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化学

合集下载

食品生物化学课件

食品生物化学课件

食品生物化学课件食品生物化学1.引言食品生物化学研究食品中的生物大分子和化学成分在生物化学、营养学、食品科学和食品营养学等领域中的作用和影响。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食物中最丰富的营养素之一。

它们是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人体需要碳水化合物来提供能量,糖类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三类。

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等。

葡萄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果糖则主要存在于水果中,其代谢速率相对较慢。

双糖包括蔗糖、乳糖和麦芽糖等。

多糖包括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

淀粉是大多数食物中的主要多糖,主要存在于谷类、薯类和豆类中。

3.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人体需要蛋白质来维护身体组织,增强肌肉和免疫系统,还可以提供能量。

在食品中,蛋白质主要来自于动物性食品,如肉、鱼、奶制品和禽肉等。

植物性食品也含有蛋白质,如豆类、谷物和坚果等。

4.脂肪脂肪是人体能量来源之一。

它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

人体需要脂肪来维护健康的皮肤和头发,帮助吸收脂溶性维生素,以及提供能量。

在食品中,脂肪主要来自于动物性食品,如肉、奶制品和鱼等。

植物油也是一种优秀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亚麻籽油和菜籽油等。

5.维生素维生素是人体营养所需的微量化合物。

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维生素,因此必须通过食物摄入。

维生素可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类。

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

水溶性维生素在人体中不易积累,摄入过剩也不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E和K等。

脂溶性维生素在人体中容易积累,过量摄入会对身体造成危害。

6.矿物质矿物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它们是由无机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人体需要矿物质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矿物质主要分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类。

宏量元素主要包括钙、镁、钠、钾和氯等,需要摄入较多。

微量元素主要包括铁、锌、硒、铜、锰和碘等,需要摄入的较少。

7.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类天然的营养素。

它们是由多种醌、芳香醇和糖等化合物组成的。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笔记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笔记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食品生物化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1. 定义: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结合了生物学、化学和食品科学的原理,专注于研究食品中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质、核酸)以及它们在食品中的功能、相互作用、代谢过程和食品品质的变化。

2. 研究内容:(1)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研究氨基酸的组成、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以及蛋白质的折叠、稳定性、酶活性等。

- 碳水化合物:探讨单糖、寡糖和多糖的结构,以及它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脂质:研究脂肪酸、甘油、磷脂、固醇等脂质的结构和功能。

- 核酸:分析核苷酸组成、DNA和RNA的结构,以及它们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2)生物化学反应:- 探索酶促反应的机理、动力学和调控。

- 研究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和调控因子。

- 分析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3)代谢途径:-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如糖酵解、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等。

- 脂质代谢:包括脂肪酸的合成、分解和氧化。

- 氨基酸代谢:涉及氨基酸的合成、分解和转化。

- 核酸代谢:包括DNA和RNA的合成、修复和降解。

(4)生物活性物质:- 研究食品中的功能性成分,如抗氧化剂、抗炎剂、益生元等。

- 分析这些成分的生物活性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5)食品加工与营养:- 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的变化,如加热、冷却、压力处理等对食品成分的影响。

- 探讨食品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二、食品生物化学的发展历程1. 起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的化学组成上,如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分析。

- 生物化学家开始关注酶的作用和食品腐败的过程。

2. 形成阶段(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 食品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逐渐形成,研究重点转向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 发展了多种分析技术和方法,如色谱、电泳、光谱分析等。

3. 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涉及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生物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

食品生物化学专业介绍

食品生物化学专业介绍

食品生物化学专业介绍
食品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性质、形成、食品贮藏和加工及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

它侧重于研究食品原料的化学组成及其性质,食品成分在有生命的原料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人体内的变化规律,以及食品原料生产的品种改造及其变化规律。

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分为理论讲授和实践两大部分。

实验课程是食品生物化学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正确掌握课程内容、理解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增强实践能力、训练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该实验课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技能及实践训练的重要环节,注重学生基本科研态度、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以增强学生的实验自主性,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食品生物化学专业,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食品生物化学3篇

食品生物化学3篇

食品生物化学第一篇:食品生物化学基础知识食品生物化学是研究食品基本成分及其生化反应的学科。

它探索食品中的营养物质、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理,有助于加深人们对食品的认识,为食品安全和营养改良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食品基本成分1.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

在食品中,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成分,具有促进生长发育、维持组织结构、调节代谢等作用。

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在食品中,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能够提供额外的热量和提高血糖水平。

3.脂肪:脂肪是由甘油与脂肪酸组成的高级生物物质。

在食品中,脂肪是人体的能量贮存物,是细胞膜、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的主要组分,还能合成激素和维生素。

4.维生素:维生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可以促进人体的代谢和生长发育。

在食品中,维生素种类繁多,每一种维生素都有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和作用机理。

5.矿物质:矿物质是无机物质,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形态构造的必需成分。

在食品中,矿物质非常重要,包括钙、钠、钾、铁、锌等。

二、生化反应1.酸碱中和反应:在食品中,蛋白质是一个很重要的组分,其中包含大量的氨基酸。

而蛋白质经氢离子作用而酸化,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产生氢氧化物并释放二氧化碳和水。

2.糖的代谢反应:糖是一种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的能量来源。

在人体中,糖的代谢反应包括糖酵解和糖原合成。

3.脂肪的氧化反应:脂肪是人体的能量贮存物,但当人体的能量需求变大时,脂肪就会进行氧化反应,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4.酸解食品中的维生素:有些维生素在酸条件下会被破坏,因此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要注意减少酸的作用。

总之,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食品,了解食品的基本成分及其生化反应,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和营养改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食品生物化学的应用食品生物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食品生物化学》课件

《食品生物化学》课件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
食品添加剂在上市前需经过严格的毒理学评估,确保其在规定的使 用范围内对人体无害。
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
消费者应关注食品标签,了解食品中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量,避免 过量摄入。
有害物质与食品安全
1 2
有害物质的来源与危害
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可能来源于环境污染、农药残 留、非法添加物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食品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总结词
食品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食品中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性 质、食品中的酶和酶促反应、食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等。
详细描述
食品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对食品中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结 构和性质进行深入了解,探究这些分子在食品加工和贮藏过 程中的变化规律。此外,还研究食品中的酶和酶促反应,以 及食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的影响。
食品生物化学反应
03
酶促反应
酶促反应定义
酶促反应是指生物体内由酶催化进行的化学反应。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它们能够 加速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具有高效、专一和条件温和等特点。
酶促反应类型
酶促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异构化反应、合成反应等。不同的酶具有不同的 催化功能,能够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发酵反应
发酵反应定义
发酵反应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糖类物质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的过程。这个过程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如制 作面包、酒类、酸奶等。
发酵反应的类型
发酵反应分为厌氧发酵和好氧发酵两种类型。厌氧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乙醇和二氧化碳;好 氧发酵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乳酸等物质。
不同年龄段和生理状态下的人群对营 养的需求存在差异,如孕妇、儿童、 老年人等需特别关注其营养需求。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食品中生物分子和化学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到食品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生物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重要性以及其在食品加工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一、基本概念食品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等有机和无机成分。

它探讨了这些成分在食物中的存在形式、化学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在加工和贮存过程中的变化。

同时,食品生物化学还涉及到食物中的酶、酵母菌、细菌等微生物的活性和作用机制。

二、重要性食品生物化学的研究对于食品的加工、储存、保鲜和营养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食物中的成分和生化反应,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例如,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和结构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其营养价值和消化吸收情况。

又如,研究食物中的抗氧化物质和酶活性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储存和加工方法,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三、应用食品生物化学在食品加工和质量控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食品加工:食品生物化学可以指导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工艺设计和操作。

例如,在面包制作过程中,了解酵母菌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控制发酵的时间和条件,从而获得理想的面团发酵效果。

2. 食品质量控制:食品生物化学可以用于评估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例如,在乳制品生产中,通过检测乳酸菌的活性和乳酸含量,可以判断产品的发酵程度和质量。

3. 食品储存和保鲜:食品生物化学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储存和保鲜方法,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例如,了解食物中的抗氧化物质和酶活性可以帮助我们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和储存条件,减少食品的氧化和腐败。

4. 食品营养评价:食品生物化学可以用于评估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吸收情况。

例如,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和结构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其营养价值和消化吸收率。

四、小结食品生物化学是一门研究食品中生物分子和化学过程的学科,它对于食品加工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生物化学doc-《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食品生物化学doc-《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标准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化学,它属于生命科学中的根底学科。

食品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它是研究生物有机体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及人体等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规律,侧重于研究食品原料化学组成及其性质、食品成分在有生命的原料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食品成分在人体内的变化规律、食品原料生产的品种改造及其变化规律。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根底学科。

它是以生物化学为根底,与食品化学或食品原料学有一定关系。

它的前置课程有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是这些根底科学在教学中的综合与开展的运用。

它的后置课程有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加工原理〔工艺学〕等。

这门学科的重点是把握生命科学的根底知识,理解生命的变化和开展过程,指导食品原料进行生物技术和化学技术改造,指导人们合理和科学地膳食。

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培养该学科人才的全然理论、科学综合素养和研究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1.明白?食品生物化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明白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应用和将来方向。

2.理解这门学科的要紧概念、全然理论,尤其是与食品成分及其在加工、贮运及为人体所利用的静态和动态生物化学过程。

3.学会运用其中的全然原理往指导生产和新产品开发,并更好地理解现代生物技术是怎么样对食品原料进行生物改造的。

4.养成对与食品有关的生命过程的爱好和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并能把所学的全然理论应用到指导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实践。

培养学生在生产和生活中发觉、分析和解决咨询题的能力等。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明白、理解、把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明白———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有机体内部发生、开展和消亡机制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的讲明和解释,能理解生命体内部各种生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食品生物化学

食品生物化学

感谢观看
汇报人:
食品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食品生物化学的应用领域
食品加工:食品生物化学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如发酵、酶解、提取等。
食品营养:食品生物化学在食品营养中的应用如营养成分分析、营养成分 功能研究等。
食品安全:食品生物化学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如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 食品微生物等。
食品质量控制:食品生物化学在食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如食品品质评价、 食品贮藏保鲜等。
蛋白质的种类包括:结构蛋白、酶、激素、免疫球蛋白等
维生素和矿物质
维生素:人体必需的微量有机化合物包括维生素、B、C、D、E、K 等
矿物质:人体必需的无机元素包括钙、磷、钾、钠、镁、铁、锌等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用: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调节生理功 能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来源: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肉类、蛋类、奶 类等食品中
风味变化:高温使食品产生独特的风味如 烤、炸等
微生物灭活:高温使微生物灭活延长食品 保质期
冷冻和冷藏对食品中成分的影响
蛋白质: 冷冻和冷 藏可以减 缓蛋白质 的降解保 持食品的 营养价值
脂肪:冷 冻和冷藏 可以防止 脂肪的氧 化保持食 品的口感 和风味
碳水化合 物:冷冻 和冷藏可 以减缓碳 水化合物 的降解保 持食品的 口感和风 味
维生素: 冷冻和冷 藏可以减 缓维生素 的降解保 持食品的 营养价值
微生物: 冷冻和冷 藏可以抑 制微生物 的生长延 长食品的 保质期
水分:冷 冻和冷藏 可以减少 食品中的 水分流失 保持食品 的口感和 风味
高压处理对食品中成分的影响
蛋白质变性:高 压处理可以使蛋 白质发生变性改 变其结构和功能
淀粉糊化:高压 处理可以使淀粉 糊化提高食品的 口感和消化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生物化学》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嘌呤核苷的核糖1´位碳与嘌呤的N连接位置是()。

A、1位B、3位C、 5位D、9位2、稀有碱基含量较高的是()。

A、tRNAB、mRNA、C、rRNAD、反义RNA3、cAMP的主要作用是()。

A、能量货币B、第一信使C、第二信使D、合成遗传物质4、DNA的主链是脱氧核糖与磷酸通过()。

A、5´-5´磷酸二酯键连接B、3´-5´磷酸二酯键连接C、酰胺键D、氢键5、DNA双螺旋结构中A与T、 G与C配对的氢键个数分别是()。

A、1、2B、2、1C、2、3D、3、26、当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可使蛋白质分子的()。

A、稳定性增加B、表面净电荷不变C、表面净电荷增加D、溶解度最小7、蛋白质的等离子点()。

A、不受离子强度影响B、是蛋白的特征常数C、不是蛋白的特征常数D、不受离子种类影响8、蛋白质的变性作用是()。

A、只是一级结构破坏B、只是二级结构破坏C、只是空间结构破坏D、所有结构都破坏9、误服铅盐的病人可()。

A、口服牛奶解毒B、口服纯净水稀释C、口服生理盐水D、口服葡萄糖10、变性蛋白质的表现是()。

A、粘度降低B、不易被酶水解C、形成结晶D、生物活性丧失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有()。

A、二硫键B、碱基堆积力C、碱基之间的氢键D、盐键2、引起核酸变性的因素有()。

A、极端pHB、高温C、低温D、尿素3、水解蛋白质的方法有()。

A、酸水解法B、碱水解法C、酶水解法D、加热法4、DNA分子的碱基主要有()。

A、GB、AC、 TD、C5、生物体的三大活性物质是()。

A、酶B、维生素C、蛋白质D、激素6、多肽链的二级结构的方式有()。

A、α-螺旋B、β-折叠C、β-转角D、无规卷曲7、稳定蛋白质胶体溶液的因素有()。

A、进行布朗运动B、形成双电层C、形成水化膜D、形成活性结构8、蛋白质纯化方法主要有()。

A、等电点沉淀法B、蛋白质电泳C、离子交换法D、盐溶法9、蛋白质变性的物理因素有()。

A、热B、搅拌C、研磨D、重金属盐10、RNA分子的碱基主要有()。

A、GB、AC、CD、U三、名词解释(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肽平面2、Tm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1、维持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有肽键和_______ 。

2、维持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靠________。

3、加入低浓度的中性盐可使蛋白质溶解度增加,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

4、DNA双螺旋的两股链的顺序是_____向平行。

5、B型DNA双螺旋的螺距为__ _。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tRNA二级结构的组成特点及其功能。

2、简述核酸的变性、复性。

3、简述DNA的减色效应。

4、简述蛋白质变性作用的机制。

5、简述蛋白质的β—折叠结构特点。

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简述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其空间结构。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D2、A3、C4、B5、C6、D7、B8、C9、A 10、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B.C.D.2、A.B.D.3、A.B.C.4、A.B.C.D.5、A.B.D.6、A.B.C.D.7、B.C.8、A.B.C.9、A.B.C. 10、A.B.C.D.三、名词解释:(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答:首先要说明肽平面的组成,然后叙述为何成为一个平面。

具体答案为:每个肽单位的六个原子(Cα-CO-NH-Cα)都被酰胺键固定在同一个平面上,该平面称为酰胺平面(或肽平面)。

2、答:首先要说明表述的对象,然后根据其性质来叙述。

具体答案为:变性不是随温度升高而逐步发生的,而是当温度达到某一数值时,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变性突然发生并迅速完成,就象晶体物质达到熔点时突然融化一样,这一温度就称为DNA的变性温度,也称为DNA的熔点,用Tm来表示。

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1、二硫键2、3.4nm低3、盐溶4、反5、氢键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答:先总体说明tRNA的结构,然后重点说明结构特征,具体答案为:tRNA的二级结构为三叶草结构。

其结构特征为:(1分)(1)tRNA的二级结构由四臂、四环组成。

(1分)(2)叶柄是氨基酸臂。

其上含有CCA-OH,此结构是接受氨基酸的位置。

(2分)(3)氨基酸臂对面是反密码子环。

在它的中部含有三个相邻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可与mRNA上的密码子相互识别。

(2分)2、答:首先说明变性或复性的原因,然后稍加说明其特征。

具体答案为:当呈双螺旋结构的DNA溶液缓慢加热时,其中的氢键便断开,双链DNA便脱解为单链,这叫做核酸的“溶解”或变性。

(3分)在适宜的温度下,分散开的两条DNA链可以完全重新结合成和原来一样的双股螺旋。

这个DNA螺旋的重组过程称为“复性”。

(3分)3、答:首先要明确在紫外核酸有吸光值是因为碱基有共轭双键,问题就好回答了。

具体的答案为:DNA在260nm处的光密度比在DNA分子中的各个碱基在260nm处吸收的光密度的总和小得多(4分)(约少35%~40%), 这现象称为“减色效应”。

(2分)4、答:本题为基础性的题目,是变性的原因。

具体答案为:维持蛋白质空间构象稳定的作用力是次级键,此外,二硫键也起一定的作用。

(3分)当某些因素破坏了这些作用力时,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即遭到破坏,引起变性。

(3分)5、答:先总体说明折叠结构,然后说明其作用力。

具体答案为:β-折叠结构又称为β-片层结构,它是肽链主链或某一肽段的一种相当伸展的结构,多肽链呈扇面状折叠。

(2分)(1)两条或多条几乎完全伸展的多肽链(或肽段)侧向聚集在一起,通过相邻肽链主链上的氨基和羰基之间形成的氢键连接成片层结构并维持结构的稳定。

(2分) (2)β-折叠结构有平行排列和反平行排列两种。

(2分)六、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

)1、答:首先说明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然后说明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关系,进而说明功能。

答题的要点为:蛋白质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5分)。

因为蛋白质分子肽链的排列顺序包含了自动形成复杂的三维结构(即正确的空间构象)所需要的全部信息(10分),所以一级结构决定其高级结构(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辅酶磷酸吡哆醛的主要功能是 ( )。

A、传递氢B、传递二碳基团C、传递一碳基因D、传递氨基2、叶酸的功用是()。

A、转氨酶的辅酶B、一碳单位的载体C、酰基转移酶的辅酶D、NAD的辅酶3、维生素C的缺乏易得()。

A、坏血病B、脚气病C、夜盲症D、软骨病4、三羧酸循环中前后各放出一个分子CO2的化合物是()。

211DA、柠檬酸B、乙酰CoAC、琥珀酸D、α-酮戊二酸5、TCA循环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化合物是()。

A、α-酮戊二酸B、琥珀酰C、琥珀酸CoAD、苹果酸7、三羧酸循环的限速酶之一是()。

A、异柠檬酸脱氢酶B、顺乌头酸酶C、琥珀酸脱氢酶D、延胡索酸酶8、原核生物中,有氧条件下,利用1摩尔葡萄糖生成的净ATP摩尔数与在无氧条件下利用1摩尔生成的净ATP摩尔数的最近比值是()。

A、2:1B、9:1C、18:1D、19:1E、25:19、酶促反应的米-曼氏方程的动力学曲线图为:()A、一直线B、矩形双曲线C、S型曲线D、抛物线10、某酶有4种底物,其Km值如下,该酶的最适底物为()。

A、S1:Km=5×10-5MB、S2:Km=1×10-5MC、S3:Km=10×10-5MD、S4:Km=0.1×10-5M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2至4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关于变构酶的论述正确的是A、通常变构酶为多亚基组成B、如底物与一亚基结合后,使其它亚基迅速与底物结合称正协同效应C、正协同效应的底物浓度曲线呈矩形双曲线D、底物与一亚基结合后,使其它亚基结合底物能力减少称负协同效应2、关于酶特异性的论述错误的是A、酶催化反应的机制各不相同B、酶对所催化的底物有特异的选择性C、酶在分类中各属于不同的类别D、酶在细胞中的定位不同3、关于酶促反应特点的论述正确的的是A、酶在体内催化的反应都是不可逆的B、酶在催化反应前后质和量不变C、酶的催化能缩短化学反应达平衡所需的时间D、酶对所催化的反应有选择性4、维生素C的作用包括A、使酶分子中的巯基保持还原状态B、使G-S-S-G还原成G-SH,保护细胞膜完整C、参与前胶原-肽链的糖基化而防治坏血病D、参与类固醇的羟化5、维生素B6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A、吡哆醇B、吡哆醛C、磷酸吡哆胺D、磷酸吡哆醛6、下列有关维生素的叙述哪些项是正确的A、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B、是体内能量的来源C、生物体不能合成D、体内需要量少,但必须由食物供给7、不能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的物质是A、生酮氨基酸B、丙酮酸C、乳酸D、乙酰CoA8、下列哪种酶与糖酵解途径有关?A、己糖激酶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C、烯醇化酶D、磷酸甘油酸激酶9、关于乙酰CoA的叙述正确的是A、丙酮酸生成乙酰CoA的过程不可逆B、三羧酸循环可逆向合成乙酰CoAC、乙酰CoA是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中间产物D、乙酰CoA含有高能硫脂键10、关于三羧酸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次循环消耗一个乙酰基B、每次循环有4次脱氢、2次脱羧C、每次循环有2次底物水平磷酸化D、每次循环生成12分子ATP三、名词解释(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寡聚酶2、酵解四、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10分)1、.维生素是维持生物体正常生长所必需的一类_________有机物质2、维生素主要作用是作为_________的组分参与体内代谢。

3、全酶中决定酶的专一性和高效率成分是。

4、全酶中起传递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作用的是。

5、.糖酵解抑制剂碘乙酸主要作用于___________酶。

五、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