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岩土工程勘察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之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精品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2001之12水和土腐蚀性的评价12.1取样和测试12.1.1当有足够经验或充分资料,认定工程场地的土或水(地下水或地表水)对建筑材料不具腐蚀性时,可不取样进行腐蚀性评价。
否则,应取水试样或土试样进行试验,并按本章评定其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2.1.2采取水试样和土试样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或钢结构处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地下水试样和地下水位以上的土试样,并分别作腐蚀性试验。
2混凝土或钢结构处于地下水位以上时,应采取土试样作土的腐蚀性试验;3混凝土或钢结构处于地表水中时,应采取地表水试样,作水的腐蚀性试验;4水和土的取样数量每个场地不应少于各2件,对建筑群不宜少于各3件。
12.1.3腐蚀性试验项目和试验方法应符合表12.1.3的规定。
注:1、序号I〜7为判定土腐蚀性需试验的项目,序号I〜9为判定水腐蚀性需试验的项目;2、序号10〜12为水质受严重污染时需试验的项目;序号13〜16为土对钢结构腐蚀性试验项目;3、序号I对水试样为电位法对土试样为锥形电极法(原位测试);序号2〜12为室内试验项目;序号13〜15为原位测试项目;序号16为室内扰动土的试验项目;4、土的易溶盐分析土水比为1: 5 12.2腐蚀性评价1221受环境类型影响,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应符合表 境类型的划分按本规范附录 G 执行。
衰12.i i ; I 友怕截值适用于有于湿交醉作用的情况.无干編愛普H 屮时*表中乘萇3的系数匸2表中Ifc 值适用于不痢区(段}的情说』对体拣区f 段),表中数價应乘以 0 54的眾粘对做逬I H ■和底廨以0 9的毎山3 左屮数但适用F 水的關坝性评价r 财土的腐烛性评f 站I 业以1.5的承 !jj r 屮:':'以 mg/kg 扎]<:4 fl Utu.HFi.k -iir^ ijS'y. h XaOH W KOH 'I'lTj OH* ,; (me Li.12.2.2受地层渗透性影响水和土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性评价, 应符合表12.2.2的规定汀:1臭中九是指直腰临水戒强透水层屮的地卜木;B 是指弱透水恩中的地下2 HCO1含量璧揩水的0化度抚乎(Mg/L 的软水时.该農水质HCO j 的腐 锂性:3卜的腐也怦泮价貝考堪pH 值揣标t 评柳其腐蚀件时,A 是指含忒握 宿鼻20%的養證水土鳳 水量3鼻30%的骆透水上站12.2.3当按表12.2.1和12.2.2评价的腐蚀等级不同时,应按下列规定综合评定:12.2.1的规定;环1腐蚀等级中,只出现弱腐蚀,无中等腐蚀或强腐蚀时,应综合评价为弱腐蚀; 2腐蚀等级中,无强腐蚀;最高为中等腐蚀时,应综合评价为中等腐蚀; 3腐蚀等级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为强腐蚀,应综合评价为强腐蚀。
基坑工程勘察的岩土分析与评价

搜 集 已有 地 质 资料 , 包 括查 阅各 类 地质 图和 工 程 地质 图集 、 不 同 时期 地
形图或河流历史图、 临近工程的勘察资料等 。查明冲填土、 素填土 、 杂填土等 的分布 范 围 、 回填年 代 、 方 法 以及 物质 组 成等 。查 明 已被填 没 的河 、 塘 等 的分 布范围、 深度、 所 填物 质及 填 没年 代 。查 明井 、 墓穴 、 地 下工 程 、 地 下管 线 等 分 布范 围 、 深度。 提 供沿 基 坑周 边 填土 、 暗浜 、 地下 障 碍物 等分 布 情况 , 并 分 析 其
舀囝囝圈
施工技术与应用
基坑 工程勘 察的岩土分析与评价
范巍
云南省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8 0 7 队
云南 曲靖
I
j
6 5 5 0 0 0
摘要: 通 常 情况 下 , 基 坑工 程施 工 的安 全 性 不仅 取 决 于支 护 结构 设 计 方 案 的合理 性 , 而 且取 决 于开 挖 施 工方 案 和组 织 管理 的科 学性, 而对基 坑 工程 的 变形 实现 动 态预 报 , 则 可用 来 帮助 保 障工 程施 工 的安 全 性 。显 而 易见 , 为 了实现 对基 坑工 程 安全 性 的控 制 , 理 应 结合 工 程实 践对 设 计方 案 、 施 工 方案 的优 选 展 开讨 论 , 本 文仅 讨论 通 过 对基 坑 工 程 的勘 察 的岩 土 分析 与 评价 分 析 , 以及 借 助 国 内 外案例 分 析 由工 程经 验 积累 的应 对措 施 。 关 键词 : 基 坑工 程 ; 勘察; 评 价
二、 基 坑 工程岩 土 工程勘 察
1 、 勘 察 准备 阶段
基坑工程勘察之前的工作主要是搜集相关资料, 了解基坑工程的要求及 设计意图, 并依据这些资料结合相关规程 、 规范编制勘察纲要。 具体应搜集的 资料 有 : ① 建 筑物 总平 面 布置 图 , 其 中应 附 有场 地 的地 形 和 标 高 , 拟 建建 筑 物 位置 与 建 筑红 线 的关 系 , 附 近 已有 建 筑 物 和各 种 管 线 位置 等 ; ② 基坑 的平 面 尺寸、 设 计 深度 , 拟 建建 筑 物结 构 类 型 、 基础形式 ; ③ 场地 及 其 附 近地 区 已有 的勘 察 资料 、 建筑 经 验及 周边 环 境条 件 等资 料 。
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与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分析
04
岩土工程问题分析
地质构造
分析地质构造特征,包括断层、褶皱、岩层分布等,评估其对工程 稳定性的影响。
地形地貌
研究地形地貌特征,如坡度、坡向、河流侵蚀等,分析其对工程安 全的影响。
土壤类型与性质
了解土壤类型、物理性质(如含水量、密度、孔隙度)和力学性质 (如抗压强度、抗剪强度),评估其对基础工程的影响。
采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岩土工程评价。
评价内容
对场地稳定性、地基承载力、变形特性等方面进行评价,确定岩土 工程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评价结果
场地稳定性较好,但地基承载力不足,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和加固。
岩土工程问题解决实例
解决措施
采用桩基、换填、注浆等措施进行地基处理和加固,提高 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
分析岩体中的结构面,包括断层、节理、裂隙等, 评估其对岩土体稳定性的影响。
边坡稳定性分析
根据边坡的几何形态、岩土性质、水文地质条件 等因素,分析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
承载力评价
基础承载力
边坡承载力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和试验数据,评估 基础的承载能力,确保建筑物安全。
分析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的承载能力, 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提高工程稳定性。
防护措施
02
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降低自然灾害对工程的影响,如加固、
排水、防洪等。
环境保护
03
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促进生
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工程实例分析
05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某高层住宅楼建设项目
工程地点
某市市区中心地带
工程规模
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括住宅 楼、地下车库等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土的岩土工程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土的岩土工程评价岩土工程是指对地下岩土体的工程勘察、设计、建造和监理等工作。
岩土工程分为勘察和设计两个部分,其中勘察是建造发生前必不可少的部分。
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是确认地下岩土的地形特征、力学性质、水文地质状况等信息,从而为设计和建造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工程评估。
岩土工程勘察包括以下内容:地质勘察,这是了解地表和地下岩土体的基本特征,确定地下地质构造、岩层分布、性质等信息。
岩石力学勘察,这是用于了解地下岩石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包括岩石的强度、变形性、稳定性、围压效应、隆起等因素。
土工勘察,这是关于地下堆土工程的相关特性的勘察,主要包括土的物理性质、水分条件、渗透条件等。
地基土是岩土工程勘察与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地基土的岩土工程评价直接影响到建造工程的稳定性、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地基土的岩土工程评价不同于测试和评价其他材料的基本性质,它需要通过数次采样,勘察和测试等方法,才能获得准确的数据信息。
在建筑过程中,地基的选择和处理一直是个复杂而困难的问题。
从岩土工程评价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对地基土进行如下分类:1.稳定性评价:地基土的稳定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其抵抗破坏的能力。
评价主要采用稳定性评价、初始应力评价和主动稳定评价三种方法,通过分析岩土体内力平衡状态,计算其能承受的最大荷载和抵抗破坏的能力。
2.变形评价:地基土的变形指的是在承受荷载作用下,地基土体的变形表现。
主要包括粘性土的塑性变形、外来荷载的压缩变形、剪切变形和沉积层的垂直变形等。
评价主要采用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土的切变率等多个因素,计算出岩土体的变形情况。
3.孔隙水压力评价:地基土的孔隙水压力是指在地下水的影响下,地基土水分所产生的压力。
评价主要采用孔隙水压力计和灌流实验仪等专业仪器设备,根据水压분布、流动速度等参数评价地基土的水分情况和流动特性。
在进行岩土工程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工具、技术和知识,对地下地形和地质特征、勘探方法和设计分析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准确评价地基土的稳定性、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等指标。
岩土工程勘察中应进行分析-评价的内容

岩土工程勘察中应进行分析\评价的内容摘要:工程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施工前,必须对建筑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和论证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对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做出正确评价。
关键词:稳定性、分析、评价世界上任何建(构)筑物都是修建在地表或地表下一定深度范围的岩土体中,作为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和建筑环境的工程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建(构)筑物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
因此,在建筑物设计和施工前,必须对建筑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和论证有关的岩土工程问题,对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做出正确评价,为岩土体的整治、改造和工程的设汁、施工提供详细、具体、可靠的地质资料。
工程建设场地和地基稳定性的评价主要内容如下:一、场地稳定性评价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一)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
(二)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三)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
(四)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其发展趋势如何。
(五)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
二、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地下水位埋深、地下水的类型和腐蚀性、补给排泄条件、主要含水层以及渗透性能、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利联系、近五年的地下水位变化情况与主要影响因素、工程区域的气象资料等。
在地基基础、地下结构施工中,应考虑地下水对主体结构的上浮作用;验算边坡稳定性时,考虑地下水及其动水压力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在地下水位上升时要考虑岩土的回弹和附加浮托力;在地下水水位下降时要考虑可能的地面沉降以及引起的其它工程地质灾害。
三、地基均匀性的评价(一)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1、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1.5b,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5m; 2、在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3、对于桩基础按等效实体深基础的底面积按应力比确定评价深度。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岩土工程评估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岩土工程评估地质勘察报告是岩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评估意见。
岩土工程评估作为地质勘察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对工程的可行性、稳定性和安全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地质勘察报告中岩土工程评估的内容和要求。
1. 岩土工程评估的背景介绍岩土工程评估是基于已有的地质勘察结果,对工程建设中涉及到的地质和土壤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岩土工程评估,可以了解地质环境的特点和变化规律,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2. 地质勘察报告中岩土工程评估的内容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岩土工程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2.1 地质调查信息的分析和归纳地质调查信息是岩土工程评估的基础,需要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包括地层分布、岩土特性、地下水位等。
通过对地质调查信息的分析,可以初步了解地质环境对工程的影响。
2.2 工程所涉及的岩土工程参数的确定根据地质调查结果和工程设计要求,确定工程所涉及的岩土工程参数,如土壤的密度、含水量、内摩擦角等。
这些参数是岩土工程评估的重要依据,对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2.3 工程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工程地基的稳定性是岩土工程评估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对工程地基的地质特征和荷载要求的综合分析,确定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对工程的稳定性进行评估。
2.4 工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灾害是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通过对工程所处地区的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的评估,确定工程所面临的地质灾害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5 岩土工程建议和处理意见根据岩土工程评估的结果,对工程建设提出具体的建议和处理意见,包括地基处理方法、工程防护措施等。
这些建议和意见是保障工程安全和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3. 地质勘察报告中岩土工程评估的要求为了保证地质勘察报告中岩土工程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满足以下要求:3.1 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地质勘察报告中所使用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数据采集过程要科学规范。
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及其稳定、适宜性评价

在 受 附加 应 力的 作 用 下 , 易产 生 剪切 破 坏 . 基岩起伏 较 大, 相
对 高差 大 于 5 m
( 2) 场 地 内为 岩 溶 中等 发 育 场 地 , 溶 洞较为发 育 , 遇 洞 率
为 1 9 3% . 对 基 础 下 卧 层 的 稳 定 性 不 利 。 场 地 内岩 溶 裂 隙 、 溶
勘 察 工 作 布 置 包含 5个 方 面 .即 工 程 测 量 、工 程 地 质 调
查、 工 程 钻探 、 取 样 与试 验 、 地 下 水位 观 测 。由 于拟 建 场 区受 区
4 . 2 基础 施工及 成桩 可行 性分析
拟 建 建筑 场 地 在 勘 察 期 间 未发 现 地 下 水 .故 拟 采 用人 工 挖 孔 桩基 础 不 受地 下 水 的影 响 。部 分 桩 基 础 虽 受基 岩起 伏 面
已经被 破 坏 , 场 地 等级 为 二 级 场 地 ( 中等 复 杂 场 地 ) ; 场 区 内岩 土层 种 类 单 一 , 有新填土 , 地 基 等 级 为二 级 地 基 ( 中等 复 杂 地 基) 根 据 工 程 重要 性 等级 、 场 地 复 杂 程 度 等 级 以及 地 基 复 杂
建 筑 地 基 进 行 全 面 详 细 的 勘察 , 获取 可 靠 的岩 土参 数 , 本 文根 据 具体 工 程 实 例 , 对 工 程 要 求 及 地 质 条 件 提 出合 理 的地 基 处理 方 案 , 并 对 处 理 方
案 的安 全 性 进 行 评 价 。
【 关键词 】 建筑工程 岩土勘察 i 稳定性 适宜性
级 。而在 该 工 程 在 拟 建 场地 在 本 次 勘 察 时 因前 期 校 园建 设 , 原 始 地 貌 已经被 破 坏 .现 场 地 较 为 平 整 .地 面标 高为 1 8 8 1 . 9 7 ~
岩土工程勘察与环境影响评价在工程可持续性中的应用研究

岩土工程勘察与环境影响评价在工程可持续性中的应用研究摘要:本研究探讨了岩土工程勘察与环境影响评价在工程可持续性中的应用。
通过综合分析,论文揭示了岩土特性对工程建设和环境的重要影响,强调了在项目初期进行详尽的岩土工程勘察的必要性。
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在工程实施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充分的阐述,有效地减少了工程活动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研究结果为工程可持续性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可持续性;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引言:在当今迅猛发展的工程领域,可持续性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关键议题。
本文着眼于岩土工程勘察与环境影响评价在实现工程可持续性中的重要作用。
岩土特性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石,直接影响着工程的稳定性和效益。
同时,环境影响评价在项目实施中的角色愈发凸显,有助于平衡工程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本文呼应了如何在工程初期进行全面勘察,以及如何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来优化工程规划和实施。
旨在为确保工程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局面,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支持。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关键意义岩土工程勘察作为工程可持续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确保工程安全、稳定和经济效益的关键角色。
在工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结果对工程的成功与失败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岩土工程勘察有助于了解地下岩土的性质和特点,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岩土特性对工程的稳定性、荷载承受能力以及基础选址都有着直接影响。
通过详细勘察,工程师能够充分了解地下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施工,从而避免工程因地质问题导致的事故和成本增加。
2.岩土工程勘察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地下岩土结构和水文地质特点,可以预测工程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
比如,高地下水位可能引发地下水涌出,影响周围地区的生态平衡;不稳定的岩土结构可能导致滑坡或崩塌,对生活区域造成威胁。
通过岩土工程勘察,可以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减少工程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强夯效果(见图)
4.3 桩尖阻力及其变化(见图)
4.4 轴力与侧摩阻力随深度的变化 (见图)
5. 统一桩间土的挤密质量试验 与挤密质量的抽样检测:
• 5.1 试验与检测应均以平均挤密系数ηc 是否达到设计及规程要求为准(挤密桩法 处理地基技术规程《DBJ61-2-2005》 5.1.1条,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1.4)。不宜继续同时要求
• 6.2.2 国外经验工有如:
·D'Appoloniaelal(1970) ES=0.756N+18.75 MPa
·Decourt(1989) ES=3N MPa 砂中的打入桩
·Hirayama(1 991) ES=1.4N MPa 粘性土
• 6.3 也有直接利用N值进行沉降计算的,如:
·Burland and Burbridge(1985)用下式估算置于砂层上 的基础沉降
• 6.1 有利于用多种方法确定地基承载力, 分析预计地基沉降,特别是对难以取得 不扰动试样的砂土层是如此。
• 6.2 国内外已积累有不少的经验关系, 如:
6.2.1 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附录F:
粉土及粉细砂ES=(1~1.2)N MPa 10≤N≤50(击)
中 粗 砂 ES=(1.5~2)N MPa 10≤N≤50(击)
沉降量:
•
p
0 B
•
S s 2
mm
N
• 详见该规程。
7. 关于桩基沉降计算模型的建 议
建议采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7-2002)附录R中,R.0.3的计算模 型。迄今,在西安市的西郊,北郊按该 模型计算的建筑物沉降与实测沉降比较 接近。
8. 深层黄土的承载力(比例界 限压力P0)、湿陷起始压力与 土的有效自重压力之间的关系。
• 1.3 桩顶和基础之间的褥垫层必不可少,其厚 度多为20~30mm左右为宜。
2. 预制桩
• 2. 预制桩(混凝土桩、预应力管桩等)在西安北 郊渭河高漫滩与一级阶地区的适用性好,深 15~20m处的巨厚、密实的中粗砂层提供了设 置端承桩的条件。端承桩经后压浆处理,单 桩承载力还可提高1.5~2.0倍。迄今已有多个 工程项目成功地采用了预制桩与后压浆相结 合的桩基。应该指出预应力高强度管桩,无 论是采用压入方式还是击入方式设桩是有很 大的应用前景的。
• 3.3 处理效果
经2年又10个月的沉降观测,到2004年10月, 发现沉降较大,西南角沉降最大达190mm, 四角的平均值为140mm。
• 3.4 质量检测报告的结论之一:效果不 大的下拉荷载,不容忽视,今以蒲 城电厂的控孔桩试验为例:
• 4.1 地层结 构与试桩 布置(见图)
Sc
B 0.75
1.7 (N60 )1.4
(q
2
3
' vo
)
mm
式中Sc=计算沉降,mm;B=基宽,m;q=基底压力, kPa;
σ’vBo0=.7基5范底围处内的的初平始均有标效贯垂击直数应,力改,正k至Pa理;论N6锤0深击度能的 60%。
• 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
附录F的F.0.4用下式估算桩基础的最终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评价与 地基基础设计的几点体验
(西安地区)
提要
1. CFG桩复合地基在西安地区的 适用性与使用效果
1.1 皂河古河道区的条件(地层结构、岩土性质等) 有利于采用CFG桩,迄今已有数十幢高度为 21~27层的高层建筑成功地采用了此法,实 测沉降多为20~30mm.
• 1.2 CFG桩复合地基要求被处理的土具有一定 的承载能力。为此,在自重湿陷黄土场地应 先行消除其湿陷性,然后采用CFG桩复合地基。
• 3. 不是所有的地基都适用挤密法。有时 会适得其反,今以位于皂河古河道区的 某一高18层的建筑为例:
• 3.1 基本情况:基深d=7.3m;地层:粉 质粘土(黄土状)与其下的古土壤,处理 前的Es=11~13MPa;北邻的中华世纪 城,工地已作过9处
• 深层载荷试验,得类同的Es值。
• 3.2 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砂石挤密桩 复合地基,桩长7.5m。
8.1 不同地区湿陷起始压力与 上覆土自重压力的关系(见图)。
8.2 深层黄 土的承载 力与深度 的关系。
使用二个标准:平均挤密系数和最小挤 密系数。
• 5.2 对应挤密处理的地基进行试验与检 测,没有必要,也不应利用试验与检测 数据对自重湿陷量△ZS与湿陷量△S重新 作计算与评价。
• 5.3 取样位置、数量应按上述规程的 5.1.1或上述规范的说明14.2.4确定。
6. 建议在砂土层和粘性土层中 都进行SPT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