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和历史的对话

合集下载

诗歌与历史的对话:元朝

诗歌与历史的对话:元朝

诗歌与历史的对话:元朝1.郝经出使宋国持节江头久食鱼,馆人供雁意踟蹰。

呼儿细看云间足,恐有中原问讯书。

1260年,一直反对用兵南宋的郝经出使宋国,寻求和平,不想被贾似道扣留,此事件也成为忽必烈下诏大举伐宋的导火索.郝经,元初名儒,主要学说有华夷一体说等。

2.伯颜奉旨收江南剑指青山山欲裂,马饮长江江欲竭。

精兵百万下江南,干戈不染生灵血。

1276年,伯颜大举伐江南,宋谢太后出降。

3.廼贤征日本日本狂奴扰浙东,将军闻变气如虹。

沙头列阵烽烟里,夜战鏖兵海水红。

篦栗按歌吹落月,髑髅盛酒醉西风。

何时尽伐南山竹,细写当年杀贼功。

1281年,因倭寇侵扰,元世祖下诏伐日本,攻克对马,壹伎岛,并在北九州登陆,给日军以重创.后因台风等天气原因,高丽军全军而还,江南军损失十有六七.。

4.李孟开科举百年场屋事初行,一夕文星聚帝京。

豹管敢窥天下士,鳌头谁占日边明。

宽容极口论时事,衣被终身荷圣情。

愿得真儒佐明主,白头应不负平生。

元仁宗延右二年,在中书平章李孟主持下,进行了元朝第一次科举考试,以后按宋制每三年一科,直到元末。

5.马祖常海外贸易翡翠明珠载画船,黄金腰带耳环穿。

自言身住波斯国,只种珊瑚不种田。

元朝时期,海外贸易异常活跃,元朝和东亚的日本,东南亚诸国、印度、西亚、北非诸国、乃至欧洲,都有贸易往来。

6.杨维桢佛郎国进天马歌龙德中,元气昌,天王一统开八荒。

十又一叶治久长,前年白雉来越裳。

中国圣明日重光,仁声极沓动嘉祥。

乌桓部族号佛郎,实生天马龙文章。

玉台启,阊阖张,愿为苍龙驾东皇。

瑶池八骏有若亡,白云谣曲成荒唐。

有元皇帝不下堂,瑶母万寿来称觞。

属车九九和鸾锵,大驾或驻和林乡。

后车猎俟非陈仓,帝乘白马抚八方。

元称西欧诸国为佛郎国,元朝中国与西欧建立了友好关系,并有使节来往.大都人列班扫马曾作为元世祖的使者出访欧洲.泰定四年,罗马教皇使者鄂多立克访华,并向泰定帝进献马匹.鄂多立克的游记记录了元朝泰定年间的繁荣.7.萨都拉两都之战居庸关,山苍苍,关南暑多关北凉。

我与历史的对话初中生作文

我与历史的对话初中生作文

我与历史的对话初中生作文我常常在想,历史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过去的世界。

每当翻开历史书,心中总是充满好奇。

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在怎样的时代?他们的梦想和烦恼是什么?我时常想象自己穿越到那个年代,和历史上的人物对话,分享彼此的故事。

比如说,想和孔子聊聊。

他是个智慧的老头,满口道理。

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很想问他,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现在的我每天都在为考试苦恼,觉得知识好像只是一堆死记硬背的东西。

孔子会不会告诉我,学习其实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也许,他会说,学习不仅是书本上的东西,更是生活中的点滴经验。

和他聊聊,或许能让我对学习有新的理解。

再说说秦始皇,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强大的集权。

我想问他,作为一国之君,最艰难的决策是什么?当他决定修长城时,是不是也在担心民众的辛劳?我总觉得,历史上的很多决策都来自于权力与责任的纠结。

如今的我,看到身边的事物,有时候也能感受到那种责任感。

虽然我只是个学生,但我也想为身边的小事付出努力。

还有大唐盛世的李白,那可是个浪漫的诗人。

想象他在月光下,豪情满怀地吟诵。

每次读他的诗,心中都荡漾着那种自由与洒脱。

我想问他,写诗的灵感从哪里来?是不是喝了酒就能写出千古绝句?李白一定会笑着告诉我,诗歌来源于心灵的自由,或许还要与自然亲密接触。

现在的我,常常忙于学业,似乎忘记了生活的美好。

或许我也该多去外面走走,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历史中还有许多女性的故事,比如武则天。

她在男权社会中崭露头角,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我想问她,面对重重困难时,是怎样坚持自己的信念?是不是也有过动摇?在这个过程中,她会不会感到孤独?武则天一定会告诉我,勇敢做自己是最重要的。

作为女生,我常常感到压力,想追求梦想,却又害怕别人的眼光。

听她的故事,或许能给我带来力量。

历史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的喜怒哀乐都与我息息相关。

透过历史,我不仅能了解到那个时代的风貌,也能反思现在的自己。

诵读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稿

诵读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稿

诵读红色经典诗歌朗诵稿我呀,特别喜欢那些红色经典诗歌。

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闪耀的星光,它们给人力量。

比如说,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就像游子对故乡的眷恋,那深深的爱呀,通过简单的诗句就表现得淋漓尽致。

咱想想那些革命先辈,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就是出于对祖国深深的爱吗?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在战火纷飞中呐喊,在艰难困苦里坚守。

这时候诵读红色经典诗歌,就好像能穿越时空,和他们并肩作战一样。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鸟就像是那些勇敢发声的革命者,哪怕力量微薄,也要为正义而歌。

你们呢?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当你诵读这些诗歌的时候,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热血年代的大门。

那里面有激情,有理想,就像一场盛大的狂欢,只不过这狂欢是为了自由、为了平等、为了美好的明天。

诵读红色经典诗歌,这可不是什么枯燥的事儿。

它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独特的风景。

就像毛主席的诗词,大气磅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就像是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历史长河,充满了自信和豪迈。

这是多么令人振奋的感觉啊!红色经典诗歌啊,那可是宝藏。

我就像一个寻宝者,每次诵读都有新发现。

像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这诗就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那些懦弱者的脸上。

我在想啊,当年的战士们听到这样的诗,是不是会热血沸腾?他们肯定会握紧拳头,高呼着冲向战场。

我们现在诵读,也应该有这样的激情。

这就好比我们在接力赛,前辈们把接力棒传给了我们,我们不能掉链子啊。

我常常跟朋友聊起这些诗。

朋友说:“这些诗就像烈酒,喝下去浑身都热乎。

”可不是嘛。

当你读到“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的时候,就感觉自己也跟着红军战士踏上了那漫长而又伟大的征程。

那雪山、那草地,仿佛就在眼前,而战士们坚定的眼神也清晰可见。

诵读红色经典诗歌,就像是在心灵的土壤里种下一颗种子。

我和古代诗人的对话

我和古代诗人的对话

我和古代诗人的对话古代诗人,那些曾在文字间挥毫的先贤们,穿越时空和我们展开对话,一定会让人感到荣幸和激动。

他们用犀利而富有哲理的笔触,道出了自己心中的感慨和思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对话的形式与古代诗人进行一场精彩的思维碰撞。

以下是我们的对话:我:敬爱的古代诗人,您好!我是来自现代的一位普通人,十分敬仰您的才华与智慧。

请问,您对于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有何看法?古代诗人:年轻人,你说到一门很有趣的课题。

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古代诗人们通常以自然、情感、哲思为题材,用简练而精确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

而现代诗歌,则更多关注于个体的内心世界,表达出多元化的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诗歌所追求的美与哲理永远是相通的。

我:确实如此。

我认为,古代诗歌与现代诗歌在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古代诗歌常常采用诗韵和诗律进行构建,以形式上的优雅与谐美来给人以愉悦感受。

而现代诗歌则更注重内容的直接传达,以自由诗的形式展示出创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古代诗人:你说的没错。

古代诗人们十分注重韵律和韵脚的运用,通过艺术的抒发来唤起读者的审美感受。

而现代诗歌却更多地追求情感的直截了当,以自由的形式表达内心的复杂和矛盾。

总之,古代诗歌追求的是外部的美,而现代诗歌更加关注内在的情感传递。

我:非常有趣!那么请问,在您看来,古代诗歌对我们现代人还有何启示和价值?古代诗人:古人诗词中蕴含的深邃思想和丰富情感,对于现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古代诗人们笔下所述的感恩、勇气、坚韧等主题,都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品质。

他们用简练而有力的文字,将人类共同的价值观一脉相承地传递下来。

同时,古代诗歌也能让我们抛开现代社会的繁忙,回归内心的宁静与自省。

我:确实如此。

古代诗歌中寄寓的智慧和人生哲理,让我们受益匪浅。

在当今快速变迁的社会中,古代诗歌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安稳而纯净的情感寄托。

它们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帮助人们寻找内心的平静与沉淀。

诗歌与历史的对话:秦朝

诗歌与历史的对话:秦朝

诗歌与历史的对话——秦朝秦朝秦的功绩1.唐__胡曾故宜城武安南伐勒秦兵,疏凿功将夏禹并。

谁谓长渠千载后,水流犹入故宜城。

2.李白秦皇扫六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驽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像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诗意:秦始皇扫平天下,看他威风凛凛,力量多么的强大,他挥动利剑统一六国,诸侯都西来向秦王朝归服。

他的英明果断是上天所授,他的雄才大略凌驾于六国英才之上。

收缴天下兵器熔铸成十二个巨大的铜人,天下太平了,函谷关门向着东方大开。

他巡游全国,在会稽山立碑刻石,铭记秦的绩;登是琅琊台,纵目远望。

征发罪犯七十余万人,为自己在骊山修筑陵墓。

又派人去采长生不老之药,可茫然没有结果,而徒然哀叹。

那海中的长鲸多么巨大,额头像五岳的大山,扬波而来喷出声震如雷的水柱,凝成迷漫的云雾。

鱼脊上的鳍遮蔽了青天,有它挡着了航路,怎么能见到蓬莱仙岛?始皇命人射出了连珠箭,一条大鱼命呜呼。

徐福领着载有童男童女的船,去海中求仙药去了,再也没有回来。

人们看见的是:在那深达三重泉水的地下,铜棺中埋葬着始皇腐朽的尸骨。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母是胡人,白是混血种,祖籍陇西成纪。

今有《李太白全集》传世。

世称「诗仙」。

秦的暴政3.唐__胡曾长城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4.杜牧过骊山作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

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

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

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

诗意: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将周代的九鼎迁到咸阳(九鼎为大禹所作,代表古代九州,是政权的象征。

不过秦实未得九鼎,所以始皇另作传国玺代之)。

刘邦和项羽在路旁围观始皇,看他们脖子伸得老长,瞪大眼睛看那皇帝的排场。

以诗为美穿越时空与杜甫对话600作文

以诗为美穿越时空与杜甫对话600作文

以诗为美穿越时空与杜甫对话600作文盈十里煌绸交错,他俯身低进了酒色。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杜甫,为心系国家的才子,早年习诗书,却两次落第,后经朋友帮忙,得以入官场,却因为人正直,官职滞停不升,而立之年,偶遇太白,以为知己,且仰慕其才能与风骚。

虽说李杜只相遇两次,但太白在子美心中是极其崇高的,于是《梦李白》这首诗便诞生了。

似乎也可以这么说,李白的出现使杜甫诗歌风格更为成熟,也为后续的一系列发生的事情作了铺垫。

东坡曾写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杜甫的一生,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

从盛极一时到安史之乱的衰败,流离失所。

此时杜甫的诗歌已经到达了全盛时期,他将自己的悲慨、愤懑在诗歌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句就是很好的证明。

安史之乱的推动,让人也可以觉得:没有安禄山,就没有这些超凡之作。

《春望》中的诗句,字字血泪,句句诛心。

他的大衣里裹着燃尽的火山,乞求安稳的到来。

他这一生的路,在西风的袖袍中,在夕阳的咽喉里。

他像稼轩所说“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一样,他走过了一切悲欢也无人相知的人戏,那烛火未明,摇曳满地的冷清,他摇落了繁花,空等谁记起,为梦送行的人,仍未散去。

他是波斯菊,是辛香料,是夏日的莲花和伊卡洛斯熔化的翅羽,是荒地上最后的白玫瑰。

“我生不思量,寸寸挽强弓”,他走的每一步,都在刀刃上,在龙脊骨之间,他堪堪用一支笔,以这个悲壮的现实为支点,雕琢世界。

后来,杜甫逃亡到成都,老友赠予子美一土地,也是之后的文学圣地。

令人惊喜的是,他的诗情在这块地方暴发。

写出了诸多精妙绝伦的诗句。

他这具身体,驼住了无数次的日落,才得以升起了月亮。

他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辉煌,像摇曳在沙漠的绿洲。

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不调不败,妖冶如火,承受心跳的负荷与呼吸的累赘,乐此不疲。

子美诗,不觉美,但觉重。

【初二作文】跨越千年的对话

【初二作文】跨越千年的对话

【初二作文】跨越千年的对话时间跨越了千年,一位现代人和一位古人在异时空相遇了。

他们之间的对话不仅仅是关于历史,更是超越时空的心灵交流。

现代人:你好!我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您是谁呢?古人:既然您能穿越时空来到这里,您一定很有本事。

我是唐朝的一名诗人,名字叫白居易。

现代人:是的,我来自未来,我知道关于您的事情。

实际上,我很崇拜您的诗歌。

古人:有些意料之外,未来真是神奇的地方。

现代人:那您能否给我讲讲您写诗的心路历程吗?古人:写诗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试图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和思想。

我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现代人:我从您的诗里感受到了您对生命和人性的关注,您认为人类有哪些共性吗?古人:人类的共性就是我们都面临着生死和离别,我们都有悲伤和快乐,不同的是我们对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坚定信念,追求真理和美好。

现代人:那您认为诗歌对人类有何种影响呢?古人:诗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引导人们对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思考,净化情感,增强文化自信和崇高精神。

诗歌不仅是心灵的表达,更是对美的追求和感受。

现代人:对,诗歌是人类文化的珍品,也是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与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心灵对话的。

古人:我觉得,文学和诗歌的力量是无穷的。

它们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文化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审视当今社会和自己的内心。

写作是一种创造力和思考能力的训练,通过不断地积累和磨练,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人。

现代人:您说得非常好。

我也相信,只要我们有信念,有坚持,我们都能够创造出更美好的人生和未来。

跨越时空的对话,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长远眼光,更让我们意识到,文化是一种跨越时空和国界的珍贵财富。

我们应该珍惜历史,弘扬文化,传承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主持词开场白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主持词开场白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主持词开场白【篇一】(1)恭敬的各位领导,(2)敬爱的老师们,(3)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合)下午好!(4)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

(1)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

(2)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3)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4)它宛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

(1)它又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采。

(2)诗的语言,蕴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3)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4)诵读经典,我们寻觅万里河山的广阔(1)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2)人民路学校六年级“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展示表演-------- (合) 现在开始。

一班:1 明天,我们即将毕业2 明天,我们即将离去1 敬爱的老师,回顾六年的历程2 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结着您的心血和汗水 1 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匡助和教诲 2 请听六一班诗朗诵《明天,我们毕业》——二班:1 时间,最平庸而又最珍贵,2 最易忽视又最令人懊悔1 时间,给勤奋者留下智慧和力量2 给懒惰者留下空虚和懊悔1 下面请欣赏六二班的经典诵读表演《时光匆匆》三班:1 滔滔江河水,淹不尽浩浩中华魂2 巍巍昆仑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3 下面请欣赏六三班集体朗诵《中华少年》四班:1 我们是华夏的儿女,是新时代的少年2 沐浴在辉煌的历史文明中,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1 担起祖国重任,延续祖国希翼,我们义不容辞 2 让我们一起在诗海中畅游,赞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1 请欣赏六 4 班集体朗诵《中华少年》1 我们是炎黄的子孙2 我们是中华的少年1 黑色的眼睛让我们看清未来2*的皮肤让我们更加强健1 在这里,五千年文化根植在我们心田2 在这里,谱写中华更灿烂的诗篇1 下面请六年级五班同学为我们朗诵《中华少年》六班:1 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中2 老师,您就是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1 老师,当了您六年的学生 ,我明白了:原来阳光是这样照亮人生的,雨露是这样滋润禾苗的2 请听六六班带来的集体朗诵《给老师的一封信》七班:1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沉淀了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2 五千年的历史画卷记录了中华儿女澎湃的热血1 对祖国的依恋谱写了中华灿烂辉煌的过去2 对祖国的热爱擎起了中华蓬勃发展的今天1 时至今日,那震撼心灵的旋律依然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激荡2 下面请欣赏六七班全体同学带来的经典诵读展示《祖国在我心中》1 六年来的春去秋来2 六年来的寒来暑往1 整装行囊,踏上新的征途,让我们通往直前2 在生活中收获宝藏,享受快乐吧,接下来请听六八班为大家带来的诗朗诵《我们勇往直前》九班1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与历史的对话:唐朝科举考试1.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①不足夸,今朝放荡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①龊: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

②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②【赏析】孟郊46岁那年进士及第,他按捺不住自己得意喜悦的心情,写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

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

所以,诗一开头就直接倾泻心中的狂喜,说以往那种生活上的困顿和思想上的不安再也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终于扬眉吐气,自由自在,真是说不尽的畅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诗人得意洋洋,心花怒放,便迎着春风策马奔驰于鲜花烂漫的长安道卜.人洚喜事精神爽.此时的诗人神采飞扬,不但感到春风骀荡,天宇高远,大道平阔,就连自己的骏马也四蹄生风了。

偌大一座长安城,春花无数,却被他一日看尽,真是“放荡”无比!诗人情与景会,意到笔成,不仅活灵活现地描绘了自己高中之后的得意之态,还酣畅淋漓地抒发了得意之情,明朗畅达而又别有情韵。

因而,这两旬诗成为人们喜爱的千古名句,并派生出“春风得意”、“走马观花”两个成语,但诗人极度的志满意得也表现了其气量的不早。

2.《再下第》(孟郊)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

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3.描写科举的艰难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4.黄滔《放榜日》吾唐取士最堪夸,仙榜标名出曙霞。

白马嘶风三十辔,朱门秉烛一千家。

郄诜联臂升天路,宣圣飞章奏日华。

岁岁人人来不得,曲江烟水杏园花。

此诗为作者895年56岁时经历20次科考失败后在南院看到自己名字时的喜悦心情。

(871年第一次赴长安科考)5.伊嗒十年辛苦一枝桂,二月艳阳千树花。

唐科举放榜时间为二月杏花盛开的时节。

6.韦庄一声金鼓辟金扉,三十仙才上翠微。

7.徐夤《放榜日》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

……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见《全唐诗》卷七O九)8.杜牧有诗曰: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

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

放榜的时候,洛阳的花儿还未绽开。

三十三名中举的进士骑着高头大马得意洋洋地行在街上进,他们要去参加各种庆祝活动,出席各种酒会宴席,喝着秦地的美酒,心情舒畅,满面春风,好像春色也被他们带进了长安。

9.张籍《喜王起侍郎放榜》东风节气近清明,车马争来满紫城。

二十八人初上牒,百千万里尽传名。

谁家不借花园看,在处多将酒器行。

共贺春司能鉴识,今年定合有公卿。

10.白居易《及第后归觐留别诸同年诗》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

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白进士及第后作五言11.唐赵嘏《唐摭(zhí)言》残句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

12.杜甫《秋兴》之五蓬莱高阁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玉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全唐诗》卷23013.李绅皇帝高兴诏新进士入芙蓉园,诗为证春风上苑开桃李,诏许看花入御园。

得径草中回玉勒,凤凰池畔泛金樽。

绿丝垂柳遮风暗,红药地丛拂砌繁。

归绕曲江烟景晚,未央明月锁千门。

开元盛世14.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15.李白《将进酒》(节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的自信源于何处?自身实力;社会繁荣,开放包容16.司马光句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17.杜甫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18.唐张渭《题长安壁主人》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反映了商品货币关系及人情世故。

19.耕作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

20.扬州的繁荣十里长街市并连,明月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21.唐诗----商业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农产品商品化及突破“日中为市”的限制。

22.张籍《贾客乐》——商业繁荣金陵向西贾客多,船中生长乐风波。

……金多众中为上客,夜夜算缗眠独迟。

……23.姚合《庄居野行》——商业繁荣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24.白居易《卖炭翁》两骑翩翩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重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唐都长安25.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遥认微微入朝火,一条星宿五门西。

1]城:长安城。

[2]十二街:长安城内有笔直的南北向大街十一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

这里“十二街”是虚指。

[3]入朝火:官员上朝打的火把。

26.唐太宗《望终南山》重峦俯渭水,碧嶂插遥天。

出红抉岭日,入翠贮岩烟。

——《全唐诗》卷127.李隆基《春台望》目及千里际,山川一何壮。

太华见重岩,终南分叠嶂。

——《全唐诗》卷328.骆宾王《帝京篇》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全唐诗》卷7729.李白《古风》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全唐诗》卷201长安酒肆30.李白《前有一樽酒行》……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

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31.李白《少年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32.李白·《送裴十八南归嵩山》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

临当上马时,我独与君言。

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

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

同归无早晚,颍水有清源。

33.张祜《白鼻騧》为底胡姬酒,常来白鼻騧。

摘莲拋水上,郎意在浮花。

34.李贺《龙夜吟》鬈发胡儿眼睛绿,高楼夜静吹横笛。

一声似向天上来,月下美人望乡哭……玉堂美人边塞情,碧窗皓月愁中听,寒砧能捣百尺练,粉泪凝珠滴红线…………胡儿莫作陇头吟,隔窗暗结愁人心。

35.贺朝《赠酒店胡姬》胡姬春酒店,管弦夜铿锵。

红毡铺新月,貂球坐薄霜。

玉盘初脍鲤,金鼎正烹羊。

劝客无劳散,听歌乐世娘。

36.白居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白居易离长安赴忠州任刺使时,曾亲手仿制胡麻饼,并派人送给当时在忠州附近的万州任刺使的好友杨敬之,还附诗一首。

唐代长安对外开放、引入外域饮食流派,成为长安饮食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7.初唐王绩《过酒家五首》洛阳无大宅,长安乏主人。

黄金销未尽,只为酒家贫。

此日晨昏饮,非关养性灵。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竹叶连糟翠,葡萄带红。

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对酒但知饮,逢人莫强牵。

倚炉便得睡,横瓮足堪眠。

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

来时长道贳,惭愧酒家胡。

王绩是最先描写唐代城市中的“酒家胡”的诗人。

民族关系38.唐陈陶《陇西行》9世纪中后期唐蕃关系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39.唐朝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国》疆里虽重海,车书一家。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渤海国典章制度与唐无异,王子本人诗作流传中华,反映唐文化影响之深。

40.张说《送郭大夫元振再使吐蕃》699年(武后圣历二年)犬戎废东献,汉使驰西极。

长策问酋渠,猜阻自夷殛。

强调郭元振此次出使的目的是化解矛盾,重建和平。

避战求和是唐的外交政策。

41.杜审言《送和西蕃使》703年(长安三年)圣朝尚边策,诏谕兵戈偃认为朝廷派使节的目的是安边策略,其结果是希望“疆场及无事,雅歌而餐饭”。

42.崔日用《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受降追汉策,筑馆计戎和。

……俗化乌孙垒,春生积石河。

(传播唐文化)43.薛稷《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怀荒寄赤子,忍爱鞠苍生44.苏廷页《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旋知偃兵革,长是汉家亲吕温《吐蕃别馆和周十一郎中杨七录事望白水山作》玉嶂拥清气,莲峰开白花。

半岩晦云雪,高顶澄烟霞。

(温被吐蕃拘岁余,作纪行诗十三首。

此诗写高赛气候。

)45.顾非熊《》去展中华礼,将安外国情。

朝衣惊异俗,牙帐见新正。

唐使与和蕃公主成为传播唐文化的使者。

46.唐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兴起缘于丝绸之路。

47.白居易圆鬟垂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赫面状。

……元和妆梳君记取,髻椎面赫非华风。

48.白居易《西凉伎》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西凉。

——中唐衰落,失去广大地区。

此为中唐诗人的心结。

反映国势衰退。

49.郎士元《送杨中丞和蕃》汉垒今犹在,遥知路不迷。

——表现对沦陷区人民的牵挂和对故地的思念。

50.韦应物《送常侍御却使西蕃》旅宿关河逢暮雨,春耕亭障识遗民。

此去多应收故地,宁辞沙塞往来频。

——表现对沦陷区人民的牵挂和对故地的思念。

51.李益《送常曾侍御使西蕃寄题西川》行当收汉垒,直可取蒲泥。

旧国无由到,烦君下马题。

——表现对沦陷区人民的牵挂和对故地的思念。

52.姚合《送少府田中丞入西蕃》风沙去国远,雨雪换衣频。

若问凉州事,凉州多汉人。

——表现对沦陷区人民的牵挂和对故地的思念。

53.吕温《经河源汉村作》行行忽到旧河源,城外千家作汉村。

樵采未侵征虏墓,耕耘犹有破羌屯。

金汤天险长全设,伏腊华风亦暗存。

暂住单车空下泪,有心无力复何言?使蕃期间过河源留诗。

54.吕温《题河州赤岸桥》左南桥上见河州,遗老相依赤岸头。

杂塞歌钟受恩者,谁怜披发哭东流。

河湟沦陷,汉村犹在,华风犹存,汉民对朝廷仍怀深厚感情、期待。

对外交往55.唐太宗《正日临朝》百蛮奉遐赆,万国朝未央……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56.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全唐诗》卷12857.唐太宗《幸武功庆善宫》梯山咸入款,驾海已来思。

58.唐太宗《春日宣武门宴群臣》九夷?瑶席,五狄列琼筵。

59.李白- 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60.王维《送秘书晃监归日本国》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上为王维送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回国即席作诗一首。

61.阿倍仲麻吕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

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

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

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阿在华五十年,归国前不禁也作诗一首回赠诗友:怀着对李白和众诗友们的依依不舍之情,阿倍仲麻吕踏上了归国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