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合集下载

第二章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环境评价概论 教学课件

第二章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环境评价概论 教学课件
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排污系数进行计算,求得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方 法称为经验计算法。计算公式为:
Q=KW 式中 Q—— 单位时间污染物排放量,kg/h;
K—— 单位产品经验排放系数,kg/t; W—— 单位产品的单位时间产量,t/h。
第一节 污染源调查
3.实测法
实测法是通过对某个污染源现场测定,得到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流量,然后计 算出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Company Logo
第一节 污染源调查
三 污染源调查的一般方法
1. 区域污染源调查
对于区域污染源调查,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分为详查和普查两种。重点污 染源调查称为详查;对区域内所有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2.具体工程的污染源调查
具体工程的调查方法类似详查,应该在调查根底上进行工程剖析,其 内容包括: 〔1〕排放方式、排放规律。 〔2〕污染物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 〔3〕对主要污染物进行追踪分析。 〔4〕污染物流失原因的分析。
第二章 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第一节 污染源调查 第二节 污染型工程工程分析 第三节 生态影响型工程工程分析
第一节 污染源调查
要了解环境污染的历史和现状,预测环境污染的开展趋势,污染源调查是一项必 不可少的工作,它是环境评价工作的根底。
一 污染物及其分类
在开发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凡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形态进入环境系统 而产生污染或降低环境质量的物质和能量,称为环境污染物,简称污染物。
4.80 0.12
2.24 0.05
9.60 0.24 40.96
0.13 3
Pi
252.39 10.16 9.07 47.51 319.1 (P)
Ki
0. 79

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工程分析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背景)调查 水环境质量现状(背景)调查 土壤及农作物现状调查 环境噪声现状调查 放射性调查
其他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破坏现状调查
1.4环境本底值、背景值与基线值
本底值是指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物
质的组成量(即基本化学组成和含量)
则该污染物在整个评价范围内的等标污染负荷等于 其境内所有污染源对该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之和
Pi Pij
j
整个评价范围内的所有污染源的所有污染物的等标
污染负荷之和,称为该评价范围内的总等标污染负 荷
P Pi Pj Pij
i j i j
污染负荷比
在一个污染源内,其所排放的某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占该污
物料衡算法计算例题(无化学变化)
某除尘系统,如图所示
净化气体 Q1 C1 G1
。已知每小时进入除尘系 含尘气体 统的烟气量Q0为12000标 Q0 C0 G0 m3,含尘浓度 C0=2200mg/标m3,每小 时收下的粉尘量G2为 22kg,若不考虑除尘系 统漏气影响,试求净化后 的废气含尘浓度。
C D 标准
180 50 2.5
2 8 2
980 170 10
120 100 50
480 7200
3 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技术原则和方法
工程分析是通过工程全部组成、一般特征、污染特
征以及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的因素作全面分析,从宏 观上掌握开发行为或建设项目与区域乃至国家环境 保护的全局关系,同时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预测、 评价和提出削减负面影响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 以污染影响为主的污染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以生态破坏为主的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3.1 工程分析的作用 3.2 工程分析应遵循的技术原则 3.3 工程分析的方法

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2、污染物的类型
物理性污染物 噪声、热、光、辐射、放射
阴离子态:Cu、Zn、Pb、Cd、Ni、Hg、Mn、Fe、NH4+ 离子态
阳离子态:CN-、F-、S2-、Cl-、NO2-、NO3-、Cr、As
按污染物性质分 化学性污染物
分子态:SO2、CO、CO2、Cl2、HCN、CnHm、O3 简单有机物态:酚、苯、芳烃、醛、滴滴涕、六六六
M i P iR i B i W i
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2.经验计算法 根据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的排污系数进行计算。
Q=KW Q:单位时间污染物排放量,kg/h; K:单位产品经验排放系数,kg/t; W:单位产品的单位时间产量,t/h。
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注意:各种污染物排放系数,都是在特定条件下
j1
m j1
C CoijiQij
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该区域的总等标污染负荷为
n
m
PPi Pj
i1
j1
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2、等标污染负荷比(分担率)
公式: Kij Pij Pj
Kij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可以用来确定第j个污染 源内部各种污染物的排序。Kij较大者,对环境 贡献较大。Kij最大者,就是第j个污染源中最主 要污染物。
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四、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方法 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是污染源调查的核心问题。
有三种方法:物料衡算法、经验计算法(排放系数、 排污系数法)、实测法。
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1.物料衡算法
根据物质守恒定律,一种产品生产过程中投入一种物料i的总量 Mi,等于经过工艺过程进入产品中的量Pi、回收的量Ri、转化 为副产物的量Bi以及进入废水、废气、废渣中成为污染物的量 Wi之和。即

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要了解环境污染的历史和现状,预测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污染源调查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是环境评价的基础。

第一节污染源一污染源的含义:对环境产生污染影响的污染物的来源。

污染源即环境污染物的发生源,污染物的来源。

◆◆通常把能产生物理的(声、光、热、辐射或能改变影响环境物理质量的)、化学的(无机物、有机物或能改变、影响环境化学质量的)、生物的(霉素、病菌或能改变、影响生物郡落结构等)有害物质(能量)的设备、装置、场所等称为环境污染源◆◆在开发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凡以不适当的浓度、数量、速率。

形态和途径进入,作用于环境系统并对环境生态系统产生污染或降低环境质量的物质和能量,称为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因子),简称污染物(污染物因子)。

二污染源的类型:根据污染物的来源、特性、结构形态和调查研究目的不同,污染物的分类系统也不一样(一)按污染物的来源分:根据污染物产生的主要来源,可以把污染源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二)根据污染源的特性分:在人为污染源中,又可根据污染源产生污染物的特性不同,将污染源分为四大类:(三) 境要素的影响分:环境污染源1. 大气污染源:a 高架源 b 面源 c 线源 d 点源(b 、c 、d 、按污染源几何形状分) 2. 水体污染源:a 地面水污染源 b 地下水污染源 c 海洋水污染源 3. 土壤污染源:a 表面土壤污染源 b 深层土壤污染源 4. 生物污染源:a 农作物污染源 b 动物污染源 5. 噪声污染源 (四)、 污染源形态特征分:环境污染源1. 点源——固定源 2 面源——固定源 3 线源——移动源或固定源 ★★ 源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也不同 三、 污染物的分类:污染物的分类主要依据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存在形态和控制标准。

(一) 按污染物的理、化、生物特性分:1. 物理污染物:A 声(噪声、震动) B 光(紫外线、激光) C 热D 放射性(辐射、放射)E 高频波(电磁波)2. 化学污染物:A 、无机污染物:Cox 、NOx 、CnHm 、O 3、 NO 3—、NO 2—、亚硝胺、氰化烃、As 、PO 43—、多氯联苯(PCB )、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可降解的有机物、有机磷(RP)……、RPO 4、RNO 3、RNO 2 B 、油类、石油类 C 、重金属、稀有金属3. 生物污染物:病菌、病毒、霉菌、寄生虫卵…… 4. 综合污染物:烟尘、废渣、致病有机体。

环保行业污染源治理方案

环保行业污染源治理方案

环保行业污染源治理方案第一章污染源概述 (3)1.1 污染源分类 (3)1.1.1 自然污染源 (3)1.1.2 人为污染源 (4)1.2 污染源识别 (4)1.2.1 污染源调查 (4)1.2.2 污染源监测 (4)1.2.3 污染源评估 (4)第二章污染源监测与评估 (4)2.1 监测技术与方法 (5)2.1.1 物理监测方法 (5)2.1.2 化学监测方法 (5)2.1.3 生物监测方法 (5)2.2 污染源评估体系 (5)2.2.1 污染源分类 (5)2.2.2 污染物排放标准 (6)2.2.3 污染源评估指标 (6)2.2.4 评估方法 (6)2.3 监测数据管理 (6)2.3.1 数据收集 (6)2.3.2 数据审核 (6)2.3.3 数据存储 (6)2.3.4 数据分析 (6)2.3.5 数据共享 (6)第三章工业污染源治理 (6)3.1 工业废水治理 (6)3.1.1 工业废水分类与特点 (6)3.1.2 工业废水治理技术 (7)3.1.3 工业废水治理措施 (7)3.2 工业废气治理 (7)3.2.1 工业废气分类与特点 (7)3.2.2 工业废气治理技术 (7)3.2.3 工业废气治理措施 (7)3.3 工业固废处理 (8)3.3.1 工业固废分类与特点 (8)3.3.2 工业固废处理技术 (8)3.3.3 工业固废处理措施 (8)第四章农业污染源治理 (8)4.1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8)4.2 农药化肥污染治理 (9)4.3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9)第五章城市污染源治理 (9)5.1 城市生活污染治理 (9)5.2 城市垃圾处理 (10)5.3 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治理 (10)第六章交通污染源治理 (10)6.1 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 (10)6.1.1 概述 (10)6.1.2 治理措施 (10)6.1.3 技术创新 (11)6.2 交通噪音污染治理 (11)6.2.1 概述 (11)6.2.2 治理措施 (11)6.2.3 技术创新 (11)6.3 交通基础设施污染治理 (11)6.3.1 概述 (11)6.3.2 治理措施 (11)6.3.3 技术创新 (12)第七章水体污染源治理 (12)7.1 地表水污染治理 (12)7.1.1 概述 (12)7.1.2 治理措施 (12)7.1.3 治理效果评价 (12)7.2 地下水污染治理 (12)7.2.1 概述 (12)7.2.2 治理措施 (12)7.2.3 治理效果评价 (13)7.3 水库湖泊污染治理 (13)7.3.1 概述 (13)7.3.2 治理措施 (13)7.3.3 治理效果评价 (13)第八章土壤污染源治理 (13)8.1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13)8.1.1 概述 (13)8.1.2 物理修复技术 (14)8.1.3 化学修复技术 (14)8.1.4 生物修复技术 (14)8.2 土壤污染监测与评估 (14)8.2.1 概述 (14)8.2.2 监测方法 (14)8.2.3 评估方法 (14)8.3 土壤污染源头控制 (15)8.3.1 概述 (15)8.3.2 政策法规制定 (15)8.3.3 生产过程优化 (15)8.3.4 农业生产管理 (15)8.3.5 生活垃圾处理 (15)8.3.6 工业园区污染治理 (15)第九章环保政策与法规 (15)9.1 环保法律法规体系 (15)9.1.1 宪法规定 (16)9.1.2 环境保护法 (16)9.1.3 环境影响评价法 (16)9.1.4 污染防治法 (16)9.1.5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法 (16)9.2 环保政策制定与实施 (16)9.2.1 环保政策制定 (16)9.2.2 环保政策实施 (16)9.3 环保监管与执法 (17)9.3.1 环保监管体系 (17)9.3.2 环保执法 (17)第十章环保产业发展 (17)10.1 环保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17)10.1.1 环保产业现状 (17)10.1.2 环保产业发展趋势 (17)10.2 环保技术创新与推广 (18)10.2.1 环保技术创新 (18)10.2.2 环保技术推广 (18)10.3 环保产业市场分析 (18)10.3.1 市场规模 (18)10.3.2 市场竞争格局 (18)10.3.3 市场发展前景 (18)第一章污染源概述1.1 污染源分类污染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环境产生污染影响的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

环境污染源概述 中英文

环境污染源概述 中英文

人为污染源 的分类 3、按空间分布形式分类 空间分布形式分类 (according to spatial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点源(固定源) 点源(固定源) (point pollution source) 人为污染源 面源(固定源) 面源(固定源) (plan pollution source ) 线源(移动源) 线源(移动源) (line pollution source)
(2) 农业污染源 (agricultural pollution sources) ① 农药造成的污染 (pesticide pollution) 过多施用化肥(chemical fertilizer),所造成的污染 ② 过多施用化肥 ,
a、氮磷的流失、进入水体,可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eutrophication)。 、氮磷的流失、进入水体,可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 b、氮的流失所产生的另一种危害,即饮用水中硝酸盐的积累。硝酸盐如 、氮的流失所产生的另一种危害,即饮用水中硝酸盐的积累。 被人食用后,则转变为有毒的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nitrite) 。 被人食用后,则转变为有毒的亚硝酸盐 c、氮残留在土壤内太多会破坏土壤的结构, 使微生物和蚯蚓减少 , 造成 、 氮残留在土壤内太多会破坏土壤的结构,使微生物和蚯蚓减少, 土地硬结(hardening),农业减产。 土地硬结 ,农业减产。
排放强度(discharge intensity) 排放强度 物料衡算(material balance) 物料衡算 排放方式 (emission mode) 有组织排放(organizational emission) 有组织排放 无组织排放(低于 米 无组织排放 低于15米)(inorganizational emission) 低于 类比分析法(analogy analysis) 、 类比分析法 物料衡算法(materials balance) 物料衡算法 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analysis data) 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

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第二章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2.工艺路线与生产方法及产污环节
用工艺流程图的方式说明生产过程,同时在工艺
流程中表明污染物的产生位置和污染物的类型,必要
时列出主要化学反应和副反应式。
废石堆场 风机 回填 矿 床 凿岩爆破 局部放矿 提升 原矿石
松石处理
场地平整
废水排放源
噪声源
废气排放源
固体废物
2.工艺路线与生产方法及产污环节分析
(四)污染源调查方法
明确调查目的 制定调查计划——调查范围、内容、精度、方法、结果 组织准备 资料收集 做好准备工作 人才培训 分析测试准备 普查试点 做好试点调查 详查试点 社会调查:工艺调查、三废调查、危害调查、治理调查、 背景调查 实地调查:定点采样、样品分析 理论计算
1 调 查 工 作 程 序
克;普通企业,有治理设施的,烧一吨煤,排放烟尘10-15千克。
砖瓦生产,每万块产品排放40-80千克烟尘;12-18千克二氧化硫。 规模水泥厂,每吨水泥产品排放3-7千克粉尘;1千克二氧化硫。乡镇小 水泥厂,每吨水泥产品排放12-20千克粉尘;1千克二氧化硫。
常用的排污系数
城镇排水折算系数:0.7-0.9,即用水量的70-90%。
通过对工艺过程中物料衡算或对生产过程实 测,可以确定每一项的量。如果该产品的产量为 G,则可求出单位产量的投料量mi和单位产品的
排污量wi
mi= Mi /G
wi= Wi /G
单位产品的总排污量( wi)是由进入废水 (wiw)、废气(wia)和废渣(wis)中的该物 料组成的,即 wi= wiw + wia + wis
第二章
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
四川农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污染源:指对环境产生污 染的污染物的来源。 污染物:在开发建设和生 产过程中,凡以不适当的 浓度、数量、速率、形态 进入环境系统而产生污染 或降低环境质量的物质和 能量。

第二章_水环境背景值调查与污染源评价

第二章_水环境背景值调查与污染源评价
ij ij 0i
式中:Cij:第j个污染源中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 C0i:第i种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2、等标污染负荷:等标污染指数只反映浓度关系,并 不涉及排放总量。而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是由浓度和 总量两者决定的。为了描述总量的影响,引入等标污 染负荷的概念。等标污染负荷用下式计算: C P Q (2-20) C
样品的误差可以用样品的标准差表示:
S 1 n ( xi x) 2 n 1 i 1
(2-2)
例2-1 在某河的源头处采集的10个样品的水质分析 数据如表2-1所示,据此计算该河流的水环境背景值。
计算结果: 对镉:平均值:0.196ug/L, 标准差:0.021ug/L; 对铬:平均值:1.23ug/L, 标准差:0.076ug/L; 对砷:平均值:2.09ug/L, 标准差:0.053ug/L;
( t i ) 2 n t i
2
b
t Q n Q t ( t ) n t
i i i 2 2 i i
i
(2-9)
式中:n:所采用的数据的年限, 有了a、b值以后,就可以预测了。
例:2-2。已知某城市1975-1984年的一组SO2排放数据(表2-2), 试预测1990年的SO2排放量。
第三节 污染源及污染物的分类
凡是产生污染环境的物质的发生源,都称为污染 源。每一种对环境产生污染的物质都称之为污染 物或污染因子。 一、污染源的分类 通常将污染源分为两大类: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 源。
人为污染源主要的研究的内容为:
二、污染物的分类 如果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 污染物可分为物 理污染物、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及综合性污染 物。
0.05093 0.6361 0.0800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结果=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
Ri Di
2.1 污染源调查
• 污染源与污染物
• 污染源调查的方法 1. 区域污染源调查——点面结合 ①普查:社会调查、发放调查表、座谈、访问等; ②详查:重点污染源深入现场开展监测
• P30:4、6、7、9、10
污染源调查的内容
1.工业污染源:概况、生产工艺、原料能源情况、生产
布局调查、污染物排放、污染治理情况、污染危害调
查、环境管理 2.农业污染源:农药化肥使用情况、农业废物调查、农
用机械使用情况
3.生活污染源:居民人口调查、居民用水排水、民用燃 料调查、城市垃圾处理方法 4.交通污染源调查:噪声、汽车尾气排放情况
污染源排放量的估算
1.物料衡算法
W 投入 W 产品 W 排放
2.排污系数法
单位产品排污系数 单位原料消耗排污系数 万元产值排污系数
• 社会环境调查 • 人体健康调查
环境质量监测
• • • • • • 制定监测方案 大气环境质量监测 地面水环境质量监测 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生态环境质量监测
定性信息的获取——专家咨询法
专家咨询法的特点 ①充分利用专家的创造性思维; ②依靠集体的智慧,消除片面性; 确定咨询主题,选择专家:10~50人 ③以打分方式定量评价 咨询结果的处理: 以权威系数为权数Ri,对专家评分Di加权平均
3.实测法
污染源评价
评价标准:《工业污染源调查技术要求》 环境质量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境现状调查
收集资料法 • 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现场调查法 遥感的方法 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气象、 • 自然环境调查 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 生物环境调查等 人口情况、经济结构、工业、农牧 渔业、交通运输、科技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