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物化学任务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护理专业)————————————————————————————————作者:————————————————————————————————日期:ﻩ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护理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疾病的发病机理,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围绕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护理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三大模块共八个章节。

护理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课,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验6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熟悉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3.了解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二)能力目标1.能运用生化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阐明发病机理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能测定常用临床生化项目,并能分析其对疾病诊断的意义,为后期护理专业课的学习及医疗技术的操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素质目标1.注重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医德医风。

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协作的整体观念。

三、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序号模块任务领域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包含技能、知识与素质目标)教学任务(情景、境设计执考点(考点)课时1 基础理论模块生物化学绪论1.能掌握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

医学生物化学形考任务5参考答案

医学生物化学形考任务5参考答案

医学生物化学形考任务5参考答案1、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 )。

A. 温度、pH值B. 作用物浓度C. 激动剂D. 酶本身浓度E. 抑制剂和变性剂2、收集唾液时为什么要混合几个人的唾液,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唾液是一种无色且稀薄的液体B. 三对唾液腺分泌C. 口腔中唾液里有淀粉酶D. 以上都不对E. 唾液是混合物3、酶的作用为什么会有其最适温度,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但温度超过一定数值后,酶受热变性的因素占优势,反应速度反而随温度上升而减缓,形成倒V形或倒U形曲线B. 一般地说,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大约增加一倍C. 酶是蛋白质,可随温度的升高而变性D. 此曲线顶点所代表的温度,反应速度最大,称为酶的最适温度E. 以上都不对4、实验中l号管和3号管结果为何不同,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1号管在沸水浴B. 3号管在冰水浴C. 最终两个试管的颜色相同D. 最终两个试管的颜色不同E. 温度对酶的影响5、染色后的薄膜上可清楚显现五条区带(如下图所示)。

一般在从正极端起,依次为( )A. 清蛋白,γ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 α1球蛋白B.清蛋白,α1球蛋白,β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C. 清蛋白,β球蛋白,α2球蛋白,α1球蛋白,γ球蛋白D. 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E.清蛋白,α2球蛋白,α1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6、为了避免电泳图谱不齐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点样前注意关闭门窗和风扇B. 以上都不对C.一定要按操作步骤进行D.薄膜质量对实验没有影响E. 将滤纸吸去薄膜表面的多余水份,使薄膜含水量饱和均匀7、电泳图谱出现条痕的原因不包括()a. 因电泳槽密闭性不良b. 由于点样后薄膜过干c. 薄膜不需要充分浸透后就能点样d. 以上都不对e. 电流过大,薄膜水份蒸发干燥1。

国开电大医学生物化学形考任务五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医学生物化学形考任务五参考答案

题目1.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 )。

A. 酶本身浓度
B. 温度、pH值
C. 作用物浓度
D. 抑制剂和变性剂
E. 激动剂
【答案】:酶本身浓度;温度、pH值;作用物浓度;激动剂
题目2.收集唾液时为什么要混合几个人的唾液,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唾液是一种无色且稀薄的液体
B. 三对唾液腺分泌
C. 以上都不对
D. 唾液是混合物
E. 口腔中唾液里有淀粉酶
【答案】:唾液是一种无色且稀薄的液体;三对唾液腺分泌;唾液是混合物;口腔中唾液里有淀粉酶
题目3.酶的作用为什么会有其最适温度,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以上都不对
B. 此曲线顶点所代表的温度,反应速度最大,称为酶的最适温度
C. 酶是蛋白质,可随温度的升高而变性
D. 一般地说,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大约增加一倍
E. 但温度超过一定数值后,酶受热变性的因素占优势,反应速度反而随温度上升而减缓,形成倒V形或倒U形曲线
【答案】:此曲线顶点所代表的温度,反应速度最大,称为酶的最适温度;酶是蛋白质,可随温度的升高而变性;一般地说,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大约增加一倍;但温度超过一定数值后,酶受热变性的因素占优势,反应速度反而随温度上升而减缓,形成倒V形或倒U 形曲线。

国开电大医学生物化学形考任务三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医学生物化学形考任务三参考答案
题目5.细胞胞液
C.细胞膜
D.核蛋白体
E.细胞核
【答案】:细胞核
题目6.DNA复制时,子链DNA合成方式是()
A.两条链均为3'到5'方向合成
B.两条链均为5'到3'方向合成
C.两条链均为不对称转录合成
D.两条链均为不连续合成
E.一条链5'到3'方向,另一条链3'到5'方向合成
【答案】:氨基残基侧链的修饰
题目13.翻译的产物是()
A.一个启动序列和数个调节基因
B.蛋白质
C. rRNA
D. tRNA
E.数个启动序列
【答案】:蛋白质
题目14.关于密码子,正确的叙述是()
A.三个相邻核苷酸决定一种密码子
B.有三种起始密码子
C.有一种终止密码子
D.密码子的阅读方向为3'到5'
E.一种氨基酸只有一种密码子
B.核酸酶参与终止
C.在DNA模板上终止部位有特殊碱基序列
D. d因子识别DNA上的终止信号
E. e因子识别DNA的终止信号
【答案】:在DNA模板上终止部位有特殊碱基序列
题目10.比较RNA转录和复制,正确的是()
A.合成产物均需剪接加工
B.与模板链的碱基配对均为G-A
C.都在细胞内进行
D.原料都是dNTP
题目1.合成DNA的原料是()
A. dNMP
B. NTP
C. NMP
D. dNTP
E. dNDP
【答案】:dNTP
题目2.镰刀型红细胞性贫血其β链有关的突变是()
A.断裂
B.插入
C.缺失
D.点突变
E.以上都不对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中药学药物制剂和制药工程专业全文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中药学药物制剂和制药工程专业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 Biochemistry课程性质: 必修课总学时: 54学时讲课学时:54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学分: 3适用对象: 中药学、制药工程、药物制剂专业先修课程:医学生物学、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是药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医药学基础课。

其目的主要是应用化学、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阐明人体的化学组成,在生命活动中所进行的化学变化及其调控规律等生命现象的本质。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继医药学基础课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将来中医药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本课程内容主要通过理论课讲授,让学生掌握并熟悉生物化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学科的一些新进展,让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的生物分子的结构与理化性质,主要营养物在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遗传信息的传递,具备一定的相关生物学方面知识。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生物化学》的教学主要是通过理论讲授方式进行。

在讲授中主要采用讲座式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课堂教学形式,辅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

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为主,要求了解的内容自学为主。

在讲授中体现专业特点,体现专业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化学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明确学习这门课的目的性,逐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进行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不仅仅是单纯接受掌握知识,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学的方法与能力,我们开展了“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改革尝试。

通过个别的病案提出相关的医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自己独立去寻找答案并进行小组集体讨论,在教师的参与下共同分析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生物化学课程标准所属系部:基础医学部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一、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分子水平来探讨生命现象的本质。

生物化学既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又与其它基础医学课程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化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生化知识解释临床疾病的发病机理及采取的防治措施;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机体的物质组成,物质代谢及物质代谢与机体功能关系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系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培养创新精神,树立诚信服务理念,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它的理论和技术渗透至其它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个学科。

它以前期的化学课程为基础,为后期进一步学习免疫机制,病理过程,药物体内代谢及作用,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以及临床检验、诊断、治疗在理论和技术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并随着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对学习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围绕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后续课程和基层医疗岗位实际工作对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合理取舍生物化学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将基础理论与临床知识进行对接。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基因信息传递和专题生化等四大模块共十二个章节。

临床医学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课,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0学时。

二、课程培养目标(一)知识目标1.系统掌握人体的物质组成、正常的物质代谢和基因信息传递的过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2024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2024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物质代谢;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血液、肝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等生命科学内容,为医学生深入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乃至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及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与生理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理解生物体重要物质代谢的基本途径,主要生理意义、以及代谢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理解基因信息传递的基本过程,理解各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它们在医学上的意义,了解分子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本课程教材适用于医学高等专科教育三年制全科医学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理论课55学时、实验课12学时,总学时为67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化学发展简史第二节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三节生物化学与医学【教学要求】掌握: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熟悉: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内容】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一、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氮的含量及应用。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结构通式;氨基酸的分类及结构特点;氨基酸的两性电离、紫外吸收性质及茚三酮反应。

二、肽和肽键,多肽链及N、C末端,主链骨架的概念。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肽键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维持蛋白质构象的化学键、肽单元、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无规卷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

包括与生物化学相关的疾病模型的建立和分 析实验,以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生物化学 机制的研究实验。
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检查实验器材和试剂是否齐 全、完好。
实验操作过程
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试剂,注意个人和他 人的安全。
实验后处理
及时清理实验现场,妥善处理废弃物和污染物,确保实验室环境整洁、 安全。
物化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能力目标
02
能够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医学实际问题;具备开展生
物化学实验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素质目标
0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医
学人文素养。
教材选用及参考书目
教材选用
《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版)
参考书目
《医学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最新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科学出版社,最新版)等。同时,鼓励学生阅读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和专著, 以拓宽视野和深化理解。
核酸结构与功能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核苷酸的结构与分类,核苷酸的 理化性质。
DNA的结构与功能
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和高 级结构,DNA的理化性质, DNA的复制、转录和表达调控。
RNA的结构与功能
RNA的种类与结构特点,RNA的 功能与调控机制。
核酸的理化性质
紫外吸收,变性、复性与分子杂 交。
糖类结构与功能
血液生化诊断
通过检测血液中各种生化 指标的变化,判断机体代 谢状况及疾病情况。
生物化学技术在治疗中应用
药物设计与合成
利用生物化学原理设计新药,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任务_000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
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
劳动或运动时ATP因消耗而大量减少,此时( )
A. ADP相应增加,ATP/ADP下降,呼吸随之加快
B. ADP相应减少,以维持ATP/ADP恢复正常
C. ADP大量减少,ATP/ADP增高,呼吸随之加快
D. ADP大量磷酸化以维持ATP/ADP不变
.
肝脏不能合成的蛋白质是()
A. 清蛋白(白蛋白)
B. 凝血酶原
C. 纤维蛋白原
D. γ-球蛋白
.
影响钙吸收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年龄
B. 肠道pH
C. 活性维生素D
D. 食物中钙含量
.
血液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含量最多的是( )
A. 肌酸
B. 肌酐
C. 尿酸
D. 尿素
.
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
A. 葡萄糖
B. 脂肪酸
C. ATP
D. 磷酸肌酸
.
.短期饥饿时,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 )
A. 肝糖原分解
B. 肌糖原分解
C. 肝糖原合成
D. 糖异生作用
.
饥饿时在肝内可增强的代谢途径是( )
A. 磷酸戊糖途径
B. 糖异生
C. 脂肪合成
D. 糖酵解途径
.
不含血红素的蛋白质是( )
A. 过氧化氢酶
B. 过氧化物酶
C. 细胞色素
D. 铁硫蛋白
.
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
A. 磷
B. 钾
C. 钙
D. 钠
0.
下列是类固醇衍生物的是( )
A. 维生素D
B. 维生素PP
C. 维生素B12
D. 生物素
1.
血钙中直接发挥生理作用的物质为( )
A. 草酸钙
B. 血浆蛋白结合钙
C. 磷酸氢钙
D. 钙离子
2.
严重肝疾患的男性患者出现男性乳房发育、蜘蛛痣,主要是由于( )
A. 雌性激素分泌过多
B. 雌性激素分泌过少
C. 雌性激素灭活不好
D. 雄性激素分泌过多
3.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 )
A. 维生素D3
B. 维生素D2
C. 24-羟维生素D3
D. 1,25-二羟维生素D3
4.
人体合成胆固醇量最多的器官是( )
A. 肝脏
B. 肾脏
C. 脾脏
D. 肾上腺
5.
下列不是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的是( )
A. 糖酵解是成熟红细胞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
B. 5%-10%的葡萄糖通过磷酸戊糖途径进行代谢
C. 成熟的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氧化
D. 2,3二磷酸甘油酸旁路产生的大量2,3二磷酸甘油酸可增加血红蛋白与氧的亲
和力
6.
不属于胆色素的是( )
A. 结合胆红素
B. 胆红素
C. 血红素
D. 胆绿素
7.
患有口腔炎应服用( )
A. 维生素B1
B. 维生素B2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PP
8.
有氧情况下也完全需要糖酵解提供能量的是( )
A. 成熟红细胞
B. 肌肉
C. .肝
D. 脑
9.
肝脏在脂代谢中的作用之一是( )
A. 合成LCAT,CM
B. 合成VLDL和LDL
C. 合成CM,HDL
D. 合成酮体给肝外组织提供能量
0.
关于Ca2+的生理功用,正确的是( )
A. 增加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心肌兴奋性
B. 增加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心肌兴奋性
C. 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心肌兴奋性
D. 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心肌兴奋性
1.
氰化物造成人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由于(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