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涂 检验方法

喷涂 检验方法
喷涂 检验方法

CPHL-37 Slide Hinge Painted Parts Inspection Standard

CPHL-37 滑板铰链喷涂部品检查标准

NO.: Veb.:A/0

Issued date : June.13,2007

发行日期:2007-10-07

Issued: Amphenol Phoenix Hangzhou Telecom parts co.,LTD 发行: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Contents:

目录

1 Visual Quality (3)

2 Thickness measurement (6)

3.Thermal Shock Test温度冲击测试 (6)

4 Damp heat cyclic Test 交变湿热测试 (8)

5 Solvent Resistance 耐溶剂性能测试 (9)

6 Salt mist endurance 盐雾测试 (9)

7 UV Radiation endurance 抗紫外线老化测试 (10)

8 Adhesion Test 附着力测试 (10)

9 Wearing endurance 耐磨性测试 (11)

10 Hardness Test 硬度测试 (11)

11 Relevant documentation/standard参考文件.................................... (11)

1 Visual Quality 视检

1.1 Visual inspec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under below condition:

检查应该在下列环境下进行:

1.1.1 Illumination: D65 light source -CIE Standard illuminant ISO10526:1999 (E);

视检应该在D65光源条件下进行;

1.1.2 Viewing time for each part: 10 seconds;

每个部品的检查时间:10秒;

1.1.3 Inspection distance from products: 30cm;

检查产品的距离:30cm;

1.2 Painted surfaces quality according Class I;

对于喷涂区域,检查标准按照Class I标准执行

Other surfaces according Class III;

其它区域检查标准按照Class III标准执行:

Class I :Surfaces which are frequently visible in normal use but require good visual quality .

等级I:对于客户在正常使用下经常看的到的表面且需要较好的外观品质的标准,例如:镜片、手机外壳等。

Class III : Inner Surfaces which are never visible to customer in final product and do not require good visual quality.

等级三: 对于在客户的成品中不可见的内部面、外观品质要求不高的标准。

1.3 The minimum painting area ( see above picture)

喷涂区域(详见下图);

2 Thickness measurement

2.1 The measurement location is as below(Points marked with arrows);

测量位置如下图所示(用箭头标注的点);

2.2 The standard for painting thicknesses of Sheet-1 refer to customer’s otherwised requirement

Sheet-1的喷涂厚度标准参照客户另外的要求;

Location 1

Location 2

Location 3 Location 4

Location 5 Location 6

注:

除要求的喷涂区域需进行喷涂外,其它部位不允许喷涂; Remark:

Do not paint out of the painting area.

Painted Colour: Blue(蓝色)

Thickness requirements:

底漆(16~22um)、面漆(8~12um)、清漆(22~28um);

Painted Colour:Silver(银色)

Thickness requirements:

底漆(18~22um)、面漆(6~10um)、清漆(22~28um);

Painted Colour:Iron-gray(铁灰色)

Thickness requirements:

底漆(18~22um)、面漆(8~12um)、清漆(22~28um);

3.Thermal Shock Test温度冲击测试

a) Low Tem.:-40℃±2℃;high Tem.:85℃±2℃ ,2hour/2hour per each condition,transfer time:15s (lower than 3min) .total cycle: 5cycles(totally 20hours);

-40° / +85°C 各2小时,此为一个循环,共5个循环,(20小时)温度切换时间15s(不大于3分钟);。

b) No visiable decomposition, No mechanical decomposition,Electrical value<1ohm. Adhesion test classification:0-1grade;

不允许有任何外观不良,如变形,白化,变色;

4. UV Radiation endurance 抗紫外线老化测试

a)Test requirement: Put the parts into QUV/Se Accelerate Aging Tester(Amercian), The test

consists of 12 cycles, each cycle being 8 h long, total test period is then 96 hours. One cycle consists of 4 hours UV exposure (UV-A, 340 nm, 60 ?C, ?E-value ≤ 0.7) and then 4 hours moisture exposure (50 ?C).

将部件放入人工加速老化仪(美国Q-PANEL)中,一个周期8小时分为:温度60度,340nm照射强度不超过0.7的紫外线A,照射,辐射度低于0.7w/m2, 4小时+ 50度,湿气环境4小时。共测试12周期,96小时。

b) Acceptance criteria: No color changes, without broken and deformation. No visible

corrosion or oxidation.

结果判定:无外观变化(诸如变色,破损,变形,氧化,腐蚀等现象);

5. Damp heat cyclic Test 交变湿热测试

a)Test requirement : before test hinge should be assembled into the MOCUP at the closing position ,then puts the parts into experimental box, 93-96%RH ,18days.

One cycle includes: high Tem.:55℃ and Low Tem.:25℃, 9hour/9hour per each condition, ramp up/down time is 3hour.

测试要求:将样品放入调温调湿试验箱中,一个循环24小时:温度+55°C/ +25°C各9小时,湿度93-96%,温度转换时间各为3小时;共18个循环。每隔6天为一个大循环,检查一次并记录结果。试验完成后,检查样品的可接受性。

b)Acceptance criteria: No visiable decomposition, No mechanical decomposition after each big cycle. (totally 3big cycles);

结果判定:目视表面结构是否有分解,如果三次大循环检查都合格则判定OK;

5. Solvent Resistance 耐溶剂性能测试

a) Test requirement: Immerse a soft cloth fabric into >98% isopropyl alcohol for 10seconds, then rub the

sample by hand with the wet cloth for about 30 sec. After that, rinse the sample with water (optional), dry it, and inspect that surface of sample and cloth or fabric. Curing time has two methods: For instant inspection: fastened curing in temperature of 80 degrees centigrade / 12 hours or; final curing place in 7 days temperature of 25 degrees centigrade / 50-60 % RH.

测试要求:用蘸有99.5%浓度异丙醇的软纱布,擦拭样品表面30秒,然后用清水冲洗样品表面,干燥后检查样品和软纱布的表面。干燥方法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快速干燥,即在80℃环境下干燥12小时;另一种是普通干燥,即在温度25℃/ 湿度50-60 %的环境下干燥7天。

b) Acceptance Criteria: No visual changes (result 0).eg, no mark/ gloss/ discolor/crack on the surface and

on the cloth or fabric allowed.

Additional information:

- Faultless samples are ranked using value 0.

- If there are any changes in visual properties e.g. color, gloss ,samples are ranked using 1 or 2.

- If there are any changes 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e.g. blistering or cracking samples are ranked using value 3.

- If damages are caused by test cleaning procedure rank samples using value 4.

结果判定: 样品和软纱布的表面没有痕迹、粗糙、变色和裂纹,则判定OK.(0级)

备注:

- 良品等级为0级;

- 如果有变色,粗糙之类外观不良,样品等级为1或者2级;

- 如果有裂纹之类结构不良,样品等级为3级;

- 如果是由于测试清洗造成的不良,样品等级为4级;

5. Chemical endurance 耐化学腐蚀测试(化妆品测试)

a) Test requirement: Apply household chemicals(eg,NIVEA Light Moisturizing Day Cream on the painting surface,then expose at normal temperature for 2hr,then put into oven using temperature +80°C ,humidity 80% for 24hr,finally check the acceptance after exposed at normal temperature for 4hr.

测试要求:使用室内普通化妆品(如妮维娅水分平衡霜)涂抹在样品表面,在室温环境下2小时后放入调温调湿箱,温度设定为80°C,湿度设定为80%,24小时后取出在室温下4小时。然后检查样品判断可接受性

b) Acceptance criteria : no mark/ gloss/ discolor/crack on the surface and on the cloth or fabric allowed.。

结果判定:没有变色,则判定OK.

Additional information: 备注:

-Faultless samples are ranked using value 0.

良品等级为0级;

-If there are any changes in visual properties e.g. color, gloss ,samples are ranked using 1 or 2.

如果有变色,粗糙之类外观不良,样品等级为1或者2级;

-If there are any changes in mechanical properties e.g. blistering or cracking samples are ranked using value 如果有裂纹之类结构不良,样品等级为3级;

-If damages are caused by test cleaning procedure rank samples using value 4.

如果是由于测试清洗造成的不良,样品等级为4级;

6. Salt mist endurance 盐雾测试

a)Samples are visually inspected and electrically and mechanically checked, then placed to the salt mist chamber and sprayed with the salt solution (5 % NaCl by weight, PH6.5~7.2,Spray pressure is 2Kg/cm2) for a period of 2 hours at a temperature of + 35 ℃. after that, samples are transferred to the humidity chamber and stored for a period of 168 hours at a temperature of + 40 ℃ and a relative humidity of 93RH %. ,finally placed the samples into normal environment for 2hours and then check. ( The samples shall not be washed after the test unless the relevant specification shall state otherwise)

先对样品进行目视检查后,放入35℃±2℃、PH值在6.5-7.2范围内的盐雾试验箱,将喷雾水压力调整为2Kg/cm2一次压力,用5%±1%的Nacl溶液连续2h盐水喷雾后,取出样品放入温度+40℃湿度93%RH的调温调湿箱168小时,在室温下放置2小时后再次进行检查。

b) Acceptance criteria:

No mechanical decomposition, No oxidation and corrosion.Take pictures into report.

不允许有任何外观不良,如变形,白化,变色,化学分解等

8. Adhesion Test 附着力测试

a)Place the sample on a flat table (test surface should be also flat), hold the sharp knife with the blades normal to the test sample surface, make 10 parallel lines and rows(100 square grids) at a mutual distance of 1 mm,ensure the cuts penetrate to the base material,brush the sample lightly with soft brush several times backwards and forwards, check the sample immediately after brushing visually under the microscope,apply the 3M610 adhesive tape on the grids, rub the tape firmly with a fingertip to ensure good contact with the coating. after 4 minutes of applying the tape, remove the tape by grasping the free end of the adhesive tape and pulling it off steadily in one second at an angle of 60°,retain the tape for reference purposes and inspect sample immediately under microscope and record down the result with a remark of “with tape”

将样品平放于桌面上(测试区域必需是平面),用锋利刀片(刀锋角度为15°~30°)在测试样本表面划间隔1mm 的10行10列(100个正方形小网格),每一条划线应深及油漆的底层(若不能深及底层,更换另外一个区域测试,如果没有其他测试区域或者其他测试区域仍然不能深及底层,应立即报告测试不能进行);用软毛刷将测试区域的碎片刷干净;立即在显微镜下检查,记录结果并标记“未使用胶纸”;然后使用粘附力350 g/cm2~400g/cm2的胶带(3M 610号胶纸或等同)粘住被测试小网格,并用指尖用力擦拭胶带,使胶带牢牢.

b) Acceptance criteria: ≥4B is ok.

The criteria grade is as below:

5B:No plating layer shall be removed from the substrate,without desquamation

4B:Less than 5% of the coating of each square was removed

3B: Less than 15% of the coating of each square was removed

2B: 15%~35%of the coating of each square was removed;;

1B: 35%~65%of the coating of each square was removed;

0B: More than 65%of the coating of each square was removed;

Remark: The adhesion has to be made before and after: Damp heat cyclic test, thermal shock test and UV test. Put the parts into room temperature for 2hours after adhesion test.

结果判定:要求附着力≥4B时为合格。

标准等级如下:

5B-划线边缘光滑,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均无油漆脱落;

4B-在划线的交叉点处有小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小于5%;

3B-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小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在5%~15%之间;

2B-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成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在15%~35%之间;

1B-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成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在35%~65%之间;

0B-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成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大于65%。

备注:附着力测试需要在以下测试前后都进行:高温高湿测试、温度冲击测试和UV测试,测试后在室温下冷却2小时后进行百格测试。

10. Hardness Test 抗划伤测试

a)Use Erichsen model 318 rod tester with a test tip of ¢0.75 to find the minimum force that can cause visible scratch. Start with 1N force,scratch the part surface vertically for a line of 5-10mm in 1second.If no scratch occurs then increase force by 1N and repeat. (Continue repeating this sequence until scratch occurs then report result. In additional, continue test by scratch new areas each time using 4N, 10N and 16N forces. Photograph and report all scratches)

用德国仪力信318硬度试验棒( 测试头直径为¢0.75mm) 测试出能够引起可视划伤的最小力值,通过滑杆先设置1N的压力值, 将试验棒垂直放在测试表面并在一秒钟内划一根10-20mm的直线,然后观察测试表面的划伤程度并进行判定。然后依次加1N的力并重复相同的划动,直到产生划痕/结构划伤为止(另选区域测试4N,10N 和16N作用下的划伤情况,并对这三个值和最小力值的划伤情况拍照和记录入报告中).

b)Acceptance criteria:

- No visual deflect below than 7N;

- No mechanical failure(deformation, peeling etc) below than 10N;

结果判定:

- 压力设置为7N时,若目视未出现表面划伤,则可以接受;

- 弹簧压力设置为10N时,若目视未出现机械故障如变形,剥落等;则可以接受。

11. Relevant documentation/standard:参考文件/标准

1.MOSS800/2 Standard.

2.Verification Methods of Metals, Metal Coatings and Coatings or Decorations on Metal ver 1.0

2.1 IEC 60068-2-14: Environmental testing - Part 2: Tests. Test N: Change of temperature; Test

method Na

2.2 IEC 60068-2-33: Environmental testing - Part 2: Tests. Guidance on change of temperature

tests

2.3 IEC 60068-2-30: Environmental testing - Part 2: Tests. Test Db and guidance: Damp heat,

cyclic (12 + 12-hour cycle)

2.4 IEC 60068-3-4: Environmental testing - Part 3-4: Supporting documentation and guidance -

Damp heat tests

2.5 IEC 60068-2-52: Environmental testing - Part 2: Tests - Test Kb: Salt mist, cyclic (sodium,

chloride solution), Severity 1

2.6 ASTM G 154-00ae1: Standard Practice for Operating Fluorescent Light Apparatus for UV

Exposure of Nonmetallic Materials

2.7 ISO 2409(SFS 3753)DIN 53151

(完整版)喷漆检验规范

I.功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 所有喷漆物应该通过各项测试,包含膜厚测试、硬度测试、耐磨测试、百格测试、抗化性测试及色差量测。注意物品表面需洁净,不得有脏污、灰尘、油污及指痕等情况。 A.膜厚测试: P aint Thickness Test 量测喷漆膜厚(包含面漆及底漆),必须符合厚度规范。一般而言,Akzu Nobel 与EGYPTIAN 底漆约在15±5μm,面漆约在25±5μm,总和最少需要30~100μm,而Cashew 底漆与面漆皆为10-15μm;膜厚测试最终以成品图面尺寸+0.2/-0mm为量测依据。 *采用破坏式或非破坏式的量测仪器皆可,如用非破坏式仪器需利用平整性良好的金属片来作为试片,并注意仪器归零的校正。 B.硬度测试: P encil Hardness Test 1.使用滑车式的测试仪器,铅笔采用Mitsubishi “UNI”型号。 2.测试仪器需荷重750g,铅笔角度为45度。 3.测试长度需超过25 mm,硬度需高于2H,5条需无刮痕,需用成品测试。 测试长度需超过25 mm,硬度需高于3H,5条允许1条刮痕,需用成品测试。 4. C.耐磨测试: 一.RCA Abrasion Test 1.测试仪器为Norman Abrasion Wear,型号7-IBB-647,纸带规格为11/16inch 宽。 2.测试环境在室温条件下,湿度需维持在30-60%。纸带储存湿度需维持在30-60%,最佳环境为40%。 3.仪器上荷重175g,耐磨需达到38mm长30次/分钟100次,不能见底材为合格标准。 4.利用六十倍放大镜观察,表面不得露出底材始符合规格。 二.橡皮擦Test 1.测试型号EF74。 2.测试环境在室温条件下,湿度需维持在30-60%。纸带储存湿度需维持在30-60%,最佳环境为40%。 3.仪器上荷重500g,耐磨需达到15mm长1000次,不能见底材为合格标准。 4.利用六十倍放大镜观察,表面不得露出底材始符合规格。 D.百格测试: Cross Hatch Test 1.测试工具采用标准百格刀即可,刀片间距为1 mm,并依据ASTM D3359-93 标准测试方式。 胶带使用Permacell 99 or 3M610(拉一次测试)。

涂装检验规范

涂装质量检验规范 1 目的 为有效控制涂装作业的正常生产,确保产品质量,提高效益,防止因涂装不当导致结构件的防腐保护失效。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涂装进行质量检验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控制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涂装的质量控制,工艺纪律管理(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及考核办法)。 3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0300.5 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 JB/Z 220 工序质量控制通则 GB/T 19023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指南 Q/XZ 200-2008 质量手册 GB/T 15498 企业标准体系 JB/T 5059-1991 特殊工序质量控制导则 4涂装检验的基本原则 4.1 涂装过程在整个工作期间易受操作者差错或有害环境的影响。另外,要通过检查已完成的工作发现存在何种问题通常较为困难。因此,在工作完成后再进行质量控制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检查人员(或任何质量控制人员)必须在工作进行过程中位于现场,并且对其进行始终如一的观察评价,才能对涂装过程作出准确判断。 4.2 操作人员、检验人员要经过技术培训和资格认证。 4.3 应对工作环境(杂质、温度、湿度、露点等)进行控制,以满足工艺文件的要求,必要时应加以验证。 4.4 检验和施工应严格遵循技术规范和质量管理等文件的要求,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及影响参数波动的各种因素,使涂装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同时加强工艺方法的试验验证和反馈。 4.5 所用工艺材料、被加工物资应实行严格控制,必要时应进行复检。 4.6 必须使用经确认合格的模具、工装、设备和计量器具,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控制手段,对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和调整,减少质量波动。 4.7 检验员应检查涂装施工的整个过程,检查重点应放在表面处理和涂装施工的起始,以加强过程控制为主,辅以必要的多频次的工序检查,检查人员与质量保证人员对现场操作负有监督的责任和权限。 4.8 应从涂装流程分析着手,找出各环节(或分工序)影响质量特性的主要因素,研究控制方法,配备适当手段,进行工序过程的系统控制。特别工序应遵循“点结合”的原则,在系统控制的基础上,对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控制。 4.9 质保工程师对质量实施见证性审核,对工序加工中操作者是否处于自控状态,检验员是否忠于职守,图纸、工艺文件是否有效贯彻,工序加工质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方面进行

喷涂外观检验标准

喷涂外观检验标准 检验项目检验要求判定标准检验判定 C r M aj M in O K 色差 物体表面颜色 满足规定要求或不 超出签板范围 ①在40w日光灯或自然光下,裸眼势力在1.0以上, 物体放置于人体视角45°,距离50cm处观察,无明显 差异 ②如果颜色有差异,组合后整体效果不明显,可接 受 ③如果偏离规定要求或色板要求太大,组装后 其效果反差大,不接受 薄漆 物件外表面不 能有薄漆露底现象 ①物件外表或A、B级面,在加工后不能有薄 漆或露底现象 ②物件内部薄漆在组装后可遮盖或看不明显,可接 受③C级面薄漆,面积≦10 m㎡。孔边薄漆在组装后 能被遮盖,可接受 ④C级面薄漆,面积≥10 m㎡孔边薄漆在组装后能\ 被遮盖,且在30cm处观察较明显 ⑤物件内部薄漆,组装后不能被遮盖,且直视较明显 流漆 物件表面及级 面边口处,不能有流 漆现象 ①物件A级面不能有明显的流漆现象(在25cm处观 察,无明显流漆印痕) ②B级面的流漆面积≦3m㎡,且在10 m㎡内,只允 许有3pcs ,间距≥25cm,在30cm处观察不明显 ③C级面的流漆面积3m㎡≦x≦5m㎡,在10 m㎡ 内只允许有3pcs ,间距≥25cm ④B级面的流漆面积3m㎡≦x≦5m㎡,且在10 m ㎡内,只允许有2pcs ,间距≥25cm,在30cm处观察不 明显 ⑤B级面流漆面积≥5m㎡,不可接受 ⑥物件边口流漆,其油点直径?≦3mm,在30 cm处 观察不明显 如果存在于产品的口边,则不能接受 ⑦物件孔边流漆,组装后能遮盖,但在压紧后,其表 面烤漆层不破裂 如果压紧后烤漆层破裂脱落 ⑧如果组装后不能遮盖,但在30 cm处观观察不明显 明显影响产品外观 ⑨流漆存在于产品内部,组装后被遮盖

喷漆质量检验标准2010

喷漆质量检验标准2010-04-03 13:26 1.0 目的 (PURPOSE): 为增强质检员对产品外观品质标准撑握,提高质检员对产品外观的检验效率和判定准确性,预防不良品流入下工序及因各种标准不清晰使不良品流入客人IQC处,特制定此外观检查通用标准. 2.0 范围 (SCOPE): 适用于本公司常用原材料、外协加工、进货品、半成品、成品(包括电镀、涂装、喷油)产品外观通用检查。 3.0 职责 (RESPONSIBILITY): 3.1 所有质检员:负责对所需检查产品以<<外观检验通用标准指引>>进行检验。 4.0 外观品质检查标准 (BUSYWORK PROCEDURE) 4.1 IQC来料检验分板料、卷料和棒料. 4.1.1 卷料和板料表面要求光洁、无明显的划痕、无压印、无裂纹、不可有擦不掉的脏污。卷料分条要均匀不可有扭曲现象。如有特别要求请参照样板比校后确认。 4.1.2 对于棒料表面要求光洁均称不能有明显的凹痕,切面不能有粗糙的杂粒、凹痕、凸起、砂眼如有特别要求请参照样板比较后确认。 4.2 电镀品表面要求 4.2.1 表面要求光洁、不可有起皮、积瘤、起泡、水纹等不良现象,电镀颜色参照色板确认(凹痕、凸起、砂眼原则上属普通外观缺陷允许最大直径≦0.5mm,凹痕、凸起、砂眼内发黑明显属严重缺陷,允许最大直径≦0.25mm,上述普通及严重缺陷必须按AQL国标抽样进行确认,超出规定范围均不可轻易放行出货;必须请示质检部主管级以上人员判定是否可

出货时才可放行).另外要求检测镀层厚度和做盐雾试验,个别产品客户要求做上锡测试。如有特别要求请参照样板比较确认。 4.3 喷涂产品表面要求 4.3.1 表面要求不可露底材、刮伤、压痕、污渍、起皮、积瘤、发白等不良现象,喷涂颜色参照客户确认喷涂色板及喷涂首件样板确认;(凹痕、凸起、砂眼原则上属普通外观缺陷者允许最大直径≦0.5mm,凹痕、凸起、砂眼内发黑明显属严重品质不良缺陷,允许最大直径≦0.25mm,上述普通及严重缺陷必须按AQL国标抽样方案进行确认,超出规定范围均不可轻易放行出货;必须请示质检部主管级以上人员判定是否可出货才可放行).另外需检油漆厚度和表面附着力;个别产品客户要求检韧性测试和耐高温测试。如有特别要求请参照样板比较确认。 4.4 冲压产品表面要求 4.4.1 不充许有明显的压印、碰伤、拉花、裂纹、崩缺、变形、批锋要求不超过0.05mm、字唛和花纹不许有(错、漏、偏、缺)且深度不能超差。如有特别要求请参照样板比较确认。 4.5 机加工产品表面要求 4.5.1 表面应光洁,不能有批锋、尖点、碎屑、刮花、砂眼、台阶、刀纹、压印、夹伤、。个别产品注明表面光洁度要求。如有特别要求请参照样板比较确认。 4.6 铁铸件表面要求

喷漆检验标准

喷塑、喷漆检验标准 1、目的 规范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不良品转入下道工序,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引导及接收标准。 2、范围 适用于外协制品进厂、本公司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接收及顾客退货的挑选检验。 3、术语和定义 3.1 A级表面:正常使用时可直接看到的主要表面,一般指产品的外露表面。 3.2 B级表面:正常使用时观察不到但在特殊条件下可以直接看到的表面,一般指虽然是产品的外露表面,但使用过程中被其他物体遮盖或者高度超出正常可视范围的表面。 3.3C级表面:正常使用时观察不到且不可轻易观察到的表面,一般指设备的底面、框架的内表面等。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3.4 浅划痕:塑或漆层表面划伤,但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3.5 深划痕:塑或漆层表面划伤,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3.6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3.7 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3.8 颗粒:因材料夹杂物或外来物(如焊渣)的影响而在表面形成的、颜色与正常表面一致的凸起现象。

3.9挂具印:指表面处理生产过程中,因装挂用辅助工具的遮挡而使其与零件相接触的部位产生局部无表面处理层的现象。 3.10针孔:表面处理上可看见类似针剌成的微小孔。 3.11孔隙率:单位面积上针孔的个数。 3.12 流痕:喷涂涂料过多且不均匀干燥导致的流痕。 3.13桔皮:喷涂表面因涂料附着力差而导致起皱,象桔子皮样的外观。 3.14露底:局部无表面处理层的现象。 4、职责 4.1 质量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和标识,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4.2 采购部负责外协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5、工作程序 外观(目测) 5.1 喷涂种类(如:喷塑或喷漆)、颜色与图纸要求及客户、我司、供应商三方确认的色板是否一致。 5.2产品喷涂表面外观在使用时要求100%进行检验,检验方式依据本标准。5.3 外观缺陷:有缩孔、针孔、杂质点、漏底、涂层厚度明显不均、流泪、预处理不良有锈、表面有污斑、不光滑、不平整、桔皮、花斑、凹坑等。 5.4 外观和颜色检验的环境和方法: 5.4.1 色板采用客户样件或经客户认可的签样。 5.4.2在天然散射光线或光照度不低于2×40w光源环境下,以目视方法进行。 5.4.3检查距离:被测品与眼睛的距离为500mm。 5.4.4目视角度: 45度~90度。 5.4.5目视时间: A级面约15秒/面,B、C级面约10秒/面。 5.5表面光洁度应达到设计要求的表面光洁度值。 涂膜附着力(划格实验) 5.6 涂膜附着力检验(基体金属为铁、钢、铝及铝合金): 5.6.1 采用划格—胶带粘贴法测定漆膜附着力,每批次以一件或两件检验则可。不合格时可用加严检验。

喷涂检验规范

1.0目的 规定了金属零部件喷涂标准的朮语﹑技朮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其最终目的在于满足最终客户对视觉﹑触觉的要求。 2.0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喷粉生产质量检验。 3.0定义 3.1 A级表面:能直接正视的外部表面和全部需丝印的表面; 3.2 B级表面:不明显的外部表面和开启门后能看见的内部表面; 3.3 C级表面:不易察看的内部和外部表面; 3.4 起泡:涂层局部粘附不良引起涂膜浮起; 3.5 针孔:涂层表面上可看见类似针刺成的微小孔; 3.6 桔皮:喷涂涂料产生的凸凹,象桔皮一样的斑点; 3.7 异物:空气中灰尘,喷涂机污物等杂物; 3.8 凹痕:喷涂前基材上的伤痕使涂装后该处出现凹陷; 3.9 浅划痕:涂层表面有伤痕,但看不见底层表面; 3.10 深划痕:涂层表面有伤痕,且伤及底层表面; 3.11 厚边:喷涂时在产品边缘或内折弯角处的涂料堆积现象,包括因局部保护不良而产生的毛边; 3.12 流挂:喷涂时涂层流动产生的堆积; 3.13 露底:局部无涂层或涂料覆盖不严等现象,常见于内折弯角处/孔的边缘截面,基材切口边缘截面 等部位; 3.14 剥落:一道或多道涂层脱离上涂层,或涂层完全脱离基材的现象; 3.15 缩孔:涂层干燥后滞留的若干大小不等,分布各异的图形小坑现象; 3.16 开裂:涂层出现不连续的外观开裂变化,通常由于涂层老化而引起的; 3.17 粉化:涂层表面由于一种或多种漆基的降解及颜料的分解而呈现出疏松附着细粉。 4.0 输入 4.1 金属零(组)件的粉末喷涂技朮规范 4.2 金属零(组)件的喷漆技术规范 5.0 输出 喷涂检验日报表

6.0 工作程序 6.1 主要检验工具 6.1.1 色差仪。 6.1.2 涂层测厚仪。 6.1.3 本公司标准样板。 6.1.4 透明杂物判定表。 6.1.5 切刀及透明胶带(采用3M公司生产的 Scotch 250# 胶带)。 6.1.6 100%工业酒精。 6.1.7 白色棉质软布(或脱脂棉)和端面直径为6.3mm,长40mm的圆柱形木棒。 6.1.8 冲击试验器和4倍放大镜。 6.2检视条件 6.2.1光度:200~300Lx(相当于40W日光灯750mm远)。 6.2.2如条件许可,检验者目视方向应与光源方向成45o,如下图图1所示:(接下页) 6.2.3检验者沿目视方向与待检表之间的距离如下: A级表面:400mmB级表面:500mmC级表面:800mm。 6.3 试验方法及质量指标 6.3.1试验及试片要求 a. 试片要求 材料:符合 GB 9271 的铝板或马口铁板 尺寸: 80×125×(0.5 ~ 1.0 )mm 表面粗糙度: Ra ≤ 1 mm 表面预处理:铝为硫酸阳极氧化 马口铁板按 GB 9271 进行溶剂清洗 喷涂:喷涂用涂料应与 DKBA0.400.0001 中任一标准样板所对应的涂料产品相同;且 应在表面预处理后 24 小时内进行喷涂操作。试样必须两面全喷涂、且应保证

喷涂检验标准

喷塑喷漆检验标准 1、目的 规范完善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批不良品流入下道工序。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引导及接收标准。 2、范围 适用于进料、外协制品回厂、成品的检验。 3、定义 喷塑、喷漆件检验过程的参照标准。 4、职责 质检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和标识,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采购部负责进料、外协制品中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5、工作程序 外观(目测) 喷涂种类(如:塑粉或漆)、颜色与图纸要求及客户、我司、供应商三方确认的色板是否一致。 一般情况下,产品喷涂表面外观在使用时要求100%进行检验,检验方式依据本标准。进料、外协回厂或过程验收则采用抽检,抽检操作方式依据《检验规范》。特殊产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检验。 外观缺陷:有缩孔、针孔、杂质点、漏底、涂层厚度明显不均、流泪、预处理不良有锈、表面有污斑、不光滑、不平整、桔皮、花斑、凹坑等。

外观和颜色检验的环境: 色板采用客户样件或经客户认可的签样。 要求在天然散射光线或光照度不低于2×40w光源环境下),以目视方法进行。光照度通常在D65(特殊情况下用F/A,其次高标准要求时用CWF/TL84),背景颜色为中灰色。 检查距离:被测品与眼睛的距离为500mm,检验时在±15°范围内旋转。 涂膜附着力(划格实验) 涂膜附着力检验(基体金属为铁、钢、铝及铝合金): 采用划格—胶带粘贴法测定漆膜附着力,每批次以一件或两件检验则可。不合格时可用加严检验。 检验方法:使用锋利刃口的刀片(刃口宽要求,刃口达到时必须重新磨刃口),沿能确保得到直线切口的导向器,刃口在相对涂面35-45度角,均速划线。划线位置距产品边缘最近距离不应小于2mm,切口要保证切到基体,在涂膜上,切出每个方向是6至11条切口的格子图形,切口以1mm间隔隔开,长度约20mm。对于涂膜厚度大于50μm,小于125μm(喷塑要求厚度80--150μm,喷漆要求厚度20--26μm),切口以2mm 的间隔隔开。在将格子区切屑用软刷或软纸清除后,撕下一段粘附力在10mm (300GF/10mm) 以上的胶带,将格子区全部覆盖,用手磨擦胶带,确保已完全粘牢后,拿住胶带的一端,沿着与其原位置尽可能接近180o的方向迅速(不要猛烈)将胶带撕下,然后用放大镜或肉眼观察。如果

喷漆检验标准

喷漆检验标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

喷塑、喷漆检验标准 1、目的 规范检验操作,发现、控制不良品,防止不良品转入下道工序,同时给检验工作提供引导及接收标准。 2、范围 适用于外协制品进厂、本公司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接收及顾客退货的挑选检验。 3、术语和定义 A级表面:正常使用时可直接看到的主要表面,一般指产品的外露表面。 B级表面:正常使用时观察不到但在特殊条件下可以直接看到的表面,一般指虽然是产品的外露表面,但使用过程中被其他物体遮盖或者高度超出正常可视范围的表面。 C级表面:正常使用时观察不到且不可轻易观察到的表面,一般指设备的底面、框架的内表面等。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浅划痕:塑或漆层表面划伤,但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深划痕:塑或漆层表面划伤,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感觉。 颗粒:因材料夹杂物或外来物(如焊渣)的影响而在表面形成的、颜色与正常表面一致的凸起现象。 挂具印:指表面处理生产过程中,因装挂用辅助工具的遮挡而使其与零件相接触的部位产生局部无表面处理层的现象。 针孔:表面处理上可看见类似针剌成的微小孔。 孔隙率:单位面积上针孔的个数。 流痕:喷涂涂料过多且不均匀干燥导致的流痕。 桔皮:喷涂表面因涂料附着力差而导致起皱,象桔子皮样的外观。 露底:局部无表面处理层的现象。 4、职责 质量部负责不合格的发现、记录和标识,组织处理不合格品。 采购部负责外协不合格品与供应商的联络。 5、工作程序 外观(目测) 喷涂种类(如:喷塑或喷漆)、颜色与图纸要求及客户、我司、供应商三方确认的色板是否一致。 产品喷涂表面外观在使用时要求100%进行检验,检验方式依据本标准。 外观缺陷:有缩孔、针孔、杂质点、漏底、涂层厚度明显不均、流泪、预处理不良有锈、表面有污斑、不光滑、不平整、桔皮、花斑、凹坑等。

喷涂检验标准

喷涂件检验标准 一、目得 明确与规范喷涂产品得标准要求与检验方法,为喷涂产品得检验工作提供依据与指导。 二、范围 此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得样品、半成品与成品等喷涂件得检验(客户有特殊要求得按客户要求执行)。 三、作业程序 (一)、主要检验项目 1、外观检验 2、附着力检验 3、硬度测试 4、喷涂膜厚检测 5、色差检验 6、耐温即冷(热冲击)试验 7、光泽度检验 8、机械冲击试验 9、耐盐雾试验 注:1)以上第1-6项为必检项目,第5-9项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就是否需检验、 2)粉末要求能耐高温360℃,含铅量低于90PPM、 (二)、外观检验 1、检验条件 在室内高效能日光灯两光源(照明度约为1000流明)下,站在消费者正常使用状态角度观察,在离产品(A级面300mm、B等级面500mm、C等级面1000mm)远处观察不到明显缺陷则判定合格。 2、外观面分级 外观面主要分为:A级面(主要外观面),B级面(次要外观面),C级面(不重要外观面)。 1)A级面:就是指使用者观察得最显著得区域,这些通常就是产品得顶部与前面大得、平坦得区域以及装配后经常瞧到得外表面,如机柜得面板、机柜大门,机柜四周侧面,常人可视顶面与不需弯腰 可视底面等。其它可被划分為A级面得包括,表面得位置或功能可被使用者明显注意到。 2)B级面:就是指暴露得地方接近A级面得,但通常较少可见得地方,这些区域与A级面一樣暴露于 使用者,但它们得位置或功能不被经常注意到。如打开后瞧到得内附件、加强筋、大门得内侧面等、 3)C级面:仅在特别观察时才可见到有缺陷,通常在正常操作中倾向可发现以及清洁得过程中变得可见 得区域,或在維修,拆卸移动产品得时候才可见得区域。 3、外观缺陷接受标准(以下接受标准仅作参考指引,最终接受与否根据实际情况评估与判定。)

表面喷涂质量检验标准

表面喷涂质量检验标准 1.目的 明确公司产品的表面喷涂质量标准,以使生产和检验有章可循。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的喷涂产品检验。 3.外观标准 3.1等级面划分标准: A 级面:装配后经常看到的外表面,常人可视顶面与不需弯腰可视底面。 B 级面:不经常看到,但在一定条件下能看到的面。 C 级面:一般看不到,或只有在装配过程中才能看到的面。 3.2 检验条件 A 光源要求:室内高效能日光灯两光源(照明度约为1000流明)。 B 目测距离:A级面为300mm,B等级面为500mm;C等级面为1000 mm。 3.3 检验标准 按光源标准要求区分产品的等级面,所有等级面涂膜应无基材露底、剥离等缺陷,所有表面应无划痕、起泡、起皱、针孔,积粉等不良等现象。 在眼睛距离等级面的标准处,以3m/min速度扫描检查。 3.4 外观缺陷标准 判定标准见附表一。 附表一:表面缺陷判定标准:

4.性能标准 4.1附着力测试: 百格试验法:喷涂后,取一随炉色板,在涂膜面上,按间隔1mm纵横平行刻画11道,以适当的力度(划痕以露出基体为准)在喷涂面划成100个方格,再用强力透明胶覆盖按紧,呈45度角,然后突然撕掉,此时检查方格内之物是否掉落,1格为百分之一,验收标准为5级,即脱落数量为不超过5个方格为合格。 弯板试验法:喷涂后,取一随炉色板,将其弯曲180度,并使内弯园角等于厚度(r=t)或弯曲90度往复一次,涂层无脱落现象。 4.2硬度检验: 用削尖的3H铅笔,与涂膜面呈45度角,沿直尺向前推划15-30mm,用橡皮把滑痕擦净后检查涂膜表面。判定标准为:没有丝毫底材显露时为合格。 4.3耐溶剂性测试: 4.3.1用分析醇(99.8%无水酒精)沾湿棉花棒,用1千克的力来回擦拭涂膜面50回,合格标准为:外膜不得有任何剥落、变色、发涨现象,可以允许光泽度有少许变化。 4.3.2使用环境模拟测试: ①.用40克肥皂溶于5升水中,将其产品置于其溶液中浸泡2小时,表面无腐蚀或镀层脱落时为合格。 ②.将试样竖立吊挂于40±1℃恒温的5%氯化钠溶液中浸泡72小时(溶液需每天更换),表面无起泡、起皮、漏底等表面缺陷为合格。 ③.冷热水循环测试:

表面喷涂要求和检验标准

邦盛医疗装备(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表面喷涂技术要求及检验标准 (文件编号:JS-0480106/A-2013) 编制______ 校对______ 审核______ 批准______ 日期______

表面喷涂技术要求及检验标准 1目的 提供了表面喷涂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规定了外观判定的基本方法和客观判定微小缺陷的标准。以便于统一公司内外标准,减小判定误差。 2范围 适用于在金属部件、塑料部件(包括玻璃钢材料)上喷涂处理后的品质要求,外观判定的标准(色调、色彩、性能等)。 3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温度:(23±2)℃,湿度:(50±5)℃。 4 5样品准备 试板按GB/T9271-2008标准准备。 1. 底材:a) 底材与产品要求一致,喷涂工艺和技术要求参照产品要求。 b) 底材为马口铁,厚度0.3mm,喷涂工艺和技术要求参照产品要求。 2. 数量:底材为a)的准备:10块;底材为b)的准备:5块。 3. 大小:150mm×200mm。 6表面喷涂的技术要求 6.1外观要求 a) 外观级别分类: 喷涂部件的分类标准如下表:

b)、色调检查。 对照标准样板,测量色差,要求:△E≤1.0; 对照前批次供货样板,测量色差,批次色差要求:△E≤0.6 c)涂膜外观: 涂层表面无漏涂、鼓泡、流挂、皱皮、针孔、渗色、划伤、印痕、褪色、颗粒、脱落、撞伤、色差 等缺陷,涂层表面平顺、光滑。 6. 2性能要求: a)、附着力要求:在一定破坏力(两种方式)条件下表面不能被揭下来。测试条件详见7.2.2。 b)、抗磨损要求:在经受一定力度和次数的摩擦后,表面喷涂颜色应无明显变化,表面上的图案不能消失。 测试条件详见7.2.3。 c)柔韧性要求: 正向冲击测试后,油漆表面无裂纹、皱纹、脱落现象。测试条件详见7.2.4。 d)、抗溶剂要求:模拟产品在用化学溶剂擦拭后,表面应无褪色、腐蚀或变质等缺陷。测试条件详见7.2.5。 e)、硬度要求:用规定硬度的铅笔在一定力度下划过表面,产品喷漆表面不应有剥落痕迹。测试条件详见 7.2.6。 f)、耐恶劣气候要求:在一定的高低温、高温高湿条件下,产品表面状态不变。测试条件详见7.2.7。 g)、膜厚要求:喷涂表面应满足设计要求。测试条件详见7.2.8。 7 表面喷涂的检测方法 7.1外观检验 7.1.2外观判定基准 A)、外观检验的方法: 采用目视的方法把外观表面的缺陷点与缺陷限度样板进行对比检验。 B)、外观检测的条件: a)、光照强度:外观检验均应处于正常亮度的日光灯下(500-800lux),距离光源不得超过2公尺。 b)、检视角度:在任何情况下,产品均应放在不会将照明光直接反射到测试者的眼中为标准的地方。 视线与被测物垂直,光线与被测物成45°。如图所示: c)、检视时间:以5×45cm面积为标准尺寸,目视 约30秒。如果检验面积小于标准尺寸或结构 简单时,以实际情况缩短目视时间,但最少不可少于6秒。如果检验面积大于标准尺寸或结 构较复杂时,以实际情况加长目视时间,但最多不可超过60秒。

喷漆质量检验标准

喷漆、喷塑质量检验标准 1.0 目的 为增强检验员对产品喷漆、喷塑外观品质标准撑握,提高检验员对产品外观的 检验效率和判定准确性,预防不良品流入工序及因各种标准不清晰使不良品流入客户处,特制定此外观检查通用标准. 2.0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喷漆、喷塑的产品零件外观通用检查。 3.0喷漆质量检验标准: 3.1、除锈彻底而无填腻或施喷。 3.2、腻层厚度不大于3mm(指在面积大于0.01平方米范围内)。 3.3、腻层无开裂、起泡、脱落现象。 3.4、各边角平整、光滑、过渡园顺。 3.5、漆层厚度一致,无脱层、开裂。 3.6、橡胶件、电器线路、装饰件、玻璃及其他非油漆部位不沾油或油雾等。 3.7、无错喷杂色。 3.8、施喷底漆前,底盘处理清洁。 3.9、同一批次产品的光泽、纹理一致,颜色与图纸要求及公司确认的色板一致。

3.10、正常使用时可直接看到的主要表面及产品的侧面和后面要求:在表面50平方厘米的面积内高度高于1毫米的凸点不得多于3处,漆面光滑、无起泡、流痕、返白、桔皮、变色、裂纹、剥落、绉纹,无杂物,色泽统一。 3.11、产品的底面要求:在表面50平方厘米的面积内高度高于1毫米的凸点不得多于7处,漆面光滑、无起泡、流痕、返白、桔皮、变色、裂纹、剥落、绉纹,无杂物,色泽统一。 3.12、产品的内部表面要求:不允许有肉眼看明显的掉漆、脱层、漏底、预处理不良有锈。 3.13、附着力每批检验1~2件,用锋利刃口的刀片,在涂膜上切出每个方向是6至11条切口的格子图形,切口间隔2mm,长度约20mm,再将格子区域的切屑用软纸清除,用透明胶带将格子区全部覆盖,用手摩擦胶带,确保已完全粘牢后,拿住胶带的一端,沿着与原位置尽可能接近180°的方向迅速将胶带撕下,用肉眼观察,损伤的区域不大于格子的5%。 编制:批准:

喷漆质量检验标准

喷漆质量检验标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喷漆、喷塑质量检验标准 目的 为增强检验员对产品喷漆、喷塑外观品质标准撑握,提高检验员对产品外观的检验效率和判定准确性,预防不良品流入工序及因各种标准不清晰使不良品流入客户处,特制定此外观检查通用标准.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喷漆、喷塑的产品零件外观通用检查。 喷漆质量检验标准: 、除锈彻底而无填腻或施喷。 、腻层厚度不大于3mm(指在面积大于平方米范围内)。 、腻层无开裂、起泡、脱落现象。 、各边角平整、光滑、过渡园顺。 、漆层厚度一致,无脱层、开裂。 、橡胶件、电器线路、装饰件、玻璃及其他非油漆部位不沾油或油雾等。 、无错喷杂色。 、施喷底漆前,底盘处理清洁。 、同一批次产品的光泽、纹理一致,颜色与图纸要求及公司确认的色板一致。

、正常使用时可直接看到的主要表面及产品的侧面和后面要求:在表面50平方厘米的面积内高度高于1毫米的凸点不得多于3处,漆面光滑、无起泡、流痕、返白、桔皮、变色、裂纹、剥落、绉纹,无杂物,色泽统一。 、产品的底面要求:在表面50平方厘米的面积内高度高于1毫米的凸点不得多于7处,漆面光滑、无起泡、流痕、返白、桔皮、变色、裂纹、剥落、绉纹,无杂物,色泽统一。 、产品的内部表面要求:不允许有肉眼看明显的掉漆、脱层、漏底、预处理不良有锈。 、附着力每批检验1~2件,用锋利刃口的刀片,在涂膜上切出每个方向是6至11条切口的格子图形,切口间隔2mm,长度约20mm,再将格子区域的切屑用软纸清除,用透明胶带将格子区全部覆盖,用手摩擦胶带,确保已完全粘牢后,拿住胶带的一端,沿着与原位置尽可能接近180°的方向迅速将胶带撕下,用肉眼观察,损伤的区域不大于格子的5%。 编制:批准:

油漆表面质量检验规范

喷涂产品检验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喷涂产品表面质量要求、降级接收标准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喷涂产品表面质量的检验。 2要求 3检验方法 3.1喷涂层表面外观检验 3.1.1目力测试,目测距离为45±5cm,视力达1.2以上,目测距离为45±5cm,在220V50HZ40W 的日光灯下。 3.1.2双手带作业手套握持喷涂件,先东西方向水平放置目测产品,再上下旋转一定的角度目测, 逐步检查每一面;产品在一个方向目测完后,将喷涂件以铅垂方向为轴,旋转90度,水平放置目测,再上下旋转一定的角度目测,逐步检查产品的每一面。 3.2喷涂层结合力试验 3.2.1试验仪器 3.2.1.1百格刀 6个切割刃的多刃切割刀具,刀刃间隔为1mm。 3.2.1.2软毛刷 3.2.1.3 3M胶带 采用的胶带宽度为15mm左右。 3.2.1.4 目视放大镜

手把式的,放大倍数为2倍到3倍。 3.2.2操作方法 3.2.2.1用刀口宽约10mm-12mm的百格刀横向与纵向,在测试样本表面划10×10(100个) 的正方形小网格,以1mm为间隔,每一条划线应深及基材。 3.2.2.2 用软毛刷向格阵图形的两对角线轻轻地向后5次,向前5次的刷测试样本表面。 3.2.2.3 用3M胶带或等同效力的胶纸牢牢粘住被测试的小网格,并用橡皮擦用力擦拭胶带以加大胶带与被测区域的接触面积及力度。 3.2.2.4 用手抓住胶带一端,在垂直方向(90°)迅速扯下胶纸,用放大镜观察表面。 3.2.3 实验面分等级按表4 表4 实验结果分级 表4中给出了六个级别的分级,我司产品表面喷涂的质量标准要求符合2级以上标准。 3.3涂层厚度检验 3.3.1用量程为0-25mm,分度值为0.01mm千分尺测或内径千分尺测出产品表面在喷涂前后的厚度 尺寸,求其厚度之差,除以2,就为喷涂层厚度。 3.3.2用专业测厚仪测量。

喷粉检验标准

1目的:明确公司产品的表面喷涂质量标准,以使进料检验与判定有章可循 2范围:公司所有喷涂工件,除客户有特殊要求外其余均适用。 3权责: 3.1品管:负责委外喷涂的各项项目检验与判定; 4定义: 4.1A面:工件装配后经常看到的外表面(正面) 4.2B面:工件组装后不经常看到,但在一定条件下能看到的(侧面); 4.3C面:一般看不到,或只有在装配过程中才能看到的面(里面) 5作业内容: 5.1外观检验条件: 5.1.1光灯,在220V 50HZ 40W的日光灯下或是自然光下,视力达1.2以上。 5.1.2双手带作业手套握持喷涂件,先东西方向水平放置目测产品,再上下旋转一定的角度目测,逐步检 查每一面;产品在一个方向目测完后,将喷涂件以铅垂方向为轴,旋转90度,水平放置目测,再上下 旋转一定的角度目测,逐步检查产品的每一面。 5.1.3目测距离:A级面为30cm,B等级面为50cm;C等级面为100cm。 5.2检验方式 按光源标准要求区分产品的等级面,所有等级面涂膜应无基材露底、剥离等缺陷,所有表面应无划痕、颗粒、起泡、桔皮、针孔,积粉、喷流、色差、漏底、杂质、喷薄等不良等现象。在眼睛距离等级面的标准处,以3m/min速度扫描检查。 5.3

5.4 破坏性检验: 5.4.1 硬度:用削尖的2H 铅笔,与涂膜面呈45度角,施予1KG 的力向前沿直尺向前推划 15-30mm ,用橡皮把滑痕擦净后检查涂膜表面。判定标准为:没有丝毫底材显露时为合格。 5.4.2 附着力:在10 c ㎡内,利用尖刀刻成1mm ×1mm 的小方格,使用3M 胶纸粘贴,呈45° 角撕扯,无镀层脱落。(一般2级以上为合格) 等级 说明 发生脱落的十字交叉切割区的表面外观 0 切割边缘完全平滑,无一格脱落 ---- 1 在切口交叉处有少许涂层脱落,脱落面积小于切割面积5% 2 在切口交叉处有少许涂层脱落,脱落面积大于5%,但小于15%

油漆涂装技术要求和检验规范

产品表面处理规范 -----处理方法概述FZV/QS XX.1-2008一.概述 本规范规定了产品最终表面处理的一般要求。如没有特殊说明,一般指成品最终要达到的表面处理要求。 二.表面处理方法分类 1. 对锻造阀体的闸阀、截止阀、止回阀、过滤器、旋塞阀: a. 阀体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的,阀门外表面做酸洗钝化处理; b. 阀体材料为碳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等易蚀铁素体金属的,阀门外表面采用表面磷化处理; c. 阀体材料为铜及铜合金类、铝及铝合金等有色金属和合金的,保持原有表面作为最终完工状态; 2. 对锻造阀体的球阀: a. 阀体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各种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铜基、镍基等合金)的,保持 机加工表面作为最终完工状态; b. 阀体材料为碳钢、低合金钢和合金钢等易蚀铁素体金属的,完工表面采用油漆涂装方法; 3. 对铸造阀体阀门: a.阀体材料为奥氏体不锈钢、双相不锈钢、各种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铜基、镍基等合金)的,阀门外表面做酸洗钝化处理; b. 阀体材料为灰铸铁和球墨铸铁类的,阀门外表面采用静电喷涂环氧粉末,色标RAL5015(天蓝); c. 其他采用外表面油漆涂装方法。 4. 其他表面涂装方法如ENP、镀锌、达克罗等方法作为特殊要求,根据需求执行,不列入本规范。 5. 参考或执行标准、规范: a. 酸洗钝化的执行和检验按照JB/T 6978《涂装前表面处理---酸洗》的规定; b. 磷化的执行和检验按照GB/T 6807《钢铁件涂装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的规定; c. 静电粉末喷涂参考GB/T 156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的规定; d. 油漆涂装按照FZV/QS XX.2-2008表三的规定选取油漆及操作方法,按FZV/QS XX.2-2008进行控 制和检验。

喷漆件检验标准

喷漆件检验标准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喷漆产品质量验收标准 1.目的 为确保本公司产品的喷漆质量满足相关方的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2.适用范围 本质量验收标准规定了本企业生产的汽车喷漆件的检验、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3.定义 流挂:涂膜上留有漆液向下流淌痕迹的现象叫做流挂 裸点/缺漆:没有喷到或可以看见部分底漆的现象 划伤:在喷漆表面形成一定宽度和深度的犁痕式破坏 颗粒/杂质:在喷漆表面形成的用一般分离方法不容易再分的构成粉末体的单体油点/油污:喷漆表面上的一些脂类物质 飞漆:覆盖在喷漆表面的微小颗粒 4.内容 钣金件质量要求 打磨平整、无焊渣、焊珠 磷化表面质量要求 严格按照工序:脱脂——水洗——表调——磷化——水洗进行, 磷化后的物体表面无任何锈迹和油污 磷化后物体表面不能出现粉末状物覆盖物体表面。 底漆质量要求 喷漆全面、均匀,不能有漏喷 底漆厚度要求: 刮灰质量要求 两处边缘接口位置要渐进,不能形成台阶 物件凹凸不表面要用灰土补好 刮灰表面不能有沙眼 中涂漆

喷涂均匀,全面,不能有流挂 面漆质量要求 颜色和图案要与样板保持一致。 面漆喷涂厚度要求为: 附着力测试 检测方法:用3M600胶带紧牢的粘贴在试验样品表面,垂直90度,迅速撕开胶带,观察胶带上有无油漆脱落; 结果判定:不可有掉落油漆及随胶带粘起现象;不可有油漆层剥落现象;不可有起泡现象; 外观评价 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和对不同位置喷漆质量特性有不同要求,特将本公司的产品划分为A、B、C、D4个区(详见具体说明),检验标准按下表执行。 说明: A区(例:箱体两侧面、护栏、油缸、料斗外部等) 满足以下条件的评价区域界定为A区: ①直视可见区域 ②产品主要外表面 B区(底盘、箱体顶部及底部等) 满足以下条件的界定为B区: ③直视可见区域 ④非主要表面 C区(推板、滑板、挖板等) 满足以下条件的界定为C区 ⑤直视可见区域; ⑥配合件需组装后变成非真视看见区

喷漆的检验标准

喷漆的检验规程 1.目的: 规范和统一公司不锈钢制品和塑料制品喷涂生产和检验标准,为生产和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外观和强度等检测依据。如果有不能用定量的方法进行检测的缺陷或者其它问题,双方以封样的方法作为依据。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不锈钢和塑料件的喷漆、丝印、热转印和喷粉等工艺的生产和检测,但是不包括电镀产品。 3.术语 1)漆点:涂层厚度比周围涂层厚的部分 2)流痕:涂层后由于局部喷漆量过大,产生下垂形成条状物。 3)皱皮:由于涂膜的流平性不良,涂层处产生的皱褶。 4)分界线不清:一种或两种不同颜色的涂料边界线互相交错。 )针孔: 由于喷涂产生的气泡破裂产生的小孔 6)露底:该喷没喷的部位称露底 7)虚喷: 涂膜厚度过薄可看见基材底色的部位 8)喷花: 涂膜厚度不均匀的部位 9)杂物: 涂膜表面因杂点毛尘引起凹凸点 10)泛白: 涂膜表面呈气雾状 11)污垢:光滑面上的污迹,通常在不干净的环境中造成 12)褪色:在漆层表面出现涂层褪色现象 13)色差:漆层颜色出现与标准色板或客户封样件的颜色差异 14)异色点:在产品表面出现的颜色异于周围的点 15)漆面粗糙:漆层表面不平滑,粗糙 16)漆面污点:在漆层表面出现污点或污痕 17)漆面划伤或损坏:由于摩擦或划滑而造成产品表面留下点、线或块状的轻度残留线印记,目测看不出深度 4、检测工作程序: 外观检验 检验条件及方法: 作为表面和外观的装饰面要有一种整体的美观印象。这种评价是根据外观的质量标准,在一定距离和条件下,用眼睛的目视检查,适宜在非直射日光或相似条件的灯光下。 照明条件:正常日光灯,室内无日光时用40W日光灯或60W普通灯泡的照度为标准观察角度:被检测面与视线在45度范围内旋转, 左右转动15度范围。 观察距离:人眼和被测物表面距离为30cm左右。 观察时间: 10±2s。 颜色评价在标准光源或非阳光直射的自然光下进行。 检验员视力:裸视或矫正视力在以上且无色盲。 在此条件下,目测可见的不良现象认为是缺陷。 外观要求 外观规格:色调(包括色差与光泽)检查规格:一般以技术部门与客户确认的限度样本及样本所附测量值为准,没有限度样本时的色调差别,以标准色板为基准(生产和验收双方应尽可能使用相同规格仪器)。

喷涂产品检验标准

喷涂产品检验标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UV涂装、喷油、烤漆(包括弹性漆)等喷涂工艺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合于本公司所有喷涂工艺产品。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技术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受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4955金属覆盖层厚度测定阳极溶解库仑方法 GB5944-86轻工产品金属镀层腐蚀试验结果的评价 ASTMB117-03盐雾实验设备操作规范 ASTMB368-97(2003)铜加速醋酸盐雾实验标准方法 ASTMB456-2003铜+镍+铬和镍+铬的电镀层的技术规范 ASTMB571-97(2003)金属镀层的结合强度测试方法 ASTMB604-91(2003)塑料基体铜+镍+铬的装饰电镀层的技术规范 ASTMG85-02调整的盐雾实验规范 水暖配件 SGQE-MS-002松霖集团电镀外观标准 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 外观 产品外观颜色应符合标准限度封样。有拉丝的产品,拉丝的部位、方向、均匀度、亮度均应符合标准封样。表面缺陷按照SGQE-MS-002《松霖集团电镀外观标准》执行 尺寸 制品的各重要尺寸及螺牙必须符合零件图纸尺寸要求。 附着力 3.3.1按照ASTMD3359方法A在制品表面划“X”线,线长40mm,两线夹角在30°- 40°,用专用压敏胶带测试,需达到3A要求。 3.3.2按照ASTMD3359方法B在制品表面划“#”线,线需达到3B要求。 胶带测试(仅适用于喷油工艺) 用3M胶带平贴在测试表面并压平,以确保胶带内无气泡存在,然后以约180度角度迅速将胶带拉起脱离表面,观察制品的镀层无起皮或脱落等不良。 以上测试必须在产品的不同区域测试3次。 如果制品的面积比较小(任一平整面小于100mm2)或表面呈不规则形状时,样板上测试(平整面不小于15mm*15mm),样板由供应商提供(样板基材与制品基材一样)。冷热循环(仅限于前加工有电镀的产品) 如果喷涂工艺的前加工涉及电镀工艺,则要进行以下结合力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