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杨振宁》(共48张)精选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第8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课件1(人教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高二语文:第8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课件1(人教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高二语文:第8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课件1 (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1949作杨振宁,安徽省合肥市人。

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于1954 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则于70年代发展成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并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1922年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后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1956年1938年和李政道共同发现宇称不守恒考入西南联大1957年1)94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大学毕业,旋即进入清华大学的研1971年院1(944年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入芝加哥大学1948年在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1986年返国参加中研院院士会议1994年荣获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院颁发之波维尔(Bower)奖1996年获清华交通两所夫学颁授学位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1949作获博士学位高二学历的第八号考生1938年夏,鉴于辗转流离到抗战大后方的中学生非常之多,国民政府教育部宣布了一项措施:所有学生,不需文凭,可按同等学历报考大学。

得此消息,随任西南联大数学系教授的父亲杨武之迁至昆明的杨振宁,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以高二学历早早地报名参加统一招生考试。

国立各院校昆明招生委员会办事处发给杨振宁的准考证为“统昆字第0008”, 试场为“第壹试场”,座位为“第捌号”。

r杨振i一家从1938年春到昆后,最先住在西南联大、云南大学间的文化巷11号。

这条小巷原先是昆明北城脚偏僻荒凉、尊麻丛生之地,也叫作尊麻巷。

随着联大教职工的陆续迁入, 巷内除杨家外,还有物理学系教授赵忠尧和霍秉权分别住进19号、43号,化学紊教授刘云浦住进41号,其他学校如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费孝通等也先后入住该巷,小巷顿时热闹起来,并成为联大等校师生进出城内的主要通道,因而改名文化巷。

3.8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课件 (人教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3.8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课件 (人教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3)作为一名立志钻研语言学的人,地震的时候我不如地 质系的孩子分析得头头是道,核泄漏的时候我不如核工业系 的孩子分析得井井有条 ,但灾后谣言四起之时,我却兴奋地 .... 发现自己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请说明理由:“井井有条”强调说话办事的条理性。用 在此句中符合语境。

吴学东,女,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广西 师范大学历史系, 1988年获讲师职称。 1991年调任桂林文化研究中心任研究人员, 1996年调到广西大学社会科学部任“中国 革命史”的公共政治课教师。1999年在广 西大学就读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生班, 2001年获研究生学历。1999年底获副教授 专业技术职称,迄今在广西大学公共管理 学院任教师。


(2)以致·以至
“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 文是上述原因所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 果 )。 “ 以至 ”,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在 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也表 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 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谁要想学习理论物理,一个最直接的方 法就是借阅王竹溪先生的笔记,以至(以致 / 以至 ) 他的各门课的笔记,都为他的历代 弟子所“必读”。 ②随着华能国际电力燃料成本上涨,以致 (以致/以至)该公司利润受压。

在中国,杨振宁的名字从知识 阶层,到平民百姓,可谓家喻 户晓。一位从事自然科学的学 者具有这样宽泛的知名度,不 仅因为他是诺贝尔物理奖得主 之一,还因为他是新中国建国 以后第一个回国访问的卓有成 就的美籍学者。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 负笈 (jí ) . 夯 实 (hānɡ) . 不啻 (chì ) . 跻 身 (jī) . 造诣 (yì ) . 精髓 (suǐ) . 气氛 (fēn) . 遁 去 (dù n) . 窘 相 (jiǒnɡ) . 灰烬 (jì n) . 租赁 (lì n) . 湮 没 (yān) . 麾 下 (huī) .

第8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课件2(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第8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课件2(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返回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配人教版)◆ (6)荟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颠沛流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艰难竭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名列前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真知灼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轨迹和生平事业轮廓,揭示出这位杰出的华人科学家取得辉
煌成就的根本原因,那就是抓住机遇,追随名师,扬长避短, 中西合璧。学习本文,我们要通过对传主生平业绩的了解和把 握,学习传主宝贵的治学经验、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对父母之邦 的那份令人动容的热忱,从而启迪我们自己的智慧,砥砺自己
的斗志,激发自己的报国热情。同时还要通过对文章的学习,
返回
◆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配人教版)◆
2.词语释义
(1)底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渊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纨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造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佼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事情的内涵;内情。(2)本指水源。比喻事 物的本源。(3)绫绸衣裤。绫绸之类古代为显贵者所服, 因用以指富贵子弟。多含贬义。(4)学业、技艺所达到的 水平。(5)超出一般水平的。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人教版 语文 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8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共51张PPT)

人教版 语文 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8课 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共51张PPT)

形容美妙得难以用言语来表达 妙不可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 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 束 手 无 策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独具慧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 ___________________。 敏锐,见解高超 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情投意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表示永 矢志不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不变心 _________。 发扬长处,回避短处 扬长避短: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 中西合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按部就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指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合乎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杨教授历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教授、纽约州立 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和理论物理研究 所所长;又自1986年起,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 讲座教授;1997年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荣 誉主任;1999年自石溪分校荣休,同年出任清华 大学教授,2003年底回北京定居;并曾先后获得 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 俄罗斯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罗马教皇学院 以及多个欧洲和拉丁美洲科学院的院士荣衔,以 及多家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2004年11月受聘海 南大学特聘教授。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8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8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课件

(2)刘思伟表示:“能够被老百姓喜欢就是好的,不论是我的表现爱情无奈 的《找个好人就嫁了吧》,还是表现爱情痴情与负心的《爱情买卖》,都是讲述
很纠结的事情,但和没有歌词、更加纠结的《忐忑》相比,我五.体.投.地.。”( × ) 请说明理由:__本__句__表__达__的_意__思__是__自__愧__不__如__,__在_此__语__境__下__改__为__“__甘__拜_下_______
_但__词__义__的__侧__重__点__不__同_。__“__继__往__开__来__”__指__继_承__前__人__的__事__业__,__并__为__将_来__开__辟__道__路__;____ “__前__赴__后__继__”__形__容_踊__跃__前__进__,__连__续__不__断_。__从__语__境__看__,__“__国__共_两__党__”__在__抗__战__中_______ _与__日__寇__浴__血__奋_战__,__题__目__强__调__的__是__不_怕__牺__牲__,__“__踊__跃__前__进_”__,__与__“__为__将__来__开__辟______ _道__路__”__无_关__,__应__该__用__“__前__赴__后_继__”__。___
(5)外交艺术似乎高深莫测,但邓小平的对外谈话总是通俗易懂,让一般老 百姓也能对国家的外交方略心领神会,他常常会在机智中不乏幽默,一.语.中.的.、 举重若轻,甚至令人捧腹大笑。( × )
请说明理由:_“__一__语_中__的__”__和__“__一__针__见__血__”_都__可__指__很__容__易__地__说__出_问__题__的______ _实__质__,__但__词__义__范__围__不_同__、__程__度__不__同__。__“__一_语__中__的__”__程__度__较__轻__,__指_用__于__说__话__。______ _“__一__针__见__血__”__程__度__较_重__,__不__仅__指__说__话__,__也_可__指__写__文__章__。__语__境__讲_邓__小__平__的__对__外______ _谈__话__的__艺__术__,__且__与__“_举__重__若__轻__”__连__用__,__程_度__较__重__,__应__该__用__“__一__针_见__血__”__。______

高中语文略读课文第8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蚜

高中语文略读课文第8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蚜

3.西南联大的生活对杨振宁产生了哪些影响? 西南联大是奠定杨振宁一生辉煌事业的地方,它对杨振宁的影响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专业由化学转为物理,决定了他一生的研究事业;国难中艰 苦、热情、严谨的学习和钻研精神;国文和传统文化的深厚积累;全国乃至世 界一流的老师对他的教诲;物理学上的见识、眼界、胆略、鉴赏能力和基本态 度,都是年轻时在西南联大获得的。可以说没有西南联大就没有他一生的辉 煌。
学习目标 1.识记字词,了解传主事迹; 2.学习传主献身科学的精神。
课前预习
1.读准字音
负笈.( 佼佼.( 租赁.( 不啻.(
jí ) jiǎo )者 lìn ) chì )
纨.袴.( wán kù ) 夯.( hānɡ )实 荟.( huì )萃.( cuì )
2.解释词语 (1)光明磊落:形容没有私心,胸怀坦白。 (2)纨袴: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泛指有钱人家子弟穿的华美 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3)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 (4)五体投地:指两手、两膝和头着地,是佛教最恭敬的礼节。比喻敬佩到 了极点。 (5)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6)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课堂互动
1.本文写了哪些内容? 《杨振宁传》属于人物小传,用不多的篇幅大致描画出杨振宁的生平事 业。在叙述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生平时,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线索,并在其 中插入评论。重点叙述了杨振宁成长的经历和奋斗历程,尤其是传记的最后一 部分,评析了杨振宁获得成功的原因:①抓住机遇,追随名师;②扬长避短; ③中西合璧。体现了对杨振宁高度的认识和评价。
4.文章选择了哪些材料来表现“合璧中西科学文化”? (1)家庭的熏陶。这里既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有从父亲那里获得 的关于现代数学的启蒙指导。(2)当时最高学府西南联大的优良教育。虽然生活 条件很差,但杨振宁在那里受到了当时中国物理学界最顶尖的学者的教诲,这 些教授又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3)到美国求学。获得了费米教授和泰勒教授 的赏识和指导。

高中语文第八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选读》

高中语文第八课杨振宁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选读》

(11)
目标导航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预习导引
1
2
3
4
3.词语释义 (1)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2)负笈:指游学在外。 (3)纨袴:细绢做的裤子,泛指富家子弟穿的华美衣着,也借指富家 子弟。 (4)井井有条:形容条理分明,整齐有序。 (5)有过之而无不及:(相比起来)只有超过的,没有不如的(多用 坏的方面)。 (6)名列前茅:指名次列在前面。 (7)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8)五体投地:指两手、两膝和头着地,是佛教最恭敬的礼节,比喻 敬佩到了极点。 (9)真知灼见:正确而透彻的见解。
亟 待(jí ) 迸 射(bè nɡ) . . 矢 志不渝(shǐ)跻 身(jī ) . . 谬 误(miù) . 剔 除(tī ) .
目标导航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预习导引
1
2
3
4
(2)多音字

背景(������â������) 背包(������ē������) 透露(������ù) 泄露(������î������) 隽永(������������à������) 隽秀(������ù������) 厚薄(������ï)
目标导航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预习导引
1
2
3
4
(10)易如反掌:像翻一下手掌那样容易,比喻事情极容易办。 (11)别开生面:另外开展新的局面或创造新的形式。 (12)可见一斑:可以看到相似事物的很小一部分。 (13)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 (14)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文章等)。 (15)一语中的:一句话就说明关键。 (16)因材施教: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 行不同的教育。 (17)独具慧眼: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 超。 (18)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19)开山祖:比喻首创学术、技艺的某一派别或首创某一事业的 人。

邓稼先杨振宁 PPT课件

邓稼先杨振宁 PPT课件
事例二:有一天,许德珩(邓稼先的岳父)问严济慈:“是谁为中国造出 原子弹?”严哈哈大笑,说:“你去问你的女婿吧!”
事例三:杨振宁在美国听美国人说,中国人的原子弹是由美国科学家参与 做成的。他问邓稼先“有没有美国人?”稼先当时不便回答,待周总理说“把实情 告诉他”之后,稼先写了“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的信。信从北京直接送到上海市 委欢送杨振宁的宴会上。杨振宁当场打开一看,立即泪流满面。
第13页/共54页
1、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 功设计了两弹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 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 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⑥一封短短的信
⑦1982年,“我不能第1走4页/ yùhù xiǎo
fù rú jiē zhī
第9页/共54页
词语记诵
宰割:比喻侵害,压迫,剥削。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 方向去。 仰慕: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承当得起,不愧这个称号。 元勋:立了大功的人。 铤:疾走。
2、这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 样的思想感情?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 位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② 1958 年 受 命 研 究原子弹制造的理 论,并成功设计了 两弹
第15页/共54页
“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 写了一份关于中华 人民共和国核武器 发展的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 两派继续工作
第10页/共54页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 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振宁现居于北京清华大学。杨振宁的结 发太太是杜聿明的女儿杜致礼,2003年10月因病 过世。2004年底至2005年初,82岁高龄的杨振宁 与28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学生翁帆 再一次步入婚姻殿堂。
课堂练习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眼,是文章所要表达的 内容的核心。本文便是围绕“合璧中西科学文化” 这条线索展开的。
回忆录鲁迅特点:作者的主观感情 口述自传毛泽东特点:“口述”,真实、 亲切。
评传贝多芬特点:
传与评结合,史述——真实 评议——形 象
小说化的传记 达尔文 特点:
传主——小说人物 生动形象不失真实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传记类型—— 人物小传。
第八课 合璧中西科学文化的骄子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对杨振宁的评价
人们赞扬在理论物理前沿度过了半个世 纪的诺贝尔奖得奖人杨振宁是一位坚忍不拔、 具数学天才的科学家。他致力于揭示自然的 对称性,而这些对称性常常是隐藏在杂乱的 实验物理结果的后面。
物理学家戴森在石溪为杨振宁退休所举 行的学术讨论会上说:“杨振宁对数学的美 妙的品味照耀着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 是那么重要的工作成为精致的艺术品,使他 的深奥的推测成为杰作。”这使得他“对于 自然神秘的结构比别人看得更深远一些”。
6、20世纪的第三位“物理全才” 有人说他是20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 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 理学全才”。不管怎样,昔日的“高徒”杨 振宁在众多“名师”的培养下脱颖而出,自 已也成为一位“名师”了。
这篇杨振宁的小传除了叙述传主的生平事业, 很重要的特色是强化传主的某种精神指向。杨振 宁的成功可能有多方面原因,他的事迹也非常丰 富,这篇小传则重点突出杨振宁如何“合璧”中 西科学文化,把这一点作为贯串全篇的主线。这 篇小传篇幅有限,不可能铺开叙述传主的事迹, 而是围绕杨振宁“合璧”中西文化这一主线,选 择材料也就以主线展开的需要为主,结构非常紧 凑,传主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方向”很明确, 加上叙事中常常穿插一些能抓住人物性格、心理 特征的细节描写,给人印象颇深。
导入新课
我沉重的体会到一个事实,就是我在不 止一种意义上,是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共同产 物。我一方面为我中国血统和背景, 它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
——杨振宁
时至今日,我们关于传记作品的学习已经 接近了尾声,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 学习的几种传记类型:
传记:史料性传记 杜甫 特点:客观、 真实。
2、杨振宁在高中时只读过化学而没有读过 物理,所以他报考联大时考的是化学系。可1938 年11月底入学后,他发现自己对物理学更有兴趣, 又转到了物理学系。联大1938年入校的新生里, 16岁的杨振宁,是同学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此时 的西南联大,学生宿舍是土墙茅草房或土墙铁皮 房,教室是铁皮顶的房子,下雨时会叮叮咚咚响 个不停。教室的地面是泥土地,没过多久就变得 七坑八洼。
4、心目中崇拜的三位物理学大师 1944年,杨振宁考取了留学奖学金,1945年, 他来到美国。 当时,杨振宁最佩服的物理学家有三位:创 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的狄 拉克和主持建造世界上第一座原子核反应堆的费 米。这三位物理学大师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他 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在非常复杂的物理现 象中一下子抓住问题的实质,然后用简单而美妙 的数学方法把它们表示出来。深受三位大师的影 响,杨振宁日后的工作也带有这样的特点。
在凝聚态物理方面,杨振宁的贡献包括: 与N·拜尔斯合作的对磁通量量子人的解释 (1961),非对角长程序观念(1962)等。
在统计力学方面,杨振宁的贡献包括: 二维伊辛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1952),与李政 道合作的关于相变的理论(1952),与杨振平 合作的关于数种模型的严格解(1966~1985)等。
杨振宁于1971年夏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他回美 以后,对促进中美建交、促进两国人民的相互 了解,促进中美科学技术教育交流都做了大量 工作。杨振宁受聘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 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杨振宁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
杨振宁的父亲就是他的第一位“名 师”。1922年9月22日,当杨振宁出生在安 徽合肥市时,他父亲正在百里之外的安庆 市一所中学里教数学。这位名叫杨武之的 中学老师学识渊博又不断进取,就在杨振 宁未满周岁之际,杨武之考取了公费留洋 名额去美国。6年之后,他获得博士学位并 回国,先大厦门大学任教,后来又应聘聘 到清华大学任教数学系教授。杨振宁的群 论知识就是得益于他父亲杨武之。
1949年,杨振宁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做博士后,开始同李政道合作进行粒子物理的 研究工作。
杨振宁在1957年诺贝尔演讲中这样说道: “那时候,物理学家发现他们所处的情况就好 像一个人在一间黑屋子里摸索出路一样。他知 道在某个方向上,必定有一个能使他脱离困境 的门。然而究竟在哪个方向呢?” 原来,那个 方向就是宇称守恒定律不适用于弱相互作用。
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 (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 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在粒子物理学方面,杨振宁的其他贡献包
括:费米-杨模型(1949),与李政道合作的二分量 中微子理论(1957),与李政道和R.奥赫梅合作 的关于C(电荷共轭变换)和T(时间反演变换) 不守恒的分析(1957),与李政道合作的高能中微 子实验分析(1959)和关于W粒子的研究(1960~ 1962)。与吴大峻合作的CP(宇称)不守恒分 析(1964),规范场的积分形式理论(1974),与吴 大峻合作的规范场与纤维丛的关系(1975),与邹 祖德合作的高能碰撞理论(1967~1985)等。
窗户没有玻璃,风吹时必须用东西把纸 张压住,否则会被吹掉下来。听课坐的是在 椅子右边安上一块形似火腿却只能放一本书 的木板的“火腿椅”。但师生们苦中作乐, 幽默地称吃的掺带谷子、稗子、沙子的糙米 饭是“八宝饭”,穿的通了底的鞋是“脚踏 实地”,前后都破洞的鞋是“空前绝后”。
3、名师出高徒 杨振宁,这是一个在当代中国家喻户晓的 名字,更是一个让全世界的华人感到骄傲的名 字。杨振宁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与他善 于寻求并能够获得名师的指点分不开的。俗话 说“名师出高徒”。
资料链接
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芝加哥大学的数 学博士,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合大 学数学系主任多年。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昆 明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昆明的日子是杨 振宁的一个积累时期。
主要成就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范围很广,包括粒 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除了 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 率先与米尔斯(ls)提出了“杨-米尔斯 规范场”,与巴克斯特(R.Baxter)创立了 “杨振宁-巴克斯方程”。
那是个研究气氛非常活跃,而竞争也是很激 烈的地方。在那里,杨振宁同李政道、米尔斯等 人合作,取得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项成就:他 与李政道合作,推翻了几十年来被物理学界奉为 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提出了在弱相互 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两人因此而共同获得1957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和米尔斯合作提出了规范场 理论,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三种场理论中的 一种,还有两种是麦克斯韦提出的电磁场理论, 和爱因斯坦提出的广义相对论引力场理论。
曾任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主任的实验 物理学家萨奥斯说:“杨振宁是一位极具 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 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他喜欢和实验学 家们交谈,对于优美的实验极为欣赏。”
人物年表
杨振宁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
1938年,他才16岁,中学还没有毕业, 就考入了西南联大。1942年,20岁的杨振宁 大学毕业,旋即进入清华大学的研究院。两 年后,他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考 上了公费留美生,于1945年赴美进芝加哥大 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
5、走进“象牙之塔” 杨振宁来到美国后就想追随费米,于是,他 来到费米任教的芝加哥大学。但是,当时费米正 在参加研制原子弹的工作,由于保密的要求,不 容他与外界多接触,于是他把杨振宁介绍给泰勒 博士(后来成为美国的氢弹之父)。1948年,杨 振宁在泰勒的指导下,以优秀的成绩取得了博士 学位。一年之后,由费米和泰勒的推荐,杨振宁 来到号称“象牙之塔”的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 所。举世闻名的爱因斯坦就在那里工作。
1956他和李政道共同发表了一篇文章, 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 本粒子和它们的镜象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因 为这个工作,两人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奖。
杨振宁在1964年成为美国公民。
1977年他和梁恩佐等人在波士顿创办了 “全美华人协会”,促进中美关系。
1980年杨振宁获得拉姆福德奖 (Rumford),1986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杨 振 宁 在 做 报 告
杨振宁与28岁年轻妻子翁帆
年轻时的杨振宁帅气逼人
重点讲解
1、中学时代的杨振宁聪明而早慧,数学 念得非常好。有一天,他认真地对父亲说: “爸爸!我长大了要争取得诺贝尔奖!”从心底里 盼望儿子有出息的杨武之,十分清楚诺贝尔奖 的份量。他鼓励儿子说:“好好学吧!”没想到, 这个玩笑,在西南联大一传十、十传百地传了 开来,人们戏言:“杨武之的儿子数学很好, 为什么不子从父业攻读数学而学物理?哦,因为 数学没有诺贝尔奖!”
传主简介
杨振宁,1922年 10月1日生,原籍中 国,汉族,安徽省肥 西县人。著名美籍华 裔科学家、物理学大 师、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得者。
1957年由于与李政 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 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 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 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 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 奖的汉族人。
他于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则 于70年代发展成为统合与了解基本粒子强、 弱、电磁等三种相互作用力的基础;此外 并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 数学物理等领域做出多项卓越的重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