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基疗法24735
麦肯基力学疗法

麦肯基力学疗法
麦肯基力学疗法,又称麦肯基理疗法,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运动系统机能障碍和疼痛的物理疗法。
该疗法以人体运动系统为基础,通过姿势控制和运动指导来消除疼痛和运动限制,提高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
麦肯基力学疗法最初由新西兰物理治疗师罗宾麦肯基(Robin McKenzie)于20世纪60年代开发而成。
其核心思想是运动是循序渐进的,身体有自我修复的潜力。
疗法的实施过程中,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症状,选择合适的姿势和运动,具体操作如下:
1. 评估患者:治疗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主诉和体检结果等,确定病情和治疗计划。
2. 确定姿势: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评估结果,治疗师会选择合适的姿势,旨在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改善姿势控制。
3. 进行指导:治疗师会向患者演示姿势,并监督患者在自我练习中正确执行,以达到最佳效果。
4. 进行锻炼: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治疗计划,进行运动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运动系统机能。
麦肯基力学疗法主要针对脊椎疼痛和运动限制,包括腰背痛、颈椎痛、坐骨神经症、颈肩综合症等。
该疗法安全、无创、无副作用,适用范围广泛,常常被物理治疗师、康复医师和医学专家广泛应用。
总之,麦肯基力学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运动系统机能障碍
和疼痛的物理疗法。
治疗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计划,选择合
适的姿势和运动,进行科学、规范的操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需要配合治疗师的操作和指导,遵守治疗计划,
同时注意身体信号,保护好自己,健康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
麦肯基疗法对于腰痛的治疗效果

麦肯基疗法对于腰痛的治疗效果腰痛是一种常见病症,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为了缓解腰痛的症状,人们一直寻找着各种治疗方法。
其中,麦肯基疗法是一种备受关注的物理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腰痛的治疗。
那么,麦肯基疗法到底对于腰痛有哪些治疗效果?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探讨。
一、麦肯基疗法的基本原理麦肯基疗法是由新西兰物理治疗师麦肯基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套治疗腰痛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矫正脊柱姿势和改善脊柱关节活动,消除或减轻腰痛症状。
麦肯基疗法认为,腰痛大多是由于脊柱位置不良或脊柱关节活动受限所致。
麦肯基疗法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1. 评估和诊断:通过对患者的脊柱姿势、脊柱关节活动范围以及疼痛部位进行详细评估,确定腰痛症状的原因和程度。
2. 治疗和干预:根据评估结果,设计相应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姿势纠正、脊柱运动训练、腹部肌肉加强等。
3. 自我管理: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运动习惯,以预防腰痛的再次发作。
二、麦肯基疗法的优势1. 非侵入性:麦肯基疗法采用物理疗法的方式进行治疗,不需要手术或药物介入。
这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风险和不适感,对于一些不适宜手术的患者来说尤为适用。
2. 高效性:研究表明,麦肯基疗法对于腰痛的缓解效果显著。
通过脊柱姿势和关节活动的调整,可以快速减轻疼痛和改善功能。
一些研究甚至发现,相较于传统的治疗方法,麦肯基疗法在治疗腰痛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
3. 个性化治疗:麦肯基疗法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症状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三、临床研究证据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麦肯基疗法在治疗腰痛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例如,一项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研究比较了麦肯基疗法和常规治疗对于急性非特异性腰痛的效果,结果显示麦肯基疗法可显著减少疼痛和障碍的程度。
此外,另一项由德国学者进行的研究发现,麦肯基疗法对于慢性腰痛的长期疗效也是显著的。
麦肯基颈椎症疗法

详解麦肯基颈椎症疗法内容日常生活中不良姿势引起颈椎症引起颈椎症的不良姿势麦肯基颈椎症疗法麦肯基疗法适合于脖子扭伤日常生活中不良姿势引起颈椎症正常颈椎脖子(颈椎)由7个椎骨重层而成,椎骨和椎骨之间,有吸引冲击的软骨组织─椎间盘。
椎间盘的中间有个果冻状的髓核,它由线维环包绕。
颈椎椎间盘突出症假若加在颈椎椎间盘上的压力过大。
髓核滑动而突出,或者穿破线维环向外突出,这种状态叫作颈椎椎间盘突出症。
(请看左图)髓核突出压迫神经引起痛疼。
颈椎症颈椎椎间盘长期受损,椎间盘变性而生骨棘(左图上)。
结果椎间孔或者颈部脊柱管变狭窄,压迫神经引起痛疼,这种病叫作颈椎症。
请看左图骨棘压迫神经引起痛疼。
颈椎症、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有三种类型颈椎症的症状颈椎椎间盘受损引起脖子、肩膀酸痛、有时会头痛。
神经根症的症状椎间孔变狭窄,压迫神经根,单边的肩甲骨附近的背部痛疼,或者手腕至手指痛疼或者麻痹。
脊髓症的症状颈部脊柱管变狭窄,压迫脊髓,双手麻痹,有时麻痹扩大至身体、脚。
严重的写字都困难,重症的步行、排便、排尿出现障碍,有可能需要动手术。
引起颈椎症的不良姿势颈椎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症患者的共同点是脖子向前突出。
这种姿势使颈椎上部向前呈弓状弯曲(前弯)。
下部颈椎则相反,向后呈弓状弯曲(后弯)。
这种不良姿势长期持续下去的结果,歪斜的力加在椎间盘上,引起颈椎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症。
日常生活中养成了脖子向前突出的习惯,这对颈椎的椎间盘造成歪斜的压力,是引起颈椎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症的危险姿势,应努力改正。
例如行走、站立时,伏案工作,学习、开车,电脑操作等等。
麦肯基颈椎症疗法①要保持正碓姿势坐在椅子上,(正碓姿势是保持「姿势,详细内容请看麦肯基腰痛疗法。
)②头向正面,慢慢把头水平移向后面,移动到极限状态1~2秒钟,恢复到①的姿势。
做10次。
把脖子往后移动时,背部也一起移动就达不到效果。
不要动。
坐在高背椅子上较容易做到。
(此动作即下习1】)做了上述体操10次后,和做体操前比较,自我感觉症状缓和,如痛疼减轻,脖子可动区域变大,这些说明该体操适合你,继续坚持做操。
麦肯基疗法(Mackenzie疗法)

是國際Mackenzie技術學院在北京推廣的診療技術,主 要通過脊柱後伸和側方滑動產生間盤的移位,以及神經 根的相對位移來減輕或消除髓核突出對神經根的刺激與 壓迫,松解突出的間盤與神經根兩者之間的炎性粘連, 從而達到改善或解除疼痛的目的,為臨床處理腰腿痛提 供了新的思路和技術。麥肯基套餐療法是在此基礎上, 結合臥式緩衝間斷牽引、關節舒整、電療、濕熱、推拿、 醫療體操和姿勢糾正等方法,制定有針對性的個體化治 療方案,安全並避免繼發性損傷,明顯的提高了療效, 減少復發率。(圖3、4、5)
圖9、中頻電療
圖10、高頻電療
醫療體操:在大多數病人中腰腿痛復發的 機會很高,為了防止由於腰背肌群的生物 力學不平衡,必須加強脊柱相關肌群的活 動。因此,醫療體操不但有治療的作用, 還有預防腰腿痛復發的效能。 (圖11、 12)
圖11、自我糾正
圖12、糾正側滑
姿勢糾正:正常脊柱是呈自然平滑的生 理彎曲,所以,日常的活動和工作方式
圖6、臥式牽引
關節舒整:是一種西式手法。根據治療要 求和針對不同的問題,調節體位,加以關 節舒整手法,與Mckenzie療法結合,糾正 “側滑”現象。 (圖7、8)
圖7、關節舒整
圖8、關節舒整
電療和濕熱療法:是理療方法之一。在套 餐療法中起鎮痛、解痙、消炎和緩解粘連 等作用。 (圖9、10)
麥肯基療法(Mackenzie療法)
現代腰腿痛治療新思路------麥 肯基套餐療法的臨床應用
腰腿痛(如腰椎間盤突出症等)是門診常 見疾病之一,患者可表現為臀部和下肢疼 痛或麻木,活動受限,部分可伴有腰痛, 或出現一些其他伴隨症狀。 (圖1、2)
圖1: 前屈受限
圖2、側滑現象
麥肯基療法(Mackenzie療法)
麦肯基疗法对于姿势和体态的改善

麦肯基疗法对于姿势和体态的改善麦肯基疗法是一种常用于改善姿势和体态的理疗方法。
它通过特定的体位练习和动作调整,帮助人们纠正不良的姿势和体态习惯,减轻与之相关的疼痛和不适感。
本文将详细介绍麦肯基疗法的原理和方法,并讨论其在姿势和体态改善方面的应用。
一、麦肯基疗法的原理麦肯基疗法是由新西兰物理治疗师罗宾·麦肯基于20世纪50年代初创立的。
它的理论基础是麦肯基所提出的“机械疼痛模型”。
这一模型认为,姿势和体态的不良习惯会导致肌肉和关节的机械负荷不均衡,进而引发疼痛和功能障碍。
因此,通过调整姿势和体态,可以改善机械负荷分布,减轻疼痛症状。
二、麦肯基疗法的基本原则麦肯基疗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指导患者正确的体位和动作:麦肯基疗法强调正确的体位和动作对于改善姿势和体态至关重要。
治疗师会指导患者如何保持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动作练习。
2. 强调主动参与:麦肯基疗法鼓励患者在疗程中主动参与训练和治疗。
患者需要学习并努力保持正确的姿势和体态,积极参与体位练习和动作调整。
3. 个体化治疗:麦肯基疗法注重个体化治疗方案的设计。
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症状,制定个性化的疗程和训练计划,以达到最佳的姿势和体态改善效果。
三、麦肯基疗法的方法麦肯基疗法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体位练习:体位练习是麦肯基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患者根据治疗师的指导,采取特定的体位和姿势,以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例如,对于腰背疼痛的患者,可以采取躺卧位、俯卧位或侧卧位进行练习。
2. 动作调整:动作调整是麦肯基疗法的另一个关键环节。
患者需要学习如何进行正确的动作,以减少对特定部位的机械负荷。
治疗师会对患者的动作进行评估,并指导其进行正确的动作调整。
3. 日常生活指导:麦肯基疗法还会给予患者日常生活指导,帮助他们在日常活动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和体态。
治疗师会提醒患者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或电脑等。
麦肯基疗法

McKenzie疗法是新西兰物理治疗师Rohin McKenzie先生创立的一种应用脊柱力学治疗颈腰疾患的康复方法,由于其治疗技术独具特色,且有较好的疗效,故获得了国际康复医学界人士及临床医师的认可。
(一)Mckenzie技术中有关治疗的观点1.与松动术、手法等治疗技术的区别:松动术、手法等治疗技术所产生的作用包括伤害感受器的神经调节,降低椎间盘突出的发生,松解或牵张粘连及最快速使重要的关节活动度增加。
这些作用通过体位的调整和反复训练也可获得。
2.自我治疗与减少依赖:Mckenzie技术中,患者自我形成的治疗力量远比治疗师形成的治疗力量(如按摩、松动术、手法、牵引等)更大。
患者形成的治疗力量可以从改变和保持姿势的静态方法获得,也可以从反复运动等训练的动态方法获得。
Mckenzie认为这更为重要,更为潜在地提供患者的长期效果,并进而减少了患者依赖,增加了或者的独立性。
3.加强预防:Mckenzie不仅注重治疗,同时也要求对患者开展预防指导,针对不良姿势、反复屈曲这两个易患因素的加强预防,尤其是在久坐、持续弯腰、提举重物和腰痛复发等场合。
4.主动的观点:Mckenzie对卧床休息、支撑辅助具、腰围等被动治疗手段持不完全支持的观点。
Mckenzie认为卧床休息不宜长期使用,以避免产生继发问题。
5.对手术的观点:手术以后可继发瘢痕、纤维化和神经根粘连,因此手术失败率高,效果相对较差。
为避免手术以后瘢痕造成的功能问题可以在手术后通过伸展—牵张的方法使局部的弹性结构形成可伸展性瘢痕。
为预防功能不良的发展,可采用的方法为在手术后每2小时有规律地进行一次全范围的被动直腿抬高活动,降低纤维化的形成和神经根粘连的并发症。
(二)Mckenzie技术的特征性内容1.向心化现象:在进行某个方向的脊柱运动后,脊柱单侧方或单侧肢体远端的脊柱源性的疼痛减轻,疼痛部位向脊柱中线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向心化现象。
在侧方或远端的疼痛减轻时,脊柱中央部位的疼痛可能暂时加重。
(医学课件)McKenzie麦肯基疗法

麦肯基疗法的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
麦肯基疗法的未来发展方 向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 ,麦肯基疗法将会更加普及和深入人心。未 来,麦肯基疗法将会进一步发展为更加个性 化、精准化的治疗方式,例如结合现代科技 手段进行数据分析,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的 治疗方案。
麦肯基疗法的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讨麦肯基疗法的治疗 机制和效果,以及在不同疾病和人群中的应 用范围。同时,研究还将关注如何提高患者 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以及如何降低治疗成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麦肯基疗法逐渐成为一种广泛认可的康复治疗方法,用 于治疗各种骨骼肌肉疾病。
麦肯基疗法的原理与特点
麦肯基疗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特定的伸展和牵引动作,缓解 肌肉紧张和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平衡。
麦肯基疗法的特点是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同时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和自我管 理。
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进展情况,逐步调整治 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4
麦肯基疗法的实践经验与 注意事项
麦肯基疗法的实践经验分享
麦肯基疗法在非特异性腰痛治疗中的有效性
麦肯基疗法是一种基于动作的物理疗法,旨在帮助患者自我调整脊柱和关节,改善姿势和 动作,从而减轻疼痛和恢复功能。在非特异性腰痛治疗中,麦肯基疗法被证明是有效的, 可以减轻疼痛、僵硬和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麦肯基疗法的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麦肯基疗法的注意事项
在接受麦肯基疗法之前,患者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确保没有严重的健康问题。治疗师应该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进展。
麦肯基疗法的禁忌症
(医学课件)McKenzie麦肯基疗法

THANK YOU.
一项针对神经根痛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麦肯基疗法能够显著减轻神 经根痛程度,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文献来源及可靠性
麦肯基疗法相关文献主要来源于公开发表的期刊、会议论文 和书籍等,其中部分文献为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和系统 评价等,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麦肯基疗法在缓解腰痛和神经根痛方面的研究,经过多个研 究机构和学者的验证和证实,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提供各种麦肯基疗法培训课程,包括 基础课程、进阶课程和专项课程等。
培训后获得的资质及认证
获得资质认证
完成麦肯基疗法培训课程并通过考试后,可以获得相应的资质认证,如澳大利亚 麦肯基疗法学院和新西兰麦肯基疗法学院的认证。
认证的意义
获得资质认证可以证明自己已经掌握了麦肯基疗法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具备了 相应治疗能力。同时,也为自己在治疗领域就业或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04
麦肯基疗法与其他医学领域的联系
与其他物理疗法的关系
麦肯基疗法与物理疗法有紧密联系,特别是在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方面。
麦肯基疗法强调通过积极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纠正来改善疼痛,这与物理疗法的目 标相一致。
麦肯基疗法还与许多现代疼痛管理方法相结合,如神经调节、超声波和低温等。
与药物治疗的关系
麦肯基疗法强调非药物治疗,但 对于某些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是
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可能影响麦肯基疗法疗效的因素,如患者依从性、病情 严重程度、治疗时间等。
03
麦肯基疗法研究与文献
研究领域及成果
麦肯基疗法在缓解腰痛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麦肯基疗法在减轻腰痛方面 与常规物理治疗相当,但缓解疼痛的时间更长,且患者更满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cKenzie疗法是新西兰物理治疗师Rohin McKenzie先生创立的一种应用脊柱力学治疗颈腰疾患的康复方法,由于其治疗技术独具特色,且有较好的疗效,故获得了国际康复医学界人士及临床医师的认可。
(一)Mckenzie技术中有关治疗的观点1.与松动术、手法等治疗技术的区别:松动术、手法等治疗技术所产生的作用包括伤害感受器的神经调节,降低椎间盘突出的发生,松解或牵张粘连及最快速使重要的关节活动度增加。
这些作用通过体位的调整和反复训练也可获得。
2.自我治疗与减少依赖:Mckenzie技术中,患者自我形成的治疗力量远比治疗师形成的治疗力量(如按摩、松动术、手法、牵引等)更大。
患者形成的治疗力量可以从改变和保持姿势的静态方法获得,也可以从反复运动等训练的动态方法获得。
Mckenzie认为这更为重要,更为潜在地提供患者的长期效果,并进而减少了患者依赖,增加了或者的独立性。
3.加强预防:Mckenzie不仅注重治疗,同时也要求对患者开展预防指导,针对不良姿势、反复屈曲这两个易患因素的加强预防,尤其是在久坐、持续弯腰、提举重物和腰痛复发等场合。
4.主动的观点:Mckenzie对卧床休息、支撑辅助具、腰围等被动治疗手段持不完全支持的观点。
Mckenzie认为卧床休息不宜长期使用,以避免产生继发问题。
5.对手术的观点:手术以后可继发瘢痕、纤维化和神经根粘连,因此手术失败率高,效果相对较差。
为避免手术以后瘢痕造成的功能问题可以在手术后通过伸展—牵张的方法使局部的弹性结构形成可伸展性瘢痕。
为预防功能不良的发展,可采用的方法为在手术后每2小时有规律地进行一次全范围的被动直腿抬高活动,降低纤维化的形成和神经根粘连的并发症。
(二)Mckenzie技术的特征性内容1.向心化现象:在进行某个方向的脊柱运动后,脊柱单侧方或单侧肢体远端的脊柱源性的疼痛减轻,疼痛部位向脊柱中线方向移动的现象叫向心化现象。
在侧方或远端的疼痛减轻时,脊柱中央部位的疼痛可能暂时加重。
向心化现象仅出现在移位综合征的病例。
反复运动后减轻的程度,症状随之减轻,且出现向心化现象,提示预后良好。
2.临床综合征:(1)姿势综合征:此类患者的疼痛仅因正常组织过久地在运动范围终点受到牵拉造成脊柱软组织力学变形所致。
一旦解除静态力学负荷则疼痛迅速停止。
患者年龄通常在30岁以下,职业多为办公室工作,缺乏体育运动。
症状多局限,疼痛常在脊柱中线附近,多为间歇性,不向四肢放射。
患者可分别或同时有颈、胸、腰椎各部位的疼痛。
体检常无阳性体征存在,检查时唯一的客观表现仅在出现疼痛时患者腰椎处在不良姿势且维持在运动终点。
(2)功能不良综合征:此类患者的疼痛是由于脊柱受累节段及其邻近软组织结构挛缩,进而产生局部力学变形所致,通常在试图达到活动范围终点时出现疼痛。
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上,长期处于不良姿势且缺乏运动。
疼痛的产生为渐进性,部位多局限于脊柱中线附近,总是在运动达到活动范围的终点时发生,而不会再活动过程中出现。
除了合并有神经根粘连的情况外,功能不良综合征的疼痛不会出现下肢牵涉痛症状。
(3)移位综合征:此类患者的疼痛是因椎间隙内在解剖学紊乱和(或)移位刺激外部伤害感受器所造成。
患者常见于20-55岁,长期存在不良坐姿。
疼痛的发作常为突发性,且无明显诱因,甚至可在数小时或1-2天由正常的情况发展至严重的功能障碍。
疼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部位可局限于脊柱中线附近,也可放射或牵涉至下肢远端,可同时伴有感觉异常或麻木症状。
严重病例可能出现明显的运动功能缺失,并可见脊柱后凸变形和侧弯变形。
(三)移位综合征的分型:移位综合征根据患者距离脊柱最远端的症状的部位和是否出现急性畸形分型,共分7型,其中胸椎仅有前3型。
1-6型为后方移位,7型为前方移位。
1.移位综合症1:颈椎移位1:C5~C7水平中央或对称性疼痛,肩胛或肩痛少见,无畸形。
胸椎移位1:T1~T12水平中央或对称性疼痛,无畸形。
腰椎移位1:L4~L5水平中央或对称性疼痛,臀部或大腿疼痛少见,无畸形。
2.移位综合症2:颈椎移位2:C5~C7水平中央或对称性疼痛,肩胛、肩或上肢痛可有可无,颈椎后凸畸形。
胸椎移位2:T1~T12水平中央或对称性疼痛,胸椎后凸畸形。
腰椎移位2:L4~L5水平中央或对称性疼痛,臀部或大腿疼痛可有可无,腰椎平坦或后凸畸形。
3.移位综合症3:颈椎移位3:C5~C7水平单侧或不对称性疼痛,肩胛或肩痛可有可无,无畸形。
胸椎移位3:T1~T12水平单侧或不对称性疼痛,可在胸壁范围内出现疼痛。
腰椎移位3:L4~L5水平单侧或不对称性疼痛,臀部或大腿疼痛可有可无,无畸形。
4.移位综合症4:颈椎移位4:C5~C7水平单侧或不对称性疼痛,肩胛或肩痛可有可无,急性颈斜畸形。
腰椎移位4:L4~L5水平单侧或不对称性疼痛,臀部或大腿疼痛可有可无,腰椎侧弯畸形。
5.移位综合症5:颈椎移位5:C5~C7水平单侧或不对称性疼痛,肩胛或肩痛可有可无,上肢症状至肘关节以下,无畸形。
腰椎移位5:L4~L5水平单侧或不对称性疼痛,臀部或大腿疼痛可有可无,症状至膝关节以下,无畸形。
6.移位综合症6:颈椎移位6:C5~C7水平单侧或不对称性疼痛,肩胛或肩痛可有可无,上肢症状至肘关节以下,颈椎后凸畸形或急性斜颈畸形。
腰椎移位6:L4~L5水平单侧或不对称性疼痛,臀部或大腿疼痛可有可无,症状至膝关节以下,腰椎侧弯畸形。
7.移位综合症7:颈椎移位7:C5~C6水平对称或不对称性疼痛,颈前或前侧方疼痛可有可无,无畸形。
腰椎移位7:L4~L5水平对称或不对称性疼痛,臀部或大腿疼痛可有可无,伴脊柱过度前凸畸形。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符合Mckenzie诊断、分类的颈、腰痛。
2.禁忌症:(1)原发和继发的肿瘤;(2)任何类型的感染;(3)活动性炎症疾患,如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4)中枢神经疾患,包括马尾神经损伤、脊柱压迫和脊髓炎等;(5)严重的骨骼疾病,如骨质疏松、进行性骨软化,Peget's病;(6)严重的肌肉骨骼系统损伤,如骨折、脱位和韧带撕裂;(7)结构不稳定,如怀孕最后两个月;(8)血管异常,如内脏血管疾病,血友病;(9)进展性糖尿病;(10)症状、体征的加重或外周化;(11)严重疼痛、严重挛缩;(12)心理疾患。
(四)治疗原则1.姿势综合征的治疗原则(1)姿势矫正:使患者避免产生姿势性疼痛的应力。
(2)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姿势与疼痛之间的关系,自觉保持正确的姿势,出现疼痛时知道通过调整姿势来缓解症状。
2.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治疗原则(1)姿势矫正:排除姿势因素引起的症状。
(2)有效牵伸的原则:对短缩的组织进行牵伸,牵伸要有一定的力度,否则短缩的组织无法重塑牵长。
有效牵伸力度的临床标准是:牵伸是一定要出现瞬间疼痛。
有效牵伸还需要一定的频度,每1-2小时1组,每组10次,每天10组。
有规律的重复是有效牵伸的重要因素。
3.移位综合征的治疗原则(1)复位:根据移位的方向,选择脊柱反复单一方向的运动,反复运动产生复位力,将移位的髓核复位。
后方移位时需要应用伸展方向的力复位,前方移位时需要应用屈曲方向的力复位,后侧方移位时需要应用侧方的力复位。
(2)复位的维持:在短时间内,避免与复位相反的脊柱运动,是复位得以维持。
(3)恢复功能:在症状消失后,逐渐尝试与复位方向相反的脊柱运动,使各方向德脊柱运动范围保持正常,且不出现任何症状,防止功能不良综合征的发生。
(4)预防复发:通过姿势矫正、适度体育锻炼、日常生活活动正确姿势指导来防止复发,教育患者重视复发先兆,在症状初起时进行恰当的自我运动治疗,防止症状加重。
(5)力的升级:为了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在开始选择治疗方向时,需使用较小的力,一旦出现症状减轻或向心化现象,表明该方向是适合的治疗方向,则在必要时,逐渐增加该运动方向的力。
(五)治疗方法1.腰椎疾患的治疗方法(1)姿势综合症:坐姿矫正:坐位时,腰椎尽量伸直,使腰椎前凸凹陷,可用圆枕垫于要后:站姿矫正:站位时,挺胸.松腰(腰椎放松).骨盆轻微后斜;卧姿矫正:卧硬板床。
(2)功能不良综合症姿势矫正;同姿势综合症;牵伸缩短结构:主动.被动伸展运动:主动.被动屈曲运动。
(3)椎间盘后方移位综合症移位综合症1:姿势矫正同姿势综合症;站立位拉伸运动练习;卧位伸展、屈曲运动训练;预防性措施:避免长时间弯腰和久坐。
移位综合症2:矫正脊柱后凸变形(体位姿势矫正):患者去仰卧位,在其窑部垫枕或利用治疗床凸起进行矫正10-20分钟,直至患者能完全处于平卧位;利用治疗床的角度进行持续被动拉伸矫正;站立拉伸运动;预防性措施:同间盘移位综合症Ⅰ。
移位综合症3:开始治疗同间盘移位综合症Ⅰ;症状无缓解或未出现向心化现象时可采用主动、被动伸展运动、伸展位旋转松动术、伸展位旋转手法、屈曲位旋转法等,疼痛减轻或出现向心化现象时,治疗同移位综合症Ⅰ。
移位综合症4:侧移自我矫正训练;俯卧位伸展矫正训练;维持脊柱前凸矫正训练;站立位伸展矫正训练等。
移位综合症5:卧位屈曲旋转松动术、屈曲旋转手法矫正训练;俯卧位伸展矫正训练等。
移位综合症6:体位姿势和运动治疗能减轻疼痛时,可采用移位综合症4治疗方法,在采用移位综合症3和移位综合症1治疗方法;体位姿势和运动治疗不能减轻疼痛时,可采用床上持续牵引法,若症状再无缓解,则需要手术治疗。
移位综合症7:治疗以屈曲运动为主,包括卧位、坐位、站立位屈曲运动。
2.颈椎疾患的治疗方法(1)姿势综合征的治疗坐位姿势矫正治疗:患者取懒散坐位,调整脊柱基底位从臀部位到腰椎位再到颈椎位,头颈部后缩,重复数次,让患者调整至最佳坐位;保持腰椎前凸曲度,保证头颈部矫正姿势,通过头颈部的后缩运动保持矫正姿势。
站立位姿势矫正治疗:患者取站立位,挺胸,头颈部后缩,骨盆稍向后倾斜。
卧位姿势矫正治疗:调整卧具及卧位姿势。
(2)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治疗矫正不良坐位姿势;伸展功能不良时,采用颈后缩加压、后缩伸展运动及卧位后缩伸展运动;旋转功能不良时,采用颈部后缩与旋转运动,若症状不缓解可采用旋转松动术,由治疗师帮助完成;侧屈功能不良时,可采用颈后缩与侧屈运动,若症状不缓解可采用侧屈松动术,由治疗师帮助完成;屈曲功能不良时,采用坐位下的颈部屈曲运动,若症状不缓解可采用屈曲松动术,由治疗师帮助完成。
(3)移位综合征的治疗移位综合征1:缓解椎间盘移位时采用颈后缩加压、后缩伸展运动及卧位后缩伸展运动;保持缓解状态采用头颈部后缩姿势;恢复功能时进行屈曲运动。
移位综合征2:缓解移位时应用卧位后缩伸展运动进行治疗;维持缓解状态时采用颈后缩加压、后缩伸展运动及卧位后缩伸展运动进行练习;恢复功能时进行屈曲运动练习。
移位综合征3:缓解椎间盘移位及维持缓解状态时采用颈后缩加压、后缩伸展运动及卧位后缩伸展运动进行练习;恢复功能时进行屈曲运动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