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看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看知识点一、基础知识1.语文基础知识:字音、字形、字义、词义、成语、诗词、修辞等。
2.文言文知识:古文选读、文言文基础语法等。
3.现代文知识:常见文体、修辞手法、主题思想等。
二、阅读理解1.阅读理解技巧:题目分析、文章理解、选项辨析等。
2.阅读素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三、作文基础1.作文写作技巧:立意、构思、段落写作、结尾技巧等。
2.作文类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
3.作文语言表达:丰富的词汇、恰当的句式、连词运用等。
四、语法知识1.名词:名词的分类、复数形式、所有格等。
2.动词:时态、语态、情态动词等。
3.形容词和副词:程度、比较等。
4.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等。
5.冠词:不定冠词、定冠词等。
6.介词:常见介词的使用、固定搭配等。
7.连词:并列连词、从属连词、状语从句引导词等。
五、修辞手法1.比喻:目的、方法、特点等。
2.拟人:特点、作用等。
3.夸张与夸饰:类比、对比等。
4.排比:特点、运用等。
5.反问与修辞疑问:区别、意义等。
6.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六、诗词鉴赏1.唐诗宋词:作者、背景、题材、艺术特点等。
七、古代文化知识1.文言文名篇:《孔子家语》、《论语》、《史记》等名篇的作者和内容。
2.文化常识:古代典籍、文化名人、古代科技发明等。
八、写作技巧1.默写与填词:常见词组、古诗名句等。
2.句型转换:句子结构变化的方法和技巧。
3.改错与辨析:常见语法错误和解析。
九、写作素材1.名言佳句:常见的名人名言和文学名句。
2.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应用。
3.各类话题的素材:社会热点、人生哲理、家庭生活等。
语文试卷知识点中考

一、基础知识1. 识记与积累(1)汉字:掌握常用字的笔画、笔顺、部首、字义、字形,能准确辨析形近字、同音字。
(2)词语:积累并理解词语的含义,能正确运用词语。
(3)成语:掌握成语的来源、意义及用法,能正确运用成语。
(4)文学常识:了解我国古代文学史、著名作家、作品及文化现象。
2. 语法知识(1)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2)句子结构: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
(3)复句:并列复句、递进复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条件复句、选择复句。
(4)句式变换: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
二、阅读理解1. 篇章阅读(1)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作者观点、情感态度。
(2)分析文章结构:段落划分、层次关系、过渡手法。
(3)鉴赏文章语言:词语运用、句式特点、修辞手法。
2. 现代文阅读(1)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作者观点、情感态度。
(2)分析文章结构:段落划分、层次关系、过渡手法。
(3)鉴赏文章语言:词语运用、句式特点、修辞手法。
3. 古诗文阅读(1)理解文言文:掌握文言文断句、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2)鉴赏古诗:理解诗意、把握形象、体会情感。
(3)理解文言文:掌握文言文断句、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三、写作1. 写作能力(1)审题立意:明确题目要求,确定写作中心。
(2)选材构思:围绕中心选材,构思文章结构。
(3)语言表达:运用恰当的词语、句式、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优美。
2. 写作技巧(1)开头:开门见山、引出主题。
(2)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3)过渡:使文章层次分明、连贯自然。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四、综合运用1. 阅读理解与写作相结合(1)从阅读中汲取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2)运用阅读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2. 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1)关注社会热点,提高语文素养。
(2)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在中考语文试卷中,考生需要掌握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和综合运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大全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大全一、修辞手法1.比喻: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表达其中一种事物或情感;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看作有生命的人来行动或说话;3.夸张:把事物的一些特征夸大以增加表达的效果;4.对偶:使用对称的词、句或句子来进行修辞;5.排比:一系列并列的成分,用于增加效果;6.反问:用问句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义;7.对仗:充分利用词语或句子之间的音韵关联来增加修辞的效果。
二、作文技巧1.注意选材:选择熟悉的话题或与时代相关的热点;2.论点准确:论点要简单明了,有针对性;3.结构清晰:合理的开头、主体和结尾;4.语言得体:用较高的观点、意境来提升文采;5.注意段落:段落之间要有衔接,避免突兀或重复。
三、阅读理解1.意义理解:理解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作者观点等;2.推理判断:通过文字间的线索进行判断;3.细节理解:理解文章中的细节信息;4.词语理解:理解文章中的生词、短语等;5.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布局。
四、诗歌鉴赏1.诗歌形式:认识诗歌的基本形式,如诗的格律、韵律等;2.诗歌意境:分析诗歌的情感、意境、思想等;3.诗歌语言:领会诗歌的特殊语言风格;4.诗歌内容:理解诗歌的主题、中心思想等。
五、古文阅读1.古文词语:理解古文中的生词、短语等;2.句子结构:理解古文中的句子结构和习语;3.文章结构:理解古文的篇章结构和主旨;1.理解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和观点;2.掌握文章的论述结构和写作目的;3.理解文章的细节和事实信息;4.掌握文章的逻辑关系和推理判断。
七、句子理解1.主谓宾结构:理解句子的主谓宾结构;2.修饰成分:理解句子的修饰成分,如定语、状语等;3.从句理解:理解复合句的主句和从句之间的关系;4.句式变化:理解句式变化对句意的影响;5.逻辑关系: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八、词语运用1.同义词:理解近义词在语境中的使用;2.反义词:理解反义词在语境中的使用;3.词语辨析:理解容易混淆的词语的用法;4.词语搭配:理解词语的常用搭配。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大全一、字音字形知识点1.字的结构和构造:单字、合字、偏旁部首、字根、字形义等。
2.声母、韵母、声调的认识和运用。
3.拼音和拼读规律:正确理解并准确拼写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4.词的形音义:形式、发音、含义和用法的基本认识和运用。
二、词语知识点1.词类的认识和运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连词、介词、感叹词等。
2.同义词、反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和运用。
3.词语的词义辨析和用法:熟语、成语、俗语等。
三、句子知识点1.句子的结构和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2.句子的类型和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主从复合句等。
3.句子成分的补充和短语的作用。
四、篇章结构知识点1.篇章的结构和段落:主题句、承上启下、总-分-总、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对比等。
2.篇章的连贯和过渡:词语的连贯、逻辑关系的过渡、时空顺序的过渡等。
五、阅读技巧知识点1.阅读理解的策略和方法:精读、略读、分析、归纳、概括、猜词义、推理等。
2.阅读中的问题解答和分析:理解题、细节题、主旨题、推理题、判断题等。
六、写作知识点1.写作表达的目的和方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2.写作的结构和组织:开头、承接、过渡、结尾等。
3.写作的规范和技巧:语言简练、行文流畅、修辞技巧等。
七、常用修辞手法1.夸张、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的认识和运用。
八、名篇诵读1.名篇诵读的目的和作用:提高语感、培养表达能力、丰富语汇等。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一、文言文阅读1.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之:代词、助词等- 而:连词,表并列、转折、因果等- 以:介词,表示用、因等- 于:介词,表示在、比等2. 古今异义词的识别与理解- 例如“走”古义为“跑”,“汤”古义为“热水”等3. 常见文言文句式结构- 主谓宾结构-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4. 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的结合- 保持原句意思的准确性二、现代文阅读1. 文章主旨大意的把握- 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部分2. 段落大意的提炼- 分析段落结构,识别中心句3. 作者态度和观点的理解- 通过文章的字词选择、句式结构等推断4. 推理判断题的解答技巧- 根据文章信息进行逻辑推理三、写作技巧1. 作文结构的安排- 开头、中间、结尾的逻辑性与完整性2.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 选择有力论据,合理组织论述3. 修辞手法的运用- 比喻、拟人、排比等4.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避免语病四、诗词鉴赏1. 诗词基本知识- 诗词的形式、格律、韵律等2. 诗词内容的理解- 主题、情感、意境等3. 诗词表现手法的识别- 比喻、象征、拟人等4. 诗词鉴赏题的解答技巧- 结合诗词背景、作者生平等进行深入分析五、语言知识运用1. 词语的正确运用- 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成语的正确使用2. 句子成分分析- 主语、谓语、宾语等的识别3.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逗号、句号、引号等的规范使用4. 语病的识别与修改-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逻辑混乱等问题的修正六、阅读理解策略1. 快速阅读与精读的结合- 先快速浏览全文,再针对重点部分进行深入阅读2. 关键词的标注与记忆- 划出文章中的关键词,帮助理解和记忆3. 信息的整合与归纳- 将文章中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自己的理解4. 问题解答的技巧- 根据问题类型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七、名著阅读1. 了解名著的基本情节- 故事情节、主要人物、发展脉络等2. 名著中的主题思想- 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人性探讨等3. 名著的艺术特色- 语言风格、结构布局、人物塑造等4. 名著阅读题的解答技巧- 结合作品背景和作者意图进行分析八、综合实践能力1. 信息筛选与整合- 从多个文本中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整合2.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面对实际问题,运用语文知识和思维能力进行解决3. 创新思维的激发- 鼓励学生在阅读、写作中展现个性和创新4. 跨学科知识的运用- 结合其他学科知识,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结语:掌握上述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对于提高中考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关于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关于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课文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内容:写诗人杜甫送别好友孟浩然的情景,表达了友谊深厚的情感。
考点:黄鹤楼、孟浩然等的生平事迹、诗句的表达技巧。
2.《秋声》,杜牧内容:表达了诗人秋天的思乡之情,描绘了秋天的景色。
考点:描写秋天景色的词句、运用修辞技巧的手法。
3.《登鹳雀楼》,王之涣内容:写诗人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感,展示了壮美的北方山河风光。
考点:描写北方山河风光的词句、修辞手法的应用。
4.《春词》,韩愈内容: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爱国情怀。
考点:描写春天景色的词句、表达爱国情怀的手法。
5.《寻隐者不遇》,贾岛内容:写诗人寻求隐士的经历,表达了人生追求真理的价值。
考点:描写诗人寻觅隐士的词句、思想表达的手法。
二、现代文阅读1.说明文考点:结构特点、核心观点、信息组织方式。
2.议论文考点:论点的提出、论证的方法、修辞手法的应用。
3.夹叙夹议文考点:夹叙夹议的结构特点、核心观点的把握、选材的符合逻辑原则。
4.记叙文考点:描写人物、环境描写、情节编写。
5.说明文与夹叙夹议文考点:主题与结构、段落之间逻辑关系、修辞手法应用。
三、古代文学作品1.《孔雀东南飞》,白居易内容:描写了孔雀飞翔的动态景观,以孔雀的自由与奔放,表达了诗人对野趣生活的向往之情。
考点:描写孔雀飞翔的词句、运用比喻手法。
2.《琵琶行》,白居易内容:描写了唐玄宗与杨贵妃故事的动人情景,表达了白居易对杨贵妃的痛惜与思念之情。
考点: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的事迹、运用修辞手法的方法。
3.《木兰诗》,民间歌谣内容:描写了木兰代父从军、冒险杀敌的故事,表达了木兰忠诚、勇敢的精神。
考点:描写木兰英勇形象的词句、抒发木兰忠诚于国家的思维。
4.《岳阳楼记》,范仲淹考点:描写岳阳楼的景色、表达爱国情怀的手法。
5.《小石潭记》,欧阳修内容:描写了欧阳修访友时所见到的小石潭,表达了对名士的赞美和如诗如画景色的描绘。
考点:描写小石潭景色的词句、表达欧阳修对名士的敬仰之情。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一、基础知识数字归纳记忆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两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两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四种文学体裁:散文、小说、诗歌、戏剧。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道理、比喻、对比。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头、发展、、结局。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讥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夸大或着重指出。
五种表达体式格局:记叙、申明、谈论、描写、抒怀。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表注释,表插说,表声音中断、连续,表话题转换,表意思递进。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抑扬。
七种常见短语类型:并列、偏正、主谓、动宾、后补、“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主要复句类型:并列、转折、条件、递进、选择、因果、假设。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采。
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中考语文必考重要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必考重要知识点梳理一、词语运用1.同音字、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和运用,包括常见的词语搭配和用法。
2.汉字的词义辨析,掌握常见词语的义项和用法。
3.词语的比喻和拓展运用,通过词语的扩展意义来丰富句子的表达能力。
4.词语的音、形、义的关系,掌握常见字的读音规律和形状特点,并能运用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中。
二、语法知识1.词性和句子成分的认识,掌握常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等的基本用法和句子成分。
2.语法成分和成分之间的关系,掌握主谓、宾语、定语、状语等的关系,并能在句子中准确运用。
3.句子的基本结构和衔接,掌握并运用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独立主格结构等,使句子表达清晰。
4.语序和语言风格的掌握,正确运用语序和语言风格使文章的表达更具逻辑性和韵律感。
三、阅读理解1.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掌握快速阅读、整体把握和重点理解的技巧,提高阅读理解的效率。
2.阅读材料的分析和理解,通过理解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事实细节和修辞手法,把握文章的要点。
3.阅读材料的推理和判断,能够通过推理和判断,分析文章中的逻辑关系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4.阅读材料的评价和评论,对文章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价和评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简明扼要地表达。
四、写作能力1.作文的基本结构和要素,掌握作文的开头、承接、转折和结尾等基本结构,并能合理运用。
2.作文的主题和思路,能够根据不同的写作题目,确定作文的主题和思路,提高作文的逻辑性和一致性。
3.作文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使作文的语言表达丰富多样。
4.作文的文体和写作技巧,能够根据不同的写作要求,选择合适的文体和运用写作技巧,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五、修辞手法1.比喻和象征的运用,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丰富文章的意境和表达效果。
2.夸张和省略的运用,通过夸张和省略的手法,增强文章的冲击力和留白效果。
3.对比和排比的运用,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突出事物间的差异和逻辑关系,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
(一)
1.触目伤怀: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2.情郁于中:感情聚积因心里不得发泄。
3.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罕,希少。
4.人声鼎沸:人声喧闹的意思。
5.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6.死不瞑目:形容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7.稍纵即逝: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8.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9.枕戈待旦: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10.无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11.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12.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13.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
益,更。
8.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9.销声匿迹:消失声音,藏起形迹。
10.俯首贴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
11.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
12.饱学之士:指学识丰富的人。
13.不胜枚举:例子很多,无法一一列出。
胜,能够承担或承受。
14.雅俗共赏: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
15.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
稽,查考。
16.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17.左右逢源:比喻做事情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
(二)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着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着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着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
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
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
(三)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着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着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21、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