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歌十八拍-追忆古典诗词中的惆怅往事_半放海崇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风流夏姬和她的情人们

合集下载

恋歌十八拍-追忆古典诗词中的惆怅往事_风波恶,红颜何曾误国侯——被命运拨弄的飘零桃花息夫人

恋歌十八拍-追忆古典诗词中的惆怅往事_风波恶,红颜何曾误国侯——被命运拨弄的飘零桃花息夫人

【人物小传】息夫人又称“桃花夫人”,陈国公主,姓妫,原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姊为蔡哀侯夫人。

一次息夫人回国路过蔡国,去看望姐姐,不料好色的蔡哀侯对之无理。

息夫人将此事告知息君,息君大怒,自忖国力弱小,无法对抗蔡国,遂引楚伐蔡,俘哀侯。

后哀侯向楚文王称赞息夫人之美,文王遂灭息,掳之为夫人,生二子堵敖和成王。

息夫人来到楚王后宫,从不主动与楚王说话,楚王问之,对日:“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

”文王知她恨蔡侯,为之伐蔡。

之后关于息夫人的记录以传说为主,有人说她偷跑出去与息侯相见,双双殉情而亡。

死后息夫人被人认为是花神,专司桃花,人称为“桃花夫人”。

倾国倾城的红颜,如流星一般划过夜空,用血泪点缀了历史画卷的边角,每一颗流星背后都是血泪斑斑甚至白骨累累的伤心往事。

美丽不是她们的错,怪只怪身为女人,无法改变被抢夺的命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后世桃花被看作轻浮之物,风波一起,桃花便随风起舞,零落满地。

《红楼梦》中刚烈如尤三姐者,横剑自刎,曹公叹日“揉碎桃花红满地”,柳湘莲后悔不迭,错过这等绝色女子。

多情总被雨打风吹去,面对突然而至的狂风骤雨,多少男子尚且随波逐流,何况弱质女流?文人无端责备桃花不堪风雨,着实好笑。

身为男子,不能阻风挡雨也不晓得自我检讨,却去埋怨柔弱无力的桃花,真真让人替他们脸红。

上古先民观念中,桃花是美好的象征,美丽、柔弱、娇憨的好女子是男子喜欢的对象,窈窕淑女,在水一方,多么纯朴青春的情感。

与后来越来越窒息的礼教相比,先民们更重视爱情,更在意彼此共度的快乐时光。

后世无聊文人拿息夫人再蘸比附文人气节,完全是四六不搭。

息夫人的沉默和不快乐,是因为她与爱人被迫分手。

楚王不明白,那些嘲笑、挖苦息夫人的酸文人们又怎么能懂得女子曲折深沉的心思呢?息夫人姓妫,陈国人,先祖是大舜,她是陈侯心爱的小女儿。

陈侯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蔡侯,陈侯夫妇有些后悔,总听到蔡侯好色的传闻,所以他们给小女儿选亲时,格外用心。

关于思念的古诗大全

关于思念的古诗大全

思念的古诗关于思念的古诗大全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思念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念的古诗1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归家【唐】杜牧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乡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京师得家书【明】袁凯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唐】戴叔伦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闻雁【唐】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题大庾岭北驿【唐】宋之问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月夜亿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送别【隋朝民歌】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思念的古诗2关山月 (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游秋浦白苛陂二首李白何处夜行好,月明白笴陂。

山光摇积雪,猿影挂寒枝。

但恐佳景晚,小令归棹移。

人来有清兴,及此有相思。

白笴夜长啸,爽然溪谷寒。

鱼龙动陂水,处处生波澜。

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

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

月夜 (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恋歌十八拍-追忆古典诗词中的惆怅往事_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的惋怅往事

恋歌十八拍-追忆古典诗词中的惆怅往事_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的惋怅往事

【人物小传】李清照(1084~约1155年),山东济南章丘明水人,自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

李清照生长在文学气氛很浓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生于官宦人家,也极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载晁补之常向人称赞她的诗句。

李清照18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

赵明诚爱好金石之学,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有《漱玉集》传于世。

根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解释,父亲往往是女儿的第一个恋人,一般女子总会不由自主拿伴侣和父亲比较。

古代才女往往出生在诗书世家,周围都是才子能人,对男人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

比较会让婚姻双方很受伤,尤其是心理上,从憧憬到失望的折磨最为煎熬。

对于才女,幸福往往更为悭吝。

倚门回首嗅青梅直至生命的终结,李清照无数次地回想她与赵明诚初次相会的情景:梅瘦露浓,秋千上李清照那瘦梅一般清新脱俗。

汗水涔涔,罗衣轻湿。

她停住秋千,拍拍纤纤素手。

“小姐,赵学士来了。

”丫环急急跑到跟前。

闻得赵学士之名,李清照顿时满脸羞色,只是慌乱地奔向内室。

猛然地,她留住了脚步,回首倚门,脸向着梅花,眸子却追着他的身影。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此首一作无名氏词)那年,她16岁,父亲把她从老家接来京城只为她的婚事。

父亲希望能为女儿挑一个配得上她的夫婿。

对于女儿的卓凡才学,父亲一直看在眼里。

他曾有“中郎有女堪传业,文叔之谓”的句子,表面上是说东汉的蔡邕有女儿蔡琰可以继承父亲的事业,实际上说的正是自己的女儿李清照。

在他看来,自己女儿的才学丝毫不让蔡琰。

还在襁褓中,李清照就喜欢诗词。

只要母亲念着诗句,她就会安安静静的,不哭不闹。

渐通人事后,她对针线等女红从来不感兴趣,最喜欢呆的地方是父亲的书房。

父亲书房里有好多书呀,不仅有《礼记》《史记》,还有诸多的诗词文集。

恋歌十八拍-追忆古典诗词中的惆怅往事_裂之有余丝,吐之无还期——远嫁公主的离歌

恋歌十八拍-追忆古典诗词中的惆怅往事_裂之有余丝,吐之无还期——远嫁公主的离歌

比起出使的臣子,和亲的公主更可怜,她们不能离婚,也不能回乡省亲,苏武持汉节十九年,最后还是回到了中原。

公主们鲜少有解忧那么幸运,政治联姻的目的还没有实现的时候,作为政治大局的一颗不那么重要的棋子,她们别无选择,只能留在异乡。

汉代无名诗人写的《离歌》似乎在为远嫁的公主抱不平:晨行梓道中,梓叶相切磨。

与君别交中,缱如新缣罗。

裂之有余丝,吐之无还期。

——《离歌》国君为了得到西域的好处,不顾离乡背井的人们思念家人故里的心情,那些无法主宰命运的人十有八九要死在边关。

与期期艾艾的离人不同,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得到膘壮的大宛“汗血马”后,作《天马歌》:天马徕,从西极。

经万里兮归有德。

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在《天马歌》中,他写道:“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今安匹兮龙为友。

”一将功成万骨枯,何况一代帝王要建功立业?名分上贵为公主,实际上和没目没夜吐丝的蚕有什么分别?好大喜功的汉武帝不断扩展边庭的界线,最大的敌手便是强悍的匈奴。

除了北方草原,广袤的西域也是两家争夺的对象。

后来,经过一百多年的经营和争夺,匈奴惨败,原本是小国林立的西域成了沟通中西贸易的丝绸之路。

今人看来充满神秘、浪漫气息的丝绸之路,实在是建在累累白骨之上。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曲》中原地区原来并不生产葡萄,夜光杯也是西域的产物。

汉皇扬威塞外,丝绸随着驼队进入古罗马上层妇人的衣橱,成为奢华与权威的象征。

葡萄、美酒、夜光杯,也渐渐成为中原地区常见的物品。

自从匈奴撤出河西走廊,中西交通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才得以畅通,西域的奇珍异品如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渐渐成为寻常物件。

因为征伐,汉代的人们常常面临背井离乡的命运,也因此,两汉诗歌似乎专为离情别绪歌唱。

武皇征边无尽时,征夫愁思无绝期。

为了打败匈奴,汉武帝征发大兵,连年作战,另一方面,积极联络西域各国以作外援,其中乌孙国实力较强,影响较大,便成为汉廷外交公关的主要对象。

2024年吴文英原文及赏析

2024年吴文英原文及赏析

吴文英原文及赏析吴文英原文及赏析1(约1401字)原文:金谷已空尘。

薰风祝攥舞低鸾翅,绛笼蜜炬,绿映龙盆。

窈窕绣窗人睡起,临砌脉无言。

慵整堕鬟,怨时迟暮,可怜憔悴,啼雨黄昏。

轻桡移花市,秋娘渡、飞浪溅湿行裙。

二十四桥南北,罗荐香分。

念碎劈芳心,萦思千缕,赠将幽素,偷翦重云。

终待凤池归去,催咏红翻。

风流子·黄钟商芍药赏析“风流子”,本唐教坊曲名。

《挥尘录》:“周美成为溧水令,主簿之姬有色而慧,每出侑酒,美成为《风流子》以寄意。

”双调,一百零九字,上片十二句,五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金谷”两句。

“金谷”,即金谷园,为晋石崇所筑,其址在河南洛阳西北,内多植有芍药。

此言金谷园中虽然已是找不到芍药的踪迹,但芍药花早已经在民间普及开来了。

所以每当初夏南风熏人之时,芍药花就会从春梦中苏醒一一含苞绽放。

“国色”,本指牡丹,因为芍药花也与牡丹花相似,故兼称之。

“半欹”四句,状花。

此言芍药的花色有白有红,品种繁多,在其花盛开之时,简直可以引来凤凰至前展翅而舞,同庆吉祥。

因为芍药、牡丹,同为花中之富贵者,而凤凰又是百鸟之王,所以词人联想到花、鸟双至共现的吉利彩头。

又言芍药花红色的花瓣内能分泌出芬芳的蜜汁,绿叶扶疏衬映艳花,显得越发精神。

它种植在绘有蟠龙图形的花盆里供人观赏,显得富贵而又大方。

“窈窕”两句。

此言美人儿在闺房中睡醒起来,踱到阶前,面对庭院中盛开的芍药花,也会被它的美丽惊呆而脉脉无言。

“慵整”四句。

言这位佳人自愧人不如花之娇艳,就索兴懒于梳妆打扮,任由睡后零乱的长发斜披一边,并且引动她进一步自伤:如果青春一旦过去,容颜将会更加憔悴。

想着想着,不由得悲从心起,泪珠儿也像暮雨一样纷纷落下。

上六句也含有以人拟花之意。

上片多方设喻作譬,盛赞芍药花的美。

“轻桡”两句,闲补一笔绘出南宋时的一幅风俗画。

“秋娘渡”,为渡口名,蒋捷《一剪梅》词:“秋娘渡与秦娘桥”句可证之。

这里泛指所经过的渡口。

此言卖花女子用小舟载着芍药花向花市驶去,途经渡口,与渡船相遇,激起来的浪花打湿了卖花女的罗裙。

恋歌十八拍-追忆古典诗词中的惆怅往事_人间自是有情痴,风月何处是归程——《洛神赋》背后的故事

恋歌十八拍-追忆古典诗词中的惆怅往事_人间自是有情痴,风月何处是归程——《洛神赋》背后的故事

【人物小传】曹丕(187~220年),字子桓,谯(今安徽亳县)人,220~226年在位。

曹操次子。

曹操死,袭魏王,行九品中正制。

建安延康元年(220年)篡汉称帝,是为文帝。

国号魏,改元黄初,定都洛阳。

爱好文学,有《魏文帝集》。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

封陈王,谥日思,世因又称陈思王。

少有才华,长于军旅,颇得曹操宠爱,曾拟立为太子,后因“任性而行,不自雕”而罢。

及曹丕、曹叔相继为帝,植备受猜忌,“十一年中而三徙都”,终郁郁寡欢,发疾而卒,年仅四十岁。

曹植文学成就甚高,《诗品》称其“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有《曹子建集》十卷。

三国是英雄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只有权力是唯一的主题。

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角色或许会使诗人诌两句“此恨绵绵无绝期”,但绝对是英雄培训课程里的反面案例。

在三国中的男人眼里,女子应从父、从夫、从子,平常家的女子尚且不能自顾,何况是生于群雄逐鹿时的乱世佳人。

何处是归程,又哪里是自己做得了主的?比如女诗人蔡文姬从中原到匈奴,又从匈奴返回中原,有哪一次是自己的意愿?还有《三国演义》中虚构的美女貂蝉,周旋在一堆男人中间,却只不过是他们的一颗棋子罢了。

甄洛亦然,从袁熙到曹操父子,她就好像一件物品,所有权在他们之间转移不定,她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依然难逃一死。

雨打梨花初识君甄洛本是袁绍次子袁熙之妻,才色俱是绝世。

官渡一战,袁氏家族“忽喇喇如大厦倾”,满府妇孺成为砧板上的鱼肉,任由胜利者宰割。

邺城大破之日,早已对甄洛慕名不已的曹操派重兵把守袁府。

未料次子曹丕竟然未能领悟曹操意图,不顾禁令,闯进袁府收拾袁氏余党。

其时,袁府中女人孩子哭作一团,乱成一堆。

长于军旅间的曹丕对此情景早已司空见惯,只是有条不紊地命令兵士收监关押袁氏家人。

突然,墙角中蜷缩着的一个身影吸引了曹丕的目光。

这是个女人,伏在一个老妇人膝上盈盈哭泣,瘦弱的双肩随着轻微的啜泣声,有节奏地上下抖动,好像风雨中奋力振动着的蝴蝶双翼。

恋歌十八拍-追忆古典诗词中的惆怅往事_一枚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杠断肠——齐文姜的婚恋及其政治后果

恋歌十八拍-追忆古典诗词中的惆怅往事_一枚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杠断肠——齐文姜的婚恋及其政治后果

【人物小传】文姜是春秋时期齐僖公的女儿,曾被许配给郑国公子姬忽。

可能此前忽已经知晓了文姜的私情——她跟胞兄、世子诸儿有染,这段乱伦之恋不可能得到认同,于是退婚。

文姜被父亲嫁到了鲁国,成了鲁桓公的夫人,并为他生育二子。

长子同刚一出生,即为世子。

文姜嫁到鲁国第15年的春夏之交,鲁桓公不顾大臣反对,带文姜返齐。

在齐国,文姜和诸儿旧情复燃,留宿齐宫彻夜不回。

鲁桓公为此大为恼火并斥责了妻子。

齐襄公得信,对妹夫起了杀心。

他设宴款待鲁桓公,同时交待公子彭生在送鲁桓公回驿馆的路上将其杀死。

鲁桓公死后,文姜便频频来往于齐鲁之间,即位的鲁庄公同也默认了母亲和舅舅的暧昧关系。

他继续为诸儿和王姬主婚(王姬在嫁到齐国一年后死去),并为母亲在齐鲁交界的禚地建立宫舍,还亲自到禚地与齐襄公狩猎。

文姜又为庄公聘齐哀姜,而这位哀姜把鲁国搅得天翻地覆。

东周的开场与结束无不上演烽火连天,鼙鼓频频的大戏,主角不是英武的霸主,就是能说会道的外交家,那些幽居于后宫的女子看上去只是被人拨弄的玩物。

实际上,将东周几百年历史连贯起来的,恰恰是列国后宫那一缕缕随风飘扬的柔丝软带。

岂其娶妻,必齐之姜齐僖公生了两个貌美如花、风华绝代的女儿,长女宣姜,次女文姜。

这两个小女子将夫家搅得天翻地覆。

在进入文姜故事之前,先简单说说其姐宣姜的事迹。

宣姜本来是要嫁给卫国公子急子(他的母亲夷姜名分上是其父亲的庶母),好色的卫宣公是见了美女就走不动道的家伙。

他不但烝后母,还扒灰。

在迎娶宣姜的必经之路,他筑起高台(比曹操铜雀台早建将近一千年),抢走美人。

齐王既没对本来是老亲家的卫宣公发出公开谴责,也没有将女儿接回齐国,而是默许这桩事实婚姻:只要政治目的达到,女儿嫁给谁不是嫁呢?卫宣公得了宣姜,欢喜得不得了,将旧爱抛诸脑后。

几年后宣姜先后生下两个儿子寿和朔,世子急子(本应该是宣姜的老公)成了她们母子的心头大患。

在世子争夺战中,急子、寿被杀,后来好事者还演绎出一段兄弟仁爱的故事。

清名家词之八十三薛时雨《藤香馆词》

清名家词之八十三薛时雨《藤香馆词》

清名家词之八十三薛时雨《藤香馆词》薛时雨《藤香馆词》《西湖橹唱》燕垒生录入薛时雨(1818-1885),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农。

安徽全椒人。

清代咸丰三年(1853)进士,授嘉兴知县。

太平军起,参李鸿章军幕,以招抚流亡振兴文教为任。

官至杭州知府,兼督粮道,代行布政、按察两司事。

与著名词家与画家周闲、书法家秦光第、画家应宝时、诗人张鸣珂、沈濂、著名篆刻家吴传经等广有交游。

去官后,主讲杭州崇文书院、江宁尊经书院、惜芳书院等,门生甚众。

有《藤香馆诗删》、《词删》等。

水调歌头·吴蓉圃太史同年凤藻招宴吴山道院即席有作积雨放晴霁,风景倍清妍。

拓开游览眼界,须上最高巅。

多少红楼白塔,一派湖光山色,都落绮筵前。

极目远天尽,疋练截江边。

联今雨,呼旧雨,共流连。

良辰胜境难值,况又主宾贤。

峯是吴山第一,人是蓬莱第一,此会续群仙。

(座皆癸丑同年,蓉圃为癸丑榜首)起舞倚残醉,自谓我非颠。

百字令·雨中游湖画图浏览,爱龙眠描写,楼台重迭。

纸上湖山亲领略,转惜画工笔拙。

柔橹轻摇,浓阴密酿,有地都佳绝。

烟岚如沐,六桥波影遥接。

笑我卅载乡园,拳山勺水,到此胸襟阔。

绝代果然西子貌,任尔淡妆浓抹。

瞑色催人,山灵送客,过眼犹嫌瞥。

城闉回首,眉痕添画新月。

潇湘夜雨·海昌寓馆逼近海塘潮声汹涌夜常失眠加以连宵风雨倍难成寐枕上倚声江北波澄,淮南涨浅,生平不惯潮声。

海滨风浪太纵横。

翻水国、蛟龙吼怒,嘶敌骑、金鼓齐鸣。

惊魂处,昔沉永漏,响咽残更。

连宵怯听,蕉窗零雨,浙沥交并。

累羁人不寐,辗转天明。

灯剔烬、瘦红影堕,鸦噪晓、虚白光生。

争能似、乡园睡稳,猿鹤伴凄清。

百字令·海昌署中古柏相傅千百年神物屡着灵异尝亲降墨迹于署之西轩自称古木主人笔势飘洒语亦盘曲可味当事者勒诸碑石胡云次刺史泽沛以搨本见赠并索题词虬枝耸翠,俨鬓眉耆耈,衣冠太古。

密荫遮来官阁遍,长养使君霖雨。

丞相祠堂,精忠庙貌,一气同凝聚。

神光离合,素笺亲降幽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小传】夏姬,春秋郑穆公之女,陈国大夫夏御叔之妻,故称夏姬。

夏御叔死后,陈国国君陈灵公和大夫孔宁、仪行父都与夏姬有染,陈灵公被夏姬的儿子夏征舒杀死,孔宁、仪行父逃到楚国请楚庄王干涉,楚王欣然应允,于是,这次军事行动成为楚国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军杀死夏征舒。

夏姬,这位颠倒众生的人间尤物,又被楚王君臣看上,先嫁连尹襄老,后嫁巫臣,巫臣家族并因此遭灭门之灾。

因为在她的一生中,先后七次下嫁,故为“七为夫人”;九个男人死于她的裙下,又称“九为寡妇”。

人们称风情万种、对男人有致命吸引力的女人为尤物。

这样的尤物,有人为之神魂颠倒;有人为之身败名裂;有人甚至为求一夜欢情,丢了性命。

正所谓是牡丹花下死,怍鬼也风流。

春秋时代的夏姬可谓此中传奇女子。

她驻颜有术,一直到40多岁还保持着娇嫩细腻的皮肤,从而倾倒众生,还有男人为她弃国灭族。

虽然和她在一起的每个男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但是追求她的男人还是前仆后继、无怨无悔。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大多数偷情的故事中,都需要一个穿针引线的重要人物,西门庆和潘金莲之间有王婆牵线搭桥,张生和崔莺莺靠红娘全力帮持。

夏姬身为公主,很多事情不方便亲自出马,必须得有个有眼力善应对的人,她的贴身婢女荷华便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

夏姬的丈夫夏御叔是陈国贵族,壮年而亡,夏姬和儿子夏征舒生活在封地株林。

夏姬还没出嫁的时候就已艳名远播,跟异母兄长子蛮私通,丑闻传出,父母便把她远嫁到偏远小国陈国。

子蛮失去情人妹妹,不出两年,竟抑郁而亡。

这件丑闻似乎没怎么影响到夏姬的婚后生活。

夏御叔对夏姬宠爱有加,他大部分的时间都陪在漂亮的妻子左右,偶尔也带酒肉朋友孔宁、仪行父来家里饮酒作乐。

孔宁、仪行父大约很早就对夏姬动了心思,也可能在夏御叔活着的时候这两人就已经是夏姬的情人。

总之,夏征舒12岁时,夏御叔死去。

为了自由生活,夏姬把儿子送到国都的国立学校教养。

碍眼的儿子走后,情夫们便要粉墨登场了。

夏姬是个寡妇,不能主动勾搭男人,荷华便居中穿引。

荷华天生伶俐机变,惯与主母招揽主顾。

一日孔宁找机会带夏征舒在郊外打猎,到晚上,借口故人之子,一定要送征舒回株林。

正人君子为避瓜田李下之嫌,断不会在寡妇家过夜。

孔宁早对夏姬垂涎,提出留宿其家。

夏姬美目流转,镇定地说:“既是先夫故人,自当盛情招待,只恐招待不周,万望大夫见谅。

”说罢留下荷华,自己带着儿子回房去了。

孔宁见夏姬这样,明白荷华是关键人物,便百般讨好荷华,送给她许多珍贵首饰,荷华统统笑纳。

然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荷华将孔宁带到夏姬房中……孔宁被夏姬迷得神魂颠倒,对夏姬和荷华有求必应。

一次,两人偷情后,孔宁离开时竟然偷偷拿走夏姬的贴身内裤。

春秋时代风气特别开放,加上孔宁本来就是无耻浪荡之徒,就将自己勾搭夏姬成功的事情跟好朋友仪行父分享。

仪行父不信,孔宁便拿出“证物”夸耀,还仔细描述自己如何得手的经过。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仪行父有样学样,花大价钱收买荷华,以求引荐。

仪行父虽然品行不端,却生得一副好皮囊,高大英俊,夏姬早就有心与他私会,现在仪行父自己上门,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没多久,这两个人好得如胶似漆。

仪行父也被夏姬的床上功夫迷得七荤八素,四处求取壮阳药物,取媚于夏姬。

夏姬看他这样用心,心下欢喜。

让荷华安排幽会日程的时候,总是仪行父优先。

某日,仪行父对夏姬说:“您送孔宁内衣,也得送我一些物件作信物。

”夏姬看他吃醋求乞的样子,吃吃娇笑道:“那是孔大夫趁我不注意偷去的,不是我送的。

”招招手让仪行父靠近一些,故意悄悄地说:“虽然你们都是我的情夫,也有亲疏之分呀。

”说罢,亲手解下所穿的碧罗裙为赠。

孔宁见自己被夏姬冷落,颇不是滋味,自忖先天条件不如仪行父,又咽不下这口气,便想了一个坏招。

国君陈灵公亦是酒色之徒,为人轻佻惰慢,虽然不如仪行父帅,毕竟是一国国君,夏姬自然不敢怠慢,自己在旁边也会得到些好处。

孔宁单独求见陈灵公,二人话题很快就转到女人上。

孔宁便把那夏姬如何貌美,如何柔媚,如何风情,添油加醋说给灵公听。

灵公还不大相信,说:“夏姬将近40,不太可能吧。

”孔宁凑到近前,对灵公说:“主公,只有亲自去试试,才能体会蚀骨销魂的滋味。

”然后又指点灵公当如何如何。

半信半疑的陈灵公在孔宁大夫的带领下,来到株林。

孔宁早已送信给夏姬,让她准备款待侯君,当然少不了送信给伶俐的荷华,让她代为转达陈灵公求欢之意。

夏姬早就听说陈灵公是个好色的人,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有条不紊安排接待事宜。

陈灵公来到夏家,见一个美人穿着整齐的礼服出迎,一举一动都符合礼数。

把灵公孔宁迎入客厅,宾主入座,夏姬不慌不忙,起身再拜:“小儿征舒,今天上学,不能迎接主公,请您恕罪。

”声音轻柔婉转,言下之意即告诉来者,家里只有女主人,行事很方便。

灵公仔细打量夏姬,一点都不像生过小孩、年近40的女人,她有少女的容颜,少妇的风情,举止端庄,但眉目之间若有若无间又流露出无限春情。

陈灵公哪里见过如此绝色佳人,好容易收回飞跑的魂魄,客气道:“寡人轻造尊府,幸勿惊讶。

”宾主客气一番,饭毕,陈灵公提出到花园散步,夏姬起身回内室换了身便装,更是别有一番风姿。

三人在园中骑马射箭,赏花饮酒,不知不觉天色渐黑,又到晚宴时间。

陈灵公没有回宫的意思,夏姬便准备美酒佳肴,款待这对色鬼君臣。

酒席宴上,三人打情骂俏,灵公不知真醉假醉,倒在席上。

孔宁拉拉夏姬,将灵公此来目的告诉她。

夏姬心里明镜一般,勾魂般笑笑,只是吩咐为随从安顿歇息之所,单派荷华照顾陈灵公,自行回内室。

灵公醒来,见只有一个侍女,想她定是荷华,问:“你愿意给我做媒吗?”荷华佯为不知,说:“贱婢虽然没有做媒的经验,但很愿意为您奔走,只是不知道您看中什么人?”灵公说:“寡人为你家主母,神魂颠倒!如果你能办成此事,重重有赏。

”荷华莞尔,遂带灵公去找夏姬,这一路曲曲弯弯,直入内室。

夏姬早已等在那里,不一会儿,灵公已入户内。

完成使命的荷华无声无息退出内室,灵公更不攀话,拥夏姬入帷,解衣共寝。

人们作《山有扶苏》嘲笑陈国君臣的丑行: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山有乔松,隰有游龙。

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诗经·郑风·山有扶苏》狂且、狡童,指的便是偷偷摸摸来株林幽会的陈灵公、孔宁、仪行父三人。

三男一女,很快就弄出大丑闻来。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一夜狂欢后,陈灵公好不惬意,陈灵公并不是好的偷情对象。

据说此公患有狐臭,若非一国侯君,夏姬定不会选他做情郎。

他听说孔、仪二人都有夏姬的信物,不免捻酸。

这日,睡至鸡鸣,夏姬催灵公起床,灵公也要一件信物,并表示不会怪罪孔、仪二人。

夏姬脱下贴身汗衫,亲自为灵公穿上。

人们写诗挖苦道:女曰鸡鸣,士日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灿。

将翱将翔,弋凫与罹。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

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诗经·郑凤·女曰鸡鸣》天明后,夏姬已备下早膳,孔宁带随从等陈灵公起驾。

仪行父见孔宁赶车,便问他带陈侯去哪里风流快活。

孔宁知道瞒不住,便将实情告诉仪行父。

仪行父听说,居然不恼,而是陕恼如此好人睛被孔宁先做了!孔宁笑笑说:“大王很喜欢昨天的安排,咱们好兄弟,下次给你做人情就是了。

”二人哈哈大笑。

满朝大臣都知道陈侯夜不归宿的事情,议论纷纷。

第二天,灵公早朝结束后,留下孔宁、仪行父,首先郑重感谢孔宁推荐夏姬,还说:“你们两个太不像话,有这等好事,不早告诉我,倒自己跑去享乐。

”孔宁给自己的情人拉皮条,已经是无耻至极,可笑陈灵公贪图美色,欣然接受之际,还要找人分享性经验,更是荒唐。

孔宁和仪行父好不尴尬,连忙说:“我们没有主公那么有福气。

”陈灵公一点不介意,说:“夏姬都告诉我了,你们两个也不必隐瞒。

”孔宁马上谄媚地说:“有什么新鲜玩意,臣下先尝尝,如果不好,不敢进献给主公您啊。

”陈灵公反驳道:“如果是熊掌之类的好东西,先给寡人尝尝也无妨。

”说罢,一君二臣俱笑。

陈灵公被臣下抢了彩头,终是有点不甘心,便拉出汗衫,对孔、仪二人说:“你们两个虽然得手,她还是对我更好些,你们看,这便是他送她的表记。

”孔宁不甘示弱,说:“我也有。

”解开衣裳,给陈灵公看夏姬的内衣,还说:“仪大夫也有。

”仪行父也把碧罗襦亮出来。

这三人不顾君臣礼仪,大声谈论此等无耻之事,甚至相约同去株林找夏姬厮混。

隔墙有耳,陈国大夫洩治听到这君臣三人在朝堂上胡言乱语,气得咬牙切齿,连连跺脚:“朝堂本来是讨论军国大事之所,此三人如此胡闹,陈国之亡,就在眼前。

”他越想越生气,家也不回,返回来要找陈灵公和孔、仪二人理论。

孔、仪二人平时就有点怕这位耿直的大臣,听说他来了,赶忙溜走,留下陈灵公一人受训。

洩治见了灵公,拉着他的衣服,跪在地上,大声说:“我听说君臣之间应该保持适当距离,私生活也应该是相对隐秘的,可是现在主公带头在议论朝政的地方为一个女人互相标榜,廉耻尽丧,体统俱失。

这7咩下去,很快就会招来灭国之灾啊。

”陈灵公被洩治说得头都抬不起来,红着脸说:“您不必说了,寡人知错。

”洩治这才离开朝门。

见孔、仪二人在宫门口探头探脑,怒火又蹿上来,快步走到二人跟前,当众喝斥道:“为人臣子,对国君的善举,应该鼓励,国君有错,则要努力规劝。

国君私生活不检点,不说也就算了,你们倒好,还大肆鼓吹,高声谈论,以为是什么值得夸耀的功业吗?这些话私下说也算了,闹得士民皆知,大家怎么看国君?国君带头胡作非为,国家会是什么样子?你们两个难道不知道什么是羞耻吗?”孔、仪被骂得面红耳赤,只好拼命谢罪。

孔、仪二人被洩治教训,当众出丑,便心生恶意,转头又进宫找灵公,将方才洩治的话转述给灵公,假意劝诫:“主公以后再不要去株林游冶了。

”灵公问道:“你们二人还去吗?”孔、仪二人说:“洩治劝诫主公,跟我们没有关系,我们还要去的,您就不要再去了。

”陈灵公一听当然不干:“我宁可得罪波治,也不能放弃与夏姬游乐。

”孔、仪二人说:“主公若再去,洩治定会再次训斥,您能招架得住吗?”陈灵公被问得哑口无言,问:“你们可有好办法让f也不再唠叨?”孔宁上前一步,冷笑说:“想让他不说话,除非让他从此不能说话。

”陈灵公不解地望着孔宁。

仪行父接着说:“孔大夫的意思我知道,死人就不会开口了。

主公传下旨意,杀了洩治,从此大家就能过快活的日子了。

”陈灵公连连摆手:“我不能这么干。

”孔宁说:“那我派人刺杀他如何?”陈灵公不言默许。

孔、仪二人花重金买通刺客,伏杀洩治。

洩治被杀,国人都认为是陈侯所为。

只在私下里议论,朝堂上再没人劝诫。

三人往来株林肆无忌惮。

夏姬手段很高,周旋在三个男人中间,哪个也不得罪,对三人似乎不分伯仲。

这三人被她哄得恨不得一辈子不回家才好。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三男共一妇,居然没有争执,还能和平相处。

由此可知夏姬手段厉害,也可见陈侯君臣乃下半身思考的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