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历史的对话:隋朝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

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

古代诗歌阅读—咏史怀古诗歌专项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再和明妃曲欧阳修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汉宫有佳人”而“天子初未识”,揭示出“佳人”与“未识”之间的矛盾,为悲剧的结局做了铺垫。

B.“绝色天下无”,用汉元帝的赞叹口吻写出其“重色”的心态。

因“难再得”而“杀画工”,就是这种心态导致的。

C.“明妃去时泪”以下各句,就“花”和“泪”渲染悲剧气氛,暗示明妃辞别汉宫时的痛苦心情,读来令人动容。

D.最后两句中的“春风”喻指命运遭遇:“多薄命”与“莫怨”形成因果关系,意在慨叹红颜薄命。

2.“汉计诚已拙”一句承“安能制夷狄”而来,试分析这两句的内涵。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凤凰台①杨万里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②。

【注】①相传南朝宋文帝年间,有三只凤凰,飞落在永昌里李树上,招来各种鸟类随其比翼飞翔,呈现百鸟朝凤的景象。

为庆贺和纪念此美事,永昌里改名凤凰里,并在保宁寺的山上筑台,名凤凰台。

李白曾游此地,作诗《登金陵凤凰台》。

①蛛煤:蛛网尘埃。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凤凰台”照应题目。

“潮回”句写出江水空流,凤凰不再的凄凉,与李白的“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意境相似。

B.颔联颜色、地名、方位、植物等对仗工整,写出江草萋萋、杏花开放,生机勃勃之景,写出了作者流连美景的陶醉。

C.颈联通过大跨度的时空,指出凤凰台地势雄伟险要,山川永固,王朝更迭,鼓声哀鸣,战事不断,有实有虚。

D.本诗围绕“登临”展开,咏史怀古,感叹历史沧桑,人世无常,层次分明,意蕴深长。

1第一章 隋与初唐诗歌.解析

1第一章 隋与初唐诗歌.解析
20
咏怀、咏史、咏物的作品如卢照邻的 《行路难》、《咏史四首》、《浴浪鸟》, 骆宾王的《畴昔篇》、《咏怀》、《在狱咏 蝉》等。
羁旅、送别、怀人的作品如王勃的《送 杜少府之任蜀川》、《别薛华》、《山中》, 杨炯的《夜送赵纵》,骆宾王的《于易水送 人》等。
21
2、诗中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 度,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和慷慨刚健的气 势力量,上承建安风骨,下启盛唐之音。
虞世南( 558-638),字伯施,会稽 余姚( 今浙江余姚)人。
其创作主要体现宫廷诗风,有的作品也 透出清新之气,风格典雅。如《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1
三、上官仪和“上官体” 1、上官仪及其诗歌 上官仪( 608?-664),字游韶,陕 州(今河南陕县 )人。 其诗多宫廷奉和应制之作,在艺术上 注重声律辞藻对偶之美,诗风精巧绮丽, 流媚婉转,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浮艳雕琢 的齐梁诗风。如《早春桂林殿应制》、 《奉和山夜临秋》等。
—卢照邻《至望喜瞩目言怀》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卢照邻《长安古意》 又如骆宾王的名篇《在狱咏蝉》。
24
四杰诗中对理想价值的强烈追求和愤世 不平的慷慨之气,是构成其诗歌“骨气”的 重要因素。这种气骨在他们各类题材的作品 中都有体现,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 川》,又如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
4
2、杨素 杨素( 544-606),字处道,弘农华 阴 ( 今属陕西)人。隋朝开国重臣。 其《出塞》、《赠薛播州诗十四章》等 作品,慷慨悲凉,深雄雅健。
5
3、薛道衡 薛道衡( 540-609),字玄卿,河东 汾阳( 今山西万荣县)人。 其诗明显表现出南、北两种风格。 《出塞》 雄健苍凉,气势昂扬,具有北 方贞刚之气。 成名作《昔昔盐》是闺怨题材,清辞丽 句,委婉细腻,颇具齐梁风格。 五言绝句《人日思归》语淡情深,韵味 悠长。

学法大视野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答案。

学法大视野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答案。

学法大视野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2课答案。

1. 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光芒四射理解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正确答案)C.隋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D.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发展2. 现在世界各地凡华人居住的地方多被称为“唐人街”,中国人常被称为“唐人”。

这些名称的由来是因为() [单选题]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正确答案)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C.唐朝时许多丝绸运往国外D.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3. 当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一位封建皇帝的统治时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位封建皇帝是() [单选题]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正确答案)4.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

”“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 [单选题] *A. 开皇之治B. 开元盛世(正确答案)C.贞观之治D. 文景之治5.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人治理国家时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单选题] *A、善于纳谏B、轻徭薄赋C、重用人才(正确答案)D、减轻刑罚6.如果我们想去日本探寻中日友好的实物见证,可以去() [单选题] *A、唐招提寺(正确答案)B、大昭寺C、大雁塔D.那烂陀寺7. 有四位同学对学过的隋唐史进行概括,你认为其中较为准确的是() [单选题] *A.中华文明的起源B.中华民族大融合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正确答案)D.中华帝国的衰弱8. 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

某摄制组正在拍摄一部以盛唐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下列场景符合历史事实的是()①外国客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③农民在长安的市里出售农产品④皇帝乘船经大运河到扬州体察民情 [单选题] *A.①③④(正确答案)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9.唐朝时期,日本10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单选题] *A.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B.加强两国间的友谊C.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正确答案)D.求取佛教经义10.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隋宫》原文及翻译

《隋宫》原文及翻译

《隋宫》原文及翻译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中国人创作的诗歌作品。

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隋宫》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隋宫》原文:李商隐〔唐代〕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隋宫》翻译:长安的殿阁内弥漫着一片烟霞,杨广还想把芜城作为帝王之家。

如果不是李渊得到传国的玉玺,那么他的龙舟还会游遍到天涯。

如今隋朝的宫苑中已不见萤虫,只有低垂的杨柳和归巢的乌鸦。

如果杨广在地下和陈后主相遇,有心欣赏淫逸辱国的后庭花吗?《隋宫》赏析:首联“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点题。

诗人把长安的宫殿和“烟霞”联系起来,形容它巍峨壮丽,高耸入云。

用“紫泉”代替长安,也是为了选取有色彩的字面与“烟霞”相映衬,从而烘托长安宫殿的雄伟壮丽,可是,如此巍峨的宫殿,空锁于烟霞之中,而皇帝更愿意住在芜城。

上句着一“锁”字,也突出了长安宫殿的雄伟。

经此一垫,下句顺势而来。

不居长安,另取江都,隋炀帝贪图享乐、为所欲为的本性已隐隐揭出。

一写景,一叙事,一暗写,一明说,写法虽异,但都是围绕批判亡国之君这一主旨而驱使笔墨的。

三、四句“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诗人以虚拟的语气说:如果不是由于皇帝的玉印落到了李渊的手中,杨广不会以游幸江都为满足,他的锦帆,大概一直要飘到天边去吧。

据史书记载:杨广不仅开凿了二千余里的通济渠,多次到江都去玩;还开凿了八百余里的江南河,“又拟通龙舟,置驿宫”,准备到杭州去玩,只是未成行罢了。

诗人从隋炀帝贪图游乐的众多史实中,信笔拈取他耽于乘舟出游这一典型事例,予以讽刺。

用笔亦实亦虚,虚实结合。

说它“实”,是因为它是以历史故事和隋炀帝贪图逸游的性格特征为依据的,所以尽管夸大其事,而终不失史实和人物性格之真;说它“虚”,是因为它揉入了诗人的艺术想象,是通过幻觉而产生出来的最高真实的假象。

古代史朝代诗歌

古代史朝代诗歌

古代史朝代诗歌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解析。

1.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三皇五帝那可是传说中的老祖宗啦。

三皇五帝具体是谁有好几种说法呢,但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很古老很古老的部落首领。

然后尧舜禹这三位也是部落联盟时期超有名的首领。

尧把首领的位置禅让给舜,舜又禅让给禹,这种禅让制在当时可是很先进的,就像大家都推选最有本事、最善良的人来当老大。

2.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夏朝可是咱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哦,从部落变成了国家。

商朝呢,那时候青铜文化可发达了,像司母戊鼎那么大的青铜器都能造出来,可牛了。

西周呢,有一套很严格的等级制度,叫分封制,天子把土地分给诸侯,诸侯得听天子的话。

到了东周,就分成春秋和战国啦。

- 春秋时期啊,各个诸侯国还都比较讲点规矩,虽然也互相打仗,但还会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

可到了战国,那就是各种混战,大家都想吞并别人,像秦国、楚国、齐国这些大国都很厉害。

3. “一统秦两汉”- 秦始皇那可不得了,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他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就像给大家定了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样大家交流、做买卖就方便多啦。

汉朝呢,分西汉和东汉。

西汉有汉武帝这样的厉害皇帝,把匈奴打得不敢轻易南下。

东汉也有光武帝刘秀中兴汉室,汉朝的时候中国的文化、科技都发展得很不错呢。

4. “三分魏蜀吴”-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位大佬各自占了一块地盘,就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曹操在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很大;刘备在四川那块建立蜀汉,还说自己是汉室正统呢;孙权在江东,靠着长江天险,也过得挺滋润。

他们之间打来打去,留下了好多精彩的故事,像赤壁之战就是很有名的一场大战。

5. “两晋前后延”- 三国之后就是晋朝啦,先是西晋统一了三国。

可是西晋的统治不咋地,没多久就发生了八王之乱,把国家搞得乱七八糟的。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第一节 隋代诗歌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第一节 隋代诗歌

王勃是“四杰”中代表,诗成就最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山中》等气势 雄壮,豪放悲凉,骈体文《滕王阁序》还 有《滕王阁诗》也很有名。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连暮捲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稀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杨 炯:活了40余岁,当过县令一类的 小官,诗最少,成就也最低。但《从军行》 写得不错,写战士为国立功,豪壮。
返回
第三节 王绩和四杰
1、关于王绩(585-664) 2、“四杰”:
1、关于王绩(585-664) 山西人,自号东皋子,一生与陶渊明有些相似, 曾隐居三次,第一次在隋末,第二次在唐初不久, 第三次在唐朝。思想复杂,对隋朝黑暗政治不满, 故隐居,对新朝怀才不遇故隐居。思想主要是道 家思想,爱好是喝酒。仿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 与《五斗先生传》。他的诗主要诗田园诗,与陶 的诗又有本质的区别,陶融注了自己的满腔热情, 如:《止酒》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 晨止不能起,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沈佺、真挚。深 沉缠绵,构思精巧。 闻道黄龙戌,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日,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作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 九月寒砧催木叶, 白狼河北音书断, 谁为寒愁独不见,
海燕双栖玳瑁梁。 十年征戍忆辽阳。 丹凤城南秋夜长。 更教明月照流黄。
第一章 隋及初唐诗歌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隋代诗歌 上官仪和沈宋 王绩和四杰 陈子昂
第一节 隋代诗歌
1、齐梁形式主义诗风的延续
2、薛道衡及其诗歌
3、民歌《挽舟者歌》 4、虞世南
1、齐梁形式主义诗风的延续
隋代只有短暂的37年,有些情况和秦朝相 似,隋文帝杨坚也曾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 隋朝前期政治较清明,后隋炀帝篡权,社会动 乱,隋朝是唐朝大统一的前兆。 诗坛只有少数诗人苟延残喘,未出现大 诗人,都诗靡靡之背,隋文帝杨坚非常恼怒, 大诗人李谔:竟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 累牍,不出日霞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 状。文章要求大家向李谔所说的一样,把李奏 书告示天下,然而成就不大。之后宫体诗更加 流行。

评价隋炀帝的一首诗

评价隋炀帝的一首诗

评价隋炀帝的一首诗隋炀帝(隋文帝杨坚之子,又称杨广)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皇帝,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隋朝。

尽管他的治世短暂,但他的名字永远地留在了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本文将为您呈现一首评价隋炀帝的诗,以展现其治理国家的手段和成就。

《咸亨颂》炀立宗社,图治四方,双旗高悬,辉耀天上。

宏图即起,咸亨万世,德被乾坤,民康永宁。

前王不继,国道东昏,宇文周旋,窜逐边境。

炀祖复兴,断虏威德,铸飞龙盾,超越尘世。

德成祥瑞,穹苍庆贺,天光灿烂,五方览彩。

庙堂尊贵,君臣大典,礼乐独尊,王道重新。

国士论议,士民归心,万邦来朝,福泽普润。

众星拱辰,人心纷至,儿女欢腾,盛世振兴。

开拓疆土,修筑长城,北伐南征,胜地收复。

设立州郡,迁徙王庙,疆域广袤,皇土辽阔。

修筑渠冢,开辟水运,京畿寿春,连袂黄河。

农桑殷实,百业興旺,万卉吐华,粮丰民有。

凯歌漫吹,征战兴风,驱逐敌寇,挫折叛军。

节度官军,勇悍杰出,军功赫赫,名垂千古。

科举制度,诗文满纸,文人墨客,纷纷聚集。

楼船海上,航海天际,外交得力,友邦亲近。

五德并立,天人共享,道义合一,伦理尊重。

古德归流,浩然正气,文明修养,盛世兴旺。

隋唐之交,胡姓相咨,承天奉命,君前议事。

登临高城,麾下群臣,簇拥恩荣,景仰无极。

诗评:这首《咸亨颂》以儒家的语言赞美了隋炀帝的伟大事业和杰出成就。

首先,诗歌赞美了隋炀帝的开拓精神和治理才能。

他立宗社,图治四方,以双旗高悬的姿态引领整个国家。

他的宏图即起,咸亨万世,使得国家的德被乾坤,民康永宁。

其次,诗歌描述了隋炀帝的重新复兴国家和恢复辉煌的举措。

他扭转了国道东昏的颓势,打败了宇文周旋的窜逐,带领国家断虏威德,铸飞龙盾,超越尘世。

他的德行成就了祥瑞天兆,庙堂尊贵,君臣大典,礼乐独尊,重新抬起了王道。

诗歌还赞美了隋炀帝的治国手段和成就。

他的决策得到了国士的支持和士民的归心。

他的政绩受到了万邦的朝拜,带来了普遍的幸福和福泽。

他修筑长城,开辟水运,开辟了广阔的疆土,修筑了良好的基础设施,使得国家的领土辽阔,百业繁荣,农桑殷实。

初中历史(人教版)顺口溜_中国历史_七年级下(隋朝-清朝前期)

初中历史(人教版)顺口溜_中国历史_七年级下(隋朝-清朝前期)

初中历史(人教版)顺口溜_中国历史_七年级下(隋朝-清朝前期)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隋的统一北周到了五八一,外戚杨坚大权集,夺权定都在长安,杨坚称帝挂隋旗。

五八九年隋灭陈,南朝北朝归一旗。

先编户籍摸家底,统一币制不迟疑。

统一全国度量衡,行政提效权再集。

人口增加良田多,文帝治国建伟绩。

开通大运河六零五年百万郎,开凿运河日夜忙,东达首都长安城,北抵涿郡南余杭,永济连接海与黄,黄河淮河通济航。

淮河长江邗沟连,江南河道到钱塘。

运河全长两千七,南北交通多加强。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魏晋选官由权贵,当官必须有门第。

文帝废除此制度,通过考试选官吏。

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度始确立。

加强皇帝选官权,扩大范围选官吏。

才俊凭考当官吏,推动教育最有力。

历代沿用一千三,科举制度难抛弃。

隋朝的灭亡炀帝喜功不恤民,纵情享乐奢无度。

发动战争害民苦,民不聊生日难度。

暴政引发农民反,六一八年隋结束。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李渊太原起雄兵,六一八年皇令颁。

六二六年太宗继,次年年号改“贞观”。

唐太宗是李世民,隋亡教训记心间,勤政纳谏招贤才,“房谋杜断”美名传。

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机构责与权。

制定法律减刑罚,宽仁教化百姓安。

增加科举的科目,进士科里来选官。

严考官吏的政绩,贪官懒官没平安。

轻徭薄赋重生产,减轻人民的负担。

政治清明国力盛,“贞观之治”后世传。

女皇帝武则天唐高宗妃武则天,多谋善断掌大权。

晚年称帝国号周,唯一女皇她为先。

打击政敌手不软,亲自选才在皇殿。

续推贞观薄赋策,经济持续得发展。

人口增长边疆固,引出盛世到开元。

“开元盛世”武则天孙唐玄宗,治理国家有能力励精图治用贤能,宰相姚崇是能吏。

整顿吏治减冗员,改革税制利经济。

注重文教编经籍,改革措施很给力。

玄宗前期政局稳,国富民安好经济。

国力进入鼎盛期,“开元盛世”后世记。

第3课、盛唐气象经济的繁荣垦田面积渐扩大,技术工具水平高。

曲辕犁地效果好,筒车灌溉自动浇,兴修水利工程多,农业生产水平高,纺织行业品种多,蜀锦精美国之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与历史的对话:隋代
大运河
1.皮日休《汴河怀古》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2.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3.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4.胡增《汴水》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5.唐李益汴河曲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⑴ 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喻伤今之意)。

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

⑵ 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说明。

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皮诗以议论为主,欲夺故予,角度独特。

6.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元曲)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这里指东汉名将班超。

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长期驻守边境,年老思归,上疏说:“臣不敢望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炀帝
7.宗元鼎《炀帝冢》:
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

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8.李商隐《隋宫》1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此诗讽咏隋炀帝奢侈嬉游之事。

首二句写炀帝任兴恣游,肆行无忌,且滥杀忠谏之士,遂伏下杀身之祸。

次二句取裁锦一事写其耗费之巨,将一人与举国、宫锦与障泥和船帆对比,突出炀帝之骄奢淫逸。

然而全诗无一议论之语,于风华流美的叙述之中,暗寓深沉之虑,令
人鉴古事而思兴亡。

【注释】:隋宫:指隋炀帝杨广为游乐而修建的江都宫等,故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

此外尚有隋苑。

九重:指皇帝所居。

障泥:马鞯。

【赏析】:这首七绝讽刺了隋炀帝的奢侈昏淫,诗写炀帝的昏庸游乐,并没有直抒历史的感慨,而讽喻之意含在其中。

诗选取典型题材,揭露炀帝纵欲拒谏,不顾国家安危和人民死活的丑恶本质,暗示隋朝灭亡的难免。

开头两句点出南游的一意孤行,绘出独夫民贼的嘴脸。

三、四句借制锦帆点化耗尽民力之罪。

语简意赅,贬刺颇深。

9.李商隐《隋宫》 2
紫泉宫殿锁烟霞①,欲取芜城作帝家②。

玉玺不缘归日角③,锦帆应是到天涯④。

于今腐草无萤火⑤,终古垂杨有暮鸦⑥。

地下若逢陈后主⑦,岂宜重问《后庭花》⑧?
①紫泉:即紫渊,因唐高祖名李渊,为避讳而改。

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皇帝的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

”此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的宫殿。

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

②芜城:即广陵(今扬州)。

鲍照有《芜城赋》写广陵。

二句意谓隋炀帝将长安的宫殿闲置起来,又到扬州大建行宫。

《隋书·炀帝纪》:“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八月,上御龙舟幸江都。


③喻指帝王。

④锦帆:《开河记》:“帝自洛阳迁驾大梁,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联绵不绝。

锦帆过处,香闻百里。

”何焯评此句云:“著此一联,直说出狂王抵死不悟,方见江都之祸,非偶然不幸,后半讽刺更有力。

”这两句说,如果不是李渊夺取了隋朝的政权,杨广的船大概会游到天边去了吧。

⑤腐草无萤火:《礼记·月令》:腐草为萤。

古人以为萤火虫是腐草变化出来的。

《隋书·炀纪》:“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

”这句采取夸张的手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光了。

10.陈恭尹《隋宫》3
谷洛通淮日夜流,渚荷宫树不曾秋。

十年士女河边骨,一笑君王镜里头。

月下虹霓生水殿,天中丝管在迷楼。

繁华往事邗沟外,风起杨花无那愁。

【注释】谷洛通淮:隋炀帝曾从河南洛阳引谷水、洛水达于黄河,又自板渚(河南汜水南)引黄河水通淮河。

“以十年”、“一笑”两句:首句意谓炀帝在位十多年,因开运河,造龙舟东巡,使无数百姓为服役死于非命;次句言隋炀帝曾揽镜自照,对萧后说:“好头颈,谁当所之?”喻炀帝死期不远。

“月下”、“天中”两句:首句言灯影如虹霓起自龙舟(即水殿);次句言如在天上奏乐的弦管出于迷楼。

无那:无奈,无可奈何。

⑥乌衣巷、朱雀桥:
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

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

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

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乌衣巷附近,是六朝时代都城正南门(朱雀门)外的大桥,是当时的交通要道。

⑦西塞山〔古战场〕由于西塞山崖陡水急,易守难攻,并由绵延起伏的黄荆山作依托,成为扼守长江中游的战略要地。

历史上在此出战事一百多次。

11.刘禹锡《杨柳枝》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