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XX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章复习要点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笔记: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赤道半径6378千米;两极半径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3、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5.1×108千米2;地球体积约1.083×1012千米34、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①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
这说明海面是弯面。
③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⑤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的球体。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笔记:1、纬线和纬度(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纬线圈,长度不等。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作代号;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30(42、经线和经度:(1)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以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为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3)东西180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注:东半球不全是东经度。
)3、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①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1/M【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图幅上:1/M比值越大则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1/M比值越小则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章的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章的知识点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一、练习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构造(说出显微镜①-⑦的名称):① 转换器:转换物镜。
② 物镜:放大物象,有螺纹。
③ 遮光器:控制光线进入镜筒。
④ 目镜:放大物象,无螺纹。
⑤ 粗准焦螺旋:大幅度升降镜筒。
调焦距。
⑥ 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晰。
⑦ 反光镜:反射光线。
2、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
(1)取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安放:放距台边缘7cm,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低倍物镜。
(2)对光(三转):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雪白或明亮的圆形视野。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遮光器,选择一个较大的光圈。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3)观察:(三个步骤)。
①“放”: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
②“下降”: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目的是避免压坏玻片标本、损伤镜头)。
③“升”:左眼看目镜,右眼睁开。
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整理:擦拭目镜和物镜,应该用擦镜纸。
3、显微镜使用要点:(1)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在上图中,这台显微镜有两个目镜和两个物镜,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400倍,最小放大倍数是75倍。
(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上图中,a、b是物镜,b放大倍数更大;c、d是目镜,c放大倍数更大。
(3)光线强时,平面镜,小光圈;光线弱时,凹面镜,大光圈。
(4)放大倍数大,细胞个体大,数目少,视野暗;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放大倍数小,细胞个体小,数目多,视野亮;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大。
图中C图的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暗; D 图的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
要使物像更大,应调节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一、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以白糖融解的实验为例说明。
分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颗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而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三、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四、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一、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1、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2、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三、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1、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2、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3、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4、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四、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一、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生长和细胞的分裂
二、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
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第三章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初一上册生物第三章复习要点

初一上册生物第三章复习要点
一、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在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组织的定义: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二、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
1、器官的定义: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例如:大脑、胃、心脏、肝、肺、肾、眼、耳等。
三、器官构成系统和人体
1、系统的定义: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2、人体的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这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够正常进行。
七年级生物上第三章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第三章知识点生物是一门涉及到许多生命现象和生态问题的科学,而七年级生物上的第三章知识点主要涉及: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功能及种类,对生物有一定了解的人会知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单位之一,因此对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至关重要。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以及细胞器。
其中,细胞膜是一层包裹在细胞外部的薄膜,它起到屏障和物质交换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区域,包括细胞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内质膜系统;细胞核是细胞内最大的结构,内部含有遗传物质DNA,控制着细胞的所有活动和分裂;细胞器则是细胞内的各种功能结构,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叶绿体等。
二、细胞器的功能和种类1.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中心,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供给细胞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2.内质网: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包括粗面内质网和平滑内质网。
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一起参与到蛋白质的生产和分泌的过程中;而平滑内质网则参与到脂类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中,并对细胞毒素的降解、钙离子的调节、膜的生成等也有关键作用。
3.高尔基体:是处理蛋白质的地方,它参与到各种分泌和运输过程。
4.溶酶体:是细胞内的垃圾场,可以将各种废物分解,对于细胞本身及整个有机体来说非常重要。
5.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特有的细胞器,它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用来合成有机物质。
三、细胞类型按结构分,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为比较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其细胞内不含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而真核细胞则是较为复杂的细胞类型,其中细胞核和各种各样的细胞器是真核细胞的显著特点。
按功能分,细胞可分为原生质细胞、生殖细胞和体细胞。
原生质细胞是人们常说的干细胞,其具有分化成各种类型细胞的潜能;而生殖细胞则是生殖系统中特化形成的细胞,负责生殖功能。
体细胞则是大部分细胞类型,包括皮肤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各种细胞类型。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整理(K12教育文档)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整理(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一、苔藓植物1、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
所以苔藓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离开水。
2、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3、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二、藻类植物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
2、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放出的氧气除供鱼类呼吸外,还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占整个绿色植物释放氧气的95%)。
3、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三、蕨类植物1、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机械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2、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3、蕨类植物的经济意义在于:①有些可食用;②有些可供药用;③有些可供观赏;④有些可作为优良的绿肥和饲料;⑤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主要涉及人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
该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人体器官系统、器官表面的皮肤和其它组织、骨骼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下面我将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1.人体器官系统:人体由多个器官系统组成。
主要的器官系统包括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内分泌系统等。
这些器官系统相互合作,维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2.皮肤和其它组织: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机体、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功能。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
除了皮肤外,人体还有很多其它组织,如肌肉、脂肪、结缔组织等,它们都有各自的功能和形态特点。
3.骨骼系统:人体的骨骼系统由骨头、关节和韧带组成。
骨头具有支撑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关节使骨头之间能够灵活运动,韧带固定骨头,保持关节的稳定性。
此外,骨骼还参与血液的生成和储存钙离子等功能。
4.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系统还通过过滤空气并分泌粘液来保护身体免受污染物和病原体的侵害。
5.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器官组成。
它的功能是消化食物,使其转变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消化系统还具有吸收和排泄废物的作用。
6.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肉器官,它通过泵血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并将二氧化碳和废物运回到肺和肾脏进行排泄。
7.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等组成。
它是人体的控制中心,调节和控制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神经系统通过信号传递来感受和处理外界刺激,并对身体做出相应的反应。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学生们需要了解每个器官系统的组成、功能和相互协调作用,理解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加深对人体的认识,培养科学的思维和观察能力,提高生物学习的兴趣和水平。
XX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章复习知识点整理

XX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章复习知识点整理017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章复习知识点整理第三章、植物六大器官的功能。
根:固着、支持、贮藏、生殖等功能,最主要的是吸收水和无机盐。
茎:支持、贮藏、营养、生殖、输导水和无机盐还有有机物。
叶: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花:进行传粉和受精,发育成果实。
果实:保护种子,并贮藏营养物质。
种子:是植物传宗接代的工具,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
2、根及根系的概念和分类一株植物体上所有的跟的总和叫做根系。
主根和侧根区别明显的根系是直根系;主根不明显,主要由不定根组成是须根系3、茎的主要特征茎的基本特征是具有节和节间。
茎上着生叶和芽的部位叫做节,两个节之间的部分叫做节间。
4、风媒花和虫媒花的区别虫媒花以颜色鲜艳的花冠、芳香或独特的气味来吸引昆虫来采蜜传粉;风媒花则没有鲜艳的花冠和特殊的气味,花多而密集,花粉轻而干燥,表面光滑,容易被风吹送传粉。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知识点5、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单子叶双子叶子叶个数2根系须根系直根系叶脉平行脉网状脉基数34或56、蔬菜的分类及粮食作物的分类蔬菜分类:根菜类、茎菜类、果菜类、叶菜类、花菜类粮食作物:谷类、豆类、薯类7、雌蕊子房的结构及子房和果实的关系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知识点8、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知识点裸子植物:根和茎都很发达,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胚珠裸露,没有子房壁,形成的种子裸露出来,没有果皮包被,适宜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
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果实和种子,胚珠外面有子房壁报被着,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知识点9、藻类植物、苔藓类和蕨类的主要特征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知识点藻类植物:由固着器(跟状物)、柄、叶状体三部分组成,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
苔藓植物:植物体矮小,具有茎、叶和假根,大多数生活在阴暗的环境里。
蕨类植物:植物体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主要是靠孢子繁殖后代,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七年级生物上册单元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单位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实例判断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依托,判断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
确立保护环境和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关键
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作用
学习过程
学生学习感悟
自学指导一: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节生物圈与栖息地,思考以下问题。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_________的下层,整个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上层。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__________、空气、_________、适宜的___________、稳定的______________等。
实际应用:家中饲养小鸟时,小鸟生活需要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破坏栖息地的主要因素是: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自学指导二:自主学习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非生物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生物因素主要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________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训练巩固:下列各项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是属于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是
A、温度太低导致植物死
B、狼太多导致兔子数量减少
c、“春来江水绿入蓝”D、沙漠缺水,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E、胡桃树分泌的有毒物质导致树下的小草死亡
F、“草盛豆苗稀”
自学指导三:自主学习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思考下列问题。
中考考点: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能__________一定的环境。
生物还能______环境。
实际运用:你能说出下列生物与环境是什么关系吗?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
秋天大雁由北方飞向南方越冬大树底下好乘凉
鱼的体型为梭形海带只能在淡水里生存
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___________,并且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________能力;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
特别提醒: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相对的。
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收获平台:
知识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下列哪项是影响水稻的生物因素____。
A、水
B、阳光c、温度D、害虫
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____。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今年年初我省遭受了罕见的冰冻灾害,造成某些地区的植物大面积死亡,这种现象说明____。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活
c、生物能影响环境D、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红树林枝繁叶茂、根系发达,能扎根于海滩淤泥,有效地防治波浪对海岸和海堤的侵蚀,红树林的根系发达属于____。
A、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D、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____。
A、光
B、水c、温度D、空气
古人云“橘在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积”。
就是说,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结不出甜美多汁的果实。
请你想一想,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
A、阳光
B、土壤c、空气D、温度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写的是动物之间的什么关系____。
A、竞争
B、合作c、捕食D、寄生
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c、生物圈包含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每当秋末冬初,杨树、柳树等落叶树的叶子纷纷落下,而松树、柏树等针叶树植物却一眼郁郁葱葱,这说明____。
A、落叶树和针叶树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B、落叶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针叶树比落叶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D、落叶树与针叶树进行着生存竞争
0、下列生物现象中,哪一项是动物对环境的适应____。
A、河边垂柳的枝条,吹响水面
B、仙人掌适应干旱由叶边成刺
c、秋天大雁由北方飞向南方越冬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的疏松肥沃
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A、环境对生物产生影响
B、环境适应生物
c、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D、生物适应环境
有种太阳鱼,在遇到过多的太阳鱼卵或幼鱼时,就会将它们吃掉,这种现象属于
A、捕食
B、共生c、种内斗争D、种间斗争
非选择题:
分析简答:
雷鸟冬天换上白色羽毛,大大减少了被捕食的机会,有的时候冬季少雪或迟下雪,这种情况下,雷鸟换上白色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这种现象表明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为了保护雷鸟,增大了对猛禽和兽类的捕杀,你认为雷鸟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将是_______,猛禽和兽类与雷鸟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
已知青蛙体色的变化与环境的明亮度有关,如将普通的暗色青蛙放在明亮处,肤色变亮,再放到暗处,肤色变暗。
在明亮处,此蛙体色随注射一种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而逐渐变暗,但不久后又慢慢恢复亮色。
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如切除垂体,把此蛙放在暗处,蛙体的颜色会_______。
青蛙这种随环境明暗而变化的体色在生物学上称为保护色,它是由_______决定的,是长期_______的结果。
上述实验证明蛙的体色变化是受_______调节的。
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青蛙接受光刺激的部位是眼睛而不是皮肤。
①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