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岩土描述

合集下载

岩土层的认识、描述及武汉市地质条件简介

岩土层的认识、描述及武汉市地质条件简介

五、探井验收及编录
• 探井的描述由技术负责人或描述员在井内 完成,遵循先描述后取样的工作顺序,用 皮尺自上而下量测各层位界限,直接观察 并记录下土层性状和原位特征,描述完成 后,有选择地在井壁上采取具有代表性的 Ⅰ级土样,土样可采取大块状,尺寸控制 在20cm见方左右,用胶带缠封后即刻送实量依试验项目而定, 一般不少于2
1)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2) 中等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3)未 风化~微风化的页岩、砂岩、泥质 砂岩等 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各种半成岩;三系砂岩
锤击声哑,无回弹,敲击 处有凹痕,易击碎,泡水 后用手可 掰开
锤击声哑,无回弹,敲击 处有较深凹痕,手可捏碎, 泡水后可捏成团
极软岩
• 5、坚硬程度:反映岩石的岩性、结构、矿 物及胶结成分、风化程度的一个综合性特 征,共分为5个等级,野外定性鉴定标准见 表2。 • 6、完整性:是对岩体完整程度的定性描述, 主要取决于岩体中各类结构面的发育程度。 可描述为5个等级:完整,较完整,较破碎, 破碎,极破碎。在钻探时,主要视岩芯的 完整程度,参照岩石质量指标 RQD而定。
• 3、颜色:指新鲜岩石断口处的颜色,如紫 红色、深灰色等;如为中性非均一颜色, 按次要色在前,主色在后的排列描述,如 灰白色、黄褐色等。 • 4、风化程度:岩石的风化程度一般划分为 六个等级,未风化、微风化、中等风化、 强风化、全风化、残积土。划分岩石风化 程度的测试试验指标是波速比Kv和风化系 数Kf。野外鉴定特征参考表1。
钻进
0.2~ 0.4 <0.2
残积土
结构全部破坏,已风化成土状,锹镐易挖掘, 干钻可钻进,具有塑性
表2
坚硬程 度等级 坚 硬 岩 较 硬 岩 较 软 岩 软 岩
岩芯定性鉴定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敲 击时震手,难以击碎,基 本无吸水反映 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 弹,敲击稍觉震手,击碎 较难,有轻微吸水反映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 较容易击碎,泡水后用指 甲可刻出印痕

地质工程岩土分类及描述

地质工程岩土分类及描述

1 地质勘察岩心鉴定和描述一.土的分类和定名(一)、土的分类——按颗粒粒径大小1.漂石(块石)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漂石(浑圆、圆棱)或块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mm mm))大d >800 800 中中400400<<d ≤800 800 小小200200<<d ≤400400;;2.卵石(碎石)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卵石(浑圆、圆棱)或碎石(尖棱、次尖棱)粒径(mm mm mm))大6060<<d ≤200 200 中中4040<<d ≤60 60 小小2020<<d ≤4040;;3. 3. 圆砾(角砾)圆砾(角砾)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圆砾(浑圆、圆棱)或角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 mm mm))大1010<<d ≤20 20 中中5<d ≤10 10 小小2<d ≤5;4. 4. 砂粒砂粒砂粒粒径(粒径(mm mm mm))粗0.50.5<<d ≤2 2 中中0.250.25<<d ≤0.5 0.5 细细0.0750.075<<d ≤0.25 5. 5. 粉粒粉粒粒径(粒径(mm mm mm))0.0050.005<<d ≤0.075 6. 6. 黏土粒黏土粒粒径(粒径(mm mm mm))d <0.005(二)、土的定名——按《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TB10077-2001TB10077-2001)执行)执行1.漂石(块石)土:粒径大于20c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2.卵石(碎石)土:粒径大于2c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3.圆砾(角砾)土: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4.砾砂土: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土:粒径大于0.5m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6.中砂土:粒径大于0.25m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7.细砂土: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 8.粉砂土: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9.粉土: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10,且粒径大于,且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10.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粉质黏土:粉粒小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11.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黏土: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大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岩土描述

岩土描述

1、杂填土:主要由黏土组成,含碎石等杂物2、耕土:主要由黏土组成,含少量植物根茎3、黏土:硬塑;主要由黏粒组成,无摇振反应,光泽反应为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4、黏土:可塑主要由黏粒组成,无摇振反应,光泽反应为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5、黏土:软塑主要由黏粒组成,无摇振反应,光泽反应为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偏低,韧性中等偏低6、卵石:主要由砂岩卵石组成,含粉细砂和黏土,卵石主要呈亚圆形,大小不一,粒径一般为20~50mm,约占50~80%,分布和排列极不均匀7、泥岩:灰色夹灰褐色;岩芯极破碎,岩体裂隙发育,裂隙中主要为泥质充填,胶结较松散;水泡有崩解性;岩芯呈碎块状及岩粉状;钻进快8、灰岩:强风化岩体破碎,部分泥质充填,钻进进尺快,岩芯呈岩粉、岩砂状9、灰岩:中~微风化岩体较破碎~较完整,裂隙较发育,但多为白色方解石充填胶结,胶结较好,钻进进尺慢,岩芯多呈长、短柱状,少量呈碎块状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岩土的性质描述及各种分类

岩土的性质描述及各种分类

H.1 一般规定 H.1.1 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 RQD。

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 RQD=25-50)和极差的( RQD<25)。

H.1.2 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 2 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 3 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 H.1.2 执行。

H.1.3 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2 对特殊性土 ,应结合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定名 ;3 对混合土 ,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 ;4 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 ,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 1/3 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 1/10 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5当土层厚度大于0.5m 时,宜单独分层。

H.1.4 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 ,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 .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1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2 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3 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4 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5 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 6 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岩土描述

岩土描述

1. 第①层耕植土(Q pd):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0.2~0.7m。

为灰褐色~深褐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局部含有机质及植物根系。

稍湿,松散状态。

2. 第②层硬塑粘土(Q al+pl):除46#、49#、53#、54#、56#、59#、68#、70#、72#、73#、85#~88#钻孔以外,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0.80~6.50 m。

为浅褐色、黄褐色,局部可见少量圆砾及黑色铁锰质斑点、结核。

湿,硬塑状态。

该层切面光滑,稍有光泽,韧性中~高,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

在该层共取6件原状土样做室内土工试验,并进行9次原位标准贯入试验,其结果统计如表1。

由试验结果可知:该层为中压缩性土。

3. 第○3层硬塑含卵石粘土(Q al+pl):除74#、77#、86#、89#钻孔局部地段外,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1.00~8.30m。

为浅褐色、黄褐色,局部可见黑色铁锰质斑点、结核,并含约10~15%的风化砂岩卵石,卵石含量局部有增减。

湿,硬塑状态。

该层切面光滑,稍有光泽,韧性中~高,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

在该层共取6件原状土样做室内土工试验,并进行24次原位标准贯入试验,其结果统计如表2。

由试验结果可知:该层为中压缩性土。

4. 第④层硬塑红粘土(Q el+dl):该层分布于场地○21、○27、○28、○32栋楼的局部地段。

厚度一般为0.80~8.50m。

为棕红色、黄褐色、褐黄色,局部可见少量黑色铁锰质斑点、结核。

切面光滑有光泽,韧性中~高,无摇振反应,干强度高。

在该层共取6件原状土样做室内土工试验,并进行12次原位标准贯入试验,其结果统计如表3。

由试验结果可知:该层为中等压缩性土。

本次勘察选取6个土样进行自由膨胀率测试,其自由膨胀率为21%~39%,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附近相邻场地资料综合分析,该层红粘土裂隙微发育,不具膨胀性。

计算:I<I r,,则其复浸水特性分类为Ⅱ类。

据本地区建筑r经验,该土层主要以收缩变形为主。

岩土的性质描述以及各种分类

岩土的性质描述以及各种分类

.1 一般规定H.1.1 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

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

H.1.2 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1 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2 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3 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H.1.2执行。

H.1.3 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2 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定名;3 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4 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5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

H.1.4 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1 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2 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3 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4 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5 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6 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7、岩土描述【范本模板】

7、岩土描述【范本模板】

雅康高速祥勘钻孔描述1岩石的鉴定与描述岩石描述的内容有:地质年代、风化程度、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岩石风化程度划分表注:1.波速比K 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2。

风化系数K f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3。

花岗岩类岩石可用标贯击数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为残积土。

岩石质量指标RQD:用75mm口径金刚石钻头,每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或等于10cm的岩芯段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该项指标在现场取芯后用尺实际量测计算得出,量测时必须严格区别岩石自然断裂和由钻进及取芯操作引起的断裂,新鲜的不规则的断裂面应忽略不计,断块纳入完整岩芯的长度中计数。

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

2碎石土1、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为碎石土。

碎石土分类2、碎石土野外描述: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碎石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类型、充填程度和密实度。

注:探井中,尚应描述碎石土的结构、构造。

3、颜色:碎石土由于岩性不一,充填物成分混杂,有时往往不容易确定出特征颜色。

如果颜色杂乱难以分辨,可描述为杂色。

4、密实度: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初判:现场鉴别可从可钻性(可挖性)和样品骨架颗粒总质量两方面判断。

注:N63。

5和N120均为修正后的击数。

原位测试判定:如果钻探过程中同时进行重型(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应结合打击击数综合确定。

3.2。

5 颗粒级配:碎石土的颗粒级配是指其构成的粒径大小及各种粒径土的搭配关系。

野外描述可划分为:级配良好,级配一般,级配不良三个档次.在钻探中对取得的样品颗粒构成进行目测,(在探井中可直接观察井壁上土中各不同粒组的分布情况),当粒径大小极不均匀,颗粒尺寸的范围很大且存在大量中间尺寸的颗粒时,鉴定为级配良好;当在观察对象中某一尺寸的颗粒占绝对优势(级配均匀),或颗粒尺寸在一个范围内,但缺少某些尺寸的颗粒(不连续级配),可定为级配不良;介于二者之间时,描述为级配一般。

地质工程岩土分类及描述

地质工程岩土分类及描述

地质⼯程岩⼟分类及描述地质勘察岩⼼鉴定和描述⼀.⼟的分类和定名(⼀)、⼟的分类——按颗粒粒径⼤⼩1.漂⽯(块⽯)漂⽯(浑圆、圆棱)或块⽯(尖棱、次尖棱)粒径(mm)⼤d>800 中400<d≤800 ⼩200<d≤400;2.卵⽯(碎⽯)卵⽯(浑圆、圆棱)或碎⽯(尖棱、次尖棱)粒径(mm)⼤60<d≤200 中40<d≤60 ⼩20<d≤40;3. 圆砾(⾓砾)圆砾(浑圆、圆棱)或⾓砾(尖棱、次尖棱)粒径(mm)⼤10<d≤20 中5<d≤10 ⼩2<d≤5;4. 砂粒砂粒粒径(mm)粗0.5<d≤2 中0.25<d≤0.5 细0.075<d≤0.255. 粉粒粒径(mm)0.005<d≤0.0756. 黏⼟粒粒径(mm)d<0.005(⼆)、⼟的定名——按《铁路⼯程岩⼟分类标准》(TB10077-2001)执⾏1.漂⽯(块⽯)⼟:粒径⼤于20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2.卵⽯(碎⽯)⼟:粒径⼤于2c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3.圆砾(⾓砾)⼟:粒径⼤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4.砾砂⼟:粒径⼤于2mm的颗粒占总质量的25-50%5.粗砂⼟:粒径⼤于0.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6.中砂⼟:粒径⼤于0.2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7.细砂⼟:粒径⼤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85%8.粉砂⼟:粒径⼤于0.075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9.粉⼟:塑性指数等于或⼩于10,且粒径⼤于0.075mm的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质量的50% 10.粉质黏⼟:粉粒⼩于黏粒,塑性指数10-1711.黏⼟:主要由黏粒组成,塑性指数⼤于17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到⼩,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三)、黏性⼟的分类及野外鉴别1.黏⼟:极细的均匀⼟块,搓捻⽆砂感,黏塑滑腻,易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2.粉质黏⼟:⽆均质感,搓捻时有砂感,塑性,弱黏结,能搓成⽐黏⼟较粗的短⼟条3.粉⼟:有⼲⾯似的感觉,砂粒少,粉粒多,潮湿时呈流体状,不能搓成⼟条、⼟球(四)、⼟的潮湿程度的划分——含漂(块)⽯⼟、卵(碎)⽯⼟、圆砾(⾓砾)⼟、砂⼟,分为稍湿、潮湿及饱和稍湿—呈松散状,⼿摸时感到潮,饱和度Sr 50%潮湿—⼿捏时⼿上有湿印,Sr=50-80%饱和—空隙中的⽔可⾃由流出(地下⽔位以下),Sr>80%3、粉⼟潮湿程度的划分稍湿—天然含⽔率w<20%潮湿—天然含⽔率w=20-30%饱和—天然含⽔率w>30%4、⼟的潮湿程度在钻孔中的表达⽅法黏性⼟砂性⼟、粉⼟、碎⽯类⼟坚硬稍湿硬塑、软塑潮湿流塑饱和(1)碎⽯类⼟及砂类⼟分为密实、中密、稍密、松散四类1.密实—钻进困难,给进震动厉害,孔内响动⼤,孔壁稳定,不易坍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岩石的鉴定与描述
岩石描述的内容有:
地质年代、风化程度、岩石名称、颜色、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
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

岩石风化程度划分表
注:1.波速比K v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之比;
2.风化系数K f为风化岩石与新鲜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
3.花岗岩类岩石可用标贯击数划分:N≥50为强风化;50>N≥30为全风化;N<30
为残积土。

岩石质量指标RQD:
用75mm口径金刚石钻头,每回次钻进所取岩芯中,长度大于或等于10cm 的岩芯段之和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该项指标在现场取芯后用尺实际量测计算得出,量测时必须严格区别岩石自然断裂和由钻进及取芯操作引起的断裂,新鲜的不规则的断裂面应忽略不计,断块纳入完整岩芯的长度中计数。

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

2碎石土
1、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为碎石土。

碎石土分类
2、碎石土野外描述:
颜色、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碎石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类型、充填程度和密实度。

注:探井中,尚应描述碎石土的结构、构造。

3、颜色:碎石土由于岩性不一,充填物成分混杂,有时往往不容易确定出特征颜色。

如果颜色杂乱难以分辨,可描述为杂色。

4、密实度: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初判:现场鉴别可从可钻性(可挖性)和样品骨架颗粒总质量两方面判断。

注:和N120均为修正后的击数。

原位测试判定:如果钻探过程中同时进行重型(超重型)圆锥动力触探,应结合打击击数综合确定。

3.2.5 颗粒级配:碎石土的颗粒级配是指其构成的粒径大小及各种粒径土的搭配关系。

野外描述可划分为:级配良好,级配一般,级配不良三个档次。

在钻探中对取得的样品颗粒构成进行目测,(在探井中可直接观察井壁上土中各不同粒组的分布情况),当粒径大小极不均匀,颗粒尺寸的范围很大且存在大量中间尺寸的颗粒时,鉴定为级配良好;当在观察对象中某一尺寸的颗粒占绝对优势(级配均匀),或颗粒尺寸在一个范围内,但缺少某些尺寸的颗粒(不连续级配),可定为级配不良;介于二者之间时,描述为级配一般。

与颗粒级配相对应,描述中尚应记录出碎石土的一般粒径和最大粒径(可用范围值表示,单位:mm)。

3.2.6 颗粒形状:
3.2.7 母岩成分及风化程度:母岩成分是指与其定名相对应的颗粒岩性,当母岩成分混杂时,应描述其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风化程度专指构成碎石土骨架颗粒的风化状态,共分为五档。

上述两项鉴定标准详见第二章的有关规定。

3.2.8 充填物的性质及充填程度:碎石土中充填物情况记录在现场记录表的“其它性质”一栏,当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填充程度(完全充填,不完全充填);如果充填物为黏性土或粉土,描述其状态或湿度以及其它特殊性质。

当充填物含量小于5%时,可用少量表示,否则要按各类填充物所占重量估计其百分含量。

3.2.9碎石土的结构、构造:该项内容在钻探时无法鉴定,如果是在探井(槽、坑)中,或是对野外的天然露头进行描述,可参照表:-4进行鉴定。

4 砂土
一般规定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小于(或)的颗粒超过全重50%的土为砂土。

野外特征呈散粒状,无塑性。

按其粒组含量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五个类别,以累计含量从大到小最先符合者确定,见下表:-1。

表:-1
砂土野外描述的主要项目有:名称,颜色,湿度,密实度,矿物成分,颗粒形状和颗粒级配以及包含物等。

砂土描述
4.2.1颜色:单一颜色的砂土不常见,复合颜色按主色在后次要颜色在前的顺序描述,如灰白色、褐黄色等。

4.2.2 湿度:砂土湿度分为干、稍湿、很湿、饱和四档,现场鉴定可参照表:-1所列特征
描述。

表:-1
4.2.3密实度:砂土密实度分为四档,现场描述可参照钻探(挖掘)的难易程度,结合标准贯入试验击数判定。

见表:-2
表:-2
注:N为未修正的实测击数。

4.2.4矿物成分:构成砂土颗粒的矿物成分比较复杂,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抗风化能力,多以石英、长石或角闪石等为主。

描述时应记录其主要及次要矿物成分,如主要由石英组成,暗色矿物次之;或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云母次之。

4.2.5颗粒形状:砂土颗粒的表形特征,与抗剪强度和密实度相关。

现场描述时可目测颗粒的形态,如棱角状,次棱角状,片状或不规则状等,进行简要的记述。

3.2.6
3.2.7包含物:当砂土中包含有粘性土、粉土或碎石土等其他成分时,应对包含物成分及特征进行描述,并估计其百分含量(重量比),对其中的碎石土,尚应描述粒径的大小。

5 粉土
一般规定
粉土为塑性指数≤10且粒径大于的粒径含量不超过50%的土,其性质介于砂土和粘性土之间。

正常沉积的粉土构成以粉粒(~)为主,亲水性较差。

有时,也会遇到颗粒构成中含有较多砂粒(>mm)同时混有一定数量的黏粒(<的土,其室内定名也符合粉土的标准;这两类粉土工程性质有差别,描述中在“其他性质”一栏中应进行相应的纪录。

粉土的野外描述内容包括:颜色,湿度,密实度,包含物(均匀性),摇振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粉土描述
5.2.1
5.2.2 湿度:粉土的湿度野外描述可划分为四档(GB50021-2001中划分三档),稍湿,湿,很湿,饱和。

室内土工试验按含水量指标确定,现场描述用手感结合目测鉴定。

鉴定方法见表:-1。

表:-1
5.2.3密实度:是反映粉土密实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可划分三档描述:稍密、中密、密实。

定量评价按土工试验的孔隙比确定,现场鉴定按照钻进难易程度以及孔(井)壁的稳定性估算。

见表:-2
表:-2
5.2.4 包含物:当粉土的颗粒构成以粉粒为主,不含有其他成分时,可描述为土质均匀;当土中的包含物如钙质结核、砂粒、碎石土颗粒、有机质成分等含量少于5%时,宜定为土质较均匀;超过5%时可定为土质不均匀,并按目测结果估计百分含量,将包含物名称及含量等特征纪录在“其他性质”一栏。

5.2.5 土的现场简易鉴定:包括摇振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和韧性四项,每项分别有三个描述等级。

这种鉴别方法对粉土和粘性土都适用,描述内容主要依靠现场鉴别,其鉴别结果既反映出土的固有特性,同时,也与所确定土的定名相互印证。

简易鉴别的基本方法见表:-3。

表:-3
经过现场简易鉴定,所确定土的名称与鉴别特征应吻合一致,否则,应考虑土的定名的准确性。

6 粘性土
一般规定
6.1.1粘性土为塑性指数Ip大于10的土,可分为二个亚类:粘土和粉质粘土。

室内判定按塑性指数划分,现场描述根据捻摸感觉和粘着程度鉴定,见下表:-1。

表:-1
粘性土的描述项目主要有:颜色、状态、包含物、摇振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6.1.2 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

如新近沉积粉土,残坡积碎石土等;
2)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

如淤泥质粘土,弱盐渍粉土,碎石素填土等;
3)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如含碎石粘土,含粘土角砾等;
4)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 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 时,宜定为“夹层”;夹层厚度比小于1/10 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对互层,如粘土与粉砂互层;对夹薄层,如粘土夹薄层粉砂。

5)当土层厚度大于0.5m 时,宜单独分层。

风化岩和残积土
风化岩系在风化营力作用下,其结构、成份和性质已产生不同程度变异的岩石,野外鉴别标准详见第二章相关内容。

残积土是岩石已经完全风化成土状,但尚未经搬运,其显着特征是岩(土)芯中可观察到原岩的结构,其中的正、斜长石已风化为高岭土,而石英颗粒基本保持原岩中的形态。

工程中比较常见的残积土是花岗岩残积土,在我国分布区域较广,且厚度较大。

野外定名按土中大于2mm(相当于小米粒大小)颗粒含量百分比划分为三类,见表:-1。

表:-1
钻探时随深度增加,会出现由粘性土到砂质粘性土、砾质粘性土再到风化岩的地层变化过程,有时,这个过程呈现过渡性的渐变关系,准确划分地层界限比较困难,所以,应随时观察岩(土)芯中粗颗粒的含量并进行判断,及时采取扰动样送实验室进行颗分试验;另外,还可以结合标准贯入试验击数来划分地层属性,N<50击为残积土;50≤N击为风化岩石;若N≥200击,可初步确定为中风化岩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