2015年第12期那天,课间操结束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向教室跑去。
一个孩子无意往前一推,俊超一个趔趄,差点撞倒前排的小健。
小健可是从来吃不得半点亏的,俊超口中的“对不起”还来不及说出来,小腿已中了小健重重一脚。
我赶紧冲过去,扶住俊超,并大声叫道,“小健,你过来!”可小健对我的指令置若罔闻,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
安慰着眼里含着泪花的俊超,又望望已不见小健身影的大操场,生气和无奈涌上心头。
同事们听说此事后,个个义愤填膺,说对这种目无尊长的孩子就该置之不理,杀杀他的嚣张气焰。
我陷入了重重矛盾之中,这样做貌似维护了教师尊严,可是以顽治顽,只会把学生彻底推到教师的对立面,那师者存在的意义何在?教育的力量又从何而来?小健天资聪颖,在长辈的宠爱中长大的他的确争强好胜,但平时也不会毫无来由地胡作非为呀!上午的最后一节课还是我上,教室里异常安静,孩子们似乎都在小心翼翼地等候我狠批小健,静待暴风雨的来临。
我若无其事地讲完课后,对孩子们说:“离下课还有几分钟,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吧!故事的主人公是个爱生气的小男孩,总喜欢乱发脾气,他的爸爸怎么教育他也无济于事。
一天,小男孩又跟同学闹矛盾了,爸爸没有批评他,而是把他带到一棵树下,拿出一枚钉子说,‘以后你生一次气就在树上钉一枚钉子,等消气后,再把钉子拔出’。
男孩答应了。
两个月后,爸爸又把小男孩带到树下,指着树干上密密麻麻的小洞说,‘看,你每次生气后,虽然拔出了钉子,却在树身上留下了一个个伤口。
你每生一次气,就给别人的心灵造成无法消除的伤害呀!’这次小男孩懂了,从此生气的次数越来越少……”故事如一枚石子投进清净的池塘,在孩子们心中激起一圈圈涟漪。
孩子们饶有兴味地听着故事,而小健若有所思地低下了头。
下午,我正在办公室备课,小健拉着俊超的手局促不安地走进来,满脸愧色地说:“老师,我已经向俊超道歉了。
我错了,对不起!”“知错能改还是好孩子,以后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随意在同学心中留下伤口。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人们常说,好老师应该多给孩子讲故事。
不但老师要给孩子讲故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应该给孩子讲故事。
在欧美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亲子共读”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儿童教育的最好方式,它是一种快乐的儿童语言,游戏,也是长辈与孩子间的心灵交流,另外讲故事也是进行品德教育和开发智能的好办法。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环境需要可采取续编、复述、看图编、改编等方法,激发孩子兴趣,启发孩子思维,使孩子从爱听故事到主动讲故事,成为思维敏捷、口齿伶俐的故事大王。
一、启发孩子续编故事每个家长给孩子讲故事时,应当有意识地给孩子留有想象空间,在故事的紧要处或结尾部分留个悬念,让孩子顺着自己的思路把故事编完,幼儿通常会编出许多迥异的结尾,很多都是不乏想象又合情合理的。
如故事:“动物介绍所”讲到大猩猩给龙虾找了份裁缝的工作、给青蛙介绍了份游泳教练的工作。
这时家长会问孩子:“你说,大猩猩还会给哪些动物介绍工作呢?还会介绍什么合适的工作呢?”孩子们会兴致很高的回“会碰到小狗、大象、小老鼠、猫头鹰……!”“给小狗介绍的工作”,“给大象介绍开浴室的工作”,“给小老鼠……”孩子还可以边说边做出动作。
兴致勃勃,情绪激昂的时候也是幼儿发挥想象,续编故事的最佳时机,此刻稍加指点孩子有可能把原故事的结局扩展出新颖神奇的结果来。
二、鼓励孩子复述故事大班的孩子脑子里已经有了不少的故事,家长和教师应鼓励他们复述这些故事,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可采取奖励、表扬的方法,比如,当孩子要求家长讲故事时,可提出条件“妈妈讲完故事后,你能送我一个故事吗?”平时孩子向你提出要求时,这时家长可提出让他用故事来换,总之,在日常生活中满足孩子的某些要求时,也是要求孩子复述故事的好机会,孩子复述完后,家长应给予鼓励、表扬。
三、引导孩子看图编故事有些孩子的知识面广、不仅想象力极其丰富,而且思维有一定的逻辑性,可以凭想象看图编故事,家长应重视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如家长为孩子买书时,可选择只有图片,没有文字的书籍,让孩子看图编故事,只要尝试几次,你会惊讶的发现,孩子编出来的故事情节往往会超乎家长的想象,如“龟兔赛跑”家长可以让孩子看图,并通过提问引导孩子,“龟兔第二次赛跑会怎么样呢?”这时孩子能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出另外一个故事来。
(完整版)做一个会讲故事的教师

(完整版)做一个会讲故事的教师打造教师的“非专业素养”-—做一个会讲故事的教师---—胶南市滨海办事处高峪小学听过国家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的编辑李振村老师的报告,报告中讲教师的非专业素养中包括故事素养,老师学会用故事说话,是提高教师的非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几个典型案例:某校学生特别喜欢听两个老师的课,一个男老师,讲起课来手舞足蹈,面部表情丰富,可谓声情并茂;一个女老师,讲起课来娓娓道来,细腻动情,往往感动的人热泪盈眶。
他们的课堂一直非常受欢迎,教过许多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所有的同学都有同感.仔细想想,他们除了具有渊博的知识,生动的课堂言语和表情动作外,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会讲故事了。
在他们的课堂上,他们从来不去讲那些高深的、枯燥的理论,而是天天像聊家常一样地述说着那些故事中的人物的生活经历。
讲鲁迅就讲鲁迅一生的经历,从生到死,把他重塑成日常生活中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对有错、有哭有笑的凡人。
于是,我们听完课再去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时,竟然从他那看似枯燥难懂的文字之中读出了感情,读出了血泪,读出了骨气,一种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同时,再去读先前认为那些高深枯燥的评论和理论时心里也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
一位叫邵龙霞老师,是一位普通的小学教师.是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也是一个会利用故事的老师。
她喜欢用故事来唤醒和点燃孩子的激情:在孩子刚刚升入一年级的时候,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作为纪念;当孩子学习累了的时候,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让他们身心得到放松;当某一个淘气的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送给他一个故事作为鼓励.在邵老师的班上,连“惩戒”也与故事有关.如果有人未完成当天的作业,则请未完成作业的孩子来讲故事.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就顺利过关,作业免补。
瞧瞧这个邵老师,连惩罚也这么有技巧,怪不得她班上的孩子说:“嘿,这方法好,无论如何,我都有故事听。
”二、培养自己的“故事素养",做一个“有故事的老师”。
教师要培养自己的“故事素养",做一个“有故事的老师"。
做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做个会讲故事的老师汉江小学徐利于永正给新教师的二十条贴心建议中,就有这样一条: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
老师讲的故事,学生会终生不忘的。
忘不了故事,就忘不了你这位老师。
讲故事特别能让调皮的的学生亲近你……。
记得刚毕业时,我教低年级时就亲身得出了这一结论,并决心要做个会讲故事的老师,当时我还买了很多故事书,如养成好习惯100个故事、名人教育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等等,但最后还是有了冲动没了行动。
直到后来我有了儿子,为了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在他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开始给他讲故事,他慢慢长大了,我就跟他一起读故事,有时他还会给我讲故事呢,我的心血没有白费,儿子很喜欢读书、听故事。
在给儿子讲故事的过程中,我跟儿子一同成长,我自己积累了很多故事,而且能讲得有声有色,起码能吸引我的宝贝儿子。
今年,我又教一年级了,做个会讲故事的老师的念头又在我心中燃起。
对于一年级的小豆丁来说,讲故事最能吸引他们了。
记得开学的前几天,天天都要跟一年级的小朋友讲学校纪律、课堂纪律、课间纪律、排队纪律,还要训练上课口令……,老师讲得很认真,很卖力,口都干了,但一年级的小豆丁一点也不买账,而且听得很不耐烦,一副蠢蠢欲动的样子,所以老师上课特别累,喉咙特别干。
怎么办呢?纪律常规必须得讲哦,上课口令也得练习哦,怎么办呢?我们换一种方式吧。
对啦,就是讲故事。
一、故事比唠叨的说教更能深入人心我结合小朋友们在学校的一些不良现象,比如冲跑,把它编成动物学校里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
附:《好奇的小白兔》今天,小白兔特别开心呀,为什么呢,因为它要到动物学校上小学一年级啦。
来到动物小学,它惊呆了,学校很大很漂亮,有绿油油的足球场、大大的篮球场、高大宽敞的室内体育馆、各色功能室……学校里还有好多大哥哥大姐姐,和很多老师呢,学校里的一切,都让小白兔觉得新奇好玩。
上课了,小白兔很认真地听鹿老师讲话,它觉得鹿老师很漂亮很温柔,听着听着,小白兔就喜欢上鹿老师了。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莫言曾说:“讲故事是人类的天性。
”毋庸置疑,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比机械反复的唠叨和说教更有趣,也更有效。
班主任讲故事毕竟与文学家讲故事有所不同,在选择故事的过程中应思考:这个故事很有趣,但要解决当下班级的什么问题,要带给学生怎样的启迪和收获?故事再新奇,人物再传奇,情节再离奇,它只是教育的一种载体,如果与主题不相干,都应忍痛割爱。
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可以变空洞的说教为生动的叙事,可以化知识的传授为震撼心灵的情感体验,还可以有效地消除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抵抗情绪。
事实证明,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更容易成为孩子的重要他人。
如何结合班级现状来讲故事?何时让学生参与讨论,可否与学生共同揣测故事结局?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重视的角度不一样,教育的效果也会有高下之分。
第一,故事本身的震撼性。
故事应当短小精悍,具备一定的时代性或鲜活度,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给学生带来震撼。
第二,故事讲述的情感性。
教师的语言就是最好的情境,应当注重语言的抑扬顿挫和跌宕起伏。
故事讲述还应当启发得当且富有感染力,并能凸显故事的精髓。
第三,紧扣学情的适切性。
故事应当有较强的针对性,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故事的内涵,切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能够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
如何引入故事,如何将其过渡到学生的实际,如何启发学生思考,都应当为教育服务。
第四,故事遴选的多元性。
除了书籍和网络外,更有效的途径是挖掘我们身边的素材,一张图片、一段视频,都是鲜活而不可复制的教育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
另外,教师还可以多写写教育随笔,从中发现故事,提炼意义,讲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教育效果更易出人意料。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最好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
当教育沦为喋喋不休的聒噪与空洞的说教时,不妨换一种方式,给学生讲讲故事,开发故事的教育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
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有一次,几个朋友小聚,其中有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老马。
酒至半酣,对面那桌过来一位年轻人敬酒,自称是马特的学生。
马特倒是有点记不起来了。
年轻人非常恭敬,敬过大家的酒,又特意来到马特面前单独敬酒。
年轻人兴奋地说:“马老师啊,我是您走上教学岗位教的第一个班的学生。
我应该是您的大弟子了。
我们那个班啊,调皮鬼特别多,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过去很多老师都头疼。
您一接手教我们班,就把我们全镇住了。
我们都很佩服您。
”
我们都齐声赞许马特。
马特也露出得意之色,脸上越发红扑扑的。
年轻人继续讲到:“那时候啊,我们最喜欢上您的语文课了,每天都盼着。
您跟我们约定,只要我们在课堂上不捣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每堂课留下10分钟给我们讲故事。
您还记得您给我们讲的什么故事吗?”
马特一时疑惑起来,答不上。
年轻人大声说:“您怎么会记不得呢?故事连播——《一双绣花鞋》啊!说老实话,您当时给我们讲的什么语文课我都记不得了,不过您讲的那个故事我到现在都清清楚楚地记得!”
哈哈哈……朋友们一阵大笑。
马特也笑了,仅仅有点不太自然。
那位学生到是一个实在人。
想想也是啊,我们自己也能够回忆一下,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的东西,你能记住多少呢?绝绝大部分都已经淡忘了,有的连影子都没有了,能让你记住一点点印迹的老师一定是非常了不起的了。
马特的不自然,其实是语文老师集体的尴尬——我们的教学到底给了学生多少有用的东西呢。
二
我想起了我上初中时的一位老师。
这位老师姓王,教我们地理。
王老师教我们地理,不带课本,不带讲稿,仅仅一支粉笔、一杯茶、一张嘴。
不过,我们都像着了魔似的喜欢王老师的地理课。
他教的地理,每次考试,我都用不着复习,准能考到九十五分以上,班上其他同学的地理考试的分数也出奇地高。
是什么原因让王老师的地理课有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原来,王老师有一个绝招——讲故事!
王老师每堂地理课都会穿插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
他善于把课本中的知识点,巧妙地与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还有他“文革”串联时的见闻趣事联系起来,常常让我们开怀大笑而又引发思考。
有一次讲“黄河”。
他首先问我们:“中国有句古话‘跳进黄河洗不清’,你们知道为什么吗?中国还有一句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为什么呀?”我们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问道。
王老师喝了一口水,给我们讲起了故事。
有一天,红卫兵大串联的队伍来到山东省。
有人大喊道:“加加油,快快走,马上就要到黄河啦!”于是,大家鼓起干劲埋头向前走。
走了半天,却不见黄河的影子。
有人开始抱怨:“走了这么久,怎么还是看不到黄河呢?”
路人说:“嗨!你抬头看看,这不是黄河吗?”
他们抬起头一看,吓了一跳,原来黄河就悬在他们的头顶上,轮船好像在云朵中穿行!
王老师又进一步告诉我们。
原来,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途径黄土高原时,河水中夹带着大量的流沙,到了下游时黄河里一半是水一半是沙。
下游是平原地带,泥沙逐渐沉积,河床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得不持续地加高河堤,于是,黄河就成了“云中之河”了……
于是,我们记住了这个故事,我们也就记住了“黄河”。
还有一次,王老师一开始就在黑板上画一条横向的铁路,告诉我们,这是陇海铁路,西起甘肃兰州,东到江苏连云港。
接着,他又画了一条与之相交的纵向铁路线,告诉我们,这是京广线。
南起广州,直通北京。
王老师在两条铁路的交汇处,画了一个圈,问道:“在这两条铁路的交汇点上的,是我国的哪座城市?”
“郑州。
”我们齐声回答。
我们以为王老师接下来要开始讲讲这两条铁路,讲讲郑州这座城市了。
不过,王老师又给我们讲起了故事。
有一天,红卫兵大串联的队伍步行来到了郑州,到了郑州火车站。
这是一个大站,人山人海。
他们遇到了西边从兰州乘火车来的红卫兵,还遇到了南边从广州乘火车来的红卫兵。
这两路的红卫兵都告诉他们一个消息,明天毛主席要在天安门广场检阅红卫兵,这是最后一次检阅,要他们不要再步行了,赶紧乘火车去北京。
不过他们队伍当中有几个“忠心耿耿”的家伙,不肯坐火车,说这样去不能表明他们的“忠诚”,坚持要步行去北京。
他们连夜出发,不过当他们赶到天安门广场的时候,已经是人去楼空,什么都没看见……
王老师做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哈哈哈……我们都大笑起来。
在笑声中,我们记住了这个“忠心耿耿”的有趣故事。
以后,我们一想起这个故事,就会想到郑州,一想到郑州,就会想到郑州是中国铁路的心脏,京广铁路、陇海铁路两大干线在此交汇,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之一。
三
好的老师,不但善于讲故事,还善于创造故事。
他们本身就是故事。
还是我上初中时发生的一个故事。
我们的学校紧靠着农田,秋天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收红薯。
下课的时候,有几个调皮的家伙,经受不住摆在面前的诱惑,悄悄地溜到地里,用脚剔出几个红薯藏在衣兜里。
有个叫胡安中的家伙运气特别不好,被农民发现了,告到了教我们语文兼班主任的王老师那里。
上课了,王老师一走进课堂,就先跟我们朗诵了一段他即兴创作的打油诗:
打了下课钟,
红薯地里出了个胡安中。
别人用铁叉挖,
他用脚捅!
王老师话音一落,教室里哄堂大笑。
王老师跟我们一起大笑了一阵,就一如既往地进行他正常的教学。
没有再多的批评、指责,也没有让那位同学写检查,或者接受其它什么处罚。
下课以后,王老师就没再提这件事,好像全然忘了这件事似的。
可是,我们却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个故事。
课间休息,放学的路上,我们都在饶有兴趣地朗诵着王老师的这则打油诗。
直到二十多年以后的同学聚会,有人还兴致勃勃地朗诵起这首打油诗,笑得大家前俯后仰。
可是,我们却奇怪地发现。
自从有了王老师的那首打油诗之后,红薯地里,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胡安中”。
几十年来,这则打油诗也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每每想起,总不免要忍不住发笑;更奇妙的是,每到“瓜田李下”,我就很自然的想起这首诗,想起这个“红薯地里的故事”,心中就会自然地增添出一份谨慎,一份约束的力量!
四
其实,讲故事是中国传统教育艺术中的瑰宝。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的《三字经》中就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让一代一代的中国孩子,记住了故事中一个个令人难忘的人物,也明白了故事中所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知识、道理,大多是抽象的。
我们在很多时候,只是先记住了与之相关的故事,才记住了相关的知识和道理。
成人如此,孩子更是如此!
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孩子们来说,对于充满灵性的孩子们来说,听故事,是他们最为享受的精神大餐。
在那一刻,他们心情激动,神情专注,眼睛里闪烁着智慧之光!在那一刻,他们的心智之门开启,潜能得到极大的激发,他们进入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不是这样!
作为老师,如果你能够善于讲故事,善于常常把学生引入到你的故事世界里,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所以,做一个会讲故事的老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