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物理必背公式(考前10天增分策略)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重点公式记忆汇总 (1650个)

高考物理重点公式记忆汇总 (1650个)

高考物理重点公式记忆汇总 (1650个)本文档为高考物理重点公式的记忆汇总,共包含1650个公式。

以下是一小部分示例: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 = ut + \frac{1}{2}at^2$2. 牛顿第二定律:$F = ma$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_{\text{avg}} =\frac{s}{t}$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加速度公式:$a_{\text{avg}} =\frac{v}{t}$5. 圆周运动速度公式:$v = \omega r$6. 动能公式:$E_k = \frac{1}{2}mv^2$7. 电流强度公式:$I = \frac{Q}{t}$8. 电阻率公式:$R = \rho \frac{l}{A}$9. 电阻公式:$R = \frac{V}{I}$10. 屏蔽效应公式:$I_r = I_0e^{-\mu DM}$以上仅为示例,具体公式请参考完整文档。

请注意,本文档中的公式为高考物理重点公式,有效性已得到确认。

如有需要,可以自行核实并参考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料。

祝您在物理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高考物理公式记忆汇总 (1650 Formulas)1. Displacement formula for uniformly accelerated linear motion: $s = ut + \frac{1}{2}at^2$2. Newton's second law: $F = ma$3. Average velocity formula for uniformly accelerated linear motion: $v_{\text{avg}} = \frac{s}{t}$4. Average acceleration formula for uniformly accelerated linear motion: $a_{\text{avg}} = \frac{v}{t}$5. Tangential velocity formula for circular motion: $v = \omega r$6. Kinetic energy formula: $E_k = \frac{1}{2}mv^2$7. Electric current formula: $I = \frac{Q}{t}$8. Resistivity formula: $R = \rho \frac{l}{A}$9. Ohm's law formula: $R = \frac{V}{I}$10. Shielding effect formula: $I_r = I_0e^{-\mu DM}$Please note that the formulas in this document are the key formulas for the physics section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their validity has been confirmed. If needed, you can verify and reference relevant textbook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We wish you success in your physics exam!。

2018年高考物理知识点公式解析汇总

2018年高考物理知识点公式解析汇总

2018年高考物理知识点公式解析汇总一气体的性质公式总结1.气体的状态参量: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 {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注:(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二运动和力公式总结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超重:FN>G,失重:FN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总结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 (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物理备考必背公式

物理备考必背公式

物理备考必背公式物理是一门既抽象又实用的学科,它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和实践。

在物理的学习中,掌握和记忆公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物理备考必背的公式。

一、运动学和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F=ma2. 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在它身上的力,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F=ma3. 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作用力,必然存在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F1=-F24. 动能定理:一个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和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二分之一。

KE=1/2mv^25. 势能和重力势能: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其质量、重力加速度和高度的乘积。

PE=mgh二、热力学1.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

一个封闭系统的内能增量等于吸收的热量减去对外做功的量。

ΔU=Q-W2.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无法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Qc/Tc+Qh/Th=03. 热力学第三定律:当一个物体的温度趋近于绝对零度时,它的熵趋于一个常数。

三、光学1. 光的折射定律:光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入射角和折射角满足正弦定律。

n1sinθ1=n2sinθ22.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θi=θr3. 光的焦距公式:一个凸透镜的焦距由物距、像距和折射率决定。

1/f=1/d0+1/di四、电磁学1. 库仑定律: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力等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与电荷的乘积的比例。

F=k|q1q2|/r^22. 电阻定律:在电路中,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例。

I=V/R3. 欧姆定律:一个导体的电阻等于其电阻率、长度和横截面积的乘积与电流之比。

R=ρL/A这些公式涵盖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概念。

在备考过程中,熟悉、理解并记忆这些公式对于解题非常重要。

当我们遇到物理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应用这些公式来计算、推导和验证。

然而,仅仅了解公式是不够的,需要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2018年新编高考物理必背公式大全

2018年新编高考物理必背公式大全

P损 I 2 R 导线 P3 P2
1.光子说:一个光子能量: E=hγ 其中 h=6.63 ×10-34 js ---普朗克常量
2.光电效应方程: Ek=hγ-W--- 其中 Ek 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W 为金属的逸出功。 3.氢原子的能级各能级的能量关系 ---E n=E 1/n 2 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 hγ =Em-En
------
m n
X
n m1Y
FN
其中: 为动摩擦因数, FN 为正压力。
4.力的合成和分解
------ 合力的大小: F
F12 F22 2F1F 2 cos 其中: 为 F1 与 F2 的夹角;
--- 速度: v
v
2 x
v
2 y
v
2 0
g 2t 2 ---时间: t
2h
g
------ 合力的方向:
5.匀速率圆周运动:
s
---基本公式: --- 运动快慢 --- 线速度: v
同步通讯卫星:在赤道正上方 36000 千米处;角速度、周期与地球的相同;
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卫星变轨:内小(近心)外大(离心) 。
1.牛顿第二定律 ------ F外 ma
2. 牛顿第三定律 ------ FAB
FBA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3.万有引力定律 F
Gm1 m2 r2
4.星体运动:
G=6.67*10 -11 牛顿米 2/千克 2 条件:均匀球体或者质点。
4 kQ
E
与 d 无关。
S
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时,两极板电压不变;它两端的电压等于与它并联的电路的电压,
---条件:只是系统内部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不产生其它形式的能。

2018年高考物理必考公式汇总

2018年高考物理必考公式汇总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SV t=(定义式) 2.有用推论2202t V V aS -=3.中间时刻速度022t t t V VS V V t +=== 4.末速度0t V V at =+5.中间位置速度2S V =6.位移2012S V t at =+7.加速度0t V V a t-={以0V 为正方向,a 与0V 同向(加速)0a >; a 与0V 反向(减速)则0a <}8.实验用推论22132431n n S S S S S S S S S aT ''''''''-∆=-=-=-==-= {S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 内位移之差}用逐差法加速度''2411''2522''26331233333S S a T S S a T S S a T a a a a -=-=-=++=()''2m n S S m n aT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0V :初速度(m s );a :加速度2()m s ;t V :末速度()m s ;t :时间()s ;S :位移()m ;S :路程()m ;速度单位换算:1 3.6m s km h =。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 0t V V a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S t -图、V 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00V =2.末速度t V gt =3.下落高度212S gt =(从00V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22t V gS =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229.810a g m s m s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两极处最大; 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高中物理重点必考公式

高中物理重点必考公式

高中物理重点必考公式高中物理重点必考公式归纳物理学科适时的根据重难点进行扩展性复习,大家应该都清楚,物理是一门体系化的学科,同学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再次巩固和加深对原来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重点必考公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高中必背物理公式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2、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3、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4、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5、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6、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二、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三、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2、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3、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2018年高三物理公式大全

2018年高三物理公式大全

2018年高三物理公式大全下面就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2015年高三物理公式大全供大家参考,不断进步,学习更上一层楼。

一、力学公式1、胡克定律: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G=mg(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3、求F、的合力的公式:F=合力的方向与F1成?角:tg?=注意:(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范围:?F1-F2??F?F1+F2(3)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或?Fx=0?Fy=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2)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5、摩擦力的公式:(1)滑动摩擦力:f=?N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O?f静?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说明: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F=?Vg(注意单位)7、万有引力:F=G(1).适用条件(2).G为万有引力恒量(3).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R一天体半径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万有引力=向心力G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G g=G c、第一宇宙速度mg=m V=8、库仑力:F=K(适用条件)9、电场力:F=qE(F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0、磁场力:(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高考学生必背物理公式大全

高考学生必背物理公式大全

高考同学必背物理公式大全〔物理〕公式是物理学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定量表示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一种方式,要理解和领悟物理公式的意义,灵敏应用它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把握物理公式。

以下是学习啦我今日为大家细心预备的:〔高考〕同学必背的物理公式大全。

欢迎阅读与参考!高考同学必背物理公式大全如下:一、质点的运动(1)----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y/x=gt/2V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确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与的关系为tg=2tg;(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始终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r/T2.角速度=/t=2/T=2f3.向心加速度a=V2/r=2r=(2/T)2r4.向心力F心=mV2/r=m2r=mr(2/T)2=mv=F合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rad/s;向心加速度:m/s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物理必背公式一、质点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tv v a 0-= 2021at t v x += ax v v 2202=- t v v x 20+= 2.自由落体运动:221gt h =gt v t = 3.纸带法 :2T 1++==n n t n x x v v 中 2aT s =∆ 22143422)()(T x x x x a ⨯+-+=段4.平抛运动:沿V 0方向 t v x 0=沿垂直于V 0方向(竖直)221gt y = gt v y = 运动时间:ght 2= 合位移的方向:θαtan 212tan 0===v gt x y 速度的方向:0tan v gtv v x y ==θ合位移的大小:422202241t g t v y x S +=+= 合速度的大小:222022t g v v v v y x +=+=5.匀速率圆周运动: 线速度:tsv = 其中:s 为t 时间内通过的弧长。

角速度:tφω=其中:φ为t 时间内转过的圆心角。

周期:f T 12==ωπvr ⋅=π2 关系式 r v ω= 向心力:r Tm r v m r m ma F n 22224πω====心 6.v-t 图像(1) 斜率的意义: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2)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为负方向。

7.x-t 图像斜率的意义: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二、力1.重力mg G = 不考虑地球自转的情况下 ,重力与万有引力相等2R GMmmg = 2.弹力不明显的形变用动力学方程求解;明显的形变在弹性限度以内,满足胡克定律:x k F ∆⋅=3.摩擦力静摩擦力max 0f f ≤<滑动摩擦力N F f μ= 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F N 为正压力。

4.万有引力221rm Gm F =G=6.67*10-11牛顿米2/千克2 条件:均匀球体或者质点。

5.电场力:库仑力:221r Q kQ F =电场力:Eq F = 6.安培力:当为有效长度均匀,其中时,L B BIL F L B =⊥;当0//=F I B 时。

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

7.洛仑兹力: v B qvB F ⊥=其中 ; 若0//=F v B 则; 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

三、牛顿运动定律1.平衡条件:000===y x F F F 且或合2.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3.牛顿第三定律:BA AB F F -=4.圆周运动(1)水平面内的匀速圆周运动:r Tm r v m r m F 22224πω===合 (2)竖直平面内:①定模型:首先判断是轻绳模型还是轻杆模型,两种模型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不同。

②确定临界点:抓住绳模型中最高点v ≥gR 及 杆模型中v ≥0这两个临界条件。

③受力分析:在最高点:r v m F mg 2=± 最低点:rv m mg F 2=-④过程分析: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将初、末两个状态联系起来列方程。

f 22W 21-212克高低+=mv mv R mg 5.万有引力:一个模型: 天体(包括卫星)的运动可简化为质点的匀速圆周运动模型。

两组公式:mg =GMmR2 (g 为星体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 (黄金代换)G Mm r 2=m v 2r =mω2r =m 4π2T2r =ma (m 绕M 做匀速圆周运动)(1)重力加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不考虑地球自转):mg =G mM R 2,得g =GMR2在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考虑地球自转):G mMR2=mg +mw 02R在地球上空距离地心r =R +h 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 ′,mg ′=GmM (R +h )2,得g ′=GM (R +h )2 或 gg ′=(R +h )2R 2(2) 中心天体质量和密度若已知天体的表面加速度g 和天体的半径R ,根据黄金代换式GM =gR 2得M =GgR2;若已知卫星绕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 和半径r ,由G Mm r 2=m 4π2T 2r 得M =4π2r 3GT2;要想求中心天体的密度,还要知道中心天体的半径R ,由M =ρV 和V =43πR 3求天体的密度。

232332323GT 3(r R 334434πρππππρ======近地轨道),时当R GT r R GT r R M V M (3)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①由G2rMm=ma 得:a =2r GM ,可见21r v ∝ ②由G 2r Mm=m r v 2得:v =r GM ,可见r v 1∝, 动能:E k =21mv 2=21G r Mm③由G 2r Mm= mrω2得:ω=3r GM ,可见 31r∝ω ④由G r T m r Mm 2224π=得:T =GMr 324π,可见 3r T ∝可见:在不同的轨道上运行的卫星,轨道半径r 越大,加速度a 越小,运行速度v 就越小,动能越小,动量越小,ω越小,T 越大,势能越大,机械能越大.(4)第一宇宙速度:是人造卫星近地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有的速度,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最大的运行速度.由G 2RMm=m R v 21得:v 1=9.70==R g R GM km /s (5)同步通讯卫星:)(4)(222h R Tm h R Mm G+=+π ①定周期:即运动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T =24h ) ②定轨道:平面即运行平面在赤道平面内 ③定高度:即离地面的高度一定(h =3.6×107m ) ④定速率:即运行速率为一定值.(v =3.1k m/s ) ⑤定角速度6.带电粒子只在洛仑兹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率圆周运动:由R v m qvB 2=得半径:qBmvR = ;周期:qB m T ⋅=π2 ;转过圆心角θ所用时间:T t πθ2=四、能量1.恒力做功:αcos Fl W =(恒力);2.功率:平均功率tWP =瞬时功率αcos Fv p =其中:F 为牵引力。

3.动能定理: 2122K 2121E mv mv W -=∆=外 4.能量守恒定律: +∆+∆=+∆+∆增加增加减少减少2121E E E E五、动量(都是矢量)1.动量: mv p = 改变量:1212mv mv p p p -=-=∆2.冲量:Ft I =3.动量守恒定律:'22'112211v m v m v m v m +=+4. 一动碰一静的弹性碰撞:,22,1111v m v m v m += ①机械能守恒:2,222,11211212121v m v m v m += ②由①②解得:121211v m m m m v +-=',121122v m m m v +='六、电场1.电场强度: 定义式:qFE =其中:q 为试探电荷,普遍适用。

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 2rKQE = 其中:Q 为场源电荷,r 为该点到场源电荷的距离 匀强电场: dUE =其中:U 为两点间的电势差,d 为初末沿电场方向上的距离。

2.电势差 B A ABAB qW U ϕϕ-==3.电场力做功:Uq W = (一切电场); qEd W =(匀强电场)4.电势能 q E ⋅=ϕ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Uq W E ==∆-电5..静电场中平衡导体:等势体:12ϕϕ= 内部场强为零:0=内E 。

6.电容定义式:UQU Q C ∆∆==; 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式:kdSC πε4=其中ε在这里是介电常数;电容器的两极板与其它断开时,电量不变,且有: SkQE ⋅=επ4与d 无关。

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时,两极板电压不变;它两端的电压等于与它并联的电路的电压,在稳恒直流电路中与它串联的电阻是无用电阻。

7.电荷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的加速:2022121mv mv Uq W -==;当mqUv v 2,00==末速时 8.电荷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的偏转: 电场力:d Uq Eq F == 加速度:mdUqm F a == 穿过l 长电场所用时间:0v l t = 偏转速度大小:0mdv Uql at v y == 速度偏转方向:2tan mdv Uqly v x y ==θ 偏转位移大小:222221mdv Uql at y == 位移偏转方向:θφtan 212tan 20===mdv Uql x y 七、稳恒电流1.电流:定义式:tQI =微观描述:nvsq I =其中:n 为单位体积内自由电荷数,v 是自由移动电荷的定向移动速度,s 是导体的横截面积,q 是自由移动电荷的带电量。

2.电阻:定义式:I U R =导体决定式:S l R ρ= 3.部分电路欧姆定律:RUI = 适用条件:纯电阻电路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rR EI +=5.路端电压:E Rr E rR R Ir E U +=+=-=11随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6.电功:(普遍适用) UIt W = ; 纯电阻电路中t R I Q W ⋅==2热t RU 2=7.电功率: (普遍适用)UI tW P == 纯电阻电路中R U R I 22===热P P8.电源输出功率:当 R = r 时,输出功率最大且%5042====EU IE IU r E P η此时效率是出9.某电动机的输入功率:UI p = ,热功率:R I 2=热P ,输出功率:热出P P P -=.10.串联电路: 电流:......21===I I I 电压:......321+++=U U U U电阻:......321+++=R R R R 其它关系:21212121R R W W P P U U === 11.并联电路: 电压:......321====U U U U 电流:......321+++=I I I I电阻:...11121++=R R R 总 其它关系:122121R R P P I I == 12.把电流计Ig 、Rg 改装成量程为I 的电流表需并联电阻的阻值是:gg g I I R I R -=。

13.把电流计Ig 、Rg 改装成量程为U 的电压表需串联电阻的阻值是:g gR I UR -=。

14.多用电表工作原理:因为:x g R R r E I R +++=调零所以:调零R R r IER g x ++-=( )八、电磁感应1.磁通量:BS =φ (相互垂直) 改变量:S B ∆⋅=∆⋅∆=∆φφ或者S B2.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1)闭合回路;(2)磁通量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