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必考公式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大全(最全整理)

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大全(最全整理)

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大全(最全整理) 高中物理现行高考常用公式一、力学1.1 静力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重力 G=mg (g随高度增加而变小、纬度增加而变大)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μN (2) 静摩擦力:大小范围O≤f≤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浮力、密度浮力F浮=ρ液gV排;密度ρ=m/V压强、液体压强压强p=F/S;液体压强p=ρgh胡克定律 F=kx(在弹性限度内)万有引力定律 F=Gm1m2/r^2向心力F=mω^2r近地卫星 mg=G(Mm/R^2);地球赤道上G=mg/R;同步卫星mg=mω^2r;第一宇宙速度mg=mV^2/R=gR=GM/R;行星密度ρ=3M/(4πR^3)双星系统 F合=F1+F2+2F1F2cosα;tanθ=F2sinα/F1+F2cosα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F合=sqrt(Fx^2+Fy^2);tanα=Fy/Fx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F合=0或Fx=0或Fy=01.3 动力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F合=ma或a=F/m或者ΣFx=maΣFy=ma向心力 F=mω^2r牛顿第三定律 F=-F'1.2 运动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匀速直线运动 s=vt匀变速直线运动 t=(v-v0)/a,s=v0t+1/2at^2平均速度 v=s/t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 Vt/2=V0+1/2at^2,s=V0t+1/2at^2自由落体运动 h=1/2gt^2,v=gt竖直上抛运动 h=1/2gt^2,t=2v/g,v=gt斜抛运动 h=v0t+1/2gt^2,d=v0cosθt,hmax=v0^2sin^2θ/2g注:公式中的μ为摩擦系数,N为法向压力,ρ为密度,S为面积,k为弹簧劲度系数,G为万有引力常数,m为质量,r为距离,ω为角速度,α为角加速度,F为力,a为加速度,v为速度,v0为初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d为水平距离,θ为发射角度。

高考必背 物理公式汇编

高考必背 物理公式汇编

高考物理必背公式一、力学1、 胡克定律: F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重力: G mg =(g 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摩擦力的公式:(1) 滑动摩擦力: N f F μ=说明 : ① F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② μ为滑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静摩擦力:其大小与其他力有关,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不与正压力成正比.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 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5、两个平衡条件:(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 合=0或 : F x 合=0, F y 合=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6、 浮力: FgV ρ=液排 (注意单位)7、 万有引力: F=Gm m r122(1) 适用条件:两质点间的引力(或可以看作质点,如两个均匀球体)。

高考物理公式总结归纳(3篇)

高考物理公式总结归纳(3篇)

高考物理公式总结归纳【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⑴Q=I2Rt普适公式)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⑴I=I1=I2⑵U=U1+U2⑶R=R1+R2⑷U1/U2=R1/R2(分压公式)⑸P1/P2=R1/R26.并联电路:⑴I=I1+I2⑵U=U1=U2⑶1/R=1/R1+1/R2[R=R1R2/(R1+R2)]⑷I1/I2=R2/R1(分流公式)⑸P1/P2=R2/R17.定值电阻:⑴I1/I2=U1/U2⑵P1/P2=I12/I22⑶P1/P2=U12/U228.电功:⑴W=UIt=Pt=UQ(普适公式)⑵W=I^2Rt=U^2t/R(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⑴P=W/t=UI(普适公式)⑵P=I2^R=U^2/R(纯电阻公式)高考物理公式总结归纳(二)位移计算公式位移公式:s=v0t+at速度-位移公式:vt-v0=2as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如果由初位置移到末位置,则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

它的大小是运动物体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位移只与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运动的轨迹无关。

如果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回到原处,那么,路程不为零而位移则为零。

Δ____=____2-____1(末位置减初位置)要注意的是,位移是直线距离,不是路程。

在国际单位制中,位移的主单位为:米。

此外还有:厘米、千米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0+at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____=v0t+at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2a____=vt-v04.平均速度等于(v+v0)5.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v+v0)6.高考物理公式总结归纳(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____{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____: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高考物理必考公式汇总

高考物理必考公式汇总

高考物理必考公式汇总高考物理必考公式综述一、粒子运动(1)-直线运动1)匀速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ping=s/t(定义)2。

有用的推论Vt2-Vo2=2as3.中速Vt/2=V电平=(Vt Vo)/2 4。

最终速度Vt=Vo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

位移s=V电平t=Vot 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和Vo同向时A0(加速)A相反}8.实验推断s=aT2 {s是连续相邻等时(t)的位移差}9.主要物理量和单位:初速度(Vo):米/秒;加速度(a):米/秒2;末速度(vt) 3360米/秒;时间(t)秒;位移33,360米;距离为:米;速度单位换算为:1米/秒=3.6公里/小时。

注:(1)平均速度为矢量;(2)物体速度高时,加速度不一定高;(3)a=(Vt-Vo)/t 只是一个测度,不是行列式;(4)其他相关内容:粒子、位移和距离、参考系、时间和时间;速度和速度。

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1.初始速度Vo=0.2。

最终速度Vt=gt 3。

下降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4。

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初速度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遵循匀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较小,比高山平地小,方向垂直向下)。

(3)垂直投掷动作1.位移s=Vot-gt2/2 2。

最终速度Vt=Vo-gt (g=9.8m/s210m/s2)3.有用的推论Vt2-Vo2=-2gs 4。

上升x高度Hm=Vo2/2g(从投掷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o/g(从投掷回原位的时间)注:(1)治疗:的全过程是匀速减速的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负加速度;(2)分段加工:向上运动为匀速减速直线运动,向下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对称;(3)上升和下降的过程是对称的,如同点速度的等效反转等。

高考物理常考的公式汇总(最完整版)

高考物理常考的公式汇总(最完整版)

高考物理常考的公式汇总(最完整版)
物理是一门联系很广泛的学科,且物理难度比较大,并且需要记忆的物理公式也比较多,那幺提高物理公式的记忆效率,在高考中不至于卡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物理常考的公式汇总(最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
同学们能记住这些高考物理常考公式。

高考物理常考的公式汇总: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 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 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高考物理常考的公式汇总(最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的物理学习和物理成绩的提高有所帮助。

高三物理高考复习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三物理高考复习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考备忘录——物理公式一、力学部分胡克定律 F=kx 滑动摩擦力 f=µN 加速度 a=t 0t v v - a=tv ∆平均速度 v =tsv=21( v 0+ v t ) (只适用匀变速直线运动) 匀变速直线运动 v t =v 0+at s= v 0t+21at 2 2as= v t 2-v 02s ∆= aT 2 v /2t = v 平均=21( v 0+ v t )重力加速度 g=G 2R Mg=L T224π自由落体运动 v=gt h=21gt 2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一个T 内 第二个T 内 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 1:3:5:—-:(2n -1)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1:(2-1):(3-2):――:(n -1n -) 牛顿第二定律 F=ma 牛顿第三定律 F=-F /平抛运动 V x = v 0 V y =gt X= v 0t y=21gt 2圆周运动 线速度 v=t s v=T r π2 角速度 ωt φ= Tπω2= 关系 v =r ω 周期 T =f1 向心力 F=m r v2 F=mr ω2开普勒第三定律 23Tr =恒量万有引力定律 F= G2r Mm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m r v 2=G 2r Mmv=rGMmr 22T 4π=G 2r Mm 23Tr =恒量 ω=T 2π星球表面 mg=G2RMm第一宇宙速度 v 1 =RGM冲量 I=Ft动量定理 Ft=m v /-mv动量守恒定律 m 1v 1+m 2v 2=m 1v 1/+m 2v 2/功 W= FS cos α 功率 P=tWP=FV 机车起动方式 恒定功率方式 ma=F-f F=v p v max =fp 恒定加速度方式 ma=F-f v max =fp 额匀加速阶段的末速度 v t =at vt=fma p +额动能定理 W=21mv 22-21mv 12(w =F 合s 或w =w 1+w 2+w 3+…) 重力势能 E P = mgh 机械能守恒定律 mgh 2+21mv 22=mgh 1+21mv 12E 2=E 1 简谐运动 F=-Kx 单摆周期公式 T=gL π2 弹簧振子周期公式 T=km 2π受迫振动 f= f 驱 共振 f 驱= f 固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V=f λ 多普勒效应观察者波源相对静止 f 受=λ波v =f 源观察者靠近波源(波源不动) f 受=λ人波+v v > f 源观察者远离波源(波源不动) f 受=λ人波-v v <f 源波源靠近观察者(观察者不动)f 受=Tv v 源波-λ> f 源波源远离观察者(观察者不动)f 受=Tv v 源波+λ<f 源(注:如果波源和观察者都相对对方动,则分子分母同时列式)二、热学部分阿伏伽德罗常数 N A =6.02×1023mol1-测分子直径 d=SV 物质的量 n=mol M m n= molV v热力学第一定律 W Q U +=∆ 气体的体积、压强、温度间的关系TPV=恒量 三、电磁部分元电荷 e=1.60×1019- c库仑定律 F=k221rQ Q 电场强度 E=qF E=K 2r Q(q 为检验电荷 Q 为源电荷)电场力做功 W=qU匀强电场电场 E=d U 电容 C=U Q C=U Q ∆∆ 平行板电容器 C ∝dsε导体内部 E=0 E 感=E 外= K 2rQ带电粒子的加速 qU=21mv 2 带电粒子的偏转 y=21at 2=21202 v L dm qU )( Y=y+L / tan )(===020xy v v qU v at v v Lφ 电流 I=t qI=R U I=nqvs 电阻定律 R=ρSL电功 W=qU=UIt 电功率 p=UI 电热 Q=I 2Rt 电热功率 p=I 2R 电动势 E=Ir+IR 外 E=I 短r 路端电压与负载的关系 U=E -Ir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外+R r E欧姆表 I=xR r E+内①R x =0时 I=0 ②R x =∞时 I =I g =内r E(满偏) ③R x = 内r 时 I =21I g(半偏) 磁感应强度 B=ILF 磁场力 F=BIL磁通量 Φ=BS (B 与S 垂直)洛仑兹力 f =qvB 匀速圆周运动 半径 r =qB mv T =qBm2π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E=nt ∆∆Φ导体棒切割磁感线 E=BLV 自感电动势 E ∝tI ∆∆ 交变电流 e =E m sin ωt E m =nBs ω E =21 E m感抗 X L =2πfL 容抗 X c =f c21π 理想变压器2121n n U U = 1221n nI I = P 1=P 2 电能的输送 p 损=I 2输r 线 I 输=输输U p电磁振荡 T =2πLC四、光学及近代物理部分光速 v=c (真空或空气中) v =nC(介质中) 折射率 n=r sin sini n=V C光的折射定律 n=sinr sini临界角 sinC=n 1象似深度 h /=nh双缝干涉 原理 振动加强 r 2-r 1 =2n ×2λ振动减弱 r 2-r 1 =(2n+1)×2λ条纹间距 ΔX=λdL光电效应 γ>0γ (极限频率) 光子的能量 E= nh γ (n 即光子数) 物质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 ph =λ 光电效应方程 E K =h γ-w w =h 0γ 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E=h γ能级公式能级公式 E n =21nE r n =n 2r 1 电离能 E =E ∞-E n =|E n | 质能方程 E=mC 2∆E=∆m C 2-1uc2=931.5Mev 1u=1.66×1027kg。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一、力学公式1、胡克定律: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G =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极>g赤,g低>g高)3 、求F1、F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F=θCOSFFFF2122212++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1-F2 ⎥≤ F≤ F1 +F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0 或∑F x=0 ∑F y=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f= μN说明:a、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O≤ f静≤ 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F= ρgV排(注意单位)7、万有引力:F=G m m r122(1) 适用条件(d<<r)(2) G为万有引力恒量(3)在天体上的应用:(M一天体质量R一天体半径g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a 、万有引力=向心力GMmR hm()+=2)(4)()(2222hRTmhRmhRV+=+=+πω=mg’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mg = G MmR2g = GMR2c、第一宇宙速度mg = mVR2V=gR GM R=/p=3π/GT28、库仑力:F=Kq qr122(适用条件:点电苛:d<<r)9、电场力:F=qE (F 与电场强度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10、磁场力:(1)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公式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公式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公式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公式总结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公式总结大全相信大家在日常的学习中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考物理必考公式整理高中物理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者科学课程相衔接,主旨在于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科学素养,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研究的重点是力学。

以下是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的高考物理必考公式,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查字典物理网一直陪伴您。

一、平抛运动公式总结1.水平方向速度:Vx=V 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 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 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y/x=gt/2V 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与的关系为tg=2tg(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二、原子和原子核公式总结1.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极少数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E初-E末{能级跃迁}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5.天然放射现象:射线(粒子是氦原子核)、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衰变与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

射线是伴随射线和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7.核能的计算E=mc2{当m的单位用kg时,E的单位为J;当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E单位为uc2;1uc2=931.5MeV}〔见第三册P72〕。

注:(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4)其它相关内容: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见第三册P49〕/氢原子的电子云〔见第三册P53〕/放射性同位数及其应用、放射性污染和防护〔见第三册P69〕/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核反应堆〔见第三册P73〕/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见第三册P77〕/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三、光的反射和折射公式总结1.反射定律=i {反射角,i:入射角}2.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n=c/v=sin /sin {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质中的光速,:入射角,:折射角}3.全反射:1)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sinC=1/n2)全反射的条件: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注:(1)平面镜反射成像规律: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沿平面镜对称;(2)三棱镜折射成像规律:成虚像,出射光线向底边偏折,像的位置向顶角偏移;(3)光导纤维是光的全反射的实际应用〔见第三册P12〕,放大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4)熟记各种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利用反射(折射)规律、光路的可逆等作出光路图是解题关键;(5)白光通过三棱镜发色散规律:紫光靠近底边出射见〔第三册P16〕四、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公式总结1.LC振荡电路T=2f=1/T {f:频率(Hz),T:周期(s),L:电感量(H),C:电容量(F)}2.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3.00108m/s,=c/f {:电磁波的波长(m),f:电磁波频率}注:(1)在LC振荡过程中,电容器电量最大时,振荡电流为零;电容器电量为零时,振荡电流最大;(2)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磁)场产生磁(电)场;(3)其它相关内容:电磁场〔见第二册P215〕/电磁波〔见第二册P216〕/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见第二册P219〕/电视雷达〔见第二册P220〕。

五、气体的状态参量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注:(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平抛运动公式总结1.水平方向速度:Vx=V o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 o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t=(Vx2+Vy2)1/2=[V 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x=gt/V0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y/x=gt/2V o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与的关系为tg=2tg(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六、原子和原子核公式总结1.粒子散射试验结果a)大多数的粒子不发生偏转;(b)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c)极少数粒子出现大角度的偏转(甚至反弹回来) 2.原子核的大小:10-15~10-14m,原子的半径约10-10m(原子的核式结构)3.光子的发射与吸收:原子发生定态跃迁时,要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h=E初-E末{能级跃迁}4.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A=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Z=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见第三册P63〕}5.天然放射现象:射线(粒子是氦原子核)、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射线(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衰变与衰变、半衰期(有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发生了衰变所用的时间)。

射线是伴随射线和射线产生的〔见第三册P64〕6.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2{E:能量(J),m:质量(Kg),c:光在真空中的速度}7.核能的计算E=mc2{当m的单位用kg时,E的单位为J;当m用原子质量单位u时,算出的E单位为uc2;1uc2=931.5MeV}〔见第三册P72〕。

注:(1)常见的核反应方程(重核裂变、轻核聚变等核反应方程)要求掌握;(2)熟记常见粒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3)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依据实验事实,是正确书写核反应方程的关键;(4)其它相关内容: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见第三册P49〕/氢原子的电子云〔见第三册P53〕/放射性同位数及其应用、放射性污染和防护〔见第三册P69〕/重核裂变、链式反应、链式反应的条件、核反应堆〔见第三册P73〕/轻核聚变、可控热核反应〔见第三册P77〕/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七、光的反射和折射公式总结1.反射定律=i {反射角,i:入射角}2.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n=c/v=sin /sin {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质中的光速,:入射角,:折射角}3.全反射:1)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sinC=1/n2)全反射的条件: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注:(1)平面镜反射成像规律:成等大正立的虚像,像与物沿平面镜对称;(2)三棱镜折射成像规律:成虚像,出射光线向底边偏折,像的位置向顶角偏移;(3)光导纤维是光的全反射的实际应用〔见第三册P12〕,放大镜是凸透镜,近视眼镜是凹透镜;(4)熟记各种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利用反射(折射)规律、光路的可逆等作出光路图是解题关键;(5)白光通过三棱镜发色散规律:紫光靠近底边出射见〔第三册P16〕八、电磁振荡和电磁波公式总结1.LC振荡电路T=2f=1/T {f:频率(Hz),T:周期(s),L:电感量(H),C:电容量(F)}2.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3.00108m/s,=c/f {:电磁波的波长(m),f:电磁波频率}注:(1)在LC振荡过程中,电容器电量最大时,振荡电流为零;电容器电量为零时,振荡电流最大;(2)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磁)场产生磁(电)场;(3)其它相关内容:电磁场〔见第二册P215〕/电磁波〔见第二册P216〕/无线电波的发射与接收〔见第二册P219〕/电视雷达〔见第二册P220〕。

九、气体的状态参量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K)}注:(1)理想气体的内能与理想气体的体积无关,与温度和物质的量有关;(2)公式3成立条件均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为热力学温度(K)。

的理想气体,使用公式时要注意温度的单位,t为摄氏温度(℃),而T 为热力学温度(K)。

最后,希望小编整理的高考物理必考公式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