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区域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合集下载

肇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指标(2000-2018)

肇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指标(2000-2018)


人口与就业
人口
年底户籍总人口
乡村人口
城镇人口
男性人口
女性人口
年底常住总人口
就业
年底从业人员人数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
宏观经济
国民核算(当年价)
肇庆市地区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
居民消费
政府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
固定资产形成总额
4723
6016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6.18
5.48
塑料制品 啤酒
万吨 万千升
15.77
14.43
电子元件
亿只


黄金
千克


瓷质砖
万平方米

952
铝材
万吨
1.67
5.43
集成电路
亿块

1.66
水泥
万吨
267
392
注: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的各项指标除发电量以外,其他指标2000年后均为规模以上工业的产品产量数.
1-2 续表4




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金融机构本外币住户存款余额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
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卫生技术人员
床位数
环境灾害
企事业单位污染治理资金
当年排污收费总额
火灾发生数
火灾损失
交通事故发生数

肇庆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

肇庆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

资金保障
设立环保专项资金
01
设立专门的环保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环境保护项目的建设和运
营,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02
通过优惠政策等手段,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环保事业,推动环保
产业的发展。
加强资金监管与审计
03
对环保资金的使用进行严格的监管和审计,确保资金的合法性
和有效性。
技术保障
1 2 3
固体废物处理
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建 设固体废物处理设施,防止二次污
染。
大气污染防治
严格控制燃煤污染,实施机动车污 染防治,加强工业大气污染治理, 改善空气质量。
土壤污染治理
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加强土壤 污染防治,推进受污染土壤的修复 与治理。
生态修复与保护
森林保护与生态修复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实施天然林保护 工程,开展退化林分的修复与治理。
技术支持
加强技术研发和引进,推广 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提 高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技 术水平。
实施时间表
2007年
启动重点工程项目,落实资金 和责任制,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
2009年
总结评估规划实施情况,发现 问题并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2006年
制定《肇庆市环境保护与生态 建设“十一五”规划》及实施 细则,明确目标和任务。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加大对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力度,推动环保 技术的更新换代,提高环保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
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
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环保技术与设备,提高 环保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水平,推动肇庆市的环 保事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
开展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提高环保工作人员 的技术素质和专业水平,为环保事业提供坚实 的技术支持。

广东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及评价

广东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及评价

广东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及评价魏文辉;韩智娟【摘要】The reservoir immigration late-stage support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of Guangdong province report (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11 (superscript th) five-year plan") on October 12, 2006, compiled.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completion status evaluation, the main problems have been pointed out exist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which could relate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put forward valuable Suggestions and improving measures.%广东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十一五”规划报告(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于2006年10月12日编制完成。

通过对“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指出“十一五”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对今后相关规划提出宝贵建议和改进措施。

【期刊名称】《广东水利水电》【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9页(P5-12,50)【关键词】广东省水库移民;“十一五”规划;分析评价;改进措施【作者】魏文辉;韩智娟【作者单位】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635;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6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32.5;TV212.11 广东省水库移民基本情况1.1 水库工程概况从20 世纪50年代开始,广东省兴建了很多大中型水库,其中:大型水库37 座,中型水库263 座,水库功能涉及供水、灌溉、发电、防洪等各个方面,为广东省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肇庆市推动现代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肇庆市推动现代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肇庆市推动现代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肇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4.12•【字号】•【施行日期】2024.04.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肇庆市推动现代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肇庆)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现将《肇庆市推动现代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林业局反映。

肇庆市人民政府2024年4月12日肇庆市推动现代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精神,按照《中共肇庆市委关于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的意见》工作部署,发挥绿美肇庆生态建设综合效益,打通“两山”转换通道,加快推动现代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兴林富民、绿色惠民。

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指示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按照“生态优先、产业升级、资源增量、富民惠农”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改革为动力、科技为支撑,努力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实现金山银山的“价值”,建设现代林业强市,增进绿色低碳福祉。

二、行动目标以绿美肇庆生态建设为引领,结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通过改造提升林业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着力壮大一批现代林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现代林业产业集群,建设一批重点林业产业园区,构建布局合理、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加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全力推动我市林业产业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

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市直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市直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市直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肇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3.29•【字号】肇府办[2007]19号•【施行日期】2007.03.29•【效力等级】地方工作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市直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肇府办[2007]1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肇庆高新区管委会,市府直属各单位:为加强市直经济发展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推进实现“十一五”经济发展目标,市政府决定成立市直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该领导小组由下列人员组成:组长:XXX明(市长)副组长:关鹏(副市长)成员:黄靖(市政府副秘书长)邓志荣(市发改局局长)陈建中(市经贸局局长)于正一(市公安局副局长)张水祥(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刘惠明(市财政局局长)陈焕基(市劳动保障局局长)何镜才(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孟广生(市建设局局长)吴生(市交通局局长)唐海洲(市外经贸局局长)洪海雄(市国资委主任)严威盛(市环保局局长)刘锐金(市物价局局长)郑时广(市旅游发展局局长)徐天茂(市府法制局局长)刘卫红(市城乡规划局局长)王岩(市市政管理局局长)吴晓荣(市安监局局长)李康廷(市质监局局长)陈大丘(市工商局局长)杨汉廷(市地方税务局局长)梁礼明(市国家税务局局长)该领导小组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由关鹏同志担任第一召集人,黄靖、陈建中同志为召集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参加,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市直重点骨干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重大问题提交领导小组研究解决。

该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经贸局,联系电话(传真):2281247〕负责日常工作。

由陈建中同志兼任主任,市经贸局朱维雄、陈列同志担任副主任。

肇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2024年肇庆市工业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肇庆市工业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肇庆市工业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引言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工业资源的城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肇庆市工业地产市场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肇庆市工业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市场规模、产业结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市场规模肇庆市工业地产市场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目前,肇庆市现有工业用地总面积达到XX平方公里,其中已开发的工业用地约占总面积的XX%。

与此同时,市场上的工业厂房数量也不断增加,为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产业结构肇庆市工业地产市场的产业结构丰富多样。

主要涵盖了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机械制造业、纺织服装产业、食品饮料产业等多个行业。

其中,制造业是肇庆市工业地产市场的主要支柱产业,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电子信息产业和机械制造业也有较为突出的发展态势,对市场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

发展趋势肇庆市工业地产市场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用地的供应逐渐增加,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其次,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势头明显,高科技产业和绿色制造业成为市场发展的新方向。

此外,肇庆市政府也将继续加大对工业地产市场的政策扶持力度,为市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挑战与应对肇庆市工业地产市场虽然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选择面广,地产开发商需要通过提供优质的工业用地和厂房,以及增值服务等方式来吸引客户。

其次,环保压力加大,工业企业需要加大环保投入,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水平。

此外,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也是市场发展中需要面对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的力度,促进市场技术水平的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2024年肇庆市工业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多样化、发展趋势良好等特点。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市场仍然充满机遇和活力。

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加大力度推动工业地产市场的发展,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创新等措施,为市场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广东肇庆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广东肇庆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广东肇庆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总则编制目的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提高我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意见(粤发[2011]23号)》,落实肇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关于“以肇庆高新区引领新型工业化,以肇庆新区引领新型城市化”的重大决议,编制《肇庆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指导思想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绿色、智慧、包容和人本的新型城市化发展路径,建设珠三角集中展示科学发展成果的典范地区。

2、把握广佛肇经济一体化、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机遇,创新体制机制,高标准建设新区,构建肇庆市社会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3、遵循低碳绿色的规划理念,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引领肇庆城市化、信息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协调发展。

4、传承地方文化,彰显山水特征,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产业高端、特色鲜明、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新城。

规划重点1、实现新区引领新型城市化。

通过规模引领、功能引领、模式引领和品质引领,成为肇庆中心区域核心区、区域服务集聚区、理想城市试验区和国际都会标杆区,引领肇庆市新型城市化。

2、优化肇庆中心区域总体空间布局。

通过肇庆新区建设构建对接广州、佛山的开放空间格局,强化区域协作;拓展肇庆市中心城区,实现东拓完型;肇庆新区与端州区共同承担城市主中心职能,为区域生产性服务中心和市行政服务中心。

3、承载肇庆新兴战略定位。

新区应在肇庆市“广东探索新型城市化进程的先行区和试验区、国家低碳绿色发展示范区、珠三角健康宜居理想城市、中国宜居文化名城和国际知名旅游会展胜地”的城市定位中承担重要角色。

4、探索符合肇庆地方条件的低碳绿色城建设模式。

严守生态本底,规划顺应自然、生态可持续的空间格局;制定低碳绿色的产业规划;选择适宜性技术,鼓励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集约高效的市政工程建设;采取对自然环境低冲击的建设模式。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3、《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4、《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各部门“十二五”规划5、《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6、《广东肇庆新区发展总体规划(2012-2030年)》7、《肇庆市鼎湖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8、《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9、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2-2030年,其中近期:2012-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规划范围肇庆新区:西起凤凰大道,东临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北至鼎湖山25度坡以下山麓地,南临西江(含砚洲岛),规划区面积115平方公里,涉及桂城街道办、广利街道办、凤凰镇、莲花镇和永安镇五个行政辖区的部分区域。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

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分析·肇庆市统计局能源科·目前,肇庆经济正处于平稳和快速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很大,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拉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

如何化解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的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节能降耗的首要途径。

现就近几年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作如下分析。

一、全市能源消费利用的基本情况(一)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近几年,全市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

同时,能源消费总量也保持了较快增长。

2005年-2008年,全市能源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情况如下(见表一)。

表一:2005年-2008年GDP和能源消费增长情况表(二)单位GDP能耗逐渐下降单位GDP能耗是能源消费总量与GDP的比值,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

2005年以来,全市单位GDP能耗逐渐下降,由2005年的0.9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2008年的0.887吨标准煤/万元,表明能源利用效率逐渐得到提高。

图一: 2006年-2008年期间各年度GDP能耗下降率(三)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呈上升趋势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比例关系。

短期内的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常用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来分析。

它直接反映出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当经济中高耗能行业比重较大,科学技术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低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增速通常会大于经济增速,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反之,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则会小于1。

表二:2005年-2008年全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四)能源加工转换效率逐年下降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是指一定时期内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能源产品的数量与同期内投入加工转换的各种能源数量的比率。

该指标是观察能源加工转换装置和生产工艺先进与落后,管理水平高低等的重要指标。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的提高,对节能降耗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反之,则会促进能耗水平上升。

图二:2005年-2008年全市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二、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分析(一)从能源消费品种看,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市的能源消费品种主要有煤炭、石油、燃气和电力(见表三),它们消费量合计占全市消费总量97%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肇庆市区域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肇庆市区域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肇庆市发展和改革局
二○○六年六月
一、区域经济发展
(一)区域经济发展基础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珠江三角洲的西部,居西江的中下游。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佛山市、清远市和云浮市接壤。下辖端州、鼎湖两区,广宁、德庆、封开、怀集四县,代管高要、四会两市。肇庆全市面积万平方公里,2005年人口达397万。2005年肇庆市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经济普查后数据,当年价,对比按可比价,下同),三次产业比重为: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482元(1435美元左右)。
有色金属加工、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工艺及文体品加工等工业稳步发展,并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群体。汽车配件、生物医药、玉器加工等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建成高新区大旺园区物流园。
3、山区板块
“十一五”期间,山区板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以上。德庆、封开重点发展建材工业、矿业以及林产化工、通用设备制造等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群。怀集发展铁矿和金属制品业产业群,巩固和提升原有的林产化工和汽车配件产业。广宁重点以鼎丰纸业为龙头,积极发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群。建成1-2个与珠江三角洲共建产业转移园区,吸纳珠三角各种类型的转移产业,形成一批资源深加工型、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形成一批现代农业基地和农业品牌,配合中心城区旅游业形成各具特色又连成一体的千里旅游走廊。
东南板块包括高要、四会两市、肇庆高新技术开发区大旺园区,依托其突出的区位优势,工业经济迅速崛起,成为我市承接珠江三角洲和外国的产业转移的主要基地,是我市工业强市的主战场,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加工、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材料等支柱行业。高新区发展势头迅猛,2003年以来,工业产值保持在60%以上的增长,工业对于全区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重要增长极。2005年东南板块国内生产总值为亿元,占全市GDP的%,人均GDP为13583元。
三是外向型经济不足。我市外向型经济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总体经济仍然以内源型为主,外向型经济对比其珠三角发达地区仍然不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仍然很有潜力。2005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仅为亿美元,仅占全省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广东全省的%。产业所有制结构以本地企业为主,外资企业比重较低。
四是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挑战。在我市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珠三角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省内新兴工业城市崛起,对我市经济发展形成一定的挑战。
肇庆市交通优势明显。市域内有广肇高速公路、国道321线和324线、省道263线、260线和开怀线与珠三角、大西南等周边地区公路联接成网,广(州)茂(名)铁路横贯市域中南部,西江水道纵贯全境。随着广贺高速、太澳(太原—澳门)高速、珠三环高速、肇庆—广州新国际机场高速、开南跨江大桥、西江“黄金水道”、港口等交通路网设施建设和完善,肇庆市将形成高速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于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交通运输更加便捷。
中心区板块是我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包括端州、鼎湖两区。2005年,中心区板块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占全市GDP的%,三大产业比重为::,人均GDP为28880元。中心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先导产业的地位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的比重保持在65%以上。形成了旅游、商贸流通、房地产、信息服务业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2005年中心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初步形成了以风华高科、星湖科技、蓝带啤酒等企业为龙头、一大批外资、民营企业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食品饮料等支柱产业。
3、
2003年,我省首次提出了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战略构想。实施“泛珠三角”战略,可以拓展珠三角腹地范围,使其在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同时,经济腹地与发展空间的拓展必将带动包括肇庆在内的整个广东西翼的发展。处于连接珠三角与其腹地门户位置的肇庆市,其区位优势凸现,为形成“泛珠三角”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平台”和跳板创造了条件,使肇庆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图一:三大板块GDP占全市GDP总量比重

我市区域经济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由于历史、地理条件差异等原因,肇庆经济发展水平由东向西呈明显的梯级递减势态,中心板块和东南板块属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山区板块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化程度低,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增长缓慢,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仍然存在而且较为明显。
(二)区域经济发展机遇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全市掀起新一轮的发展热潮,各县(市)区出现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我市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1、区位
肇庆市东邻经济发达的广佛都市圈及珠三角核心区,西接资源丰富的大西南及泛珠三角腹地,正好处在珠三角与大西南的结合部和“泛珠三角”的“龙颈”部位,既有东进的地缘优势,又有西连的区位优势,是珠港澳产业、资金流、信息流扩散及转移的首选腹地,是大西南物流、人流东进的枢纽地带,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中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随着珠三角高速路网及水运、铁路通道的建设,肇庆市将逐渐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具备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和纳入大珠三角都市带资源重新整合配套发展轨道的区位优势。
4、省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战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我省经济实力的逐步增强,已经初步具备了实施反哺欠发达和落后区域的反向倾斜、均衡发展战略的能力。为此,我省将实施经济重组和资源大整合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缩小区域差异,逐步改善社会经济的非均衡发展状态,实现区域相对均衡增长,必将导致区域内经济结构、产业功能、产业集群、行政功能的重新整合,这对肇庆的经济发展也将是一个机遇。
(二)发展目标
1、中心区
“十一五”期间,中心区板块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中心城区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有长足发展,建立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巩固和提高新型电子产品、电子专用设备制造业基地和生物工程基地的地位,建设新的建材产业群。
房地产市场有进一步发展,建成一批花园式、功能型、档次高的住宅小区和旅游度假区,城东新区投入使用。初步建成最适宜旅游的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最适宜居住的生态型山水城市、最适宜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的基本框架;初步建成一江两岸超百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大城市的基本框架。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继续落实市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各项部署,以建设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肇庆为目标。全力打造三大经济板块,着力发展城市新经济、加工制造业经济和县域特色经济。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行分类指导,梯度推进,重点突破。继续提高中心城市和东南部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山区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以中心区和东南部板块的加快发展辐射带动山区发展,促进中心区和山区的互动发展和协调发展,推动形成“一核、两带、多极辐射”的发展格局,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新局面,实现全市跨越式发展和共同富裕。
2、珠三角产业转移
珠三角正处于传统工业向电子信息制造业、重化工过渡的转换阶段,珠三角现有传统产业迫切需要向外转移,以腾出空间承接国际电子信息加工制造产业、重化工的转移,提升产业结构实现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演变。肇庆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外缘在接受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中具有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土地、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是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
2、
“十一五”期间,东南板块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以上。肇庆高新区进入省级开发区的先进行列,并争取通过国家级高新区的评定。南部形成以金渡、金利等工业集聚地为主的南部民营科技工业带,建成一批专业经济镇以及初步形成珠三角配套工业基地。肇庆高新区、南江工业园区基本建成具有肇庆特色的开放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科技成果转化明显加快,成为独具特色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中心板块、东南板块、山区板块三大经济板块分别着力发展城市新经济、加工制造业经济和县域特色经济,同时,加强区域合作互动,密切各板块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构筑“一核、两带、多极辐射”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一)着力打造城市新经济,迅速提升中心区经济板块发展水平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按照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目标和国际化、大公司、全方位、高层次的发展战略,在原有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上,坚持自主创新发展与引进发展相结合,以风华集团为龙头,以万亚电子、万事利电子、中宇电子、显邦电子、省电子信息集团等电子信息企业为依托,重点发展电子元器件产业、软件业和电子装备制造业,推进风华高科信息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公共技术开发服务平台、信息产业投资基金工程等建设,积极承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及珠三角电子信息企业延伸,引导企业及产业集群发展,使肇庆成为珠三角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重要增长极。大力发展生物工程产业。以星湖生物科技为龙头,以其它生物医药企业为依托,通过外引内联、招商引资和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和基因工程技术,有选择地发展化学原料药和现代中药,建设生物工程科技园和医药产业园。积极扩大现有产品的生产,进一步开发新产品,集聚上下游生物工程及医药企业,抢占生物医药制高点,形成生物工程及医药产业群体。积极发展食品饮料工业,充分利用优质的水资源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以蓝带集团、飘雪等企业为依托,以啤酒、味精、农产品深加工、矿泉水等产品生产为基础,大力利用先进技术及信息技术改造现有食品饮料企业,促进传统食品生产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壮大食品饮料工业的发展规模,提升食品饮料工业的竞争力。
2、加快发展城市服务业
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依托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从观光旅游城市旅游目的地向着细分客源市场、创造多种旅游产品,提升知名度和品牌效应的观光、度假、养生、商务、会务、修学、体育等多类型的全境域的整体空间旅游目的地转型。积极规划发展综合物流基地。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把握“泛珠三角”战略快速推进和我市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建成的机遇,积极吸纳国际知名的物流企业落户,规划建设肇庆综合物流基地、肇庆粮食物流中心和三榕港物流中心等工程,带动我市现代物流和依托物流的加工工业发展。建设区域性服务中心。合理布局商业网点,促成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鼓励发展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卖店等现代零售业态向中心城区集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房地产开发要向智能化、生态型、社区配套的住宅小区方向发展。引导开发商建设一批高中低档结合、规模合理、管理完善的住宅小区,将肇庆市建设成为最适宜人居住的生态型山水城市。加快信息服务业发展,推动现代多媒体综合服务和现代网络专业化服务体系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