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复习题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1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11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2)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 • 间质性DC: 分布于实质器官间质毛细血管附近,非成熟型,有较强的 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功能,但不能提呈抗原和激发免疫应答。
• 郎格汉斯细胞: 。LC 是位于表皮和胃肠道上皮部位的未成熟DC,高 表达FcR、补体受体、MHC I、II 类分子,胞浆内有Birbeck 颗粒的特 征性细胞器;LC 具有较强的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的功能,但其免疫 激活能力较弱。
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 (TAP)参与了该过程,转运含8-12个氨基酸能与 MHC I 类分子结合的多肽。


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
内源性抗原通过MHC I 类途径加工,处理及提呈
二、 MHC II类途径 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摄取抗原
吞噬小体
(内体)
吞噬溶酶体
10~30 个氨基酸残基的短肽
Ii链降解 抗原肽-
1、 根据DC来源分两大类:
(1)髓系来源的DC(myeloid DC) (2)淋巴系来源的DC(lymphoid DC)
2、 据分化成熟状态分类
(1)非成熟状态(immature)DC: (2)成熟状态(mature)DC:
3、 据组织分布分类
(1)淋巴样组织中的DC
(2)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
(3)体液中的DC
(3)体液中的DC: 输入淋巴液中的DC及外周血中的DC。
DC典型特征:
1. 树突状形态,起源于骨髓CD34+细胞,能移行至淋巴器官 2. 膜表面高表达MHC II类分子和其他共刺激分子 3. 可刺激初始型T细胞活化 4. 成熟的DC具有较强的抗原提呈能力 不成熟的DC可摄取并处理抗原 不成熟DC膜表面有较多趋化因子受体
1、根据DC来源分两大类:

第11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2学时

第11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2学时

(二)MHCⅡ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 外源性抗原主要通过MHCⅡ类分 子途径加工和提呈
1.外源性抗原的摄取与加工 • APC主要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外源性抗原, 通过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受体介导的内吞作 用和内化等方式摄取抗原
Y
Y
1.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
• 外源性蛋白抗原进入APC后,在胞内形成一种 膜性细胞器──内体(endosome)
性疾病发生机制的认识及其免疫防治
具有重要意义。
二、单核/巨噬细胞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单核细胞和M表达 MHCⅠ类分子、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水 平较低,虽然其摄取和加工抗原的能力 很强,但其抗原提呈能力较弱 在IFN-等作用下,单核细胞和M表达 MHCⅠ类分子、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水 平显著升高,可将抗原肽-MHCⅡ类分子 复合物提呈给CD4+T细胞,发挥专职APC 的功能
三、B细胞 通常B细胞不表达B7等 共刺激分子,但在细菌感 染等刺激后 或在Th的 辅助下可以表达。
(获得第1信号)
•B细胞无吞噬功能,除了能够通过非特异性胞饮 作用摄取抗原外,其摄取抗原的主要方式是通过 其膜表面BCR特异性识别和结合抗原,然后内吞 入胞内进行加工处理。尤其当抗原浓度较低时, B细胞的抗器 官 组 织 间 质 的 间 质 树 突 状 细 胞
(interstitial DC)
胸 腺 和 淋 巴 结 T 细 胞 区 的 并 指 树 突 状 细 胞
(interdigitating cell, IDC)
滤泡中的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FDC) 输入淋巴管和淋巴液中的隐蔽细胞(veiled cell) 血液中的外周血DC(迁移形式的DC和DC前体)

最新第11、12章+(2)第五章

最新第11、12章+(2)第五章

第11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1.名词解释(1)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名解+英译中)(2)抗原加工(处理)(antigen processing):APC将胞浆内自身产生或摄入胞内的抗原消化降解并加工处理成一定大小的多肽片段,使多肽适合与MHC 分子结合,然后以抗原肽-MHC复合物的形式表达在APC表面的过程。

(3)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ation):在APC与T细胞接触过程中,表达于APC 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被T 细胞识别,并与T细胞表面的TCR结合为TCR-抗原肽-MHC三元体,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从而活化T细胞的过程。

2.填空(1)抗原提成瞎报分类:专职性APC、非专职性APC、特殊非专职APC。

(2)专职性APC的分类: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

其显著特点是: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抗原处理和提呈功能强。

(3)非专职APC的分类: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及间皮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其特性点为:诱导表达MHC 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及黏附分子、抗原处理和提呈功能弱。

(4)功能最强的APC是:树突状细胞DC。

其最大特点是:能够显著刺激初始T 细胞进行增殖,是适应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5)单核/巨噬细胞主要将抗原提成给活化的T淋巴细胞。

(6)B淋巴细胞主要提成可溶性抗原。

3.问答题:(1)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的分类①根据来源分类:髓系DC:主要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和启动淋巴系DC:参与抗病毒免疫应答、AID的发生发展②根据分化成熟状态分类:非成熟DC与成熟DC的特点比较③根据组织分布分类:分布:除脑以外的全身各组织,外周血中仅占单个核细胞的1%以下淋巴样组织中的DC:并指状DC(IDC):高表达MHC I类分子和MHC II类分子,抗原提呈能力最强。

中西医结合免疫学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中西医结合免疫学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2. 免疫调节作用 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调节其他
免疫细胞的功能。
3. 免疫耐受的维持与诱导 非成熟DC:参与外周免疫耐受的诱导。 胸腺DC细胞:对T 细胞进行阴性选择的重要
细胞,删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克隆,形成T细 胞的中枢免疫耐受。
未成熟DC和成熟DC的比较
二、单核/巨噬细胞
• 组成: 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 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 组织内的巨噬细胞
在IFN-г等作用下,表达MHCⅠ类分子、MHCⅡ 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水平显著升高,将抗原肽-MHC Ⅱ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CD4+T细胞。
三、B淋巴细胞
• 抗原提呈 通过BCR特异性识别,结合并内化抗原,
在低浓度可溶性抗原的提呈中起重要作用。
• 参与体液免疫应答
第二节 抗原的处理与提呈
• 抗原加工( antigen processing ): APC将胞浆内自身产生或摄入胞内的抗原
消化降解为一定大小的抗原肽片段,与胞内 MHC分子结合成抗原肽-MHC复合物,表达在 APC细胞表面的过程。 • 抗原提呈( antigen presentation):
APC将其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提呈给 T细胞,供TCR识别,诱导T细胞活化的过程。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 :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突起或伪 足样突起,而得以命名。抗原提呈功能最强, 是唯一能够激活初始 T细胞的专职APC。
(一)类型与特点 有多种的分类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分类 1. 根据来源的分类:均来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 髓样干细胞---髓系DC(myeloid DC):经典的DC,研
树突状细胞迁移成熟过程中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二)功能
1. 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作用: 将膜表面的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抗原肽

ZZ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ZZ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
抗原提呈细胞概述
抗原提呈细胞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s)是一类能 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的细胞。
分类
根据其来源和功能,抗原提呈细胞主要分为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DCs)、巨噬细胞(Macrophages)、B 淋巴细胞等。
https://
2023 WORK SUMMARY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 的处理及提呈
REPORTING
https://
目录
• 抗原提呈细胞概述 • 抗原的处理 • 抗原的提呈 • 抗原提呈细胞与免疫应答 • 抗原提呈细胞的激活与分化
PART 01
PART 05
抗原提呈细胞的激活与分 化
APC的激活信号
微生物成分
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成分,可直接与APC表面的Toll样 受体结合,激活APC。
01
细胞因子
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可 诱导APC表达共刺激分子和细胞因子, 进一步激活T细胞。
02
03
抗原抗体复合物
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与APC表面的Fc受 体结合,触发APC的激活信号。
过程
抗原在细胞内被降解成多肽,与MHC-Ⅰ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MHC-Ⅰ类分子复合物,表达于细胞表面,供CD8+T细胞识别。
特点
主要针对细胞内抗原,是CD8+T细胞识别的主要方式。
MHC-Ⅱ类分子途径
描述
MHC-Ⅱ类分子途径是抗原提呈 细胞将外源性抗原处理后与 MHC-Ⅱ类分子结合,将信息传 递给CD4+T细胞的途径。
过程
抗原通过吞噬、胞饮等方式进入 细胞内,在特定的酸性环境中被 降解成多肽,与MHC-Ⅱ类分子 结合,形成抗原-MHC-Ⅱ类分子 复合物,表达于细胞表面,供 CD4+T细胞识别。

(完整版)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复习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C 4.A 5.D 6.C 7.B 8.A 9.B 10.D 11.C二、名词解释1.APC:即抗原提呈细胞。

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

2.professional APC:即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

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和T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分子及黏附分子,具有显著的抗原摄取、加工、处理与提呈功能,包括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

3.抗原加工/抗原处理:抗原提呈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等靶细胞将抗原分子降解并加工处理成多肽片段,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膜表面,这一过程称为抗原处理。

4.抗原提呈:在APC或病毒感染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与T 细胞表面的TCR特异性结合形成TCR-抗原肽-MHC分子三元体,从而活化T细胞的全过程。

三、填空题1.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2.内源性CD8+外源性CD4+3.髓系DC淋巴系DC4.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耐受的维持和诱导5.交叉提呈CD1分子四、简答题1.试述内源性抗原是如何通过MHCⅠ类分子途径被加工处理和提呈的?PSMB和TAP在其中各有何作用?内源性抗原→蛋白酶体(PSMB)降解→抗原肽(8~12aa)→TAP转运至内质网内→与MHCⅠ类分子结合→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细胞膜表面→提呈给CD8+T细胞PSMB8/9降解内源性抗原,TAP1/2转运抗原肽至内质网内。

2.试述外源性抗原是如何通过MHCⅡ类分子途径被加工处理和提呈的?外源性抗原→APC识别与摄入→形成内体→与溶酶体融合→内体/溶酶体中降解→抗原肽(13~18aa)→抗原肽与Ⅱ类分子结合→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细胞膜表面→提呈给CD4+T细胞。

11抗原提呈细胞

11抗原提呈细胞

11抗原提呈细胞A 题型:A11.下列分子中,不参与蛋白质抗原加工提呈过程的是A.CD4B.CD8C.CD1D.MHCE.TCR2.MHCⅡ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中,识别抗原肽,并产生应答的细胞是A.ThB.CTLC.γδTD.B1E.B23.下列分子中,不表达于专职性APC表面的是A.MHCⅠ类分子B.MHCⅡ类分子C.TCRD.BCRE.共刺激分子4.MHCⅠ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中,识别抗原肽并产生应答的细胞是A.ThB.CTLC.γδTD.NKTE.NK5.MHCⅠ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中,负责降解内源性抗原的分子是A.LMPB.TAPC.CLIPD.HLA-DME.Ii6.下列APC中,抗原提呈功能最强的是A.巨噬细胞B.树突状细胞C.上皮细胞D.B细胞E.内皮细胞7.内源性抗原肽需经下列哪种分子转运进入内质网A.LMPB.TAPC.CLIPD.HLA-DME.Ii8.下列关于DC的分类方法,目前最为认可的是A.经典DC和调节DCB.经典DC和胸腺DCC.经典DC和浆细胞样DCD.经典DC和间质DCE.经典DC和滤泡DC9.MHCⅠ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中,负责转运抗原肽进入内质网的分子是A.LMPB.TAPC.CLIPD.HLA-DME.Ii10.MHCⅡ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中,HLA-DM分子的作用是A.引导MHCⅡ类分子进入内体B.解离抗原肽结合槽中的CLIPC.引导抗原肽进入内体D.促进MHCⅡ分子的折叠与装配E.降解抗原肽结合槽中的Ii11.属于未成熟DC的是A.并指状DCB.浆细胞样DCC.朗格汉斯细胞D.滤泡DCE.外周血DC12.非专职性APC最重要的属性是A.组成性表达MHCⅠ类分子B.诱导性表达MHCⅠ类分子C.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D.诱导性表达MHCⅡ类分子E.诱导性表达MHCⅢ类分子13.可特异性识别并摄取抗原的APC是A.单核细胞B.内皮细胞C.B细胞D.树突状细胞E.巨噬细胞14.关于DC在抗原提呈过程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DC既具有免疫激活作用,也能诱导免疫耐受B.DC既能激活初始T细胞,也能激活记忆T细胞C.DC既能提呈外源性抗原,也能提呈内源性抗原D.DC既能激活CD4+T细胞,也能激活CD8+T细胞E.DC既能提呈抗原给T细胞,也能提呈抗原给B细胞15.成熟树突状细胞具有的生物学特征是A.高表达调理性受体,摄取加工抗原能力强B.高表达模式识别受体,摄取加工抗原能力强C.高表达共刺激分子,摄取加工抗原能力强D.高表达MHCⅡ类分子,提呈抗原能力强E.高表达黏附分子,迁移能力强16.下列属于成熟DC的是A.并指状DCB.血液DCC.朗格汉斯细胞D.间质DCE.隐蔽细胞17.抗原提呈能力最强的APC是A.DCB.MϕC.B细胞D.内皮细胞E.成纤维细胞18.B细胞以BCR介导内化抗原后,其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形成的部位A.细胞膜B.内质网C.MHC-Ⅱ类小室D.高尔基体E.蛋白酶体19.下列哪一过程不需要APC的参与A.T细胞的充分活化B.T细胞的发育成熟C.CTL的细胞毒效应D.胸腺细胞的阴性选择E.T细胞的中枢耐受20.DC摄取凋亡的肿瘤细胞后,其肿瘤抗原自吞噬体逸出至胞浆。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免疫学》课程练习册及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免疫学》课程练习册及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免疫学课程练习册第一章免疫学概论一、选择题1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 免疫监视B 免疫自稳C 免疫防御D 免疫耐受2 克隆选择学说(clonal selection theory)是由提出的。

A PasteurB EhrlichC BurnetD Jenner3 以牛痘预防天花的发明者是。

A PasteurB EhrlichC BurnetD Jenner4 疫苗(vaccine )一词的创立者是。

A PasteurB EhrlichC BurnetD Jenner5 下列哪一项不是适应性免疫的特点A 特异性B 耐受性C 无克隆扩增D 记忆性6 下列是Burnet克隆选择学说的基本观点,哪一条是错误的:A 机体内存在识别不同抗原的淋巴细胞克隆B 自身反应淋巴细胞克隆被清除C 受抗原刺激后,能产生不同特异性抗体D 抗体分子存在于细胞表面7下述哪些不属于分泌型免疫分子A TCRB Ig分子C 补体分子D 细胞因子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一、选择题1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不是:A 补充淋巴细胞B 捕获抗原C 免疫细胞的产生,发育D 运输免疫效应物质2机体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为A 胸腺和淋巴结B 脾脏和胸腺C 胸腺和骨髓D MALT,淋巴结和脾脏3 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胸腺和淋巴结B 脾脏和胸腺C 胸腺和骨髓D MALT,淋巴结和脾脏4 T细胞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是A 胸腺B 脾脏C MALT D淋巴结5周围免疫器官的功能不包括:A 接受抗原刺激B 产生免疫应答C 过滤和清除病原微生物D 造血和产生免疫细胞第三章抗原一、选择题1 ABO血型抗原是存在于人类不同个体间的A 异嗜性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 异种抗原D 自身抗原2 溶血性链球菌与人体的心肌、心瓣膜之间的共同抗原是A 异嗜性抗原B 同种异型抗原C 异种抗原D 自身抗原3 胸腺依赖抗原是指A.由胸腺产生的抗原B.相应抗体由胸腺产生的抗原C.不能诱导体液免疫的抗原D.抗体产生需要T细胞辅助的抗原4 有关TI抗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通常是蛋白质B.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GC.不能产生回忆反应D.抗体形成需要APC递呈5 在近亲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属A.异种抗原B.自身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异嗜性抗原6 与Epitope同义的是A.HaptenB.SuperantigenC. Antigen determinantD.Carrier7 与载体结合后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佐剂B.超抗原C.调理素D.半抗原8 下列哪项是佐剂的作用A.降低免疫原的毒性B.赋予半抗原免疫原性C.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D.改变抗原的特异性9 下列哪一组特征与抗原的免疫原性有关A.分子量大小、分子化学结构、应答者的MHCB.分子量大小、异物性、分子的比重C.分子量大小、分子的稳定性.、分子的比重D.分子化学结构、分子的稳定性、应答者的性别10 抗原特异性决定于A. 抗原分子的可溶性B.抗原分子的结构复杂性C.抗原分子上存在的决定簇D.抗原分子的异物性11 指出下列哪一组是人类的同种异型抗原A.破伤风毒素、ABO血型物质、白喉类毒素B.HLA抗原、ABO血型物质、白喉类毒素C.破伤风毒素、HLA抗原、人丙种球蛋白D.HLA抗原、人丙种球蛋白、ABO血型物质12 接种牛痘疫苗后产生对天花的抵抗性,这反应了A 抗原的特异性B 抗原的交叉反应C 先天免疫D 抗原的免疫反应性13 下列哪种不是抗原A 结核菌素B 白喉抗毒素血清C 破伤风外毒素D 葡萄糖注射液14 马血清抗毒素对人而言是A 半抗原B 抗体C 即是抗原,又是抗体D 抗原15 关于超抗原的叙述下列哪种正确A 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或B细胞B 需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C 有严格的MHC限制性D 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二、是非:1半抗原只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A 5.D 6.C 7.B 8.A 9.B 10.D 11.C
二、名词解释
1.APC:即抗原提呈细胞。

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

2.professional APC:即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

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和T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分子及黏附分子,具有显著的抗原摄取、加工、处理与提呈功能,包括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

3.抗原加工/抗原处理:抗原提呈细胞或病毒感染细胞等靶细胞将抗原分子降解并加工处理成多肽片段,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膜表面,这一过程称为抗原处理。

4.抗原提呈:在APC或病毒感染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与T细胞表面的TCR特异性结合形成TCR-抗原肽-MHC分子三元体,从而活化T细胞的全过程。

三、填空题
1.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
2.内源性CD8+外源性CD4+
3.髓系DC 淋巴系DC
4.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免疫耐受的维持和诱导
5.交叉提呈CD1分子
四、简答题
1.试述内源性抗原是如何通过MHCⅠ类分子途径被加工处理和提呈的?PSMB和TAP 在其中各有何作用?
内源性抗原→蛋白酶体(PSMB)降解→抗原肽(8~12aa)→TAP转运至内质网内→与MHCⅠ类分子结合→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细胞膜表面→提呈给CD8+T细胞
PSMB8/9降解内源性抗原,TAP1/2转运抗原肽至内质网内。

2.试述外源性抗原是如何通过MHCⅡ类分子途径被加工处理和提呈的?
外源性抗原→APC识别与摄入→形成内体→与溶酶体融合→内体/溶酶体中降解→抗原肽(13~18aa)→抗原肽与Ⅱ类分子结合→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转运至细胞膜表面→提呈给CD4+T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