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营养物质或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饲料中重金属元素检测研究进展

饲料中重金属元素检测研究进展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饲料生产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饲料中重金属元素污染是目前饲料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需要进行严密的检测和控制。
本文主要介绍了饲料中重金属元素检测研究的进展和局限性。
一、饲料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及危害饲料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包括环境污染、工业排放、土壤污染等。
重金属元素主要包括铅、汞、镉、铬等,它们在饲料中的存在会对畜禽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1)影响生长发育:如果饲料中含有过多的重金属元素,会引起畜禽的生长发育迟缓、免疫能力降低等影响。
(2)危害饲料安全:重金属元素不仅会影响畜禽的生长发育,还会累积在畜禽体内,从而危害人类健康。
(3)影响动物繁殖能力:过量的重金属元素还会影响畜禽的繁殖能力,引起生殖功能障碍等问题。
目前饲料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利用重金属元素的特定波长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的现象来测定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但是需要单独测定每种元素。
(3)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是一种高灵敏、高分辨的元素检测方法。
该方法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的含量,但是价格昂贵,操作难度较大。
(4)质谱法:是利用重金属元素分子的质量,将其分离和检测的方法。
该方法对元素种类多、测定范围宽,但是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专业技能。
饲料中重金属元素检测方法虽然多样化,但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包括:(1)样品处理问题:饲料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很低,需要经过样品前处理才能达到检测的要求。
(2)检测方法选择问题:不同的重金属元素需要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3)检测结果可靠性问题:饲料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如产地差异、饲料配方差异、季节差异等,因此检测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得到一定的保证。
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粮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食物,但由于种种原因,粮食中可能会被污染物所污染,这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加强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成为了当前粮食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粮食污染物的常见类型、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粮食污染物的常见类型粮食中的污染物主要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真菌毒素以及其他化学物质等。
农药残留是目前粮食污染中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农药在种植、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使用,导致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问题。
由于环境污染和工业活动,重金属如铅、汞、镉等也会进入粮食中,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真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一类有毒物质,会大量寄生于粮食中,对人体肝脏和免疫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还有一些其他化学物质如激素、防腐剂等也可能存在于粮食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二、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了不少研究进展。
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快速检测技术。
生物传感技术利用生物体或其组成部分作为生物识别元件,通过生物体与待测物质结合所产生的生物特异性效应(例如生物体的亲和、酶的催化等)转化成检测信号,从而实现对待测物质的快速准确检测。
当前,生物传感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环境污染物的检测中,具有快速、敏感、选择性高的特点。
基于生物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也日益受到重视。
例如基于PCR技术的快速检测方法可以对农药残留、真菌毒素等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质谱技术也逐渐成为了粮食污染物检测的重要手段,其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实现对微量污染物的检测和鉴定。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型传感器的开发将成为重点。
新型传感器以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检测等特点,将成为未来粮食污染物快速检测的关键技术。
多模态检测技术的发展将成为一个重要方向。
饲料中重金属元素检测研究进展

饲料中重金属元素检测研究进展饲料中重金属元素检测是饲料安全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
重金属元素的存在会对动物的生长和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必须采用有效的检测方法,及时监测饲料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本文综述了目前饲料中常见的重金属元素——铅、镉、汞、砷的检测方法,以及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应用范围。
一、铅的检测方法铅是饲料中常见的重金属元素之一,对动物的神经、心脏和消化系统都有不利影响。
铅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荧光光度法。
AAS法是铅检测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检测准确度高、灵敏度高、操作简单,但它的缺点是只能检测其中铅元素的含量。
ICP-MS法是一种新型的检测方法,其检测范围更广,能侦测更小的铅含量,以及其他重金属元素。
但ICP-MS法在操作过程中比较复杂,需要对仪器的调试、检测参数等进行较为严格的管理,且仪器的造价较高,因此其使用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
荧光光度法也是铅的检测方法之一,主要适用于草料和谷类饲料的测试,具有简单易操作、精度高、成本低等优点,但该方法不能检测其他重金属元素,且检测范围较窄。
镉是一种极易积累在生物体内的重金属元素,其长期摄入会导致慢性中毒,危害人和动物的健康。
镉的检测方法主要有AAS法、ICP-MS法、原子荧光光谱法(AFS)等。
AAS法对镉的检测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检测准确度高、灵敏度高、成本低廉,是广泛使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
ICP-MS法在镉检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它能够同时检测多种重金属元素,且具有更高的检测灵敏度和精度。
AFS法则是一种适用于镉含量较低的饲料样品的检测方法。
此方法基于镉离子与氢气生成亚砷酸化合物来检测出镉的含量,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度和低检测下限的优点。
AAS法对汞的检测精度较高,但其特异性较差,不能区分汞的各种化合物。
ICP-MS法对汞的检测能力较强,能够同时检测多种重金属元素,但需要高成本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饲料中有害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新进展

摘 要 : 饲 料 安 全 一 直 困扰 着饲 料 企 业 的 生 存 发 展 , 微 生 物 安 全 是 饲 料 安 全 中一 个 重 要 环 节 。 为 了使 饲 料 企 业 持 续 生 产 出安 全 饲 料 和 生 态饲 料 , 实 现 饲 料 工 业 和 畜 牧 水 产 养 殖 业 的 可 持 续发 展 , 根 据 国 内外 近 年 发 表 的 研 究 文
限为 1 P g / 反 应体 系 , 对 其 致病 性 进 行 快 速诊 断 , 无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1 5 ; 修 回 日期 : 2 0 1 4 一 O 1 — 0 3
基金项 目: 十 二 五 国家 科 技 支 撑 计 划 课 题 ( 2 0 1 1 B AD2 6 B 0 4 0 1 ) 作者简介 : 刘小芳 ( 1 9 9 1 一 ) , 女, 硕士研究生 , 研 究 方 向 为 饲 料 安 全 控 制技 术 。 通讯作者 : 王 卫 国( 1 9 5 6 一 ) , 男, 教 授 ,研 究 方 向为 饲 料 加 工 新 技 术 、 饲料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1 . 1 生 物 传 感 器技 术
分析 检测 能力 , 设计 了与 实 时 的分 析 系统 相 连 结 的
I MC模 块 ( i mmu n o - ma g n e t i c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 。生 物
生物传 感 器 ( b i o s e n s o r ) 是 指 对 生 物 物 质 敏 感
工 搏铷 饲 科
CEREAL& FEED I ND UST RY
2 0 1 4 , N o . I
饲 斟 安 呈 与 品 质 控 制I m
黄曲霉素在饲料中的检测方法改进研究

黄曲霉素在饲料中的检测方法改进研究黄曲霉素是一种由黄曲霉属真菌产生的毒素,它广泛存在于农产品和饲料中。
黄曲霉素的摄入对人体健康和动物养殖业都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和监控黄曲霉素在饲料中的含量至关重要。
近年来,科学家们持续努力改进黄曲霉素的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目前,常见的黄曲霉素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放射免疫法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昂贵的设备,并且对于一些特定的样品可能无法准确测量。
气相色谱法则需要对样品进行复杂的前处理,且检测范围不够广泛。
放射免疫法虽然灵敏度较高,但是受到了伦理和环保的限制。
为了改进黄曲霉素的检测方法,一些研究人员尝试使用分子识别技术。
分子识别技术利用人工合成的特定识别元素,如分子印迹聚合物,来选择性地识别目标物质。
通过将分子印迹聚合物与传统的液相色谱或质谱等技术结合使用,可以实现对黄曲霉素的准确和快速检测。
此外,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还尝试使用纳米材料进行快速检测。
例如,利用纳米金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可以实现对黄曲霉素的快速检测,并且灵敏度和准确性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除了改进检测方法,科学家们也在努力提高饲料中黄曲霉素的控制方法。
黄曲霉素在饲料中的来源主要有两个:饲料原料中的真菌污染和添加剂中的黄曲霉素残留。
因此,限制饲料原料中真菌的生长和蔓延是预防黄曲霉素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科学家们通过调整饲料的湿度、pH值和温度等因素,以阻止真菌的生长。
此外,一些可食用的抗真菌剂,如红曲米红色素和大蒜粉等,也被添加到饲料中以抑制黄曲霉素的产生。
此外,黄曲霉素的检测方法改进研究还需要考虑到实际应用的需求。
目前,现场快速检测方法的发展成为研究的热点。
通过结合微流控技术、光学传感器和循环放大等方法,可以实现在饲料生产现场进行实时、准确的黄曲霉素检测。
这些方法不仅具备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而且操作简便,适合在实际生产中大规模使用。
饲料中重金属元素检测研究进展

饲料中重金属元素检测研究进展饲料中重金属元素检测是保障动物健康和保障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
任何杂质物质和有害元素如重金属元素都有可能为动物带来严重的身体损害并威胁食品安全。
近年来,随着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饲料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研究也逐渐得到重视。
本文将介绍饲料中重金属元素检测的研究进展。
一、饲料中重金属元素的来源及危害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4.5g/cm³的金属元素,包括镉、铬、汞、铅等。
它们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其来源包括工业废水、化肥、农药、兽药等。
这些元素的长期积累和滞留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饲料作为动物的主要食物,其中的重金属元素不仅可能危害动物的身体健康,还会传递到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饲料中主要含有镉、铬、铜、汞、锰、镍、铅、锌等重金属元素。
这些元素对动物的影响包括影响生长发育、降低精子活力、损害肝、肾脏、肺等器官、引起免疫功能失调等。
同时,这些元素进入人体后可能引起慢性中毒、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主要检测方法1.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是一种经典的重金属元素分析方法。
它通过吸收金属元素的特定光谱线来测定其含量。
它具有灵敏度高、精度较高的优势,但需要预处理样品,并且不能对多个元素同时检测。
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是一种高灵敏度、高精度的检测方法,可以同时检测多种元素。
它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分析大量的样品,并且能够检测到锰、铜等微量元素,但对样品的处理要求高。
3.光栅分光光度法由于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检测仪器高昂,光栅分光光度法成为了一种更经济实用的方法。
它利用不同元素的吸收光谱线的波长差异,通过比对样品和标准品之间的吸收值来测定元素的含量。
光栅分光光度法具有检测快速、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的优点。
饲料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已经成为饲料质量监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和关注。
饲料中重金属元素检测研究进展

饲料中重金属元素检测研究进展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饲料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不仅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基础营养成分,还包括矿物质、维生素、酸碱度等微量元素。
其中,矿物质作为动物生长和健康发育的重要成分之一,包括铁、锌、铜、锰、钴、镁等元素。
然而,有些饲料中可能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镉、铬、砷等,它们可能对动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因此,饲料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饲料中的重金属元素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自然环境、生产加工、污染事件。
自然环境中重金属元素主要来自于土壤、水源和大气沉降等因素。
生产加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化学细胞剂、杀虫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它们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元素。
此外,污染事件也是导致饲料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上升的一个因素。
例如,污染土壤或水的工业废水和城市垃圾堆,都可能导致饲料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增加。
目前,常见的饲料中重金属元素检测方法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电子顺磁共振、原子荧光光谱等。
其中,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采用该方法,样品需要进行该元素预处理(如酸液消解、干燥等),目前可检测的元素主要包括铜、铅、锌等。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和电子顺磁共振因其检测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特点,逐渐成为一些研究人员选择的方法之一。
为了保障动物健康和人体安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饲料中重金属元素的限量标准。
例如,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盟饲料法规,其中规定了饲料中铅、镉、汞、铬、砷等重金属元素的最高限量。
我国也设置了相应的饲料中重金属元素标准。
例如,饲料中铅、镉、汞、砷等元素的限量均不能超过规定值。
结论饲料中重金属元素确实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饲料都存在问题。
现代科技手段和生产管理模式已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控饲料质量。
合理选择饲料,合理管理饲养过程,并采用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来确定饲料质量,将会有助于确保动物健康和人体安全。
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粮食作为人类的主要粮食来源,其质量和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粮食污染物是指在粮食种植、生产、储存和加工等环节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真菌毒素等。
这些污染物的存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
开发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实时、准确地检测粮食中的污染物含量,对确保粮食品质和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1. 光谱技术:包括近红外光谱(NIR)、拉曼光谱等。
这些技术基于粮食中污染物的光谱特征,通过分析样品的光谱图像,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污染物含量。
近红外光谱已经广泛应用于粮食中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的检测。
2. 基于生物传感器的技术:如基于酶、抗体或DNA的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可以与特定污染物发生特异性反应,通过测量反应产生的信号来确定污染物的含量。
这种技术具有快速、灵敏、选择性高的优点,已经成功应用于农药和真菌毒素的检测。
3.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该技术结合气相色谱和质谱技术,可以对复杂样品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分析和鉴定。
GC-MS技术准确度高、分离效果好,已经在粮食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污染物的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4. 快速液相色谱技术(HPLC):该技术通过将样品溶解于液相中,利用不同物质在液相中的分配行为来进行分离和测定。
HPLC技术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已经成功应用于粮食中农药和真菌毒素的检测。
粮食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中,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帮助监测粮食质量和保障食品安全,对提高粮食加工和消费的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开发更加高效、精确、经济的检测技术,以满足社会对粮食质量和安全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种饲料中营养物质或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Some kind of feed nutrients or toxic substances detection methods research作者:李常银Author: Lee Silver地址: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Address: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of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邮编:652000Code: 652 000某种饲料中营养物质或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饲料是发展养殖业得物质基础,饲料成本占养殖生产成本的70%左右,掌握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或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是取得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之一。
随着饲料工业、动物营养科学和分析检测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分析测试的项目和分析手段也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确保动物食品安全生产,在加入WTO后,我们更注重了饲料安全性与世界接轨,在这方面已经受到了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为了加强对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管理,提高饲料、饲料添加剂的质量,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公众健康,应对绿色壁垒已成为工业制造业发展进程中一场持久而艰巨的拉距战,而有毒有害限用物质的检测便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主要介绍饲料中营养物质或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总结有毒有害物质的研究进程。
文章引用了他人的研究方法,主要说明不同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检测有毒有害物质为重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测定为辅助,把握了当代科技技术的研究方法,有毒有害物质包括了天然有毒有害物质和人工合成的有机药物,这些药物不仅对动物有很大的影响,还对人体有危害作用,所以说掌握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研究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关键词:表关代谢能;蛋白代谢率;毒害作用;饲料;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 进展1.饲料中蛋白质参假的测定1.1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1.1.1测定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定性的步骤:建立模型测定光谱→设置参数→建立和检验模型→分析样品→测定未知样品→调用模型→分析结果①1.2 饲料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1.2.1定性检测1.2.1.1氨基酸分析方法对于鱼粉等蛋白质原料中氨基酸的判定,可以从氨基酸总量和平衡性进行分析。
对于纯化的蛋白质,在水解过程中氨基酸残基结合水分子成为游离的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大于蛋白质的总量。
但是,在进行氨基酸分析时,一般是采用酸水解的方法对蛋白质水解后再进行分析,而在水解过程中部分氨基酸如色氨酸、苯丙氨酸等被破坏,使氨基酸总量下降。
因此,对于一般的鱼粉和其他蛋白质原料的氨基酸分析结果,要求氨基酸总量为蛋白质质量的90%以上,能够达到95%以上为最好。
缺点是对于掺人不同处理的羽毛粉、猪蹄角粉、血粉等蛋白质原料,单从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平衡性方面是难以进行分析和判定的。
1.2.1.2 离体消化率测定方法常规离体率、国标中消化率测定方法是经过酶水解后进行过滤、离心,测定残渣中的蛋白质含量,再通过消化前、后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差异计算的,测定的是溶解于消化液中的所有含氮物质的量。
因此若在蛋白质原料中掺人的非蛋白质物质能够溶解或部分溶解,则测定的消化率就会高于真实结果。
优点是当蛋白质原料中掺人不同处理的羽毛粉、猪蹄角粉、血粉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鉴定。
1.2.2定量检测1.2.2.1 高效液相色谱法②该方法的原理是试样中的三聚氰胺用三氯乙酸溶液提取,将提取液离心后经混合型阳离子交①摘自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技术》课件作者:吴彩梅、吴秀群、贾刚等② 2007年农业行业标准NY/T1372—2007《饲料中三聚氰氨的测定》,本标准引用于此处。
换固相萃取柱净化,洗脱物吹干后用甲醇溶液溶解,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
样品前处理:准确称取0.25 g粉碎均匀的样品于50 mL有盖的塑料离心管中,加入乙腈和水各25 mL,在旋涡混合器中混匀1 min后超声20 min,再在旋涡混合器中混匀1 rain,离心5 min后取上清液过0.2汕m滤膜。
吸取滤液0.25 mL并加人0.1 mol·L。
的盐酸0.75 mL,混匀后过0.2 I.zm滤膜,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进行测定。
标准液制备:称取三聚氰胺标准品0.1 g,置于10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液溶解,稀释至刻度,得1 000斗g·mL。
1标准储备液;准确吸取储备液10 mL于10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得100 txg·mL_标准中间液;分别吸取中间液5、10、25、50 mL于10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即得浓度分别为5、10、25、50 I.Lg·mL。
的标准液。
液相色谱:色谱柱:EclipseXDB—C。
(150 mm×4.6 mm,5.0 I.zm);流动相:乙腈:缓冲液=85:15,其中缓冲液为10 mol·L。
1柠檬酸和10 mol·L‘1庚烷磺酸钠的混合液,pH=3.0;流速:0.8 mL·min。
1;进样体积:10¨L;柱温:25 oC;检测波长:240nm保留时间:约4.5 min;运行时间:10 min。
计算公式:X=C·V·n/m式中:x一试样中三聚氰胺的含量/mg·kg一;c一标准曲线上查得的试样中三聚氰胺的浓度/txg·mL。
;V一净化后加入的甲醇溶液体积/mL;m一一试样质量,g;n 一稀释倍数。
该操作复杂但精密,可以用于测定低浓度的三聚氢胺。
①①1.2.2.2 气相色谱一质谱检测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净化后的洗脱液用氮气吹干,用N,O一双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BSTFA)衍生化,以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根据液相的定量结果将洗脱液浓度稀释至为0.5 Ixg·mL~。
分别吸取稀释液0.5 mL用氮气吹干,加入吡啶250汕L和衍生试剂250 IxL,加盖,混匀,70℃反应30 min,同时吸取0.5 Ixg·mL。
的标准溶液0.5 mL做同步衍生,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确证。
此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检测饲料中的三聚氢胺。
1.3 尿素、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快速定性检测操作:粗称2g上述脱脂样品于试管中,加10mL蒸馏水,用涡旋混合器混合10~15s,静置10min,取用上清液测非蛋白氮。
1.3.1 尿素的快速定性检测。
1.3.1.1 先加6~8滴上清液到白色点滴板上,然后加2~3滴0.1%溴百里酚兰和4~5滴0.4%尿素酶到白色点滴板上,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若为阳性反应结果呈蓝色,阳性最低检测限是0.25%。
1.3.1.2 取试样5g左右,置于一张干净的滤纸上,再加入5g左右的生豆粉,搅拌均匀,用蒸馏水润湿,滴入数滴甲酚红试剂,让其反应3~5min,若有尿素存在即显出红色,且散开得像蜘蛛网似的,无尿素则显出黄色。
1.3.2 铵盐快速定性检测加6~8滴上清液到点滴板上,然后滴加2~3滴奈斯勒试剂,观察颜色变化结果。
阳性反应的结果:开始为黄色,逐渐变为深桔色,一会就变灰色,若只出现深桔色、基本不变色或由黄色直接变为灰色或很快变为灰色,则是阴性。
最低检测限是0.1%。
1.3.3 硝酸盐-亚硝酸盐的快速定性检测加6~8滴上清液到点滴板上,然后加2~3滴0.5%二苯胺,观察颜色变化结果。
阳性反应的结果:在点滴板中间是深蓝色,最低检测限是0.05%。
1.4 脲醛聚合物的快速定性检测②①本方法也可称为三聚氰酸法②饲料博览·技术版2D∞2009年第5期1.4.1 样品过45目筛,加6~8滴0.5%变色酸到点滴板上,取一些筛下样品也加到点滴板上,往点滴板上再加0.5%变色酸,观察颜色变化结果。
阳性反应的结果:在5~10min内,出现蓝紫色,缺点是最低检测限是0.15%,动物性原料必须脱脂才能进行测定。
1.4.2 称3g样品加到50mL带盖离心管中,加35mL煮沸的20% NaOH溶液,用涡旋混合器混匀,静置大约5min,倒掉上清液,留下底部沉淀,加35mL蒸馏水,混合,静置5min,倒掉上清液,反复洗3~4次,洗到沉淀无色(白到灰色),用蒸馏水将沉淀转移到10mL的试管中,吸出试管内大部分水,仅留1cm高的水。
加1mL 0.5%变色酸,混匀,再观察颜色。
阳性反应的结果:蓝紫色,缺点是最低检测限是0.25%,并且仅动物性原料。
以上的方法中对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快速检测方法结合了感官检测、显微镜检测、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检测,各种检测方法相辅相成。
在实践中经过多次和传统的标准常规检测方法对比,上述检测方法更简便、快速、经济、实用、检测结果直观、技术易掌握,甚至非专业人员都可掌握,这就是很好的优点。
缺点是精确度不都是很高。
2.1 饲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有机氯类农药。
如六六六、滴滴涕等,沙门氏菌对人和动物有致病力。
饲料霉变主要由黄曲霉属、青霉属、交链孢霉属、镰刀霉属等引起。
霉菌不仅仅会影响饲料质量,影响动物正常生长,最严重的是产生毒素,引起动物中毒。
饲料添加剂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和药物添加剂等,大多数来自自然产物和人工合成,部分具有毒副作用,在添加量过大时,对动物产生毒害作用。
铜中毒时,大量铜在肝脏蓄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引起肝坏死。
违禁药物包括激素类、安定类和抗生素类药物。
如盐酸克伦特罗,又称瘦肉精,主要添加在育肥猪饲料中,能够提高猪的瘦肉率。
添加后一方面是引起猪只体代谢异常,影响猪只的正常生长,严重的出现死亡;另一方面是在动物产品中残留,人食用后,会造成二次中毒,危害人体健康。
2.2 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现在饲料中有机农药的检验的手段与方法多种多样,检测仪器也越来越灵敏,检测方法的检测限量也越来越低。
快速检测法因其检测所需的时间短、仪器要求简单、结果判别容易人员技术要求低、对环境没有特别的要求。
一般的快速检测产品都可满足饲料检测的要求,得到检测人员的一致认同,同时解决了基层检测的技术困难,既快速又简便,还可明显降低检测成本。
2.2.1 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①ELISA principle is to use immunology antigen antibody specificity combination of enzyme catalysis and high efficiency through chemical method will plant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 and test object union, form enzyme coupling objects. Enzyme league immune detection kit is a lot of variety, the variety of dipsticks not too much, main can meet essence, chloromycetin, lean lean, hormone, stability and sulfonamides common drug residue detection.(ELISA 法原理是利用免疫学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和酶的高效催化作用,通过化学方法将植物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与检测物结合,形成酶偶联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